第5章 土壤修复反应器设计
第五章4-3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L/O/G/O 土壤环境学
5.4 微生物修复技术
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是指利用天然存在的或特别培 养的微生物在可调控的环境条件下将土壤中有毒污染物转 化为无毒物质的处理技术。 微生物修复技术起源于有机污染物的治理,近年来也向无 机污染物的治理扩展。
5.4.1微生物修复机理
各种不同的有机污染物能否被降解取决于微生物能 否产生相应的酶系,酶的合成直接受基因控制。 有机物降解酶系的编码多在质粒上,携带某种特殊 有机物基因的质粒称为降解质粒,而降解质粒的出 现是适应难降解物质的一种反映。
微生物对有机物污染物的降解分为细胞内和细胞外两 种方式。 1979年,Yonezawa等研究认为微生物对有机化合物的 降解作用是由其细胞内酶引起的,微生物降解的整个 过程可以分为3个步骤: 首先是化合物在微生物细胞膜表面的吸附,这是一个 动态平衡; 其次是吸附在细胞表面的化合物进入细胞膜内,在生 物量一定时,化合物对细胞膜的穿透率决定了化合物 穿透细胞膜的量; 最后是化合物进入微生物细胞膜内与降解酶结合发生 酶促反应,这是一个快速的过程。
添加适当的表面活性剂或分散剂可以促进吸附的 有机污染物的解离,从而促进降解速度。 降解微生物可以是原来就存在于土壤的微生物, 也可以是接种的微生物。 要严格控制条件以利于泥浆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 处理后的泥浆被脱水,脱出的水要进一步处理以 除去其中的污染物,然后可以被循环使用。
泥浆相处理过程的主要步骤
2.微生物修复的主要技术介绍 1)泥浆相生物反应器 溶解在水相中的有机污染物容易被微生物利用,而 吸附在固体颗粒表面的有机污染物不容易被利用, 因此将污染土壤制成浆状更有利于污染物的微生 物降解。 泥浆相处理在泥浆反应器中进行,泥浆反应器可以 是专用的泥浆反应器,也可以是一般的经过防渗 处理的池塘。 挖出的土壤加水制成泥浆,然后与降解微生物和营 养物质在反应器中混合。
土壤修复工程方案设计

土壤修复工程方案设计一、简介土壤修复工程是为了修复受污染的土壤,保护环境,保障人民健康。
土壤污染主要来源于化工厂、矿山、城市垃圾处理场等,受到工业和城市污染的土壤,其中重金属污染、化学污染、放射性污染、有机污染等现象时有发生,污染程度较重。
二、调查分析1. 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对所需修复的土壤进行详细的调查,包括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重金属含量等。
借助传感器、无人机等先进技术手段,获取更精确的数据。
2. 影响因素分析对土壤污染的成因、蔓延途径、主要受害物种等进行综合分析,找出主要源头和主要污染物。
三、修复方案设计1. 选择合适的修复技术土壤修复技术种类繁多,包括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土壤改良、物理化学修复等。
结合土壤污染源和污染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修复技术。
2. 植物修复根据土壤的情况,选择适宜的植物进行修复。
植物修复技术能够通过植物的根系吸收和分解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起到净化土壤的作用。
植物修复技术不仅可以修复土壤,还可以美化环境,提高土壤的生态功能。
在选择植物时,需要考虑植物的耐受性、吸收能力、成长速度等因素。
3. 微生物修复微生物修复技术是通过利用微生物降解土壤中的污染物来修复土壤。
选择适宜的微生物菌种,并针对原污染物进行配制发酵物质,在土壤中进行投放适量的微生物菌种。
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分解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净化土壤。
4. 土壤改良利用土壤改良技术,通过添加有机物、矿物材料等,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降低土壤的毒性。
这种修复技术常用于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修复中。
5. 物理化学修复物理化学修复技术包括化学还原、氧化修复、离子交换等。
通过添加化学试剂、改变土壤的pH值等手段,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或者提高土壤中污染物的迁移性,以便后续的修复工作。
四、工程实施1. 土壤修复工程的安全要求在进行土壤修复工程时,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土壤的修复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了解和掌握土壤修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学习如何对受有机污染物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验证不同修复技术的效果,并探讨联合修复技术的可行性。
二、实验原理土壤修复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降低土壤中有害物质的含量,恢复土壤的生态功能,使其能够满足农业、林业、生态等领域的需求。
常见的土壤修复技术包括微生物修复、化学修复、物理修复和植物修复等。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 受有机污染物污染的土壤样品- 微生物修复剂(如生物酶、微生物菌剂等)- 化学修复剂(如有机络合剂、化学稳定剂等)- 物理修复材料(如土壤改良剂、吸附剂等)- 植物修复材料(如植物种子、营养液等)2. 实验设备:- 土壤样品采集器- 土壤样品处理设备- 土壤分析仪器(如土壤酶活性测定仪、土壤养分分析仪等)- 微生物培养箱- 化学实验室设备- 物理实验室设备- 植物生长室四、实验方法1. 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 在受有机污染物污染的场地采集土壤样品。
- 对土壤样品进行风干、研磨、过筛等处理,制备成分析样品。
2. 微生物修复实验:- 将受污染的土壤样品与微生物修复剂混合,置于微生物培养箱中培养。
- 定期检测土壤样品的有机污染物含量,分析微生物修复的效果。
3. 化学修复实验:- 将受污染的土壤样品与化学修复剂混合,分析土壤样品的有机污染物含量变化。
- 通过对比不同化学修复剂的效果,选择最佳修复方案。
4. 物理修复实验:- 将受污染的土壤样品与物理修复材料混合,分析土壤样品的有机污染物含量变化。
- 通过对比不同物理修复材料的效果,选择最佳修复方案。
5. 植物修复实验:- 将受污染的土壤样品与植物修复材料混合,种植植物,观察植物生长情况。
- 分析植物对有机污染物的吸收和转化效果。
6. 联合修复实验:- 将微生物修复、化学修复、物理修复和植物修复技术进行组合,分析联合修复的效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微生物修复:- 通过微生物修复实验,发现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效果显著,土壤有机污染物含量显著降低。
土壤修复技术课程设计

土壤修复技术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土壤修复技术的概念、原理和应用,掌握土壤修复技术的基本方法和流程,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责任感。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了解土壤污染的原因和危害;2.掌握土壤修复技术的分类和原理;3.了解土壤修复技术的应用案例。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分析土壤污染程度和修复需求;2.能够选择合适的土壤修复技术并设计修复方案;3.能够评估土壤修复效果并进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提高对土壤资源的珍惜程度;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3.使学生认识到土壤修复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土壤修复技术的概念、原理、方法和应用。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土壤污染的原因和危害:介绍土壤污染的来源、影响和修复的必要性;2.土壤修复技术的分类和原理:讲解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等技术的原理和特点;3.土壤修复技术的应用案例:分析具体的土壤修复项目,如场地修复、农田修复等;4.土壤修复技术的评价与优化:讨论修复效果的评估方法和技术优化的方向。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包括:1.讲授法:讲解土壤修复技术的概念、原理和应用,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框架;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土壤修复项目的案例,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土壤修复项目,让学生了解土壤修复技术的实际应用;4.实验法:安排土壤修复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土壤修复技术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学习;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土壤修复技术书籍,扩展知识面;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演示视频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土壤修复技术的原理和应用;4.实验设备:准备土壤修复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试剂,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土壤修复工程设计方案

土壤修复工程设计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土地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超标严重,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还可能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因此,进行土壤修复成为了当务之急。
二、项目范围本次土壤修复工程涉及面积约100亩,位于某市郊区一块工业园区附近的农田。
三、项目目标1.将土壤中的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降至国家标准以下;2.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透水性,恢复土壤的生态功能;3.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提高土地的可利用价值。
四、工程设计方案1. 污染物调查首先要对土壤的污染情况进行调查,包括采样分析,分析土壤中的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的类型和含量,以确定土壤的污染程度和类型。
2. 污染源控制根据调查结果,对污染源进行判定和分析,采取必要措施加以控制,防止污染物进一步扩散。
可以采取封闭、包埋、重组等方法对污染源进行控制。
3. 土壤修复方法选择根据土壤的污染情况,选择合适的土壤修复方法。
针对重金属污染可采取物理方法,如土壤盖层覆盖、搅拌翻耕等;也可采取化学方法,如添加合适的化学物质来修复土壤;另外也可以采取生物方法,例如利用微生物和植物来修复土壤中的有机物污染。
4. 土壤修复工程施工根据选定的修复方法,进行现场施工。
对于物理方法,需要进行土壤覆盖或搅拌翻耕等操作;对于化学和生物方法,则需要添加适当的化学物质或生物制剂到土壤中。
5. 修复效果评估施工完成后,需要对修复效果进行评估。
进行土壤样品采样和分析,以确定修复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六、施工过程管理1.环境保护措施在土壤修复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环境保护措施,防止二次污染的发生。
施工现场应设置专门的废水处理设施,避免废水直接排放到周围环境中。
并对废弃物进行妥善处置,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2.安全管理在土壤修复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管理,确保施工安全。
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要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处理。
土壤修复规划设计方案 (2)

土壤修复规划设计方案1. 前言土壤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但受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影响,土壤污染已成为影响全球环境和人民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
为了保护土壤资源,修复污染土壤已成为当今环保领域一个重要的课题,治理污染土壤是保护人民生命健康、维护环境安全的重要措施。
2. 土壤污染修复2.1 土壤污染的种类土壤污染的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1.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人类工业、采矿等活动,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威胁。
2.农业化学品污染:包括农药、化肥、除草剂等,可导致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减少,影响土壤生物多样性的稳定和增长。
3.油品污染:主要来自石油、化工业等领域,油品含有很多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影响土壤质量。
2.2 土壤污染修复的方法目前,土壤污染修复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生物修复法:利用微生物等生物体对污染物进行分解和降解,恢复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和微生物生态系统。
2.物理修复法:利用物理手段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如地下水抽取、土壤通风等。
3.化学修复法:采用化学方法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如氧化还原、络合沉淀、石灰中和法等。
3. 土壤修复规划设计方案3.1 建立土壤修复项目组在土壤修复工程前,需要建立专业的项目组,包括土壤污染采样和分析人员、环境检测师、土壤修复工程师等,建立完善的工程管理系统。
3.2 土壤修复方案的制定根据实际的土壤污染情况,综合采用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等方法进行综合调配,制定出最优的修复方案。
3.3 实施土壤修复工程1.生物修复法:在农田、林地等修复场地高密度喷洒微生物制剂,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恢复和繁殖。
2.物理修复法:在污染严重的区域进行地下水抽注,将污染土壤中的有毒物质通过地下水排放、深层覆盖等方式进行清洗。
3.化学修复法:通过在污染土壤中添加化学物质将土壤中有害物质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的物质,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土壤修复。
3.4 固结处理针对土壤修复后出现的一些固结问题,采用钙基固结剂、磷基固结剂等进行固结处理,以保证污染地区环境安全。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土壤修复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土壤修复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土壤污染的类型、来源及对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影响。
2. 学生能够掌握土壤修复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土壤修复的政策、法规及管理措施。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土壤修复知识,分析土壤污染案例,并提出合理的修复方案。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调研等方法,掌握土壤污染监测与评价的基本技能。
3. 学生能够运用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等能力,完成土壤修复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保护土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2. 学生能够关注土壤修复领域的科技发展,提高对科技创新的兴趣。
3. 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合作精神及批判性思维。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工程专业高年级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均取得明显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土壤污染概述- 土壤污染类型与来源- 土壤污染对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影响2. 土壤修复技术- 物理修复技术:如土壤置换、土壤蒸汽提取等- 化学修复技术:如土壤固化/稳定化、化学淋洗等- 生物修复技术:如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等3. 我国土壤修复政策、法规与管理- 土壤污染防治政策与法规- 土壤修复项目管理与实施4. 土壤污染监测与评价- 土壤污染监测方法与技术- 土壤污染评价标准与指标5. 实践案例分析- 国内外典型土壤修复案例介绍与分析-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修复方案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科学性和系统性地组织,以教材相应章节为基础,结合实际教学需求进行调整。
污染土壤的环境修复技术-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ppt课件

污染土壤的环境修复技术-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
31
技术应用
蒸汽浸提修复技术
原位土壤蒸汽浸提
原位土壤蒸汽浸提技术的应用条件
污染土壤的环境修复技术-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
32
蒸汽浸提修复技术
原位土壤蒸汽浸提技术效果的影响因素
污染土壤的环境修复技术-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
33
技术应用
蒸汽浸提修复技术
异位土壤蒸汽浸提
包括两项浸提技术两生浸提技术污染土壤多相浸提修复技术示意图两相浸提技术利用蒸汽浸提或者生物通风技术向不饱和土壤中输送气流以修复挥发性有机物和油类污染物污染土壤的过程典型的两相浸提系统示意图两重浸提技术两生浸提技术既可以在高真空下也可以在低真空下使用潜水或者空气泵工作典型的两重浸提系统示意图蒸汽浸提修复技术723固定稳定化修复技术72污染土壤的物理修复技术技术介绍防止或者降低污染土壤释放有害物质或其中污染物转移的修复技术包括原位和异位固定稳定化固定稳定化修复技术固定稳定化的基本工艺流程固定稳定化修复技术技术应用异位固定稳定化通过将污染封与粘结剂混合形成的物理封闭如降低孔隙率等或者发生化学反应如形成氢氧化物或硫化物沉淀等从而降低污染土壤中污染物活性异位土壤固定稳定化修复的工艺流程图固定稳定化修复技术异位固定稳定化影响因素固定稳定化修复技术技术应用原位固定稳定化直接将修复物质输入污染土壤中混合处理后的土壤留在原地美国威斯康星州利用潜水箱原位固形修复德马尼托沃克河污染抵泥固定稳定化修复技术原位固定稳定化影响因素固定稳定化修复技术724玻璃化修复技术72污染土壤的物理修复技术技术介绍通过高强度能量输入使污染土壤熔化将含有挥发性污染物的蒸汽回收处理同时污染土壤冷却后成玻璃状团块固定原位玻璃化技术异位玻璃化技术玻璃化修复的工艺流程玻璃化修复技术技术应用原位玻璃化技术通过向污染介质中插入电极对污染介质固体组分给予16002000摄氏度的高温处理使有机污染物和一部分无机化合物如硝酸盐硫酸盐和碳酸盐等挥发或热解而从污染环境中去除的技术原位玻璃化修复过程示意图玻璃化修复技术技术应用异位玻璃化技术使用等离子体电流或其他热源在16002000摄氏度的高温熔化土壤及其中的污染物有机污染物补热解或者蒸发去除有害无机离子则得以固定化产生的水分和热解产物则由气体收集系统收集进一步处理异位玻璃化修复过程示意图玻璃化修复技术玻璃化修复技术的影响因素玻璃化修复技术725热力学修复技术72污染土壤的物理修复技术技术介绍利用热传导热毯热井或热墙等或热辐射无线电波加热等加热污染土壤后降低其中污染物浓度的技术高温加热修复技术低温加热修复技术电磁波加热修复技术热力学修复技术技术应用高温加热修复技术通过热毯或加热井中的加热器件进行热传导加热并通过汽提井和鼓风机将水蒸汽和污染物收集起来加以处理的技术高温加热修复过程示意图热力学修复技术热毯系统热井系统采用覆盖在土壤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第5章 土壤修复反应器设计
5.3 反应器类型
CFSTR 包括一个有入流和出流的搅拌罐 CFSTR 通常是圆形的、方形的或者稍微长方形的,以保证可以充分混 合 CFSTR 的搅拌非常重要,并假设液体在反应器中是充分混合的,意味 着物质在反应器中是均匀混合的 混合的结果就是流出反应器的物质浓度与反应器内的物质浓度相同。 因此,该反应器又称为完全搅拌式反应器(CSTR) 或者完全混合流反应 器(CMF) 在稳态条件下,流出反应器的浓度和反应器中任何一个位置的浓度都 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第5章 土壤修复反应器设计
5.1 物料平衡概述
物料平衡是环境工程系统(反应器〉设计的基础 基本的方法是通过物质平衡分析,展示反应器中发生 的变化
物质积累速率=物质进入速率-物质流出速率±物质产生或破坏的速率
《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第5章 土壤修复反应器设计
5.1 物料平衡概述
《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第5章 土壤修复反应器设计
5.1 物料平衡概述
物料平衡分析中的假设与简化
稳定状态:稳定化状态通常是指流速和浓度在处理过程系统中的任何一 个位置都不随时间而改变。为了确保处理过程的稳定性,处理系统通常 都保持在稳定状态。 如果反应是在稳定条件下,尽管反应器内有反应发生,但是物质积 累的速率为零,物料平衡方程可以简化为 物质进入速率-物质流出速率±物质产生或破坏的速率=0
������
������������
������1/2
������
������������
������������������ ������
0.693 = 180 = ������
=
0.693 得到 ������
(2)使用公式ln ������ ������ = −������������戜 ������ ������ = ������ −������������ 确定浓度降低到初始浓度10%时所需 的时间 1 ������ −3 = = ������ −3.85×10 ������ ������������ 10 第5章 土壤修复反应器设计
《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第5章 土壤修复反应器设计
5.2 化学动力学
解题过程 (1)将初始浓度和第5 天的浓度代入公式ln ������ ������ = −������������ ,得到k的值 求得:k=0.0325d-1 ������������ 2550 = −������ × 5 3000
������������
5.3 反应器类型
间歇式反应器 2、按操作方式分连续式反应器 半连续式反应器
固定床反应器 流化床反应器(沸腾床反应器) 3、按设备结构形式分管式反应器 搅拌反应器(釜式反应器) 其它形式
《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第5章 土壤修复反应器设计
5.3 反应器类型
间歇式反应器 2、按操作方式分连续式反应器 半连续式反应器
《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第5章 土壤修复反应器设计
5.2 化学动力学
5.2.1 速率方程
对于一级反应 根据公式������������ =
������������������ ������������
时间0~t积分
= −������������������ ,物质A 的浓度随时间而变化,这个公式可以在 ln ������������ ������������ = −������������戜 = ������ −������������ ������������������ ������������������
《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第5章 土壤修复反应器设计
5.1 物料平衡概述
物料平衡数学表达式
物质积累速率=物质进入速率-物质流出速率±物质产生或破坏的速率
������������ ������ = � ������������������ ������������������ − � ������������������������ ������������������������ ± (������ × ������) ������������
固定床反应器 流化床反应器(沸腾床反应器) 3、按设备结构形式分管式反应器 搅拌反应器(釜式反应器) 其它形式
《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第5章 土壤修复反应器设计
5.3 反应器类型
《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第5章 土壤修复反应器设计
5.3 反应器类型
推流式反应器( PF 型) 或活塞流反应器(PFR)
������������ ������������
������
������
《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第5章 土壤修复反应器设计
5.2 化学动力学
【例5-2】半衰期计算。1,1,1 -三氯乙烷在地下环境的半衰期中为180 天,假设所有 的去除机理都是一级反应。计算 确定:①速率常数;②浓度降低到初始浓度10%时 的时间。 (1)速率常数可以从公式������1/2 = 从而,k=3.85×10-3d-1
物料平衡分析步骤
步骤1 —在单元过程中确定系统边界 步骤2—将己知的所有分支的流量和浓度、反应器的规格和类型、操作 条件,比如温度和压力等在图表中表示出来 步骤3—计算并转化所有己知质量的输入、输出、积累 步骤4—标出未知的输入、输出和积累 步骤5—利用本章阐述的过程,进行必要的分析/计算
法来解决:首先需要确定初始浓度和k值(两个未知数,两个方程)
《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第5章 土壤修复反应器设计
5.2 化学动力学
5.2.2半衰期
半衰期定:染物转化一半时所用的时间,对于一级反应来说, 半衰期(通常表示 为t1/2 )可以通过将CA和t代入到公式ln ������ ������ = −������������戜 ������ ������ = ������ −������������ 中而得到 ������1/2 = ������������������ 0.693 = ������ ������
式中, n 是反应级数,k是反应速率常数,γA是物质转化常数。如果反 应级数n=l ,则该反应是一级反应,反应速率和物质浓度成正比
k值越大,反应速率越快,需要反应体积越小;k 值随温度的变化而变 化,通常,温度越高, k 值越大。
《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第5章 土壤修复反应器设计
5.2 化学动力学
《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第5章 土壤修复反应器设计
5.2 化学动力学
5.2.1 速率方程
反应速率方程 ������������������ ������������ = = −������������������������ ������������ ������������������ = −������������������ ������������ = ������������
《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第5章 土壤修复反应器设计
5.3 反应器类型
在连续式反应器中,进料和出料都是连续的 大多数情况下,反应器都是在稳态条件下运行,这意味着反应器内的 进料流量、组分、反应条件、出料流量都不随时间而变化 大多数情况下在实验室里利用序批式反应器来研究反应动力学,以确 定k 值 通常反应器有两种理想类型:连续流搅拌式反应器(CFSTR) 和活塞流反 应器(PFR) ,它们通过混合条件来划分
式中, CA0 是物质A 在t= 0 时的浓度, CA是物质A在时间t 时的浓度
《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第5章 土壤修复反应器设计
5.2 化学动力学
【例5-1】己知两个浓度值, 计算速率常数。某场地5 天前发生意外的汽油泄漏, 某点的总石油烃浓度从最初始的3000 mg/kg 降低到了目前的2550m mg/kg. 浓度降 低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生物降解和挥发。假设这两个去除过程均为一级反应,并且 反应速率常数与污染物浓度无关,为常数。预估计算浓度降低到100 mg/kg 需要多 长时间。 解题思路 只有初始浓度和第5 天的浓度己知,需要采取两步走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确定速率常数,再利用速率常数确定达到最终100 mg/kg 所需要的时间。 两个去除机理同时发生,并且都是一级反应。它们可以用一个方程和一个总 速率常数来表示 ������������ = −������1 ������ − ������2 ������ = − ������1 + ������2 ������ = −������������ dt
从而,t=598d
《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5.2 化学动力学
【作业5-2】在某些情况下,衰减率表示为T90,而不是t1/2 。 T90是90%的物质转化所需要的时间(或者浓度降低到初始浓 度的10%所需要的时间。推导公式,将T90 和一级反应速率 常数联系起来。
《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第5章 土壤修复反应器设计
������
(2)浓度降低到100 mg/kg需要的时间t为 ������������ 100 = −0.0325 × ������ 3000
t=105 d
《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第5章 土壤修复反应器设计
5.2 化学动力学
【作业5-1】已知两个浓度值,计算速率常数。某场地的土 壤被泄漏的汽油污染,污染源去除10天之后,采集土壤样品, 测试污染物浓度为1200 mg/kg。20 天之后采集第二个样品, 浓度下降到800 mg/kg。假设一系列反应,包括挥发、生物 降解和氧化都是一级反应。计算在不采取任何修复措施的前 提下, 需要多长时间污染物浓度可以降低到100 mg/kg。 提示:题目给出了两个时间节点的两个浓度值。需要采取两步计算方
第5章 土壤修复反应器 设计
昆明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