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过关检测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文言文实词过关测试

高中文言文实词过关测试

高中文言文实词过关测试(共5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高考文言文实词过关测试1.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爱:喜爱、爱好B.既来之,则安之安:使……安定C.将军身被坚执锐被:穿着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加倍2.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本:树木的根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鄙陋、鄙俗C.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士兵D.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致:使得3.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君子病无能也,不病人之不知已病:疾病B.前太守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荣举臣秀才察:选拔C.序八州而朝同列朝:使……朝拜D.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4.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乘:动词,登上B.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诚:实在、确实C.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除:除掉、免去D.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辞:借口5.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跟从B.殆有神护者殆:懈怠C.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当:执掌D.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道:学说、主张6.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往往有得得:收获B.秋月春风等闲度度:过C.是已非人非:不D.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复:恢复7.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不久当归还,誓天不相负负:违背、背弃B.君安与项伯有故故:名词,老交情C.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顾:回头D.今已亭亭如盖矣盖:伞8.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固:顽固、固执B.后五年,吾妻来归归:回家C.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国:国都D.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过:责备9.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假的B.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间:从小路C.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见:见到D.庖丁为文惠君解牛解:分割10.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就:担当B.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举:攻下、占领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断绝D.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何:多么11.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先帝在时,……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恨:遗憾B.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胡:什么C.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或:有时候D.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即:当12.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既克,公问其故既:已经B.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患:疾病C.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疾:厌恶D.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及:比得上13.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类:似B.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怜:同情C.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莫:没有谁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乃:你的14.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内:同“纳”,纳入、接纳B.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期:孝服的一种,为死去的祖父母等服丧一年的孝服C.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奇:奇特D.予左迁九江郡司马迁:调动官职15.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堪:承受B.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弥:越、更加C.复前行,欲穷其林穷:走完,尽D.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去:到……去16.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劝:勉励B.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如:到、去C.若属皆且为所虏若:你D.旧时栏楯亦遂增胜胜:超过17.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良善:好的B.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涉:经历C.沛公不胜杯勺胜:受得住D.乃使蒙恬北筑长城……却匈奴七百余里却:打退18.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使六国各爱其人使:让B.无乃尔是过与是: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C.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克:能够D.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适:出嫁19.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其故封识具存识:通“志”,记号B.彼且奚适也适:到……去C.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2022届高考文言文过关检测(二)含答案

2022届高考文言文过关检测(二)含答案

2022届高考文言文过关检测(二)含答案2022届高考文言文过关检测(二)含答案原创2022-03-02 08:46·国国哥哥2022届高考文言文过关检测(二)班级姓名一、(2020·新课标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嘉佑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 洵卒,赠光禄丞相。

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

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

徙知密州。

司农行守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

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

”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

”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元祐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

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

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分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

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

”乃捐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蓄钱粮待之。

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祐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

故官止于此。

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

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

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

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B.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C.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D.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主司既可指主管某项事务的官员,又可特指科举的主试官,文中指后者。

专题20《愚公移山》(过关检测)-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专题20《愚公移山》(过关检测)-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专题20:《愚公移山》(解析版)过关检测一、(2022秋·天津市河西区·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冀之南,汉之阴.阴:汉水北岸B.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苦于C.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将近D.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彻:通达,改变2.下面句子中属于倒装句的一项是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B.甚矣,汝之不惠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D.河曲智叟亡以应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愚公是以发展的眼光问题,他有克服困难的决心,有坚持不懈的`毅力,所以对移山充满信心。

B.本文运用了对比的写法,愚公和智叟对比是主要的对比,是故事的寓意所在,同时,运用二人姓名加重对比色彩,而且具有讽刺效果。

C.“其妻”与智叟都对愚公移山提出了疑问,其态度是一样的。

D.本故事以神话结束全文,更加突出愚公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感人至深。

【答案】1.A 2.B 3.C【解析】1.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

A.“冀之南,汉之阴”的意思是: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专题23《小石潭记》(过关检测)-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专题23《小石潭记》(过关检测)-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③空,依据《小石潭记》写作背景可知,“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生动刻画出小石潭周围的环境极其特点,从而烘托出作者凄凉冷寂的心境。据此,本空可填写“落寞”、“孤寂”或“失意等词语即可。
④空,依据【乙】中的“纵意所如”“虽桃源之胜不过也”句意可知,这说明作者在此可以放松无拘束的在此游览山水之景,而且产生了即使美丽的桃花源也无法与之相比的美好感受,从而后烘托了作者喜悦(或陶醉)的心情。据此,本空可填写“喜悦”或“陶醉”等词语。
【乙】文“余性好山水,而吾桐山水奇秀,甲于他县”意思是:我天性爱好山水,而我们桐城县的山水特别秀丽,优于其他县。“吾尝以为看远山更佳,则此地虽无大山,而亦未尝不可乐也”意思是:我曾经认为观赏远山意趣更好,所以这里虽然没有大山,也未尝不令人愉悦。从以上可以看出乙文作者热爱家乡山水,并以欣赏此景为乐。
【点睛】参考译文:
字典查阅法
“许”的义项:
A.答应,允许 B.表示约数 C.这样 D.处所,地方
潭中鱼可百许头①“许”词义:选项_____。
“胜”的义项:
A.能承担,能承受 B.尽 C.胜过,超过 D.优美的
每遇胜日②“胜”词义:选_____项
课内知识迁移法
斗折蛇行 “斗折”词义:像北斗星那样曲折
雷辊雹散③ “雹散”词义:____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
①空,依据【甲】文中的“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句意可知,其中“佁然不动”的意思是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这是静态描写;依据“俶尔远逝”句意可知,是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的意思。这是动态描写。因此,本空应该填写“动静结合”。
②空,依据“跳波急洑”局依可知,这里是写泉水奔涌的状态,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潭水水流湍急的特点。因此,本空可填写湍急(急速或迅疾)即可。

高中语文文言文《师说》过关检测及答案

 高中语文文言文《师说》过关检测及答案

高中语文课内文言文过关检测训练必修三《师说》班级:姓名:得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1.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古之学者必有师C.或师焉,或不焉。

D.君子生非异也2.以下各项中加点词词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识渊博的人)B.惑而不从师..(跟从老师学习)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懂得道理)D.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3.选出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所以:之所以。

B.吾从而..师之。

从而:从,跟从,而,并且。

C.今之众人..。

众人:一般人D.小学..而大遗。

小学:小的方面学到了4.以下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B.师道之.不复(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之:代词,代指“六艺经传”)D.古之.学者(之:结构助词,的)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专门技艺的人)C.孔子师.郯子(名词,老师)D.吾师.道也(学习、效法)6.下列各项对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吾从而师.之。

②吾师.道也,③而耻.学于师④不耻.相师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意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生乎.吾后(相当于“于”,在)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哪)C.是故..(因此)无.(没有)贵无贱。

D.师道..(从师的风尚)之不传也久矣!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意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是故圣.(圣人)益圣.(圣明),B.愚.(愚人)益愚.(愚昧)C.位卑.(卑鄙的)则足羞.(害羞)D.官盛.(高)则近谀.(阿谀)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序.八州而朝同列B.赢粮而景.从C.内.立法度D.南.取汉中10.对下列句子的句式判断及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期末文言文过关测试(含内容理解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期末文言文过关测试(含内容理解附答案)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综合测试卷(含答案)一、重要词语解释:【解释以下加粗的字词】(36分,每空0.5分)(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靠近)(2)求二石兽于水中(寻找)(3)竟(终了,最后)不可得(4)曳铁耙(拖)(5)设帐(设馆教书)(6)湮(埋没)(7)颠(颠倒,错乱)(8)啮沙为坎穴(侵蚀、冲刷)(9)转转不已(停止)(10)溯流(逆流)(11)初:(当初)(12)卿:古代君对臣或者朋友、夫妻间的爱称。

(13)孤岂(难道)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语气词,同“耶”)?(14)孰若:(怎么比得上)(15)蒙乃(于是)始(开始)就(靠近,从事)学(16)及鲁肃过(经过)寻阳,与蒙论议(讨论、商议)。

(17)才略(才干谋略)(18)吴下阿蒙(比喻学识浅薄的人)(18)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

)(19)肃遂(于是)拜蒙母,结友而别。

(20)大兄(对朋友的敬称)何见事之晚乎?(21)可(值得)爱(喜爱)者甚(很,非常)蕃(多)。

(2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沾染污秽),濯(洗涤)清涟(水波)而不妖(过分艳丽),中通外直(中间贯通,内部笔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香气远播,越发清芬),亭亭(耸立的样子。

)净(洁净)植(竖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靠近玩弄)焉。

(24)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出名)(25)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神异)(26)斯(指示代词,这)是陋室,惟(只,只因)吾德馨。

(指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27)草色入(映入)帘青。

(28)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往来无白丁。

(平民,没有功名的人。

)(29)可以调(调弄,弹奏)素琴(不加装饰的琴),阅金经。

(30)无案牍之劳形(形体,躯体)。

(31)万里赴戎机(战事)(32)关山度(越过)若(像)飞(33)朔(北方)气传金柝(古时军中白天用来烧饭,晚上用来打更的工具。

)(34)赏赐百千强(有余)(35)愿驰(赶马快跑)千里足(36)扶将(扶持)(37)红妆(女子的艳丽装束。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过关综合检测(附答案解析)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过关综合检测(附答案解析)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过关综合检测(附答案解析)一、重点实词、一词多义辨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注:加横线的是人名】A.臣自先帝以来蒙被.恩渥被:通“披”B. 朕欲别除.一官除:革除C.昌期少年,不闲.吏事,曩在岐州,户口逃亡且尽闲:空闲D.昌宗从旁迫趣.说,使速言趣:催促【答案】D “趣”通“促”。

A中的“被”是“受”之意,;联想课文“被八创”。

B项“除”在古代与官职等词语联系到一起时,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C项的“闲”通“娴”,熟习,从句中“少年”一词和后文对他为“吏事”失误的列举判断,这里应是“熟悉、熟习”之意。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曾:曾经B.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殆:危险C.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顾:只是D.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期:期待【答案】C A.曾:竟 B.殆:几乎 D.约定3.下列选项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 先帝不以臣卑鄙肉食者鄙,未能远谋B.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而旗尾略不沾湿C.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D. 乃记之而去则有去国怀乡【答案】C 兵器;士兵 A.浅陋,粗鄙 B. 略无:毫无 D.离开4.与“无所适从”的“适”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B.适得其反D.予自齐安舟行适临汝C.适得府君书【答案】D到,往。

A出嫁 B恰好 C刚才5. 与“谁得而族灭也”的“族”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士大夫之族B.族庖月更刀,折也C.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D.族秦者秦也,飞天下也【答案】D,族。

A类。

B众,一般的。

C丛聚,集结之处6.选出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的“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秦爱纷奢B.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爱而不见,搔首踯躅【答案】B,爱惜,吝惜。

A喜欢,爱好。

C爱慕,欣赏。

16篇文言文过关验收答案.doc

16篇文言文过关验收答案.doc

附录:参考答案古文16篇验收答案(一)论语十则1、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③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任重道远死而后已择善而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回答时应该要肯定这种说法。

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对待他人(二)桃花源记1. 建立一个没有君主统治、没有剥削压迫的原始共耕社会这在当时的阶级社会中只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这种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人民的愿望,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2.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3. 诸葛亮所居住的南阳;一百单八将聚义梁山;贾宝玉及众姐妹住的大观园;孙悟空住的花果山等。

(三)陋室铭、(四)爱莲说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调素琴、阅金经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惟吾德馨孔子云:何陋之有2.作者对官僚士大夫阶层不以国事为念、只顾寻欢作乐的腐败生活鄙弃、对官府公事厌倦3.“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4.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②菊花牡丹莲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和对追逐富贵、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视5. 追逐富贵、趋炎附势已经形成了恶浊的社会夫风气6. 洁身自好,坚持自己的操守,不与恶浊势力同流合污,正直大度,鄙薄名利,不炫耀自己,等等7. 作者的道德情操是“惟吾德馨”。

在今天,物质生活再丰富,也需要高尚的精神生活,如果持否定态度,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8.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信仰”都应有自己高尚的情操,不应因外界因素的改变而改变自己的信仰和高尚情操,我们应该让自己的生活充满情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山东卷高考【答案】9.A 10.B 11.B 12.C13.(1)谢贞猜度叔陵会有叛逆之心,就和阮卓自行疏远叔陵,每当有宴饮游乐,总是称病推辞,不曾参与。

叔陵一向(或非常)钦敬他,不怪罪他。

(2)吏部尚书姚察和谢贞交好,到谢贞病重的时候,姚察去探望他,问他身后之事。

【解析】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A项,“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的意思是堂舅尚书王筠惊奇他有高雅的情趣。

所以“奇”,形容词用作意动用法,以……为奇、认为……不一般、惊奇。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实词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主要考查平时课内识记常用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然后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课外文言实词的意义主要靠上下语境进行推断。

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B项,都是“假如”“如果”的意思;A项,前一个表判断,后一个是句末语气词;C项“乃”,前一个是“才”的意思,后一个是“于是、就”的意思。

D项,前一个:于是,后一个:凭借、依靠。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高中阶段主要有18个常见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它们需要考生平时在学习中认真识记、辨析,并能灵活运用,在文言文阅读中,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需要在文本的上下语境进行推断。

11.试题分析:给文言文断句,先要通读全文,了解句意,本句意思为:父亲谢蔺因母亲阮氏去世,不吃饭哭泣到眼中出血而死。

家人宾客害怕谢贞也会这样,叔父前往华严寺,请禅师来为谢贞说法。

然后寻找句子一些特定的名词、动词进行推断。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

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

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

另外要特别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C项,“之后,奉养母亲未曾间断”不正确。

文中“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暠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这一时期未能孝顺母亲。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要认真阅读题干要求,然后将题中各个选项放回原文,查对正误。

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

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

第(1)句关键词得分点:度、因、辙辞以疾(定语后置句)、雅;第(2)句关键词得分点:友善、笃、省、后事。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

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谢安的九世孙。

父亲谢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

谢贞自幼聪敏,有卓绝的品性。

他的祖母阮氏生前苦于风眩病折磨,每次发病就一两天不能吃饭。

谢贞当时七岁,祖母不吃饭,他也不吃饭,常常是这样,亲戚没有不对此感到惊奇的。

母亲王氏,教谢贞学《论语》和《孝经》,谢贞读完就能背诵。

八岁时,谢贞曾经写作了《春日闲居》一诗,堂舅尚书王筠惊奇他有高雅的情趣,对亲戚说:“这个孩子将来会成大器。

”十三岁时,谢贞大致通晓了《五经》的要义。

尤其擅长《左氏传》,工于草隶虫篆。

十四岁时,遭逢父亲去世,谢贞号哭跌倒在地上,昏倒而后又苏醒的情况有多次。

当初,父亲谢蔺因母亲阮氏去世,不吃饭哭泣到眼中出血而死。

家人宾客害怕谢贞也会这样,叔父前往华严寺,请禅师来为谢贞说法,禅师于是对谢贞说:“孝子既然没有兄弟,就极须爱护自己,如果哀伤过度损害身体,谁来赡养你的母亲呢?”从这以后谢贞才稍微吃一点稠粥。

在太清年间的动乱中,亲属散亡,谢贞在江陵落入敌手。

暠逃难逃难,贞母出家在宣明寺。

及高祖即位,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太建五年,谢贞才回朝。

等到始兴王叔陵担任扬州刺史时,征召谢贞做主簿。

谢贞揣度叔陵将会有叛逆之心,于是就自动疏远他,每当有宴会交游,总是以患病为借口推辞,不曾参与,叔陵向来钦佩看重他,没有怪罪他。

不久高宗驾崩,叔陵叛逆作乱,叔陵府中的属官先后受到牵连而被拘捕,唯独谢贞没有获罪。

陈后主于是下诏让谢贞入宫担任中宫管记一职。

府长史周确刚被任命为都官尚书,请求谢贞为他撰写辞让的奏章,后主看过后认为奏章写得很不寻常。

后主曾经趁着宴席的机会问周确:“你的奏章是你自己写的吗?”周确回答说:“我的奏章是谢贞写的。

”后主就赐给谢贞一百石米。

至德三年,谢贞因母亲去世而离职。

不久,朝廷下诏让他回来任原职。

谢贞多次上奏坚决推辞,朝廷答复说:“查看了奏章,详情俱悉,虽然知道你内心哀痛,但官府急等用人,守丧的礼节有理由改变,你可以立即回官府任职。

”谢贞哀伤过度身体瘦弱,最终也没能到官府任职。

当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一同来看望谢贞,见到他瘦骨伶仃,两人泪流不能自抑,哀怜着默默而出。

吏部尚书姚察与谢贞友善,及贞病重,前去探望,询问以后事。

谢贞曰:“弱儿年甫六岁,情累所不能忘,敢以为托耳。

”这夜死了。

后主问察曰:“谢贞有何亲属?”察因启曰:“贞有一子年六岁。

”即有敕长给衣粮。

二、【2017年高考天津卷】【答案】8.A 9.C 10.A 11.C 12.B13.(1)又赶上兵荒马乱,怕被仇人捉住。

(关键词:会、扰乱、“为……所……”的被动句式,全句大意。

)(2)他的言论初听时似乎很古怪,与众不同,直到把他的话听完了,大家才认为说得很正确。

(关键词:若、诡、是,全句大意。

)(3)(王充)爱广泛地阅读古书,喜欢听不同于流俗的言论。

(关键词:淫、甘,全句大意。

)【解析】8.试题分析:此项中的“凶”是年岁不好、遭遇灾年之意。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评】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单项选择试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解释代入该句所在的上下文,考查其解释是否合乎该处语境。

此外,还可根据平时所学,看各项实词的解释平时是否学过,是否有道理。

也可根据字形分析去揣测。

9.试题分析:题中,C项的“而”都作连词,表转折,相当于“却、然而”。

A项的“焉”,前句作代词,相当于“那里”;后句作助词,置于词尾,相当于“……的样子”。

B项的“以”虽都作介词,但前者表原因,相当于“因为”;后者相当于“把”。

D项的“其”,前者作代词,相当于“他(的)”;后者作副词,相当于“难道”。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评】此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掌握能力。

题中各选项的第一句是文本中的句子,第二句则是课本中学过的句子,因此可用对比法解答:即先回忆课本中句子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再将此带入文本句子去考查,看它们是否相同。

10.试题分析:回答此题,首先要根据上下文明白题中6个句子的意思,考查它们是不是表现了王充的美好品德;然后紧扣题干中“全都表现王充美好品德的一组”这个要求,运用排谬法在四个选项寻找正确答案。

【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评】题中,“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的意思是:“(王充)跟同辈的伙伴一起玩,不喜欢随便打闹。

”这属于王充的美好品德。

“礼敬具备,矜庄寂寥”的意思是:“(王充)很懂礼貌,庄重寡言。

”这也是讲王充的美好品德。

“以笔著文,亦如此焉”的意思是:“(王充)写文章也是如此。

”这不属于美好品德,因此凡含此句的选项皆不是正确答案。

由此排除C、D两项。

“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的意思是:“(王充)卑贱得连斗石的俸禄都没有,而心情却与吃万钟俸禄的人差不多。

”这也是王充的美好品德。

“幽处独居,考论实虚”的意思是:“(王充)深居简出,考查论证世书俗说的虚实真伪。

”这是美好品德。

“行苟离俗”的意思是:“(只要这个人)品行不同于世俗(,王充就同他交朋友)。

”这句讲的不是王充,因而应排除包含此句的选项。

11.试题分析:此题的断句标志,可主要根据句式的对偶关系来考虑:“才高”相对“口辩”,“苟作”相对“谈对”,于是可知“苟作”和“谈对”之后都应断句。

再根据动词来判断:动词“非”的宾语“其人”后应断句。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评】解答文言断句题,应该先将语段的大致意思弄懂,看该语段大致讲了什么内容。

然后以动词为重点分析语段,先找出动词的主语,确定句子中心,再找出宾语(或补语),在宾语(或补语)之后停顿。

有时,也可根据其他断句的标志,比如某些句末和句首的虚词、某些特殊句式以及对称句式等。

12.试题分析:题中,B项错误在于,该项“他追求好名声”的说法同文本中“不好徼名于世”的说法相悖。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评】解答此题,要仔细阅读各选项文字,然后在文本中找出相关内容,再逐一考查各选项说法同文本内容是否相符。

解答此题,要仔细阅读各选项文字,然后在文本中找出相关内容,再逐一考查各选项说法同文本内容是否相符。

13.试题分析:第(1)句的“会”是恰好碰上、正赶上的意思;“扰乱”是社会不安定、兵荒马乱之意;“为……所……”表被动。

第(2)句的“若”相当于“好像”;“诡”是“诡异、古怪”之意;“是”作形容词,“正确、对”之意。

第(3)句的“淫”是多之意;“甘”作意动,相当于“喜欢”。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评】作答文言翻译题,要先根据该句所处的上下文读懂大意,然后认真揣摩命题者在该句中设置的采分点,把每个采分点的意思分析正确,再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出该句意思。

一般来说,命题者设置的采分点多为通假字、多义字、古今异义字和特殊句式,翻译时一定要把这些地方翻译准确。

【参考译文】王充,是会稽郡上虞县人,字仲任。

他祖上曾从军立有军功,被封为会稽郡的阳亭侯。

才一年,因变乱而失去了爵位和封地,于是就在那里落了户,以种地养蚕为业。

曾祖父王勇好意气用事,结果跟很多人都合不来。

灾荒年头,他曾拦路杀伤过人,因此仇人众多。

又赶上兵荒马乱,怕被仇人捉住,于是祖父王汎领着全家肩挑车载家当,准备到会稽郡城去安家,但中途在钱唐县留了下来,以经商为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