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朗诵设计
沁园春雪朗诵动作编排

沁园春雪朗诵动作编排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的一首诗,它描述了冬天来临时,沁园中雪花飘舞的美景。
以下是朗诵动作的编排方案:
1. 打开双臂,微微抬起手臂,呈现迎接雪花的姿势。
2. 慢慢转动身体,向右侧转过半圈,手臂自然伸展。
3. 用右手轻轻抬起一只手指,表示雪花开始落下。
4. 缓慢下蹲,双手放在腿上,象征沉静寂冷的冬天。
5. 突然站立起身,双手从身体两侧往上推动,模仿雪花飘动的姿态。
6. 两臂收回,双手握拳,紧紧握住雪花的形状。
7. 缓慢低头,手臂微微下垂,表达沉思的姿势。
8. 快速抬头,展开双臂,仿佛想要触碰指尖的雪花。
9. 两手合十放在胸前,表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感激。
10. 缓慢放松双手,双臂自然下垂,结束朗诵。
希望这个编排方案能满足你的需求!。
第1课《沁园春-雪》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第1课《沁园春-雪》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沁园春·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诵读本词,了解词中的意象,把握感情基调。
2. 通过重点品析上片,掌握情景交融的手法。
3.通过分析下片,了解衬托手法,感受作者博大的胸襟和抱负。
【教学重点】1. 诵读本词,了解词中的意象,把握感情基调。
2. 通过重点品析上片,掌握情景交融的手法。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下片,了解衬托手法,感受作者博大的胸襟和抱负。
【教学资源】PPT、多媒体【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同学们,你都知道哪些描写雪的诗歌呢请说出你所知道的描写雪的诗句。
(过渡语:描写雪的那些诗句都很美,那描写雪的词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伟人毛泽东所创作的《沁园春·雪》,看看他笔下的雪到底有什么震撼人心之处。
)二、诵读本词1. 知识小卡片意象:包含诗人独特情感的客观物象,或者说是用来寄托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
(具体的、实在的、可感知的)意境:通过对一个或一组意象的描写所表现出来的氛围、情调或情境。
(抽象的、虚化的)感情基调:作品所表达的基本情感取向或情感态度。
(悲哀、忧愁、寂寞、深沉、闲适、欢快、喜悦、热烈、奔放、昂扬)2. 诵读指导发音准确清晰:保持清晰的发音和良好的音质。
把握节奏和韵律:将诗歌的句子和词语有机地连接起来。
把握诗歌的情感: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并准确传达。
3.字词学习1注意加横线字的读音莽莽( mǎng ) 分外妖娆( fèn )成吉思汗( hán ) 稍逊风骚( xùn )还看( huán ) 今朝( zhāo )4.写作背景《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
当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饱含激情地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沁园春雪朗诵时导语

沁园春雪朗诵时导语
沁园春雪朗诵时导语
要朗诵《沁园春·雪》的朋友都要为开场导语下点功夫,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侧开场导语,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
朗诵《沁园春·雪》导语设计:
有位哲人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能够引起我们内心深处深深的.震撼,一个就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个是人类崇高的精神境界。
而那些绽放着生命华彩的壮美诗篇就使得这种精神能够穿越历史的风云,不断照耀着我们,引领着我们不断支追寻人生的最高境界,文学使生命超越了生命的短暂历史而最终获得了永生。
《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雪》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沁园春·雪》。
2. 能够理解并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能够解释诗中的难词难句,理解诗文的整体意义。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诗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诗人对雪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对自然美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2. 通过对诗中英雄人物的赞美,培养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之情。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诗文的朗读与背诵。
2. 诗中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3. 诗文难词难句的解释和整体意义的理解。
2.2 教学难点1. 诗中难词难句的理解和翻译。
2. 对诗中修辞手法的鉴赏和运用。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1. 课文《沁园春·雪》文本。
2. 相关注释资料和参考书籍。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3.2 教学环境1. 教室布置:窗帘关闭,灯光柔和,营造安静舒适的学习氛围。
2. 学生座位:按小组合作的方式安排座位。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雪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雪的美。
2. 引导学生思考雪对自己的意义和感受。
4.2 朗读与背诵1. 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2.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背诵,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
4.3 文本分析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各小组汇报分析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五章:作业与评价5.1 作业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诗人的作文,培养表达能力。
5.2 评价1.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互相学习和进步。
第六章:教学延伸活动6.1 小组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诗中的英雄人物,了解他们的故事和贡献。
沁园春雪朗读设计方案

沁园春雪朗读设计方案一、整体把握。
二、具体朗读设计。
1. 标题。
“沁园春·雪”“沁园春”三个字要读得沉稳、庄重,稍微拖长一点音,“雪”字则要重读,声音干脆,一下把那种冰天雪地、苍茫辽阔的感觉带出来。
就像你在介绍一个超级厉害的大场面一样,先把这个大场面的名字大声又庄重地说出来。
2. 上阕。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北国风光”要读得大气,“北”字发音要饱满,“国”字稍微重音,“风光”二字舒缓,把那种对北方雪景的宏观视野展现出来。
“千里冰封”,“千里”要连读且快速,“冰封”二字加重音,有一种冰天雪地、大地被冰雪牢牢锁住的感觉。
“万里雪飘”,“万里”也快速连读,“雪飘”的“飘”字要拖长音,仿佛看到大雪在广阔天地间纷纷扬扬飘落的景象。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望”字要稍微拖长音,有一种登高远望的感觉。
“长城内外”,“内”字和“外”字语调要有所起伏,“惟余莽莽”,“惟余”轻声快速带过,“莽莽”重读且拖长音,展现出长城周围一片白茫茫的壮阔景象。
“大河上下”,“上下”的语调也要有起伏,“顿失滔滔”,“顿失”重读,“滔滔”二字连读且声音逐渐减弱,表现出黄河一下子失去了汹涌奔腾的气势。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山舞银蛇”,“山”字重音,“舞”字要读得灵动,仿佛山像蛇一样在舞动,“银蛇”二字轻快连读。
“原驰蜡象”,“原”字重音,“驰”字读得有力量感,“蜡象”二字连读且声音饱满。
“欲与天公试比高”,“欲与”连读,“天公”重音,“试比高”三个字要读得豪迈,有一种雄心壮志、敢于挑战上天的感觉。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须晴日”,“须”字轻轻带过,“晴日”二字重音且稍微拖长音,有一种对晴天的期待感。
“看红装素裹”,“看”字重读,“红装素裹”四个字要读得优美,仿佛看到雪后初晴,大地被红色和白色装点得格外美丽的画面。
“分外妖娆”,“分外”重读,“妖娆”二字读得婉转、轻柔,表现出那种娇艳美丽的感觉。
沁园春雪朗诵动作编排

沁园春雪朗诵动作编排
《沁园春雪》朗诵动作编排:
1. 背景音乐低沉而庄重的古风音乐缓缓响起;
2. 舞台背景灯光渐渐亮起,映出一个冬日的雪景;
3. 出现一个身穿白色衣裳的诵读者,面带微笑,脚步轻盈地走入舞台;
4. 诵读者开始微微抬起手臂,手指像飘雪一样轻轻扬起;
5. 随着诵读者的朗诵,手臂开始做扩展动作,像雪花飘舞;
6. 诵读者微微屈膝,上身稍微前倾,演绎出雪花飘落的形态;
7. 伴随着舞者的舞蹈动作,舞台后方的雪景背景开始缓慢转动;
8. 诵读者手臂回到身前,手臂微微摆动,模拟下雪的风吹动作;
9. 随着诵读者的朗诵逐渐加大,舞者跟随音乐的节奏开始跳跃;
10. 跳跃的动作呼应诗歌中的“一片白茫茫”,舞动如雪花纷飞;
11. 舞者在舞蹈过程中不断改变动作的速度和高低,呈现多样化的雪
花形态;
12. 舞者终止跳跃,停在舞台中央,手臂微微向前伸展,手指有节奏
地轻轻弯曲;
13. 诵读者以平缓的声音结束朗诵,并深深鞠躬示意结束。
整个诵读动作编排旨在通过舞蹈和朗诵的结合,将诗歌《沁园春雪》中描述的沁园春雪景色具象化,让观众在舞台表演中感受到雪花
飘落的美妙和诗意。
《沁园春·雪》的朗读设计

《沁园春·雪》的朗读设计作者:刘梦晓来源:《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09年第12期《沁园春·雪》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
品味诗歌是一种艺术享受,需要反复朗读,在整体感知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揣摩、欣赏精彩句子和词语。
对于《沁园春·雪》这首毛泽东的词,课堂落实的目标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认知内容、感受声律、品味语言、赏析手法、领会意境、发展语感。
在反复的吟诵中给学生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为此作了如下的朗读设计。
一、听读诗歌,想象画面1.听男声配乐朗诵,想象诗中的画面。
提示: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一句,想象诗人站在高山之巅极目远眺,被白雪覆盖的群山蜿蜒曲折,伸向远方,仿佛一条银蛇在舞动;一座座披着白衣的高原,仿佛一只只白象在奔驰。
前者舒展柔美,后者奔腾壮丽。
2.听朗读,标示句中的音节停顿。
提示:一是注意句间的停顿,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用“/”标示。
二是长句中的意义停顿,注意句子内部的层次结构,在层次转换处的停顿应该稍微长一些,如上阕前三句总写,然后“望”字总领,末尾三句写词人想象,三个层次间的停顿应该要比较明显,用“||”标示。
再如上阕前三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前一个分句和后两个分句构成“总——分”两个层次,朗读时就需要在“||”处读断。
二、自读文本,读出力度1.自读课文,要求吐字要有力度,读时昂扬顿挫。
提示:全词要读出激越豪壮的情调,“望”“惜”处停顿,每节节奏可先慢后快,而后再舒展。
2.第一遍,重在整体感受,注意语音饱满圆润。
3.第二遍,细读体味情感,注意节奏。
4.第三遍,在配乐中朗读进入情境,注意轻重、抑扬、抒情性。
三、点读诗句,边读边说1.从妙词佳句上品味诗词——自选自读自品。
提示:如“顿失滔滔”的“顿”字强调黄河上下一下子失去波涛滚滚的气势,突出天寒地冻、河水结冰之速。
再如“莽莽”“滔滔”都用叠词,音响浑厚,产生一种气势磅礴的效果。
《沁园春--雪》---朗诵设计

《沁园春--雪》---朗诵设计教学目的:1、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2、背诵课文、默写课文,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3、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意义。
教学教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歌咏过那洁白如银的雪景。
像唐朝岑参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又如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雪,纷纷吹落轩辕台”。
还有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高骈的“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还有宋朝胡仔的“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元朝黄庚的“江天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
”等等,决不胜举。
毛泽东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雪的名篇。
二、初读课文1、了解背景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2、学习字词莽(mang)素(su)成吉思汗(han)单于(chanyu)妖娆:妖艳美好。
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这里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3、齐读。
三、再读课文(一)学习上阕1、从词的哪些句子可知描写的是北方冬季的景色?(第1—3句。
)2、作者运用哪些修辞来描写景色的?(夸张、拟人、比喻等。
)3、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图,并谈谈你的感受。
(引导学生发挥想像,进入词的意境,揣摩雪景描写的艺术特色,感受诗人的胸怀、气质和思想感情。
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空间极其广阔,景色极为壮丽,令人感受到诗人豪迈的胸怀,雄伟的气魄,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4、齐读、指名读词的上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沁园春·雪》诵读指导
(女)一首词,一种激情,一段岁月
(男)一首词,一道风景,一面旗帜。
(女)眼底神州风雨,
(男)笔下四海惊雷。
(女)他是一位伟大的领袖,他和他的人民创造了新中国的历史;
(男)他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为我们留下了永远的自信和豪迈———(全体齐诵读,两遍)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男女合报:请听诗朗诵: 《沁园春·雪毛泽东》
(男领)北国风光,(豪迈,高而慢)
千里冰封──,(拉长)
万/里/雪/飘。
↗(高昂)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慢)
山/舞银蛇,原/弛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高昂)
集体: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慢)
山/舞银蛇,原/弛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高昂)
女领读: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慢)
集体: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慢)
男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低沉)略输文采;(慢)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慢)
集体:秦皇汉武,↘(低沉)略输文采;(慢)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慢)1秦皇汉武,↘(低沉)2略输文采;(慢)3唐宗宋祖,4稍逊风骚。
集体:2遍。
(越读越快)
男领读: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低,慢)
集体:只识弯弓射大雕。
男领读:俱/往矣──,(慢,拉长)
集体:俱往矣
男领读: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高昂,坚定)
集体: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还看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