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学1——学习要点与问题

内燃机学1——学习要点与问题
内燃机学1——学习要点与问题

学习要点与问题

第二章内燃机的工作指标

概述与示功图

第一节内燃机指标体系

一、动力性指标

转矩Ttq(标定工况Ttqn)

转矩适应性系数KT=Ttqmax/Ttqn

标定功率Pe

◆十五分钟功率

◆一小时功率

◆十二小时功率

◆持续功率

标定转速n

二、经济性指标

◆燃油消耗率 be g/kW.h

◆机油消耗率 bo g/kW.h

第二节指示性能指标 (★)

●内燃机的指示指标是指工质对活塞做功为基础的指标;

●其中,只考虑了因燃烧不完全和传热方面引起的热量损失,没有考虑

各运动摩擦副之间所存在的摩擦损失;

●指示指标主要有:Wi、pmi、Pi、bi、ηit

第三节机械损失

一、两个概念:机械损失功率、平均机械损失压力;

二、机械损失的组成

三、影响因素分析:(1) 增压、压缩比ε(2) 转速n或活塞平均速度Vm

(3)负荷(4) 润滑油粘度 (5) 气缸尺寸和数目 (6) 工艺水平

四、测试方法及特点

第四节有效性能指标 (★)

●是指曲轴输出的相关指标;

●pme (公式推导)、Pe、ηet 、be ;

●两个重要的概念:

◆充量系数:φc

◆过量空气系数:φa

第五节提高内燃机动力性能与经济性能的途径 (★)

(1)转速n ;(2)冲程数τ;(3)进气密度ρs 与增压中冷;

(4)充量系数φc;(5)过量空气系数φa ;(6)循环指示效率ηit (7)机械效率ηm

第三章燃料与热化学

引言

柴油与汽油性质的不同是造成柴油机与汽油机各种特征不同的根本原因之一。

第一节内燃机燃料的分类

从形态上分成三类:液体、气体、固体燃料

石油产品的优点:

石油产品成分:烷烃、烯烃、芳香烃、含氧有机物、硫、其它

沸点与蒸馏曲线:

◆汽油蒸馏曲线上有3个特征点:10%、50%和90%馏出温度:

如果10%点太高,会造成汽油机冷起动的困难;太低则容易

造成蒸发损失和在燃油系统中产生气泡。影响10%点的主要

因素是丁烷和异戊烷等在汽油中的含量;

如果50%点太高,会影响汽油机冷态运转的性能;

如果90%点太高,燃油燃烧不完全而造成润滑油稀释和燃烧

室结炭;

◆由于柴油是喷在高度压缩的热空气中,柴油的蒸馏曲线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蒸馏曲线终点即终馏点的温度。柴油终馏点的温度太高、

会由于燃油燃烧不完全而造成润滑油稀释和碳烟的形成。

1kg燃油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叫做燃料的发热量或热值,其单位为kJ/kg

第二节柴油的性质(★重点内容)

我国的柴油是以凝点来标号的。

柴油在无外源点火的情况下能够自行着火的性质称之为自燃性。

能够使柴油自行着火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温度。柴油的自燃性用十六烷值衡量。

用两种自燃性能截然不同的标准燃料作比较:

一种是正十六烷C16H34,自燃性很好,其十六烷值定义为100;

一种是α-甲基萘,自燃性很差,其十六烷值定义为0。

十六烷值高的柴油,其自燃温度低,滞燃期短,有利于发动机的冷起动,适合于高速柴油机使用。

过高十六烷值的柴油在燃烧过程中容易裂解,造成排气过程中的碳烟。

第三节汽油的性质(★重点内容)

燃料对于发动机发生爆燃的抵抗能力称为燃料的抗爆性。汽油的抗爆性是以辛烷值来表示的。

我国生产的汽油是按研究法辛烷值RON分级的。一般有90#、93#、97#几种规格。

两种标准燃料:异辛烷、正庚烷

第四节燃料的燃烧(热化学)

燃烧所需空气量的一般计算方法。

柴油、汽油:?0 =1/0.23*(8/3gc+8gH - gO) kg/(1kg燃料)柴油14.3;

汽油14.8

第五节 内燃机的代用燃料

种类,各种代用燃料的特性

第四章 内燃机工作循环

理论循环的假设

1) 工质为理想气体,成分不变; 2) 无换气; 3) 无燃烧,(用加热过程代替);

4) 等熵压缩、膨胀; 5) 无泄漏; 6) 无传热、散热问题; 7) 无流动损失问题等。

第一节 内燃机理论循环 1)

)1(11111112-+---=-=-ρλλλρεηk q q k k t ◇ 提高压缩比,可以提高工质的最高温度,从而提高了,但提高率逐渐降低。 ◇ 增大压力升高比可以增加混合加热循环中等容部分的加热量,提高了热

量利用率,从而提高了循环热效率。

◇ 压缩比以及压力升高比的增加,将导致最高循环压力pz 的急剧上升。 ◇ 初始膨胀比可以提高循环平均压力,但等压部分加热量增加,导致循环

热效率下降。

◇ 绝热指数k 增大,循环热效率上升。

2) 内燃机实际工作条件的约束和限制:

结构条件的限制、机械效率的限制、燃烧方面的限制。

第二节 内燃机实际循环

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的区别

1)工质 :(1)工质成分(2)工质比热容(3)高温分解(4)燃烧前后分子数发生变化

2)传热损失、3)涡流和节流损失、4)换气损失、5)燃烧时间损失(燃烧、喷油速度)

6)燃烧损失(后燃、不完全燃烧)、7)泄漏损失

第三节 压缩、膨胀多变指数分析

1) 压缩平均多变指数分析

2) 膨胀平均多变指数分析

分析的原则和方法要掌握。

第四节 传热与热平衡

1) 影响传热损失的因素

气缸几何尺寸的影响、燃烧室型式、冷却介质温度、增压、工况

2) 热平衡

QT=Qe+Qw+Qr+Qb+Qs

第五章内燃机的换气过程

第一节概述

燃烧过程对换气过程的要求:排气充分、干净;吸气充足;泵气损失小。

第二节四冲程内燃机的换气过程

一、排气阶段

1、排气提前角:一般范围:(30-80度曲轴转角)

原因:排气门开启需要时间、利用缸内压力排气、减小活塞上行时的排气阻力 2、自由排气

由于气缸内外的压力差的作用而导致的排气阶段,称为自由排气。

3.强制排气阶段

缸内的气体被活塞强制推出的过程是强制排气阶段

排气过程缸内压力高于排气管内压力,排气系统有阻力:气门、气道、消声器、净化器等,

排气迟闭及排气迟闭角:利用排气的流动惯性实现过后排气、避免在上止点附近增加排气阻力、迟闭角过大会导致排气倒流

二、进气过程

从进气门开启到关闭的全过程都是进气过程

1、进气提前

进气门在上止点前开启,称进气提前,提前的角度称进气提前角。(10-40度曲轴转角)

为活塞下行吸气作好流通面积的准备

减少活塞负功

2、进气过程的气体状态变化

活塞下行,首先残余废气膨胀,直至缸内压力低于进气管压力,才开始进气。

三、气门叠开和燃烧室扫气过程

1、气门叠开现象

进气门提前开和排气门延迟关闭造成进排气门同时开启的状态,称为气门叠开。叠开状态持续的角度是气门叠开角。

2、气门叠开的作用

扫气:利用新鲜充量扫除废气,代价是有部分新鲜充量直接排出,降低排气温度(涡轮)。

冷却:冷却活塞、缸盖、气门缸套。

3、气门叠开角的大小

汽油机:新鲜充量是油气混合气,叠开角过大会排出混合气,废气倒流造成回火。

柴油机:叠开角可较大,增强扫气和冷却效果

四、换气损失

定义:理论循环换气功和实际循环换气功之差。

1 、非增压内燃机的换气损失

2 、增压内燃机的换气损失

3 、排气损失

4 、进气损失

5 、泵气损失与泵气功

非增压发动机换气示功图

五、配气相位

六、充量系数

内燃机每循环实际进入气缸的新鲜充量m1与以进气管状态(温度、压力等)充满气缸的工作容积的理论充量之比;

七、提高充量系数的措施

1、降低进气阻力,提高Pa

1) 降低进气门处的流动损失

◇加大进气门直径,受到缸径限制,进气门直径大于排气门直径

◇增加进气门数目

2) 采用可变进气技术

理想的配气系统:气门升程和进气门迟闭角可随工况调整

高速时:增加升程和迟闭角,利用惯性过后充气

低速时:减小升程和迟闭角,以免倒流

3) 减少进气管和滤清器的阻力

2、降低排气阻力,减小Φr

3、减少对充量的加热,降低Ta

第三节二冲程内燃机的换气过程

三个阶段

自由排气阶段

扫气与强制排气阶段

过后排气与过后充气阶段

与四冲程的比较

换气质量评价参数:

扫气系数:留在气缸内的新鲜充量与缸内气体总量的比值

扫气系数越大说明残余废气越少

过量扫气系数:每循环实际流过扫气口的气体质量于扫气状态下气缸工作容积的充量质量之比

过量扫气系数小,说明浪费的新鲜充量少,所作无用功也少

对于理想换气系统的要求,应当是在尽可能小的过量扫气系数的前提下,获得尽可能高的扫气系数,降低残余废气系数。

第六章内燃机增压

一、增压技术概述

增压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动力性、经济性、排放性能

发动机增压的优缺点

优点:升功率高,提高了动力性;降低单位功率的造价;排气噪声降低;具有高原恢复功率的能力;压力升高比降低,降低燃烧噪声;技术适应性广缺点:机械负荷和热负荷增加,可靠性受到挑战;低速扭矩特性不好;加速性不好

增压方式:机械增压、废气涡轮增压、气波增压、复合增压

两个概念:增压度、增压压比

二、废气涡轮增压器

1 涡轮增压器的组成与结构

涡轮:由叶轮及涡轮壳体组成,其作用是利用废气能量做功,带动压气机工作;压气机:由叶轮及其壳体组成,与涡轮叶轮同轴,作用是对空气做功,增加其压力,提高其密度;

中间体(轴承体):由径向轴承和止推轴承及润滑和密封等部分组成,其作用是支撑叶轮转子,并对轮轴进行润滑、冷却和密封。

2 离心式压气机的工作原理:

把气流路径分为4段:

进气道:速度↑、温度↓、压力↓;

工作轮:速度↑、温度↑、压力↑;

扩压器:速度↓、温度↑、压力↑;

涡壳:速度↓、温度↑、压力↑;

绝热效率

压气机的工作参数

流量:通过压气机的气体质量流量,kg/s,

压比πc:压气机出口压力与进口压力之比(绝对压力)

转速:压气机叶轮的转速,与涡轮同速,r/min,

绝热效率:等熵压缩功与实际压缩功之比,表征实际过程进行的完善程度。

ηkad = Wkad/Wk

压气机的流量特性:画图说明

两种损失:

摩擦损失,随流量增加而增加,使高速度情况下曲线变得更陡;

撞击损失,偏离设计点,不沿工作轮、扩压器的入口角进入,有夹角,发生撞击,是形成抛物线的主要原因

喘振:压气机转速一定时,流量减小到一定程度发生的一种不正常流动现象,对柴油机和增压器都是有害的。叶轮由于振动损坏,发动机会熄火。

3 径流式涡轮的工作原理

涡轮的功用是将排气所拥有的能量尽可能多地转化为涡轮旋转的机械功;

余速损失:从涡轮排出的气体仍然具有一定的速度,且该部分动能不能在涡轮中得到利用而直接进入排气管,故通常将该部分动能称为余速损失,也称余项损失;

热力过程及绝热效率

排气能量转换为机械功的有效程度,即效率。

涡轮的特性参数

膨胀比:涡轮进口压力与出口压力之比。

涡轮转速:与压气机同轴,转速相等

相似流量:是马赫数的函数,

相似转速:是马赫数的函数,

三、涡轮增压系统

涡轮增压系统一般是指涡轮增压器与进排气管的组合,决定了废气能量的利用方式和涡轮的工作方式。一般有两种:等压增压与脉冲增压

组成:涡轮、压气机、轴;

平衡运转:功率平衡;转速平衡;流量平衡。

压气机的调整修正方法

◇流量范围的选择;

◇喘振线位置的移动

◇压气机堵塞的控制

增压改造

◇压缩比:适当降低,受爆压与爆燃的限制;

◇适当加大过量空气系数,降低热负荷;

◇供油系统:循环供油量需增加;

◇配气系统:配气相位;

◇进排气系统:进排气管;

◇增压中冷

四、汽油机增压的特殊问题

◇爆燃

增压后进气温度压力的提高使爆燃倾向增加,因此要采取措施,降低进气温度。具体有:增压中冷、降低压缩比、降低增压比等。

◇热负荷

汽油机过量空气系数小,燃气温度高,排温可达800-900度。

◇高转速

现代汽油机转速可达5000—6000r/min,甚至更高,要求压气机流量范围宽。

第一节汽油机的燃烧过程与特点

一.点火过程

二.燃烧过程

三.燃烧过程按燃烧质量划分

四.火焰传播速度

五.着火界限或可燃范围

六.不同工况下的燃烧过程的特点

第二节燃烧稳定性

1.现象

2.危害

3.表征参数

4.主要原因

5.降低措施

汽油机燃烧的特点

第三节非正常燃烧

一.爆燃

1.现象

2.外部特征

3.原因

4.强烈爆燃对发动机工作的影响

5.燃料抗爆性能的评定(辛烷值)

6.影响爆燃的主要结构和运转因素

7.防止爆燃的方法(实际发动机常采用的措施)二.表面点火

第四节汽油机燃烧室

一.一般设计要求

二.设计要点

1.压缩比

2.燃烧室面容比F/V

3.火花塞位置及其性能

4.燃烧室内的适当强度的气流运动

5.燃烧室的优化途径

三.典型燃烧室比较

第五节稀薄燃烧与分层燃烧

一.均质燃烧的缺点

二.稀燃、分层、缸内直喷的优点

三.典型的缸内直喷燃烧系统简介

柴油机燃烧过程

学习要点

1.柴油机的燃烧过程。

2.熟悉各阶段的特征及主要影响和决定因素。

3.明确柴油机着火延迟期的重要性及因素影响的分析方法。

4.柴油机燃烧过程与汽油机的差别。

5.扩散燃烧与预混合燃烧(各自燃烧组织的关键点)。

6.能根据燃料等的差别分析燃烧及燃烧组织的差别。

7.放热规律三要素。

8.能通过放热规律的差别,分析燃烧的变化。

9.如何通过合理组织燃烧组织,提高经济性?

10. 明确任何结论都是有条件的。目的不同(如:经济性、排放),结论也不同(最佳着火提前角)。

柴油机燃烧组织与燃烧室

学习要点

1.组织柴油机燃烧的核心问题(加快油气混合速度)

2.燃油喷射、缸内气流、燃烧室形状匹配的原则(保证快速混合要求)。

3.燃油喷雾的特征。

4.缸内气流的成分以及加强缸内流动的主要目的(油气混合)。

5.缸内涡流的作用(热分层、促进混合)。

6.促进混合的各种作用能量

7.油气主要混合方式。

8.各类燃烧室柴油机的结构特点。

9.各类燃烧室柴油机的燃烧匹配、混合气形成的特点。

10.各类燃烧室柴油机的性能特点。

11.改善燃烧性能的途径。

1.柴油机的着火延迟期与汽油机的滞燃期有何不同?

2.为什么说柴油机的着火延迟期对柴油机的性能影响要大?

3.如果柴油机的过量空气系数在柴油的可燃范围之外,还能正常燃烧吗?

4.为什么柴油机的循环变动不很严重?

5.为什么一般柴油机的最高燃烧压力要高于汽油机?

6.柴油机的预混合燃烧阶段与汽油机燃烧有何不同,它主要取决于什么因素?

7.柴油机的燃烧粗暴与汽油机的爆燃有何异同点?

8.为什么一般柴油机的最高燃烧温度要低于汽油机?

9.为什么柴油机等容燃烧放热的比例小于汽油机?

10.为什么柴油机排放容易有C颗粒?

11.C烟是在哪个阶段开始出现的?

12.从经济角度讲,柴油机燃烧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13.柴油机组织缸内气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14.风冷柴油机燃烧柔和还是水冷柴油机燃烧柔和?

第九章柴油机燃油喷射

学习要点

1.泵-管-嘴系统的燃油喷射过程。

2.理论供油规律与实际喷油规律的差别及主要影响因素。

3.喷油过程阶段划分以及各阶段的主要影响因素。

4.二次喷射的原因、常见工况、后果、判别方法以及若干类解决措施。

5.空泡与穴蚀的定义,产生的原因、常见工况、后果、判别方法以及若干类解决措施。

6.不稳定喷射的定义,产生的原因、常见工况、后果、判别方法以及若干类解决措施。

7.最佳喷油时刻与设计的目标(最佳是有条件的)。

8.喷射的稳定性与柴油机工作的稳定性。

9.柱塞泵的速度特性,形成的原因以及对柴油机工作的影响。

1.为什么出油阀会滞后打开?影响因素有哪些?2.为什么针阀会滞后打开?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3.针阀重量大对柴油机性能有何影响?

4.为什么初始喷油阶段,针阀会抖动?

5.为什么喷油持续期大于供油持续期?

6.为什么喷油量 < 供油量?

7.何谓“二次喷射”?

8.二次喷射产生的原因?

9.出现二次喷射常见的供油系统类型及常见工况?10.出现二次喷射的后果及原因?

11.判断“二次喷射”的方法是什么?

12.应该从什么角度出发解决“二次喷射”问题?

第十一章内燃机特性与匹配

学习要点

12.造成汽油机、柴油机特性不同的主要因素。

13.内燃机的稳定性与转矩适应性系数。

14.柴油机及汽油机外特性、速度特性的主要差别。

15.柴油机及汽油机负荷特性的主要差别。

16.内燃机万有特性的绘制方法。

17.内燃机万有特性与速度、负荷特性的转换关系。

18.利用万有特性进行经济性分析的方法。

19.内燃机与汽车经济性的区别、联系与匹配。。

20.改善汽车经济性的途径

第十二章内燃机工作过程计算

学习要点

21.各类内燃机性能计算模型的定义与特点。

22.内燃机工作过程计算的基本假设与基本微分方程。

23.内燃机工作过程计算方法及有关因素的考虑方法。

24.内燃机燃烧放热规律。

25.内燃机各阶段的计算特点。

26.内燃机计算流程。

27.内燃机进排气总管内流动计算的方法。

28.汽油机采用双区模型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政治学概论课程复习大纲与练习题

《政治学概论》课程复习大纲与练习题 绪论 第一节现代政治概念 一、了解“政治”的传统含义 二、熟练掌握政治的定义 三、重点掌握对现代“政治”概念的分析 四、了解政治概念在中国的特殊性:广义与狭义 第二节政治学概略 一、熟练掌握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二、重点掌握政治学的主要分支,特别是比较政治与国际政治、行政管理 三、了解政治学的“科学性”和学科特点问题 第三节政治学的发展与回顾 一、了解政治发展沿革的基本脉络 二、重点掌握西方政治学发展中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如亚里士多德、马基雅维里等 三、重点掌握中国政治学重建二十年的成就与问题 第一章政治现象的起源 一、了解国家和氏族组织的三个原则区别 二、重点掌握西方国家产生的三种主要形式 第二章阶级、阶层和社会关系 第一节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基本概念 一、熟练掌握阶级的概念 二、重点掌握阶级的政治属性问题 三、重点掌握阶级与阶层、等级的区别与联系 四、了解阶级斗争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节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关系 一、了解传统资本主义国家的一般阶级结构 二、重点掌握现代资本主义国家阶级阶层构成和社会关系的新变化 三、重点掌握如何人事白领工人阶层问题

四、了解资本主义国家社会成员构成的显著流动性 第三节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阶层和社会关系 一、了解当代中国社会成员和社会关系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 二、熟练掌握当代中国社会的基本阶级和主要阶层 三、了解中国现阶段特殊形式的阶级斗争的主要特点 四、重点掌握当代中国阶层分化的基本情况:总体特征以及农民工、私营企业主等群体 五、重点掌握当代中国的主要社会矛盾 六、了解关于正确处理当代中国社会矛盾的方法 第三章国家(一)国家的本质和基本职能 第一节国家的本质 一、重点掌握国家的本质 二、重点掌握国家权力的三个主要特征 第二节国家的基本职能 一、了解国家的基本职能 二、重点掌握国家的社会性和社会职能问题 第三节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是两大并存而又对立的政治体系 一、了解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在本质上的对立 二、了解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在职能上的显著区别 三、了解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在具体职能、管理形式方面的某些共性 第四章国家(二)国家的内容和形式 第一节国家的分类和划分标准 一、熟练掌握亚里士多德对国家的分类问题 二、重点掌握唯物史观指导下的国家分类方法 第二节国家的历史类型 一、熟练掌握国家历史类型的概念 二、熟练掌握国家历史类型的演进 第三节国体 一、熟练掌握国体的概念 二、重点掌握国家历史类型与国体的区别 三、熟练掌握君主制及其特点 四、熟练掌握共和制及其特点 五、重点掌握立宪君主制的概念、特点及其虚位君主的作用 第四节政体

《内燃机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内燃机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20232029 课程英文名称:Engine Principle 课程总学时:40 讲课:34 实验:6 上机:0 适用专业:车辆工程、交通运输、装甲车辆工程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该课是车辆工程、交通运输、装甲车辆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选修课。 通过对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深入了解内燃机工作过程;掌握整机工作性能评定指标及其影响因素,运转特性及调整特性,获得一般的试验方法及操作技能,以便正确合理的选择、运用内燃机,同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掌握内燃机理论循环;内燃机的实际循环;指示指标、有效指标及其它性能指标;机械损失及其测定;内燃机的环境指标;热平衡。 2.掌握四行程内燃机换气过程;四行程内燃机的充气效率;减少进气系统阻力;合理选择配气定时。 3. 掌握内燃机增压技术的类型及原理;废气涡轮增压器国内外发展现状、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特性,影响废气能量利用的因素;与整机的匹配 3.掌握燃料的使用特性及燃烧的基本知识。 4.熟练掌握汽油机的燃烧过程,空气供给、燃油的供给与喷射;燃烧室的结构;汽油机电喷技术。 5.熟练掌握供油系统分类与结构,燃油的喷射与雾化,柴油机的燃烧过程, 油气混合及燃烧室结构,燃烧过程的匹配。 6.掌握内燃机工况;内燃机的磨合试验与功率标定、相关技术规范;内燃机的可靠性试验、相关技术规范;内燃机的负荷特性与试验方法、相关技术规范;内燃机的速度特性与试验方法、相关技术规范;内燃机万有特性概念及作图方法;内燃机的调整特性与试验方法、相关技术规范。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本课程以课堂讲授和自学相结合,辅以课外练习。讲课讲授着重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讲授中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 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以传统黑板方式为主,辅以PPT多媒体教学手段。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内燃机构造。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习题内容的选择基于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

毕业论文摘要范文 怎么写毕业论文摘要

毕业论文摘要范文怎么写毕业论文摘要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 论文范文| 论文致谢| 论文答辩| 论文格式| 论文写作 摘要力求简明扼要,一目了然。那么毕业论文的摘要怎么写呢?下面是我你整理的怎样写毕业论文摘要,希望你喜欢!更多毕业论文摘要请关注毕业论文栏目! 1.摘要的字数 摘要字数要求在300~400字之间. 2.摘要的基本规范 (1)应以第三人称写作.摘要是完整的短文,具有独立性,可以单独使用.即使不看论文全文的内容,仍然可以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作者的新观点和想法以及论文所要实现的目的,采取的方法,研究的结果与结论.

(2)叙述完整,突出逻辑性,短文结构要合理. (3)文字简明扼要,不容赘言,采用直接表述的方法,不使用不必要的文学修饰,做到用最少的文字提供最大的信息量. (4)摘要中不使用特殊字符,图表以及由特殊字符组成的数学表达式,不能列举例证. 3.摘要的内容构成要素目的,方法,对象和结论称为摘要的四要素 (1)目的:毕业论文研究的范围,目的,重要性. (2)方法:毕业论文的使用了哪些研究方法 (3)成果:陈述毕业论文研究成果. (4)结论:通过对问题的研究所得出的重要结论及主要观点(简写), 2.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 3.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摘要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按逻辑顺序来安排。句子之间要上下连贯,互相呼应。摘要慎用长句,句型应力求简单。

毕业论文摘要范文每句话要表意明白,无空泛、笼统、含混之词,但摘要毕竟是一篇完整的短文,电报式的写法亦不足取。摘要不分段。 4.用第三人称。建议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标明一次文献的性质和文献主题,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 6.除了实在无法变通以外,一般不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不出现插图、表格。毕业论文摘要范文 7.不用引文,除非该文献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的著作。 8.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 论文题目:个人所得税流失问题的探讨 摘要:自1993年统一个人所得税以来,个人所得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人收入的增加成为我国目前增长速

内燃机学

河北工业大学函授生考试试卷 课程内燃机学教师孙晓娜2013 / 2014 学年第1 学期 班级12级热工姓名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 一、判断题 1、汽油机压缩比比柴油机的高。() 2、升功率指的是一个气缸的功率。() 3、多孔式喷油器喷油系统的启喷压力一般为20MPa左右。() 4、万有特性图中,最内层的区域是最经济区域。() 5、发动机转速越高,机械效率也越高。() 6、从排气门打开到气缸压力接近排气管压力的这个时期,称为强制排气阶段。() 7、在柴油机中,燃料成分在燃烧室空间的分布是均匀的。() 8、柴油机生成的碳烟微粒比汽油机多。() 二、单项选择题: 1)通常认为,汽油机的理论循环为()A、定容加热循环B、等压加热循环C、混合加热循环D、多变加热循环2)发动机的整机性能用有效指标表示,因为有效指标以()A、燃料放出的热量为基础B、气体膨胀的功为基础 C、活塞输出的功率为基础 D、曲轴输出的功率为基础 3)汽油机爆震燃烧的根本原因是远端混合气()A、被过热表面点燃B、因温度过高自燃 C、受火焰传播燃烧 D、由已燃气体点燃 4)汽油机的火焰速度是()A、燃烧速度B、火焰锋面移动速度C、扩散速度D、气流运动速度 5)充气效率用于评价发动机实际换气过程完善程度,它的物理意义是反映()A、机械效率B、流动效率C、换气效率D、容积效率

三、填空题 1、工质在经历一个可逆的绝热膨胀过程中,温度 。 2、废气涡轮增压器由 和 两部分组成,在其运转过程中,二者的转 速相等。 3、柴油的发火性用 表示,其值越高,发火性越好。 4、汽油机转速增加时,点火提前角应 。 5、发动机的外特性是指 。 四、简答题 1、汽油机与柴油机相比,在燃烧过程的划分、着火方式、着火延迟期的影响、混合气的形成、机械负荷和热负荷、压缩比、组织缸内气流运动的目的以及燃烧过程的主要问题方面,各有什么不同? 2、什么叫充气系数?有哪些措施可提高充气系数? 五、作图分析题 1、画出柴油机燃烧过程的?-p 图,并简述各个时期的划分?

汽车拖拉机构造教案(职中)

授课教案 课程名称:拖拉机汽车构造原理专业:农业机械 三穗职校培训中心 2012年9月13日 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 中文:拖拉机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编号 英文:Principle of Automobile Engine 学分 2 授课教师职称教授 课程性质学位课(√)必修课()选修课() 授课对象专业、层次和班级:2012农业机械专业共 2 个班 课程学时34 学时周学时 2 学时起止周1—18 学时分配理论讲授:34 学时;实验:0 学时;上机:0 学时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实践课()考核方式考试(√);考查() 使用教材教材名称:内燃机学 作者:周龙保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日期:2000年 主要参考资料及指定参考书《内燃机原理》主编:刘永长出版社: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 《内燃机原理》主编:蒋德明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 《汽车发动机原理》主编:陈培陵人民交通出版社 《汽车拖拉机发动机》主编.董敬(第三版)·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3 《汽车发动机原理教程》刘峥、王建昕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火花点火发动机的燃烧》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年,蒋德明主编。《汽车新能源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年,边耀璋主编。 《内燃机习题集》中国农业机械出版社,1991年,[日]竹内龙三主编。《汽车发动机原理课件》编制:徐斌 《汽车发动机习题库》编制:徐斌 审核 意见 教务主任(签字): 年月日 周次第1-2 周日期2012年9月3日、12 日 节次第一章

周次 第3-4 周 日 期 2012年9月20日、28 日 节次第一章 授课内 容 本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及课程安排介绍, 汽车发动机发展历史及技术发展情况。 授课学时4学时 教学目 的 了解内燃机发展历史和技术概况,掌握内燃机的分类和各种类型发动机的特点教学重 点 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历史,内燃机的分类和各种类型发动机的特点 教学难 点 无 教具 和 媒体使 用 电子教案与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 法 讲授 教 学 过 程 包括复习旧课、引入新课、重点难点讲授、作业和习题布置、问题讨论、归纳 总结及课后辅导等内容的时间分配(100分钟或150分钟) 课程简介,教学安排,教学大纲介绍等 一、一、内燃机发展历史简介 1.1.第一台内燃机的出现,四冲程发动机工作过程的发明。 2.2.汽油机、柴油机、转子发动、增压发动机的产生 3.3.燃料的发 二、二、内燃机技术的发展及其新技术 1.1.汽油机与柴油机技术的不同发展阶段 2.2.新技术的介绍 柴油电控燃油喷射、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技术、高能点火、多气门、可变技术、排气净化新技术、发动机增压中冷与强化、灵活燃料、混合动力用小排 量发动机、稀燃与速燃、发动机综合控制、新型燃烧室 、内燃机的分类和各种类型发动机的特点。 思考题 作业

毕业设计(论文)概要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关于某些线性几何不等式的研究与推广 学生姓名徐毅学号2004125114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班级20041251 指导教师王卫东 评阅教师张渊渊 完成日期2008年 5 月8 日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障、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学位论文管理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评选机构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在________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作者签名:年月日 导师签名:年月日 目录 摘要 (4) 关键词 (4) 前言 (4) 一、平面上一动点到三角形各顶点的距离和的线性几何不等式 (5) 二、有关外接圆和内切圆半径等的线性几何不等式 (11) 1、欧拉不等式及其一种简捷证明 (11) 2、关于,R r与半周长p的锐角三角形不等式 (12) 三、关于三角形面积的线性几何不等式及其推广 (13) 1、Oppenheim不等式的多边形推广 (13) 2、Oppenheim不等式的高维推广 (14) 四、三角形中线的线性不等式及其推广 (15) 五、关于三角形线性几何不等式的猜想 (17) 六、一个线性几何不等式的修正 (18) 七、总结 (18) 致谢 (18) 参考文献 (19)

内燃机学课后习题答案(供参考)

2-4 平均有效压力和升功率在作为评定发动机的动力性能方面有何区别? 答平均有效压力是一个假想不变的压力,其作用在活塞顶上使活塞移动一个行程所做的功等于每循环所做的有效功,升功率是在标定的工况下,发动机每升气缸工作容积所发出的有效功率。区别:前者只反应输出转矩的大小,后者是从发动机有效功率的角度对其气缸容积的利用率作出的总评价,它与 Pme 和 n 的乘积成正比。(Pl=Pme·n/30T) 2-6 提升途径:1)采用增压技术,2)合理组织燃烧过程,提高循环指示效率,3) 改善换气过程,提高气缸的充量系数,4)提高发动机的转速,5)提高内燃机的机械效率,6)采用二冲程提高升功率,7)增加排量 2-9 内燃机的机械损失由哪些部分组成?详细分析内燃机机械损失的测定方法,其优缺点及适用场合。 答(1)机械损失组成:1 活塞与活塞环的摩擦损失。2 轴承与气门机构的摩擦损失。3.驱动附属机构的功率消耗。4 风阻损失。5 驱动扫气泵及增压器的损失。 (2)机械损失的测定:1 示功图法:由示功图测出指示功率 Pi,从测功器和转速计读数中测出有效功率 Pe,从而求得 Pm,pm 及ηm 的值。优:在发动机真实工作情况下进行,理论上完全符合机械损失定义。缺:示功图上活塞上止点位置不易正确确定,多缸发动机中各缸存在一定的不均匀性。应用:上止点位置能精确标定的场合。 2 倒拖法:发动机以给定工况稳定运行到冷却水,机油温度达正常值时,切断对发动机供油,将电力测功器转换为电动机,以给定转速倒拖发动机,并且维持冷却水和机油温度不变。这样测得的倒拖功率即为发动机在该工况下的机械损失功率。缺点:1 倒拖工况与实际运行情况相比有差别 2 求出的摩擦功率中含有不该有的 Pp 这一项。 3 在膨胀,压缩行程中,p-v 图上膨胀线与压缩线不重合。 4 上述因素导致测量值偏高。应用:汽油机机械损失的测定。 3 灭缸法:在内燃机给定工况下测出有效功率 Pe,然后逐个停止向某一缸供油或点火,并用减少制动力矩的办法恢复其转速。重新测定其有效功率。则各缸指示功率为(Pr)x=(Pe-Pe)x。总指示功率。Pi=∑(Pi)x。然后可求出Pm 和ηm.优点:无须测示功图,也无须电力测功器。缺点:要求燃烧不引起进排气系统的异常变化。应用:只适用于多缸发动机,且对增压机及汽油机不适用。 4 油耗线法:将负荷特性实验时获得的燃油消耗率曲线延长并求出横坐标的交点,就可得到 Pmm。优点:无须电力测功器和燃烧分析仪。缺点:只是近似方法,低负荷附近才可靠。应用:除节气门调节的汽油机和中高增压的柴油机 3-3.4试述汽油辛烷值和柴油十六烷值的意义。答:辛烷值用来表示汽油的 抗爆性,抗爆性时指汽油在发动机气缸内燃烧时抵抗爆燃的能力。辛烷值是代

《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发动机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发动机原理 适用专业:交通运输专业 总学时(学分):48 理论学时:48 实践学时:0 适用对象:交通工程专业 一、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汽车发动机理论》是交通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内容为汽车发动机性能评价指标、提高性能指标的途径、发动机的基本工作过程(换气过程及混合气形成和燃烧过程)发动机特性等,并介绍排气污染和噪声振动等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内燃机理论的基本知识,为提高汽车的应用效率奠定基础,为学生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要求 1、掌握内燃机的能量转换以及循环充量的原理和规律,即动力机械的动力输出与能量利用问 题; 2、掌握内燃机的燃烧与排放问题,包括内燃机的燃烧过程、规律与有害排放物及噪声 控制。 3、掌握内燃机应用于汽车动力时具有重要影响的运行特性与性能调控问题。 (三)课程考核办法 课程的考核方式是将理论考试的70%成绩和实验考试的30%成绩记为总成绩。

、讲授内容 第一篇热力工程基础(6) 第二篇动力输出与能量利用 第五章发动机实际循环与评价指标( 6 学时)第一节四冲程发动机的实际循环 一、发动机的实际循环 二、发动机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的比较 第二节发动机的指示指标 一、发动机的示功图 二、发动机的指示性能指标 第三节发动机的有效指标 一、动力性指标 二、经济性指标 三、强化指标 第四节机械损失与机械效率 一、机械效率 二、机械损失的测定 三、影响机械效率的主要因素 四、发动机的热平衡 第六章换气过程与循环充量(6 学时) 第一节四冲程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一、换气过程 二、换气损失 第二节四冲程发动机的充量系数 一、充量系数

毕业论文管理系统项目概要设计说明书

毕业论文管理系统 概要设计说明书 1引言 1.1编写目的 此文档对毕业论文管理系统概要设计进行说明。 预期的读者有 (甲方)的需求提供者、项目负责人、相关技术人员等,江西师范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作室Java项目小组(乙方)的项目组成员,包括项目经理、客户经理、分析设计开发测试等人员。 1.2背景 毕业论文管理系统是基于互联网的应用软件。鉴于以往学生毕业论文采用人工管理方式,工作量大且效率地下,而且毕业生毕业时大多离校,给导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学生提交论文等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希望开发一个系统来对课题,以及毕业论文选题进行规范化管理,从而方便导师对学生的论文写作进行指导和控制,方便学院管理毕业生论文。利用计算机来管理毕业论文设计管理活动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化。 1.3定义 无 1.4参考资料 毕业论文管理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 毕业论文管理系统详细设计说明书 2总体设计 2.1需求规定 毕业论文管理系统按模块可以分成四部分,一是管理员系统管理模块, 二是选题管理,三是导师的课题管理,四是毕业设计过程控制管理,而它们各自又有具体的小模块组成。具体需求见毕业论文管理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 2.2运行环境 操作系统:Win2003/XP, Linux WEB服务器:Tomcat 5.5以上 数据库服务器:MySQL5.0以上,能够处理数据并发访问,访问回馈时间短。

2.3基本设计概念 1.系统整体方案 (1)毕业论文管理系统主要特性 我们从以下五个方面确定目标系统特性如下: 用户界面的复杂度:数据的静态显示/可定制视图(customizable view) 用户界面的部署约束:基于独立的桌面电脑或专用工作站的浏览器 用户的数量和类型:组织内的日常使用者,总共几百人 系统接口类型:通过HTTP协议提供服务,未来可以使用SOAP的SOA技术 性能:主要是独立的数据更新,有少量并发处理 从上述特性我们可以判断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属于中大型项目,因此我们使用基于Struts-Spring-Hibernate框架的分层架构设计方案。 (2)架构分层 毕业论文管理系统项目架构设计中,我们使用分层模式。具体地说,我们将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应用在职责上分成3层: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持久层(Persistence Layer)和业务层(Business Layser)。每个层在功能上都应该是十分明确的,而不应该与其他层混合。每个层要相互独立,通过一个通信接口而相互联系。 (3)模式和框架使用: 在分层设计基础上,我们将使用设计模式和框架,这些是可以重用的资产。 1)MVC模式 MVC模式就是一种很常见的设计模式。所谓的MVC模式,即模型—视图—控制器(model—view--controller)模式。其结构图如下: View Model Contr 图4-1 MVC架构图 1、Model端 在MVC中,模型是执行某些任务的代码,而这部分代码并没有任何逻辑决定用户端的表示方法。Model只有纯粹的功能性接口,也就是一系列的公共方法,通过这些公共方法,便可以取得模型端的所有功能。 2、View端 在MVC模式里,一个Model可以有几个View端,而实际上多个View端是使用MVC的原始动机。使用MVC模式可以允许多于一个的View端存在,并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动态注册所需要的View. 3、Controller端 MVC模式的视图端是与MVC的控制器结合使用的。当用户端与相应的视图发生交互时,用户可以通过视窗更新模型的状态,而这种更新是通过控制器端进行的。控制器端通过调用模型端的方法更改其状态值。与此同时,控制器端会通知所有注册了的视图刷新用户界面。

内燃机学习题及答案

2-1 内燃机的动力性能和经济性能指标为什么要分为指示指标和有效指标两大类?表示动力性能的指标有哪 些?它们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表示经济性能的指标有哪些?它们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它 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1)指示性能指标是以工质对活塞做功为基础的指标。能评定工作循环进行的好坏。有效性 能指标是以曲轴的有效输出为基础的指标,能表示曲轴的有效输出。 (2)动力性能指标:功率、转矩、转速、平均有效压力、升功率。 (3)功率:内燃机单位时间内做的有效功。转矩:力与力臂之积。转速:内燃机每分钟的转数。Pe=Ttq.n/9550 (4)经济性能指标:有效热效率,有效燃油消耗率be 。 (5)有效热效率:实际循环的有效功与为得到此有效功所消耗的热量之比值。 ηet=We/Q1 有效燃油消耗率:单位有效功的耗油量。关系:be=3.6*106/ηet 。Hu 2-4 平均有效压力和升功率在作为评定发动机的动力性能方面有何区别?答平均有效压力是一个假想不变的压力,其作用在活塞顶上使活塞移动一个行程所做的功等于每循环所做的有效功,升功率是在标定的工况下,发动机每升气缸工作容积所发出的有效功率。 区别:前者只反应输出转矩的大小,后者是从发动机有效功率的角度对其气缸容积的利用率作出的总评价,它与Pme 和n 的乘积成正比。(Pl=Pme ·n/30T ) 2-5充量系数的定义是什么?充量系数的高低反映了发动机哪些方面性能的好坏?答(1)充量系数每个循环吸入气缸的空气量换算成的进气管状态下的体积。V1与活塞排量Vs 之比(Φc =V1/Vs )(2)充量系数高地反映换气过程进行完善程度。 2-8 过量空气系数的定义是什么?在实际发动机上怎样求得? 1)过量空气系数:燃烧1kg 燃料的实际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之比。(2)实际发动机中Φa 可由废气分析法求得,也可用仪器直接测得;对于自然吸气的四冲程内燃机,也可由耗油量与耗气量按下式求的(Φa =Aa/BLo ) 2-9 内燃机的机械损失由哪些部分组成?详细分析内燃机机械损失的测定方法,其优、缺点及适用场合。答(1)机械损失组成:1活塞与活塞环的摩擦损失。2轴承与气门机构的摩擦损失。3.驱动附属机构的功率消耗。4风阻损失。5驱动扫气泵及增压器的损失。(2)机械损失的测定:1示功图法:由示功图测出指示功率Pi ,从测功器和转速计读数中测出有效功率Pe ,从而求得Pm,pm 及ηm 的值。优:在发动机真实工作情况下进行,理论上完全符合机械损失定义。缺:示功图上活塞上止点位置不易正确确定,多缸发动机中各缸存在一定的不均匀性。应用:上止点位置能精确标定的场合。 2倒拖法:发动机以给定工况稳定运行到冷却水,机油温度达正常值时,切断对发动机供油,将电力测功器转换为电动机,以给定转速倒拖发动机,并且维持冷却水和机油温度不变。这样测得的倒拖功率即为发动机在该工况下的机械损失功率。缺点:1倒拖工况与实际运行情况相比有差别2求出的摩擦功率中含有不该有的Pp 这一项。3在膨胀,压缩行程中,p-v 图上膨胀线与压缩线不重合。4上述因素导致测量值偏高。应用:汽油机机械损失的测定。 3灭缸法:在内燃机给定工况下测出有效功率Pe ,然后逐个停止向某一缸供油或点火,并用减少制动力矩的办法恢复其转速。重新测定其有效功率。则各缸指示功率为(Pr )x=(Pe-Pe )x 。总指示功率。Pi=∑(Pi)x 。然后可求出Pm 和ηm.优点:无须测示功图,也无须电力测功器。缺点:要求燃烧不引起进。排气系统的异常变化。应用:只适用于多缸发动机,且对增压机及汽油机不适用。 4油耗线法:将负荷特性实验时获得的燃油消耗率曲线延长并求出横坐标的交点,就可得到Pmm 。优点:无须电力测功器和燃烧分析仪。缺点:只是近似方法,低负荷附近才可靠。应用:除节气门调节的汽油机和中高增压的柴油机。 3-2 试推导混合加热理论循环热效率的表达式。答: ) /'/()//'(1/1)'()'(11/21Ta Tz Ta Tz k Ta Tc Ta Tz Ta Tb Tz Tz k Tc Tz Ta Tb Q Q t -+---=-+---=-=ηλρρελερλερλερλερλελεεεk k c k c k k c k c k c k c k c k c k c k vb vz Tz Tb Tz Tb Ta Tz Ta Tb vz vz Ta Tz Tz Tz Ta Tz pc pz Ta Tc Tc Tz Ta Tz vc va Ta Tc 010 10110101011111)/1()/(////'//''//)/'(//'/'; )/(/====?===?===?===-----------

毕业论文摘要书写案例分析

一、论文摘要的定义与特征 ●论文摘要又称概要、内容提要。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 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论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 ●摘要的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也就是研究工作的主 要对象和范围、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得出的结果和重要的结论等。在这4 个要素中,后2 个是最重要的。在执行上述原则时,在有些情况下,英文摘要可以包括研究工作的主要对象和范围,以及具有情报价值的其它重要的信息。 ●摘要不容赘言,故需逐字推敲。内容必须完整、具体、使人一目了然。摘要 的句型力求简单、明了,通常应有10 个左右意义完整、语句顺畅的句子。 ●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且拥有与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使不阅 读全文,也能从摘要中获得必要的信息。 ●摘要不应有引言中出现的内容,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不得简单 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不用引文,除非该论文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发表的论文、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 ●在摘要中务必采用法定计量单位,正确使用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 ●英文摘要虽以中文摘要为基础,但要考虑到不能阅读中文的读者的需求,实 质性的内容不能遗漏。 二、论文摘要的四要素 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称为摘要的四要素。 ●目的:指出研究的范围、目的、重要性、任务和前提条件,不是主题的简 单重复。 ●方法:简述课题的工作流程,研究了哪些主要内容,在这个过程中都做了 哪些工作,包括对象、原理、条件、程序、手段等。 ●结果:陈述研究之后重要的新发现、新成果及价值,包括通过调研、实验、 观察取得的数据和结果,并剖析其不理想的局限部分。 ●结论:通过对这个课题的研究所得出的重要结论,包括从中取得证实的正 确观点,进行分析研究,比较预测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意义,理 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价值。 三、论文摘要案例: 1)中文摘要案例: 题目:声带振动功能模式识别

毕业论文摘要、结论

毕业论文摘要与结论的写作方法及样例 一,怎样写毕业论文摘要 (一)什么是论文摘要 摘要也就是内容提要,是论文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建立在对论文进行总结的基础之上,用简单,明确,易懂,精辟的语言对全文内容加以概括,留主干去枝叶,提取论文的主要信息.作者的观点,论文的主要内容,研究成果,独到的见解,这些都应该在摘要中体现出来. 为了便于索引与查找,易于收录到大型资料库中并为他人提供信息,论文摘要应以第三人称写作,应是一篇具有独立性的短文. (二)论文摘要写作要求 1.摘要的字数 摘要字数要求在300~400字之间. 2.摘要的基本规范 (1)应以第三人称写作.摘要是完整的短文,具有独立性,可以单独使用.即使不看论文全文的内容,仍然可以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作者的新观点和想法以及论文所要实现的目的,采取的方法,研究的结果与结论. (2)叙述完整,突出逻辑性,短文结构要合理. (3)文字简明扼要,不容赘言,采用直接表述的方法,不使用不必要的文学修饰,做到用最少的文字提供最大的信息量. (4)摘要中不使用特殊字符,图表以及由特殊字符组成的数学表达式,不能列举例证. 3.摘要的内容构成要素 目的,方法,对象和结论称为摘要的四要素. (1)目的:毕业论文研究的范围,目的,重要性. (2)方法:毕业论文的使用了哪些研究方法 (3)成果:陈述毕业论文研究成果. (4)结论:通过对问题的研究所得出的重要结论及主要观点(简写), (三)毕业论文摘要样例 (论文题目:个人所得税流失问题的探讨) 摘要 自1993年统一个人所得税以来,个人所得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人收入的增加成为我国目前增长速度最快的税种.但同时个人所得税也是我国税收流失比较严重的税种之一,因此对个人所得税税收流失机理的探讨,流失规模的测算显得尤为重要.运用数量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黑龙江省为例初步测算个人所得税流失的规模,证明税收流失的严重性,解释个人所得税流失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税收制度的不完善,税收法制建设滞后而造成的收入分配机制扭曲,加之信用制度缺失,传统文化的惯性等诸多原因加剧了税收流失的规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提出尽快出台税收基本法,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及建立个人信用制度的对策建议. 二,怎样写毕业论文结论 (一)什么是毕业论文结论 结论是一篇论文的收束部分,是以研究成果为前提,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和论证所得出的最后结论.在结论中应明确指出论文研究的成果或观点,对其应用前景和社会,经济价值等加以预测和评价,并指出今后进一步在本研究方向进行研究工作的展望与设想.结论应写得简明扼要,精练完整,逻辑严谨,措施得当,表达准确,有条理性.

马工程版 政治学概论笔记(完整版)

政治学概论笔记 导论 第一节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政治的涵义: 1.政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 2.政治是以一定的阶级利益和阶级关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关系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4.政治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有其自身运行和发展的规律 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1.政治学以社会政治现象、政治关系及其发展作为其研究对象。 2.政治学的研究领域: (1)政治学理论与方法 (2)中国政治与政治制度 (3)比较政治与政治制度 (4)行政管理 (5)公共政策 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1.历史分析方法 2.阶级分析方法 3.经济–政治分析方法 4.矛盾分析方法 5.调查研究方法 6.综合交叉研究方法 第一章阶级与国家 第二节国家的本质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基本观点 第一,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 第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第三,国家的作用缓和冲突,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内。 第三节国家的职能 一、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 内部职能主要是实行社会控制,以维护政治经济秩序和稳定;外部职能主要是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 二、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 1.国家的政治职能即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是国家按照统治阶级意志,综合作用各种手段并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维护社会秩序的职能。 2.国家的社会职能,即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职能。 第二章国家权力与国家形式 第一节国家权力 一、国家权力的涵义 国家权力是按照统治阶级意志,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管辖政治和社会公共事务,对内对外正式代表国家并以国家机构保障实施的权力。 二、国家权力的特征: 1.主权性

内燃机原理实验指导书汇总

内燃机学实验指导书热能与动力工程实验室

第一章实验教学的组织、要求和安全 一、实验的组织 按照《内燃机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必须完成下列实验内容: 1、内燃机机械效率的测定; 2、内燃机负荷特性的测定; 3、内燃机速度特性的测定; 4、柴油机调速特性的测定。 为使每一位学生能对试验的内容、方法和操作技术得到深入的了解,每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一实验小组学生应为5—6人,并推选出一名小组长。 由于内燃机实验过程中的噪声、振动及温度等对人体的影响较大,因此,每次实验连续时间不宜超过3小时。 实验指导教师是整个实验的负责人,实验课开始时,应扼要地向学生说明每次实验的目的、主要内容、实验工作位置、以及达到实验目的所用的仪器和工具性能、使用方法与误差。并向学生说明各项实验中安全操作技术。在实验过程中,指导教师要全面掌握实验的进度,保证学生的实验质量。 二、实验的要求 1、发动机的性能试验,是一种集体性很强的工作。实验能否顺利进行,所取得的测量数据是否准确可靠,完全取决于每个测量人员的精细及协同一致地工作。任何一个部位的疏忽和大意,必定招致整个试验工作的失败,所做工作可能会前功尽弃。测量误差的原因,多半由于工作心乱,草率与不小心,必须严加注意。 2、实验前每位学生必须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对实验的目的及实验方法有充分的了解,如未进行预习者,不得参加实验,凡参加实验者都要带实验指导书、记录纸、笔等。每个实验小组须带计算器台。 3、实验开始前学生要熟悉练习各种设备食品的操作使用方法,实验过程中听从指导教师的指挥,统一协调进行。 4、学生小组长负责组织学生的分工与轮换工作位置,要求同学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爱护试验设备、仪器和工具。

《内燃机学》考研复习大题

《内燃机学》2012考研复习简答题 1、简述汽油机与柴油机瞬态排放的差异。 车用内燃机在实际使用中常出现瞬态运转状态,例如起动、加速、减速等工况。转速、负荷不断变化,零部件的温度以及工作循环参数不断变化。所以,这时内燃机排放量与稳定工况往往有很大不同。 1)汽油机 (1)冷起动 汽油机冷起动时,由于进气系统和气缸温度低,汽油蒸发不好,较多的汽油沉积在进气管壁上,流速低造成油气混合不好,因此需要增加供油量,以使使汽油机能正常起动。 汽油机冷起动时混合气的φa <1。混合气中的汽油以部分蒸气状态、部分液体状态进入气缸。很浓的混合气导致较高的CO排放。 部分液态汽油在燃烧结束后从壁面蒸发,未燃烧就被排出气缸,造成HC的大量排放。 由于温度低及混合气过浓.冷起动时的NOx排放量很低。 (2)暖机 汽油机起动以后,冷却系和润滑系以及主要零部件仍未达到正常的温度水平,需要一个暖机过程。 这时仍需要φa <1的浓混合气,以弥补燃油在气缸壁和进气管壁上的冷凝。 暖机过程CO和HC的排放仍然很高,NOx的排放随着温度的提高逐渐增大。 (3)加速 用化油器的汽油机这时往往供给很浓的混合气,造成较高的CO和HC排放。汽油喷射的汽油机不产生过浓的混合气,其排放值与相应的各稳定工况点相似。 (4)减速 节气门关闭,发动机反拖高速运转。 化油器式发动机如果没有特殊措施,由于进气管中突然的高真空状态,使壁上的液态燃油蒸发,形成过浓混合气而造成较高的HC和CO排放。 汽油喷射式发动机在减速时不再供油,气管内液态油膜少。 2)柴油机

冷起动时,部分燃油以液态分布在燃烧室壁上。着火之前,喷入缸内的燃油会以末燃HC 形式直接排出气缸。着火以后,吸附在壁面上的燃油也不能完全燃烧,有一部分在蒸发后被排出。柴油冷起动时排放的高浓度HC 表现为白烟。 非增压机的正常加速几乎是各稳定工况点的连续。 增压机突加负荷时,增压器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达到高负荷所对应的转速和增压压力。若未采取专门措施,增压柴油机常会加速冒黑烟。 2、简述内燃机负荷特性、速度特性的实验方法以及实验应记录的参数 1)负荷特性 (1)完成实验准备并了解实验操作规程后,即可起动发动机进行预热,观察是否有漏水、漏气、漏油等不正常现象。待水温、机油温度升至70℃以上,即可开始实验。 (2)调节测功机自控系统,设定至所选定的发动机转速,在转速不变的条件下,分别从小负荷至大负荷测定负荷改变时(即移动喷油泵齿条或拉杆位置,改变每循环供油量g b )发动机的经济性指标B 、b e 随P e (或T tq 、P me )的变化关系。 实验中,一般做6—8个工况点,为确保找到最低油耗点,在油耗经济区域应增加1-2个实验点,在小负荷区域可减少1-2个实验点。 (3)实验期间,每一实验工况稳定1分钟后,测量和记录下列参数:转速n 、功率P e 、扭矩T tq 、小时耗油量B 、比油耗b e 、冷却水Tw 、机油温度To 、机油 压力Po ,排气温度Tr 等数据。实验开始和结束时,分别记录大气压力P a (观测值),环境温度T a (进气温度)和相对湿度 。 (4)实验进行中,应在坐标纸上同步对实验工况点绘制实验监督曲线,其横坐标为P e (或T tq 、P me ),纵坐标为b e ,以监督实验数据曲线的各点连线是否平 滑和符合规律,如发现实验点明显脱离规律,应在全部实验点结束后补测该点。 (5)实验完成后,逐渐减少发动机负荷,怠速运转5分钟后停车。 2)速度特性 (1) 起动发动机进行预热,观察是否有漏水、漏气、漏油等不正常现象。待水温、机油温度升至70℃以上,即可开始实验。 (2) 速度特性实验(发动机油门开度为100%时为外特性):设定至所选定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教学教材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及名称 专业代码:080308W。专业名称:汽车服务工程。 二、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汽车服务、汽车营销与保险方面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了解国内外汽车营销市场及汽车售后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具备现代经营管理的基础知识和汽车售后服务的基本技能,具有从事汽车营销、售后服务、车辆检测维修、车辆鉴定评估以及金融保险等汽车服务工作的能力。 三、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物理、电子技术、机械基础、汽车原理与结构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相关的物理、电子技术实验、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综合运用汽车、技术、经济、管理和法律知识,从事汽车营销、汽车售后服务、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保险与理赔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 2.掌握数学、物理、机械、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等基础知识; 3.掌握汽车结构与理论、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服务与营销、金融与保险等基本理论与知识; 4.具备汽车营销、检测、维修、评估鉴定等方面的能力; 5.了解汽车技术、服务、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最新发展和动态; 6.具备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检索和科学研究等能力。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注重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实验技能和科研素质培养的同时,加强人文社科知识拓展和经营管理能力训练,设置了汽车服务、汽车技术等特色方向,知识结构合理,能力培养全面,择业范围较广,发展空间较大。 四、主干学科 汽车服务工程。 五、主要课程 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电工与电子技术、汽车理论与构造、发动机原理、汽车电控系统、汽车服务工程、汽车维修工程、汽车营销与策划、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等。 六、主要专业实验与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主要专业实验课程: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汽车结构实验、汽车发动机实验、汽车控制系统实验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电工电子技术实践、金工实践、汽车检修实践、汽车营销实践、汽车驾驶技术、生

内燃机学知识点

1.发动机的机械损失 (1)活塞和活塞环的摩擦损失 (2)轴承和气门机构的摩擦损失 (3)驱动附属机构的功率消耗 (4)风阻损失 (5)驱动扫气泵和增压泵的损失 2.机械损失的测定方法 (1)示功图法(2)倒拖法(3)灭缸法(4)油耗线法 3.排放指标 (1)排放物的浓度mg/m3(2)质量排放量g/km(3)比排放量g/(kW.h)(4)排放率g/kg 4.提高动力性和经济性的途径 (1)采用增压技术 (2)合理组织燃烧过程,提高循环指示效率 (3)改善换气过程,提高气缸的充量系数 (4)提高发动机转速 (5)提高机械效率 (6)采用二冲程提高升功率 5.提高理论循环热效率所受的限制 结构强度的限制、机械效率的限制、燃烧的限制、排放的限制 6.十六烷值 定义正十六烷的十六烷值为100,α-甲基萘的十六烷值为0,当柴油的自然性同正十六烷和α-甲基萘混合燃料的自燃性相同时,正十六烷的体积百分比即为十六烷值。芳烃含量越高,十六烷值越低,排放性能越差。十六烷值一般在40-55。 7.辛烷值 异辛烷的辛烷值定为100,正庚烷为0,所含异辛烷的体积百分比。(马达法辛烷值MON、研究法辛烷值RON) 8.内燃机实际循环 工质的影响(燃烧过程中,工质的成分和质量不断发生变化)、传热损失(理论循环中,工质和燃烧室壁面是绝热的,没有热交换)、换气损失(膨胀损失、活塞推出功损失、吸气损失)、燃烧损失(燃烧速度的有限性、不完全燃烧损失) 9.换气过程 四冲程:从排气门开启到进气门关闭的整个过程。(排气、气门叠开、进气) 二冲程:从排气口打开到关闭的整个过程。 10.排气提前角: 排气门在膨胀行程下止点前的某一曲轴转角位置提前开启,这一角度就叫排气提前角。一般在30-80°CA。 排气迟闭角:排气门在上止点之后关闭的角度。一般在10-70°CA。 排气过程分为:自由排气(排气门打开到排气下止点)和强制排气(下止点到上止点)、超临界排气和亚临界排气。 11.进气提前角:进气门在吸气上止点前提前开启的角度,10-40°CA。 进气迟闭角:进气门在吸气下止点后滞后某一曲轴转角后关闭,20-60°CA。 提前与迟闭的目的:为了增加进排气过程的时面值或角面值,利用气体流动的惯性,增加进气充量或废气排出量。 12.气门叠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