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山东成武
伯乐故里

伯乐故里---成武在地处苏鲁豫皖四省结合部的牡丹之乡山东菏泽,镶嵌着一颗美丽璀璨的明珠,她就是闻名齐鲁的伯乐故里——成武。
成武位于鲁西南黄河冲积平原,辖12个乡镇和一个省级工业园区,人口67万,面积988平方公里。
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季,无霜期长,且地势平坦,土质肥沃,煤及煤层气等地下资源蕴藏丰富。
西靠京九、北依新石、南临陇海铁路,紧邻日东、济菏、德商、连霍高速,德商、枣曹、砀定、东丰四条省级公路纵贯全境,交通十分便捷。
是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县、优质棉繁育基地县、高标准平原绿化县、水利建设先进县、山东省改革开放试点县、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县、山东省输变电设备制造基地。
成武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早在洪荒时期,先民即于此繁衍生息,留下众多筑台避水的堌堆。
一批批古朴石器骨具的出土,一件件曲雅粗陶细陶的发现,彰显出新、旧石器时期(尤其是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时期)成武先人巧夺天工的聪明智慧。
五帝谢幕,夏商君临,成武已跃居“陶都”之尊位。
及至武王灭纣,继之郜国封立,绵延三四百年之久。
成武秦时置县,名楚丘,迄今已有两千二百多年历史。
传世之作伯乐《相马经》,被视作相马圭臬;不朽巨著苗好谦《农桑辑要》,被奉为农学宝典。
一代诗仙李白晏堌诗篇千古传,三国文豪王粲锦绣华章万人赞。
名胜古迹流光溢彩,美不胜收,历史文物熠熠生辉,琳琅满目。
古老凝重的文亭山、斗鸡台、伯乐墓、雄奇的《张寿墓碑》、圆腴的《孔子庙堂碑》、端庄的唐代石塔、雄伟的节孝坊、硕大的汉代军碾,无不彰显成武独具特色的历史和文明。
民间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风土人情特色鲜明,魅力独具。
地方剧种四平调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担经、黑陶、斗鸡、伯乐传说、酱菜制作等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武民歌《包愣调》俏丽泼辣,优美流畅,响彻大江南北。
伯乐故里物华天宝,钟灵毓秀,齐鲁文化交汇,燕赵豪气激荡,丹花春雨飘洒,骏马秋风飞扬,俊才名人迭出:相马鼻祖伯乐,独领风骚,开一代先河;游击战始祖彭越,纵横沙场,展八面雄风。
说说祖父周自齐的出生地

说说祖父周自齐的出生地周政祖父周自齐的祖籍是原山东单县,这是众所周知的,清廷也一直将他做为山东官任用,但关于周自齐的出生地,知道的人就很少了。
《中华民国史--人物传》、《民国人物传》、《民国人物大辞典》、《中华民国史大辞典》以及其他有关周自齐的文章,对他的出生地都没有提及。
只有贾熟村先生在《多才多艺的周自齐》一文中说:“周自齐祖籍山东单县,其祖父、父亲均宦于广东。
周自齐生长在广东。
因此,他既可以与山东人拉老乡,也可以与广东人拉老乡。
”但也没有说他的具体出生地。
如今网络上的信息非常混乱,百度百科周自齐词条中说他的出生地是山东单县单城镇牌坊街,还有人说是成武县周郑庄,可能是这两个地方都有“周自齐故居”的缘故。
就连人物传记《周自齐传》(察应坤和邵瑞著,第二版)中关于周自齐的出生地也是含糊其辞:“周自齐,字子廙,山东单县人,1871年10月14日出生在一个官员世家。
”“1873年周自齐父亲周镐秀死后,大伯周少棠怜其母子疾苦而将周自齐接到广东抚养,并继续对其施以教育。
”作者察应坤先生在另一篇文章《以书生意气挥斥方遒》(2014年5月19日《齐鲁晚报》)中则明确说道:“周自齐出生于山东单县。
”这些说法显然都是出于现实需要而缺乏史实根据。
其实,周自齐的出生地并不是山东,而是几千里之外的广东。
了解他的出生地不仅能够更深入地认识这位历史人物,而且对于研究他的早期思想形成也是非常重要的。
尽管我们都是山东人,但我的长辈和关系比较近的家族亲戚都会说广东话,大家都知道周自齐出生在广东,很多人更确切地知道他出生在广东潮州。
例如,罗香林著《梁诚的出使美国》一书援引了周自齐的堂侄女周鸣岐的话:“先叔父周自齐,虽一般人说他是山东籍,但那是原籍,实则先祖父即他父亲曾在广东做官,周自齐是诞生在潮州的,后来住在广州,算是番禺捕属。
”1923年祖父去世后,周家以先父周纶岐的名义发布了《周自齐讣告》。
讣告与所附的《哀启》记述了他出生与去世的日期和地点、他的少年时代、家庭、学历、最后悴劳致病的原由和病终的详细经过。
写我的家乡日记大全

写我的家乡日记大全【篇一:我的家乡——莆田】我的家乡风景如画,龙眼、枇杷、荔枝、蜜柚是这儿传统的四大名果。
早晨起来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这是微风对我的欢迎仪式,小鸟也叽叽喳喳与你问好,小草向你探头探脑,花儿向你展现妩媚与芳香,一切那么美妙!我们欢迎您来参观!【篇二:我的家乡在哈尔滨】我的家乡在东北哈尔滨市,那里冬天的景色最美了,有雪,松树,还有松鼠,而且冬天的时候河道被冻成冰,大家都在上面滑冰,有的冰还被雕刻成各种样子的冰灯。
我去过东北农村的乡下,那里有大片的田地,漫山遍野的稻子,棉花,大豆高粱,一座座小草房,夏天把菜放在地窖里像冰箱一样凉,井水凉凉的很甘甜,每家每户养了许多牛,猪,鸡,鸭,它们在懒懒的晒太阳,那里很美丽,今年暑假我很想回去再看一看我秀丽的家乡。
【篇三:我的家乡】我的家乡是位于赣北的一个小村庄。
我第一次去那里的时候,房子都是老式的木板房,很旧也很破;山光秃秃的,一点也不好看;水也被污染了,黑黑的可怕极了。
不过如今可不一样哦!那里风光秀丽,景色宜人。
山碧绿碧绿的,水清甜清甜的,房子也都是新盖的小洋房,特别美丽。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里人们的生活更富有更美妙了。
你们说我的家乡改变大吗?【篇四:我的家乡河南濮阳】我诞生在河南濮阳,我的家乡在平原上的一座城市里。
我家门前有一个秀丽的池塘,池塘旁边有一个小亭子,还种了绿绿的柳树,红红的枫叶,粉红的桃花树,开粉红色小花的三叶草,还有黄色的迎春花,池塘里有鱼、乌龟、青蛙、水生植物苜蓿。
小区里有高高的楼房、喷泉池、大钟楼,好多小伴侣在钟楼旁边做嬉戏,在池塘边捞蝌蚪。
我的家乡真秀丽!【篇五:我的家乡真美】我的家乡在新疆,我很喜爱它。
由于这里出产的水果艳丽,味道甜蜜,特别的好吃。
比方:甜甜的葡萄,红红的苹果,冰凉的西瓜……我的家乡还有许很多多的风光秀美的风景区。
如:吐鲁番的葡萄沟,巴音郭楞的楼兰古城,天山的天池……我爱我的家乡!【篇六:我的家乡在淮北】淮北市位于安徽省北部,苏、豫、皖三省交界处。
成武特色小吃

成武特色小吃在山东省菏泽市,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地方,它就是——成武县!成武县是我的家乡,它有许多地方小吃。
比如:一、中华酱菜之乡:成武酱菜。
山东成武县素有“酱菜之乡”之称,历史悠久,早在周朝周武王年间,就有酱菜腌制的记载。
清乾隆皇帝二十八年(1763)巡视民情,途径山东成武,对成武酱菜赞不绝口,并旨意御厨早餐必食之。
成武酱菜沿用周代的生产工艺,继承清代风味,结合现代口感而生产的一种传统地方小菜,其工艺严谨,用料考究,历时3年,32道工序,产品酱香浓郁、棕红透亮,集鲜咸香脆于一体,溶东西南北中风味之大成,食后回味无穷。
成武酱大头菜,是成武酱菜中的典型代表,采用本地产大头菜,经过传统工艺腌制而成。
此菜始于清乾隆年间,后经十几代人的钻研研究,先腌后酱,棕红透明,集香、咸、甜三味于一体,咸甜适度,香味绵长,口感清脆,风味独特。
二、中华名吃:羊肉汤,已有数千年历史。
原始社会末期,舜的老师,过着半耕半渔半牧的生活。
当时饲养的家畜主要是青山羊,而羊的吃法,由烧烤演变为主要吃肉喝汤。
羊肉汤呈白色乳状,鲜洁爽口、不腥不膻、不粘不腻,独具特色。
其名目繁多,品种各异,肥的油泛脂溢,瘦的白中透红。
天花汤健脑明目,适合老年人和神经衰弱者食用;口条汤壮身补血,最宜病愈大补;肚丝汤可细嚼慢饮,眼窝汤肉烂如泥,奶渣汤沙苏带甜,还有马蜂窝汤、三孔桥汤、腰花汤、肺叶汤、肥瘦汤等多种,各具风味。
八十年代,即被收入中国名菜谱。
主要制作过程是先将50斤水添入锅内,烧响加入羊的全身骨架垫底,再放入25—30斤鲜羊肉和羊杂(羊杂下锅前分别用开水氽一下),然后用大火烧开,用竹编勺撇去血沫,再加冷水10斤,开锅后再用3斤羊油覆盖在羊肉上面,尔后将白芷、桂皮、草果、良姜、陈皮、杏仁等佐料下锅,再熬制40—60分钟即可。
盛碗时加少许香油、桂子、丁香面、香菜、蒜苗沫即可食用。
烧制羊肉汤有三条关键,一是选用平原地区农家饲养的羊。
这样的羊不光吃草,农家经常喂点剩饭或粮食,羊长得膘肥体壮。
我的家乡-山东成武

、投资环境优势政策优势。
我县不仅有加快发展、扩大开放的地方优惠政策,而且有省委、省政府“突破菏泽、加快发展”的特殊政策,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在项目审批等方面给予了经济欠发达县更加优惠的政策,为我县加快发展和外来企业进入带来更大机遇。
交通优势。
成武西靠京九铁路,北依新石铁路,南临陇海铁路,东接京沪铁路,京九铁路与新亚欧大陆桥在菏泽交汇。
紧邻日东、济菏、荷兰、德商、宝连等高速公路,德商、枣曹、定砀、东丰四条省级公路贯穿全境,县乡公路村村相通。
公路密度142公里/百平方公里。
成武距济宁机场60公里,距济南、郑州机场200公里。
资源优势。
矿产资源丰富,地下煤、石油、煤层气等多种矿藏储量大、质地好,预测煤炭地质储量16.5亿吨,还蕴藏着大量的煤层气资源。
境内地势平坦,气候适宜,有利于生态农业的发展,农产品、畜产品、林产品等农副产品量大质优,在国内外市场具有明显优势,大蒜、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产量都较大,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是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县、优质棉繁育基地县和高标准平原绿化县。
生产要素优势。
①我县水资源充沛,地表径流量1亿立方米,地下水蕴藏量3亿多立方米,年实际引黄水量1亿立 3 方米以上,年均地下水可开采量为2.1亿立方米,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实施后,年可引长江水5000万立方米;正在开发的文亭湖水库蓄水量2044万立方米,年可供水2878万立方米,完全可以满足生产生活用水需要;境内有东鱼河、万福河、安济河等多条河流,水利条件好,河道配套完善。
②电力充足,供电可靠,与华东、华北电网联网,属菏泽、济宁双电源供电,建有22万伏变电站1座,11万伏变电站3座,3.5万伏变电站11座。
③土地资源丰富,可利用存量土地较多,特别是经过规划的调整,我县建设用地非常充足,且土地价格费用较低。
④人口相对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福余劳动力8万多人,具有吃苦耐劳精神,并受到良好的文化和职业技术教育,能够适应各行业、各工种需要,且价格低廉。
山东千年古县志

《山东千年古县志》出版座谈会材料焦守进局长在《山东千年古县志》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省厅领导,各位县市区长、专家、学者,各位同仁:《山东千年古县志》是一部充分发拙全省历史地名文化重要成果、集全省地名历史文化之大成的一部历史著作,它的出版发行,为我省地方史志的出版发行增添了新的一页,对于进一步增强人们了解和理解我省千年古县古地名文化,唤醒和提高人们发掘和保护千年古县的文化意识,必将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对于指导和推动全省地名志书的出版具有重要指导和示范作用;这一书籍的出版,也必将进一步推动全省千年古县、千年古镇等古地名文化的发拙保护,加快地名文化事业向着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
因此,《山东千年古县志》的出版发行,是我省地名文化发展事业上的一件大事、好事、幸事,是我省千年古县等到古地名文化发掘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在大家共祝《山东千年古县志》的出版发行这一大好时机,我应邀参加《千年古县志》的出版发行工作座谈会,有机会与大家共聚一堂,畅谈千年古县昔日辉煌,展望各千年古县未来发展远景,讨论千年古县等地名文化发掘保护工作,感到由衷的高兴。
下面,我就结合我市情况,谈一谈自己对发展保护地名文化方面的认识,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菏泽地处鲁西南,全市总面积12238.6平方公里,人口885.8万人。
辖一区八县和一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古代的菏泽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辉煌的古老文明,留下了众多的文明古迹。
由于地处中原,大约四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菏泽渔猎耕种,繁衍生息。
史书载:“葬谷林”,“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谷林、历山就在我市鄄城境内,而雷泽、河滨在我市的牡丹区、定陶县内;还说,“禹治水于陶丘之北”。
以后,夏商周历朝历代,人们生息繁衍,从未间断。
由此形成了我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灿烂的历史文化。
我市九县区中,千年以上的古县就有七个,它们是巨野、单县、定陶、成武、郓城、鄄城、东明。
我市成为我省千年古县比较多的市。
介绍我的家乡成武作文

介绍我的家乡成武作文
哎呀,说到咱的家乡成武啊,那可真是个有滋有味儿的地方!先说说咱这成武的地理位置吧,那可真是得天独厚,不偏不倚,正好处在咱中国的大地上,就跟咱四川的火锅一样,不偏不倚,辣得恰到好处。
说起咱成武的风景啊,那就更别提了,美得就像贵州的山水画一样,山清水秀,让人看了都舍不得眨眼。
尤其是那成武湖,湖水清澈见底,就像陕西的黄土高原一样,虽然质朴,但美得深沉。
湖边的柳树,轻轻摇曳,仿佛在跟游客们打招呼,说:“欢迎来到成武,这儿的风景美得很!”
咱成武的人啊,更是热情好客,就像北京的老大哥一样,直来直去,有啥说啥。
你要是来到咱成武,那可得好好尝尝咱这儿的特色小吃,那可真是美味得让人回味无穷,就像四川的麻辣烫,辣中带着香,让人欲罢不能。
除了美食,咱成武的文化也是丰富多彩。
咱这儿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中秋节,每个节日都有它独特的庆祝方式,就像贵州的苗族歌舞一样,充满了民族特色。
咱成武人还特别重视教育,就像陕西的学子们一样,勤奋好学,追求卓越。
总的来说,咱的家乡成武啊,就像个大杂烩,汇聚了各地的特色,既有四川的热情,又有贵州的美景,还有陕西的朴实,更有北京的直爽。
这儿的人美、景美、文化美,真是个值得一游的好地方!。
我们的家园—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

我们的家园—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一、概述成武县地处鲁西南平原,位于菏泽市东南部,北与巨野县、西与定陶县接壤,西南与曹县、东南与单县毗邻,东连济宁市的金乡县。
县域地理座标为东经115º44ˊ,北纬34º49ˊ至35 º10ˊ,总面积988.3平方公里。
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西周封郜,秦时置县。
现辖10镇2乡和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共1317个自然村,总人口63万人。
境内属黄泛冲击平原,地表为沙壤、轻壤、中壤、重壤四种土壤类型。
属温带大陆型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4.2℃,年平均降水量652.1毫米,年际变化较大。
河流密布,有东鱼河、万福河两大水系,流域面积3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6条。
新石器时代,先民在这里渔猎耕种,境内有比较发达的农业、渔业和手工业。
夏代中期,牛马已用于交通和生产。
春秋战国时盛产五谷,属中原地区商贸中心。
经济文化的繁荣历经汉、唐而延至北宋。
金元时,经济文化中心南移北迁,黄河经常泛滥成灾,经济文化发展受到严重制纸。
明初,随着从山西向境内大量移民、运河的通航和引种棉花的成功,手工机织业迅速发展,经济复苏。
明末至清代、民国,水患不断,战乱纷起,多灾荒之年,成武人民在逆境中不畏艰难,创造了成武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成武民风淳朴敦厚,英才辈出。
历代人们崇文尚武、尊老敬贤、诚信友爱、吃苦耐劳,书写了辉煌的历史篇章。
以伯乐为代表,苟变、祝维岳、庞籍、马默、苗好谦、韩克忠、郭玺、王济、张录、祝喻、刘淮、姚体备、周鸣峦、姚舒密、周自齐、宋还吾等代代英杰,足迹遍布神州各地,建功立业,名垂青史,使这片厚重的土地更具神采。
为了这方热土的繁荣和发展,历代仁人志士尽力竭智,鞠躬尽粹。
他们的丰功伟绩永彪成武史册,为历代成武人所敬仰和传颂。
二、成武历史的源头远古时期,成武地处孟潴泽、菏泽与大野泽之间的平坦宽阔地带,境内属温带大陆型季风性半湿润气候,春季风多雨少、云淡风轻,冬季气温低、雨雪稀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投资环境优势政策优势。
我县不仅有加快发展、扩大开放的地方优惠政策,而且有省委、省政府“突破菏泽、加快发展”的特殊政策,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在项目审批等方面给予了经济欠发达县更加优惠的政策,为我县加快发展和外来企业进入带来更大机遇。
交通优势。
成武西靠京九铁路,北依新石铁路,南临陇海铁路,东接京沪铁路,京九铁路与新亚欧大陆桥在菏泽交汇。
紧邻日东、济菏、荷兰、德商、宝连等高速公路,德商、枣曹、定砀、东丰四条省级公路贯穿全境,县乡公路村村相通。
公路密度142公里/百平方公里。
成武距济宁机场60公里,距济南、郑州机场200公里。
资源优势。
矿产资源丰富,地下煤、石油、煤层气等多种矿藏储量大、质地好,预测煤炭地质储量16.5亿吨,还蕴藏着大量的煤层气资源。
境内地势平坦,气候适宜,有利于生态农业的发展,农产品、畜产品、林产品等农副产品量大质优,在国内外市场具有明显优势,大蒜、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产量都较大,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是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县、优质棉繁育基地县和高标准平原绿化县。
生产要素优势。
①我县水资源充沛,地表径流量1亿立方米,地下水蕴藏量3亿多立方米,年实际引黄水量1亿立 3 方米以上,年均地下水可开采量为2.1亿立方米,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实施后,年可引长江水5000万立方米;正在开发的文亭湖水库蓄水量2044万立方米,年可供水2878万立方米,完全可以满足生产生活用水需要;境内有东鱼河、万福河、安济河等多条河流,水利条件好,河道配套完善。
②电力充足,供电可靠,与华东、华北电网联网,属菏泽、济宁双电源供电,建有22万伏变电站1座,11万伏变电站3座,3.5万伏变电站11座。
③土地资源丰富,可利用存量土地较多,特别是经过规划的调整,我县建设用地非常充足,且土地价格费用较低。
④人口相对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福余劳动力8万多人,具有吃苦耐劳精神,并受到良好的文化和职业技术教育,能够适应各行业、各工种需要,且价格低廉。
形象优势。
我县营造了“求实、创新、诚信、奋进”的成武精神,制订了一系列治理经济环境、招商引资等加快成武经济发展的重大措施,全县政治安定,社会稳定,形成了和谐诚信、合作共事的良好氛围。
我的家乡目录第1章成武概述第2章成武历史2.1历史由来2.2近代发展历程第3章成武特产3.1特色生物3.2特色饮食第4章成武名人堂4.1马之始祖-伯乐4.2名将-苟变4.3才德兼修-孙期4.4名相-庞籍4.5父子五进士-祝维岳4.6振举学政-韩克忠4.7清介官-郭玺4.8国之硕才-周自齐4.9忠诚为党-徐鹏翥4.10劳动楷模-楚德留第5章成武景观一览1 成武概述成武处于山东省的西南部,隶属著名的牡丹之乡菏泽市,辖十镇两乡和一个经济开发区,版图面积988平方公里,75万亩耕地,63万人。
是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县、全国优质棉繁育基地县、全国高标准平原绿化县、全国淡水养殖基地县,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山东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县。
成武县地图成武历史悠久。
成武秦时置县。
“成武”一名源于西汉,因汉高祖刘邦在此“成就武功”而得名。
成武是春秋时期著名相马师伯乐、齐国名臣晏子等历史名人的故乡。
境内有文亭湖、伯乐墓等历史遗迹。
万亩文亭湖,是秦汉时期先民为防洪筑堤挖掘而成的,具有重要的蓄水、养殖、休闲、旅游开发价值。
戏曲、武术、黑陶、瓷刻、发绣等地方文化艺术独具特色。
成武自然环境优越。
成武属温带大陆季风性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热同季,无霜期长。
年平均气温13.9℃,年平均降水量661mm,无霜期200天左右。
成武是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质肥沃,自然条件非常适宜农作物及花卉、林木的生长发育。
成武交通便捷。
西靠京九铁路,北依新石铁路,南临陇海铁路,东接京沪铁路,紧邻日东、济菏、菏兰、德商、宝连等高速公路,正在规划建设的菏徐高速穿越东西,德商、枣曹、定砀、东丰四条省级公路贯穿全境,公路密度105公里/百平方公里。
成武资源丰富。
地下有煤、石油、煤层气等多种矿藏,煤炭储量16.5亿吨,煤层气100亿立方米,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
地表水径流量1亿立方米,地下水蕴藏量3亿立方米,完全可以满足生产生活用水需要。
与华东、华北电网联网,属菏泽、济宁双电源供电,建有22万伏变电站1座,11万伏变电站3座,3.5万伏变电站12座,9000KW热电厂1处,2.2万KW热电项目正在建设,2×30万KW的电厂即将动工兴建,电力充足,供电可靠。
可利用富余劳动力5万人,成武人民勤劳智慧,吃苦耐劳,受到良好的文化、技术教育,能够完全适应各类行业、工种的需要,且劳动力价格低廉。
成武现有闲置存量土地和规划预留地2.7万亩,土地资源完全能够满足新项目的需要。
成武农业基础雄厚,工业初具规模。
年产优质粮食35万吨,棉花60万担,大蒜35万吨,芸豆10万吨,辣椒2万吨;畜禽存养量385万头(只),年出栏青山羊100万只,牛10万头,猪30万头;全县林木覆盖率26.8%,活立木蓄积量156万立方米。
依托资源优势形成了机电制造、造纸印刷、棉花加工、粮食加工、木材加工、蔬菜冷储加工等六大支柱产业。
“达驰”牌变压器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
年产1000万千伏安变压器;10万吨文化用纸;棉纺能力30万锭,年产棉纱4万吨、毛巾8000万条;年产淀粉22万吨;肉类加工5万吨;年加工桐杨木100万立方米,年产中高密度纤维板12万立方米,桐木家具20万件;蔬菜冷储加工能力30万吨。
2 成武历史成武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发展历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寻这一段神秘的历史。
2.1 历史由来成武县历史文化悠久。
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
西周初文王子封于此,就是郜国,古成武即为郜国故都,后入宋。
秦置成武县,治今成武镇,属东郡。
西汉因之,属山阳郡;别置秺、郜城二县,后均省入成武县。
东汉、魏、晋属济阴郡。
被魏徙治郜城(今郜鼎集),属北济阴郡。
隋还治故城(今成武镇),属济阴郡。
唐属曹州。
宋属单州。
明属兖州。
清属曹州府。
1914年属济宁道。
1925年属曹濮道。
1928年道废直属于山东省。
1936年属第二行政督察区。
1941年抗日民主政权于今县境南、东部置城武县,属晋鲁豫行政区第二专区。
1942年属晋鲁豫行政区第六专区。
1949年属平原省湖西专区。
1953年改属山东省菏泽专区。
1958年改城武为成武。
1967年属菏泽地区。
2000年属菏泽市。
“成武县”这个地名词语和成武县境内的聚落地名群,是在成武县地域文化的环境中形成、演变和发展的,从而造就了“成武县”语词及其地名群的语源特征和文化内涵,同时,成武县地名语词文化为我们了解和研究本地域文化提供了线索。
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到成武时,“成武”、“城武”均曾使用,为县名中的“成”、“城”交替使用的源头。
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将“城”改为“成”,复为成武县。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成武或为侯国,或为州郡,或为县治,历经沿革,多有变迁。
2.2近代发展历程在近几年中,成武县在行政规划中又有过几次重大变革,现列举如下:1988年5月4日,撤销徐庄乡,并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汶上集镇。
1994年12月29日,撤销伯乐集、苟村集乡,设立伯乐集镇、苟村镇。
1995年10月23日,撤销南鲁集乡,而改之设立为南鲁集镇。
1998年12月23日,撤销白浮图乡、孙寺乡,分别设立白浮图镇、孙寺镇。
2000年,成武县辖9个镇、9个乡。
总人口596339人,各乡镇人口:成武镇 80481 天宫庙镇 25889 孙寺镇 33024 苟村集镇 40178 白浮图镇 22830 大田集镇 43734 南鲁集镇 40107 汶上集镇 41546 伯乐集镇 44695 宝峰集乡 18901 党集乡 32455 桃花寺乡 21456 张楼乡30459 孙庙乡 17226 郜鼎集乡 31524 康集乡 14576 智楼乡 23610 九女集乡33648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2年2月22日,省政府批复同意:成武县撤销九女集乡,设立九女集镇,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
截至2002年12月31日,成武县辖10个镇、2个乡。
成武县2000年与2009年数据比较:而且最新统计数字业已Array公布,详情请点击>>>3 成武特产作为一个千年古县,成武有自己独特的民俗及饮食文化,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也孕育了一些特色的生物,而成武的一些风味小吃也颇负盛名。
3.1 特色生物芸豆学名菜豆,蝶形花科菜豆属。
芸豆原产美洲的墨西哥和阿根廷,我国在16世纪末才开始引种栽培,主要有大白芸豆、大黑花芸豆尤为著名。
乡村鹅相传在明朝弘治年间,山东省成武县张姓农民,是他精心独特的饲养手成武家乡鹅段,培育出一种于众不同的鹅。
鹅体大腿高,颈粗脖长,脚红嘴赤,头如狮首。
小尾寒羊我国地方优良品种,它具有21种优点,被誉为万能型的国宝、世界名珠,是任何一个绵羊品种无法比拟的。
成武冬枣别名冬枣。
分布于山东成武、荷泽、曹县等地,数量不多,多为庭院零星栽植,起源历史不详。
3.2 特色饮食酱菜成武素有“酱菜之乡”之称,历史悠久,早在周朝周武王年间,就有酱菜腌制的记载。
清乾隆皇帝二十八年( 1763 )巡视民情,途径成武,对成武酱菜赞不绝口,并旨意御厨早餐必食之。
现公司生产的鑫宇牌系列酱菜,是沿用周代的生产工艺,继承清代风味,结合现代口感而生产的一种传统地方小菜,其工艺严谨,用料考究,历时 3 年, 32 道工序,产品酱香浓郁、棕红透亮,集鲜咸香脆于一体,溶东西南北中风味之大成,食后回味无穷,有“食鑫宇酱菜,品人生美味”之美誉,是早晚佐食及馈赠亲友之佳品。
白酥鸡相传产创于清朝初期,经过300多年十几代人改进,白酥鸡已是市内特有的传统名吃。
其制作方法:把瘦猪肉、鸡肉绞碎,加入蛋清和绿豆淀粉搅拌混合后,佐以味精、麻油、精盐和五香料,称“底子料”。
将鸡脯肉抽去白筋,用刀背砸成细泥,再加入适量猪膘油搅和砸,放入适量蛋清、绿豆淀粉,反复搅打,加入味精、精盐、麻油,称“面子料”。
料子做好后上笼蒸制。
将“底子料”做成直径15厘米左右的半球,上笼蒸制,再以等量的“面子料”涂于表面使其下薄上厚,并用光滑的竹片沾蛋液或清水抹光。
上笼蒸制一小时,中间要掀盖放气,以便蒸出的白酥鸡白嫩。
白酥鸡蒸出后,改刀即可上席,也要加适量高汤,以保持面子洁白。
此道菜的特点是底红顶白,软而不散,香而不腻,味道鲜美。
酱大头菜成武酱大头菜,是成武酱菜中的典型代表,采用本地产大头菜,经过传统工艺腌制而成。
此菜始于清乾隆年间,后经十几代人的钻研研究,先腌后酱,棕红透明,集香、咸、甜三味于一体,咸甜适度,香味绵长,口感清脆,风味独特。
是早晚佐食及馈赠亲友之佳品。
本地知名的酱菜品牌当数“鸿方缘”酱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