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除犯罪性的行为题库1-1-8
2011年国家司法考试《刑法》排除犯罪事由试题及答案

2011年国家司法考试《刑法》排除犯罪事由试题及答案单项选择题:1、甲某见自己的弟弟遭一个流氓毒打,前去制止,而反遭流氓进攻,被迫自卫还击。
正在这时,便衣民警乙某赶到,未及表明自己的身份即迅速抓住甲某以制止殴打。
甲某以为乙某是流氓的同伙,随即捡起一块砖头将乙某砸成重伤。
甲某的行为在性质上属于下列哪种情况?A.正当防卫B.过失伤害C.意外事件D.故意伤害正确答案:C2、某甲骑摩托车违章撞伤某乙,造成某乙腿部表皮破裂。
某甲送乙到医院治疗,护士未作皮试,即给乙注射破伤风针,乙因药物过敏而死,甲的行为对乙的死亡而言属于A.意外事件B.交通肇事罪C.过失的重伤罪D.过失杀人罪正确答案:A3、王某是李某的领导,又是李某的邻居,因李某不务正业,经常不上班,王某将李某开除,致李某怀恨在心。
某日,李某故意打伤王某的妻子,王某找李某理论继而发生厮打。
此时,李某掏出事先准备好的匕首,将王某刺死,则李某的行为应如何认定?A.属于正当防卫B.属于防卫过当C.可以免予刑事处罚D.构成故意杀人罪正确答案:D4、某甲是精神病患者,一日突然手持匕首追杀某乙,甲将乙逼到一房屋的角落里,乙在无处可逃的情况下,顺手将桌上的花瓶拾起扔向甲,致使甲右眼失明,乙的行为是A.正当防卫B.紧急避险C.防卫过当D.犯罪行为正确答案:A5、张某系公安人员,一日着便衣执勤,车上遇劫匪有5人且持有凶器,便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所以未能站出来制止劫匪的行为,致使多名旅客伤亡且财物被劫,张某的行为属于A.正当防卫B.紧急避险C.不构成犯罪D.不作为犯罪行为正确答案:D6、张某因与王某有私仇,在王某从农田回家的路上解开谢某绑在树上的狼狗,让其去咬王某,王某情急之下,用随身带的锄头将狗打死。
王某的行为该如何定性?A.王某的行为属于紧急避险B.王某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C.王某的行为属于故意毁坏财物罪D.王某的行为属于意外事件正确答案:A7、某甲与某乙有隙,甲伺机报复,一天晚上甲怀揣一把匕首来到乙路过处,将乙拦住,不让通过。
全国自考刑法(排除犯罪的事由和故意犯罪形态)模拟试卷1(题后含

全国自考刑法(排除犯罪的事由和故意犯罪形态)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3. 名词解释 5. 简答题 6. 论述题8. 填空题名词解释1.正当防卫正确答案: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采取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方法,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
涉及知识点:排除犯罪的事由2.防卫过当正确答案: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属于防卫过当。
涉及知识点:排除犯罪的事由3.紧急避险正确答案: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给另一较小或者同等法益造成损害的行为。
涉及知识点:排除犯罪的事由4.法令行为正确答案:法令行为是指基于成文法律、法令、法规的规定,作为行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所实施的行为。
涉及知识点:排除犯罪的事由5.(2010年4月)自救行为正确答案:自救行为是指法益受到侵害的人,在通过法律程序、依靠国家机关不可能或者明显难以恢复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力量救济法益的行为。
涉及知识点:排除犯罪的事由6.义务冲突正确答案:义务冲突是指存在两个以上不相容的义务,为了履行其中的某种义务.而不得已不履行其他义务的情况。
涉及知识点:排除犯罪的事由7.故意犯罪形态正确答案:是指故意犯罪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出现结局所呈现的状态,即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与犯罪既遂。
涉及知识点:故意犯罪形态8.犯罪预备正确答案: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行犯罪的情形。
涉及知识点:故意犯罪形态9.(2009年4月)犯罪未遂正确答案: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涉及知识点:故意犯罪形态10.犯罪中止正确答案: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涉及知识点:故意犯罪形态简答题11.简述紧急避险的条件有正确答案:(1)法益面临现实危险。
法考《刑法》易错题库(排除犯罪的事由2)

法考《刑法》易错题库第四章排除犯罪的事由(二)1. 甲误认为遭到乙的紧急的不法侵害,而对乙实行防卫行为,致乙死亡。
事后证实乙的行为不具有不法侵害的性质。
甲的行为:A可能构成故意杀人罪B可能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C可能属于意外事件D可能属于防卫过当答案BC解析:【考点】假想防卫的处理。
甲的行为不具防卫的起因条件,即不存在现实的不法侵害,构成假想防卫,不是防卫过当。
防卫过当,是指符合防卫的起因条件、时间条件、主观条件和对象条件的情形下,但不符合限度条件的防卫,即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损害。
对于不符合起因条件的假想防卫,行为人有过失的且刑法有规定的,为过失犯罪;行为人没有过失的,属于意外事件。
因此,选项B、C应选。
对于不符合起因条件的假想防卫,不存在故意犯罪的问题。
因此,排除选项A。
如果甲明知不存在乙的紧急的不法侵害,而致使乙死亡的,才构成故意杀人罪。
但题干“甲误认为”表明不是“明知”。
2. 下列选项中,防卫人实施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防卫人不负刑事责任的有A不法侵害人利用麻醉的方法抢劫被害人的财物B侵害人使用威胁的方法强迫妇女卖淫C不法侵害人使用采用暴力的手段强奸妇女D不法侵害人采用暴力手段杀人答案CD解析:本题考点是无限防卫权。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的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故选CD。
3. 甲在公共汔车上扒窃乙的钱包,得手后向车门处离去。
乙发现自己的钱包被甲所盗,随即追上一把抓住甲,甲一拳击中乙的脸部,挣脱欲逃走,乙即随手拿起车上的摇把向甲砸去,正好砸中甲的头部,致甲死亡。
乙的行为是:A正当防卫B防卫过当,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C防卫过当,构成故意杀人罪D事后防卫,构成故意杀人罪答案解析:【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刑法》第20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犯罪智力测试题(3篇)

第1篇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种行为属于犯罪行为?A. 拖欠朋友的钱不还B. 随意闯红灯C. 故意损坏他人财物D. 轻微口头争执2. 以下哪个罪名属于刑法中的财产犯罪?A. 盗窃罪B. 故意杀人罪C. 贪污罪D. 强奸罪3. 以下哪个罪名属于刑法中的暴力犯罪?A. 拐卖妇女、儿童罪B. 盗窃罪C. 贪污罪D. 抢劫罪4. 以下哪种情况不属于正当防卫?A. 被人抢劫时,用防卫手段将抢劫者制服B. 遇到歹徒行凶,用防卫手段保护自己C. 被人恶意挑衅,出于自卫而反击D. 遇到正在进行的犯罪,为保护公共利益而制止犯罪5. 以下哪个罪名属于刑法中的经济犯罪?A. 贪污罪B. 盗窃罪C. 强奸罪D. 滥用职权罪6. 以下哪种行为不属于犯罪预备?A. 购买作案工具B. 拟定犯罪计划C. 预先踩点D. 与同伙商议犯罪细节7. 以下哪个罪名属于刑法中的毒品犯罪?A. 走私毒品罪B. 吸食毒品罪C. 毒品原植物种植罪D. 毒品运输罪8. 以下哪个罪名属于刑法中的恐怖活动犯罪?A. 组织、领导恐怖组织罪B. 恐怖活动罪C. 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D. 滥用职权罪9. 以下哪个罪名属于刑法中的贪污贿赂犯罪?A. 贪污罪B. 受贿罪C. 滥用职权罪D. 故意杀人罪10. 以下哪种行为不属于犯罪中止?A. 犯罪分子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B. 犯罪分子在犯罪过程中,由于犯罪对象不在现场而被迫停止犯罪的C. 犯罪分子在犯罪过程中,由于遇到障碍而被迫停止犯罪的D. 犯罪分子在犯罪过程中,由于自身原因而放弃犯罪的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犯罪分子在犯罪过程中,可以主动中止犯罪行为。
()2. 犯罪分子在犯罪过程中,由于自身原因而放弃犯罪的,属于犯罪中止。
()3. 犯罪分子在犯罪过程中,由于犯罪对象不在现场而被迫停止犯罪的,属于犯罪中止。
()4. 犯罪分子在犯罪过程中,由于遇到障碍而被迫停止犯罪的,属于犯罪中止。
福师大福建师范大学《刑法学》在线作业一

福师大福建师范大学《刑法学》在线作业一福师《刑法学》在线作业一一、单选题(共25道试题,共50分。
)1. 甲与乙有仇,欲寻机报复。
一日甲知乙一人在家,便携匕首前往。
途中遇联防人员巡逻,甲深感害怕,折返家中。
甲的行为属于:()A. 犯罪预备B. 犯罪中止C. 犯罪未遂D. 不构成犯罪正确答案: B2. 构成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执行职务的方法是()A. 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B. 暴力、胁迫方法C. 欺骗方法D. 要挟方法正确答案: A3. 甲某是某建筑队的电焊工,在一次建筑物装修的施工中,没有注意清除电焊作业下方堆放的大量的木板和棉织物,就进行电焊作业。
结果炙热的电焊残渣掉落到下方的物品上,引起火灾,造成大楼被烧毁,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同时还导致20人被大伙烧死。
甲某构成:()A. 失火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B. 失火罪C. 重大责任事故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D. 重大责任事故罪4. 甲某因为犯强奸罪被判处8年有期徒刑,在执行到了6年时主动交待曾经利用职务之便侵占公司12万元的事实。
被以职务侵占罪判处12年。
对甲某应当判处:()A. 20年以下12年以上决定执行的刑期B. 12年以下6年以上决定执行的刑期C. 18年以下6年以上决定执行的刑期D. 将12年与6年相加,直接决定执行18年5. 刑法第260条规定,虐待罪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处2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此处的致人重伤、死亡,属于()A. 结果加重犯B. 想象竞合犯C. 牵连犯D. 吸收犯6.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对下列哪种犯罪不负刑事责任:()A. 故意伤害致人重伤B. 贩卖毒品C. 绑架罪D. 投放危险物质罪7. 甲欲枪杀乙,发现乙与丙同行。
甲知道自己枪法不准可能会误伤丙,但考虑到杀乙的机会难得,遂抱着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打一枪的念头开枪向乙射击,结果致丙死亡。
甲对杀死丙的心理态度属于)A. 直接故意B. 间接故意C. 过于自信的过失D. 疏忽大意的过失8. 下列情形不属于排除犯罪性的行为的有:()A. 紧急避险B. 执行命令的行为C. 依照法律的行动D. 假想防卫9. 甲等人买两辆卧铺大客从事成图客运。
排除犯罪性事由

掌握制止不法侵害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制止不法侵害只能对不法侵害者本人造 成损害,不能侵害无关的第三者,包括侵害者 的家属。例如,社员张某与赵某发生争吵后, 张首先动手毒打赵,赵自知体力不及张而不敢 反击,便挣脱张后将旁边玩耍的张之子踢成重 伤。这种情况就不属正当防卫。社员赵某的行 为是针对无辜的第三者实行的,构成故意伤害 罪。
正当防卫意图----是指防卫人对正在进行的不 法侵害有明确的认识,并希望以防卫手段制止 不法侵害,保护合法权益的心理状态。防卫意 图包括防卫认识与防卫目的两方面内容。
(1)防卫认识:指防卫人面临正在进行的不 法侵害时,对不法侵害及防卫行为各方面因素 的认识。防卫认识是防卫意图的前提和基础。
(2)防卫目的:指防卫人在防卫认识的基础上,进而决 定实施防卫行为,并希望通过防卫行为达到某种结果 的心理愿望。
4、发生的互殴、聚众斗殴、械斗等行为。由于双方都 是为了侵害对方,而不是为了保卫公共利益和公民个 人的合法权益,没有防卫者与侵害者之分,都无权实 行正当防卫。因此,双方的行为都是不法侵害而不是 正当防卫。不管谁先动手伤害对方,都有侵害对方的 故意,构成犯罪的,都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在斗 殴过程中或结束时,也可能出现正当防卫的前提条件, 因而也可能进行正当防卫。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虽然不法行为所 导致的危险状态尚在继续当中,但通过 正当防卫并不能将其排除,应当视为不 法的侵害已经结束。如:纵火犯向目标 纵火之后逃跑,已经造成了失火的危险 状态,此时就无法通过杀死或伤害纵火 犯的防卫手段来排除危害,因失去了适 时性,又称不适时防卫。
2.不适时防卫
不适时防卫是指防卫行为发生在不法侵害开始之前, 或者发生在不法侵害已经结束之后的情况。不适时防 卫不是防卫行为,更不是正当防卫。它包括事先防卫 和事后防卫。
法律职业资格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犯罪排除事由)模拟试卷1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犯罪排除事由)模拟试卷1(总分:5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6,分数:12.00)1.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甲骑电动摩托车违章撞伤乙,造成乙手臂骨折。
甲送乙到医院治疗,由于护士的疏忽导致乙因药物过敏而死。
对甲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分数:2.00)A.意外事件√B.交通肇事罪C.过失杀人罪D.过失伤害罪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行为人的主观方面。
乙的死亡不能归责于甲的撞伤行为。
3.甲与乙是邻居,因生活上的纠纷发生口角,甲情绪很激动,声称不让乙好活,并立刻去小卖部买了一把水果刀。
乙担心甲会加害自己,便在甲回来的路上打伤甲,导致甲手臂和腿骨骨折,一个多月没法行走。
对乙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分数:2.00)A.正当防卫B.假想防卫C.防卫过当D.故意伤害√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
乙根本没有面临正在发生的侵害,因此是故意伤害。
4.甲在行走时突然听到有人惊呼“杀人了,快跑”,甲来不及细想,慌忙跑向路旁胡同,不料撞倒一个轮椅上的老人,造成老人腿部骨折。
后发现只是小孩子在做游戏时喊叫。
对甲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分数:2.00)A.防卫过当B.紧急避险C.假想避险√D.避险过当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
甲并未遭受正在发生的危险,行为人善意地误以为存在这种危险,因而实施了所谓紧急避险,属于假想避险。
5.民警甲在夜间巡逻期间,见一货车停放在路边,但是驾驶室内并没有人,甲觉得可疑便上车去搜查。
恰好货车司机乙回来,因为夜黑没有看清甲的警服,误以为是偷车的,便手持木棒向其挥过去喝令甲下车。
排除犯罪性的行为题库1-0-6

排除犯罪性的行为题
库1-0-6
问题:
[名词解释]特别防卫权
问题:
[名词解释]紧急避险
问题:
[单选]作为正当防卫起因条件的不法侵害的本质特征在于其()。
A.违法性
B.社会危害性
C.客观真实性
D.刑事违法性
山东11选5 https://
问题:
[单选]没有实际不法侵害行为发生,行为人误以为受到侵害而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刑法理论上称为()。
A.防卫不适时
B.假想防卫
C.防卫过当
D.故意犯罪
问题:
[单选]故意用言语或行动挑逗、刺激对方,诱使对方首先进行不法侵害,然后以正当防卫为借口,借机加害对方的行为刑法理论上称为()
A.防卫过当
B.提前防卫
C.防卫挑拨
D.事后防卫
问题:
[单选]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处罚。
A.应当从轻或者减轻
B.可以从轻或者减轻
C.应当减轻或者免除
D.可以减轻或者免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排除犯罪性的行为题
库1-1-8
问题:
[名词解释]紧急避险
问题:
[单选]作为正当防卫起因条件的不法侵害的本质特征在于其()。
A.违法性
B.社会危害性
C.客观真实性
D.刑事违法性
问题:
[单选]没有实际不法侵害行为发生,行为人误以为受到侵害而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刑法理论上称为()。
A.防卫不适时
B.假想防卫
C.防卫过当
D.故意犯罪
出处:山东11选5 https://;
问题:
[单选]故意用言语或行动挑逗、刺激对方,诱使对方首先进行不法侵害,然后以正当防卫为借口,借机加害对方的行为刑法理论上称为()
A.防卫过当
B.提前防卫
C.防卫挑拨
D.事后防卫
问题:
[单选]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处罚。
A.应当从轻或者减轻
B.可以从轻或者减轻
C.应当减轻或者免除
D.可以减轻或者免除
问题:
[填空题]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是指形式上(),而实际上没有(),因而不构犯罪的行为。
问题:
[填空题]作为紧急避险起因条件的危险来源于四个方面,包括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