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施工的方案设计

合集下载

水生态修复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水生态修复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水生态修复施工组织设计方案1.施工组织设计原则(1)科学性原则:根据水生态系统的特点和问题,科学确定修复的目标和方法,确保施工工作符合科学原则。

(2)系统性原则:将修复工程与周边环境相结合,确保整个水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修复。

(3)可行性原则: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施工目标和方法,确保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2.施工组织设计步骤(1)确定修复目标:根据水生态系统的状况和问题,确定修复的目标,例如提高水质、恢复湿地等。

(2)选择修复方法:根据修复目标,选择适合的修复方法,例如湿地植被修复、水质净化等。

(3)确定施工方案:根据修复方法,制定具体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工艺、施工时间、施工队伍等。

(4)制定工作计划:根据施工方案,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明确各项工作的时间节点和责任人。

(5)配备施工人员和设备:根据施工方案和工作计划,组织配备合适的施工人员和设备,保证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

(6)制定安全措施:制定详细的安全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止事故的发生。

(7)监督和检查:建立有效的监督和检查机制,对施工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内容和要点(1)施工工艺和方法:根据修复目标和问题,选择适合的施工工艺和方法,例如湿地植被修复的方法、水质净化的工艺等。

(2)施工时间安排:根据修复需要和水生态系统的特点,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

(3)施工队伍组成和分工:根据施工需要,确定施工队伍的组成和分工,确保施工工作有条不紊进行。

(4)施工设备和材料:根据施工工艺和方法,确定所需的施工设备和材料,确保施工所需的设备和材料供应充足。

(5)安全措施和防护措施:制定详细的安全措施和防护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人员的安全,防止事故的发生。

(6)监督和管理机制:建立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机制,对施工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7)环境保护措施:制定环境保护措施,防止施工工作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保护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生态修复设计实施方案

生态修复设计实施方案

生态修复设计实施方案生态修复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技术手段,恢复、改善和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完整性和功能。

下面是一个生态修复设计实施方案的简要概述。

一、背景分析:根据当地生态环境状况的调查和评估,确定生态修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分析生态系统的受损情况、潜在风险和主要原因,确定修复的目标和范围。

二、定位目标:根据生态环境问题的性质和范围,明确修复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指标和标准。

例如,修复湿地系统的目标可以是增加湿地面积、提高水质和促进物种多样性等。

三、制定措施:根据修复目标和当地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修复措施。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恢复植被:通过采取植树造林、种植天然草坪和湿地植物等措施,恢复和增加当地植被覆盖率,促进土壤固碳和保持水土。

2. 治理水体:通过生物河道、湖泊底部覆土、水生植被种植等手段,改善水质,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修复湿地系统时,可以采取拓宽河道、恢复水系等措施,增加湿地的存水量和处理能力。

3. 生物多样性保护:通过保护和恢复当地特有物种和生态系统,促进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维持。

可以采取划定保护区、建设生态廊道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等措施。

4. 防治污染:采取控制点源和非点源污染的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输入。

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处理设施等,治理水体污染。

5. 社会参与:通过宣传教育、知识普及和社区参与,加强公众对生态修复的认识和参与度。

可以组织志愿者活动、举办环境宣传活动等,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四、实施步骤:确定生态修复项目的实施步骤和时间表,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包括资源调配、人员安排、工程施工和监测评估等。

五、监测和评估:建立生态修复项目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定期对项目的实施效果进行跟踪和评估。

通过生态指标、水质监测、物种调查等手段,评估修复效果,并及时调整和改进措施。

六、管理和维护:建立生态修复项目的管理和维护机制,确保项目的长期持续运行和效果的保持。

生态恢复的施工方案

生态恢复的施工方案

生态恢复的施工方案1.生态评估和规划:首先需要进行生态评估,了解现有生态环境的状况和问题。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生态恢复规划,包括选择合适的生态恢复方法和目标,确定阶段性的恢复目标和时间表。

2.恢复前的准备工作:在开始恢复施工之前,需要对施工区域进行清理,清除杂草、垃圾以及其他影响恢复工作的障碍物。

同时,还需进行土地改造和修复,包括土壤松弛、平整和改良等工作,为后续的植物恢复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

3.植物恢复:根据生态规划确定的植物种类和分布范围,进行植物的选栽和种植。

对于已经破坏的生态系统,可以选择原生植物进行恢复,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和自我修复能力。

同时,需要注意植物的合理布局和密度,以达到生态恢复的最佳效果。

4.动物恢复:生态系统的恢复不仅仅涉及植物,还包括动物群落的恢复。

为了提供合适的栖息地和食物,可以在恢复区域内建设合适的巢穴和饵料站,以吸引目标动物群体的返回。

同时,还需要保护和恢复生态通道,确保动物的迁徙和繁殖行为。

5.水域恢复:对于受到污染或破坏的水域,需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恢复,包括净化水体、改善水质、恢复水中生物等。

可以采用生物过滤、湿地修复等技术手段,恢复水体的自净能力和生物多样性。

6.管理和监测:施工完成后,还需要建立相应的生态管理和监测机制,定期对恢复区域进行巡查和评估,了解生态系统的变化和进展情况。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管理措施,确保生态恢复的长期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生态恢复的施工方案应包括生态评估和规划、植物和动物恢复、水域恢复以及管理和监测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施工,可以有效地恢复和改善受损的生态环境。

生态修复综合整治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生态修复综合整治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生态修复综合整治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目录1. 项目概述 (2)1.1 工程概况 (2)1.2 工程目标 (4)2. 工程设计 (4)2.1 生态修复方案设计 (5)2.2 综合整治方案设计 (7)3. 工程施工组织 (8)3.1 施工准备 (9)3.1.1 前期工作 (10)3.1.2 现场布置 (10)3.2 施工实施 (11)3.2.1 土方工程 (13)3.2.2 绿化工程 (14)3.2.3 水系工程 (16)3.2.4 硬质路面工程 (17)3.3 质量控制 (18)3.3.1 材料质量控制 (19)3.3.2 施工质量控制 (20)3.4 安全管理 (21)3.4.1 安全教育培训 (22)3.4.2 安全防护措施 (23)3.5 环境保护 (24)3.5.1 噪声污染控制 (26)3.5.2 扬尘污染控制 (27)3.5.3 废水废气处理 (28)4. 工程进度计划 (29)4.1 总进度计划 (30)4.2 各阶段详细进度计划 (30)5. 工程造价管理 (31)5.1 预算编制 (32)5.2 成本控制 (34)6. 工程验收与移交 (35)6.1 自检与互检 (36)6.2 监理验收 (37)6.3 移交与运营维护 (38)1. 项目概述本项目为生态修复综合整治工程,旨在对现有的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系统的修复和整治,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

项目涉及范围广泛,包括土地整理、植被恢复、水体治理、固体废物处理等多个方面,旨在打造一个生态优美、环境和谐的绿色家园。

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高质量完成,我们将制定详细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明确各项工程任务、施工方法、技术要求、安全措施等内容,以便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成本的合理控制和工期的合理安排。

我们还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确保项目在政策、法规和技术等方面的合规性,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1.1 工程概况本工程为生态修复综合整治工程,旨在改善和保护特定区域的生态环境,提升生态系统功能,确保区域可持续发展。

生态工程修复综合设计方案

生态工程修复综合设计方案

生态工程修复综合设计方案一、综合设计方案概述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的加剧,地球生态系统正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

为了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环境质量,生态工程修复已成为当今重要的环保工作。

本综合设计方案致力于通过科学、综合、系统的方法,对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改善,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二、现状分析及问题阐述1. 生态系统现状本方案选取了某地区村庄周边作为研究对象,经调查发现,该地区生态系统受到极大的破坏。

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土地退化严重,植被覆盖减少,生物多样性丧失严重。

2. 生态问题主要原因(1)工业污染、农业化肥和农药使用过度导致水体污染。

(2)山地滑坡、土地过度开垦导致土地退化。

(3)野生动物狩猎、森林砍伐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

三、生态工程设计方案为了解决上述生态问题,本设计方案提出了以下生态工程修复综合设计方案:1. 水资源修复工程(1)建设生态湿地:通过构建人工湿地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减少污染物排放。

(2)水体修复与治理:对受污染的水体进行除磷、除氮和生物修复等措施,恢复水体自净能力。

2. 土地修复工程(1)植被恢复与重建:通过植树造林等方式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恢复土地生态功能。

(2)水土保持措施:修建梯田、植被覆盖和坡面保护等措施,减少土地退化。

3. 生物多样性修复工程(1)建设自然保护区:划定保护区域,限制开发和野生动物捕杀,保护当地物种多样性。

(2)引种与保育:开展濒危物种引种保育计划,促进濒危物种的繁衍生育。

四、工程实施与效果评估1. 工程实施步骤(1)立项筹备:明确规划范围、资金筹集等工作。

(2)工程设计:制定详细的工程方案和施工计划。

(3)工程施工:按照设计图纸和方案进行施工。

(4)监测评估:对工程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

2. 预期效果(1)水资源修复工程能够改善当地水质,恢复水生态系统平衡。

(2)土地修复工程能够减少水土流失,恢复土地生产力。

生态修复方案

生态修复方案

生态修复方案《篇一》生态修复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推进,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近年来,各地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生态修复工程逐渐成为热点。

本方案旨在针对某一受损生态系统,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实现生态系统的修复和可持续发展。

二、修复目标1.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肥力;2.恢复植被,构建生态廊道;3.修复水体,改善水环境;4.恢复生物多样性,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5.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修复原则1.科学性原则:根据受损生态系统的特点,制定合理的修复方案;2.系统性原则:考虑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实现各种生境的有机结合;3.长效性原则:采取可持续的修复措施,确保生态系统长期稳定;4.社会参与原则: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参与生态修复工程,形成合力。

四、修复措施1.土壤修复:采用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等技术,清除土壤中的污染物,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2.植被恢复:采用人工种植和自然恢复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多层次、多物种的植被体系,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3.水体修复:采取清淤、曝气、生物制剂等手段,改善水体水质,恢复水生植被,构建良好的水生态环境。

4.生物多样性保护:设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濒危物种,恢复湿地、草地等生态系统,提高生物多样性。

5.生态廊道建设:通过绿化、水系连通等措施,构建生态廊道,实现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有机联系。

6.社会参与: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引导社会各界参与生态修复工程。

五、施工组织与管理1.成立生态修复工程指挥部,负责工程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2.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明确各阶段的目标和任务;3.选择具有资质的施工单位,确保施工质量;4.加强施工现场监管,确保施工安全;5.定期对施工进度和质量进行检查,及时调整施工方案。

六、项目验收与评估1.设立项目验收小组,对修复工程进行验收;2.验收合格后,进行长期监测,评估生态修复效果;3.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和优化修复措施;4.定期向社会公布生态修复工程进展和成果。

生态修复景观工程工程施工方案

生态修复景观工程工程施工方案

生态修复景观工程工程施工方案一、项目概况为了改善环境,保护生态,促进可持续发展,我们决定对某地生态环境进行修复。

本项目主要包括植被的恢复、水体的清洁和边坡的稳定。

通过工程施工,将寻找一种能够恢复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的方法,达到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二、工程施工目标1. 恢复受损的植被,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恢复种植,并加强植被带保护。

2. 对于附近水体进行清洁,减少对植被的破坏,提高水质。

3. 对于边坡进行稳定处理,防止坡面的侵蚀和滑坡现象的发生。

4. 利用生态修复工程,提高土地的生产力,保护环境,提高经济效益。

5. 研究出一种综合的生态修复方法,为今后类似项目的实施提供经验。

三、工程施工内容1. 植被的恢复(1)对于受损的植被带进行采集植被样品,找到适宜生长的植物。

(2)按照植被带的特性和植物的生长需求,种植适宜的植物,恢复植被带。

(3)对于植被进行定期浇水和施肥,确保植被带的生长状况。

2. 水体的清洁(1)清理水体周围的垃圾和杂草,保持水体的清洁。

(2)减少周围的生产废水排放,净化水质。

(3)定期进行水质监测,确保水质保持在较好水平。

3. 边坡的稳定(1)对于附近边坡进行加固处理,防止坡面的侵蚀。

(2)采用植物类型加固和人工加固措施,加大边坡的稳定度。

(3)对于坡面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修复,确保边坡的安全稳定。

四、工程施工流程1. 确定工程范围,开始对受损的植被带进行调查和评估,制定植被恢复方案。

2. 根据方案,开始植被带的种植工作,同时进行水体的清理。

3. 对于边坡进行加固处理,确保边坡的安全稳定。

4. 定期对工程进行现场检查,确保工程的质量。

5. 完成工程后,进行工程验收和评估,制定后续的管理维护方案。

五、工程施工质量控制1. 项目设计和施工必须符合国家相关生态修复标准,确保工程质量。

2. 对于植被带的恢复,要求要达到一定的覆盖率和生长情况,确保植被的生长效果。

3. 对于水体的清洁,要求水质达到国家相关水质标准。

生态修复工程施工方案(植被恢复与水体净化)精选3篇

生态修复工程施工方案(植被恢复与水体净化)精选3篇

《生态修复工程施工方案(植被恢复与水体净化)》一、项目背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许多地区的植被遭到破坏,水体受到污染,生态系统功能逐渐退化。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特实施本次生态修复工程。

该项目旨在通过植被恢复和水体净化,恢复受损生态系统的功能,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二、施工目标1. 恢复受损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生态景观。

2. 净化水体,降低水体中的污染物含量,提高水质。

3. 建立稳定的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

三、施工步骤(一)植被恢复1. 场地清理对施工区域内的垃圾、杂物、石块等进行清理,为植被恢复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2. 土壤改良对土壤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土壤改良。

可采用添加有机肥、腐殖土等方式,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

3. 植被选择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和生态环境需求,选择适宜的植被品种。

优先选择本地乡土树种和草本植物,以提高植被的适应性和成活率。

4. 植被种植采用人工种植和机械种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植被种植。

种植密度应根据植被品种和生长特性确定,确保植被能够充分生长和发育。

5. 养护管理加强植被的养护管理,定期浇水、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等,确保植被的成活率和生长质量。

(二)水体净化1. 污染源调查对水体的污染源进行调查,确定主要的污染来源和污染物种类。

2. 截污工程建设截污管道和污水处理设施,将污水截流并进行处理,减少污水对水体的污染。

3. 生态护坡在水体岸边建设生态护坡,采用植被护坡、石笼护坡等方式,防止水土流失,净化水体。

4. 水生植物种植在水体中种植水生植物,如荷花、睡莲、芦苇等,利用水生植物的吸收、吸附和降解作用,净化水体中的污染物。

5. 水体曝气采用曝气设备对水体进行曝气,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促进水体的自净能力。

四、材料清单(一)植被恢复材料1. 苗木:根据植被选择方案确定的苗木品种和数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施工方案报审表六盘水大河经济开发区天湖景观大道及德湖景观大道建设工程边坡生态修复施工方案编制单位: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编制日期:六盘水大河经济开发区天湖景观大道及德湖景观大道建设工程边坡生态修复施工方案一、项目概况1.工程名称六盘水大河经济开发区天湖景观大道建设工程及附属配套项目2.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天湖景观大道两侧沿线边坡,地处六盘水大河经济开发区核心区,起讫桩号K0+000~K7+251,道路全长7.251km,天湖景观大道为城市线,在K3+116~K7+251处与育德路平交,工程边坡总面为236701㎡,其中路堑边坡主要类型为土石混合边坡、岩质边坡、土质边坡,主要边坡支护方式有人字骨架护坡、框架梁边护坡等;路基边坡主要类型为土石混合型,主要边坡支护方式为拱形骨架护坡、浆砌石护坡。

二、绿化施工工艺(一)生态袋+挂网客土喷播(单层网)要求1.施工工序流程生态袋+挂网客土喷播(单层网)施工工艺流程为:边坡检验→种植土及喷播基材配置→种植土装袋→打设锚杆→挂生态袋→挂网→喷射基材→喷播种子→铺设无纺布→养护管理1.2施工(1)生态袋码砌:a.施工准备:做好人员、机具、材料的准备b.清理:清除框架内的杂物与积水c.生态袋填充:将基质材料填装入生态袋内,采用专用绑扎带封口,封口时将袋口收缩,用专用绑扎带绕端口两圈,再用力锁紧即可。

堆叠码放:框架内的生态袋堆叠要呈品字型,填充后生态袋要求摆放平整, d. 扣子扣入生态袋,达到连接良好的程度。

(2)挂网客土喷播:a.打锚杆、挂网用气压钻或电钻在喷砼坡面或框架上打孔,将铁丝网或三维网沿坡面顺势铺下,铺设时应拉紧网,铺整顺后用锚杆自上至下固定。

铁丝网规格为6.5cm×6.5cm,Φ=0.2cm。

主锚杆锚固长度 50~80cm,辅锚杆锚固长度30~50cm,主锚杆选用φ14mm钢筋,辅锚杆选用φ12mm钢筋。

锚杆排列呈梅花状,按照2m*1m。

在坡顶处,铁丝网伸出坡顶50-80cm,用锚杆砸紧埋于土下。

b.喷播有机基材层客土将有机基材按设计配比搅拌均匀后,利用喷混机械将由泥炭、有机肥、种植土、保水剂、粘结剂、PH缓冲剂等组成的有机基材和水搅拌均匀喷射到岩面上。

喷射均匀,喷射厚度要达到8-12cm。

c.喷播植物种子喷播灌、草种选择双荚槐、盐肤木、大叶醉鱼草、高羊茅、波斯菊、紫花苜蓿等喷播种子密度为25-30g/㎡d.覆盖无纺布为了保种子的发芽率,选用12-16g/㎡的无纺布从上至下进行铺盖。

用竹签固定,注意保持搭界。

无纺布的覆盖起到保水保温的作用并对防止发芽期雨水对坡面的冲刷。

无纺布的覆盖待苗出齐后方可揭除。

e.养护植物喷播完毕后,在草种发芽、成坪期和苗木恢复生根期的养护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在这个时期每天视察工地,保持基质层湿润。

根据天气情况控制浇水量,浇水的同时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和生长期追肥,使其顺利进入生长旺盛期。

在草苗成坪、苗木生长正常后(大约三个月后)逐渐减少浇水次数,锻炼植物的适应能力。

但在一年内尤其在旱季要视天气情况对其进行定期护理,逐步进入自然生长状态。

.二、挂网客土喷播(单层网)(1)施工范围挂网客土喷播(单层网)无任何支护措施。

(2)施工工艺施工工艺图表挂网锚固、喷播种修整边坡养护补植花灌 3()技术要点挂网锚固 3.1先在边坡坡顶处用锚杆将铁丝网的一端固定,接着将铁丝网沿坡面顺势铺喷射薄层基材和种子喷播时边坡土壤应最后才能打锚杆固定铁丝网、喷播。

下,将充分搅拌均匀的泥浆状混合基材和种子如坡面太干燥需喷水保湿。

保持湿润,。

喷播灌、草种选择多花木蓝、4~6cm用专用喷播机械注入铁丝网内,喷射厚度 25-30g/m2/;喷播种子密度为高羊茅、马桑、大叶醉鱼草、波斯菊、紫花苜蓿等, )铺设无纺布(2注意为了保种子的发芽率,用无纺布从上至下进行铺盖。

用竹签或型钉固定,U保持搭界。

无纺布的覆盖起到保水保温的作用并对防止发芽期雨水对坡面的冲12-16g/m2/。

刷。

无纺布的覆盖待苗出齐后方可揭除。

无纺布规格三、挂网客土喷播(双层网+支撑板)要求 1.施工工序流程支撑板)施工工艺流程为:边坡检验→喷播基材配置→+挂网客土喷播(双层网打设锚杆→挂第一层网→喷射第一层基材→挂第二层网→喷射薄层基材和种子→铺设无纺布→养护管理施工工艺2. )坡面修整1(.应清理坡面上的杂物,人字骨架护坡或者其它型式的骨架护坡内的浮石、碎屑物等应清理干净,保证坡面沿断面方向平顺。

(2)喷播基材配置喷播基材要求:客土、泥炭土、保水剂、有机肥、无机肥、杀虫剂、其它微量元素等;其中添加生物有机肥(碳:氮比:12:1~20:1),改良土壤质量比为(客土+泥炭土):(生物有机肥):(氮磷钾复合肥)=70:29:1。

(3)打设锚杆锚杆打设应与坡面成80~90度角,采用风钻钻孔,孔偏差不大于5cm,M30水泥砂浆灌注,锚杆按斜坡行间距 1.0*1.0m呈“品”字形间隔布置,锚杆出露坡面15~20cm。

(4)挂第一层网铁丝网采用热镀锌铁丝网,规格为?2.0mm,网孔6.5*6.5cm。

在坡顶处,铁丝网伸出坡顶50~80cm,用锚杆成品字形固定埋于土下。

铁丝网搭接处不少于15cm,并用铁丝扎牢,接头拧结,以连成整体网片结构,锚杆和铁丝网之间使用扎丝固定。

铁丝应紧贴坡面,距离约为2~4cm;坡面相邻上下两张网搭接时,下面的网放在底层,接网的结以梅花型排列。

(5)喷射第一层基材将充分搅拌均匀的泥浆状混合基材用专用喷播机械注入铁丝网内,喷射厚度6~8cm,在喷射施工时,可在坡面上每100 m2/用钢筋设置一个厚度指示桩,确保基材的厚度和均匀性。

(6)打支撑板待喷射的第一层基材凝结后,在坡面加支撑板,选用杉木材质,木板横向垂直于坡面通长摆放,上下间距1.0m,用铁丝绑扎固定于锚杆之上。

(7)挂第二层网挂网方式和规格同第一层网。

)喷射薄层基材和种子8(.喷播时边坡土壤应保持湿润,如坡面太干燥需喷水保湿。

将充分搅拌均匀的泥浆状混合基材和种子用专用喷播机械注入铁丝网内,喷射厚度4~6cm。

喷播灌、草种选择多花木蓝、马桑、大叶醉鱼草、高羊茅、波斯菊、紫花苜蓿等,喷播种子密度为25-30g/m2/;(9)铺设无纺布为了保种子的发芽率,用无纺布从上至下进行铺盖。

用竹签或U型钉固定,注意保持搭界。

无纺布的覆盖起到保水保温的作用并对防止发芽期雨水对坡面的冲刷。

无纺布的覆盖待苗出齐后方可揭除。

无纺布规格12-16g/m2/。

(四)客土喷播要求1.施工工序流程客土喷播施工工艺流程为:坡面修整→填土→喷播基材配置→喷射基材→喷射种子→铺设无纺布→养护管理2.施工工艺(1)坡面修整路基边坡的浮石、碎屑物、垃圾等应清理干净,(2)填土若路基边坡表面没有土壤,为碎石或岩石,则应先填30-40cm厚度的土壤,使土壤充填整个骨架或碎石缝隙。

(3)喷播基材配置喷播基材要求:客土、保水剂、泥炭土、有机肥、无机肥、团粒剂、杀虫剂、其它微量元素等;其中添加生物有机肥(碳:氮比:12:1~20:1),改良土壤质量比为(客土+泥炭土):(生物有机肥):(氮磷钾复合肥)=70:29:1。

(4)喷射基材将充分搅拌均匀的泥浆状混合基材用专用喷播机械注入骨架内,喷射厚度不少于12cm,或保证骨架内被基材充满。

)喷播种子5(.喷播时边坡土壤应保持湿润,如坡面太干燥需喷水保湿。

边坡喷播灌、草种选择高羊茅、波斯菊、紫花苜蓿、胡枝子、双荚槐等,喷播种子密度为25-30g/m2/;(6)铺设无纺布为了保种子的发芽率,用无纺布从上至下进行铺盖。

用竹签或U型钉固定,注意保持搭界。

无纺布的覆盖起到保水保温的作用并对防止发芽期雨水对坡面的冲刷。

无纺布的覆盖待苗出齐后方可揭除。

无纺布规格12-16g/m2/。

(6)养护管理植物喷播完毕后,在草种发芽、成坪期和苗木恢复生根期的养护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在这个时期每天视察工地,保持基质层湿润。

根据天气情况控制浇水量,结合浇水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和生长期追肥。

使其顺利进入生长旺盛期。

在草苗成坪、苗木生长正常后(大约三个月后)逐渐减少浇水次数,锻炼植物的适应能力。

但在一年内尤其在旱季要视天气情况对其进行定期护理,逐步进入自然生长状态。

(五)边坡平台种植槽+补植花灌木要求1.种植槽规格选择(1)当边坡平台宽度大于50cm时均应砌筑种植槽。

(2)对于二级以上的边坡平台,种植槽共有四种规格,当路堑边坡类型为岩质高边坡、坡面支护方式为柔性防护网,且边坡平台宽度大于120cm,选用平台种植槽A;当路堑边坡支护方式为框架梁护坡或骨架护坡,且边坡平台宽度大于120cm ,选用平台种植槽B;当路堑边坡类型为岩质高边坡、坡面支护方式为柔性防护网,边坡平台宽度小于120cm且大于50cm,选用平台种植槽C;当路堑边坡支护方式为框架梁护坡或骨架护坡,边坡平台宽度小于120cm且大于50cm,选用平台种植槽D。

(3)当坡脚碎落台同样设置种植槽,规格选择同上。

(4)种植槽规格及植物栽植详见大样图。

2.施工工艺)对于二级以上的边坡平台,种植槽砌筑前应清理平台杂物,确认平台边缘1(.部分结构稳定,无断裂、坍塌等情况。

(2)种植槽内填土要求:a:种植土:取当地土壤pH值为5.5~7.5间的疏松壤土,不含建筑和生活垃圾,使用前将粒径大于1cm的石砾筛除,然后加入有机基质、复合肥、保水剂、粘结剂等,充分搅拌均匀,填土至距离种植槽顶部20-30cm处(压实及浇水沉降后的高度),主要组分及配比见下表:b:表土:取施工剥离的原生表土或pH值为5.5~7.5间的优质园土,去除建筑和生活垃圾,使用前将粒径大于1cm的石砾筛除,然后加入有机基质、复合肥、保水剂、粘结剂等,充分搅拌均匀,填土至距离种植槽顶部5-8cm处(压实及浇水沉降后的高度),主要组分及配比见下表:(3)撒播种子要求撒播时土壤应保持湿润,视气候、环境条件可对种籽进行适当消毒、浸种和催芽处理,确保种籽整齐出土。

(六)坡面补植花灌木基本要求1.定点放线采用网格法定点放线,根据植物配置方式在图纸上及现场打好方格,定点后用白灰或标志桩标记,植物种选择及配置详见大样图。

2.苗木选用选择发育正常,苗干粗而直,根系发达,有较多的须根、根幅大、主根短而直,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的优良苗木。

3.栽植时间花灌木栽植宜在坡面喷播的草灌种子出苗后一个月后进行,栽植应尽量选择阴天进行。

(七)种子基本要求1.草本植物种子质量不应低于GB6142—2008 中所规定的二级质量标准;木本植自行采用的乡土中所规定的二级质量标准;1999 —GB7908物种子质量不应低于树种、乡土草种,使用前必须进行发芽试验,以确定合适的播种量。

对于种子细小的植物种子,尽量选包衣种子或者进行包衣处理,确保能喷播均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