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孤独旅程 阅读附答案
2023年江西省抚州市金溪重点中学八校联考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3年江西省抚州市金溪重点中学八校联考中考语文一模试卷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一座滕王阁,千年兴盛史。
随着《滕王阁序》的横空出世,使江西人才辈出,灿若星辰。
随便举几个,都是历史上①的人物。
正是因为滕王阁,激发了赣都大地的学子们比肩王勃这样的才俊,他们传承前辈的才学,在人文高峰上②(dǐ)砺前行。
滕王阁是江西学子积极进取、不懈.追求的象征。
(1) 文中加点字“懈”的读音正确的是A.jiěB.qièC.xièD.xì(2) 在文中横线②处填入汉字,正确的是A.抵B.低C.底D.砥(3) 在文中横线①处填入词语,恰当的是A.历历在目B.妇孺皆知C.鲜为人知D.栩栩如生(4) 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A.随着《滕王阁序》的横空出世,江西灿若星辰,人才辈出。
B.随着《滕王阁序》的横空出世,江西人才辈出,灿若星辰。
C.随着《滕王阁序》,江西人才辈出,灿若星辰。
D.随着《滕王阁序》的横空出世,使江西人才辈出。
2.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边读书边思考是件很有意义的事。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思考是件主动的事,更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我们必须时常有意而思之,主动提升这项能力,才能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①朱熹曾说:“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②由此可见,读书大致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认知,二是内化③读而不思,则如闭门造车;思而无意,则会浅尝辄止④其中关键在于“精”字。
这个“精”并非反复多次,而在于深入仔细⑤认知转向内化,要义便是阅读时要思考书中内容A. ③②⑤①④B. ①③②④⑤C. ③②④①⑤D. ①③②⑤④3. 2022年是中国共青团建团100周年,为庆祝这一盛事,新华中学将举行“回望百年,青春向党”系列活动。
校团委组织活动项目征集会,团员代表对此展开热烈讨论。
讨论过程中,广志同学一直滔滔不绝,其他同学得不到发言机会。
2023学年青岛市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附答案详析

2023学年青岛市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2024.7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新时期文学伊始,以汪曾祺、张炜、张承志等人的小说为代表的诗化小说大规模涌现。
这类小说具有语言的诗化与结构的散文化,小说艺术思维的意念化与抽象化以及意象性抒情、象征性意境营造等诗性特征。
它用感性思维、以己度物思维等思维方式阐释了诗性思维,从而开拓了小说的诗学空间,建构了一种别开生面的小说诗学。
随着新时期人性解放与人道主义复苏,注重个体感受的感性思维在诗化小说中重新得到发掘与认可。
诗化小说的感性思维首先体现为对心灵的密切关注。
与一般小说注重设置跌宕起伏的情节不同,诗化小说更注重以敏感的心灵去体验全人类丰富的情绪与感觉,对人物心理世界格外关注。
诗化小说惯于采用第一人称视角叙事,更利于展现主人公的心理体验、抒发主人公的内心情感。
诗化小说还注重对人心灵境界的提升,许多小说在叙事和描写中蕴含着舍己为人、匡扶正义、超然旷达、不慕名利等精神品质,以诗性精神陶冶并净化人的心灵。
诗化小说的感性思维还体现为细腻丰富或充沛强烈的情感。
与新时期其他小说相比,诗化小说的情感分外丰富细腻、饱满真挚。
无论是创作主体还是小说人物,他们的心灵都如一波流动的湖水,在外界的细微颤动中荡漾起一圈圈充满着细腻情感的波纹。
如汪曾祺身上有一种中国式的“温良”,那是西方人难以具备的“同情与智能”的精神。
他带着脉脉温情诉说着一个个动人心扉的故事,《职业》里的孩子在角落里偷偷摩挲着藏起的自尊和童真,《异秉》里的小学徒在锁上门的房间里悄悄缝合着伤口。
同时,新时期的中国文坛以敞开的姿态拥抱西方哲学与美学,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存在主义等思潮蜂拥而入,先锋小说、意识流小说、新写实小说随之蓬勃兴起。
与这些小说蕴含着浓厚的西方哲学美学色彩不同,诗化小说偏重以己度物思维的阐发,注重意象性抒情,呈现出鲜明的东方哲学与美学特质。
温暖孤独旅程阅读答案

温暖孤独旅程阅读答案【篇一:中考语文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3 孤独温暖的旅程复习素材新人教版】ss=txt>孤独温暖的旅程①有一个冬天,在京西宾馆开会,好像是吃过饭出了餐厅,一位个子不高、身着灰色棉衣的老人向我们走来。
旁边有人告诉我,这便是汪曾祺老人。
当时我没有迎上去打招呼的想法。
越是自己敬佩的作家,似乎就越不愿意突兀地认识。
但这位灰衣老人却招呼了我。
他走到我的跟前,笑着,慢悠悠地说:“铁凝,你的脑门上怎么一点儿头发也不留呀?”他打量着我的脑门,仿佛我是他认识已久的一个孩子。
这样的问话令我感到刚才我那顾忌的多余。
我还发现汪曾祺的目光温和而又剔透,正如同他对于人类和生活的一些看法。
②不久之后,我有机会去了一趟位于坝上草原的河北沽源县。
去那里本是参加当地的一个文学活动,但是使我对沽源产生兴趣的却是汪曾祺的一段经历。
他曾经被下放到这个县劳动过,在一个马铃薯研究站。
他在这个研究马铃薯的机构,除却日复一日的劳动,还施展着另一种不为人知的天才:描绘各式各样的马铃薯图谱——画土豆。
汪曾祺从未在文字里对那儿的生活有过大声疾呼的控诉,他只是自嘲地描写过,他如何从对于圆头圆脑的马铃薯无从下笔,到后来竟然达到一种“想画不像都不行”的熟练程度。
他描绘着它们,又吃着它们,他还在文字中自豪地告诉我们,全中国像他那样吃过这么多品种的马铃薯的人,怕是不多见呢。
我去沽源县是在夏天,走在虽然凉快但略显光秃的县城街道上,我想象着当冬日来临,塞外蛮横的风雪是如何在这里肆虐,而汪曾祺又是怎样挨过他的时光。
我甚至向当地文学青....年打听了有没有一个叫马铃薯研究站的地方,他们茫然地摇着头。
马铃薯和文学有着多么遥远的距离呀。
我却仍然体味着:一个连马铃薯都不忍心敷衍的作家,对生活该多有耐心和爱。
③1989年春天,我的小说《玫瑰门》讨论会在京召开,汪曾祺是被邀请的老作家之一。
会上谌容告诉我,上午8点半开会,汪曾祺6点钟就起床收拾整齐,等待作协的车来接了。
温暖孤独旅程

于是我又常想 .一个囊中背着 朵蘑菇的老人 ,收藏起一切 的孤
他觉得世界更需要人去抚慰 呢?前 独 ,从塞外寒冷 的黄风 中快乐地朝 不久读到他为一个年轻人 的小说集 着 自己的家走着 。 难道仅仅为了叫 所作的序 。序中他借着评价那年轻 家人盛赞他的蘑菇汤? 人的小说道出了一句 “ 人是孤儿” 。 这使我不断地相信 ,这世界上 我相信他是多么不乐意人是孤 些 孤 独 而 优 秀 的 灵 魂 之 所 以 孤 儿啊。他在另一篇散文 中记述 了他 独 ,是 因为他们将温馨 与欢乐不求 在沽源的另一件事 :有一天他采到 回报地 赠 予 了世人 吧 ?用 文 学 。或
而言之 ,在现实的社会里 ,我等于 不能领略 。我懂得怎么看 “ 七月巧
一
我母 亲给我 两 年 的时 间学 习适 微风 中的藤椅 ,吃盐水花生 ,欣赏
应环境 。她教我煮饭 ;用肥皂粉洗 雨夜的霓虹灯 ,从双层公共汽车上 衣 ;练 习行路 的姿 势 ;看 人 的眼 伸 出手摘树顶的绿叶。在没有人与 色 ;点灯后记得拉上窗帘 ;照镜子 人交接的场合 ,我充满 了生活 的欢 研 究面部 神态 :如果没 有幽 默天 悦。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
两年 ,问我 电铃在那 儿我还茫然 。 去均衡外 .我母亲的沉痛警告没有 我天天乘黄包车上医院去打针 ,接 给我任何的影响。 连三个月 ,仍然不认识那条路 。总 个废物。
生活的艺术 。有一部分我不是
云” ,听苏格兰兵吹 b a g p i p e ,享受
一
度 。他描绘着 它们 ,又吃着它们 , 常在的老人。汪 曾祺不是上述两种 他还在文 中自豪地告诉我们 。全 中 老人 。也不是其他什么人 。他就是
国像他那样 ,吃过这么多品种 的马 他 自己 ,一个从容地 “ 东 张西望” 铃薯的人 ,怕是不多见呢。我去沽 着 。走 在 自己的路上 的可爱 的老
温暖阅读训练题及参考答案

温暖阅读训练题及参考答案①那时候我很小,独自去离家有20分钟路程的电影院看电影。
看完电影出来,我迷路了。
这时华灯初上。
不知是恐惧还是 A ,我不敢去问任何人,忍不住嘤嘤地哭了起来。
②这时走过来一对夫妇,那穿着薄呢大衣的女人低头拉住我的手轻声问道:”怎么了,小姑娘?”我大哭起来,告诉他们我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家。
那女人随即轻轻摸了摸我的头说:”没关系,咱们一起去找找,好吗?”她又俯身拉起了我的手,我在黑暗中感觉着她手的温暖。
③原来我离家并不远。
那对善良的夫妇将我轻轻一送,就送到了我母亲的身边。
④我破涕为笑的时候,他们向我微笑一下,转身离去了。
夜色笼罩了他们修挺笔直的身影,我手心还留着那女人的手温。
⑤几十个寒冬酷暑过去了,我已有了那一对夫妇的年龄,但他们留给我的温暖,仍久久地萦绕在我的心中。
⑥十几岁时的我常独自一个人去粮店买粮。
那一次,我努力将一袋粮背到我单薄的肩上。
可我却没有将它背上去。
咬着牙,较着劲,试了一次又一次,始终差那么一点儿,我无望地站在这一袋粮食前。
⑦我决定再试一次,忽然粮袋顺利地上了肩。
我 B 地转过头,发现一双苍老而虬筋毕露的手正托住我的粮袋,一双同样苍老却充制爱的眼睛在亲切地注视着我。
给了我这一把力气的竟是一个已经没有多少力气的老人。
那力气化作一股暖流汩汩地流进我的心里。
⑧一次,我生病在床,心绪异常烦躁,嘴唇干裂出一层白皮。
突然听见”啪”的一声脆响,什么东西摔碎了。
我恼怒地大喊起来:”娇娇,你又在淘气!你能不能让人安静一下?你真太不懂事了。
”屋内静了半晌,才见女儿怯怯地走到我身边嗫嚅着说:”妈妈,我看你嘴大干了,想给你倒点热水喝,我不是故意弄碎杯子的,你别生气好吗?”我一下子把女儿那溢满莹莹泪水的眼睛紧紧地吻住了。
我吮吸着女儿的泪,暖暖的,有点咸。
⑨人的一生可能经历过许多喜怒哀乐,但最能拨动你心弦的却可能是那一次次温暖轻柔的抚摸。
它就像那 C 在你周围的微风和细雨,让你体味着人生的温暖。
最新铁凝《温暖孤独旅程》阅读练习及答案

铁凝《温暖孤独旅程》阅读练习及答案【2013平谷一模】(一)阅读《温暖孤独旅程》,完成第15—17题(共15分)温暖孤独旅程铁凝①有一个冬天,在京西宾馆开会,好像是吃过饭出了餐厅,一位个子不高、身着灰色棉衣的老人向我们走来。
旁边有人告诉我,这便是汪曾祺老人。
②当时我没有迎上去打招呼的想法。
越是自己敬佩的作家,似乎就越不愿意突兀地认识。
但这位灰衣老人却招呼了我。
他走到我的跟前,笑着,慢悠悠地说:“铁凝,你的脑门上怎么一点儿头发也不留呀?”他打量着我的脑门,仿佛我是他久已认识的一个孩子。
这样的问话令我感到刚才我那顾忌的多余。
我还发现汪曾祺的目光温和而又剔透,正如同他对于人类和生活的一些看法。
③不久以后,我有机会去了一趟位于坝上草原的河北沽源县。
去那里本是参加当地的一个文学活动,但是鼓动着我对沽源发生兴趣的却是汪曾祺的一段经历。
他曾经被下放到这个县劳动过,在一个马铃薯研究站。
他在这个研究马铃薯的机构,除却日复一日的劳动,还施展着另一种不为人知的天才:描述各式各样的马铃薯图谱----画土豆。
汪曾祺从未在什么文字里对那儿的生活有过大声疾呼的控诉,他只是自嘲的描写过,他如何从对于圆头圆脑的马铃薯无从下笔,竟然到达一种“想画不像都不行”的熟练程度。
他描绘着它们,又吃着它们,他还在文中自豪地告诉我们,全中国像他那样,吃过这么多品种的马铃薯的人,怕是不多见呢。
我去沽源县是个夏天,走在虽然凉快,但略显光秃的县城街道上,我想象着当冬日来临,塞外蛮横的风雪是如何肆虐这里的居民,而汪曾祺又是怎样捱过他的时光。
我甚至向当地文学青年打听了有没有一个叫马铃薯研究站的地方,他们茫然地摇着头。
马铃薯和文学有着多么遥远的距离呀。
我却仍然体味着:一个连马铃薯都不忍心敷衍的作家,对生活该有耐心和爱。
④一九八九年春天,我的小说《玫瑰门》讨论会在京召开,汪曾祺是被邀请的老作家之一。
会上谌容告诉我,上午八点半开会,汪曾祺六点钟就起床收拾整齐,等待作协的车来接了。
2011-2012四中初三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北京四中初三年级语文期中测试题初三语文备课组责编:王欢欢(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20分)学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一、选择(14分)1.下列词语中加红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巢穴(xué)刹那(chà)氛围(fēn)情不自禁(jìn)B.翘首(qiáo)倔强(jué)字帖(tiè)追本溯源(shuò)C.坎坷(kē)模样(mú)涨红(zhàng)谆谆教诲(zhūn)D.膝盖(xī)星宿(xiù)着落(zhuó)惩恶扬善(chéng)2.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烦恼怠慢干躁变本加厉B.蜡烛秘决天资跋山涉水C.书籍挑检泄气壮志未酬D.夜幕贮藏踊跃相辅相成3.依据对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红字的解释,判断词语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畅游——畅所欲言解释:“畅”有“尽情”的意思。
判断:“畅游”指尽情地游览;“畅所欲言”指尽情地说出想说的话。
B.应和——随声附和解释:“和”有“跟着别人说”的意思。
判断:“应和”指呼应别人,唱和;“随声附和”指跟着别人的话附和着说。
C.预测——变幻莫测解释:“测”有“推测”的意思。
判断:“预测”指预先推测;“变幻莫测”指变化多端,难以推测。
D.期盼——左顾右盼解释:“盼”有“看”的意思。
判断:“期盼”指期待看到;“左顾右盼”指左看右看。
4.下列句子中加红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同学们排着长长的队伍,准备体验高空断桥,我犹豫再三,最终决定一试,于是也随波逐流,站到了队伍的最后头。
B.有的同学“十一”期间,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夜以继日地打游戏,什么都没复习,导致月考成绩一塌糊涂。
C.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学习上我们也要多听听父母的意见,这样有益于改正我们的不足。
温暖孤独的旅程-初中阅读理解含答案

温暖孤独的旅程1.温暖孤独的旅程铁凝①有一个冬天,在京西宾馆开会,好像是吃过饭出了餐厅,一位个子不高、身着灰色棉衣的老人向我们走来。
旁边有人告诉我,这便是汪曾祺老人。
②当时我没有迎上去打招呼的想法。
越是自己敬佩的作家,似乎就越不愿意突兀地认识。
但这位灰衣老人却招呼了我。
他走到我的跟前,笑着,慢悠悠地说:“铁凝,你的脑门上怎么一点儿头发也不留呀?”……我还发现汪曾祺的目光温和而又剔透,正如同他对于人类和生活的一些看法。
③不久以后,我有机会去了一趟位于坝上草原的河北沽源县。
去那里本是参加当地的一个文学活动,但是鼓动着我对沽源发生兴趣的却是汪曾祺的一段经历。
他曾经被下放到这个县劳动过,在一个马铃薯研究站。
他在这个研究马铃薯的机构,除却日复一日的劳动,还施展着另一种不为人知的天才:描述各式各样的马铃薯图谱----画土豆。
汪曾祺从未在什么文字里对那儿的生活有过大声疾呼的控诉,他只是自嘲的描写过,他如何从对于圆头圆脑的马铃薯无从下笔,竟然到达一种“想画不像都不行”的熟练程度。
他描绘着它们,又吃着它们,他还在文中自豪地告诉我们,全中国像他那样,吃过这么多品种的马铃薯的人,怕是不多见呢。
我去沽源县是个夏天,走在虽然凉快,但略显光秃的县城街道上,我想象着当冬日来临,塞外蛮横的风雪是如何肆虐这里的居民,而汪曾祺又是怎样捱过他的时光。
我甚至向当地文学青年打听了有没有一个叫马铃薯研究站的地方,他们茫然地摇着头。
马铃薯和文学有着多么遥远的距离呀。
我却仍然体味着:一个连马铃薯都不忍心敷衍的作家,对生活该有耐心和爱。
④一九八九年春天,我的小说《玫瑰门》讨论会在京召开,汪曾祺是被邀请的老作家之一。
会上谌容告诉我,上午八点半开会,汪曾祺六点钟就起床收拾整齐,等待作协的车来接了。
在这个会上他对《玫瑰门》谈了许多真实而细致的意见,没有应付,也不是无端的说好。
在这里,我不能用感激两个字来回报这些意见,我只是不断地想起一位著名艺术家的一本回忆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暖孤独旅程阅读附答案
温暖孤独旅程
铁凝
①有一个冬天,在京西宾馆开会,好像是吃过饭出了餐厅,一位个子不高、身着灰色棉衣的老人向我们走来。
旁边有人告诉我,这便是汪曾祺老人。
②当时我没有迎上去打招呼的想法。
越是自己敬佩的作家,似乎就越不愿意突兀地认识。
但这位灰衣老人却招呼了我。
他走我的跟前,笑着,慢悠悠地说:“铁凝,你的脑门上怎么一点儿头发也不留呀?”他打量着我的脑门,仿佛我是他久已认识的一个孩子。
这样的问话令我感到刚才我那顾忌的多余。
我还发现汪曾祺的目光温和而又剔透,正如同他对于人类和生活的一些看法。
③不久以后,我有机会去了一趟位于坝上草原的河北沽源县。
去那里本是参加当地的一个文学活动,但是鼓动着我对沽源发生兴趣的却是汪曾祺的一段经历。
他曾经被下放到这个县劳动过,在一个马铃薯研究站。
他在这个研究马铃薯的机构,除却日复一日的劳动,还施展着另一种不为人知的天才:描述各式各样的马铃薯图谱----画土豆。
汪曾祺从未在什么文字里对那儿的生活有过大声疾呼的控诉,他只是自嘲的描写过,他如何从对于圆头圆脑的马铃薯无从下笔,竟然到达一种“想画不像都不行”的熟练程度。
他描绘着它们,又吃着它们,他还在文中自豪地告诉我们,全中国像他那样,吃过这么多品种的马铃薯的人,怕是不多见呢。
我去沽源县是个夏天,走在虽然凉快,但略显光秃的县城街道上,我想象着当冬日来临,塞外蛮横的风雪是如何肆虐这里的居民,而汪曾祺又是怎样捱过他的时光。
我甚至向当地文学青年打听了有没有一个叫马铃薯研究站的地方,他们茫然地摇着头。
马铃薯和文学有着多么遥远的距离呀。
我却仍然体味着:一个连马铃薯都不忍心敷衍的作家,对生活该有耐心和爱。
④一九八九年春天,我的小说《玫瑰门》讨论会在京召开,汪曾祺是被邀请的老作家之一。
会上谌容告诉我,上午八点半开会,汪曾祺六点钟就起床收拾整齐,等待作协的车来接了。
在这个会上他对《玫瑰门》谈了许多真实而细致的意见,没有应付,也不是无端的说好。
在这里,我不能用感激两个字来回报这些意见,我只是不断地想起一位著名艺术家的一本回忆录。
这位艺术家在回忆录里写到当老之将至时,他害怕变成两种老人:一种是俨然以师长面目出现,动不动就以教训青年为乐事的老人;另一种是唯恐被旁人称“老”,便没有名堂地奉迎青年,以证实自己青春常在的老人。
汪曾祺不是上述两种老人,也不是其他什么人,他就是他自己,一个从容地“东张西望”着,走在自己的路上的可爱的老头。
这个老头,安然迎送着每一段或寂寥、或热闹的时光,用自己诚实而温暖的文字,用那些平凡而充满灵性的故事,抚慰着常常是焦躁不安的世界。
⑤我常想,汪曾祺在沽源创造出的“热闹”日子,是为了排遣孤独,还是一种难以排遣的孤独感使他觉得世界更需要人去抚慰呢?前不久读到他为一个年轻人的小说集所作的序,序中他借着评价那年轻人的小说道出了一句“人是孤儿”。
⑥我相信他是多么不乐意人是孤儿啊。
他在另一篇散文中记述了他在沽源的另一件事:有一天他采到一朵大蘑菇,他把它带回宿舍,精心晾干(可能他还有一种独到的晾制方法)收藏起来。
待到年节回京与家人做短暂的团聚时,他将这朵蘑菇背回了北京,并亲手为家人烹制了一份鲜美无比的汤,那汤给全家带来了
意外的欢乐。
⑦于是我又常想,一个囊中背着一朵蘑菇的老人,收藏起一切的孤独,从塞外寒冷的黄风中快乐地朝着自己的家走着,难道仅仅为了叫家人盛赞他的蘑菇汤?
⑧这使我不断地相信,这世界上一些孤独而优秀的灵魂之所以孤独,是因为他们将温馨与欢乐不求回报地赠予了世人吧?用文学,或者用蘑菇。
1. 作者在回忆汪曾祺先生的时候,既有与汪老的直接接触,也有从书本中了解的汪老。
阅读文章填写表格。
(4分)
事件
印象
①
目光温和而又剔透
下放沽源研究土豆
②
③
一个从容地“东张西望”着,走在自己路上的可爱的老头。
带着自己采集、晾干的蘑菇回京,并为家人烹制。
④
2.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汪曾祺为什么说“人是孤儿”。
(4分)
3. 文章除选取典型事件,还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汪曾祺的形象。
(不超过150字)(7分)
答案:
1.①在京西宾馆开会初次相遇主动招呼②对生活有耐心和爱③真实而细致地评价《玫瑰门》④收藏起一切的孤独,给全家带来了意外的欢乐(共4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2.答案示例:文革期间汪曾祺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冬日来临,陪伴老人的只有塞外蛮横肆虐的风雪。
心中的孤独与寂寞无人诉说,只有靠画马铃薯来排解内心的痛苦。
推己及人,老人觉得人心灵深处都有这种孤独感,每个人都需要去抚慰,就如同孤儿需要更多的爱与关怀一样。
(共4分,意思对即可)
3. 答案示例:“身着灰色棉衣”这一细节体现了汪老的朴素与质朴;“笑着”“铁凝,你的脑门上怎么一点儿头发也不留呀?”“我是他久已认识的一个孩子”这些细节体现了汪老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上午八点半开会,汪曾祺六点钟就起床收拾整齐,等待作协的车来接了。
”这一细节体现了汪老对工作认真负责,没有架子。
(共7分,联系选文2分,分析恰当4分;表达顺畅1分)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