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记录(古典与浪漫主义音乐随笔)

合集下载

西方古典音乐欣赏的个人感受

西方古典音乐欣赏的个人感受

西方古典音乐欣赏的个人感受
西方古典音乐是一种充满魅力和深度的艺术形式,对我个人来说,它给我带来了许多美妙的感受和独特的体验。

首先,西方古典音乐给我带来了深深的情感共鸣。

每当我听到悠扬的小提琴声或雄壮的交响乐,我常常感到自己被音乐所打动。

音乐家们通过各种乐器和旋律创造出了令人心醉神迷的音乐,让我沉浸其中。

音乐中蕴含的情感和表达让我感同身受,让我能够放松心情,平静思绪。

其次,西方古典音乐激发了我的想象力。

无论是浪漫时期的贝多芬音乐还是巴赫的管风琴曲,每一段音乐都能够勾勒出一个独特的故事或情境。

通过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我能够想象出各种情景,感受到音乐带来的色彩与画面。

这种想象力的激发让我在音乐中找到了一种无尽的创造力和乐趣。

最后,西方古典音乐教会了我欣赏不同风格和时代的音乐。

从巴赫到莫扎特,从贝多芬到肖斯塔科维奇,每个作曲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时代背景。

通过研究和欣赏这些不同的音乐作品,
我不仅能够了解音乐史的发展,也能够欣赏到不同风格的美妙之处。

这种多样性让我对西方古典音乐产生了更加广阔的视野和尊重。

总之,西方古典音乐对我来说是一种宝贵的艺术形式。

它不仅
带给我情感共鸣和想象力的激发,还让我能够欣赏不同风格和时代
的音乐。

通过欣赏西方古典音乐,我愿意去探索更多的作曲家和作品,体验更丰富的音乐之旅。

音乐论文:浪漫主义音乐

音乐论文:浪漫主义音乐

音乐论文:浪漫主义音乐音乐论文:浪漫主义音乐课程论文(20__年至20__学期春季学期)论文题目:浅谈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与音乐家课程名称:欧洲音乐作品赏析任课教师:贾林林班级:学号:姓名:浅谈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与音乐家“音乐是所有艺术中最富浪漫主义——几乎可以说是唯一的真正浪漫主义的艺术,因为它的唯一主题就是无限物。

音乐向人类揭示了未知的王国,在这个世界中,人类抛弃所有明确的感情,沉浸在无法表达的渴望中。

”——霍夫曼音乐是热情洋溢的自由艺术音乐是最富于浪漫主义精神的艺术形式之一,作为浪漫主义运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浪漫主义音乐贯穿整个19世纪并延续到20世纪初,它强调个人的自我表现,是一种个性化、理想化,富于诗意的音乐。

浪漫主义艺术滋生了诸多浪漫乐派音乐家,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专注于一种或几种音乐体裁的写作,由此催生了丰富多彩、不拘一格的音乐形式,如艺术歌曲、特性曲、各种标题音乐等。

浪漫派时期,钢琴艺术得到全面、高度的发展。

浪漫主义音乐的出现,使音乐走出宫廷、走向民间。

新的艺术题材的出现(如艺术歌曲,交响诗等)更加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

很多音乐大师的传世佳作至今久演不衰,他们用自己的灵魂之音谱写作曲,向世人传递经典传奇。

柏辽兹则首先用交响曲讲起了故事。

他的《幻想交响曲》描述了自己对一个女演员的爱情幻想。

他说这些幻想是服药自杀未遂而产生的,里面有田野、有舞会、有断头台、有妖魔鬼怪,真是好玩之至。

他还在这部交响曲里首次运用了“固定乐思”的写法,即从头到尾用一个代表那位女子的主题及其变奏贯穿全曲,既方便了讲故事,又使作品各乐章获得了很强的统一性。

他的这种手法对后来的李斯特等作曲家影响巨大。

柏辽兹的其他重要作品有管弦乐《罗马狂欢节》、戏剧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歌曲之王”舒伯特无疑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一个重量级人物,作了无数对后世影响巨大的优秀艺术歌曲。

他还写了九首交响曲,最后两首是不凡之作,第九首因其高贵的气质、庞大的结构被人称之“伟大交响曲”,第八首没写完,就叫“未完成”,但却是交响曲宝库中的经典,其凄切孤独的氛围、细腻的内心情感表现,典型地表现了浪漫主义音乐的特征。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区别与联系交响乐作文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区别与联系交响乐作文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区别与联系交响乐作文嗨,伙计们!今天我们要聊聊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区别与联系,特别是在交响乐这个领域里。

你们知道吗,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可是音乐史上两大重要的流派,它们就像是一对双胞胎,虽然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让我们来看看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的音乐家们非常注重形式和结构,他们的作品往往是严谨的、对称的,就像一个完美的方盒子。

这种风格在贝多芬的交响曲中尤为明显,比如他的第五交响曲,那个著名的“命运”主题就是典型的古典主义风格。

而浪漫主义则更加注重情感表达,他们的作品往往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在肖邦的钢琴曲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种浪漫主义的气息,那些优美的旋律就像是在诉说着一个个美丽的故事。

那么,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在交响乐中的联系又是什么呢?其实,这两大流派在很大程度上是相辅相成的。

很多古典主义的音乐家也会创作浪漫主义的作品,反之亦然。

比如柴可夫斯基,他的交响曲既有古典主义的严谨结构,又有浪漫主义的情感表达。

这种融合使得他的作品成为了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

现在,让我来给你们讲个有趣的故事。

有一次,贝多芬和他的朋友巴赫一起去听一场音乐会。

演出结束后,巴赫对贝多芬说:“你的交响曲真是太棒了!但是我觉得你可以在这首曲子里加入一些浪漫主义的元素,这样会更有趣。

”贝多芬听了之后,笑了笑说:“那我就试试看吧。

”于是,他就在自己的交响曲中加入了一些浪漫主义的元素,结果呢?大家都说这首曲子变得更加动人了!这就是因为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使得音乐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在交响乐中有着密切的联系。

它们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共同为我们带来了无数美妙的音乐作品。

所以,下次当你听到一首交响乐时,不妨想想它是属于古典主义还是浪漫主义的风格,相信你会从中找到很多乐趣的!。

音乐随笔笔记范文

音乐随笔笔记范文

音乐随笔笔记范文音乐不是文字和旋律的合作曲,它还有更深刻的一面,使我们获益匪浅。

音乐影响了我,音乐是我学会了人生哲理使我丰富了课余生活……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音乐随笔笔记范文,供大家参考。

音乐随笔笔记范文1有音乐,就有舞台。

我喜欢听音乐,我爱它那高低起伏的节奏,喜欢它多种多样的声音,不同的歌词。

那快、慢、轻、重、紧、促……千变万化的旋律,让我更愿意去倾听每一首歌,每一首曲。

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我和妈妈去听了一场钢琴音乐会,这场音乐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来到音乐会场,熙熙攘攘的人挤满了整个会场,我和妈妈在很艰难中终于找到了座位。

音乐即将开始,刚开始吵闹的场面瞬间安静了下来。

等开场的音乐一响起,台下的掌声如雷鸣般响起。

台上,演奏者一脸陶醉,他好似沉醉在百花齐放的春天里,眼睛微闭,嘴角向上扬起。

琴声悠扬非常,让人听了很轻松,我感觉就像身处在一个花的海洋里,闻着清香扑鼻的气息,躺在草地上,望着蔚蓝的天空。

突然,天黑了下来,电闪雷鸣,一道闪电一划而过,像一条巨龙般气势汹汹。

渐渐地,“雷声”小了,天明了,迎面而来的是清新的空气,雨后的花儿更加鲜彩夺人,引人注目,显得更有精神了。

就在这样的感受里,我听完了这首动听的曲子。

音乐给了我享受,给了我快乐,也给了我好心情。

音乐随笔笔记范文2音乐这种东西会使你时而感到高兴,时而感到宁静,时而感到热血,时而感到感动……我对音乐的第一次相遇是从那件事开始。

那是一个宁静的晚上,我一个人待在家里。

我感到十分无聊,便去玩一会儿电脑。

此时我看到“酷我音乐”的软件,我用鼠标打开了它,在其页面上随便找了一首歌。

我到现在还记得那是darin的《surrender》,整首歌以钢琴为主的演奏,给人一种宁静又带有一些哀求,讲的是一个男人苦苦请求一位爱着另一位男人但他并不在意她的女人来在意他,爱他。

当时我一个星期都在听这首歌,喜欢它给人带来的宁静和歌手的那真挚的感情,直到现在我还会时不时地哼起那首歌。

古典主义乐派与浪漫主义乐派艺术风格之比较

古典主义乐派与浪漫主义乐派艺术风格之比较

古典主义乐派与浪漫主义乐派艺术风格之比较欣赏音乐,可以培养我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和审美能力。

通过本学期对音乐的学习和鉴赏,我想谈谈我的见解。

古典主义乐派起源于18世纪,古典主义音乐还被分为两个阶段——前古典时期和维也纳古典主义。

前古典时期的音乐风貌为:洛可可风格、华丽风格、善感风格。

维也纳古典乐派:专指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20年代以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为代表的音乐,即所谓“维也纳古典音乐”。

浪漫主义乐派是继维也纳古典乐派后出现的一个新的流派,它产生在十九世纪初。

对于古典主义音乐,其在创作思想上:具有挣脱教会和封建宫廷束缚的进步倾向,鲜明地体现出启蒙学者所宣扬的进步思想;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崇尚理性,强调逻辑,追求艺术形式的严谨性,音乐语言清晰,简明而又富有表现力,音乐主题轮廓分明、各有特色。

注重戏剧性对比、冲突和发展、继承和发展了欧洲传统音乐的主调音乐因素,并确定了近代奏鸣曲式结构,以这种结构为主要骨架的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等曲乐体裁。

古典主义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有:海顿、莫扎特、贝多芬。

海顿的代表作品有:《小夜曲》、《惊愕》、《时钟》、《告别》,莫扎特的代表作品有:《A大调钢琴奏鸣曲》、《小步舞曲》、《文雅的行板》,贝多芬的代表作品有:《致爱丽丝》、《月光》、《悲怆》、《热情》、《英雄交响曲》。

每当老师在课堂中播放这些大作曲家的著名作品时,我都会闭上双眼,仔细聆听,它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优美的旋律,充满意趣的乐思,还有最真挚的情感,或宁静、典雅,或震撼、鼓舞,或欢喜、快乐,或悲伤、惆怅......对于浪漫主义音乐,其产生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失败,欧洲封建君主专制复辟的年代。

人们寄托于资产阶级的希望破灭了,到处滋生着对现实的失望和不满情绪,表现艺术上形成了一种不满现实,追求理想的浪漫主义风格。

在艺术上,浪漫主义音乐是对古典主义发动的一次革命。

它主张主观性、抒情性、自传性、描绘性、幻想性、自然性、文学性、标题性、民族性。

古典主义时期与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异同

古典主义时期与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异同

古典主义时期与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异同在音乐发展史中,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是两个重要的时期。

这两个时期有着明显的差异,不仅在音乐风格上有所不同,而且在音乐表达、作曲技巧以及音乐主题上也存在差异。

本文将从音乐的形式、表达和主题等方面探讨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异同。

一、音乐形式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注重对称、均衡的形式,常见的音乐形式有奏鸣曲、交响曲和协奏曲等。

这些作品结构严谨,乐曲分为几个乐章,每个乐章的形式都是明确的,如奏鸣曲的第一乐章通常采用快速的“奏鸣曲形式”,而第二乐章则采用缓慢的“变奏曲形式”。

整个作品的结构合理、清晰,强调音乐的和谐和完整性。

而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则更加注重情感和个人表达。

音乐形式开始变得更加自由,形式多样,经常采用长曲式或循环曲式来表达情感。

例如,浪漫主义音乐中常见的独奏曲和交响诗,往往没有严格的乐章划分,而是通过连贯的音乐叙事方式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二、音乐表达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追求客观与理性,因此它的音乐表达相对冷静而客观。

乐曲的节奏和旋律都相对规则,力求达到对称和协调的效果。

古典主义音乐的表现力主要依赖于曲式和和声结构来传递情感。

相反地,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表达更加热情和个人化。

浪漫主义音乐强调以个人的情感和体验为中心,不再受到传统规则的束缚。

这一时期的作曲家们致力于在音乐中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通过丰富多样的旋律和鲜明的音色来传递复杂而深刻的情感。

三、音乐主题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主题大多是正统和高雅的。

这一时期的音乐主要以宫廷和教堂为主要场合,所以它的音乐主题往往与神圣、爱国和英雄主义等相关。

古典主义音乐以简洁明快的旋律为主,注重对称和节奏的规律。

而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主题更加广泛和多样化。

浪漫主义音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革和作曲家们对独立、自由、个性等价值的追求。

这一时期的音乐主题包括爱情、自然、英雄、民间传说等,表现出浪漫主义作曲家们对内心世界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结语古典主义时期与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在形式、表达和主题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三大音乐流派中的情感表现——从古典主义、浪漫主义、表现主义音乐谈起

三大音乐流派中的情感表现——从古典主义、浪漫主义、表现主义音乐谈起

三大音乐流派中的情感表现——从古典主义、浪漫主义、表
现主义音乐谈起
古典主义音乐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一种音乐风格,它主张秩序、对称和逻辑性。

在情感上,古典主义音乐通常展现出庄重、平和和理性的特点。

它追求音乐的完美形式和结构,注重和声、旋律和节奏的平衡。

古典主义音乐的情感表现一般更为内敛和控制,不像浪漫主义音乐那样直接而激情四溢。

浪漫主义音乐兴起于19世纪初到19世纪末,是对古典主义的一种反叛。

它强调个人情感和主观体验,追求对无限想象力的自由表达。

浪漫主义音乐的情感表现非常丰富多样,从温柔、忧伤的悲哀,到激情、豪放的喜悦,再到悲剧的绝望和爱情的痴迷等等。

浪漫主义音乐通过充满表情的旋律、丰富的和声以及丰富的节奏与音色变化,给人以更加直接而深入的情感冲击。

表现主义音乐兴起于20世纪初,它是对传统音乐规范的进一
步反叛,它试图通过音乐表达出内心世界的痛苦、挣扎和冲突。

表现主义音乐的情感表现非常激烈和紧张,它通过破坏传统和声、旋律结构,使用不规则的节奏和不寻常的音色来传递深刻而不安的情感。

表现主义音乐通常会给人一种紧迫感和压迫感,它突破了传统音乐的界限,以极端方式表达出作曲家内心的恐惧和痛苦。

总的来说,在三大音乐流派中,古典主义音乐强调理性与秩序,情感表现较为内敛和控制;浪漫主义音乐追求个人情感和主观体验,情感表达更为丰富和直接;表现主义音乐则试图表达出内心世界的痛苦和冲突,情感表现常常充满紧张和压迫感。

音乐鉴赏心得体会(精选16篇)

音乐鉴赏心得体会(精选16篇)

音乐鉴赏心得体会(精选16篇)音乐鉴赏心得体会什么是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

音乐鉴赏心得体会(精选16篇)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

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音乐鉴赏心得体会(精选1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音乐鉴赏心得体会1这样的培训让我感觉很新鲜。

网上听讲座,而且还可以与各地的老师们在线互动交流,享受着网络时代带给我们的便捷,足不出户就可以听到教育专家对于专业的精辟解读。

短短的两个小时能向专家学些什么呢?只有珍惜每分每秒,能听多少是多少,尽可能多的学习、内化成自己的东西。

本来还以为自己在音乐方面还有那么点优越感,但在听讲座的同时我深深的感受到自己对音乐知识了解得是多么肤浅,很多东西只有个模糊的印象。

通过听讲座我也学到了一些音乐知识。

如目标的制定要具体,不能模式化。

金老师举了一个案例《又见茉莉花》的教学目标进行说明,这样一听就很清楚了。

又如合唱的姿势,我只知道要注意坐姿才能唱好,但对于怎么坐却不明确,现在知道了坐姿一般采取浅坐,站姿要虚实结合。

姿势影响呼吸,呼吸影响发声,可见唱歌姿势的重要。

另外在二声部合唱时通常会出现低声部跟着高声部唱上走了的现象,金老师说这时可以采用“轮流让一个声部突出些”的方法解决问题。

还有指挥,左手“指”,右手“挥”,右手把握歌唱的节拍、节奏、速度,左手提示长音、力度、声部、呼吸和换气等等。

对称式的打拍子尽量少用。

我觉得这个有难度,让两只手各负其责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达到啊!在听讲座的过程中,我一边听,一边记笔记,有的比较浅显易懂,有的却不是很理解,还需要自己不断地去学习,去探究。

我记住了一句话:“先要自己走进音乐,才能用音乐的情感力量来感动学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贝七第二乐章通俗分析之一寂寞主题与悲凉主题第七交响曲的第二乐章在『赋格曲』一文中是贝多芬中期作品心灵的浓缩映像,这个乐章真的是完全符合『却彷佛是狂欢后的寂寞与悲凉』这样的形容。

第二乐章一开始是由中提琴、大提琴与低音提琴合奏出『寂寞』的第一主题,然后第二小提琴接下这个『寂寞』主题,由中提琴与大提琴合奏出一个『悲凉』的对位主题。

再接下去,第一小提琴承接『寂寞』主题而第二小提琴承接『悲凉』主题。

为什么一个是『寂寞』另一个是『悲凉』呢?『寂寞』主题使用单纯的节奏,近乎同名音持续反复,再加上旋律本身的小调性格,听起来真的就是一种『寂寞』的感觉。

同样的,『悲凉』的对位主题之所以悲凉,因为该旋律的第一个音符与第二个音符是半音阶,这半音阶特性彻底使用在旋律的后半部,为了半音阶特性还加以临时转调一时延续。

小调转小调与半音阶旋律是很容易产生『悲凉』感受的作曲方法。

但是,指挥家的诠释也很重要。

指挥家贝姆使用的速度非常慢,而且加上许多弹性速度,为了加强每一个音符的重量感。

于是这样的诠释听起来便有非常强烈的情感蔓延。

经过平和的中间乐段后,『悲凉』对位主题以十六分之一音符切细后无穷无尽的蔓延,『寂寞』第一主题的音符不再以同名音反复,转以上行音阶的风格呈现,再加上一个新添附属对位主题进行高低音符的跳跃,而形成这个乐章极美的一个赋格乐段。

『悲凉』主题被切细成十六分之一音符后,不再一味陷溺在半音阶,音乐范例一开始甚至因为脱离了半音阶风格,『悲凉』主题发展至此己经不再悲凉,竟因为十六分之一音符不断的持续而产生『坚毅前进』的感受,于是发展到乐团合奏,长笛以最大的音量带领所有的木管乐器强烈的演奏出变形的『悲凉』对位主题来呼应弦乐部还原的『寂寞』第一主题。

这样的感觉不再是暗自怜伤,而是有一种英雄式的悲壮感了。

布鲁赫的《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德国作曲家马克斯·布鲁赫的《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小提琴名曲,它感情丰富、浪漫抒情,深受人们的喜爱,是音乐会上经常演奏的曲目。

在音乐爱好者圈定的"十大小提琴协奏曲"里它占有一席,与门德尔松的《e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在表情方式上同属一类,优美而浪漫,旋律性强,容易使音乐爱好者上口,在出版的唱片中,这两首协奏曲经常被编辑在一起。

布鲁赫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与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不仅在浪漫风格上近似,在其它方面也有一些有趣的联系。

这两部协奏曲的第二乐章,也就是柔板乐章都写得异常恬美温柔,可以把人引入一种半催眠状态,心理学家把这两个柔板乐章与其它一些音乐的慢乐章编在一起,用于心理临床实验,一个作用是制造一种心理环境,进行语言记忆训练,另一个作用是克服失眠。

此外,布鲁赫由于写过一首大提琴与乐队的《希伯莱祷歌》,在纳粹德国时期被认为是亲犹太者,作品遭到禁演,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此时也被禁演,理由是门德尔松有犹太血统。

如今,如果不是谈到《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和一部热情洋溢的《苏格兰幻想曲》,便很少再提起布鲁赫的名字了,但是在十九世纪欧洲浪漫派音乐家里,布鲁赫是一位很显赫的人物。

他生于1838年,卒于1920年,大部分的创作和演出活动都集中在十九世纪后半叶。

他是以一位音乐神童的身份登上乐坛的。

自幼学音乐,十一岁已写出一部四重奏,十四岁写第一部交响曲,十九岁时写下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的部分草稿。

布鲁赫在世时已获得世界性声誉,创作甚丰,作品涉及各种体裁。

他写有三部交响曲、三部歌剧、三十多部合唱和清唱剧、三部小提琴协奏曲和许多室内乐,现在经常演奏的只有两部小提琴协奏曲,《苏格兰幻想曲》和《希伯莱祷歌》了。

布鲁赫生前声乐作品在德国流传甚广,合唱团体都爱排练演出他的作品,而在他身后,却是以器乐作品流传于世。

他的器乐作品旋律优美流畅,富于激情又含蓄内在,不事张扬,其中尤以独奏乐器的高超技巧而赢得人们的普遍赞赏。

布鲁赫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于1866年举行首演,很快就取得成功。

乐谱出版时,布鲁赫把它题献给小提琴的一代宗师约阿纪姆,由于约阿纪姆的演出推广,这首协奏曲很快就被许多演奏家接受,并列为自己的保留曲目。

从那时起到现在,一百多年过去了,这部协奏曲从来没有衰微过。

小提琴名师奥尔在他的一部小提琴演奏技巧的著作里专门论述过布鲁赫的这首协奏曲。

倾听《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会给人留下许多难忘的东西,乐曲的第一乐章由微弱滚奏的定音鼓引入,独奏小提琴一开始就进入大开大合的华彩乐段,跌宕起伏的乐句光彩四射,但是定音鼓沉稳镇定地一步步走来,暗示着某种不安,这里定音鼓彳亍不肯离去的声音令人印象尤深,它使洋溢着优美旋律的第一乐章罩上一层隐含的忧郁,感情就更丰富了。

第二乐章的柔板富于歌唱性,恬美的旋律使人们常把它和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慢乐章相提并论,当做柔板乐章的典范。

但是在这个乐章里能听到的并不是一味的温柔甜美,柔情中也从远方传来号召性主题,进入热情的高潮。

第三乐章充满了光辉与激情,小提琴使用了大量的双音技巧,这部协奏曲的演奏难度都集中在这个乐章。

在这个精神饱满的乐章里,小提琴和乐队都有热情的发挥,带给人内心的动。

但是这个乐章里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妙点,就是小提琴和弦乐器组交替出现的走句,它在热烈激情中平静地一带而过,确有蓦然回首灯火阑珊的妙处。

善于捕捉瞬间之美而不事铺张,给人出乎意料的美感,正是一个艺术家难以企及的境界。

布鲁赫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算不上是标领风气的经典巨著,但它优美浪漫的艺术风格深得人们喜爱。

在英国一本权威的音乐杂志上,开列出二十部最受欢迎的小提琴音乐,评选的标准是唱片版本的多寡,布鲁赫的协奏曲以45种版本位居第十,足见其在音乐爱好者中的流行程度。

不过英国的杂志编辑在统计时肯定忽略掉一个重要的版本,这就是中国唱片社在六十年代初期出版的一张唱片,说它重要,是因为演奏者是世界闻名的小提琴大师大卫·奥依斯特拉赫。

那是 40年前中国乐坛上的一件盛事,苏联小提琴家,大名鼎鼎的大卫·奥依斯特拉赫,携一把斯特拉底瓦里到中国访问演出,在民族宫剧场的演出拉了布鲁赫的第一协奏曲,没有乐队,钢琴伴奏。

当时中国唱片社做了现场录音,后来出了唱片,33转密纹片,浅蓝色盘心,在唱片的开头部分还可以听到剧场杂音。

由于这张唱片的发行,许多中国音乐爱好者对这首协奏曲耳熟能详。

直到那次演出过去了许多年,北京的音乐爱好者中还在流传着奥依斯特拉赫访华时的种种轶闻。

《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在当时被认为有一定的演奏难度,但是现代小提琴教学手段已经解决了技巧问题,在小提琴协奏曲里属于技术较为平易的一首。

现在这首协奏曲也被列入业余演奏者的曲目,在中央音乐学院校外水平考试中列入第九级,每年都有一批十几岁的孩子在练习这首曲子,他们的父母家人和邻居们也就在一个音符一个音符、一个乐句一个乐句掰开揉碎地在听布鲁赫的协奏曲了。

布鲁赫的音乐风格是浪漫派的,在音乐手法上与德国古典传统一脉相承,他在世时才名远播,音乐活动范围很大,获得过许多种荣誉和名衔。

但是由于他不是音乐上的开拓者,所以一般的音乐史里写不进他的名字。

不过他的《g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却是不朽的,它给世界各地的音乐爱好者带来无尽的浪漫之美。

最伟大的小提琴宗师海飞兹素以新即物主义掌门之名号独步乐坛,布鲁赫和魏尔当浪漫唯美的作品,在他的琴弦之下,流露的是狂悍开阔的悲凉,而绝非滥情的无病呻吟。

布鲁赫的乐风深深地受门德尔松的影响,虽有浓厚的浪漫,却又不失古典乐派方正格局。

《第一号小提琴协奏曲》这首几乎是小提琴手必备的协奏曲,旋律流畅,凄美伤感,在海飞兹的神奇之手的处理下更是丰厚瑰丽异常。

god rest you merry gentlemen let nothing you dismay,remember christ our saviorwas born on christmas dayto save us all from satan's powerwhen we were gone astray.o tidings of comfort and joy,comfort and joy,o tidings of comfort and joy!from god our heavenly fathera blessed angel came;and unto certain shepherdsbrought tidings of the same;how that inbethlehem was bornthe son of god by name.o tidings of comfort and joy,comfort and joy,o tidings of comfort and joy!~~~~~"fear not, then," said the angel,"let nothing you affright;this day is born a saviorof a virgin pure and bright,to free all those who trust in himfrom satan's power and might."o tidings of comfort and joy,comfort and joy,o tidings of comfort and joy!now to the lord sing praises,all you within this place,and with true love and brotherhoodeach other now embrace;this holy tide of christmasAll other doth deface..o tidings of comfort and joy,comfort and joy,o tidings of comfort and joy!o tidings of comfort and joy!包办昭和系列奥特曼音乐的日本作曲家冬木透从昭和系列的奥特曼到最新的梦比优斯,奥特曼系列的音乐一直非常出色。

主题歌充满战斗风味,而打斗时的配乐也很好的结合场景,或激昂或悲愤。

其中早期昭和系列的奥特曼的曲子都是冬木透写的。

甚而亲自弹钢琴演奏《赛文奥特曼》主题曲的视频。

久石让在日本已经开过很多交响音乐会,冬木透在09年3月也在东京开自己的交响音乐会,演出奥特曼系列的所有音乐。

冬木透,本名蒔田尚昊,1935年3月13日生于中国长春。

他的父亲是一个医生,在日本投降之后带着儿子回到了日本。

蒔田尚昊在小时候就对音乐有着很高的天赋,后来上了广岛的伊丽莎白音乐短期大学的作曲科和宗教音乐专攻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