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补种乙肝疫苗项目管理方案
财政部卫生部关于印发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财政部卫生部关于印发《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2008年1月7日财社[2008]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卫生局:为规范和加强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补助资金管理,我们制定了《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执行中发现的问题,请及时反馈财政部、卫生部。
附件: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抄送: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附件: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第一条为规范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补助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补助资金)分配和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06〕10号)、《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关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补助政策的意见》(财社〔2006〕61号)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专项补助资金是指各级财政安排的专项用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社区居民提供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补助资金。
第三条各级财政要努力调整支出结构,增加投入,建立健全稳定的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
区级和设区的市级政府承担社区卫生服务补助的主要责任,应按社区服务人口人均一定标准在预算中安排专项补助资金。
第四条中央财政根据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人口和国家规定的人均补助标准,在统筹考虑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绩效考核情况的基础上,确定对地方的专项补助资金。
省级财政也要安排必要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支持困难地区发展社区公共卫生服务。
第五条中央财政按照当年全额预拨、次年考核结算的办法下达专项补助资金,对经考核后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地区,相应扣减次年的专项补助资金。
绩效考核以国家规定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基础,重点考核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基本卫生常识知晓率、传染病和慢性病管理率等工作指标完成情况。
国务院2009年4月6日发布新医改意见

国务院2009年4月6日发布新医改意见,从今年起,中国逐步向城乡居民统一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卫生服务三十年的医改在扩大内需的背景下终于有了新突破,3月初的“两会”期间,中国卫生部部长陈竺表示新医改方案推出将以日为单位,广大民众都在翘首等待新医改方案的落地。
3月28日,在新医改方案即将推出的前夕,陈竺部长与凤凰网财经频道进行了独家对话。
凤凰网财经:凤凰网财经频道针对此次全民关注的新医改制作了重点专题,想听听部长您的声音。
陈竺:深化医改是我们国家政府重视民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尤其是在当前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我们国家影响的形势下,中央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政策指导下,在财政吃紧的情况下今后三年投入8500个亿来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困难,来做好医疗的保障,让人民群众少得病,我想无论是对于人民的福祉还是对于刺激经济、拉动内需都有特殊的、非凡的意义。
凤凰网财经:新医改方案推出后,“以药养医”局面将得以改善,公立医院的收入来源将由哪些部分组成?陈竺:“以药补医”改革只是整体改革当中的一个部分,也要分步骤来做,目前主要还是在基层而且要配套进行改革。
凤凰网财经:新医改方案实行后,医生收红包等灰色收入现象能否杜绝?陈竺:红包现象我们现在就要坚决反对和打击,在医改当中要从制度上、源头上进一步治理我们医疗领域的不正之风。
凤凰网财经:新医改方案实行后,公立医院就医的诊疗费用会不会增加?医改只有大幅度提高医生的待遇和把药价降到合理水平,医改才能成功。
更多>>陈竺:公立医院在这次改革中是一个试点,未来三年先做一个试点,摸索经验,摸清我们改革的路径,当然大方向是确定的,公立医院要体现公益性,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发挥积极性,把医疗卫生系统同志们的积极性、创造力、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精神弘扬起来,工作的环境要改善,价值观要朝着公益性的方向引导,当然也要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医保最高支付额增至平均工资6倍设药品处方费2009年04月06日 17:23新华网【大中小】【打印】已有评论179条新华网北京4月6日电题:世界性难题的中国解决方案——透视医改方案中的创新之处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江国成、周婷玉、韩洁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正式出台。
乙肝疫苗补充免疫工作实施方案

乙肝疫苗补充免疫工作实施方案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乙类传染病,是我县持续防控的重点传染病。
为进一步加强全县乙肝防控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和《重点传染病专病专防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在继续加强重点人群乙肝疫苗接种措施的基础上,结合我县乙肝疫情与防控工作现状,决定开展我县乙肝疫苗补充免疫接种工作,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目标提高全县成人乙肝疫苗免疫覆盖率;继续对重点人群开展免费乙肝疫苗免疫接种,降低乙肝新感染病例。
二、项目范围全县所有镇、街道办。
三、实施对象和内容(一)实施对象1、我县1975-1979 年出生的常住人口未免疫乙肝疫苗人群。
2、重点人群,主要包括以下四类:(1)职业暴露人群:医院的传染科、口腔科、妇产科、手术室、检验科和血液透析室的工作人员,新就业或将进入临床的医护人员以及医院护工等随时有可能直接接触HBV 感染者的血液或体液的工作人员。
(2)美沙酮门诊治疗人员。
(3)多性伴者。
(4)乙肝患者家属。
(二)接种用疫苗重组乙型肝炎疫苗(CHO细胞)(20μg)或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20 ug)。
(三)接种原则根据既往接种史,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接种。
对既往未完成免疫剂次的人群,只需补种未完成的剂次。
1、我县1975-1979 年出生的常住人口按照0、1、6月的免疫程序实施接种。
即:未接种乙肝疫苗者接种3针次,补种间隔按照0 、1 、6进行;既往接种2针次者补种1针次;既往接种1针次者补种2针次,2针次间隔28天;免疫史不详者视为未接种,须接种3针次疫苗。
2、重点人群对无乙肝病史、未接种过乙肝疫苗(免疫史不详者视为未接种)的职业暴露等重点人群进行乙肝疫苗3剂次接种。
免疫程序为“0、1、6月”,即接种第1剂次后,间隔1及6个月分别注射第2、3剂次。
3、对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予接种:- 2 --既往有乙肝病史-有明确的乙肝疫苗免疫史-有接种乙肝疫苗禁忌症四、组织实施(一)我县1975-1979 年出生的常住人口由县卫生健康局组织,在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技术指导下,由接种单位及辖区的居委会、村委会负责目标人群的调查摸底工作,对辖区内所有的本县籍目标人群登记在册,同时需要填写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调查表(附件1)。
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史判断

在上述时间安排的基础上,各省份可根据当地实际 情况,加快接种工作进度,提前完成项目任务。
接种原则
根据既往接种史,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 免疫程序,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对既 往未完成免疫剂次的人群,只需补种未完 成的剂次。
免疫程序
按照0、1、6月的免疫程序实施接种, 未接种乙肝疫苗者,接种3针次; 既往接种不足3针者,补足3针; 免疫史不详者视为未接种,须接种3针次疫 苗。
项目组织实施—组织领导、相关部门职责
实施步骤—社会动员和宣传 、人员培训 、
目标人群摸底、疫苗和注射器管理、实施接种、 督导检查 、信息收集与管理
注意事项之二
对于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在《广东省儿童乙肝疫 苗接种情况调查表》备注栏中明确注明,不予接 种。
(1)既往有乙肝病史。
(2)既往乙肝血清标志物(HBsAg、抗-HBs、 抗-HBc、HBeAg、抗-HBe)检测指标中有1项及 以上阳性(如既往无血清学检测结果,可按自愿 原则自费检测;如不愿检测,即视为全部阴性)。
职责分工-居委会、村委会
居委会和村委会积极配合卫生部门,负责辖区 内校外适龄儿童的《广东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 情况调查表》发放和回收。
技术措施—人员培训
由卫生局、教育局组织各中小学校、接种 单位和两镇四街道办事处有关人员开展乙 肝疫苗接种情况调查骨干人员培训。
各中小学校、接种单位及两镇四街道办事 处负责对本单位所有参加乙肝疫苗接种情 况调查人员进行培训。
(3)有接种乙肝疫苗禁忌。
进度安排 --技术培训
2009年9月23日完成所有参加乙肝疫苗接 种情况摸底调查人员(包括学校、接种 单位、居委会、村委会有关人员)的培 训。
医改工作总结

医改工作总结各位领导:2017年,我区医改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卫生局的精心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医改”的思路,突出重点、创新机制、完善制度,使各项医改工作稳步有序开展。
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组织领导为了切实加强医改工作的领导,区政府成立了由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相关单位领导为成员的医改工作领导小组,并下发了《xxx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xx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二0一0年重点工作实施方案》;卫生局成立了由局长xx任组长的医改领导小组,下发了卫生系统医改工作任务分解通知,明确了目标及责任。
自工作开展以来区政府召开医改工作领导小组会2次,区级主要领导听取医改工作汇报5次,调研医改工作2次,极大地推动了我区医改工作地顺利实施。
二、主要做法1、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2、积极准备实施药品“三统一”工作我区自2007年9月按照“政府主导、各方参与、依法3、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一)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全区卫生系统共落实建设项目11个,建设面积19330平方米,总投资5798.2万元;设备配置项目一个,60万元设备已全部到位。
落实第一批、第三批扩大内需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4个(城关中心卫生院综合楼建设项目计划建设面积600平方米,投资84万元;区妇保院设备配置项目,价值60万元;区人民医院住院楼建设项目计划建设面积7200平方米,投资2260万元;水沟中心卫生院综合楼建设项目计划建设面积600平方米,投资110万元),计划投资2514万元,新建面积8400平方米,配备设备一批。
目前,城关中心卫生院综合楼建设项目外粉已完成,正在进行内粉和室内管道安装,完成投资60万元;区妇保院60万元设备配置已到位;区人民医院住院楼建设项目已完成主体,正在处理屋顶,完成投资1000万元;水沟中心卫生院综合楼建设项目完成前期准备,进入招标程序。
我国预防接种发展史

湛江市2011年2月儿童乙肝疫苗补种情况进展汇总表
学校名称
或 湛江 市
(居委会)
县(市、区)
镇(街道)
村
单位
摸底情况(人数)
应补
名 称
应补 种 1
剂 次
应补 种 2
剂 次
需补 种 3
剂 次
补种完成情况(人数)
需补种2剂次
种
1
剂 次
第1剂
次
第2剂 次
需补种3剂次
需补
第1剂
第2剂
第3剂
次
次
次
补种完成率(%)
❖ 至今,我市已持续16年没有发生野病毒引起的脊灰 炎病例,成绩显著。2002年向省提供材料证实进入 无脊灰状态 。
2.加强乙肝防治工作
❖ 当时,将乙肝防治列入了国家“十一五”规 划。2005年卫生部已将乙肝列为重点控制传 染病之一。卫生部已经印发《2006~2010年 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从2006年 开始全面组织实施此规划,采取免疫预防为 主、防治兼顾的综合措施,优先保护新生儿 和重点人群,有效遏制乙肝的高流行状态, 至2010年我国人群乙肝发病率和乙肝表面抗 原携带率有显著下降。
免疫规划时期
从2001年至今,这一阶段是巩固成绩、 扩大内容、提高质量,保证预防接种工作可 持续发展的时期,在这一阶段我国将乙肝疫 苗纳入计划免疫,2007年国务院发布实施扩 大国家免疫规划,将甲肝、流脑等15种可以 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的传染病纳入国家免 疫规划。
二、预防接种政策
❖ 1. 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即计划免疫。 我国预防接种的疫苗分为两类,第一类疫苗是
95.1 97.6 97.7 97.9 99.8 94.2 95.1 98.8 96.1 96.1 98.3 96.8
辽宁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

辽宁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国务院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国发[2009]12号)精神,扎实有效地开展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五项重点改革,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是维护人民健康的重大民生工程,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实践行动,是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迫切要求,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和构建和谐辽宁,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政策措施,健全制度体系,加强监督管理,创新体制机制,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全省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从改革方案设计、卫生制度建立到服务体系建设都要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原则,突出公益性质,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努力实现全省人民病有所医。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基本省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实事求是地总结我省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实践经验,准确把握医药卫生发展规律和主要矛盾,夯实基础,循序渐进,积极探索建立符合辽宁实际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

• (六)服务形式及要求: • 1.提供健康教育资料 • (1)发放印刷资料 • 印刷资料包括健康教育折页、健康教育处方和健 康手册等。放置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 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候诊区、诊室、咨询台等 处。每个机构每年提供不少于12种内容的印刷资 料。 • (2)播放音像资料 • 音像资料包括录像带、VCD、DVD等视听传播资 料,机构正常应诊的时间内,在乡镇卫生院、社 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候诊区、观察室、健教室等 场所或宣传活动现场播放。每个机构每年播放音 像资料不少于6种。
•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规范(2009年版)
2009年10月
讲解合肥市疾控中心邱顺翼
目 录 前 言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 健康教育服务规范 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预防接种服务规范 传染病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
现阶段,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 要包括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 接种、传染病防治、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 疾病病例管理以及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 老年人保健等9个项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项目主要通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城乡基层医疗卫生 机构免费为全体居民提供,其他医疗卫生机 构也可提供。
• 三、 • 服务 • 流程
四、服务要求 (一)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配备专 (兼)职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每年接受健康教 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不少于8学时。 (二)具备开展健康教育的场地、设施、设备,并 保证设施设备完好,正常使用。 (三)要制定健康教育年度工作计划,保证其可操 作性和可实施性。 (四)健康教育内容要通俗易懂,并确保其科学性、 时效性。 (五)要有完整的健康教育活动记录和资料,包括 文字、图片、影音文件等,并存档保存。每年做好 年度健康教育工作的总结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部门保障开展免疫接种项目的经费,并对经费使用进行指导和 评价;药监部门对疫苗生产和流通进行监管,保证疫苗质量。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要配合当地有关部门开展与预防接种 有关的宣传、教育及接种对象的摸底调查等工作,并组织居民、村 民及时接种乙肝疫苗。
(三)实施步骤。 1.社会动员和宣传 广泛开展社会宣传,动员全社会参与,营造良好的接种实施氛 围。宣传活动重点为告知接种活动的意义、接种对象、接种时间和 地点等,采取当地群众最易于接受的方式、文字,使受种者获取准 确的信息。可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手机短信、社区通知 等方式开展宣传,在学校、车站、市场、农村集市等人口密集地区 可设立宣传专栏,张贴标语,发放宣传画、宣传单等。各地要针对 重点人群,采取针对性强的宣传方式,提高公众的知晓率。 2.人员培训 县级及以上免疫接种活动的培训应于接种工作开展前 1—2 个 月完成。县级以下所有参加免疫接种工作人员的培训应于该工作的 宣传和摸底前完成。原则上由省级培训到县级,县级培训到村级。 3.目标人群摸底 (1)摸底人员组成 在校目标人群的调查摸底工作由教育部门负责;其他适龄儿童 的摸底调查工作由辖区的居委会、村委会负责;辖区疾病预防控制 机构负责技术培训和指导。
三、项目组织实施
(一)组织领导。 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教育、财政、宣 传、药监等相关部门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 确部门职责,强化协调配合,共同做好项目的实施与管理工作;制 订详细的实施方案、年度计划,并组织落实。开展项目落实情况的 督导检查,及时发现、解决项目执行中的困难和问题。各级疾病预 防控制机构加强技术指导。 (二)相关部门职责。 根据卫生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和食品药品监 督管理局《关于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通知》确定的免疫规划协 调机制相关部门职责,卫生部门负责乙肝疫苗接种项目的组织实 施,技术培训与指导,督导和评估;教育部门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 负责学校学生摸底调查、登记、报告、通知发放及接种组织工作;
3
(2)摸底时间 2009 年 9 月—10 月开展摸底登记工作,摸底结果汇总后于 10 月 31 日前上报卫生部,同时抄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摸底登记 在校目标人群由学校负责摸底登记(附件 1-1,附件 1-2,附件 1-3),接种单位根据摸底情况确定接种对象,发放《乙肝疫苗免疫 接种通知单》(附件 1-4),告知乙肝疫苗接种的针次、接种的时间 和地点。 校外目标人群由摸底人员挨门逐户调查,接种单位根据摸底情 况确定应接种对象,再由当地居委会和村委会发放《乙肝疫苗免疫 接种通知单》,告知乙肝疫苗接种的针次、接种的时间和地点。 (4)摸底注意事项 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史应结合接种证、接种卡以及家长回忆情况 综合判断。首先以接种证为准,无接种证者以接种卡为准,无证无 卡者以家长回忆为准,家长能明确乙肝疫苗接种史者视为接种,否 则视为未接种。 摸底调查应重视流动儿童、计划外生育儿童以及边远贫困和少 数民族地区儿童的登记工作。 对于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在摸底登记表中明确注明,不予接 种。①既往有乙肝病史;②既往乙肝血清标志物(HBsAg、抗-HBs、 抗-HBc、HBeAg、抗-HBe)检测指标中有 1 项及以上阳性(如既往 无血清学检测结果,可按自愿原则自费检测;如不愿检测,即视为 全部阴性);③有接种乙肝疫苗禁忌证。
一、项目目标 在全国范围内对 1994 年至 2001 年出生的未免疫人群实施乙肝 疫苗接种,进一步降低该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和乙肝表面抗原携带 率。 二、项目范围和内容 (一)项目范围。 全国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二)项目内容与实施进度。 为 1994 年 1 月 1 日至 2001 年 12 月 31 日出生的未接种或未完 成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的儿童实施接种。 2009 年开展社会宣传动员、人员培训以及接种对象摸底调查, 对在 1994 年 1 月 1 日至 1995 年 12 月 31 日期间出生的未接种或未 完成 3 针次乙肝疫苗接种的儿童进行接种。 2010 年对在 1996 年 1 月 1 日至 1997 年 12 月 31 日期间出生 的未接种或未完成 3 针次乙肝疫苗接种的儿童进行接种。 2011 年对在 1998 年 1 月 1 日至 2001 年 12 月 31 日期间出生
1
的未接种或未完成 3 针次乙肝疫苗接种的儿童进行接种。
在上述时间安排的基础上,各省份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加快 接种工作进度,提前完成项目任务。
(三)接种原则。 根据既往接种史,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完成乙肝 疫苗全程接种。对既往未完成免疫剂次的人群,只需补种未完成的 剂次。 (四)免疫程序。 按照 0、1、6 月的免疫程序实施接种,即:未接种乙肝疫苗者, 接种 3 针次;既往接种不足 3 针者,补足 3 针;免疫史不详者视为 未接种,须接种 3 针次疫苗。
附件 1
2009 年补种乙肝疫苗项目管理方案
为加强乙肝控制,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 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 -2011 年)》确定的重点工作,国家确定于 2009-2011 年在全国范 围内对 1994 年至 2001 年出生的未免疫人群实施乙肝疫苗接种。为 落实 2009 年工作任务,制定本管理方案。
4
4.疫苗和注射器使用量估算 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下级上报的免疫接种摸底数据,按 照“计划供应、避免浪费”的原则,根据进度安排,估算年度乙肝 疫苗和注射器使用量。 疫苗需求总量(人份)=(需接种 1 针人数+需接种 2 针人数 ×2+需接种 3 针人数×3)÷3。 自毁型注射器需求总量(支)=疫苗需求总量(人份数)×3(支)。 5.疫苗和注射器管理 (1)采购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摸底调查结果,负责所需疫苗及自毁型 注射器的招标采购。采购结果报卫生部备案。 (2)分发 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疫苗的分发和管理,市(地)、县 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乡卫生院要提前做好各种物资的分配计划, 保证疫苗、注射器和相关材料的合理分发,避免浪费。 (3)领取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建立真实、完整的免疫接种用乙肝疫 苗和注射器的分发、供应记录,要求各级均设立专账管理,加强相 关资料的收集与归档工作。 (4)注意事项 各县应在每轮接种工作前将疫苗、注射器等物资下发至乡级。乡、村级应在每轮接种前 2—3 日做好疫苗、注射器、表格等物资 的接收和储存工作,并记录收、发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