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60年社会变迁
60年中国人的就业变迁

60年中国人的就业变迁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人从此进入个崭新的时代。
当时的人们对眼前的新世界充满着期待,因为在历经战乱之后,国民们都希望有一个安定繁荣的国家出现,让饱经苦难与贫穷的人们过上自己最终想要的生活。
经过中央的规划,一幅恢弘而庞大的历史画卷展现在所有国人面前。
当时人们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全体中国人开始了新历史的书写,各行各业的人投身到历史的创造中去,用自己的行为书写了一段新中国的发展史。
最能凸显这60年变迁的是中国的经济变迁。
从呆板的计划体制转到市场主导宏观调控为辅的市场体制,从濒临崩溃的经济边缘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说明中国人民在历史的抗争里,写下了不能磨灭的辉煌篇章,而人们的就业问题是这个篇章里不可绕过的问题。
从服从组织分配到全民经商,再到多样化的就业观念的变迁,中国人的就业观念变迁客观上展示了经济的变革,也展示了社会思潮在60年内的变迁。
第一阶段:全民所有制为革命工作在新中国成立的早年间,除了农村的土地改革,将土地分给农民不再集中于个别土豪地主之外,中国城镇依然沿用战前的经济体制,存在大量私营企业也存在着数以百万计的个体经济,他们构成了当时经济的活力个体,丰富着当时的社会经济生活。
就业问题也存在于社会中,城市中依然存在着从农村来找工作的人,以及失业的产业工人。
但是,也正是因为存在着这样的私营经济体,加上意识形态在社会生活中的不对等传播,部分资本家对于中国共产党存在偏见,而共产主义者对于资本家也并没有好感。
这种冲突的根本原因是,观念信仰及社会意识形态的冲突。
发生在上海的哄抬物价事件,是一种侧面的表现,但这件事客观上也让新政府觉得有必要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国家领导层决定走苏联模式,而这也正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必须经历的路线。
为了避免出现过大的动荡,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三大改造计划,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造。
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迁60年

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迁60年作者:陆学艺来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第07期摘要新中国建立60年来,中国社会一直处于大变动中,变动的目标主要是使贫穷落后的传统的农业、农村社会转变为繁荣富强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
从1949—1952年。
历史称作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新中国的社会阶级阶层得到了重构。
官僚买办阶级、地主阶级消灭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的经济社会地位有了极大的提高,成为了国家的领导力量和社会基础,形成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四个基本阶级的格局。
从1953—1956年称为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在国家工业化的同时,政府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动。
从1957—1977年,是中国大规模进行工业化、现代建设的新时期,是中国阶级斗争进行的异常剧烈,异常频繁的20年。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业劳动者阶层有了变化,产业工人和商业服务员工阶层快速扩大,私营企业主阶层逐渐成长,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处于优势地位,中产阶层正在崛起。
关键词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0)07-0001-11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0.07.001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社会大变动时期。
这个变动自1840年鸦片战争就开始了。
历经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一化三改、人民公社化、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阶段,一直处于大变动中。
就其社会性质来说,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属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改变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为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作准备。
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接着就开始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新中国建立60年来,中国社会仍一直处于大变动中间,变动的目标主要是使贫穷落后的传统的农业、农村社会转变为繁荣富强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
盘点历史上的重大社会转型

历史上的重大社会转型社会转型就是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
东西方文明变迁中的社会转型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个个精彩片断,是人类文明连延的新起点。
这种转型往往诱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的变革式革命,成为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的重要节点。
剧烈的社会变革,丰富的历史内容,很容易引起历史命题者的关注,成为近年高考新的命题点。
也正因为如此,在东西方文明发展演进的进程中,每一个历史转型都应该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在复习备考中应给予特别的关注。
一、中国历史的重要社会转型1.春秋战国时期(1)政治上,诸侯割据混战,分封制瓦解,郡县制逐步确立,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化,国家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
(2)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生产力显著提高。
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的个体小农经济逐步产生。
(3)思想上,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奠基。
2.明清时期(1)政治上,专制制度空前强化,明朝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立,表明专制制度空前强化。
(2)经济上,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3)对外关系上,明清政府采取“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由开放走向封闭。
(4)思想上,以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的民主启蒙思想产生,但理学仍然占统治地位。
3.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前的中国(1)政治上,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经济上,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经济结构发生质的变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洋务运动创办了大量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向近代化迈进。
(3)思想上,向西方学习成为时代主流。
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早期维新派提出君主立宪主张。
(4)社会生活上,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物质生活和礼仪习俗受到冲击,向近代社会迈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出现工业化的趋势;政治上西方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民权、平等思想传入,出现民主化的趋势;思想文化方面反对传统儒教,提倡学习西方,出现了科学民主的趋势。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一步步向现代化迈进,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迈进。
随着这些变化,近现代中国的社会生活方面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1)衣: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剪辫令,几年里全国男子绝大部分都剪掉了辫子;服饰上的变化是出现中山装和旗袍;同时废除了残害妇女身心健康的缠足陋习。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中山装、人民装、列宁装迅速取代西装、旗袍,变得越来越流行,成为共和国初期的主要服装样式。
在新中国改革开放前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灰)色的海洋”。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服装样式也逐渐多样化,男装以西服和茄克衫为主,女装式样更多,牛仔服是男女青少年喜爱的款式,最为流行。
展示新颖款式的时装表演会接连不断,日新月异的时装令人目不暇接。
(2)食:饮食习惯具有强烈的民族传承性,也受着自然环境和生产方式的巨大影响和制约。
如南方稻作农业区以稻米为主食,北方旱作农业区则以菽麦粟米为主食。
民国时期的饮食结构有了新的变化。
在一些沿海城市,西餐已逐渐成为时尚的佳肴。
外国传来的卷烟,大量地排挤了中国的旱烟和水烟。
这些现象,使中国的传统食品工业发生了变化。
但在广大的农村,贫苦农民仍旧是吃糠咽菜,西方食品在那里根本没有市场。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国家对城镇居民实行粮食定量供应。
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绝大部分人的饮食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主要是饮食多样化,主食的比例逐渐下降,副食和果品的比例逐渐增加。
主食的内容也在变化,以大米和面粉等细粮为主食,吃玉米面和高粱面的人在逐渐减少。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长袍马褂
西装
(外来)
中山装
(中西合璧)
1、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礼、 义、廉、耻)。
2、门襟五粒纽扣区别于西方的三权 分立的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 考试、监察) 3、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民 族、民权、民生)。
4、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 之大义。
5、口袋盖呈倒笔架形表示以文治国
1877年,福建 巡抚丁日昌在台湾 架设电报线,这是 中国人自己修建、 自己掌管的第一条 电报线。 1879年,李鸿 章在天津架设起中 国大陆第一条自办 电报线路。此后, 中国电报业进入迅 速发展时期。
早 期 电 报 机
苏州电报局观前营业处
1882年2月21日,丹麦大 北电报公司在上海开通了第 一个人工电话交换所。这是 我国使用电话的开端。
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热情空前高涨
报纸的总数从1978年的186家,发展到2000年的 2007家,日报的读者超过10%。刊物的种类也急剧增加, 由1978年的930种增加到2000年的8725种。
谭鑫培
任景丰
1905年11月,北京丰泰照相 馆的老板任景丰,在自家照相馆 中的露天空地上,拍摄了中国有 史以来的第一部无声电影──京 剧《定军山》。这部电影的主演 是京剧界须生泰斗谭鑫培。
清炖狮子头
水晶肘子
19世纪40年代起 西餐开始传入中国
西餐
西餐厅
西菜西点逐渐成为国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式快餐
四合院 传统建筑 (北方)
最早出现在租 界的“洋房”
我国住宅现今的特点 逐渐西化 中西合璧
现代中西合璧建筑 北京西站
中 式 家 具
西 式 家 具
一 夫 多 妻 制
清 末 传 统 婚 礼
变化原因

1、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发生了巨大变化(1)百姓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迁,我国人民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由温饱到总体上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2)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主要表现在: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现在已跻身于世界经济大国的行列;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作用,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坚定力量,树立起了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3)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人民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
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各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时代;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作为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载入了宪法和法律,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
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迈出重大步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有效实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不断扩大。
(4)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公民道德建设、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推进,文化事业生机盎然,人们精神世界日益丰富,全民族文明素质明显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显著增强。
(5)我国的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
2、60年我国发生巨变的根本原因60年来,我们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严峻考验,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3、60年我国发生巨变的其它原因①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推动科学发展;④实行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⑤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等。
祖国建国六十年来的变化与发展 PPT 原创

娘们:男式背带工装裤和格子衬衣。1956年 三大改造, 娘们:男式背带工装裤和格子衬衣。1956年,三大改造,流行从苏联传入的 中山装演化出款式更简洁、明快的人民装、 连衣裙布拉吉 。中山装演化出款式更简洁、明快的人民装、青年装和学生 60年代初三年自然灾害 购买标准是耐磨和耐脏, 年代初三年自然灾害, 装。60年代初三年自然灾害,购买标准是耐磨和耐脏,灰、黑、蓝色成为街 头流行色,千篇一样、季节不分、男女不分。文革时, 头流行色,千篇一样、季节不分、男女不分。文革时,拥有一套军装是年轻 人的理想。 人的理想。
祖国建国以来的 变化与发展
Made by
080114 080127 080138
弹指挥间、沧桑巨变,60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弹指挥间、沧桑巨变,60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开启了中国历史 年前 的新纪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亿万人民艰苦创业, 的新纪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亿万人民艰苦创业,努力探索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中, 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 个奇迹,实现着强国富民、民族复兴的百年梦想。当今之中国, 个奇迹,实现着强国富民、民族复兴的百年梦想。当今之中国,到处充满勃 勃生机,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勃生机,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60年的征程 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60年的沧桑 年的征程, 60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60年的沧桑 巨变,60年的光辉历程 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 年的光辉历程, 巨变,60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 中华民族像一个巨人,屹立在世界东方。 的光荣使命, 中华民族像一个巨人,屹立在世界东方。为了实现我们 的光荣使命,我们必 须努力学习,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和人类的灿烂文化武装自己。 须努力学习,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和人类的灿烂文化武装自己。学号将 设祖国的本领。在明天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奉献聪明才智。我坚信, 设祖国的本领。在明天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奉献聪明才智。我坚信,在我们 不懈的努力下,祖国的明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经济更繁荣, 不懈的努力下,祖国的明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经济更繁荣,人们 更幸福,国力更强盛,祖国的明天更美好,继往开来的中华民族会更加辉煌! 更幸福,国力更强盛,祖国的明天更美好,继往开来的中华民族会更加辉煌!
建国60年政治经济变化

“东方巨响”震惊世界
1964年10月
16日15时整, 中国第一颗 原子弹爆炸 成功。
1967年6月17日,在中国西部地区成 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1966年10月27日,中国导弹核武 器发射试验成功。
发射测试站指战员成 功地进行了中国第一
次发射火箭运载核弹 头的“两弹”结合热 试验,核弹头精确命 中目标,实现核爆炸。 此次试验粉碎了霸权 主义对中国核威胁的 阴谋、打破了超级大 国的核垄断。
60年代—中山装、制服热
一、灰色干部服
干部服热是受军队服装的影响。进 驻各个城市的干部都穿灰色的中山 装。
二、中山装系列 建国后穿中山装的人越来 越多,50年代后更是形成 穿中山装的热潮。这时的 中山装有了发展,其款式 特点:尖角翻领,单排5 颗扣,胸前是戴盖的暗兜, 可插笔用,下摆处有两个 胖裥袋。这种款式受列宁 装的影响。此后,又出现 了其他的款式,比如青年 装、学生装、军便装等, 与中山装相比,仅领、兜 有点变化,形成中山装系 列。
三、工业技术
(14) 1956年7月,沈阳飞机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 架喷气式飞机。 (15) 1957年7月,昆明机床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 台高精度电应坐标镗床。 (16) 1957年10月,鞍钢第二初轧厂试制成功我 国第一台1150毫米初轧机。 (17) 1958年6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 中国第一辆国产高级轿车。 (18) 1961年4月,上海江南造船厂制造成功中国 第一台万吨水压机。
露天电影院:老少咸 宜的娱乐场所
田间地头:边劳动边娱乐
录像厅:一代年 轻人的文艺启蒙
卡拉OK厅:把娱乐的门槛降到最低
台球厅:全 民热身打台 球
网吧:又一 个烟雾缭绕时代 的开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总量78.3600亿美元)
是中国倍数 3.39 1.15 1.00 0.90 0.71 0.66 0.57 0.42 0.40 0.39 0.37 0.29
二、新中国60年的社会变迁
㈠ 60年社会变迁的主要成果 2、经济变迁:走入市场经济 • 对我国十几亿国民来说,经济变迁带来的最 现实结果是13亿人口解决了温饱,人民生活从贫 穷走向小康;给人民带来的最大好处是物质丰富, 市场繁荣,“买方市场”代替了“卖方市场”。 这可是了不起的经济变迁! • 应该说,新中国60年最大的社会变迁就是经 济变迁。
二、新中国60年的社会变迁
㈠ 60年社会变迁的主要成果 6、社会变迁:迈入现代社会 ⑫生产方式的变迁 • 其特点是比较落后的生产方式向更为先进 的生产方式转变。
二、新中国60年的社会变迁
㈠ 60年社会变迁的主要成果 6、社会变迁:迈入现代社会 ⑬生活方式的变迁 • 其特点是走向更为科学、文明、健康、自由的生 活方式。 • 国家的富强和国民富裕程度的变化、打开国门对 外交流的扩大、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方式的变 化等等,都给人们的衣食住行和交往方式带来深 刻变化,促使我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向着更为科学、 文明、健康、自由的方向发展。
㈠ 60年社会变迁的主要成果 2、经济变迁:走入市场经济 ⑪ 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大大优化: 2007年的三产比例:11.3:48.6:40.1。 ⑫ 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3位 ; 我国已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中等偏下收入国家。
2009年世界主要国家GDP排名
单位:亿美元
序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国家 美国 日本 中国 德国 法国 英国 意大利 俄罗斯 西班牙 巴西 加拿大 印度 GDP 14.3300 4.8440 4.2220 3.8180 2.9780 2.7870 2.3990 1.7570 1.6830 1.6650 1.5640 1.2370 占全球% 18.29 6.18 5.38 4.87 3.80 3.56 3.06 2.24 2.15 2.12 1.20 1.58
二、新中国60年的社会变迁
㈠ 60年社会变迁的主要成果 4、人口变迁:人口结构变为年轻型 我国的人口从1952年5.7482 亿增加到2007年 的13.2129亿,增加了1.30倍。 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 高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历 史性转变, 但是,过于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也带来许多问 题,对我国的长远发展会带来负面影响。 我国的人口红利到底能吃多久?
新中国社会变迁60年 (1949—2009)
1、社会变迁的概念: 在某个时间段里所发生的一切社会现象 的变化 。 关键词:时段; 变化 (社会现象的变化 )。
2、社会变迁内容: ⑪ 自然环境的变迁 ⑫ 人口变迁 ⑬ 经济变迁 ⑭ 社会变迁 ⑮ 科技变迁 ⑯ 文化变迁
3、社会变迁的形式: 一是突发的、急剧的变化; 二是或演进的、缓慢的变化。 作为社会变革,其方式一是革命,二是进化 (或叫改良)。 革命的方式就是暴力的方式,就是剥夺的方 式,即用拳头说话。 改良的方式就是妥协的方式,大家坐下来好 好谈,然后找到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东西。
二、新中国60年的社会变迁
㈠ 60年社会变迁的主要成果 1、政治变迁:迈向民主政治和以法治国 集中表现在“三个转变”上: • 一是曾经横行神州大地的“左”的思想不断遭到 清理和鄙弃,主流指导思想从“以阶级斗争为纲” 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二是整个国家的政治生活走向制度化,正在向民 主政治、法制社会迈进; • 三是公民的个人自由度不断增大。
十大社会阶层
①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拥有组织资源; ②经理人员阶层:拥有文化资源或组织资源; ③私营企业主阶层:拥有经济资源; ④专业技术人员阶层:拥有文化资源; ⑤办事人员阶层:拥有少量文化资源或组织资源; ⑥个体工商户阶层:拥有少量经济资源; ⑦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拥有很少量的三种(指组织、经济、 文化,下同)资源; ⑧工人阶层产业:拥有很少量的三种资源; ⑨农业劳动者阶层:拥有很少量的三种资源; ⑩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基本没有三种资源。
婚恋、家庭观念的变化
• 1、婚恋自由、尊重个、“贞操”观念日益淡化; • 3、性自由逐渐扩大。
二、新中国60年的社会变迁
㈡社会变迁的负面(逆向)影响 1、人与自然的关系失调——生态遭到破 坏,环境状况恶化 2、社会结构失调 3、社会思想与伦理道德的某些方面出现 倒退 4、政府监管缺失和滥权现象同样严重
社会价值观念的变迁
• 这体现在评判标准的变化上,比如,人们不 再以政治表现为唯一(或主要)的评价标准;不 再以官方态度为唯一(或主要)的评价标准;对 先进与落后、公与私、穷与富等的评价有了重大 变化;人们的个人价值观也发生着重大变化(比 如敢于肯定自我,越愈重视自我,再不忌讳自我 奋斗,等等);人们的多元价值观逐渐建立起来。 • 总的说来,在价值评判中,人们大大降低了 以政治为评价尺度的道德标准,提高了尊重人权、 崇尚人性的份额,扩大了个人的选择自由。
人与自然的关系失调
《2008年环境质量状况》披露, • 2008年七大水系水质:Ⅰ~Ⅲ类断面比例为55.0%,劣Ⅴ类为20.8%; • 2008年七大水系水质状况: • 长江水系水质状况:干流水质为优;支流水质良好。 • 黄河水系水质状况:干流水质为优;支流为重度污染。 • 珠江水系水质状况:干流水质良好,支流水质优,广州段轻度污染。 • 松花江水系水质状况:干流为轻度污染;支流为中度污染。 • 淮河水系水质状况:干流为轻度污染;支流为中度污染。 • 海河水系水质状况:干、支流均为重度污染。 • 辽河水系水质状况:辽河干流为中度污染;辽河支流、大辽河为重度 污染;大凌河为中度污染。
二、新中国60年的社会变迁
㈠ 60年社会变迁的主要成果 3、科技变迁:进入信息时代 我国六十年的科技进步是十分显著的, 其特点是先进的科技产品层出不穷,更新 换代的速度大大加快,科学技术渗透到社 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信息技术更是 突飞猛进,猛烈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中 国社会正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化。
二、新中国60年的社会变迁
㈠ 60年社会变迁的主要成果 5、文化变迁:走向多元文化 六十年来,我国的文化悄悄地发生着变 化。表现为封闭文化向开放文化转变,单 调文化向多彩文化转变,垄断文化向竞争 文化转变,单一文化向多元文化转变,冲 突文化向融合文化转变。
二、新中国60年的社会变迁
㈠ 60年社会变迁的主要成果 6、社会变迁:迈入现代社会 ⑪ 社会结构的变迁 ① 城乡结构:城市化水平由1951年的 11.78%提高到2007年的44.9%。 ②阶层结构 :五大社会经济等级和十 大社会阶层
人与自然的关系失调
生态遭到破坏,环境状况恶化: 中国80%的江河湖泊断流枯竭,2/3的草原沙 化,绝大部分森林消失,近乎100%的土壤板结。 1/3的国土已被酸雨污染,主要水系的2/5已成为 劣五类水,3亿多农村人口喝不到安全的水,4亿 多城市居民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1500万人因 此得上支气管炎和呼吸道癌症,世界银行报告列 举的世界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中国占了16 个。
江西的生态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 中科院编纂、科学出版社出版的《2008中国可持 续发展战略报告》称,我国环境问题不断加重, 但生态状况基本保持稳定。与1995年相比,除北 京、上海、山东3个省、直辖市外,全国及其他省、 自治区、直辖市的环境水平呈现下降态势。除北 京、天津、江西、海南、云南、青海等少数省和 直辖市生态状况较之1995年有所下降外,其他绝 大部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生态状况基本保持 稳定,甚至略有好转。
人与自然的关系失调
重点湖泊水质: • 滇池:重度污染,重度富营养。 • 太湖:重度污染,中度富营养。 • 巢湖:中度污染,中度富营养。 • 洪泽湖:重度污染,轻度富营养。 • 洞庭湖:中度污染,中营养。 • 鄱阳湖:轻度污染,中营养。
人与自然的关系失调
中国生态环境新“警世图”: 有水皆污 逢雨必酸 • 2005年,近三分之一监测断面为劣五类水 质,失去了生态功能。 • 三分之一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
阶层结构
五大社会经济等级 : ① 社会上层:包括高层领导干部、大企业经理人员、高级 专业人员及大私营企业主; ② 中上层:包括中低层领导干部、大企业中层管理人员、 中小企业经理人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及中等企业主; ③ 中中层:包括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小企业主、办事人员、 个体工商户、中高级技工、农业经营大户; ④ 中下层:包括个体劳动者、一般商业服务业人员、工人、 农民 ; ⑤ 底层:包括生活处于贫困状态并缺乏就业保障的工人、 农民和无业、失业、半失业者。
人与自然的关系失调
环球时报说: • 环境问题影响国家形象, 中国崛起需跨 “环保门” • 在很多国外舆论的印象中,这条崛起的 “中国龙就像从下水道里腾空而起的,身 上流淌着污水,散发着难闻的恶臭”. • 英国《每日电讯报》文章的标题直言“中 国在接管世界之前是否会被自己排放的废 水淹死?”
人与自然的关系失调
二、新中国60年的社会变迁
㈠ 60年社会变迁的主要成果 6、社会变迁:迈入现代社会 ⑭社会思想意识的变迁 社会意识的变迁 思想道德观念的变迁 社会价值观念的变迁 婚恋、家庭观念的变化
社会意识的变迁
下列意识从微弱趋向强烈: ① 开放意识; ② 市场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自立意识); ③ 自由意识; ④ 民主意识; ⑤ 公正、平等意识; ⑥ 法制意识(维权意识); ⑦ 个人意识(自主意识、奋斗意识、维权意识); ⑧ 人权意识; ⑨ 生态环保意识; ⑩ 多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