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语文 常见修辞方法的运用专题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2019年高考浙江卷语文复习系列教案(6)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2019年高考浙江卷语文复习系列教案(6)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2019年高考浙江卷语文复习系列教案(6)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教学目标】1、体会八种修辞格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

2、根据修辞格的要求进行仿写。

【教学重点】掌握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教学设想】讲解二课时,训练二课时【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考点概述】高考《考试大纲》中对“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这一考点作了十分清晰的界定。

常见的修辞方法共考查8种,即比喻、排比、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

重点考查判断修辞方法使用的优劣、正确理解修辞方法在在语段(或篇章)中的作用和运用修辞方法进行表达的能力等等。

历年高考试卷中,修辞方法的考查同阅读、鉴赏结合,仍是重要的关注点;修辞方法与语言表达结合起来考查更是近年高考的发展趋势所在,这或许又是以后修辞命题的一大热点,也是我们复习的重点。

【修辞知识介绍】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

只要是两种不同的事物,具有相似点就可形成比喻。

比喻由本体、喻体、喻词构成,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类。

比喻的作用是对事物进行描绘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以深刻印象,也可以用常见的事物说明深奥的道理,使道理显明。

使用比喻要注意:①喻体要常见易懂;②比喻要贴切,不能信手拈来;③要注意思想感情。

2.比拟比拟就是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

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种形式。

比拟的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使读者对事物产生鲜明深刻的印象,引起感情的共鸣。

使用比拟要注意与比喻的区别:比喻是“以此喻彼”,其修辞特点往往体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上,且喻体必须出现;比拟是“拟此为彼”,其修辞特点往往体现在动词上,而喻体始终不出现。

3.借代借代就是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来代替。

主要有以下七种借代方式:特征代本体,专名代泛称,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整体,结果代原因,牌号代本体,产地代本体。

运用借代可以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事代情,从而引发读者联想,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常见修辞方法的运用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常见修辞方法的运用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常见修辞方法的运用[学习过程]一、修辞的类别及特点:(一)比喻1. 概念比喻是“打比方”。

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

比喻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2. 构成比喻的必备条件(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比喻词,下面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

例如:她的性格很像她母亲。

②表示猜度。

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像。

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④表示举例。

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3. 比喻的种类(1)明喻。

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语配合。

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

(2)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比喻词。

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例如:这里是花的海洋。

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

(3)借喻。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一座一座,长虹飞架。

(二)借代1. 概念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

这种修辞方法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

2. 借代的种类(1)用事物特征代本体事物。

例如: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2)具体代抽象。

例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3)形象代本体。

例如: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4)部分代整体。

例如:前面来了一队红领巾。

3. 运用借代需要注意必须抓住事物的最典型的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

2019-2020年高考语文 正确运用修辞教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 正确运用修辞教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 正确运用修辞教案1. 梳理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

1、 自学《大预测》124——126页。

2、 【高考考点剖析及命题规律】“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考点在高考《考试大纲》中归入表达运用这一考试内容中,能力层级为D 级。

2007年《考试大纲》对于常见的修辞方法规定为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八种,09年增加反复。

考查修辞方法的目的是指导语言实践,而不是单纯考查概念。

考生应能够根据语境判断修辞方法使用得是否得当,进而辨其优劣。

一般从两个方面考查:一是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辨认和理解;二是根据表达语意的需要,正确灵活的运用修辞方法,能够理解修辞语句所表达的内容和表达作用;能够评价修辞语句运用的优劣;能够根据要求运用修辞方法。

从近几年高考来看,对于修辞考点的考查,较少单独设题,而是将本考点融入到其它考点,综合考查考生对常见修辞方法的运用能力。

“准确 鲜明 生动”是2007年高考新课标语文考试大纲新增的语言表达方面的内容。

“准确 鲜明 生动”既是语言表达的要求,也是语言表达的效果。

准确是指运用词语,选择句式,选择语气等方面完全符合表达的目的。

鲜明是指色彩分明,观点明确。

生动是指描绘或表达具体形象可感。

1、写对联 例:(07年湖北卷)下图是第八届中国艺术节节微。

该图案以编钟为主体,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又体现了举办地湖北深厚的文化底蕴。

下方的波浪既是象征湖北云梦水泽地域特色的传统云水纹饰,又是象征吉祥如意的祥云,形似一个横着的阿拉伯数字“8”。

中间的圆形图案是中国艺术节节微,是每一届艺术节设计节微时必须采用的。

请结合节微图案的含义,为“八艺节”主会场拟一副对联。

平仄不作要求,不超过30字。

(4分)答:___________2、形象表述例:(07年江苏卷)一位学者指出, “○”是一个早已普遍使用的汉字,它形简意赅,直观而独特,但许多重要的汉语辞书却没有收录。

请用一个生动形象的句子表达让“○”字尽快收录到汉语辞书中这样的意思。

2020高考语文冲刺复习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第3课时系列教案

2020高考语文冲刺复习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第3课时系列教案

高考语文冲刺复习系列教案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教学目标】1、体会八种修辞格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

2、根据修辞格的要求进行仿写。

【教学重点】掌握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教学设想】讲解二课时,训练二课时【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三课时1.请以“小学、中学、大学、社会”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四个句子。

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四个比喻在语意上构成一个系列。

童年是一张白纸,青年是一篇诗歌,中年是一本散文,老年是一部百科全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按要求把下面一段文字补写完整。

一位高三的同学说:“我们不爱写作文,和作文的陈旧有很大关系。

一些题目,小学写了,初中也写了,高中又写,真怕到了大学还要写。

难怪有的同学说:‘我们老师是属祥林嫂的,A。

’其实,作文题目本身并不错,但是,就好像B。

”(1)在A处补上恰当的语句:(2)在B处补写上运用比喻、反问修辞手法的语句:3 根据下面材料,紧接文意,用排比句式对“异想天开”进行分析议论。

长春光机学院职工的三个孩子私下带了六元钱,从长春偷偷出发前往大连,打算去蛇岛捉蛇,然后去西沙捉龟,最后去西双版纳原始森林进行动物考察。

有人说,这三个孩子是“异想天开”。

然而我们知道,爱迪生十二岁就开始做各种试验,瓦特小时候常望着蒸汽出神,袁隆平年轻时,梦想稻谷能像花生那么大。

令人感动的正是这种“异想天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并使各句格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

高考修辞复习教学教案

高考修辞复习教学教案

高考修辞复习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

2.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修辞手法表达观点、描绘事物、增强语言感染力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分析文本中修辞手法的能力,能够鉴赏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技巧。

二、教学内容1. 比喻:明喻、暗喻、借喻、博喻等。

2. 拟人:赋予非人类事物以人的特征或情感。

3. 夸张: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述。

4. 排比:句子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排列。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修辞手法的定义、特点和运用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修辞实例,引导学生感受修辞的魅力。

3. 练习法: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借鉴。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回顾修辞手法的定义和作用。

2. 讲解比喻:介绍明喻、暗喻、借喻、博喻等类型,分析示例。

3. 讲解拟人:阐述拟人的特点和运用方法,分析示例。

4. 讲解夸张:介绍夸张的手法和效果,分析示例。

5. 讲解排比:讲解排比的结构特点和运用,分析示例。

6. 讲解对偶:阐述对偶的定义和形式,分析示例。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修辞手法,总结各自的定义和特点。

2. 分析一篇文学作品,识别其中的修辞手法,并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3. 创作一篇小文章,运用至少三种修辞手法,展示自己的写作能力。

4. 准备下一节课的讨论题目: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提高文章的表达效果?六、教学内容1. 设问:自问自答或提问以引起注意、思考。

2. 反问:用疑问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语气,加强语气。

3. 反复:重复使用同一词语或句子,以强调或突出某个意思。

4. 对比:将两个相对立或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以突出它们的特点。

5. 比拟:把事物比作另一事物,进行形象化的描述。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设问和反问的用法,分析示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反复、对比、比拟实例,引导学生感受修辞的魅力。

高考常见修辞手法运用复习教案

高考常见修辞手法运用复习教案

高考常见修辞手法运用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高考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

2.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修辞手法表达观点、描绘形象、增强语言感染力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分析文本、鉴赏修辞手法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比喻:抓住事物的相似之处,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表示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2. 比拟: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属性,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名称来替代。

4. 夸张:为了突出某种事物的特点,故意言过其实,夸大其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高考常见的修辞手法,分析文本中的修辞手法。

2. 难点:正确运用修辞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让学生深入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合作能力。

3. 写作实践:布置相关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写作,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比喻、比拟1.1 讲解比喻、比拟的定义和特点1.2 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比喻、比拟的运用1.3 学生练习:运用比喻、比拟手法进行写作2. 第二课时:借代、夸张2.1 讲解借代、夸张的定义和特点2.2 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借代、夸张的运用2.3 学生练习:运用借代、夸张手法进行写作3. 第三课时:对偶3.1 讲解对偶的定义和特点3.2 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对偶的运用3.3 学生练习:运用对偶手法进行写作4. 第四课时:综合练习4.1 给学生提供一段文本,要求学生识别并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4.2 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分析结果4.3 教师点评并进行讲解5. 第五课时:总结与拓展5.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修辞手法及其运用5.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练习5.3 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和写作实践,评价学生对高考常见修辞手法的掌握程度。

高考常见修辞手法运用复习教案

高考常见修辞手法运用复习教案

高考常见修辞手法运用复习教案教学目标复习修辞格知识,能辨析并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辨析并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辨析几种易混的修辞格教学时数:三教时一、考试要求:《考试说明》对常见的修辞方法作了明确的规定,即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八种。

需要注意的是,学习修辞方法的目的是指导语言运用,而不是仅仅辨认概念,指认文句中运用了何种修辞方法。

学生应能够根据语境判断修辞方法使用得是否得当,进而辨其优劣。

还能熟练地运用各种修辞方法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二、考查方式:由历年各地的高考卷(以湖南卷为主),归纳有关修辞的考查方式、及趋势。

投影显示各地的高考卷。

小结考查方式、内容及趋势:1、指出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2、分析运用修辞手法作用3、通过仿写、扩写、变换句式等形式考查4、在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考查5、通过作文进行考查高考的选择题中,近几年已没有单纯的修辞题。

而是放在以下题型中去考:a诗歌鉴赏题中,结合诗句内容考查包括修辞方法在内的写法;b现代文阅读题中,结合文章内容考查修辞方法所表达的内容及作用;c 作文当中,根据表达需要运用修辞方法写作。

三、结合实例详细讲解高考考查的八种常用的修辞手法(概念、结构、特点、种类、辨析、作用及运用等)比喻(一)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二)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三)、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于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

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②表示猜度。

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象。

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代。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

2024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教案2:修辞手法

2024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教案2:修辞手法

2024届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教案2:修辞手法修辞是文学艺术的基础,是语言的精髓。

修辞手法就是说,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来表达一个意思,从而让读者有一种特别的感受和体验。

正是因为修辞手法的运用,才让文学作品充满了生命力和灵气。

要想在高考语文中取得好成绩,必须对修辞手法进行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修辞手法。

一、比喻比喻是最常见的手法之一,也是最基本的手法之一,是用一种事物来比喻另一种事物,从而达到比较明显或者深刻的表达效果。

比喻可以增强文学作品的形象感和情感感染力,让文学作品更为贴近读者的生活。

二、象征象征是用一个符号来代表另一个含义,主要是通过对某个事物或者现象的描述来传递某种深层次的思想或者情感。

好的象征在表达主题和意境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拟人拟人是赋予非人类的事物以人的感情、思想和行为,主要是通过对某个物品或者事物的人格化来加深读者对该物品的理解,以及表达某种深层次的思想或者情感。

四、对比对比是将两种或者多种事物进行对比,强调它们之间的差异。

通过对比,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事物和概念的特点。

五、排比排比是为了加强表达的效果,用相同的结构来反复重复,主要是利用了音律的共鸣和特定的韵律特点来给读者带来新的感觉和体验。

六、夸张夸张是对某种特征或者事实进行程度上的放大,从而达到突出表达和产生大量艺术想象的一种手法。

七、借代借代是将某个意象或者事实爱好甄擎对其他的含义进行转换,主要是引出更多的艺术想象。

八、双关语双关语利用了语言的多义性或者词语的同音重庆,打破音形符号与意义符号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给读者带来一种新的阅读乐趣。

以上就是2024届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教案2:修辞手法的内容。

希望各位同学可以认真学习,深化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在高考语文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常见修辞方法的运用专题复习教案[学习过程]一、修辞的类别及特点:(一)比喻1. 概念比喻是“打比方”。

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

比喻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2. 构成比喻的必备条件(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比喻词,下面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

例如:她的性格很像她母亲。

②表示猜度。

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像。

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④表示举例。

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3. 比喻的种类(1)明喻。

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语配合。

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

(2)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比喻词。

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例如:这里是花的海洋。

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

(3)借喻。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一座一座,长虹飞架。

(二)借代 1. 概念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

这种修辞方法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

2. 借代的种类(1)用事物特征代本体事物。

例如: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2)具体代抽象。

例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3)形象代本体。

例如: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4)部分代整体。

例如:前面来了一队红领巾。

3. 运用借代需要注意必须抓住事物的最典型的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

另外,借代的本体和借体不能同时出现。

(三)比拟1. 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

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2. 种类(1)拟物。

例如:遭到我军的迎头痛击后,敌人夹着尾巴逃跑了。

(2)拟人。

例如:海自己醒了,喘着气,转侧着,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抹着眼睛。

(四)夸张1. 概念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修辞方式。

2. 种类(1)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

如:燕山雪花大如席。

(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

如:可是当兵一当三四年,打仗总打了百十回吧,身上一根汗毛也没碰断。

心眼小的跟针鼻似的。

3. 运用夸张需要注意①夸张不是浮夸,要有现实生活基础。

如下面的夸张就不合情理:脚下地球当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

②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五)对偶1. 概念对偶是用数字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2. 种类(1)正对。

上下两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或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低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

上下两句意思相对或相反的对偶形式。

如:谦受益,满招损。

(3)串对(流水对)。

上下两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如: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六)排比1. 概念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2. 种类(1)并列性排比。

从几个方面表达一个事物,一种思想,句间呈并列关系。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2)承接性排比。

各排比项先后有序,相互承接。

如:你要面对红旗回答——你是否为保卫红旗而生,为保卫红旗而战,为保卫红旗而贡献了问心无愧的一生。

(七)设问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的修辞方式。

设问的基本特点是“无疑而问”,设问的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如: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八)反问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

如:①就说蒋祝英吧,已经经过了这样长久的考验,难道他入党的志愿,也一定要等到死后才能由省委的追认才满足么?②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二、课堂练习:1. 以下没有用比喻的句子是 [ D ]A. 海燕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

B. 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

C.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D.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

2. 下列句子在修辞运用上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D ]A. 我们要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

B. 区长的意思,要放长线钓大鱼,设法打进他们的组织里去。

C. 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D. 小胡子把洋刀一挥,队伍又出发了。

3. 运用借代的句子是 [ B ]A. 我就知道,我们班获得的成绩是麦场上一堆尖尖的谷物。

B.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C. 这海滨的小小侨村呵,简直是喧腾的海洋。

D. 洱海,这面光洁的梳妆镜,南北长百余里,东西宽十余里。

4. 从采用修辞方法的角度,选出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 [ D ]A. 有的松树像一顶墨绿大伞,支开了等你。

B. 船只能缓缓行进,像一个在崇山峻岭之间慢步前进的旅人。

C. 紧十八盘仿佛一条灰白大蟒,匍匐在山峡当中。

D. 塑像塑得精致、细腻,一个个都像活的。

5. 与“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一句修辞方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D ]A.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B.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C. 衔远山,吞长江。

D.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20分钟)1. 使用了比喻修辞方法的一项是()A. 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B. 血雨腥风里,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

C. 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的乱撞。

D.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2. 下列对偶句中,上下句关系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同的是()A.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B.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C.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D. 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3. 对下面一段话分析恰当的一项是()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A. 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修长茂密充满自然美。

B. 作者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挺拔强劲,充满顽强的生命力。

C. 作者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修长茂密,充满自然美。

D. 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反复的修辞方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挺拔、强劲,充满了顽强的生命力。

4. 下面各句均有“像”字,“像”是比喻词的一项是()A. 像刘胡兰、黄继光这样的英雄人物,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B. 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

C. 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

D. 风忽然大起来,那半天没动的柳条像猛地得到什么可喜的事,飘洒地摇摆,枝条都像长出一截儿来。

5. 选出对下列句中加黑文字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归类正确的一项()(1)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林冲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

(3)上面坐着两位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4)艾奇逊在这里强奸了美国的民意,这是华尔街的“民意”,不是美国的民意。

(5)我必须把我放在火炉里,看看我是不是块钢铁。

(6)不单单是懂得希腊就行了,还要懂得中国。

A. (1)(2)(3)/(4)(5)(6)B. (1)(2)(5)/(3)(4)(6)C. (1)(2)(5)(6)/(3)(4)D. (1)(2)(4)(6)/(3)(5)6. 选出与“蟹白栗黄,备极护爱”修辞方式相同的一句()A.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B. 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C. 操刀挟盾,猱进鸷击D. 团花簇锦似的东一块西一块在绿波里荡漾着7. 下列语句中运用比喻不妥的一句是()A. 他提着两个沉甸甸的大包,气喘吁吁地走着,像踩在棉花上似的深一脚、浅一脚。

B. 小战士斜挎着冲锋枪,在崎岖的小路上向前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一般的轻快。

C. 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传来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

D. 她突然看见山路中央盘着一条大蛇,蛇头昂起,张着大口,她顿时感到两脚像踩在棉花上似的……8. 与“终岁不闻丝竹声”一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 在荣誉、利益、艰苦、危险、责任、义务等面前,上前一步或退后一步,往往是检验人的思想品格的试金石。

B.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C. “你教的‘子曰诗云’么?”他惊奇地问。

D.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E. 他深知这个道理:没有耕耘,哪来收获。

9. 选出和例句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一致的一项()例句:我猜他把那封信看了几十遍,每个字让他嚼得稀烂,消化了。

A. 一面又很为我的两本书痛惜:落在捕房的手里,真是明珠投暗了。

B. 在有些文章中,万里长城成了攻击秦始皇的炮弹。

C. 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

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

D. 读好文章,如饮醇酒,其味无穷,久而弥笃。

10.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判断无误的一组是()(1)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闭塞眼睛捉麻雀。

(3)对于共产党员来说,个人地位,只是“大海中之一滴”罢了。

(4)他的头脑就象停在军港里升火待发的一艘军舰,准备一接到通知就开向任何思想的海洋。

A. (1)对偶、比喻(2)比喻(3)引用、比喻(4)比喻B. (1)对偶、讽刺(2)比喻(3)引用、夸张(4)比喻C. (1)夸张、比喻(2)比喻(3)引用、比喻(4)夸张D. (1)对偶、夸张(2)夸张(3)引用、比喻(4)象征【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D2. B3. C4. C5. B6. A7. B8. C9. C 10.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