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颤仪培训记录
医疗设备培训记录

起始时间
应培训者
全体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
培训课目
呼吸机的使用流程
培训内容
呼吸机的使用流程
准备消毒好的呼吸机管路及加温湿化器
将呼吸机管路正确连接,湿化瓶加蒸馏水至所需刻度 连接电源、供氧管道、压缩空气管道并对仪器进行评估 连接模肺,打开呼吸机电源开关,观察机器工作状态
观察气囊充、放气情况;检查各管路连接有无漏气选择通气模式
了解患者病情状况、评估患者意识、心电图状态以及是否有室颤波。
(二)操作前准备
1.除颤机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准备抢救物品、导电糊、电极片、治疗碗内放纱布5块、摆放有序。
2.暴露胸部,清洁监护导联部位皮肤,按电极片,连接导联线。
3.正确开启除颤仪,调至监护位置;观察显示仪上心电波形;检查除颤仪后向考
官报告“设备完好,电量充足,连线正常;电极板完好”。
12.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报告: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继续做好后续治疗;病人病 情稳定,遵医嘱停用心电监护。取下电极片,擦净皮肤。
13.电极板正确回位;关机。
(四)操作后
1.擦干胸壁皮肤,整理病人衣物,协助舒适卧位,密切观察并及时记录生命体征变 化。
2.整理用物。
培训人员签到
设置呼吸机参数及呼吸监测报警参数
取下模肺,将管道末端与患儿气管导管(套管)紧密连接好,机械通气开始
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对称,查看患者胸廓起伏是否良好,
再次检杳氧气、管道、套囊有无漏气
培训人员签到
培训日期
授课人
组织部门
重症医学科
起始时间
应培训者
全体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
培训课目
电除颤操作流程
培训内容
除颤仪操作培训

电击除颤后的处理
2010年新指南指出: 电除颤后立即行CPR ,不判断心律有无恢复、不 再次电击除颤,立即连续做5组CPR(30/2)后 再判断心律。如果心律恢复,则停止CPR与电击; 心律未恢复,再次电击和CPR。
单次电击除颤方案与 3 次连续电击方案相比,可 显著提高存活率。
其他注意事项
• 1、尽早除颤。除颤成功率随时间延长而降低 • 2、除颤治疗与CPR、药物治疗、病因治疗、
使用2~4J/kg,最高不超过10J/kg或成人剂量。
2010年CPR指南)。双相波成人根据制造商推荐 120~200J,在无推荐时应考虑使用最高能量200J。 小儿
2涂抹导电膏,病人较瘦或皮肤不平整,可将2块蘸有
生理盐水的纱布块直接放在病人除颤部位。
非同步电除颤操作步骤
3、充电:持续单摁右手棕色充电按钮直至发出
单向波形除颤仪
由单极发出电流,电 流单向流动,从一个电极 单向流到另一个电极。 能 量选择从0到360J,根据病 人年龄、体重调节选择不 同能量。
双向波形除颤仪
先后产生两个电流在两个 方向流动。电流先从一个 电极流向另一个电极,再 从另一个电极发出第二个 电流通过另一个通路流回。 能量选择为0到200J,比 单向波形除颤仪更加安全 有效,故现在临床多已使 用双向波除颤仪。
电复律的禁忌证
(1)病史多年,心脏明显肥大及心房有新 鲜血栓形成或近3个月内有血栓史。 (2)伴高度或完全房室传导阻滞的心房颤 动或扑动。 (3)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异位性快速心 律失常。 (4)有洋地黄中毒史、低钾血症时,暂不 宜电复律。
电复律的并发症
• 心律失常:期前收缩最常见,可再发室颤,也可
CPR第一阶段基础生命支持完成后
应对患者心脏骤停的紧急预案训练记录

应对患者心脏骤停的紧急预案训练记录
1. 引言
心脏骤停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突发情况,需要紧急而有效的应对
措施。
为了提高医护人员的应对能力,我们进行了紧急预案训练。
本文档记录了训练过程和结果。
2. 训练目标
- 研究在患者心脏骤停情况下的紧急处理流程
- 提高医护人员的协作能力和决策能力
- 熟悉使用相关的急救设备和药物
3. 训练内容
3.1 理论知识培训
在训练开始前,我们组织了一次理论知识培训,包括以下内容:- 心脏骤停的定义和症状
- 心肺复苏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 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操作方法
- 应急药物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3.2 情景模拟训练
通过模拟真实场景,我们进行了患者心脏骤停的紧急处理训练。
训练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 接收急救呼叫并快速抵达现场
- 评估患者情况并判断是否心脏骤停
- 开始心肺复苏,包括按压胸部和进行人工呼吸
- 同时通知其他团队成员准备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 使用AED进行电除颤
- 继续心肺复苏,直到患者复苏或专业救援到达
4. 训练结果
通过训练,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
- 医护人员对心脏骤停的处理流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 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提高,每个人在训练中扮演了不同的角
色并紧密合作
- 医护人员熟练掌握了AED的使用方法
- 训练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将作为改进的方向进行进一步的讨
论和培训
5. 结论
紧急预案训练对提高医护人员应对患者心脏骤停的能力至关重要。
通过本次训练,我们增强了团队的应急处理能力,并为日常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紧急情况做好了准备。
除颤仪使用培训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通过培训,使更多的人了解除 颤仪的重要性,学会正确使用 除颤仪,提高公众急救意识。
加强培训力度
针对不同人群需求,开展不同层 次和类型的培训,如针对专业医 护人员的进阶培训、针对普通公 众的基础培训等。
建立培训基地
建立专业的除颤仪培训基地,提供 系统化、规范化的培训课程,确保 培训质量。
总结与建议
总结
准备急救物品
准备好除颤仪、心肺复苏板、氧气 、复苏药物等急救物品,并确保其 完好无损。
操作步骤
确定心脏骤停
放置电极片
在操作除颤仪前,必须确定病人是否出现心 脏骤停。可以通过检查病人是否有呼吸、脉 搏和血压等症状来确定。
将电极片分别放置在患者胸部两侧,一个电 极片放在患者右锁骨下,另一个电极片放在 心脏下方。
培训效果评估
受训者技能掌握情况
经过培训,受训者应能够掌握除颤仪的基本操作技能,包括设备准备、电击操作等步骤。
理论知识测试
通过测试评估受训者对除颤仪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除颤原理、适应症和禁忌症等。
实际操作考核
对受训者进行实际操作考核,评估其在模拟场景中运用除颤仪的能力。
培训展望
推广除颤仪使用
除颤仪的种类
手控除颤仪
需要手动操作,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当的能量级别。
自动体外除颤仪(AED)
可以自动识别心脏节律并选择适当的能量级别进行除颤。
除颤仪的使用范围
医院内使用
在医疗机构的病房、手术室、 急诊室等场所使用。
院外急救
在院外急救现场,如家庭、公共 场所等使用。
培训模拟器
用于培训医务人员、急救志愿者等 掌握除颤技能。
02
除颤仪使用方法
除颤监护仪操作培训

除颤功能
当前对除颤的观点 电流是除颤的关键因素,选择能量只是产生电流 的手段。 要在正确时间让电流流过心脏(尽早除颤和R波同 步)。 要有适当的电流流过心脏。
要在适当的时间长度让电流流过心脏。
除颤功能
当前对除颤的观点 能量是心肌损伤的重要参数。 公式:能量=透心肌电流×电压×电击刺激时间 电流是造成心肌损伤的重要原因,其机理是电流 的化学效应,电流引起自由基的产生等。 电压也是造成心肌损伤的原因。 放电时间的长短、除颤能量累积对心肌损伤也是 有影响的。
个在左腋中线第5肋间 胸部前后法:1个放在左锁骨中线第4肋间,另1
个左肩胛下区左肩胛中线
除颤功能
放电 按下充电按钮,听到持续蜂鸣音,充电完成。 使用除颤板时:同时按下两除颤板上的桔红色 按钮,放电。 使用电极片时:按下仪器前面板上的放电按钮,放电。
除颤功能
自动分析 自动分析的条件:
胸骨旁
指示灯亮后,同时按下 黄色按钮电击
充电控制
左侧除颤板 心尖部,见详
细定位
取出多功能电 缆时,同时向上 推
除颤功能
“quick look”功能——快速判断室颤
导联选择到“paddles” 将除颤板放到近似II导联的位置 急救时,快速获取心电
除颤功能
建议除颤的初始心电节律 室颤
注意:室颤患者是不可使用的
起搏功能
操作步骤
先调起搏频率,再调起搏电流。
以心动过缓为例,调起搏频率时,以当前心率 为基础,每次加上20%。
首次调好起搏频率后,缓慢调起搏电流,从心 电图中观察,确定起搏电流的阈值,然后在此 基础上加10%的电流作为最后起搏电流。
最后逐渐调节起搏频率达到目标频率,起搏电 流无须调节。
除颤仪操作培训课件

预防猝死
除颤仪可以有效地预防猝 死,因为室颤是导致猝死 的主要原因之一。
诊断心脏异常
除颤仪还可以帮助医生诊 断心脏的异常,例如心律 失常等。
除颤仪的类型
手动除颤仪
需要手动操作,通常用于 紧急情况或专业人员使用 。
自动除颤仪
可以自动检测心脏的异常 并自动进行除颤,通常用 于非专业人员或公众使用 。
植入式除颤仪
操作步骤
放置电极片
将电极片分别放置在患者胸部两侧,避开乳房、 手术切口和起搏器部位。
选择能量
根据患者年龄、体重、心律失常类型等因素选择 合适的能量。
充电
按下除颤仪上的充电按钮,等信息,确 保电极片放置正确,然后按下放 电按钮进行除颤。
观察效果
除颤后应立即观察患者心律是否 恢复,如未恢复可再次除颤。
患者突然出现室颤,值班医生立即进行除颤操作。
模拟场景2
在救护车上,急救人员对突发室颤的患者进行除颤操作。
模拟场景3
在家庭环境中,家庭成员对突然出现室颤的亲人 进行除颤操作 。
实际操作演示
操作步骤2
将除颤仪放置在患 者胸部适当位置。
操作步骤4
按下放电按钮进行 除颤操作。
操作步骤1
正确的手位和姿势 ,确保与患者无接 触。
除颤仪的故障排除及维修
故障排除
当除颤仪出现故障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根据故障现象进行排查,如无法解决 应及时联系厂家或专业人员进行维修。
维修
为确保除颤仪的正常使用,应定期进行维修保养,维修时应注意安全,避免造成 二次损坏。
THANKS
感谢观看
日期:
除颤仪操作培训课件
汇报人:
contents
目录
除颤仪培训课件

反馈调查一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内容可以包括对培训师资、课程内容、 教学方法、教学设施等方面的评价。根据学员的反馈意见,可以对培训课程进行 针对性的改进,提高培训效果。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Hale Waihona Puke 避免重复除颤在除颤之后,应观察患者 心电图情况,如有需要, 再进行下一次除颤,避免 过度除颤造成伤害。
维护和保养
定期检查
应定期对除颤仪进行检查,包括 电池、电极片、导线等部件,确
保其正常工作。
清洁与消毒
在使用除颤仪之后,应清洁其表面 并消毒导电胶片和电极片,保持其 清洁卫生。
存储与运输
在存储和运输除颤仪时,应遵循厂 家提供的说明,确保其安全可靠。
自动体外除颤仪(AED)
适用于非专业人员使用,可自动识别心律失常并给予电击除颤。
植入式除颤器
长期植入在患者体内的设备,用于预防心律失常导致的猝死。
除颤仪的工作原理
• 除颤仪通过电击产生强电流,使心脏肌肉瞬间去 极化,消除心脏异常电信号,从而恢复心脏的正 常心律。
02
除颤仪操作流程
操作前准备
01
经验教训总结
01
经验教训一
培训与演练至关重要。医护人员在培训中应熟练掌握除颤仪的操作技巧
,并定期进行模拟演练,以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和信心。
02 03
经验教训二
设备维护与检查不可忽视。医疗机构应定期对除颤仪进行检查和维护, 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同时也要加强设备的更新和升级,以提高救治 的成功率。
定期对除颤仪进行维护保养, 包括清洁、检查和更换必要的 部件,以确保仪器的可靠性和
有效性。
03
除颤仪使用注意事项
急诊科应急预案培训记录

急诊科应急预案培训记录一、培训背景急诊科作为医院的前沿阵地,承担着紧急救治和应对突发医疗事件的重要任务。
为了提高急诊科医护人员在面对各类紧急情况时的应急处理能力,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特组织了本次急诊科应急预案培训。
二、培训时间具体培训时间三、培训地点医院急诊科会议室四、培训人员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五、培训内容(一)心跳骤停应急预案1、讲解了心跳骤停的判断标准,包括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大动脉搏动消失等。
2、强调了立即启动心肺复苏(CPR)的重要性,包括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的操作要点和频率。
3、介绍了除颤仪的使用方法和时机,以及如何快速获取和正确操作除颤仪。
(二)急性心肌梗死应急预案1、详细阐述了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和体征,如胸痛、呼吸困难、出汗等。
2、讲解了如何快速进行心电图检查、心肌酶谱检测等辅助诊断方法。
3、重点强调了在确诊后立即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治疗,以及尽快联系心内科进行介入治疗的流程。
(三)急性脑卒中应急预案1、介绍了急性脑卒中的常见类型,如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的特点。
2、讲解了如何通过快速评估患者的症状,如言语不清、肢体无力等,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3、强调了在紧急情况下,如何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给予脱水、降颅压等治疗,并尽快安排头颅 CT 检查以明确诊断。
(四)呼吸衰竭应急预案1、讲解了呼吸衰竭的分类,如Ⅰ型呼吸衰竭和Ⅱ型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
2、介绍了如何快速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包括呼吸频率、深度、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3、重点强调了在呼吸衰竭发生时,如何给予吸氧、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等治疗措施,以及如何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五)过敏性休克应急预案1、详细讲解了过敏性休克的常见诱因,如药物过敏、食物过敏等。
2、介绍了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如皮肤瘙痒、喉头水肿、血压下降等。
3、重点强调了在发生过敏性休克时,立即停止可疑过敏原的接触,给予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以及快速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等综合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