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和竞争劣势

合集下载

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分析

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分析

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分析中国制造业一直以来都是全球经济的关键角色之一,其竞争力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优势和面临的挑战。

一、中国制造业的优势1. 知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规模庞大,且教育水平不断提升,为制造业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人才。

2. 健全的供应链网络:中国制造业形成了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从原材料到生产制造再到物流配送,各个环节衔接紧密,提高了效率和降低了成本。

3. 低成本的生产环境:相对于发达国家,中国的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包括人工成本、土地租金等,这使得中国的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具备竞争力。

4. 大规模生产能力:中国拥有龙头企业和规模庞大的工业园区,能够进行大规模生产,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

二、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挑战1. 技术升级与创新能力:中国制造业在技术创新方面仍有不足,大多数企业专注于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环节,而缺乏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创新。

2. 环境污染和可持续发展:制造业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成为制约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因素,政府加大了对环境保护的力度,企业需要加强环保意识和技术改造。

3. 地区发展不平衡: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相对发达,而中西部地区仍存在发展差距,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和投资力度。

4. 国际贸易摩擦:随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中国制造业面临海外市场的竞争壁垒和贸易摩擦,需要寻找新的贸易合作伙伴和市场。

三、提升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策略1. 投资创新和研发:加大对科技创新和研发的投资,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创新能力。

2.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优化教育体制,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引进高级人才,促进人才流动和创新创业。

3. 推动绿色制造和可持续发展:加大环保投资,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制造业,提高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4. 拓展国际市场和多元化贸易渠道: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加强与新兴市场的贸易合作,降低对单一国家或地区的依赖性。

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劣势

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劣势

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劣势近年来,中国制造业一直占据全球制造业市场的重要地位。

中国制造业的迅速崛起使得它既有比较优势,也存在竞争劣势。

本文将详细探讨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劣势。

一、比较优势1. 廉价劳动力中国拥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

这使得中国企业能够以较低的成本生产商品,并在全球市场上保持竞争力。

2. 建立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中国制造业建立了庞大而复杂的供应链体系,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配送都得到了有效管理。

这种供应链体系确保了高效率的生产和交付,使中国制造业能够及时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

3. 大规模生产中国制造业通常以大规模生产为特点,能够在短时间内生产出大量产品。

这种规模经济使得中国企业能够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从而在全球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

4. 技术创新中国制造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的技术进步。

从低端产品到高科技产业,中国的技术实力不断提升。

技术创新使得中国制造业能够开发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

二、竞争劣势1. 环境污染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大量的工业废气、废水和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这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制约了中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2. 人口老龄化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劳动力的供给将受到限制。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劳动力成本可能会上升,对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构成挑战。

3. 缺乏自主品牌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上还缺乏自主品牌的影响力。

虽然中国企业能够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但缺乏知名品牌限制了它们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4. 技术水平不足尽管中国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整体技术水平仍然相对较低。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制造业在核心技术和高端技术方面存在差距,这使得它在某些领域面临竞争劣势。

总结: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上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如廉价劳动力、供应链体系、大规模生产和技术创新。

然而,它也面临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缺乏自主品牌和技术水平不足等竞争劣势。

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劣势

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劣势

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劣势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劣势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制造业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

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成本优势、规模优势和劳动力优势等方面,但同时也存在着环境污染、劳动力成本上升等竞争劣势。

首先,中国制造业的成本优势是其最大的比较优势之一。

由于中国在全球制造业链条中的位置,中国制造业可以利用较低的劳动力和资源成本来大规模生产商品。

中国制造业的成本优势主要来自于人力资源的丰富和劳动力的相对低廉。

中国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使得企业可以以较低的价格雇用劳动力,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其次,中国制造业还有规模优势。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有广阔的市场和庞大的劳动力,这为中国制造业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撑。

企业可以通过规模化生产来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也为制造业提供了充足的销售机会。

此外,中国制造业还拥有劳动力优势。

中国的劳动力人口众多,而且工人们在制造业方面的技术经验丰富。

中国制造业的劳动力在技术和经验上具有一定的优势,这使得企业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然而,中国制造业也面临着一些竞争劣势。

首先,中国制造业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这使得中国制造业在环保方面存在竞争劣势。

由于中国在成本优势的基础上追求高速发展,大量的工业排放和资源消耗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这使得中国制造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面临压力。

其次,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也成为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劣势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

此外,随着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供给也趋于紧张,这使得劳动力的成本进一步上升。

劳动力成本上升使得中国制造业的成本优势逐渐减弱,一些企业开始将产业迁移到其他低成本国家。

另外,中国制造业的创新能力相对较弱,这也是其竞争劣势之一。

中国制造业在过去主要是以低成本生产为主,而缺乏自主的创新能力。

我国制造业中的优势与劣势行业分析

我国制造业中的优势与劣势行业分析

我国制造业中的优势与劣势行业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浪潮,我国制造业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制造业中,并非所有行业都能够取得同样的成就。

本文将对我国制造业中的优势和劣势行业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认识和把握我国制造业行业发展的趋势。

一、优势行业分析1. 电子信息技术行业我国电子信息技术行业是制造业中具有明显优势的领域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高科技产品的需求增加,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行业蓬勃发展。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和消费市场之一。

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行业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市场需求大。

中国拥有庞大且不断增长的人口基数,这为电子信息产品的需求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电子产品的需求将持续增加。

其次,成本优势明显。

中国制造业中的电子信息技术行业相比其他国家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

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能源、原材料价格相对较为便宜,这使得中国电子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再次,产业链齐全。

中国的电子信息技术行业整体发展较为健全完善,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配套的供应链体系。

从电子元器件制造到电子产品组装,再到销售和售后服务,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链环环相扣,具备竞争优势。

2. 汽车制造业中国汽车制造业也是我国制造业优势行业之一。

近年来,我国汽车市场持续快速增长,对汽车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使得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

我国汽车制造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巨大的市场潜力。

中国人口众多,且城市化进程加快,消费升级的趋势明显,这为汽车市场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特别是近年来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力度加大,推动了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

其次,产业配套完善。

中国的汽车制造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包括整车制造、零部件制造、销售等环节。

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配套企业的兴起,形成了庞大的汽车产业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再次,技术创新能力强。

中国制造业竞争优势分析

中国制造业竞争优势分析

中国制造业竞争优势分析中国制造业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全球最具竞争力的行业之一。

本文将对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成本优势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之一是低廉的劳动力成本。

中国拥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相对较低的人工成本使得中国产品的价格具有竞争力。

此外,中国的成本优势还体现在原材料、能源和土地等方面。

低廉的成本使得中国制造业能够以较低的价格提供产品,从而在国际市场上获得较大的份额。

二、规模优势中国制造业具有巨大的规模优势。

中国的人口众多,拥有大量的劳动力资源和消费市场。

规模效应使得中国制造业能够以大规模生产来降低成本,并在供应链上获得更多的议价能力。

规模优势也带来了技术创新和产业链的完善,使得中国能够生产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

三、供应链优势中国制造业在供应链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中国拥有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加工和分销,每一个环节都能够高效运作。

中国的供应链体系具有灵活性和弹性,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快速响应,并且具备快速交付产品的能力。

供应链优势使得中国制造业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四、技术升级和创新能力中国制造业在技术升级和创新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

近年来,中国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涌现出一大批高科技制造企业。

技术升级和创新能力为中国制造业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使得中国能够生产出更具附加值和竞争力的产品。

挑战与发展方向尽管中国制造业具有竞争优势,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缺乏高技能劳动力的问题。

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劳动力成本也在逐渐上升。

同时,中国制造业还需要大量高技能劳动力来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工作,这对中国制造业来说是一个重要挑战。

其次是环境污染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中国制造业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环境问题,包括能源消耗和排放问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制造业需要加大环保投入,推动绿色生产和循环经济的发展。

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劣势

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劣势

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劣势中国制造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优势,同时也存在一些竞争劣势。

本文将探讨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劣势。

一、比较优势1. 劳动力成本优势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市场供应充足,这为制造业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

相对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使得中国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竞争优势。

这一优势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者来华设厂,从而推动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2. 产业链完备中国制造业涵盖了从原材料采购、中间产品制造到最终装配的完整产业链,这使得中国制造业在供应链上具备较高的竞争力。

完备的产业链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为中国制造业赢得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撑。

3. 高效的制造能力中国制造业在大规模生产上拥有丰富的经验和高效的生产能力。

中国制造业以规模化生产为特点,能够迅速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相对较低的制造成本和快速的交货速度使得中国制造业成为全球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二、竞争劣势1.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尽管中国制造业在规模化生产方面具备竞争优势,但在技术创新方面仍存在劣势。

相对于发达国家,中国在研发投入、科技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存在差距。

这限制了中国制造业从产业链低端向高端转型升级的速度和能力。

2. 环境污染和可持续发展压力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大规模的生产和高能耗、高排放的特点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同时,全球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这使得中国制造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

3. 产业结构亟需优化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竞争力。

一些传统制造业行业产能过剩,而高端制造业和创新型企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优化产业结构和提升产业链价值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

三、发展方向和对策1. 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中国制造业应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提升自主研发和核心技术的能力。

鼓励企业加强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提升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

中国制造企业的比较优势与竞争劣势

中国制造企业的比较优势与竞争劣势

中国制造企业的比较优势与竞争劣势1.低成本劳动力: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资源,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这使得中国制造企业在成本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比发达国家的制造企业,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可以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从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2.良好的基础设施:中国在基础设施方面投入巨大,包括交通运输、通信网络、电力等方面。

这些完善的基础设施为中国制造企业的生产和供应链提供了便利条件,提高了效率和生产能力。

3.较高的生产规模:中国制造业具有成熟的供应链和大规模的生产能力。

中国的制造企业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批量生产产品,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并能够更好地应对大规模订单和客户需求。

4.灵活性和快速响应能力:中国制造企业通常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快速响应能力。

他们能够迅速调整生产线、加班加点生产以及快速调整供应链,以满足客户的需求,这种灵活性和快速响应能力使中国制造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

5.先进的制造技术:中国制造企业在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中,不断吸收、引进和掌握了先进的制造技术。

中国的制造企业在加工、装配、自动化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为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1.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中国的制造企业在创新能力上相对较弱,依然大多数是按照国外企业的技术和设计进行生产,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

这使得中国制造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和品牌价值方面存在竞争劣势。

2.低附加值产品比重高:中国制造企业主要生产中低端产品,相对缺乏高附加值产品和高技术含量产品的竞争力。

这使得中国制造业的利润率较低,对全球市场的高端市场需求有限。

3.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日益突出。

中国的制造企业在治理环境和资源保护方面面临很大的竞争劣势,特别是在国际市场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对环境保护有较高的要求。

4.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国制造企业的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这导致成本优势减弱。

与此同时,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也给中国制造企业带来了竞争压力。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与竞争劣势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与竞争劣势

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与竞争劣势摘要:当今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在国际分工中有着“世界工厂”的称号,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是近乎无限的低成本劳动力以及丰富的物产。

但是中国制造企业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不足,没有掌握核心技术,这是中国制造业在当前国际竞争中的劣势。

关键词:制造业比较优势竞争引言在国际分工中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制造业大国,中国最突出的比较优势——低成本劳动力和丰富的物产能为中国制造在国际竞争中带来多少优势?1.比较优势原理如果与生产其他商品的成本相比,一个国家生产的某种产品的成本比另一个国家低,那么,该国就在这种商品的生产上与另一个国家相比具有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原理又称为比较成本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差别。

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比较优势是相对绝对优势而言的。

如果一个国家用一单位资源生产的某种产品比另一个国家多,那么,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与另一国相比就具有绝对优势。

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

在市场全球化的趋势下,要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合理的调整世界产业格局,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

2.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以及比较优势行业影响一国制造业比较优势的因素很多,包括资源禀赋、技术条件、管理制度等。

中国的幅员辽阔,物产丰富,而且有丰富的近乎无限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在中国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方面,劳动力成本低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对于吸引成本驱动型的国外投资,承接国外公司加工制造环节的海外转移,它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参数。

根据“中国2003年主要行业出口额统计”数据:序号所属行业出口额(亿美元)比重(%) 企业数(个)1 棉.化纤.纺织服装制造业79.7 28.7 2862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42 15.1 1293 综合34.4 12.4 574 通用和专用设备制造业23.9 8.6 925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4.6 5.3 506 黑色.有色金属冶炼及金属加工业13.1 4.7 807 石油加工.化学涂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8.9 3.2 938 食品加工业与食品制造业8.7 3.1 719 医药制造业7.4 2.7 5010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7.3 2.6 3111 其他制造业 6.6 2.4 4112 商业.餐饮业.服务业 5.7 2.1 2613 橡胶.塑料制品业 5.3 1.9 3714 造纸.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4.6 1.7 3215 木材.家具制造业 4 1.4 1916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2.9 1.1 817 建筑材料制造业 2.6 0.9 2218 农.林.牧.渔业 1.6 0.6 1119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4 0.5 620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1.3 0.5 621 建筑业0.8 0.3 622 房地产业0.6 0.2 4可见我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一些行业中:服装业、纺织业、食品工业、交通运输设备、等,以及石油加工、金属冶炼加工和医药制造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年论文题目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劣势二O一七年五月二十六日目录1.比较优势 (1)1.1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的变化情况 (1)1.2我国劳动力低的比较优势 (2)1.3我国原材料价格低廉的比较优势 (4)2.竞争劣势 (4)2.1中国制造业的比较劣势的变化情况 (4)2.2我国劳动力的比较劣势 (5)2.3我国制造业中技术含量的比较劣势 (5)2.4中国企业竞争力低的原因 (5)3.结论 (6)参考文献 (7)致谢词 (8)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劣势摘要:在一个开放的、全球化竞争的环境下,企业的竞争优势有可能向所有存在禀赋资源比较优势的市场或产业领域渗透。

中国企业在全球的竞争优势往往体现在制造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领域,因为中国制造业是最能利用和体现我国具有比较优势要素的产业,也是最具创新潜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环节,但在资本主义的冲击下,中国制造业必须要培养自己在研发与创新,组织管理,营销,品牌等方面的差异化能力。

关键字:制造业,比较优势,竞争劣势,创新能力,人力成本Comparative advantages and competitive disadvantages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Abstract:in an open and global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enterprises may permeate all the markets or industries that have endowments, resources, comparative advantages. China enterprise in the global competitive advantage is often reflected in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especially the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because China manufacturing is the most can use and reflect our comparative advantage elements of the industry, is also the most potential for innovation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the link, but in capitalism under the impact of China manufacturing industry must develop their own in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 marketing, ability to differentiate brand etc.Key words:manufacturing industry, comparative advantage, competitive disadvantage, innovation ability, labor cost1.比较优势如果与生产其他商品的成本相比,一个国家生产的某种产品的成本比另一个国家低,那么,该国就在这种商品的生产上与另一个国家相比具有比较优势。

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比较优势是相对绝对优势而言的。

如果一个国家用一单位资源生产的某种产品比另一个国家多,那么,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与另一国相比就具有绝对优势。

影响一国制造业比较优势的因素很多,包括资源禀赋、技术条件、管理制度等。

中国的幅员辽阔,物产丰富,而且有丰富的近乎无限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在中国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方面,劳动力成本低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对于吸引成本驱动型的国外投资,承接国外公司加工制造环节的海外转移,它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参数。

1.1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的变化情况自从中国改革开放之后,贸易自由化进程使我国的比较优势行业发生了较大变化。

2001年,中国加入了WTO,使中国的经济发展更加迅速,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世界工厂”,“中国制造”产品遍布全球。

我国的比较优势行业按RCA指标值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纺织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以上这些行业的RCA指标值大于2.5,是我国当前的极强比较优势行业。

除以上行业外,家具制造业、金属制品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塑料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也是我国当前的比较优势行业,其RCA指标值大于1。

我国比较优势行业数目明显增多,而且出现了高新技术行业,典型代表当属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这表明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状况在这十五年间已得到了较大改善。

1.2我国劳动力低的比较优势在分析中国企业尤其是制造业的竞争优势时,通常认为中国企业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低成本的优势,而这一优势又主要体现在劳动力低成本。

根据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公布的 2001—2002年中国国际竞争力综合排名,中国综合竞争力排名第31位。

从评价的八大要素指标中的“企业管理”和“科学技术”这二项具体指标来看,我国劳动力成本从2000年的第12位上升到2001年的第10位,比其它指标高出20多位,凸显中国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而且不仅低于发达国家,还低于东南亚国家。

中国2015年人均工资和各国之间的比值因此,从上述图标中可以得到:中国20多年来经济高速增长,但劳动力成本并没有相应的大幅度上升。

其主要原因是中国长期保持着劳动力无限供给的能力,从而使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一直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上。

即使是东部沿海地区的工资水平大幅度上升,但中西部地区大量剩余的劳动力流向东部地区,从而使东部地区制造业仍然能得到廉价的劳动力。

可见我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一些行业中:服装业、纺织业、食品工业、交通运输设备、等,以及石油加工、金属冶炼加工和医药制造业。

这些产业类型大都属于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

伴随着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我国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不仅在于劳动密集型产品,还在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加工装配环节。

中国实行对外开放30年以来,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世界工厂”,“中国制造”产品遍布全球。

1.3我国原材料价格低廉的比较优势钢材价格指数以钢材价格为例分析,中国国内原材料的价格相比于国际价格比较低廉,中国制造业主要以第以产业和第二产业为主,原材料是生产的基础,对于制造商来说,原材料的采购是一笔很大的指出,所以对于制造商来说,中国的原材料低廉成为一种重要的因素。

2.竞争劣势2.1中国制造业的比较劣势的变化情况形成这样产业格局的原因是我国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以及资源优势促成的。

这些比较优势产业的最大优势在成本优势,而在国外市场营销及产品品牌方面的优势却比较弱。

在新的经济条件下,这种要素的升级就会很快,产业和技术结构的升级也会很快,这种升级实际上就是一种创新,是对先进的产业和技术的模仿。

在创新的过程中,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不断学习新的技术、生产、营销等方面的知识,以适应变化的环境。

尤其在那些新兴的、前沿性的产业和技术中,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互补性越来越强,他们的知识技能不断增加,其人力资本的价值也在不断地升值。

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必然意味着劳动者价值的提高,所以低劳动力成本的政策不会吸引优秀人才,或者说优秀的企业想通过低劳动力成本的方式吸引高素质的员工是不可能的,而没有高素质的员工,企业就失去了竞争的源泉,从而制约了企业的学习和创新能力,最终会丧失企业的竞争力。

在很多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的过度积累导致了资源的浪费,从而出现人才流失,这说明了这些国家的自然禀赋结构比较低,没有合适的位置去利用他们的人力资本。

所以,中国企业过度强调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会损害人力资本的价值(从一定程度上讲,劳动力成本低意味着劳动力素质低),相对于技术、品牌和管理优势而言,是一种贬值的竞争力,而不是一种升值的竞争力。

2.2我国劳动力的比较劣势任何行业的产业链,除了加工制造,还有六大环节: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

仅仅具有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并不等于总成本最低的优势,总成本最低体现在整个业务流程的整合生产效率,体现在价值链的关键环节甚至全部。

如果劳动生产率管理效率低,必然会增加其他生产和销售成本,从而抵消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

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要成为竞争优势,必须要求低劳动力成本要建立在高素质的劳动力和高效的劳动生产率基础上,这也是将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品(产业)升级的重要条件,其中劳动者的素质即人力资源的质量是关键.2.3我国制造业中技术含量的比较劣势在我国的制造业大多数也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就是利润率最少的成熟期环节,可提高、创新的余地很小,而且是附加值最低的,浪费资源的,破坏环境的环节。

在衡量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方面,我国制造企业的研发投入普遍不高,自由知识产权不足,这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为中国制造企业的全球竞争带来了相当大的劣势.先有美国和欧盟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调查(彩电、打火机、钢材),然后又有以技术侵权为由对中国产品(彩电、DVD、MP3、打印耗材)树起一道技术壁垒,所有这一切令中国企业的低价竞争战略失效,成本优势逐渐销蚀。

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靠低端产品竞争和频遭技术侵权指控的表现实际上暴露了我国企业的竞争劣势。

2.4中国企业竞争力低的原因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经历已经证明,在当今的国际市场上,劳动密集型产品或产业的比较优势已不再那么具有国际竞争力。

一方面,这类产品技术含量低,利润率不高。

另外,国际化使得不同企业可以分享其它国家的劳动力资源。

在当今以科技进步带动经济增长的知识经济时代,以体现低劳动力成本的初级产品的比较优势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在最能体现一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高技术产业产品竞争力在迅速提高,说明我国制造业必须调整和提升产业结构才能获得竞争优势。

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其特点是需求弹性小,供给弹性大,前者意味着市场需求容量有限,后者意味着进入门槛很低。

价格竞争到一定程度就进入差异化竞争阶段。

装备制造业的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不是成本价格的竞争,而是性能、质量、营销、品牌等方面的差异的竞争,只有这些才能真正为企业带来利润.3.结论中国制造企业要发挥比较优势,突破竞争劣势,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只有加快企业管理改造,提高劳动力素质,改进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在产品研发与管理的纵深层面上打造整体成本优势,才能突破仅凭“劳动力与制造”这一比较成本优势的局面,将比较优势转化成竞争优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