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ppt课件(最新的)

合集下载

《陋室铭》优秀ppt课件

《陋室铭》优秀ppt课件
排比
如“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 了陋室主人的高雅活动和交往人群的高素质。
文章中的名句解析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句话是文章的核心思想,表达了作者认为陋室并不陋,因为主人品德高尚, 具有精神上的富足和美感。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交往的人群都是高素质的人,没有平庸之辈,突出了作者的 高尚情操和品质。
主题思想分析
文章通过对陋室的简陋环境、陋室主 人的高雅活动和陋室主人的高尚品质 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高尚情操和淡 泊名利精神的追求。
文章中的修辞手法
1 2
3
比喻
如“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将苔藓痕迹比作绿色台阶, 将草色比作窗帘的青色,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陋室的环境。
对偶
如“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将陋 室与历史名人的居所进行对比,突出了陋室虽简但主人的高雅。
总结词
后人对《陋室铭》的评价非常高,认为它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详细描述
许多文学家和评论家都对《陋室铭》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不仅展示了刘禹锡卓越的文学才华,还 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生追求。后人也常常将该作品作为激励自己追求理想和美德的座右铭 。
《陋室铭》对后世的影响
总结词
《陋室铭》在企业中的应用
《陋室铭》所传达的清高脱俗、不畏权贵的品质,可以作 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观。企业可以通过弘扬《陋室 铭》的精神,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员工的道德素质 和职业操守。
《陋室铭》所强调的淡泊名利、专注品质的态度,可以作 为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追求目标。企业可以通过借鉴《 陋室铭》的理念,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赢得消费者 的信任和忠诚。

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共45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共45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也是凡夫俗子们向往的,让我们看到了作者高洁傲岸 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主人生活情趣高雅,衬托陋室不陋。 (室中之事)
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描写陋室不陋的? 结合文章语句分析。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自然环境清幽

室 不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往人物不俗
3.了解并感受“铭”的文体特征,通过诵读品 味语言之美,音韵之铿锵。
铭,是古代文体名,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 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或纪行的文字。文辞精炼, 一般是用韵的,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最短 者不足十字,与格言颇相似。本文虽然只有八十 一个字,却是铭辞中较长的。陋室铭,即刻在简
陋居室里的文章。
写作背景
本文是刘禹锡任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期间所作。刘禹锡因得
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按规定,他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
厢的房子。可地方官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
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
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地方官很生气,吩咐差役把刘禹锡的住
三、艺术手法:托物言志
托物 ——陋室(对陋室的环境及室主人的 日常生活进行描写。)
言志 —— 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高洁傲岸的
情操和安贫乐道、不求闻达的生活情趣。
托物言志
归纳小结
以山水类比引出主旨——“德馨”
不不
求慕
陋 室 铭
描写陋室 自然环境清幽(室中之景) 环境和 往来人物不俗(室中之人) 日常生活
对偶就是其中一种。
1、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从文 中作者的这种处世之道里可以学到什么呢?
2、陋巷之乐:颜回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PPT课件(共36页)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PPT课件(共36页)全
背景资料
面对大江观白帆
身在和州争思辩
杨柳青青江水边
人在历阳心在京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多用 托物言志的手法。
《陋室铭》题解
文人书斋名 我国历代文人雅士都很讲究书斋的命名,或以言志,或以自勉,或以寄情,或以明愿。 诸葛亮--茅庐 闻一多--何妨一下楼 朱自清--犹贤博弈斋 梁实秋--雅斋
陋室 德馨
活动三:品读——读懂内容
陋室,真的陋吗?
从哪几个方面来 论述陋室不陋的?
原因:惟吾德馨
活动三:品读—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 牍之劳形。
——交往人物之高雅
——生活情趣之高雅
4.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陋室不陋”的?是从几个方面来描写的?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环境之高雅
陋室不陋
重点字词
课文研读
作者是如何表现陋室不陋的?
一是自然环境清幽。(景) 二是交往人物不俗。(人) 三是生活情趣高雅。(事)
活动中:赏读——读明情操
作者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
诸葛庐
子云亭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政治上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文学上万古流芳的高远志趣

17《陋室铭》课件(共29张PPT).ppt

17《陋室铭》课件(共29张PPT).ppt


刘 禹 锡
教学目标:
1、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2、了解“铭”的特点,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朗 读、背诵并默写全文;
3、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高尚情操以及安贫乐道的隐 逸情趣。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刘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永
禹 贞年间,与柳宗元等人参与王叔文
锡 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为和州
少时好学,博览多识,酷好辞赋。口吃,不善言谈,而好深思。家贫,不慕富贵。 40岁后,始游京师。大司马王音召为门下史,推荐为待诏。后经蜀人杨庄的引荐, 被喜爱辞赋的成帝召入宫廷,侍从祭祀游猎,任给事黄门郎。 他的官职一直很低微,历成、哀、平“三世不徙官”。王莽称帝后,扬雄校书于天禄 阁。后受他人牵累,即将被捕,于是坠阁自杀,未死。后召为大夫。
序: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
夔州、和州刺史。直到文宗永和元年(827) 才回到长安,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 书。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本文作者明明在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
诸葛亮,三国时蜀国丞相,著名政治家;子云,即扬雄,西汉著名文学 家:他们都是历史上名声显赫的人物,一个在政治上建立奇功,一个在文 学上很有造诣。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 者,来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丝:指弦乐器,琴、瑟等。 竹:指管乐器,箫、笛等。 之: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 案牍:官府的公文。 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说一说,你从哪个字、哪个词、哪个句子读出了
“陋室不陋”?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陋室铭》课件(29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陋室铭》课件(29张PPT)
陋室铭
你家的房屋是什么 样的? 你喜欢这个陋室吗?

刘禹锡
陋室铭
字梦得,贞元九年进士,唐代诗人,哲学 家。
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 期,关心社会现实,忧虑国计民生。因参 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 贵,被贬成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 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 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时间连 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 一间陋室。 在此背景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陋室 铭》一文。
_____生活情趣。
巩 下边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有错
误的一项是( B )。
固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练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习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 形
陋室铭
1、通过采访,了解身 边有关“人穷志不短”的 人物事迹,讲给大家听。
2、仿写《陋室铭》
形:形体
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
巩 ⑴①无丝竹之乱耳 之:
固 ②何陋之有
之:
①助词,处于主谓之间,
练 习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②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⑵①无丝竹之乱耳
乱:扰乱
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乱:战乱
用原文回答 ①本文的主旨句是_斯_是_陋_室,_惟_吾_德馨
巩 ___________。 固 ②本文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__
今天修复的安徽和州 刘禹锡陋室





刘禹锡





陋室铭
什么叫铭?古代刻在器

物上用来警戒劝勉或者述

功纪行的文字,后来成为一 种文体,文辞精练,有韵,

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共18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共18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 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博学的人。 鸿:大。
平民
弹琴。调:调弄。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
佛经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丝: 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 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
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陋室铭
孔南无可谈苔斯水山 子阳丝以笑痕是不不

云诸竹调有上陋在在

:葛之素鸿阶室深高

何庐乱琴儒绿,,,

陋,耳,,,惟有有
之西,阅往草吾龙仙
有蜀无金来色德则则
?子案经无入馨灵名
云牍。白帘。。。
亭之
丁青
。劳
。。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 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骈句为主,句 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刘禹锡的《陋室铭》,了解到 “铭”这种文体的特点,疏通了课文大意。本文以远 在被贬之地、身居陋室的穷窘境况为背景,着力描写 “陋室不陋”,以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 道的志趣,采用的是“托物言志”的手法。
拓展延伸
1. 请结合课文,发挥想象,描述一下陋室主人 一天的生活,并写出你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正字音
惟吾德馨(dé xīn) 鸿 儒 ( h ón g r ú)
苔 痕 ( t ái h én ) 白丁(dīng)
案 牍 ( àn d ú)
字 词
陋室铭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 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

第17课《陋室铭》课件(共29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7课《陋室铭》课件(共29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再读课文—结合注释,梳理文意
陋室铭
出名,有名。
神异 这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

陋室,惟吾德馨。
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 译 龙(居住)就显得神异。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 文 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研读课文—品味剖析,领悟意趣
1.文章起笔写山水似乎与陋室不相干,为什么要这样写?
山仙 水龙 陋室 吾
名 灵 德馨
不陋
以比兴手法开篇,以山 水作类比,引出陋室也 可因主人品德好而不陋。
类比:基于两种不同事物或道理间的类似,借助一方的特征,通过 联想、推论来对另一方加以修饰、描摹的一种文学修辞手法,也 是一种说理方法。
诸葛亮 扬子云
政治上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文学上万古流芳的高远志趣
将陋室和诸葛庐、子云亭类比,以诸葛亮、扬子云自比,意 在表明自己虽身居陋室,却同古代圣贤一样具有远大志向、高尚 情操。
研读课文—品味剖析,领悟意趣
4.课文名为《陋室铭》,为何结尾是“何陋之有”?这是 否矛盾?
材料助读: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 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子罕》)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反问
孔子云:“何陋之有?”
拓展阅读,寻求共鸣
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自比古贤扬子云。阅读下面的材料, 说说二人有何相似之处。
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 为人简易佚荡,清静亡为,少嗜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 不修廉隅以邀名当世。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自 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共39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共39张PPT)
10
骈句是指对偶句,是一种讲求对仗的艺术, 重视声韵的和谐。骈句是结构相似、内容 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骈 句是诗句的一种,与散句相对;散句相对 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 都是散句。骈句也有工整和不工整之分, 不工整的骈句在结构和字数上也可能不完 全合乎要求。
11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刘室
禹 锡

1
你们有属于自己的座右铭吗
铭是“警惕自己的文字”的意思。 铭”字还有什么意思呢? 刘禹锡是如何为他所居住的陋室作的
“铭”的呢?
2
题目解说
铭,是一种文体,多刻写于器物之 上,用于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文辞精 练,有韵,读来 铿锵有力;体制 短小,最短者不 足十字,与格言 颇相似。
3 写陋室中事的句子是: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34
填空: 4 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惟吾德馨
5 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是: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6 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 龙则灵。
35
本文通过对陋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 室”不陋,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华、安贫乐道 的情趣,处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你如何 看待作者的这种生活态度?
27

治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学







远大抱负












趣 28
9.文章题目为“陋室铭”,文中又说“何陋之 有”,这些矛盾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古人自况,陪衬比喻。
• 中心论点: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象征手法: 托物 言志 • 论证方法:对比论证、例证、引证 • 修辞手法:比兴对比对偶反问引用
仿写作品之一
教室铭(讽刺某些学生)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 作弊则灵。斯是教室,惟吾闲情。小说 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下围棋,寻 思看电影。可以写情书,阅金庸。无书 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形。虽非跳舞场, 堪比游乐厅。心里云:混张文凭。
• •
陋室铭朗读节奏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 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 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 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 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 庐,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 之有?
• 1、作者怎么样引出陋室的? 第一组 • 2、第一、二句与第三句有什么关系呢? 第二组 • 3、在作者看来,陋室真的简陋吗?从哪些 方面看得出来? 第三组 • 4、诸葛、子云分别指谁,他们是怎样的人? 第四组 作者在本文提到他们有何作用? • 5、“孔子云:(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作者为什么只引用下句? 第五组
8、作者借山水有仙人、神龙比喻陋室主人 有好的品德是为了表明什么心迹呢?
9、这种借他物来表明心迹的手法叫什么?
10、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 “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 呢? 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 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 了
托物言志:
• 就是借某一具体事物来表达 某种情操、志向或思想感情。
陋室铭
• 陋室:简陋的屋子; •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 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 种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 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今天修复的安徽和州刘禹锡陋室
花 香 不 在 多
刘禹锡
室 雅 何 须 大
自学检测
看谁读得
陋 室 铭
安 贫 乐 环境优美(清幽景) 道 陋室不陋 交友高雅(不俗人) 高 生活情趣(高雅事) 洁 伟 岸 引古贤以自况 反诘点题 设喻引题
陋室 山 水 比喻起兴 德馨 仙 龙
陪衬比喻
(君子之德) 托物言志
无丝竹之乱耳,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案牍之劳形。
正面——实写 反面——虚写
高 雅 脱 俗
C
) D )
•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B • 4.食之不以千里( ) E • 5.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
A • 6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 )
四、填空
1、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斯是陋室 , 惟吾德馨 。 2、写出“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苔痕上阶绿 , 草色入帘青 。 3、表明主人的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 谈笑有鸿儒 , 往来无白丁 。 , 阅金经 。 可以调素琴 4、表明了主人不热衷于名利的句子是: 无丝竹之乱耳 , 无案牍之劳形 。 5、文末提到三位古人,起什么作用?
2、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772— 842),字梦得,贞元九年进士,唐代诗人, 哲学家。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 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虑国计民生。因参 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 被贬成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他应 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 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 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 此背景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 一文。
爱莲说朗读节奏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 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 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 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 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近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 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 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 ,宜乎/众矣。
1、作者怎么样引出陋室的? 山 水 2、第一、二句与第三句有什么关系呢? 山 比喻起兴 仙

陋室

德馨
3、在作者看来,陋室真的简陋吗? 4、从哪些方面看得出来? 陋 室 不 陋 景——环境优美 人——交友高雅 事——兴趣高雅
5、诸葛、子云分别指谁,他们是怎样的人? 6、作者在本文提到他们有何作用? 自比古代贤人,表明自己的心愿,希望 像他们一样因为自己的高雅脱俗获得别 人的尊敬与景仰。 7、“孔子云:(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作者为什么只引用下句? 前面直接用诸葛亮与扬雄自比为君子, 所以下句直接引用下句,反诘点题。
不 慕 富 贵
山——仙名
南洋诸葛庐
何陋之有
西蜀子云亭 无 丝 竹 之 乱 耳 无 案 牍 之 劳 形
斯是陋室,惟吾得馨
谈 笑 有 鸿 儒 往 来 无 白 丁
可 以 调 素 琴 , 阅 金 经
水 龙 灵
——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考考你?
一、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A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B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二、把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文。 A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B 孔子云:何陋之有?
三、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分别是之的哪种用法:
• A、助词“的” B、代词 C、动词,“往,到” D、助词无实 义 • E、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F、宾语提前的标志,无实义 F
• 1.何陋之有?(

•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