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中国古代青铜艺术

合集下载

苏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中国古代青铜艺术》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中国古代青铜艺术》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中国古代青铜艺术》教学设计教学思路:始于夏,兴于商、周的青铜文化,对于小学五年级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正式接触,一切都充满着神秘,充满着新鲜与好奇。

《中国古代青铜艺术》这一课将带领学生进入到这个古老、蕴藏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世界里畅游一番,让他们领略祖先遗留下的艺术瑰宝。

本课教学从含有青铜器皿的成语导入,在欣赏的同时,简单了解青铜器皿的造型与用途,顺着欣赏这一条线,着重将视点集中到“鼎”这种器皿上。

作为国之象征的鼎,历经几千年演绎,凝练了浓郁的“鼎文化”,学生在感受这厚重文化的同时,去挖掘“鼎”的造型、纹饰之美,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尝试着用彩纸仿制或设计一个立体的鼎。

教学目标:通过了解青铜器,感受青铜艺术的魅力,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青铜文化,感受青铜时代青铜器的造型与纹饰的奇特与精美。

教学难点:圆鼎或方鼎的制作,以及纹饰的绘制。

教学准备:PPT课件,纸制鼎若干个,剪刀、彩纸等。

一、感知与体验1、成语导入,了解古代青铜器皿;▲今天,孟老师准备了一些与美术有关的语文知识——成语,我们来读一读:觥筹交错、破釜沉舟、前车之鉴、惟我独尊、箪食壶浆。

▲这里每个淡绿色的字都指代了一种器皿,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这就是觥,一种奇特的酒杯;釜是一种非常古老的锅;鉴:对、是镜子,但这里指装水的盆;这些造型各异的酒具都是尊;这些精美的壶都是用来装液体的。

▲像这样的成语还有很多,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状态,同时也为我们间接地展现了一份古老的造型艺术。

2、认识“爵”这一器皿,了解青铜器的材质特征;▲孟老师这还有一件仿制品,是什么呢?▲非常好,这是酒具,叫爵。

3、点题:▲我们看到的所有器皿都是古代人用铜、锡等合金铸造而成,因其颜色呈青灰色,故称为青铜器。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赏识一下“中国古代青铜艺术”。

二、学习与创作(一)了解更多青铜器1、视频欣赏——编钟演奏;▲(点击课件,播放编钟音乐、显现PPT中的课题;同时板书课题——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知道是什么乐器在演奏?一起来欣赏一下。

解读一下中国古代的青铜器艺术

解读一下中国古代的青铜器艺术

解读一下中国古代的青铜器艺术解读中国古代的青铜器艺术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了古代人民对美的追求,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的特征。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的青铜器艺术进行解读,展示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一、青铜器的起源和发展青铜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约1600年左右的商代晚期,起初它被广泛用于宗教和祭祀活动。

青铜器在商代逐渐发展壮大,到了西周时期达到了巅峰。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逐渐衰落,替代品逐渐出现。

二、青铜器的制作工艺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需要经过繁琐的步骤。

首先,需要用陶土制作模型,然后在模型上涂抹上蜡,再用石膏浇筑,等石膏干燥后,用火将蜡烧干,剩下的是成型的石膏模具。

接下来,将铜熔化,倒入模具中,冷却后取出,最后进行打磨和装饰。

三、青铜器的器型和纹饰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器型主要包括鼎、爵、方壶、圆壶、簋等。

这些器型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青铜器的纹饰以兽面纹和几何纹为主,充满了古代人民独特的审美观念和意境。

四、青铜器的象征意义中国古代的青铜器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首先,青铜器作为祭祀的工具,象征着人们对神灵的崇拜和尊敬。

其次,青铜器作为统治者的象征,体现了君王的权力和威严。

此外,青铜器还承载了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文化传承。

五、青铜器的保护和传承由于青铜器的文化价值和稀有性,如何保护和传承青铜器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对于青铜器的保护,可以采取保藏修复、限制外流等措施,同时也需要加强对青铜器的研究和推广,提高公众对青铜器艺术的认知。

总结:中国古代的青铜器艺术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不仅是古代人们对美的追求,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缩影。

通过对青铜器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器型和纹饰以及象征意义都是研究的重点,保护和传承青铜器也是我们应该重视的任务。

唯有对中国古代青铜器的深入探索和研究,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这一瑰丽的艺术形式。

古代中国的青铜器文化与艺术精髓

古代中国的青铜器文化与艺术精髓

古代中国的青铜器文化与艺术精髓中国的青铜器文化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商、周时期。

在那个时代,青铜器在中国视为贵族的象征和崇高的礼器。

五千年的大河文明,曾经留下了许多杰出的青铜器文化作品,代表了古代中国美术史上的一段重要历史。

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最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之一,它不仅是物质文明的产物,同时也代表了古代周礼、礼器制度和政治文化。

青铜器主要包括鼎、卣、簋、爵、觚、尊、盘、皿、壶、鼻烟壶等多种器物,蕴含了高度的审美价值和人文内涵。

在古代中国,青铜器不仅仅是器物,更是文化的象征。

青铜器的艺术魅力在于它极具历史和文化背景,同时又通过独特的造型、纹饰,突显出了东方文明的神韵和魅力。

青铜器的制作,必须要经过漫长的冶炼和铸造过程,在此基础上再加上醇厚的文化底蕴,方能制成具有文化价值的珍品。

青铜器有着严谨的制作工艺,常见的制法有铸造、锻造、Empty等,各种制法拥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特点。

青铜器文化的魅力在于它所拥有的精细的纹饰和造型,展现出古代艺术精髓。

制作青铜器的工艺复杂,需要高度的技艺和艺术感觉,因此代表了古代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在青铜器文化中,镌刻着中国古代审美文化的纹饰是主要的艺术表现形式。

青铜器的纹饰种类丰富,锐意刻画神话传说和历史事实,比如龙纹、虎纹、鸟纹、鱼纹、云雷纹、祥云纹、卷草纹、神兽纹、人物纹等等。

这些纹饰细致而娴熟,体现了古代艺术家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细致观察和深层次思考。

相对来说,青铜器的造型也是十分讲究的。

青铜器的造型发展吸取了各个历史阶段的艺术精华,精心创造出许多独具特色的器型。

如典雅的古代斗方鼎、奇特的自然形态的‘kankan’簋、雄壮的尊、高贵的卣、优美的青铜琴、令人倾慕的青铜马等等。

这些不同的器型和样式,都是由时代的时尚和审美观念的改变所带来的结果。

青铜器的文化意义,不仅是制作的过程和艺术表现,也代表了人类社会文化的发展。

青铜器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生活的关注和对美的追求,代表着炎黄子孙的文化传承和精神高度。

第一课 沉雄瑰丽的中国青铜艺术(课件ppt)

第一课  沉雄瑰丽的中国青铜艺术(课件ppt)

新知讲解
四 羊 方 尊 ( 商 )
《四羊方尊》商朝晚期青 铜器。属于礼器,祭祀用品。 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大 的方尊,高58.3厘米,重近 34.5公斤。
尊的肩部以四个圆雕的羊 的上半身作为装饰,突出于器 表,羊的形象写实,羊角弯转 富于变化,使尊的庄严造型变 得生动活泼起来。羊在古代寓 意吉祥。四羊方尊以四羊、四 龙相对的造型展示了酒礼器中 的至尊气象。
新知讲解
•青铜器纹饰是青铜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常饰在器物的腹、 颈、圈足或盖上。
•春秋战国时,由于奴隶制度开始瓦解,纹饰便开始描绘现实生 活,如狩猎、宴乐、攻战等,从神秘、威严的气氛中脱离出来。
•在西汉后期或东汉时,铜器表面往往不用纹饰,称之为素面。
•动物纹是中国青铜器纹饰的主体,它们在青铜艺术中占有大约 一千五百多年的统治地位。可以说中国青铜器的纹饰,一开始就 是以动物纹为主要内容的。
•提梁装饰:作成龙形、蛇形、鸟形等……
•耳、鋬的装饰:作成龙形、蛇形、鸟形、 或装饰龙头、羊头、牛头、鸟首……
•盖的装饰:在盖上塑以各种动物、人物、 或将盖与器体制作成完整的动物……
新知讲解
•2、几何形体与动物形体单用、并用及复合使用。
• 圆球体、圆柱体、圆椎体、椭球体、立方体 等作为青铜器形体的基本形状被广泛使用,为避免 形式上的过于简洁和呆板,古人熟练地将这些基本 几何体复合使用,构成繁复精美的各种造型体,显 示出我们祖先惊人的智慧。
新知讲解 青铜器的造型美 •我们祖先在青铜器造型艺术中充分考虑了如下因素:
•1、在实用基础上注重装饰,将实用与审美完美地统 一起来。
• 实用是第一因素,但同时为了满足对审美的要 求,施以各种外形装饰。
新知讲解
•足部的装饰:柱状足、锥形足、圆足、扁 足、方足、兽蹄足……

古代青铜器的科学艺术和历史价值

古代青铜器的科学艺术和历史价值

古代青铜器的科学艺术和历史价值古代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不仅具备科学艺术价值,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价值。

青铜器是古代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它们的制作过程和创作设计都凝聚着古代人们的智慧和劳动成果。

青铜器的科学艺术价值表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是它们的材料和制作工艺。

青铜器以铜为主要材料,辅以其他合金元素。

铜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导电性,这使得青铜器在制作过程中可以进行各种形状的锻打和雕刻。

古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包括铸造、锻打、雕刻等多个环节,需要工匠们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和摸索才能掌握。

这些工艺的运用使得青铜器在形态上具有丰富的变化和细腻的表现力。

青铜器的形状多种多样,有鼎、觚、簋等容器类,也有剑、戟、钺等兵器类。

这些不同形态的青铜器充分展示了古代工匠们的技艺和审美追求。

古代青铜器的艺术价值还体现在它们的纹饰和图案上。

青铜器的纹饰主要有几何纹、人面纹、兽面纹等。

这些纹饰不仅是装饰性的,更是对古代人们信仰和文化的表达。

在青铜器上,常常可以看到神兽、神人、神祇等形象,这些形象反映了古代人们的宗教信仰和祭祀活动。

同时,青铜器上的纹饰还可以用来表达对自然界的观察和理解,如太阳、月亮、星座等。

这些纹饰和图案不仅具有装饰性的美感,更展示了古代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和审美追求。

古代青铜器的历史价值与其科学艺术价值相辅相成。

青铜器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到了商代和西周时期,青铜器的制作达到了高度的成熟和发展。

青铜器不仅是古代社会中权力和财富的象征,更承载着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信息。

通过对青铜器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和文化传承。

青铜器中的铭文更是重要的历史文献,它们记录了当时的历史事件、人物事迹和社会风貌。

通过对这些铭文的解读和研究,我们可以获得更为详实和准确的历史信息。

古代青铜器的科学艺术和历史价值让人们对古代文明和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些青铜器通过其独特的形态和精湛的工艺,向后人展示了古代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

赣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第19课 感悟青铜之美》教学设计1

赣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第19课 感悟青铜之美》教学设计1

赣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第19课感悟青铜之美》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19课感悟青铜之美》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青铜艺术,通过学习青铜器的历史、制作工艺以及艺术特点,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青铜器的基本知识、青铜器的历史背景、青铜器的制作工艺、青铜器的艺术特点等方面的内容。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但是对于中国古代青铜艺术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青铜器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基本知识,包括青铜器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以及艺术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培养学生对青铜器的审美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2.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青铜器的艺术特点,以及如何欣赏和评价青铜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青铜器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以及艺术特点,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观察法:通过观察青铜器的图片或实物,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青铜器的欣赏和评价,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青铜器的图片或实物,以便让学生观察和欣赏。

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如青铜器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等,以便进行讲解和演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青铜器的形状、纹饰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青铜器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以及艺术特点,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基本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青铜器的欣赏和评价,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巩固(5分钟)通过问答等方式,检查学生对青铜器知识的掌握程度,巩固所学内容。

中国青铜器艺术欣赏

中国青铜器艺术欣赏
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 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 随后,青铜器胎体开始变薄,越来越少。秦 汉时期,随着瓷器和漆器进入日常生活,铜制容器品种 减少,装饰简单,多为素面,胎体也更为轻薄。
中国青铜器艺术欣赏
中国青铜器艺术欣赏
1 司母戊大方鼎
司母戊大方鼎出土于河南安阳, 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制 作的祭器,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 作。鼎通体高133厘米、口长112厘 米、口宽79.2厘米,重达832.84千克 ,是已发现的中国古代最重的单体青 铜礼器,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司母戊 ”三个字而得名司母戊鼎。
中国古代铜器,是我们的祖先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巨大 贡献,虽然从考古资料来看,中国铜器的出现晚于世界 上的其他一些地方,但是就铜器的使用规模、铸造工艺、 造型艺术及品种而言,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的铜器可以 与中国古代铜器相比拟,这也是中国古代铜器在世界艺 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并引起普遍重视的原因之一。
中国青铜器艺术欣赏
中国青铜器艺术欣赏
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青铜器中享有极高的声 誉和艺术价值,代表着中国在先秦时期高超的技术与文 化。
青铜器主要指先秦时期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简 称“铜器”,包括炊器、食器、酒器、乐器、工具和度 量衡器等,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以商周 器物最为精美。
中国青铜器艺术欣赏
1. 司母戊大方鼎 2. 四羊方尊 3. 曾侯乙编钟
中国青铜器艺术欣赏
1 司母戊大方鼎
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 鼎。最早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有了用青铜铸造 的铜鼎。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 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让人们警惕,防 止被其伤害。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 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 鼎迁于商都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京。 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

20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课件)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共37张PPT)

20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课件)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共37张PPT)

课堂讲授
青铜纹样
兽面纹
龙纹
课堂讲授
青铜纹样
几何纹
课堂讲授
青铜器纹样有哪些特点?
眼睛很大,很有神也很严厉。 高贵,华丽。 线条很有力度。 多采用对称构图。
课堂讲授
以上是青铜器的纹样,青铜器上还有 一些文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课堂讲授
青铜器上常铸或刻有文字,这些文字通常称为“铜器铭文”, 又称“金文”或“钟鼎文”。
谢谢观看
青铜器在古时被称为“金”或“吉金”,是红铜与其他化学 元素锡、铅等的合金,其铜锈呈青绿色。青铜器的使用流行 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期,以商周时期的器物最为精美。 在中国仰韶文化早期和马家窑文化时期就已经出现。
课堂讲授
青铜器给你的第一视觉感受是什么?
庄重、威严、 华丽、神秘
课堂讲授
你知道精美的青铜器是为谁做的吗?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
教学课件
目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 新课导入 2 新课讲授 3 作品欣赏 4 尝试探究 5 交流展示 6 拓展延伸
1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青铜器?
后母戊鼎
四羊方尊
新课导入
你们知道这些青铜器有什么用处吗?
新课导入
今天让我们了解一下青铜
2
课堂讲授
课堂讲授
青铜器
课堂讲授
这些青铜器有什么用途呢?
课堂讲授
青铜器的用途
鼎:炊煮器,同于煮肉。 是等级和政权的象征。
课堂讲授

课堂讲授
青铜器的用途
爵:酒器,相当于现在 的酒杯。
课堂讲授

课堂讲授
青铜器的用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9 中国青铜艺术课时:一课时教材出处及分析:本课时苏教版第十一册十九课的教学内容。

始于夏,兴于商、周的青铜文化,对于小学六年级学生来说,是初次接触,一切都充满着神秘,充满着新鲜与好奇。

《中国古代青铜艺术》这一课将带领学生进入到这个古老、蕴藏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世界里畅游一番,让他们领略祖先遗留下的艺术瑰宝。

本课以欣赏为主,教学从含有青铜器皿的成语导入,在欣赏的同时,简单了解青铜器皿的造型与用途,顺着欣赏这一条线,着重从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中来了解青铜艺术。

再将视点引向作为国之象征的鼎,历经几千年演绎,凝练了浓郁的“鼎文化”,学生在通过视听感受这厚重文化的同时,去挖掘其造型、纹饰之美。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对作品进行体验,着力培养学生感知美的眼睛,让学生学会感知、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尝试着用自己的眼光,自己的语言来赏析青铜器,在欣赏中提升审美感知能力。

本课具有综合性学科特点,在教学中融入文学、历史、音乐等学科,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与整体综合性的探索精神,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中充分利用文化资源,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艺术与社会、艺术与历史、艺术与文化的关系,涵养人文精神。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青铜器的历史、作用、工艺等相关知识,感受青铜艺术的魅力。

并能初步运用语言和文字表达自己独特的艺术感受,逐步提高视觉感受能力,激发潜在的审美能力,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过程与方法:本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欣赏、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先导,以多媒体辅助教学为手段,创设直观丰富、探究实践的教学情境,面向全体学生,落实学科综合,尊重多元文化和个性感受,激励艺术创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艺术实践活动,不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中华民族的经典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青铜文化,感受青铜时代青铜器的造型与纹饰的奇特与精美。

解决方法:多媒体视频展示、欣赏探究、讲解分析。

教学难点:领略青铜器更深层次的内涵与意境,能感受艺术与社会、艺术与历史、艺术与文化的关系,涵养人文精神。

解决方法:“欣赏.评述”领域主要是让学生对艺术作品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

除了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感受之外,还应用语言、文字等表述自己对艺术作品视觉世界的感受、认识和理解。

通过视听欣赏教学,激活学生的感知,尽可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其心理审美需求,达到共鸣。

教学准备:青铜面具、青铜爵、教学网页。

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谈话导入1.初步感知青铜器: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面具,这个面具给了你什么感觉?和我们常见的面具比一比呢?(夸张、恐怖、神秘)巴蜀地区的青铜人像以夸张突出的眼睛引人注目,呈现出奇特的地域风情。

向外突出的双眼神秘而恐惧。

其实早在几千年前就真的存在了这样的面具,让我们一起来点击网站左侧的“青铜面具”看一看,说说你的感受。

这些面具都出土于四川三星堆,其中有一部分就是源自商周时期,那可是一个以青铜文化为特征的时期,青铜冶铸业曾达到很高的水平。

历史学家们将这一时期称为——青铜时代。

这些夸张神秘的形象,流畅的线条,象征着威严。

又是古蜀国统治阶层的象征,是神权和王权的代表与化身。

可是什么是青铜?青铜器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青铜器是用什么方法铸造的?你想了解一下吗?那就请你跟我一起走进“我要探索”,你可以直接点击百度和百度知道这两个连接,然后用简练的语言把你的学习成果发送到留言板。

/s?wd=%CA%B2%C3%B4%CA%C7%C7%E0%CD%AD&ch=&tn=utf8kb_cb&ba r=11/s?tn=utf8kb_cb&bs=%CA%B2%C3%B4%CA%C7%C7%E0%CD%AD&f=8&wd =%C7%E0%CD%AD%C6%F7%D7%EE%D4%E7%B3%F6%CF%D6%D4%DA%CA%B2%C3%B4%CA%B1%BA%F2 /s?tn=utf8kb_cb&bs=%C7%E0%CD%AD%C6%F7%D7%EE%D4%E7%B3%F6% CF%D6%D4%DA%CA%B2%C3%B4%CA%B1%BA%F2&f=8&wd=%C7%E0%CD%AD%C6%F7%D6%FD%D4%EC%B7%BD% B7%A82.学习成果反馈,交流学习成果。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老国家,我们的祖先更是富于创造,给我们留下了如此丰富而神秘的青铜文化。

二、学习与体验1.青铜爵看老师这还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这酒杯居然也是青铜的。

这酒杯为什么要使用青铜呢?爵:酒器,相当于现代的酒杯。

老师这就有一只,你想上来试一试吗?学一学古人是怎么喝酒的。

你觉得这爵是什么样的人使用的呢?青铜器在那个时代就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这爵可以温酒也可以饮酒,是君王赐酒给臣下用。

青铜器在那个时代就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仔细的看一看,摸一摸这爵和我们的酒杯有什么不同呢?——引出精美的纹饰。

我们一起来进入“青铜爵”,看看这些纹样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含义呢?你能画一画这些精美,神秘的纹样吗?高贵、华丽、有力度的对称图形,充满了神秘,诡异的味道。

你能把这些纹样画下来吗?2.现在让我们来欣赏一组青铜器,看一看你最欣赏那一件,说说你的看法。

(造型生动、纹饰精美、文化价值)《青铜簋gui》春秋许多青铜器上还著有铭文,被称为“金文”,是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之一。

它还是珍贵的历史资料。

《持伞俑》(汉)专家从这个为主人打伞的奴隶像上见到了古代文献上记载的古代越人的发型和服饰。

《牛虎案》(春秋晚期)牛虎铜案由二牛一虎巧妙组合而成,其特殊的组合造型使整个铜案重心平稳,大小和谐,动静均衡统一奇特造型,新颖构思。

《青铜方壶》(春秋)器束颈,垂腹,圈足。

方杯形盖,盖上部立盤形捉手。

颈部两侧附龙首形环耳,并各吊一圆环。

盖顶面饰夔(kui)体龙纹,盖下四边饰连体双鸟纹。

器颈部饰波带纹,腹部饰勾连龙纹和隼鸟纹,底座饰环带纹。

纹饰相互蟠连,寓动于静。

《铜灯》(汉代)汉代时期的灯具不仅散发出独特而精湛的造型艺术魅力,而且当时的工匠已经充分考虑了灯光亮度控制、防风、防尘、防污染等实用功能。

你知道这个铜灯是怎么来防止烟尘的吗? 铜灯:这是出土于我们江苏睢宁县的铜灯,点燃后,烟尘可以通过烟管进入灯腹部的清水里溶解,从而保持空气清新。

在那时候人们就有了环保的意识呢。

真是了不起。

《骑士贮贝器》(汉代)贝壳在古代是作为钱来使用的珍贵货币,这个贮贝器就是古代人用来存放钱的器具。

你看出来了吗?《人虎相抱卣you》商代造型奇特的青铜酒器,是综合各种真实和幻想的兽类形象。

是早期人类将虎作为神来崇拜的一种表现。

三、赏评与拓展研究了这么多精美的青铜器,你知道该从哪几个方面来欣赏呢?那老师就来考考你们的鉴赏能力,一起来学做“小小鉴宝家”,点击左侧菜单“我来鉴宝”,里面老师设置了一个百度链接你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搜索。

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网络资源只能参考,我想在留言板上看到你自己的观点哦。

/s?tn=utf8kb_cb&bs=%C7%E0%CD%AD%C6%F7%D6%FD%D4%EC%B7%BD% B7%A8&f=8&wd=%CB%C4%D1%F2%B7%BD%D7%F0/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CB%C4%D 1%F2%B7%BD%D7%F0欣赏分析:四羊方尊(从三个方面来欣赏)商代方尊的代表铜尊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时期,是一种饮酒用具。

这件四羊方尊是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是国家特级文物。

浑然一体,尊的四肩、腹部及圈足设计成四个大卷角羊,增加了变化,在宁静中突出威严的感觉。

方尊的边角及每一面的中心线的合范处都是长棱脊,其作用是以此来掩盖合范时可能产生的对合不正的纹饰。

同时也用以改善器物边角的单调感,增强了造型的气势。

羊角是事先铸成后配置在羊头的陶范内,再合范浇铸的,因为技艺高明,使全器有浑然一体的感觉。

动静结合,在中国古代的青铜器中,有不少器物以其独特的造型而引人注目,四羊方尊便是其中一例。

它的造型以动静结合,寓雄奇于秀美之间,可谓巧夺天工。

四、总结:中国古代青铜艺术博大精深,难怪一位历史学家这样说:中国的历史是一部石头的书、青铜的书。

这毫不夸张,几千年来所凝练的浓郁、厚重的青铜文化,是一部浓缩的中国百科全书,留给我们的是无穷的物质与精神财富。

青铜文化神秘厚重还有很多连考古学家都无法解开的迷,等着同学们去研究发现呢。

同学们让我们努力学习吧!教学反思:网络环境下的美术欣赏教学初探——《中国青铜艺术》教学手记【摘要】本文就信息技术与美术欣赏教学的整合作了一些尝试。

就网络环境下美术欣赏教学中师生角色的定位谈谈自己浅薄的看法。

笔者认为,教师应是美术欣赏教学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学生是美术欣赏过程的主体。

美术作品的欣赏过程主要以学生为主,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进一步强化美术学习的动机,并借助网络环境让学生自主探索式学习。

【关键词】网络环境;美术欣赏教学;角色定位;领路人;自主探索美术作为人类文化的载体之一,它以其特有的方式反映和传承着人类文化的作用。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能够“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使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

”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美术学科教学的内涵越来越丰富,而稀少的教学课时,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已然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在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课程开发与学科的整合为美术教师提高课堂效率,真正做到短时高效,丰富多彩提供了方法和手段,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美术教育可以说是势在必行。

笔者尝试在网络环境下上了一节美术欣赏课——《中国青铜艺术》,感受颇深。

在教学实践中将网络技术与美术欣赏课程进行整合,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才是网络环境下美术欣赏课学习的核心。

那么,这就需要我们重新思考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美术欣赏课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在学生自主探索学习过程中体现的作用;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美术欣赏学习中的地位;以及如何合理利用网络环境下的本地资源和远程资源服务于教学。

第一,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师的知识,为更好的服务于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众所周知,美术的鉴赏是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而获得审美享受和美术知识的过程。

始于夏,兴于商、周的青铜文化,对于小学六年级学生来说,是初次接触,一切都充满着神秘,充满着新鲜与好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