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进料验收管理办法
物资采购入库验收管理制度范本

物资采购入库验收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与适用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和管理物资采购入库验收工作,确保采购物资的质量和数量符合要求,保障各部门正常工作的进行。
适用于公司所有物资采购入库验收工作。
二、责任与权限1. 采购部门负责物资采购的组织和安排,包括招标、比价、合同签订等工作,并按照规定将采购物资送至仓库。
2. 仓储部门负责对采购物资进行验收、入库和仓储,确保物资安全和保存质量。
3. 采购员负责对所采购物资的质量和数量进行初步验收,并填写相应的验收单据。
4. 仓库管理员负责对采购物资进行详细的验收,包括外观、数量、规格、包装等方面,并填写相应的入库单据。
5. 验收员负责对采购物资进行抽样检验和质量验收,确保物资质量符合要求。
6. 采购部门、仓储部门、验收员等有权对物资进行返工、退货等处理,并及时与供应商联系解决问题。
三、物资采购入库验收流程1. 采购员接收到采购计划后,根据需要编制采购方案,并进行招标、比价等工作。
2. 采购员与供应商进行合同谈判,确保合同内容包括物资的品名、规格、数量、质量要求等,并签订正式合同。
3. 采购员将合同及其他相关文件提交给仓储部门,通知其准备接收采购物资。
4. 供应商按照合同约定的交货日期将物资送至公司仓库。
5. 仓库管理员在接收物资的同时,与采购员进行初步验收,包括检查包装完好性、物资的外观质量等,并填写验收单据。
6. 验收员对部分采购物资进行抽样检验,并与供应商的质量报告进行对比,确保物资质量符合要求。
如发现质量问题,需及时与供应商联系解决。
7. 仓库管理员在验收合格后,按照物资的性质和规则进行分类和入库,并填写入库单据,记录物资的库存数量和位置。
8. 采购部门对入库物资进行核对,确保与合同中约定的品名、规格、数量等一致,如发现问题,及时与仓储部门联系调整。
9. 所有验收和入库的单据需要及时归档,方便查阅和复核。
10. 待物资入库完成后,仓库管理员通知相关部门领取所需物资,并记录领用情况,确保物资的及时供应和使用。
公司进料出料管理制度范本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物料管理,确保物料供应的及时性和质量,提高公司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进料和出料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物料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第二章进料管理第四条进料计划1. 生产部门根据生产计划,提出进料需求计划。
2. 物料管理部门根据生产需求,制定采购计划,确保物料供应的连续性。
第五条进料采购1. 物料管理部门负责采购物料,选择合适的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
2. 采购合同应明确物料规格、数量、质量标准、交货时间、付款方式等条款。
第六条进料验收1. 物料到达公司后,由物料管理部门负责验收。
2. 验收内容包括物料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包装等。
3. 验收不合格的物料,应及时与供应商沟通,要求退货或换货。
第七条进料入库1. 验收合格的物料,由物料管理部门办理入库手续。
2. 入库时应做好物料标识,记录物料名称、规格、数量、批次、供应商等信息。
第八条进料保管1. 物料管理部门负责物料的保管工作,确保物料安全、整洁、有序。
2. 定期对库存物料进行盘点,确保库存数据的准确性。
第三章出料管理第九条出料计划1. 生产部门根据生产计划,提出出料需求计划。
2. 物料管理部门根据生产需求,制定出料计划。
第十条出料审批1. 出料计划经生产部门负责人审批后,由物料管理部门执行。
2. 出料计划应包括物料名称、规格、数量、用途等信息。
第十一条出料操作1. 物料管理部门根据出料计划,组织物料出库。
2. 出库时应核对出料计划,确保出库物料与计划一致。
第十二条出料记录1. 物料管理部门负责记录出库物料的名称、规格、数量、用途等信息。
2. 出库记录应保存备查。
第四章监督与考核第十三条物料管理部门负责对进料出料全过程进行监督,确保制度执行到位。
第十四条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将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罚款、停职等处分。
第十五条定期对物料管理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工作态度、工作效率、工作质量等。
工程材料入库验收管理制度

工程材料入库验收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工程材料入库验收管理,保障工程质量,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施工项目,在物资部门及各施工单位实施。
第三条物资部对工程材料入库验收负责,施工单位配合完成验收工作。
第四条工程材料入库验收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工程合同规定进行,确保材料质量符合要求。
第二章工程材料入库验收流程第五条工程材料采购完成后,供应商将材料送至项目现场,并提供相应的验收证明和检测报告。
第六条物资部门接到材料后,对其数量、质量、规格等进行初步验收,并填写验收单据。
第七条验收合格的材料,由物资部门验收人员签字确认,并安排入库存放。
若发现问题,需及时与供应商联系并进行退换货。
第八条施工单位在领取材料时,应进行复核,确保与合同一致并填写领料单。
第九条施工单位使用完毕的材料,应及时向物资部门汇报,并将空包装及时归还,以便进行再次利用或处置。
第十条物资部门应定期对库存材料进行盘点核对,确保库存数量准确无误。
第三章工程材料入库验收标准第十一条工程材料入库验收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工程合同规定进行,确保合格的材料得到使用。
第十二条材料应具有出厂证明、检测报告等资料,并应保留完好。
第十三条材料的质量、规格、数量等应符合合同要求,如有问题应及时与供应商沟通。
第十四条对于易腐蚀、易损坏等特殊材料,应做好包装保护工作,以免在运输过程中受损。
第十五条对于散装材料,应有专人统一包装,并进行记录和标识,以便入库管理。
第四章工程材料入库验收管理责任第十六条物资部门负责工程材料的接收、验收和入库管理工作,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和报备。
第十七条施工单位应配合物资部门进行材料的领取和复核工作,并确保领用的材料符合要求。
第十八条项目负责人应加强对工程材料入库验收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验收工作按规定进行。
第十九条各相关部门应相互配合,加强沟通协调,共同做好工程材料入库验收管理工作。
第二十条对于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将给予相应的处罚,并由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进料验收管理

进料验收管理根据深茂铁路项目部的项目管理规定,结合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为了确保工程质量,现对工程物资的进货检验制定以下管理措施,望各单位严格执行。
1材料分类工程材料按其用途分为:1、A类材料:钢材及制品(含钢绞线、钢板桩)、水泥、钢轨、线上料、成品油、民用爆炸物品等。
2、B类材料:股份公司批复由集团公司集采的物资、锚具、防水材料、土工材料、桥梁支座、伸缩缝、钢模板、脚手架、混凝土外加剂等。
3、C类材料:地材、粉煤灰、矿粉、石灰、木材、商品砼、沥青、电气化材料、电力通信信号器材、彩钢板活动房等。
4、D类物资:五金、工具、电料、杂品、劳保用品等。
5、建设单位和股份公司另有明确规定的物资,按其规定执行。
在工程施工中, A、B、C类材料的质量是决定工程质量的关键。
2管理机构设置1、项目部物资部、试验室、工程安全环保部、质量部对工程材料的质量进行监督管理。
2、根据项目部职能分工,各部室行使管理权限。
2.1各部门管理权限1、工程部负责对工班主要材料的计划进行审核、审批及监督管理工作,对进场材料的数量、外观质量及相关质量证明书的监督检查。
2、试验室负责对进场材料进行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的检测、试验,并以各种试验数据为依据出据报告单,对材料的质量做最终结论。
3、工程安全环保部和质量部负责对各工程材料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材料质量管理工作。
4、各部门在行使职权时以严把质量关为前提,不合格的材料坚决不能使用,并根据实际情况责令其限期清理出场,以确保工程材料质量。
5、项目部负责对施工队所选择的厂家进行考察、评定,对其产品质量、企业信誉、企业等级等方面进行评价,选择合格生产商和供应商。
3工程材料入库验收工作程序类工程物资的入库必须遵守以下工作程序:1、钢材进场检验程序(1)所购钢材必须是业主指定或达到国标的钢材生产厂家。
(2)每批钢材进场必须有生产厂家的材质证明单,材质单必须是盖有生产厂家原始红章的材质单,如果是复印件必须加盖销售单位公章。
材料验收管理制度

材料验收管理制度材料验收管理制度「篇一」一、购进的各种医疗材料、消耗材料必须严格按照验收手续、程序进行,严格把关。
验收合格以后方可入库。
不符合要求或质量有问题的应及时退货或换货索赔。
一般验收程序为:外包装检查、开箱验收、数量验收、质量验收。
二、验收工作必须及时,尤其是进口材料,必须掌握合同验收与索赔期限,以免因验收不及时造成损失。
三、医疗材料验收应有使用科室、医疗材料管理部门及厂商代表共同参加,如要申请进口商检的材料,必须有当地商检部门的商检人员参加。
验收结果必须有记录并由参加验收各方共同签字。
四、对验收情况必须详细记录并出具验收报告,严格按合同的品名、规格、型号、数量逐项验收。
对所有与合同发票不符的情况,应作记录,以便及时与厂商交涉或报商检部门索赔。
五、质量验收应按生产厂商提供的各项技术指标或按招标文件中承诺的技术指标、功能和检测方法,逐项验收。
对大型医疗材料的技术质量验收,应由省卫生厅授权的机构进行。
验收结果应作详细记录,并作为技术档案保存。
六、对于紧急或急救购置的不能够按常规程序验收的材料,可以简化手续,或按先使用事后补办验收手续的程序进行,但必须由医疗材料管理部门负责人签字同意。
七、验收合格的材料应由经手人办理入库手续。
入库单一式三联,一联交会计作记账凭证,一联交库房保管作入账凭证,一联交采购部门存查。
八、对违反验收管理制度造成经济损失或医疗伤害事故的,应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材料验收管理制度「篇二」1.根据采购计划单、订货合同、发货凭证及出厂技术资料为依据进行验收。
2.同时验收物资发票。
3.根据发货凭证、采购计划单等,核对到货物资的名称、型号、规格和数量,在入库单上填写内容并签字。
4.到货物资在验收中发现数量、名称、型号、规格与凭证不符或损坏、质量存在问题时,必须立即通知经办人员查明原因,并做好相关记录。
5.一般物资应随到随验、及时入库。
6.物资验收应做好验收记录。
验收合格的物资办理建档等手续。
材料验收管理办法

材料验收管理办法为加强项目部物资管理工作,细化工程材料的现场验收、发放登记工作,规范操作行为,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水平;确保施工生产的正常进行,实现节约材料,降低工程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的,依据《中交四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物资管理制度》、《中国交通建设有限公司物资采购管理工作考核办法和重大装备采购与管理考核办法》、《关于加强工程专业分包中材料采购管理》,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物资验收前应做好下列相关准备工作:1、根据进货通知,核对物资采购合同或协议,判明是否为应进库物资。
不是应进物资或没有收到进货通知的不给予验收入库,并立即请退出施工现场。
2、事先通知好会验人员,如:质检工程师、机务工程师、试验工程师、库管员、分包作业队负责人等(分包作业队需书面授权指定一人作为材料验收人)。
3、准备好验收用的计量器具,如:需要称重的物资,提前检查地磅是否工作正常。
4、提前与工程部、机务部沟通协调好卸货时需要的机械设备、工具和劳动力。
5、确定物资存放的地点、堆码方式和保管方式。
6、准备好物料防晒、防潮的准备工作,必须满足上盖、下垫的要求。
7、物料到达后,应该仔细核对供货单位提供的质量证明书或合格证是否符合有关标准,以及发货明细表、装箱单、发货票据等是否配套正确。
核对无误后开始进行物料验收。
二、物资验收的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数量验收:物资数量验收分计件、计重、理论换算、求积等几种形式。
2、质量验收:质量验收分外观检查、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检验、化学成分检验等。
3、规格型号验收:检查物料的品牌、型号、规格、尺寸偏差是否符合订货合同和有关标准的要求。
4、单据、技术证件验收:①核对单据有:运单、发票、装箱单、发货单、送货单等。
②技术证件有:合格证、检验报告、试验报告、质量证明书、技术证明资料等。
三、验收对象及验收方式(一)钢材验收方法1、质量验收:用游标卡尺检测钢材的规格尺寸、用钢卷尺检测钢材的长度,同时目测钢材表面的锈蚀、毛刺、扭曲、变形、腐蚀等钢材缺陷指标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要求,螺纹钢、圆钢、线材等型材必须配有吊牌,试验人员按规定取样送检试验。
进货物资检验管理制度范文

进货物资检验管理制度范文一、概述进货物资检验是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不仅关系到企业产品质量,还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运营成本和客户满意度。
为了确保进货物资的质量和符合企业的要求,制定并实施进货物资检验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的1. 确保进货物资的质量符合企业的技术要求和标准;2. 减少进货物资的质量问题及后续处理成本;3. 保证供应商按合同约定提供符合要求的物资;4. 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三、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进货物资的检验,包括原材料、配件、设备等。
四、责任与权限1. 采购部门负责与供应商沟通和签订合同,并确定物资的技术要求和标准;2. 质量部门负责制定进货物资的检验方法、标准和程序,并组织实施;3. 采购人员负责监督供应商提供的物资是否符合合同和技术要求;4. 供应商负责提供符合要求的物资,并配合质量部门的检验工作;5. 生产部门负责接收质量合格的物资,并进行后续生产操作。
五、进货物资检验程序1. 采购人员在进货之前,应先与供应商进行沟通,明确物资的规格、质量要求和数量;2. 采购人员将采购合同和技术要求交给质量部门进行审核和确认;3. 质量部门根据技术要求,制定相应的检验方案,并告知供应商;4. 供应商将物资送至企业,质量部门对物资进行检验;5. 检验合格的物资,质量部门出具合格证明,并通知采购人员;6. 检验不合格的物资,质量部门通知供应商进行重新提供或处理;7. 采购人员接收合格的物资,并进行入库操作。
六、进货物资检验方法1. 外观检验:根据物资的外观要求,对物资进行外观检查,如有问题,及时沟通和处理;2. 尺寸检验:对物资的尺寸进行测量和检查,确保其符合技术要求;3. 材料检验:对物资的材料成分进行化学分析和性能测试,确保材料质量符合要求;4. 功能检验:对物资的功能进行测试,确保其满足使用要求;5. 包装检验:对物资的包装进行检查,确保包装完好无损;6. 其他特殊检验:根据具体物资的特殊要求,进行相应的特殊检验。
进料质量管理制度

进料质量管理制度一、总则为提高企业产品质量,保障生产安全,确保用户权益,制定进料质量管理制度。
该制度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适用于企业所有进料管理活动。
二、管理范围1. 进料范围:包括原材料、辅料、包装材料等所有进料2. 管理内容:进料选择、验收、储存、使用等全过程管理三、进料选择1. 制定进料指标:根据产品要求和标准,建立相应的进料指标,包括物理化学指标、微生物指标等。
2. 选择合格供应商:根据供应商的信誉、实力、产品质量等,选择合格的供应商。
3. 合同约定:在与供应商签订合同时,明确进料要求、质量标准、供应周期等内容。
四、验收管理1. 进料验收标准:按照规定的验收标准对进料进行检验,包括外观、气味、质地、包装等。
2. 验收流程:进料验收由验收人员和仓储负责人共同进行,验收记录要详细完整。
3. 异常处理:对于不合格的进料,立即通知供应商处理,确保不合格品不进入生产环节。
五、储存管理1. 进料储存条件:根据不同进料的特性,设定相应的储存条件,包括温度、湿度、通风等。
2. 区分储存:对不同种类的进料进行分类储存,避免混淆。
3. 定期检查:对储存的进料进行定期检查,确保质量安全。
六、使用管理1. 进料使用记录:对每批使用的进料进行记录,包括数量、批号、生产日期等。
2. 使用过程监控:加强对进料使用过程的监控,确保按照规定使用。
3. 不合格品处理:对使用中发现的不合格品,及时停用并通知相关部门处理。
七、责任制度1. 部门责任:质量部门负责进料质量管理的具体实施,生产部门负责配合。
2. 责任追究:对于因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失,相关人员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3. 激励机制:对质量管理绩效突出的员工给予奖励,营造良好的质量管理环境。
八、持续改进1. 定期评估:对进料质量管理制度进行定期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2. 不断优化: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进料质量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
3. 持续改善:通过持续改进,不断提高进料质量管理水平,确保产品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料验收管理办法
第一条本公司对物料的验收以及入库均依本办法作业。
第二条待收料物料管理收料人员于接到采购部门转来已核准的"采购单"时,按供应商、物料别及交货日期分别依序排列存档,并于交货前安排存放的库位以利收料作业。
第三条收料
(一)内购收料
1.材料进厂后,收料人员必须依"采购单"的内容,并核对供应商送来的物料名称、规格、数量和送货单及发票并清查数量无误后,将到货日期及实收数量填记于"请购单",办理收料。
2.如发觉所送来的材料与"采购单"上所核准的内容不符时,应即时通知采购处理,并通知主管,原则上非"采购单"上所核准的材料不予接受,如采购部门要收下该等材料时,收料人员应告知主管,并于单据上注明实际收料状况,并会签采购部门。
(二)外购收料
1.材料进厂后,物料管理收料人员即会同检验单位依"装箱单"及"采购单"开柜(箱)核对材料名称、规格并清点数量,并将到货日期及实收数量填于"采购单"。
2.开柜(箱)后,如发觉所载的材料与"装箱单"或"采购单"所记载的内容不同时,通知办理进口人员及采购部门处理。
3.其发觉所装载的物料有倾覆、破损、变质、受潮……等异常时,经初步计算损失将超过5000元以上者(含),收料人员即时通知采购人员联络公证处前来公证或通知代理商前来处理,并尽可能维持异状态以利公证作业,如未超过5000元者,则依实际的数量办理收料,并于"采购单"上注明损失数量及情况。
4.对于由公证或代理商确认,物料管理收料人员开立"索赔处理单"呈主管核示后,送会计部门及采购部门督促办理。
第四条材料待验进厂待验的材料,必须于物品的外包装上贴材料标签并详细注明料号、品名规格、数量及入厂日期,且与已检验者分开储存,并规划"待验区"以为区分,收料后,收料人员应将每日所收料品汇总填入"进货日报表"以为入帐清单的依据。
第五条超交处理交货数量超过"订购量"部分应予退回,但属买卖惯例,以重量或长度计算的材料,其超交量的3%(含)以下,由物料管理部门于收料时,在备栏注明超交数量,
经请购部门主管(含科长)同意后,始得收料,并通知采购人员。
第六条短交处理交货数量未达订购数量时,以补足为原则,但经请购部门主管(科长含)同意者,可免补交,短交如需补足时,物料管理部门应通知采购部门联络供应商处理。
第七条急用品收料紧急材料于厂商交货时,若物料管理部门尚未收到"请购单"时,收料人员应先洽询采购部门,确认无误后,始得依收料作业办理。
第八条材料验收规范为利于材料检验收料的作业,质量管理部门就材料重要性及特性等,适时召集使用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依所需的材料质量研订"材料验收规范",呈总经理核准后公布实施,以为采购及验收的依据。
第九条材料检验结果的处理
(一)检验合格的材料,检验人员于外包装上贴合格标签,以示区别,物料管理人员再将合格品入库定位。
(二)不合格验收标准的材料,检验人员于物品包装贴不合格的标签,并于"材料检验报告表"上注明不良原因,经主管核示处理对策并转采购部门处理及通知请购单位,再送回物料管理凭此以办理退货,如特采时则办理收料。
第十条退货作业对于检验不合格的材料退货时,应开立"材料交运单"并检附有关的"材料检验报告表"呈主管签认后,凭此异常材料出厂。
第十一条实施修正本办法呈总经理核准后实施,修订时亦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