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瓮救友练习题

合集下载

2024年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课间习题

2024年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课间习题

2024年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课间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古诗文阅读。

自相矛盾楚人有鬻(yù)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解释下列文句中加点词的词义。

①誉之曰(_______________)②于物无不陷也(_______________)[2]把“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这则寓言中你得到什么启示?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文言文阅读。

刻舟求剑楚人有涉①江者,其剑自②舟中坠③于水,遽④契⑨其舟,日:“是吾剑之所⑥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⑦惑⑧乎⑨!——选自《吕氏春秋》(注释)①涉:跋涉,这里指渡过江河的意思。

②自:从。

③坠:掉、落。

④遽(jù):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

⑤契(qì):动词,用刀子雕刻。

⑥所:……的地方,表处所。

⑦亦:也。

⑧惑(huò):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不理解的意思。

⑨乎:呢、嘛、吗,语气词。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于:_______(2)是吾剑之所从坠是:________(3)舟已行矣行:________(4)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若此:________[2]分别指出下面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

(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________________)(2)从其所契者人水求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从其所契者人水求之。

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考前专项练习

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考前专项练习

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考前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与思考。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两小儿辩日》选自《________》,这部书内容中的学术观点属于________学派,而孔子是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

[2]解释加点的字。

问其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始出时去人近:____________________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日中则如盘盂: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孔子不能决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自己的话说明两小儿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论语》一则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亲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翻译字词①吾:________ ②尝:________③终日:________ ④寝:________[2]这句话告诉我们________。

3. 文言文阅读。

盲人过桥有盲子过涸①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楣②,兢兢握固,自分③失手必坠深渊矣。

道者告曰:毋怖,第④放下,即实地也。

杀驼破瓮练习题

杀驼破瓮练习题

杀驼破瓮练习题
杀驼破瓮①
昔有一人,先瓮中盛②谷。

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③出。

既不
得出,其人以为忧。

有一老人来语之④日:“汝⑤莫愁,吾⑥教汝出。


当斩头,自能出之⑦。

”即用其语⑧,以刀斩头。

既杀驼,而复破瓮。

如此痴人,为世人所笑。

——选自《百喻经》(注释)
①瓮(wèng):一种口小腹大的陶器。

②盛(chéng):把东西放进去。

③不得:不能够。

④语(yù)之:告诉他。

⑤汝:你。

⑥吾:我。

⑦出之:使(让)它出来。

⑧即用其语:就采用那个人的话。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昔有一人昔:________ (2)有一老人来语语:________(3)汝莫愁汝:________ (4)即用其语其:________【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即用其语,以刀斩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3】养骆驼的人为什么会
被天下人耻笑?要让骆驼的头从陶罐中出来,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其次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4】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年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考前专项练习

2022年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考前专项练习

2022年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考前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文言文阅读。

道旁苦李王戎①七岁,尝②与诸③小儿游④。

看道边李树多子⑤折枝⑥,诸儿竞⑦走⑧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⑨。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

②尝:曾经。

③诸:众。

④游:玩。

⑤子:果实。

⑥折枝:压弯了树枝。

⑦竞:争着。

⑧走:跑。

⑨信然:真是这样。

[1]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尝与诸小儿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认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文言文阅读。

1黠xiá猱náo1 兽有猱,小而善缘,利爪zhǎo 。

虎首痒yǎng,辄zhé使猱爬搔sāo 之。

2 久而成穴,虎殊快,不觉也。

3 猱徐取其脑啖dàn之,而以其余奉虎。

虎谓其忠,益爱近之。

4 久之,虎脑空,痛发,迹猱,猱则已走避高木。

虎跳踉liáng大吼,乃死。

字词解释:缘:______ 辄:______ 殊:______ 啖:______奉:_______ 谓:______ 益:______ 迹:______踉:______2粤yuè令好谀yú1 粤西有令性悦谀。

每布一政,群下交口赞誉,令乃欢。

2 一隶欲阿ē其意,故从旁与人偶语曰:“凡居民上者,咸喜人谀。

唯阿ā主不然,视人誉蔑miè如耳。

”3 其令耳之,亟jí召隶前,抚膺yīng高蹈,嘉赏不已,曰:“嘻!知余心者唯汝,良隶也!”自是昵nì之有加。

字词解释:悦:_______ 谀:_________ 乃:______ 阿:______偶语:______ 咸:______ 蔑miè如:______亟:_____ 膺:______ 已:______ 昵:______3黠xiá鼠苏子夜坐,有鼠方啮niè。

四年级苏教版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实验学校习题

四年级苏教版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实验学校习题

四年级苏教版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实验学校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阮裕焚车阮光禄①在剡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

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

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

[注释] ①阮(ruǎn)光禄:即阮裕,他曾做过金紫光禄大夫,所以人们称他为阮光禄。

②剡(shàn):地名,在今浙江嵊州。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阮后闻之:___________ 遂焚之:___________[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借者无不皆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意欲借而不敢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个故事表现了阮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2. 古诗文阅读。

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1]在横线上把古文补充完整。

[2]你认为要向王戎学习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段一)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文段二)许衡尝署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或问之,曰:“非其有取之,不可也。

”人曰:“世乱,此无主。

”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选自《元史·许衡传》)[1]补充(文段一)中的空白句,联系上下文,写出画波浪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雅量,指为人具有宽广的胸怀、淡定的气度、优雅的涵养。

(完整)初中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完整)初中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12分)(一)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

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

其叔父怒日:“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

元对日:“有生之数,莫不重其性命。

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

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

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

”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明年,犬随叔父夜行。

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

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已。

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

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

自此,叔父视犬如亲。

(二)李家洼佃户董某父死,遗一牛,老且跛,将鬻①于屠肆。

牛逸,至其父墓前,伏地僵卧,牵挽鞭捶皆不起。

村人闻是事,络绎来视。

忽邻叟刘某愤然至,以杖击牛日:“其父堕河,何预于汝?使随波漂流,充鱼鳖食,岂不大善!汝无故多事,引之使出,多活十余年,致其奉养,病医药,死棺敛。

且留此一坟,岁需祭扫,为董氏子孙无穷累。

汝罪大矣!就死汝分,牟牟②者何为?”盖其父尝堕深水中,牛随之跃入,牵其尾得出也。

董初不知此事,闻之大惭,自批其颊曰:“我乃非人!”急引归。

数月后,病死,泣而埋之。

[注]①鬻(yu):卖。

②牟牟:通“哞哞”,牛叫声。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2分)A.张元怪之(责备)“怪”是意动用法,“感到奇怪”。

B.速延医治之(邀请)C.遗一牛,老且跛(留下)D.引之使出(牵,拉)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2分)A.今为人所弃而死不足为处人道也B.若见而不收养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而”都是“却”的意思。

C.将鬻于屠肆欲有求于我也D.以杖击牛曰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①父感其言,遂许焉。

叔父被他的话感动,就同意(收养)了。

②岁需祭扫,为董氏子孙无穷累。

(这坟墓)每年都要祭扫,给董家子孙带来无穷的麻烦。

4:人与动物亦可心灵相通。

请结合两文内容,简要分析两篇文章共有的思想意义。

(4分):第一篇写张元和其叔父收养弃犬,当叔父被蛇咬时,犬奔家告知,使叔父获救;第二篇写董某得知老牛曾救过其溺水之父,因而善待老牛。

人教版最新四年级上册语文专项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堂知识加深练习题

人教版最新四年级上册语文专项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堂知识加深练习题

人教版最新四年级上册语文专项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堂知识加深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课外阅读。

文彦博树洞取球文彦博少时,与群儿击球。

球忽跃入树穴,群儿谋取之,穴深,不能得。

彦博以盆取水,灌入穴中,球遂浮出。

[1]给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文彦博少时,与群儿击球。

(______)A.一群儿子B.一群孩子C.一个叫群儿的孩子(2)彦博以盆取水。

(______)A.所以B.于是C.用[2]“群儿谋取之”中的“之”指的是_____________。

[3]球掉进树洞之后,群儿和文彦博分别是怎样做的?(用原文回答)(1)群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彦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认为文彦博是一个怎样的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理解。

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给文中画横线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世传(________)①世代相传。

②世上传说。

卒业(________)①完成学业。

②诵读完毕。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

”“之”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其”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媪是怎样回答李白的?把文中相应的句子画上“﹏﹏”。

[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启示?请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古诗小考场。

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堂知识练习题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堂知识练习题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堂知识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理解。

徐孺子赏月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①,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②?”徐曰:“不然,譬如③人眼中有瞳子④,无此必不明。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注释:①戏:玩耍,嬉戏。

②邪:疑问词,在这里相当于“啊”。

③譬如:好比,就好像。

④瞳子:眼睛的瞳孔。

[1]结合注释,说一说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短文,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徐孺子认为月亮特别干净所以明亮。

B.徐孺子是举瞳孔的例子来反驳对方。

C.从文中能看出徐孺子观察能力很强。

D.徐孺子与王戎的特点与年龄都相同。

[3]结合短文,说说徐孺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课内阅读。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文中加点字“之”的意思是()。

A.老媪B.用铁杵磨针这件事C.没有实际意义[2]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理解本文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老媪。

B.这个故事发生在象耳山下的一条小溪边。

C.李白受到了用铁杵磨针的老妇人的启发,完成了学业。

[4]能够概括本文中心的四字词语是____________,本文带给你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课内阅读。

王戎七岁,尝与诸(chǔ zhū)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zhé zhē)枝,诸儿竞(jìng jīng)走取之,唯(wèi wéi)戎不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破瓮救友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注释:光:司马光凛然:稳重的样子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
①退为家人讲()②众皆弃去( )
③自是手不释书( )
【小题2】在庭院嬉戏的孩子中只有司马光砸缸救人,究其原因,前文已打下伏笔,请找出这句话。

(2分)
【小题3】司马光破瓮救友的故事表现了他什么样的品质?(2分)
答案:
【小题1】①回去②离开③放下
【小题2】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
【小题3】示例:勤奋好学;聪明机智,沉着稳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