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体系要素审核思路技巧

环境管理体系要素审核思路技巧
环境管理体系要素审核思路技巧

环境管理体系要素审核思路技巧

2010-11-04 10:44:53 来源: 作者: 【大中小】浏览:15次评论:0条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是针对体系17个要素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审核,审核员应在切实理解体系17个要素的功能和相互关系的基础上,依据不同组织的实际情况,确定审核的内容,明确审核的方式方法,本文将从环境管理体系要素审核的角度,介绍对于环境管理体系要素特别是针对重点要素审核的一些基本思路,并根据要素审核当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探讨要素审核的技巧。

一、体系要求的审核内容

1、环境因素、环境方针、法律及其他要求

组织建立和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宗旨是为了改善环境绩效,而它是通过环境因素控制这一手段来实现的,所以环境因素是全部环境管理工作的基础和着眼点,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使得体系具备了这一工作基础,并且重点突出,有的放矢。针对环境因素的审核应是、是紧紧围绕着ISO14001标准4.3.1条款规定要求来进行,即:环境因素识别是否具备充分性,环境因素评价是否科学合理,环境因素的更新是否使得识别和评价工作动态适应,以上三方面是否以程序化保证其实施。

环境方针是一个组织的最高管理者,依据该组织特点,针对其全部环境管理工作提出的原则和纲领,其纲领作用体现在两个承诺和一个框架之中,即承诺遵守法律法规,承诺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为建立目标、指标提供框架,针对环境方针的审核重点应突出:即方针的内容是否具备对组织的适用性,是否体现了两个承诺一个框架,管理上是否形成文件,付诸实施,予以保持并能达到全体员工以及可为公众所获取。

法律及其它要求是判别组织环境行为的准则,是组织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遵守法律与其它要求,不仅应体现在环境方针的承诺中,还应体现在环境管理体系的各个方面,标准中法律法规这一要求正是为体系中这一需求提供输入,它要求获取和识别适用于组织的法律及其它要求,并随着组织的发展变化和外部法规的变化使其动态更新,因此在进行此要求审核时,应从程序上把握其是否建立获取和识别法律法规的渠道,并持续保证其动态更新和适用,评审法规内容是否具备适

用性及时效性。

2、环境因素的直接控制要素

对于主要环境因素的直接控制包括目标、指标、环境管理方案、运行控制和应急

准备与响应等要素,此外为进一步对环境因素控制的状态和效果进行检查,还需要监测与测量这一要素来完成,所有这些要素构成了对环境因素进行控制的主成,为此,应将环境因素的各个直接控制要素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审核,审核时不仅应关注各个要素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和发挥其功能,同时还应把握环境因素、目标指标、环境管理方案、运行控制、应急准备与响应等要素的内在联系及其与环境方针的一致性,考查其是否覆盖了全部重要环境因素,各个要素的综合直辖市,控制是否达到将重要环境影响有效控制的目的。

3、组织机构与职责

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维护需要组织中的人来完成,需要全员参与,组织机构与职责使构成了环境管理体系建立实施的主体。审核重点在于:针对各个职能与层次的作用、职责和权限是否作出明确规定,形成文件并传达;各级管理者对体系实施提供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专项技能、技术以及财力资源是否充分;特别强调,环境管理代表的任命和是否满足标准对其赋予的职责,此外,针对体系内各级领导和员工以及体系各个要素的审核均应关注职责及作用,考查不同职责单位(包括人),不同要素职责之间的接口和关联性,是否有职责不明确,重复设置或矛盾的现象。

4、体系的辅助要求

体系的培训机制为体系实施的主体——人的意思与功能提供了运行和持续改进的保证,这一要素的审核重点强调:是否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对每一职能与层次确定培训需求并进行培训以达到标准的要求,特别强调对环境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人员,审核不仅应关注培训的过程和记录,更应关注培训的效果。

多向化的信息交流使得体系中各个职能与层次,各个要素,体系内外部得以连接。审核要点包括:是否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规定内、外部信息交流的渠道,方式及动作等,以保证信息的通畅;针对各有关职能与层次有关的环境管理活动,是否表明其按照信息交流的程序执行且信息通畅,是否存在信息受阻,传递失误等现象。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的审核重点为考查其体系文件是否覆盖了标准的17个要素及全部管理内容,是否明确各个要素之间的

相互关系,要素之间是否接口一致,是否给出相关体系文件的路径。文件控制要素审核时需关注:是否连上并保持一套程序,包括文件控制要素标准中规定的全部管理环节,实际的运作是否严格按程序文件执行,关键岗位是否均得到有关文件的现行版本。

记录渗透到了体系的每一个环节,为体系提供了可追溯性和见证性,审核时强调:标准要求的环境记录是否建立,记录要素要求的各管理环节是否程序化且执行,需要关注的是记录的审核应渗透在其它各要素的审核之中。

5、体系监督保障要素

环境管理体系具备自我发现问题,自我完善的监督保障机制,这一机制通过监测与测量(一级)、内审(二级)、管理评审(三级)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等要素来完成。三级监督机制级级递进,从不同的层面时体系及其运行加以监督保障。监测与测量审核要点包括:监测对象是否覆盖了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和活动的关键特性,体现在对目标、指标、环境管理方案以及运行控制和应急等监控,对环境表现加以跟踪,对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进行评价。内审的审核要点是通过对内审信息的收集和评审,考查内审的可信度和有效性,内审是否发挥了对体系进行整体监督保障的功能。管理评审要素的审核要点包括:评审是否实施,内容是否充分适宜,评审工作是否文件化,是否指出体系改进的方向和可能,是否达到保证体系持续适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作用。

一、体系要求的审核内容

1、环境因素、环境方针、法律及其他要求

组织建立和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宗旨是为了改善环境绩效,而它是通过环境因素控制这一手段来实现的,所以环境因素是全部环境管理工作的基础和着眼点,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使得体系具备了这一工作基础,并且重点突出,有的放矢。针对环境因素的审核应是、是紧紧围绕着ISO14001标准4.3.1条款规定要求来进行,即:环境因素识别是否具备充分性,环境因素评价是否科学合理,环境因素的更新是否使得识别和评价工作动态适应,以上三方面是否以程序化保证其实施。

环境方针是一个组织的最高管理者,依据该组织特点,针对其全部环境管理工作提出的原则和纲领,其纲领作用体现

在两个承诺和一个框架之中,即承诺遵守法律法规,承诺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为建立目标、指标提供框架,针对环境方针的审核重点应突出:即方针的内容是否具备对组织的适用性,是否体现了两个承诺一个框架,管理上是否形成文件,付诸实施,予以保持并能达到全体员工以及可为公众所获取。

法律及其它要求是判别组织环境行为的准则,是组织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遵守法律与其它要求,不仅应体现在环境方针的承诺中,还应体现在环境管理体系的各个方面,标准中法律法规这一要求正是为体系中这一需求提供输入,它要求获取和识别适用于组织的法律及其它要求,并随着组织的发展变化和外部法规的变化使其动态更新,因此在进行此要求审核时,应从程序上把握其是否建立获取和识别法律法规的渠道,并持续保证其动态更新和适用,评审法规内容是否具备适用性及时效性。

2、环境因素的直接控制要素

对于主要环境因素的直接控制包括目标、指标、环境管理方案、运行控制和应急

准备与响应等要素,此外为进一步对环境因素控制的状态和效果进行检查,还需要监测与测量这一要素来完成,所有这些要素构成了对环境因素进行控制的主成,为此,应将环境因素的各个直接控制要素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审核,审核时不仅应关注各个要素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和发挥其功能,同时还应把握环境因素、目标指标、环境管理方案、运行控制、应急准备与响应等要素的内在联系及其与环境方针的一致性,考查其是否覆盖了全部重要环境因素,各个要素的综合直辖市,控制是否达到将重要环境影响有效控制的目的。

3、组织机构与职责

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维护需要组织中的人来完成,需要全员参与,组织机构与职责使构成了环境管理体系建立实施的主体。审核重点在于:针对各个职能与层次的作用、职责和权限是否作出明确规定,形成文件并传达;各级管理者对体系实施提供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专项技能、技术以及财力资源是否充分;特别强调,环境管理代表的任命和是否满足标准对其赋予的职责,此外,针对体系内各级领导和员工以及体系各个要素的审核均应关注职责及作用,考查不同职责单位(包括人),不同要素职责之间的接口和关联性,是否有职责不明确,重复设置或矛盾的现象。

4、体系的辅助要求

体系的培训机制为体系实施的主体——人的意思与功能提供了运行和持续改进的保证,这一要素的审核重点强调:是否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对每一职能与层次确定培训需求并进行培训以达到标准的要求,特别强调对环境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人员,审核不仅应关注培训的过程和记录,更应关注培训的效果。

多向化的信息交流使得体系中各个职能与层次,各个要素,体系内外部得以连接。审核要点包括:是否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规定内、外部信息交流的渠道,方式及动作等,以保证信息的通畅;针对各有关职能与层次有关的环境管理活动,是否表明其按照信息交流的程序执行且信息通畅,是否存在信息受阻,传递失误等现象。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的审核重点为考查其体系文件是否覆盖了标准的17个要素及全部管理内容,是否明确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要素之间是否接口一致,是否给出相关体系文件的路径。文件控制要素审核时需关注:是否连上并保持一套程序,包括文件控制要素标准中规定的全部管理环节,实际的运作是否严格按程序文件执行,关键岗位是否均得到有关文件的现行版本。

记录渗透到了体系的每一个环节,为体系提供了可追溯性和见证性,审核时强调:标准要求的环境记录是否建立,记录要素要求的各管理环节是否程序化且执行,需要关注的是记录的审核应渗透在其它各要素的审核之中。

5、体系监督保障要素

环境管理体系具备自我发现问题,自我完善的监督保障机制,这一机制通过监测与测量(一级)、内审(二级)、管理评审(三级)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等要素来完成。三级监督机制级级递进,从不同的层面时体系及其运行加以监督保障。监测与测量审核要点包括:监测对象是否覆盖了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和活动的关键特性,体现在对目标、指标、环境管理方案以及运行控制和应急等监控,对环境表现加以跟踪,对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进行评价。内审的审核要点是通过对内审信息的收集和评审,考查内审的可信度和有效性,内审是否发挥了对体系进行整体监督保障的功能。管理评审要素的审核要点包括:评审是否实施,内容是否充分适宜,评审工作是否文件化,是否指出体系改进的方向和可能,是否达到保证体系持续适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作用。

二、体系要素审核的几点方法和技巧

1、要素审核不仅仅是收集信息,更应关注其功能和效果。

ISO14001标准为环境管理提供了科学的管理框架,其要素内容并无过细的具体

要求,而更为强调各个组织依据自身特点发挥要素乃至整个体系的功能,审核时应在充分收集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对要素的实施及其结果的分析,审核该要素是否发挥了作用。

例如针对4.3.1环境因素的审核,部分审核员仅关注环境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的

数量和某方面属性,而未从程序及结果进行系统分析,即识别是否充分——是否覆盖了组织的活动、产品及服务,是否识别了可控制及可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是否覆盖了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以及七种环境因素类型等;评价是否合理——符合组织特点,反映环境影响、评价具备再现性;审核内容还应关注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的动态更新。通过对环境因素要素功能的审核和分析,才能达到对该要素的真正把握。

再如对管理评审要素的审核,审核员不仅应考查其是否实施,参加人员是否适宜以及有无记录及报告这些表面现象,更应关注分析评审的内容是否充分、适宜,具备深度,最最终达到保证体系持续适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目的。

2、要素审核忌只审实施不审策划

在内审和外审中,均有部分审核员习惯于依赖已有的体系文件,考查体系是否实施和运行而不关注体系的策划如程序文件本身是否科学合理。环境审核员更应具备这种环境科学和环境管理分析的技能和素质。在实际运作中,体系策划本身缺乏科学合理性是很常见的,如:环境管理方案在技术上无法保证目标指标的实施和达成;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的操作无法达到将重要环境因素控制住的目的;综合全部环境因素的控制内容发现个别重要环境因素根本来加以管理等。这就要求,审核员不仅应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更应具备良好的分析能力。

3、要素审核应有动态的眼光

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和运行是持续发展的,内审和外审虽具备其特有的同期

性,但也是随着体系的发展而进行的,一方面在同一次审核中,审核员应关注体系的策划是否具备动态适宜性,即在符合现有管理基础上考虑到未来发展的需要,如事先制订环境相关项目的新、改、扩建程序;另一方面在不同次的审核中考虑组织环境管理发展的需要,考查体系是否动态适应,如关注组织产品、活动服务的变化导致体系的变化,关注前一年度重

要环境因素的控制,新一年度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以及控制之间的连续性等。就此,审核员需要具备动态发展的眼光和对不同事物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直辖市分析的能力。

4、审核方案合理性保证了要素审核的深层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中同于传统的行政检查,也无法做到对体系的方方面面每个环节进行细致入微的检查,它应采用一种科学合理的抽样方式,所以审核方案的合理性对保证审核效果至关重要。

首先审核及抽样方案应科学策划合理分布,这有赖于审核员在审核前对组织的实际情况包括体系文件有较为详细的了解,例如外审的监督审核方案应对组织的内审方案及其可信度加以考虑,监审前通过对内审计划报告及有关记录的审查,目前是内审的薄弱环节和反映出体系的问题,在监审前给予重点关注。审核方案还应保证对体系各个要素、不同的重要环境因素、环境岗位的合理分布,保证对体系全局的把握。

其次要做到随机抽样,例如同样的生产线或类似的现场可在审核时临时决定抽样样本,而不同先通知,以保证真实可信度。审核方案应整体协调,如将废弃物处置作为审核重点抽样,则在不同的部门或审核组不同小组内协调抽样分布并且在审核过程中加强沟通交流,以保证对这一审核重点的整体把握。

ISO14001:2015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引言 0.1.背景 达到一个平衡的环境,社会和经济被认为是基本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目标是通过平衡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 社会对可持续发展、透明度和问责的期望已经从环境污染、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废物管理不当、气候变化、生态系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方面发展了越来越严格的立法,对环境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压力。 这使得环境管理组织采用一种系统化的方法通过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目的是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支柱。 0.2.环境管理体系的目的 本标准的目的是为组织提供一个框架,来保护环境和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与社会经济平衡的需要。它指定要求,使一个组织能够实现预期的结果集的环境管理体系。 一个系统的环境管理方法,可以为高层管理人员提供信息,来建立长期的成功和创建选有助于可持续发展的: ——保护环境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 ——减轻潜在的不利环境条件对组织的影响; ——协助组织实现合规义务; ——提高环境绩效; ——控制或影响组织的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制造、分布式、消费和处理,通过使用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可以防止环境影响生命周期内无意中被转移到别的地方; ——实现财务和运营效益的同时,还实现环保的替代品,加强组织的市场地位; ——环境信息交流有关利害关系方。 本国际标准,就像其他国际标准,并不打算增加或改变一个组织的法律要求。 0.3.成功因素 环境管理体系的成功取决于承诺所有级别和功能的组织,由最高管理层组织利用机会来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提高有益的环境影响,尤其是那些具有战略和竞争的影响。高层管理可以有效地解决其风险和机遇,将环境管理融入到组织的业务流程、战略方向和决策,使他们与其他业务优先级,将环境管理融入其整体管理系统。示范的成功实现本国际标准可以用来向利害

认证公司塑料制品业环境管理体系审核作业指导书

Taozhi666@https://www.360docs.net/doc/3d5658963.html, 分发序号: 塑料制品业环境管理体系审核作业 指导书 质量体系认证中心

目录 1 目的和适用范围 (2) 2 塑料成型加工 (2) ...2 3 环境因素审核. (11) 2 4 环境法律与其他要求 (16) 5 监测与测量审核 (18)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1.1目的 为保证GB/T 24001-1996 idt ISO 14001:1996在塑料制品业环境管理体系审核中得到正确和统一的理解和遵循,特结合该行业的特点制订本指导书。 1.2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审核员按照GB/T 24001-1996 idt ISO 14001:1996标准对塑料制品业进行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2. 塑料成型加工 2.1塑料的组成与性能 2.1.1塑料及其分类 1)塑料:一般指以合成或天然的高分子化合物(树脂)为基本成分,在一定条件下塑化成型,而产品最终形状能保持不变的材料。它的组成除了高聚物(树脂)为主要成分外,还根据需要,可能含有某些具有特定用途的助剂。助剂主要有填料、增塑剂、着色剂、稳定剂等。

2.1.2热塑性塑料的主要特性及用途 热塑性塑料:是指在特定温度范围内,能反复加热软化和冷却硬化的塑料。这类塑料基本是以聚合反应所得到的树脂为基础制成的,

受热时不产生化学交联,因而当它再一次受热时仍具有可塑性。它们的主要特性如表1所列。 表1主要热塑料的特性及用途 2.1.3热固性塑料的特点和用途 热固性塑料:是指受热后能成为不熔不溶性物质的塑料。这类塑料基本以缩聚反应所得到的树脂为基础制成的,受热时发生化学变

新版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培训试题(AB卷)

ISO14001:2015版标准内审员培训考试(A/B卷)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面各题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并将相应字母填在下表相应位置,每题3分,共45分,不在指定位置答题不得分)。 1、实现()之间的平衡被认为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基础。 A.社会、经济和政治 B.发展、环境和社会 C.社会、发展和环境 D.环境、社会和经济 2、ISO14001:2015标准旨在为各组织提供框架,以保护环境,响应变化的(),同时与社会经济需求保持平衡。 A.环境状况 B.环境因素 C.环境污染 D.环境法律 3、ISO14001:2015标准规定了使组织能够实现其为环境管理体系所设立的()的要求。 A.预期结果 B.最终结果 C.环境目标 D.环境方针 4、下列关于ISO14001:2015标准,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采用该标准本身并不保证能够获得最佳环境绩效 B.采用该标准本身并不保证能够获得最佳环境结果

C.只要遵守了法律法规,就可以保证组织能够获得最佳环境绩效 D.只要遵守法律法规,就可以保证组织能够获得最佳环境结果 5、通过将环境管理(),最高管理者就可以有效应对其风险和机遇,一个组织可以通过对本标准的成功实施,使相关方确信其已建立了一个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 A.融入到组织的业务流程,战略方向和决策制定过程 B.与其他业务的优先项相协调 C.纳入组织的整体管理体系中 D.以上都是 6、采纳ISO14001:2015标准本身并不保证能够获得最佳环境结果,本标准的应用可因组织所处环境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两个从事类似的活动,但具有不同的()的组织,均可能满足本标准的要求。 A.合规义务、环境方针和环境目标 B.合规义务、环境方针、环境技术和环境绩效 C.合规义务、环境方针和环境技术 D.合规义务、环境方针承诺、环境技术和环境绩效目标 7、下列关于PDCA.过程与标准框架之间的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环境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是环境管理体系的输出 B.环境管理体系输出的结果就是体系的有效性和环境绩效 C.第7章“支持”属于环境管理体系策划阶段 D.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是环境管理体系唯一的输入 8、依据ISO14001:2015标准,下述有关标准范围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适用于任何组织,无论其规模、类型和性质 B.适用于组织确定的其可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不强求考虑生命周期观点 C.环境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包括:提升环境绩效,符合合规义务,实现环境目标

环境管理体系

环境管理体系 ISO14000系列标准简介 ISO14000系列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 207负责起草的一份国际标准。ISO14000是一个系列的环境管理标准,它包括了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核、环境标志、生命周期分析等国际环境管理领域内的许多焦点问题,旨在从环境管理和经济发展的结合上去规范企业和社会团体等所有组织的环境行为,限度地合理配置和节约资源,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维持和持续改善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环境。ISO14000系列标准共预留100个标准号。该系列标准共分7个系列,其编号为ISO14001-14100. ISO14000系列国际标准的核心是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标准要求组织在其内部建立并保持一个符合标准的环境管理体系。该体系由环境方针、规划、实施与运行、检查和纠正、管理评审等5个一级要素和17个二级要素构成,各要素之间有机结合、紧密联系,形成PDCA(规划、实施、检查、改进)的运行模式(见图7-1),通过有计划地评审和持续改进的循环,保持组织内部环境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提高。 ISO14000作为一个多标准组合系统,按标准性质分为三类: 第一类:基础标准--术语标准,即环境管理方面的术语和定义(ISO14050子系列)。 第二类:基本标准--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原理、应用指南(ISO 14001-ISO 14009子系列)。 第三类:技术支持标准(工具),包括①环境审核;②环境标志;③环境行为评价;④生命周期评估(1S014010、ISO14020、ISO14030和ISO14040子系列)。 如按标准的功能,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评价组织,包括①环境管理体系;②环境行为评价;③环境审核。 第二类:评价产品,包括①生命周期评估;②环境标志;③产品标准中的环境指标。 目前已颁发的几项环境管理标准如下: 1、ISO1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 ISO14001是ISO14000系列标准中的主体标准。该标准规定了组织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明确了环境管理体系的各个要素,根据组织确定的环境方针目标、活动性质和运行条件把本标准的所有要求纳入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中。该项标准向组织提供的体系要素或要求适用于任何类型和规模的组织。 ISO14001要求组织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同时必须据此建立一套程序来确立环境方针和目标,实现并向外界证明其环境管理体系的符合性,以达到支持环境保护和预防污染的目的。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方法(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方法 (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9733-77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方法(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是指组织内部对环境管理体系的审核,是组织的自我检查与评判。内审的过程应有程序控制,定期开展。内审应判断对环境管理体系是否符合预定安排,是否符合ISO14001标准要求。环境管理体系是否得到了正确实施和保持,并将审核结果向管理者汇报。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对象是环境管理体系,一次完整的内审应全面完整地覆盖组织的所有现场及活动,覆盖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所有要素,并包括组织的重要环境因素受控情况,目标批标的实现程度等内容。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应保证其客观性、系统性和文件化的要求,应按审核程序执行。内审的程序应对以下内容进行规定:

A、审核的范围,可包括审核的地理区域、部门或体系要素; B、审核的频次,应根据组织自身的管理状况和外部机构要求确定; C、审核的方法,一般可包括检查文件及记录,观察现场及*作,与相关人员面谈等; D、审核组的要求和职责,如审核组长及组员的能力与职责等; E、审核报告及结果的要求和报送办法等。在开展每次审核前应制定审核计划(方案),包括人员与时间的安排。审核的内容应立足于所涉及活动的环境重性和以前审核的结果。 环境管理体系简称EMS,我国新版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标准是:GB/T 24001:2004 等同于ISO 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 请在这里输入公司或组织的名字 Enter The Name Of The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Here

环境管理体系培训心得体会

环境管理体系培训心得体会 本人于今年五月十五日参加了由中国国际标准信息管理研究院举办的环境管理体系(EMS)内审员的培训。课程由具有多年培训经验的白昱老师授课,通过培训系统的学习并掌握了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知识、环境专业基础知识以及内部审核知识。 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的特点有体系实施的核心是持续改进、重点是污染预防、准绳是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关键是过程控制、起点是领导者的承诺和重视、方法是程序化管理。环境管理体系由环境方针、策划、实施与运行、检查和管理评审五大功能块组成,共17个要素,其中有关承诺的要素有4.2 方针及4.3.2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环境因素的主线是4.3.1 环境因素、4.3.3 目标、指标和、4.4.6 运行控制、4.4.7 应急准备和响应、4.5.1 监测和测量、4.5.2 合规性评价,整个环境因素主线包含了PDCA循环模式,还有涉及支持及保障、体系完善机制的环境因素。经白昱老师对标准一字一句的讲解和举例,使自己对标准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具体,白昱老师还强调在识别环境因素时应注意考虑三种时态、三种状态、九种情况和一个过程,对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的要求,不改变或增加组织的法律责任。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知识部分以GB/T19011—xx/ISO19011:20**《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为依据,标准不仅适用于实施审核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内部或外部审核,原则上也适用于

其他领域的审核。第一章节包含与审核有关的术语和有关原则、体系认证的主要活动。后面的章节具体讲述审核活动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审核的启动活动包括指定审核组长,确定审核目的、范围和准则,确定审核的可行性,选择审核组,与受审核方建立初步联系;文件评审实施指评审相关管理体系文件包括记录,并确定文件对审核准则的适宜性和充分性;现场审核 准备需要在现场审核之前编制审核计划,审核组人员进行工作分配,准备审核工件;现场审核的实施首先举行首次会议,首次会议标志现场审核活动正式开始,现场审核使用抽样检查的方法,收集并验证与审核目的、范围和准则有关的信息,获得审核证据,对照审核准则形成审核发现,对其进行评审形成审核结论,最后举行末次会议,标志现场审核结束。编制审核报告,当审核计划中的所有活动完成,并分发了经过批准的审核报告时,审核结束。 通过本次培训掌握了内部审核的操作方法以及内审员正确的工作方法,并通过考试获得环境管理体系内审员资格,为以后更好的为公司服务打下基础。最后感谢公司给我提供这次培训的机会,我会更加认真努力的工作,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内容仅供参考

ISO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ISO 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环境管理体系一规范及使用指南﹕ ·ISO前言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ISO成员团体)组成的世界性联合会﹒制定国际标准的工作通常由ISO的技术委员会完成﹒对某技术委员会工作感兴趣的成员团体有权参加该技术委员会﹒国际上的其它组织﹐无论是官方的或非官方的﹐也可通过与ISO的联络参加其工作﹒ 由技术委员会正式通过的国际标准草案提交各成员团体表决﹐国际标准须取得至少75%参加表决的成员团体同意才能正式通过. 国际标准ISO 14001是由ISO/TC 207 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环境管理体系分技术委员会(SC 1)制定的﹒

·引言 现在﹐各种类型的组织都越来越重视通过依照环境方针和目标来控制其活动﹑产品或服务对环境的影响﹐以实现并证实良好的环境表现(行为)﹒这是由于有关的立法更趋严格﹐促进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和其它措施都在陆续出台﹐相关方对环境问题包括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也在普遍增长。 许多组织已经推行了环境“评审”或“审核”﹐以评定自身的环境表现(行为)但仅靠这种“评审”或“审核”本身﹐可能还不足以为一个组织提供保证﹐使之确信自己的环境表现(行为)不仅现在满足﹐并将持续满足法律与方针要求﹒要使评审或审核行之有效﹐须在一个结构化的管理体系内予以实施﹐并将其纳入全部管理活动的整体﹒ 国际环境管理标准旨在为组织规定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要素﹐它们可与其它管理要求相结合﹐帮助组织实现环境目标与经济目标﹒如同其它国际标准一样﹐这些标准不是用来制造非关税贸易壁垒﹐也不增加或改变一个组织的法律责任﹒ 本标准规定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该体系拟适用于任何类型与规模的组织﹐并适用于各种地理﹑文化和社会条件﹒体系的成功实施有赖于各个层次与职能﹐特别是最高管理者的承诺﹒这样一个体系可供组织据以建立一套程序﹐用来设立环境方针和目标﹐并向外界展示这种符合性﹔同时这一体系还可用来评定程序的有效性﹒本标准的是支持环境保护的污染预防﹐协调它们与社会需求和经济需求的关系﹒应当指出的是﹐其中许多要求是可以同时或重复涉及的﹒ 本规范提出了对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认证/注册和(或)自我声明的要求﹐它用来为组织实施或改进环境管理体系提供一般性帮助的非认证性指南有重要差别﹒环境包容了全方位的内涵﹐其中有些还具有战略性与竞争性含义一个组织可以通过展示对本标准的成功实施﹐使相关方确信它已建立了妥善的环境管理体系 ﹒关于环境管理支持技术的指南见其它标准 本标准仅包含那些用于认证﹑注册和(或)自我声明目的﹐可以进行客观审核的要求﹒需要得到对环境管理体系中诸多问题更加全面指导的组织﹐可参阅(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 应当说明的是﹐本标准除了要求在方针中对遵循有关法律﹑法规和进行持续改进作出承诺外﹐未提出对环境表现(行为)的绝对要求﹐因而两个从事类似活动但具有不同环境表现(行为)的组织﹐可能都是遵守本标准要求的﹒

环境管理体系现场审核须注意的细节(新版)

环境管理体系现场审核须注意 的细节(新版) The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includes identifying hazards, preparing plans, rectifying hidden dangers, and establishing management mechanisms. ( 管理体系)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环境管理体系现场审核须注意的细节(新 版) 充分的现场审核准备是确保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有效性的基本保证之一。经过几年的审核实践,笔者觉得作为审核组长在进行现场审核准备前还应对一些细节加以关注,以“对审核进行策划并在审核中有效地利用资源。” 一、对受审核组织环境信息的分析、利用 信息是一种资源。审核组长应善于分析和利用受审核组织的环境信息。 对于一个初次实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审核的组织,审核组对它的环境状况了解甚少。所以在进行文件审核时,要求组织递交该组织所在地区的位置图、该组织的平面布置图、污水排放管网

图、工艺流程图、环境因素/重要环境因素清单、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和环境目标、指标、环境管理方案等资料,目的在于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审阅,初步了解受审核组织的环境敏感点;大气、水、环境噪声污染控制的适用标准。可以为下一步查找该行业、该产品的相关资料提供信息;可以为认证范围的初步确定提供信息;也可以为确定第一阶段审核重点提供信息。 笔者曾经审核过一个企业。从该组织的手册、程序文件及环境因素清单中没有找到固体废弃物的归口管理部门,与该组织联系后才知道该公司的保洁和固体废弃物管理均由该组织的下属子公司承担。从环境管理体系运行完整性有效性考虑,该组织采纳审核组意见,将该子公司纳入了认证范围。通过审核促进了该组织保洁过程和固体废弃物管理过程环境因素的有效控制,在废物的综合利用和危险废弃物规范化管理方面取得绩效。 笔者还曾审核过一个私营的化工企业。初次在文件审阅中发现该组织在环境因素识别和能源资源利用方面尚有较大的改进空间。在审核准备会上要求审核组在现场审核时对这方面多加关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员培训考试试题(审核知识部分)说课材料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员培训考试试题(审核知识部分) (在下列各题中选择一个你认为最适合的答案,填到空格中。共计20分)1. “将收集到的审核证据与审核准则进行比较所得到的评价结果”是() A)审核证据 B)审核发现 C)审核结论 D)观察结果 2.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用来确定() A)环境管理的效率 B)环境现状符合国家法规和标准的情况 C)环境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D)环境手册和程序的存在 3.现场审核中的技术专家() A) 不是审核组成员 B) 不能实施审核 C) 可以合审核员成组成组实施审核 D) 不必了解审核程序 4. 当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被一起审核时,称为()。 A)整合审核 B)一体化审核 C)联合审核 D)结合审核 5. 下列对于审核计划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审核计划应当在现场审核活动开始前,经审核委托方评审和接受,并在现场审核活动开始后及时提交给受审核方。 B)受审核方对审核计划的任何异议应当在审核组长、受审核方和审核委托方之间予以解决。 C)任何经修改的审核计划应当在继续审核前征得各方的同意。 D)可以包括审核工作和审核报吿所用的语言、审核后续活动等内容。 6. 检查表应() A)对现场审核的人员分工及时间进行安排; B)策划对审核对象的审核思路; C)使用时严格按检查表提问; D)提交委托方确认。 7. 第一阶段审核时对文件的审查主要评价() A) 文件对GB/T24001-2004标准的符合程度 B) 文件在实际过程中的执行程度 C) 通过文件化体系的运行,职业健康安全绩效如何 D) 文件所描述管理方法的适宜程度 8.实习审核员() A)如具有专业能力,可以独立实施审核。

环境管理体系准则

精心整理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1、范围 2、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4.1总要求 组织应根据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 4.2环境方针 a b)包括对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 c d e)形成文件,付诸实施,予以保持; f)传达到全体员工; g)可为公众所获取。 4.3规划 4.3.1环境因素 1) 2 4.3.2 ,用来 a)确定适用于企业环境因素的法律要求;企业应遵守的其他环境要求,并建立获取这些法律和要求的渠道。 b)确定这些要求如何应用于组织的环境因素。 企业应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对它应遵守的法律要求和其他环境要求加以考虑。 4.3.3目标、指标和方案 企业应针对其内部每一有关职能部门建立相应的环境目标和指标,建立并保持环境目标和指标。环境目标和指标应形成书面文件。 可行时,目标和指标应可测量。目标和指标应符合环境方针,包括对污染预防、持续改进和遵守法律要求及企业应遵守的其他环境要求的承诺。

企业在制定和评审环境目标时,应考虑法律与其他环境要求,它自身的重大环境因素、可选技术要求、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法律法规要求,以及各相关方的观点。 企业应制定并保持一个或多个旨在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环境管理方案,其中应包括: a.规定企业的每一有关职能部门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职责; b.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方法和时间表。 4.4实施与运行 4.4.1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 企业管理者应确保为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提供必要的资源。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专项技能,企业的基础设施,以及技术和财力资源。 为便于环境管理体系工作的有效开展,应对作用、职责和权限作出明确规定,形成文件,并予以传达。 应明确规 定其作用、职责和权限,以便: a b 4.4.2能力、培训和意识 这些要求。应保存相关记录。 b) 境效益。 c)包括应急准备与响应要求方面的作用与职责。 4.4.3 并将决定形成文件。如决定进 4.4.4文件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 a)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 b)对环境管理体系覆盖范围的描述; c)对环境管理体系主要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描述,以及相关文件的查询途径; d)本标准要求的文件,包括记录; e)企业应确保对涉及重要环境因素的过程进行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和记录。 4.4.5文件控制 应对本标准和环境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进行控制。记录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文件,应依据的要求进行控制。应建立、实施并保持程序,以规定: a.文件在发放前由授权人签字批准,确保其内容的准确性和适宜性;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员专业知识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员专业知识 姓名:专业技术领域(编码):评价人: (为满足CNAS-CC121:2013《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及认证的能力要求》对所有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人员应具备的能力水平要求,根据本人注册的每项环境管理体系专业技术领域,针对该技术领域的实际情况,阐述如下问题,以证实本人在该技术领域具备一定的能力水平。) 1、工艺流程 (该技术领域工艺流程。例:火力发电工艺流程图。) 2、环境术语 (该技术领域使用的与环境相关的专有名词、定义和概念。例:与重要环境因素相关的污染物,污染物环境危害、污染物防治技术等专有名词、定义和概念。) 3、环境计量 (适用于该技术领域和法律法规要求的,对组织的环境输出进行量化的方法。例:实测法、系数推算法、投入产出法。) 4、环境因素及环境技术领域适用的环境监视和测量技术 (与该技术领域和环境因素相适宜的环境监视和测量技术以及分析方法,包括校准和仪器维护。例: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土壤污染监测的连续采样、周期采样、人工采样方法,与重要环境因素相关的污染物监测项目、排放标准及其分析方法。能源监测的计量、计算、评价方法。) 5、识别和评价环境因素、环境影响及其环境重要性的技术 (该技术领域的环境因素、环境影响及其环境重要性的由来。例:通过工艺流程分析识别环境因素,包括向大气排放、向土地排放、向水体排放、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能源使用、能量释放、固体废物、物理属性;根据污染危害判定环境因素的环境影响及其重要性;根据评价准则和评价方法评价重要环境因素。)

6、设计中的环境因素 (包括在的产品生命周期中组织可控制或可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评价在内的该技术领域设计过程。例:在设计中从对产品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和循环材料、组件、能源、水以及其他资源的使用;在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副产品、废品、污染物等相关输出;产品的包装、配送、使用;直至使用后的废物处置方法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的环境影响的考虑。) 7、环境绩效评价 (该技术领域环境绩效评价的策划,包括环境绩效参数的选择,判定组织的环境绩效是否达到了其管理者设定的目标和指标。例:对环境状况参数、管理绩效参数、运行绩效参数的选择;通过组织对绩效评价参数的数据收集、分析转化、信息评价及评价报告和交流的评价过程的策划和实施,判定其环境目标和指标的实现程度。) 8、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组织对该技术领域所有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识别,并评价了其与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符合性。例:与组织重要环境因素相适用的国家或国际、省部级、地方性的法律法规的条款或标准的标准值的识别、收集、评审,包括根据GB/T24001-2004标准附录A3.2要求,对组织应遵守的其他要求的识别、收集;以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为准绳,以环境监视和测量的结果为事实所进行的合规性评价。) 9、应急准备和响应 (组织对该技术领域潜在的环境紧急情况的识别,及其针对向大气、水体和土地的事故排放或泄漏;事故排放对环境和生态系统所造成的特定影响采取相关响应措施的策划。评价组织进行的应急演练和紧急情况发生后采取的应急措施的有效性。例:对潜在的环境紧急情况和事故的识别及确定;针对潜在的环境紧急情况和事故所进行的应急预案编制、培训、演练、评审;对应急响应措施,包括对不同类型固体、液体危险化学品的事故排放或泄漏造成大气、水体、土地污染和生态系统破坏的处置方法,不同类型环境紧急情况和事故处理程序的策划。) 10、运行控制 (运用与该技术领域重要环境因素相适宜的运行控制技术,包括利用合同方来实现目标和指标,并确保与组织的环境方针和对污染预防和持续改进的承诺相一致。例:与重要环境因素相适宜的污水、

环境管理体系要素审核思路技巧

环境管理体系要素审核思路技巧 2010-11-04 10:44:53 来源: 作者: 【大中小】浏览:15次评论:0条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是针对体系17个要素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审核,审核员应在切实理解体系17个要素的功能和相互关系的基础上,依据不同组织的实际情况,确定审核的内容,明确审核的方式方法,本文将从环境管理体系要素审核的角度,介绍对于环境管理体系要素特别是针对重点要素审核的一些基本思路,并根据要素审核当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探讨要素审核的技巧。 一、体系要求的审核内容 1、环境因素、环境方针、法律及其他要求 组织建立和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宗旨是为了改善环境绩效,而它是通过环境因素控制这一手段来实现的,所以环境因素是全部环境管理工作的基础和着眼点,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使得体系具备了这一工作基础,并且重点突出,有的放矢。针对环境因素的审核应是、是紧紧围绕着ISO14001标准4.3.1条款规定要求来进行,即:环境因素识别是否具备充分性,环境因素评价是否科学合理,环境因素的更新是否使得识别和评价工作动态适应,以上三方面是否以程序化保证其实施。 环境方针是一个组织的最高管理者,依据该组织特点,针对其全部环境管理工作提出的原则和纲领,其纲领作用体现在两个承诺和一个框架之中,即承诺遵守法律法规,承诺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为建立目标、指标提供框架,针对环境方针的审核重点应突出:即方针的内容是否具备对组织的适用性,是否体现了两个承诺一个框架,管理上是否形成文件,付诸实施,予以保持并能达到全体员工以及可为公众所获取。 法律及其它要求是判别组织环境行为的准则,是组织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遵守法律与其它要求,不仅应体现在环境方针的承诺中,还应体现在环境管理体系的各个方面,标准中法律法规这一要求正是为体系中这一需求提供输入,它要求获取和识别适用于组织的法律及其它要求,并随着组织的发展变化和外部法规的变化使其动态更新,因此在进行此要求审核时,应从程序上把握其是否建立获取和识别法律法规的渠道,并持续保证其动态更新和适用,评审法规内容是否具备适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要点

3、监测与测量的审核 监测与测量的工作对象是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与活动的关键特性,它体现在:对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及运行控制进行监控,对环境表现加以跟踪,对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进行评价。 在第一阶段审核时,通过文件审核,评价监测与测量程序是否覆盖了标准要求的内容,以达到对重大环境影响有关的运行及活动关键特性监控的目的;是否为环境因素控制要素提供监督作用,程序是否合理,与环境因素控制要素之间是否具有一致性;收集有关法律法规符合性的记录或证据,监察组织是否评价了自身法律法规的符合性。 在第二阶段审核时,应借助查阅记录和现场观察等手段深入审核监测与测量实际运作是否严格按程序文件执行,是否实现相应监督保障作用,对于发现的不符合是否按不符合纠正与预防程序加以整改。 (三)对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审核 持续遵守相关环境法律法规使环境管理体系的主要功能之一,对环境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审核使体系审核的重要任务。 审核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a) 对相关环境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符合情况; b) 法律和其它要求的程序文件与ISO14001标准要求的符合程度和实施情况; c) 环境管理体系中与法律法规相关的要素与ISO14001标准的符合情况。 1、对于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的审核内容 以下内容主要在第一阶段审核。 a) 在审核文件时,首先应确认该程序文件中所规定的法律法规的收集范围符合标准要求,即应包括与该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环境因素有关的法律,需注意不应只收集有关活动方面的法规而忽略了产品和服务中与环境因素有关的法律; b) 程序中应规定收集、登录、保持法规的责任单位或人员,这是有效执行该程序文件的基本条件; c) 程序中应规定收集频次、途径、登录和更新的方法,这是保证组织持续获得最新法律的需要; d) 程序应规定识别方法、以及传达和执行的方法。组织在收集法规之后,一定要对法规进行识别。 e) 组织识别法规的结果,应在体系文件附件中列出相关法律、法规的清单,并做到正确、充分、无遗漏; f) 组织应列出相关活动、服务、产品与所应遵守的法规的关系,以使收集的法规能切实指导相关的活动; g) 组织的文件中应规定对组织遵守环境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情况进行定期评审,以判断体系是否能够实现环境方针的要求,实现遵守法律法规的承诺。 2、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符合性的审核内容 在第一阶段审核中,在现场审核组织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证明文件和检测报告等,例如: a) 新建项目、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指南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目录 1. ......................................................................................................................... 目的2 2. 适用范围 (2) 3. 引用文件 (2) 4. 文件审核 (2) 4.1 文件初审: (2) 4.2 二阶段现场的文件审核: (3) 4.3 监督审核和复评的文件审核 (3) 5. 审核计划 (3) 5.1 基本要求: (3) 5.2 一阶段审核计划 (3) 5.3 一阶段审核不进行现场审核的要求 (4) 5.4 二阶段审核计划 (4) 5.5 监督审核计划 (5) 5.6 复评审核计划 (6) 6. 现场审核 (6) 6.1 一阶段现场审核 (6) 6.2 第二阶段现场审核 (9) 6.3 监督审核 (9) 6.4 复评审核 (10) 6.5 审核记录的要求 (10) 6.6 末次会议前的审核组会议 (11) 6.7 不符合报告 (12) 7. 各要素审核要点、方法 (12) 8. 法律法规遵守情况的审核 (28) 附件:污染物监测报告的有关说明 (31)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1. 目的为保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一致性,保证审核质量,减少认证风险,特制定本作业文件。本文件是对方圆标志认证中心现有文件中环境管理体系有关审核工作内容的指导和进 一步的解释。

2. 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环境管理体系的项目安排、审核工作。(本指南涉及标准条款均为2004 版标准条款,96 版标准认证使用时需对要素加以识别) 3. 引用文件 CNAB-AC32 :2004《认证机构实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认可基本要求》应用指南 CQM/CX-00-03-2004《审核方案管理和审核实施程序》 CQM/CX-00-07-2004《监督和复评程序》 CQM/CX-00-10-2004《认证要求的变更管理程序》 CQM/CX-00-22-2004《认证业务范围管理程序》 CQM/ZY-03-42-2005《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业务范围专业能力管理规定》 4. 文件审核 文件审核分文件初审和现场文件审核。 4.1 文件初审: 1 )文件初审的时机: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初审原则上在进入一阶段现场审核开始前进行,最迟应在一阶段现场审核结束时完成。文件审核报告填写时间应与报告完成时间一致。 2 )文件初审内容,应包括: a ?环境方针、目标指标环境管理方案; b. 组织机构与职责; c.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结构及各文件间相互关系的描述; d. 标准要求建立的程序文件; e. 重要的环境管理体系记录:例如,重要环境因素清单,适用的法律法规清单,环境监 测报告等。 f. 以往的审核报告:包括以往的内审报告,管理评审报告和(或)外审报告等。 3)评审责任人:文件初审报告应由组长负责,组长不在时可委托组内有能力的人承担, 组长确认。 4 )应对存在的问题在文审报告中具体写出,如需要在一阶段现场审核时确认的,应注明。 5 )一阶段现场审核时发现文件中的问题可写在一阶段现场审核问题清单中,也可写在文审报告中,视文件审核报告的完成时间。 6 )审核组长应将文审报告复印件提交受审核方,并要求其对存在的问题整改。 7 )文件初审中发现的不符合,必须在进入二阶段审核前提交整改材料,审核组长验证有效后方可进入二阶段审核。

环境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试题答案

环境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班试题 一、是非题,答案对的在()中打“√”,答案不对的在()中打“×”(每题2分,共15题) (×)1组织的环境方针传达到所有为组织工作的人员就可以了。 (×)2、环境因素的识别只考虑本组织能够控制的环境因素。 (√)3、如可行,目标应具体,指标应可测量,必要时应将预防措施考虑在内。 (√)4.遵守法规和其他要求是组织职业安全健康和环境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 (×)5.酸雨是指PH值大于5.6的降水。 (×)6.末端治理就是环境污染和事故预防的主要手段。 (×)7.组织建立职业安全健康和环境管理,为了保持体系的系统性和独立性,不必考虑组织的现有文件。 (×)8. 、监测和测量是自我完善机制的第二级。 (√)9.体系是一个动态发展、不断改进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合规性评价是指组织对其遵守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进行自我评价 (√)11.“三同时”制度是指我国新建、改建、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工程)、技术改建、引进建设项目,其劳动安全卫生和环保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12.对在我方施工现场的工程/劳务分包队伍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应由他们自己管理,我方无权干涉。 (×)13.持续改进必须同时发生于活动的所有方面。 (×)14.实施EMS标准会加重组织的法律责任。 (×)15.不同地区的两个组织,只要施工资质相同并且生产同种产品,他们评价重大职业安全健康风险和重大环境因素的尺度应该是一致的。

二、选择题,共15题,每题1分。从a, b, c, d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 1.我国对空气治理的两类污染物重点是____c _____。 控制区和温室效应 b) 酸雨控制区和臭氧层 a) SO 2 c) SO 控制区和酸雨控制区 d) 臭氧层和酸雨控制区 2 2.水中有机物中化学需氧量指__ a_____。 a) BOD b) TOC c) COD d) NH -N 4 3.风险控制与污染预防策划时原则上应首先__ __b_____。 a) 降低风险与污染 b) 消除环境与危害因素 c) 末端治理 d) 采用机器人 4.贯彻14001标准的组织所关心的对象是___C _____。 a) 产品 b) 过程 c) 环境 d) 人 5.环境方针中应包含___ d______。 a) 持续改进 b) 遵守法规和其它要求 c) 预防污染d) a+b+c 6.管理方案应包括____ d____。 a) 职责和权限 b) 方法 c) 时间表 d) a+b+c 7.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的内容有____ b_____。 a) 应急计划 b) a+c c) 应急设备 d) 内部审核 8.对于一个新建体系的组织初始评审工作是___b ____。 a) 不需要 b) 必要的 c) 可做也可不做 d) 与环境因素和危害因素结合在一起做9.组织编制的程序文件应具有___d_ _____。 a) 可检查性 b) 可操作性 c) 针对性 d) a+b+c 10.噪声控制技术采用声源控制方法,下列方法哪一项是正确的__ _c___。 a) 隔声降噪 b) 减振降噪 c) 采用低噪声的设备和工艺 d) 消声降噪 11.新工人上岗前三级安全教育是指___ a____。 a)工厂、车间、班组 b)师傅、工厂、班组 c)岗位、车间、师傅 d)领导、车间领导、技术人员 12.在环境管理体系中,下列属于其它要求的是abcd a) 政府主管部门的要求、合同或协议的要求 b) 适用的标准 c) 本行业的各种要求

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doc

ISO14001GB/T 24001-1996 引言 现在,各种类型的组织都越来越重视通过依照环境方针和目标控制其活动、产品或服务对环境的影响,以实现并证实良好的环境表现(行为)。这是由于有关的立法更趋严格,促进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和其他措施都在陆续出台,相关方对环境问题包括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也在普遍增长。 许多组织已经推行了环境“评审”或“审核”,以评定自身的环境表现(行为)。但仅靠这种“评审”和“审核”本身,可能还不足以为一个组织提供保证,使之确信自己的环境表现(行为)不仅现在满足,并将持续满足法律与方针要求。要使评审或审核行之有效,须在一个结构化的管理体系内予以实施,并将其纳入全部管理活动的整体。 国际环境管理标准旨在为组织规定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要素,它们可与其他管理要求相结合,帮助组织实现环境目标与经济目标。如同其他国际标准一样,这些标准不是用来制造非关税贸易壁垒,也不增加或改变一个组织的法律责任。 本标准规定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该体系拟适用于任何类型与规模的组织,并适用于各种地理、文化和社会条件。其运行模式如图1所示。体系的成功实施有赖于各个层次与职能,特别是最高管理者的承诺。这样一个体系可供组织据以建立一套程序,用来设立环境方针和目标,实现对它们的符合,并向外界进行展示这种符合性;同时这一体系还可用来评定程序的有效性。本标准的总目的是支持环境保护和污染预防,协调它们与社会需求和经济需求的关系。应当指出的是,其中许多要求是可以同时或重复涉及的。 本规范提出了对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认证/注册和(或)自我声明的要求,它和用来为组织实施或改进环境管理体系提供一般性帮助的非认证性指南有重要差别。环境管理包容了全方位的内涵,其中有些还具有战略性与竞争性含义。一个组织可以通过展示对本标准的成功实施,使相关方确信它已建立了妥善的环境管理体系。 关于环境管理支持技术指南见其他标准。 本标准仅包含那些用于认证、注册和(或)自我声明目的,可以进行客观审核的要求。需要得到对环境管理体系中诸多问题更加全面指导的组织,可参阅GB/T24004—1996(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

环境管理体系规范使用指南

ISO1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规范使用指南》 GB/T 24001-96 批准日期1996-12-01 实施日期1996-12-01 引言 现在,各种类型的组织都越来越重视通过依照环境方针和目标控制其活动、产品或服务对环境的影响,以实现并证实良好的环境表现(行为)。这是由于有关的立法更趋严格,促进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和其他措施都在陆续出台,相关方对环境问题包括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也在普遍增长。 许多组织已经推行了环境“评审”或“审核”,以评定自身的环境表现(行为)。但仅靠这种“评审”和“审核”本身,可能还不足以为一个组织提供保证,使之确信自己的环境表现(行为)不仅现在满足,并将持续满足法律与方针要求。要使评审或审核行之有效,须在一个结构化的管理体系内予以实施,并将其纳入全部管理活动的整体。 国际环境管理标准旨在为组织规定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要素,它们可与其他管理要求相结合,帮助组织实现环境目标与经济目标。如同其他国际标准一样,这些标准不是用来制造非关税贸易壁垒,也不增加或改变一个组织的法律责任。 本标准规定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该体系拟适用于任何类型与规模的组织,并适用于各种地理、文化和社会条件。其运行模式如图1所示。体系的成功实施有赖于各个层次与职能,特别是最高管理者的承诺。这样一个体系可供组织据以建立一套程序,用来设立环境方针和目标,实现对它们的符合,并向外界进行展示这种符合性;同时这一体系还可用来评定程序的有效性。本标准的总目的是支持环境保护和污染预防,协调它们与社会需求和经济需求的关系。应当指出的是,其中许多要求是可以同时或重复涉及的。

本规范提出了对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认证/注册和(或)自我声明的要求,它和用来为组织实施或改进环境管理体系提供一般性帮助的非认证性指南有重要差别。环境管理包容了全方位的内涵,其中有些还具有战略性与竞争性含义。一个组织可以通过展示对本标准的成功实施,使相关方确信它已建立了妥善的环境管理体系。 关于环境管理支持技术指南见其他标准。 本标准仅包含那些用于认证、注册和(或)自我声明目的,可以进行客观审核的要求。需要得到对环境管理体系中诸多问题更加全面指导的组织,可参阅GB/T24004—1996(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 图1本标准环境管理体系(EMS)模式 应当说明的是,本标准除了要求在方针中对遵循有关法律、法规和进行持续改进作出承诺外,未提出对环境表现(行为)的绝对要求,因而两个从事类似活动但具有不同环境表现(行为)的组织,可能都是遵守本标准要求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