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春节习俗
大同的风俗

大同风俗风俗,即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风土民情,它是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和习惯的总和,也是一套由来已久的精神规范。
大同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千百年来所形成的风俗习惯,颇具有一定特色。
大同的年节,是被人十分重视的,传说“年”是一种凶猛的野兽,样子像牛。
大同人过春节时全家聚拢在一起以躲避“年”,这就是“守夜”由来。
传说中的“年”有怕火光、怕红色、怕响声的“三怕”,于是大同人过大年的时候总是要点上“旺火”,帖上对联,并且燃放爆竹,敲锣打鼓以以此来镇“年”以后旺火、对联、爆竹的含意更大,还表示丰产、兴旺、发达等意思。
所以一到初一,大人小孩都换上新衣,以示一个新的开端。
游八仙:这是大同的一项民俗活动,而这一项活动主要的就是正月的初八时候举行的。
在这一天,家家户户就会偕老带幼,来到了寺庙或者是道观中,祈求一年的健康以及平安。
因此在大同的当地,流传着“游八仙,治百病“的说法。
除了这一天之外,人们也会时不时的到大同市内的寺庙里面,进行祭拜,因此寺庙的香火也是十分的鼎盛的。
因此游客来到了大同,也可以到这里祭拜一下,祈求一下健康平安,也是一种美好的向往了。
庙会:大同的庙会十分的热闹。
在大同的庙会上,不仅仅有各种各样的卖东西的,还有着各种各样的表演等,像是秧歌、川剧等表演,可谓是应有尽有。
除此之外,在大同的庙会上,还展示了泥人、剪纸等民间的工艺品。
如果游客可以幸运的遇到了大同的庙会的话,不妨逛一逛,感受一下大同的这种传统的庙会,并且购买到自己想要的物品。
元宵节闹红火,古代称游艺,始于唐,在宋代已十分兴盛。
大同人的元宵节,称正月十五,这时人们除挂灯笼外,还要大搞街头文艺活动。
大同游艺活动的特点,主要是花样多,地方色彩浓,除高跷、小车灯、船灯外,还有挠阁、抬阁等。
抬阁近年来已不常见,被彩车代替,但是大同人的春节文艺活动,总是常常以新的代替旧的而不断变化着,这是一种健康向上的活动。
此外,在八月十五打月饼,是为喜庆丰收:腊月二十三吃麻糖,大同人传说是为糊住灶神爷的嘴,这当然是一种不实际的说法,但是这明显地反映出大同人的向善忌恶的习惯。
山西大同的风俗

山西大同的风俗
山西大同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城市,拥有丰富多彩的地方风俗。
其中,最具特色的当属“大同亲热”,这是一种极具亲和力的交际方式,表现在人们之间的身体接触上。
当地人在见面时,会用手拍肩膀或握手,并用“大哥”、“大姐”等亲密称呼,以此表达对彼此的友好和尊重。
此外,大同还有许多传统的节日和习俗,如春节期间的花会、元宵节的灯谜和舞狮表演等,这些都是体现当地人民热情好客和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方面。
此外,大同还有许多美食和手工艺品,如烤鸡翅、铜器、雕刻品等,这些都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山西大同的风俗文化是其独特的城市魅力之一,值得前来体验和探索。
- 1 -。
山西大同的春节习俗有哪些_春节

山西大同的春节习俗有哪些春节是我国最大的民间传统节日。
那么山西大同有哪些春季风俗习惯呢?下面小编整理了山西大同的春节习俗,一起来看看吧。
山西大同的春节的习俗大同地区煤炭资源比较丰富,它与当地人的衣食住行必然要发生各种联系。
因此,煤的作用远在古代就已渗透到风俗民情之中,其中生旺火就是当地的一种风俗习惯。
每逢春节除夕晚上,家家户户院落门前都要用大块煤炭垒成一个塔状,名曰旺火,以图吉利,祝贺全年兴旺之意。
里面放柴,上面写个大红字条"旺气冲天"。
等午夜十二点,鞭炮齐鸣之时,将旺火点燃。
点燃后,火苗从无数小孔中喷出,状若浮图,既御寒,又壮观。
大人孩子们围起一圈,有的做游戏,有的放鞭炮,男女老少都要来烤火,以图"旺气冲天"。
孩子们也可以走街串巷观察评论火堆大小,谁家的火堆大,着的旺,谁家的旺气也大。
正如清朝《大同县志》所述:"元旦,家家凿炭伐薪垒垒高起,状若小浮图。
及时发之,名曰旺火,即省城达达火也。
"如今,生旺火之风俗习惯,在大同又有发展。
不但在过年时生,就连平日办婚丧大事或者重大节日时都生,有的是在冬季为了取暖;有的是在夏季以图吉利。
若论旺火规模之宏大,造型之讲究,当以怀仁旺火为最。
它有四大特点:一、选煤精良。
在元宵节前预选优质原煤,用机械或者人工挖掘出来,再精心切割成整齐方块;二、造型美观。
必须聘请高明师傅将旺火垒成底小、肚大、顶尖、内空的宝瓶形状,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燃烧净尽而旺火不塌;三、逐年增高。
为了达到一年胜似一年之喻意,要求垒砌旺火时,每年都要比前一年增高一些,具体增高的尺寸大小,则由主人心中的期望而定;四、规模庞大。
每年怀仁县城内街道都要垒砌五六十座巨大旺火,其中最大者用80吨煤垒成,高达三丈,可谓规模庞大。
春节其他地方的习俗天津天津人称腊月初八为“腊八儿”,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许多天津人还在这天用醋泡大蒜,名“腊八醋”。
腊月十五开始,各式各样的年货全都上市,以娘娘宫为轴心的宫南宫北大街更是热闹非凡。
家乡大同的风俗

家乡大同的风俗
家乡大同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城市,其风俗也非常独特和有趣。
以下是一些值得一提的风俗:
1. 拜寿送礼:在家乡大同,人们在生日、结婚等特殊日子会拜寿,拜寿时会送一些礼物,如糖果、干果、饼干等。
2. 汉字文化节:每年的汉字文化节是家乡大同的一大盛事,人们会在这个时候举行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包括书法比赛、诗歌比赛等。
3. 祭祖:家乡大同的人们非常注重祭祖,每年清明节和重阳节都会到祖先的坟墓前祭拜,烧香、献花、敬酒,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4. 赛龙舟:赛龙舟是家乡大同传统的体育活动之一,每年端午节期间会举行龙舟比赛,各个团队都会为了荣誉和奖励而拼尽全力。
5. 吃饺子:在家乡大同,吃饺子是过年的传统习俗,人们会在除夕夜包饺子,以一家人团圆为主题,寓意着团圆和幸福。
总之,家乡大同的风俗是多种多样的,这些风俗深深地植根于人们的生活和文化中,代代相传,成为了家乡文化的一部分。
- 1 -。
作文写大同的风俗

作文写大同的风俗《大同的风俗》篇一大同,那可是个充满魅力的地方,有着各种各样独特的风俗,就像一个装满宝藏的大盒子,每打开一层都有新的惊喜。
先说这过年吧,大同的年那叫一个热闹非凡。
一进腊月,整个城市就像被注入了超强活力剂,到处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
到了腊月初八,喝腊八粥是必不可少的。
我家的腊八粥啊,那可真是大杂烩,各种豆子、米、红枣、桂圆啥的都往锅里扔。
我就纳闷了,这腊八粥难道就是把家里能找到的粮食都凑一块儿煮?不过喝起来还真不错,黏黏稠稠的,甜滋滋的,就像把一年的幸福都熬进了这粥里。
再说说大同的春节庙会,那简直是人的海洋。
庙会上啥都有,卖小吃的、耍杂技的、卖小玩意儿的。
那些小吃的香味就像一只只小手,直往人的鼻子里钻。
我记得有一次我去庙会,看到一个卖糖人儿的老爷爷,他的手就像有魔法一样,一会儿工夫就把一块麦芽糖变成了栩栩如生的孙悟空。
我当时就想,这老爷爷莫不是孙悟空变的,专门来给我们这些小馋猫做糖人儿的?我赶紧跑过去买了一个,拿在手里都舍不得吃,那糖人儿在阳光下亮晶晶的,好像下一秒就要蹦起来去打妖怪似的。
还有大同的旺火,这可是个特别的风俗。
在院子里或者家门口堆起一个大大的旺火堆,到了除夕晚上就点燃。
那火苗呼呼地往上蹿,感觉能冲到天上去,把黑夜都照得跟白天似的。
我当时就想,这旺火是不是能把来年的所有坏运气都给烧光光呢?大家围着火旺又唱又跳,那种热闹劲儿啊,就像全世界的欢乐都聚集在了这里。
可是现在呢,因为环保的原因,旺火没有以前那么普遍了,但在人们心中,它依然是大同春节的一个重要标志。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传统风俗的改变,是一种遗憾。
但我觉得吧,虽然形式可能会变,但这背后的欢乐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不会变的。
大同的风俗就像一本厚厚的历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值得我们去品味和传承。
《大同的风俗》篇二大同的风俗啊,那真的是丰富多彩得很,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每一笔都有着独特的韵味。
大同的婚俗那可就很有看头了。
大同的节日风俗

大同的节日风俗
大同是山西省的一个城市,也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地方。
以下是大同一些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1. 春节:大同人过春节时,会贴春联、挂红灯笼,家家户户会扫尘、打扫卫生,然后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并放鞭炮迎接新年到来。
期间,人们还会互相拜年,给长辈送上新年祝福和红包。
2. 元宵节:在元宵节晚上,大同市区的街道会举办花灯游行,各种造型各异的彩灯在灯谜、龙舞、舞狮等表演的烘托下,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观赏。
同时,人们还会吃汤圆、猜灯谜,喜庆地庆祝这个传统节日。
3. 清明节:大同人在清明节会到坟墓扫墓、祭祖,同时清明也是踏青的好时机,许多人会选择外出郊游、欣赏春景。
4. 端午节:大同人过端午节时,会包粽子、赛龙舟,同时还有一项独特的传统活动,即攀踏蒿山。
人们会集体攀登当地的蒿山,以祈求安康和吉祥。
5. 中秋节:大同人过中秋节时,会赏月、吃月饼,并进行一些传统的庆祝活动,例如赏月晚会和民间艺术表演。
同时,人们还会品尝各种口味的月饼,并与亲友分享团圆的喜悦。
以上是大同一些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这些习俗反映了当地人
民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同时,这些活动也成为了人们团聚、传承文化、弘扬民俗的重要方式。
山西省春节传统习俗走亲访友传祝福

山西省春节传统习俗走亲访友传祝福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全国各地都有其独特的习俗和风情。
而在山西省,春节传统习俗更是丰富多样、别具特色。
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习俗便是走亲访友传祝福。
春节期间,山西的家庭成员多数会返回自己的家乡,与亲人团聚。
在走亲访友时,传递祝福是一项重要的仪式。
这个过程不仅是表达心意的方式,也是增进感情、加深交流的时刻。
走亲访友的传统在山西有着悠久的历史。
人们通常会选择在节日前后的几天里,亲自造访亲朋好友的家中。
在山西农村地区,亲朋好友之间的关系常常比较密切,一年中最重要的时刻就是春节。
因此,走亲访友传祝福成为了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走亲访友时,准备一份贴心的礼物是常见的礼节。
山西人尤其注重礼尚往来,真诚的祝福也体现在礼品的挑选上。
常见的礼物包括年货、水果、酒等,这些都是人们在春节期间最常见的礼物选择。
当然,礼物的价值并不是最重要的,真诚的祝福才是人们真正关心的。
除了礼物以外,祝福的话语也是走亲访友中重要的一环。
走进朋友或亲人的家门时,人们通常会带上爱心和关怀,以喜庆的口吻说出吉祥的话语。
例如,祝愿对方财源滚滚、事业蒸蒸日上、身体健康、家庭幸福等等。
这些话语不仅代表了自己的祝福,也传达了团圆和吉祥的寓意。
在走亲访友的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便是品尝美食。
山西的春节美食丰富多样,传统的团圆饭常常是这一天最重要的一餐。
家庭成员聚坐在一起,共享丰盛的年夜饭,畅谈近来的生活,互诉衷肠。
这一刻,充满了温馨和幸福的气氛。
在走亲访友的过程中,还有一项注重的礼仪便是拜年。
在山西,拜年通常是先长辈,然后是同辈、晚辈的顺序。
这种尊重长辈的传统观念体现了家庭和社会中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拜年时,人们通常会鞠躬酬谢,或是双手递上贺年卡或红包,表达对长辈的敬意和感谢。
走亲访友传祝福是山西省春节传统习俗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人们通过亲自到亲朋好友家中,传递祝福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关心和祝福。
这种习俗不仅连接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也弘扬了亲情和友情的价值观。
大同城市介绍民俗文化旅游景点

刀削面的面条呈柳叶形,外厚内薄, 口感筋道有弹性。
炸油饼与豆腐脑
01
炸油饼和豆腐脑是大同早餐的常见搭配,深受当地 人喜爱。
02
炸油饼外酥里嫩,口感香脆,搭配豆腐脑一起食用 ,既美味又营养。
03
豆腐脑口感细腻,味道鲜美,与炸油饼搭配食用, 让人回味无穷。
其他特色小吃与美食文化
1
大同还有许多其他特色小吃,如浑源凉粉、大同 兔头、大同涮羊肉等。
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
大同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包括传统建筑、手工艺、 民间艺术、节庆活动等,为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独特的民俗文化体验
大同的民俗文化旅游景点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体验,如品 尝当地美食、参与民间活动、了解传统手工艺等,让游客 深入感受大同的民俗文化魅力。
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
大同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为游客提供了 良好的旅游环境。
价格指南
大同市住宿价格相对稳定,淡季时价格较低,旺季时价格较高。五星级酒店的价格通常在1000元/晚以上,而青 年旅社和民宿的价格通常在200-500元/晚。在预订住宿时,建议提前比较不同酒店的价格和评价,以便选择最 适合自己需求的住宿。
交通方式与路线规划
交通方式
大同市交通便利,游客可以选择飞机、火车或长途汽车等交通方式到达。大同机场有通往全国主要城 市的航线,火车站则有通往北京、太原等地的列车。此外,大同市还有多个长途汽车站,提供前往周 边城市的班车服务。
大同有着悠久的历史,曾是古代丝绸 之路的重要起点和辽金两朝的陪都, 因此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独特 的民俗文化传统。
城市发展与文化特色
大同市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 个以煤炭、电力、化工为主的工业城 市,同时也在积极发展旅游业和文化 产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同春节习俗
篇一:大同春节习俗调查报告
大同春节习俗调查报告
又是一年春节到。
作为一种民俗传统、一种文化胎记,春节以其特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乡土情结,成为中国传统节日中最普及、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
随着时代变迁,春节逐渐被人们淡化,拯救春节的呼声也随之而起。
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春节?大同人过春节还按老法儿过吗?春节习俗与现代生活有无冲突?带着此类疑问,我设计了几个问题,分别以给不同年龄层次的亲朋好友打电话、繁华街头随机调查、大小超市随访等形式进行了调研,结果如下:
问题一:提到春节习俗,您会想到什么?
---提起春节习俗首先想到吃年夜饭。
我要求被访者围绕此问题回答三个所想到的词汇。
提及率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吃年夜饭/团圆饭(24%)、办年货(18%)、放烟花鞭炮(14%)。
紧随其后的是:贴对联(11%)、压岁钱(9%)、扫尘(6%)、走亲戚(5%)、拜年(3%)、守岁(1%)。
问题二:您准备怎么过春节?
---大多数人选择在家休息。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
好不容易能放个年假,大多数人选择在家休息。
既能调节疲劳的神经,
又有了难得和家人在一起团聚的时间。
调查表明,有80%的被访者选择在家休息,计划春节期间走亲戚的只有19%,选择旅游仅占被采访者的1%。
---绝大多数人选择在家自己做饭。
虽然大大小小的饭店早就开始推出各种年夜饭的订餐活动,不过从调查结果看,被访者中有90%的人还是选择在家做年夜饭,而只有10%的被访者选择到饭店吃年夜饭。
人们选择在家做饭主要是想和家人在一起共享这意义不同的“团圆饭”。
一位受访者这样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一年当中有大半的日子都在外面吃。
过年了,就有几天时间呆在家里,还是自己一家人在一起做饭吃有意思,热闹、有气氛。
到饭店吃是省事,但过年不就图个热闹吗?”
---许多人选择短信拜年
现代通讯的发展使人们的交流方式更加多样化,拜年方式也从传统的“走亲串友”多元化成打电话、发短信等多种方式。
本次调查发现,人们在拜年方式选择中,短信拜年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9%,31%的被访者选择打电话拜年,20%的被访者选择登门拜年,还有6%的被访者选择发电子邮件拜年,另外,4%的被访者选择了其他方式。
现代通讯对人们生活的渗透力在过春节中也可见一斑,越来越简洁的拜年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近一半人过春节不会祭祀
按照习俗,过年都要祭灶。
调查表明,32%的被访者表示过春节会祭祀,22%的被访者说无所谓,而46%的被访者却表示过春节不会祭祀。
一些古老的春节习俗还是随着时代变迁在淡去。
问题三:您认为春节习俗过时了吗?
---绝大多数人认为年味犹存
不可否认,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过年的很多环节都在淡化并且趋无。
于是,很多人认为年味淡了,过年越来越没意思。
然而,这次调查多少给我们一些信心,调查表明,89%的受访者认为年味没有变淡。
---大多数人愿意完全按照传统习俗过年
按照老规矩,过了小年,直到初五,每天都有相关的安排,一些程序已经日渐简化。
调查表明,只有17%不愿意完全按照传统习俗过年,这说明,在大同,大部分人还在延续着老的传统。
春节的生命力还在。
问题四:您是否喜欢春节的气氛
---老人、小孩喜欢春节的气氛
有80%的老人重视传统习俗,有90%的小孩喜欢春节的节日气氛。
年轻人有两种观点:一种人坦言现在对过年已经不像小时候那样感兴趣了,但还是喜欢过年时的那种气氛;另一种人自己对过年无所谓,但是为了老人、孩子的情绪,还是按照习俗去做。
妈妈说:“记得小时侯过春节,姥姥天天有事做,日日有安排,一直忙到除夕下午,再将屋里屋外打扫一遍,开始整点新衣帽,包饺子,准备迎神的物品。
除夕之夜,各家通宵不眠。
鸡鸣之时,开始烧香、点灯、摆供品、放花炮、祭祖,然后互相拜年。
儿童向长辈叩头,长辈给压岁钱,图个吉利。
吃罢早餐后,便出门拜年,互道些吉祥话语。
”
而现在几乎没有完全按照旧风俗过年的人了,但愿大同的春节多些文化内涵,展现古城特色,但愿风俗使节日代代传承,节日使生活五彩斑斓。
篇二:山西省大同市过年民俗
山西省大同市过年民俗
调查报告
本学期的民俗课已经接近尾声,马上就要过年了,过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每个中国人都把过年作为一年中最重要的事。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因此我把我家的年俗作为本学期最后的调查课题——来探究一下大同地区的过年习俗。
春节之于中国,其影响力的深远和地域扩散的广度是其他任何节日或礼俗所无法企及的。
我们从儿时对过年的向往,到长大后理性地对其进行思考,渐渐悟出了春节的文化底蕴、内在魅力以及它在满足人性需要方面所具有的多种功能。
我们终于知道,对于中国人来说,春节其实是一种非同寻常的文化活动,其存在是人们需求的折射,其作用是其他任何现代手段或方式所无法替代的。
所以,经过一年奔波后的人们,无论是何年龄、性别、地域,都渴望在春节来临之际渐渐
停息于它那温馨的港湾。
一、节日习俗
大同地区的春节,一般从农历腊月初八就开始,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才算结束,甚至于到二月二止。
民俗有“忙腊月,闹正月,拖拖拉拉到二月”的说法,这正是众多春节习俗的真实写照。
农历腊月初八为腊八
节,相传佛祖释迦牟
尼在这一天悟道成佛。
佛教徒们视该日为佛主的“成道节”。
民间也食“腊八粥”,象征吉祥福寿、喜庆丰收。
大同地区则“预于初七日往玉河凿冰融水做枣粥,别无馈送,惟与佣水人枣粥一碗。
”“食腊粥,作腊醋,腌肉,藏冰。
”繁忙的春节活动开始了。
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民间俗称过小年,是祭祀灶君的日子。
祭灶,是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
文献记载最早的灶君是火神祝融也。
他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
大同地区的广大农村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两侧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或‘回宫降吉祥’)”、横批为“一家之主”的对联。
每逢腊月二十三小年夜,灶王“上天述职”时,大同民间“供饧饼酒果,祀皂(同“灶”)神,以求福庇。
”该日吃麻糖祭灶,以糊灶王之口也是当地习俗。
大同民谣中“二十三,吃饧板”(注:饧指麻糖的初级品,特粘,现在统称麻糖)。
指的就是人们希望他上天多说好话、少说坏话,以保佑全家老小平安。
腊月
二十三日到除夕前叫“迎春日”,也就是春节前的准备阶段。
置办年货、打扫庭院、
搞好个人卫生是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
年三十,俗称过大年。
易门神、贴对联、放鞭炮,蒸年糕、包饺子、吃年夜饭,请祖先、熬年、垒旺火都是大同地区的习俗。
《云中郡志》记载:“除夕,易门神、桃符,修岁事,陈祀仪;守岁。
”这与我国北方其他地区年俗基本相同,不多赘述。
大同地区煤炭资源丰富,过年发旺火是当
地的一大风俗。
每逢除夕晚上,家家户户院子中都要用大块煤炭垒成一个塔状,里面放好干柴,上面大红字条写有“旺气冲天”、“大吉大利”、“火树银花”等吉语。
《大同县志》记载曰:“元旦,家家凿炭伐薪,磊磊高起,状若小浮图。
及时发之,名曰‘旺火’。
”元日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鸣,辞旧迎新,活动达到高潮。
旺火由家长亲自点燃,称为发旺火,取意发财、旺盛、红火。
冲天的火光从无数小孔中喷出,烧红的炭火照亮庭院,孩子们穿上新衣服,围着旺火燃放鞭炮,男女老少围着旺火烤火,以图“旺气冲天”。
到了早晨,主人要把旺火的炭火铲回灶内做饭,不准外人铲走,表示一年的兴旺。
如今,尽管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楼房取代了四合院、排房,然而,过年垒旺火的习俗仍然照旧。
与以往不同的是,旺火逐年增高、造型美观、规模庞大。
人们围着红光耀眼、灿烂辉煌,吐着长长火舌的旺火,排着长长的队伍,正转三圈,反转三圈。
一圈
圈祈福的人们,欢笑着、嬉戏着,祝福着美好的来年和幸福的生活。
若论旺火规模之宏大,造型之讲究,当以怀仁旺火为最。
其中最大者用80吨煤垒成,高达三丈,气势磅礴。
“拜年”是岁后迎新纳福的主要活动,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其内容丰富多彩。
元日子时交年时刻,伴着新年的钟声、震耳的鞭炮声,各家开始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
通常的顺序是:“先拜天地,次拜祖宗,再拜高堂,然后出门去拜亲朋好友;亦有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等各种讲究,直至拜到正月十五,所谓拜个晚年。
”如今的大同地区通常是后一种习俗,“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