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专题复习学案

合集下载

杠杆复习教案 (2)

杠杆复习教案 (2)

初三物理《杠杆综合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画力臂。

2.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3.会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研究动态平衡问题。

4.会画最小力。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以一个练习题引起大家的讨论和质疑,导入新课一、回顾第一节功的基础知识:1.回忆杠杆的五要素因素2.利用PPT展示图片同学们再回忆力臂的画法2. 学生回忆杠杆的平衡条件,并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各类杠杆,学生完成以下内容。

(教师指导思考方法)①l1=l2,F1____F2 __杠杆______②l1>l2,F1_____F2 __杠杆____________③l1<l2,F1_____F2 __杠杆______下列工具属于哪种杠杆将代号填到上面的对应横线处A.筷子B.羊角锤C.钓鱼竿D.天平E.铁锹F.瓶起子留给学生时间消化理解复习的基础内容二、学生完成当典型训练的习题内容(一)力臂的画法训练学生完成学案中力臂的练习题,教师利用PPT做好纠正,并启发学生自己发现力的方向规律,为下面的知识复习做好铺垫。

规律:当动力作用点和阻力作用点位于支点两侧时,两力方向相同;当动力作用点和阻力作用点位于支点同侧时,两力方向相反。

提高练习:教师启发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作图,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就感1.如图甲图为剪刀在使用时的情形:请在乙图中的A、B两点画出动力和阻力的大致方向。

2. 杠杆如图所示平衡,请根据图中所给的动力臂画出动力F(二)、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学生自己完成学案相关的知识点复习教师重点解释若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由竖直向上拉动改为逐渐倾斜时,为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示数将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利用彩色ppt 完成。

(三)、利用杠杆平衡条件算一算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来计算出所求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发现最小力的规律(四)、学生根据上题中的规律画出最小力。

教师重点解析如下图所示的题目(五)、利用杠杆平衡条件研究杠杆动态平衡问题如图:一圆木放在水平地面上,现要缓慢抬起一端,在抬起的过程中,若拉力F的方向始终与杠杆垂直,则动力臂___,阻力臂___,动力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学生先思考,然后讨论,教师最后利用绳子、钩码、教鞭,加上投影灯为大家揭晓答案,从而让学生感到物理来源于生活,离我们不远,从而加强物理学习兴趣。

江苏省句容市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复习学案:11.1杠杆2

江苏省句容市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复习学案:11.1杠杆2

江苏省句容市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复习学案:11.1 杠杆2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对于这节幼儿园课程的设计有着深思熟虑的考量。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游戏,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杠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让孩子们能够通过观察和实践,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能力。

4. 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杠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杠杆的平衡条件。

难点:杠杆的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杠杆模型、杠杆实物、图片等。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个小杠杆,用来进行实践操作。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杠杆故事,让孩子们对杠杆产生兴趣,然后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杠杆实例,让孩子们初步了解杠杆的概念。

2. 讲解:利用教具和课件,详细讲解杠杆的定义、特点和平衡条件。

通过生动的示例和图示,让孩子们直观地理解杠杆的原理。

4. 讨论:孩子们分组讨论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教师引导孩子们思考杠杆的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杠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杠杆的平衡条件。

难点:杠杆的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观察到孩子们对杠杆的概念和原理有了基本的了解,他们在实践操作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但是,部分孩子在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讲解。

在课后拓展延伸方面,我可以布置一些有趣的杠杆小实验,让孩子们在家中进行观察和操作,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我还可以引导孩子们关注生活中的杠杆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课程活动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杠杆复习课教案

杠杆复习课教案
课程
层次
说明
课堂内容5个层次所包含的教学意图:
层次1:知道杠杆的定义,能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杠杆,并能说出杠杆的五要素;
层次2:能准确描述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说明动力和阻力使杠杆的转动效果对平衡的影响;
层次3:通过对平衡条件的认识,能对实际杠杆进行准备的要素分析,并可以将杠杆分类;
层次4:可以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对实际存在有变量的杠杆工作情况进行准确分析;
层次5:考虑实际杠杆中自重带来的平衡影响,能一定程度上进行多力作用下的平衡分析。
学生学习层次的达成计划:
100%学生应达到层次3的学习,并熟练掌握层次1和层次2;
80%学生在小组互助的前提下应达到层次4的学习;
50%学生可以接受层次5的学习。
感谢您的光临与指导,您的听课意见是我不断修正的航标
结合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小组讨论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方法小结首先逐步分析画出杠杆的五要素对力和力臂这种可能出现变化的物理量应该结合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明确固定值和变量
中级教师观摩课授课教案
授课题目
习题复习:杠杆的应用
授课教师
张志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巩固对杠杆基础知识的了解,能找出实际杠杆的五要素
2.巩固对杠杆平衡及平衡条件的了解,能准确描述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际杠杆:瓶起的五要素)
复习:杠杆的基本概念
小组完成,互查对错
小组汇报,板演结果
基本复习
层次2
引导学生完成学案第二部分
(实验探究题:杠杆的平衡、作图找动力)
复习:杠杆的平衡
小组完成,互查对错
小组汇报,板演结果
基本复习
层次3
引导学生完成学案第三部分
(实际杠杆:筷子、托盘天平的五要素)

苏科版物理第11单元杠杆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典例解析学案

苏科版物理第11单元杠杆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典例解析学案

苏科版物理第11单元杠杆——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典例解析学案一、教学内容1. 了解杠杆平衡条件的概念。

2. 掌握杠杆平衡条件的数学表达式:F1L1 = F2L2。

3. 学会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掌握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

2. 能够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和运用。

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杠杆平衡问题,并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进行解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杠杆模型、剪刀、尺子、滑轮组等。

学具:笔记本、尺子、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生活中常见的杠杆现象,如撬棍、剪刀、开瓶器等。

2. 理论讲解:介绍杠杆平衡条件的概念和数学表达式。

3. 典例解析:选取几个典型的实例,如剪刀剪纸、撬棍撬石头等,引导学生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进行分析和解答。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对杠杆平衡条件的掌握程度。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心得,互相学习和借鉴。

六、板书设计1. 杠杆平衡条件:F1L1 = F2L22. 典例解析:示例1:剪刀剪纸F1:剪刀手柄的力L1:剪刀手柄的长度F2:剪刀刀片的力L2:剪刀刀片的长度示例2:撬棍撬石头F1:撬棍一端的力L1:撬棍一端到石头的距离F2:撬棍另一端的力L2:撬棍另一端到石头的距离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运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下列现象:(1)用筷子夹取食物。

(2)用钓鱼竿钓鱼。

2. 答案:(1)筷子夹取食物:手指对筷子的力(F1)与食物的重力(F2)的乘积相等,即 F1L1 = F2L2。

(2)钓鱼竿钓鱼:手对钓鱼竿的力(F1)与鱼的重力(F2)的乘积相等,即 F1L1 = F2L2。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杠杆平衡条件的掌握程度较高,但在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杠杆平衡问题方面仍需加强。

10.1杠杆的平衡条件导学案2023-2024学年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10.1杠杆的平衡条件导学案2023-2024学年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10.1杠杆的平衡条件导学案——20232024学年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一、教学内容1. 杠杆的定义和分类:杠杆是一种基本的简单机械,根据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关系,杠杆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省力杠杆,如撬棍;一类是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等臂杠杆,如天平;还有一类是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费力杠杆,如筷子。

2. 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在平衡状态下,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即F1L1=F2L2,这是杠杆的基本平衡条件。

3. 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通过杠杆的平衡条件,我们可以解释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如如何使用杠杆更省力,如何判断杠杆是否平衡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杠杆的定义和分类,掌握杠杆的基本平衡条件。

2. 能够运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杠杆的分类和杠杆平衡条件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杠杆模型、撬棍、天平、筷子等。

2. 学具:笔记本、尺子、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和体验使用撬棍、天平和筷子的过程,引导学生发现它们都是杠杆,并思考杠杆的平衡条件。

2. 概念讲解:介绍杠杆的定义和分类,解释杠杆平衡条件。

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演示如何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如判断杠杆是否平衡,如何使用杠杆更省力等。

六、板书设计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七、作业设计(1) 一根撬棍,动力臂为1米,阻力臂为0.5米,动力为20牛。

(2) 一台天平,动力臂为1米,阻力臂为1米,动力为10牛。

(3) 一根筷子,动力臂为0.2米,阻力臂为0.1米,动力为5牛。

2. 答案:(1) 不平衡,因为201≠100.5。

(2) 平衡,因为101=101。

(3) 不平衡,因为50.2≠10.1。

学案: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学案

学案: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学案

学案: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杠杆的概念,能识别常见的杠杆。

2、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

3、会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过程。

(2)杠杆平衡条件的表达式及其应用。

2、难点(1)设计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方案。

(2)对力臂概念的理解。

三、知识回顾1、什么是力?力的三要素是什么?2、什么是平衡状态?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四、引入新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各种工具来完成各种任务,比如用撬棍撬石头、用剪刀剪纸、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等。

这些工具在使用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它们都可以绕着一个固定的点转动。

在物理学中,我们把这种能够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

五、新课学习(一)杠杆的概念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用字母“O”表示。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₁”表示。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₂”表示。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₁”表示。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₂”表示。

(二)力臂的画法1、找支点:首先确定杠杆绕着哪个点转动,这个点就是支点。

2、画力的作用线:将力的作用线用虚线延长或反向延长。

3、作垂线: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

4、标力臂: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用大括号标明,并在旁边标上相应的字母“l₁”或“l₂”。

(三)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提出问题: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2、猜想与假设(1)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2)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3)动力×动力臂²=阻力×阻力臂²3、设计实验(1)实验器材:杠杆、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经典导学案包括答案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经典导学案包括答案

九年级上册物理复习导教学设计学生:课题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间2021 年2月日名称第课时课型新课课时 3 主备人张婉审察人授课目的: 1、知道杠杆五要素,会画杠杆的表示图,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灵便运用解题授课重点: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授课难点:关于杠杆的作图;知识网络和知识点:一、〔 1〕什么是杠杆的平衡状态杠杆处于__________或___________。

(2〕猜测:杠杆的平衡可能与哪些要素有关(3〕实验设计器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测量的物理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谈论①: A、 B 两图中的杠杆处于静止平衡状态,实验时采用哪幅图为什么图 A:图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实验步骤:1.调治杠杆在水平川址平衡。

〔注意:左右两端平衡螺母都往_______处调。

〕2.在杠杆的左侧挂上适宜的钩码,用弹簧测力计在杠杆右侧竖直向下拉,使杠杆在水平川址平衡,记下弹簧测力计示数 F1,钩码对杠杆的拉力 F2是阻力。

3. 只改变钩码数量〔即只改变F2〕或只改变钩码的地址〔即只改变l2〕,或只改变弹簧测力计的地址〔即只改变l 1〕,分别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得出三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测量序号F1/N L1/cm F2/N L2/cm①②③分析比较表中数据,得到结论:杠杆平衡时满足下列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杠杆的应用和分类由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 F2l 2变形为 =>(1)杠杆可分为三类:(2)关于不相同种类的杠杆分别举例:(3) 作用在杠杆上的最小动力的作图方法〔求作最小动力问题,就是转变成找最长力臂问题。

九年级物理 杠杆复习学案(第2课时)(无答案) 苏科版

九年级物理 杠杆复习学案(第2课时)(无答案) 苏科版

【学习目标】:1.学会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方法2.知道“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给实验带来的方便3.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简单的计算.【重点、难点】1、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杠杆平衡条件2、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简单的计算.【学习过程】:一、预习检测1.取一支粗细均匀的新铅笔,在中间用细线栓住悬挂起来。

移动细线的位置,能否让它在水平位置静止?2.如果是一支粗细不均匀的圆珠笔,能否让圆珠笔在水平位置静止?静止时细线是否在它的中间?3.如果在圆珠笔的右端挂一卷透明胶带,能否让圆珠笔在水平位置静止?教师评价二、新课学习一(1)取一支粗细均匀的新铅笔,在中间用细线栓住悬挂起来。

移动细线的位置,_______(能、不能)让它在水平位置静止,此时细线______(在/不在)铅笔的中间;(2)如果是一支粗细不均匀的圆珠笔,_______(能/不能)让圆珠笔在水平位置静止,静止时细线______(在、不在)它的中间;(3)如果在圆珠笔的右端挂一卷胶带,_______(能/不能)让圆珠笔水平静止。

此时细线靠近圆珠笔的_____端。

二、1.杠杆平衡:当杠杆处于_________状态时,我们就说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2.实验探究(1)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_______位置平衡。

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

(2)设弹簧测力计对杠杆的拉力为F1,钩码对杠杆的拉力为F2,实验时要沿着________方向拉弹簧测力计,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测出一只钩码重_____N,杠杆上每格长度为_____cm . 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学生分组实验(1):①在杠杆的左侧距支点3格处挂上2个钩码,在杠杆的右侧挂3个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将结果记入表格中;②保持钩码的位置不变,改变钩码的数量,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将结果记入表格中;③保持钩码的数量不变,改变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将结果记入表格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专题复习学案
一、复习目标
1.复习杠杆的平衡条件,总结归类常见题目类型。

2.培养学生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储备
1.杠杆的平衡条件是指杠杆处于________或________状态,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力臂是指从_______________的距离;当____到_______的距离作力臂时,此时力臂最大。

3.杠杆可分为:①_____________特点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特点
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特点____________
三、常见题目类型分析
(一)杠杆的再平衡问题
例1、如图1
A.两边钩码各向外移动一格
B.左边增加一个钩码,右边向外移动一格
C.左右两边的钩码各减少一个
D.左右两边的钩码各增加为原来的两倍。

例2、杠杆两端各挂一个重力不相等的实心铁块G
A 、G
B
,并且G
A
>G
B
,杠杆恰好
平衡,如果把G
A 、G
B
都浸没在水中,不移动支点的位置,杠杆能否继续保持平衡?
练习:
1.用一根细棉线把一段直铁丝吊起来,让铁丝能在水平位置平衡,再将棉线右边的铁丝对折一下,铁丝还能在水平位置平衡吗?
2.杠杆左右两端分别挂有20 N及30 N的重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若使两端都减少5 N,则 ( )
A.左端下沉 B.右端下沉 C.仍保持平衡 D.以上说法都不对3.一杠杆左右两端挂有质量不等的铜块和铁块,杠杆处于平衡,现将两铜块和铁块同时浸入水中,则杠杆将( )
A.顺时针转动 B.逆时针转动 C.保持平衡 D.无法判断。

图1
(二)最大力臂问题
例3、如图2所示,要想将重500N ,半径为0.5m 的车轮滚上高为20cm 的台阶,其所用的最小力应是_______________N . 练习
请在图3中画出用羊角锤起钉时所用的最小力F 。

(要求保留作图痕迹)
(三)力的大小变化问题:
例4、如图4所示的杠杆正处于平衡状态,现将弹簧秤改为沿斜上方用力拉,要使这个杠杆仍保持平衡,弹簧秤的示数将( ) A .增大 B .不变 C .减小 D .无法判定 练习
如图5所示:用一始终垂直于杠杆的力把杠杆的一端抬起,则作用在杠杆末端的力F 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先变大,后变小 (三)杠杆平衡条件应用综合题:
例5、如图6所示,金属块M 静置于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为5.4×105帕,轻质杠杆AB 的支点为O ,OA :OB=5:3,在杠杆的B 端用轻绳与金属连接(如图4所示)。

若在杠杆的A 端悬挂质量为m=4千克的物体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此时金属块对地面的压强为1.8×105帕。

若要使金属块离开地面,那么,杠杆A 端所挂物体的质量至少应为多少?
图 2

3

4
图 5
图6
练习:
图7为冷水自控装置,小水箱与锅炉相连,当杠杆呈水平状态时,浮球一半体积浸入水中,塞子B 刚好顶住自来水进口。

测得浮球体积500厘米3,OC=25厘米,OD=1厘米,水管横截面积为1厘米2,由此算出自来水压强多大?(不计杠杆、连杆、塞子、浮球质量)
四、达标测试题
1.用如图8所示的杠杆提升重物,设作用在A 端的力F 始终竖直向下,在将重物慢慢提升到一定高度的过程中,F 的大小将( ) A .保持不变 B .逐渐变小 C .逐渐变大 D .先变大,后变小
2.利用如图9所示的装置估测物G 的重,当杠杆平衡时,已知力F 大小为5牛,则物G 的重( )
A .大于5牛
B .小于5牛
C .等于5牛
D .无法确定
3.用不等臂天平称质量为4g 的物体,先放在右盘中称,再放左盘中称,记下两次的结果,则其记录值可能为( )
A .2g 6 g
B .4 g 1g
C .10 g 6 g
D .3.2 g 5 g 4.如图6所示,杠杆可绕O 点转动,已知OA =BC =20厘米,AB =30厘米,B 点悬挂一重物G ,在C 点施10N 的力,使轻杆在图示位置平衡。

问:在B 处最多能吊起多重的物体?
5.如图14所示,杠杆可绕O 点转动,已知OA =BC =20厘米,AB =30厘米,B 点悬挂一重物G ,在C 点施10N 的力,使轻杆在图示位置平衡。

问:在B 处最多能吊起多重的物体?

7
图8 图
9 图14
6.小东想估测出某种油的密度ρ
,他手边的测量工具只有刻度尺。

小东利用身

边的器材设计出一个实验方案。

首先找一根直硬棒,用细线系在O点吊起,硬棒在水平位置平衡,然后将已知密度为ρ的金属块B挂在硬棒左端C处,另外找一个重物A挂在硬棒右端,调节重物A的位置,使硬棒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重物挂在硬棒上的位置为E,如图16所示。

下面是小东测出ρ油的部分实验步骤,请你按照小东的实验思路,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图16 (1)用刻度尺测出OE的长度L o
(2)把金属块B浸没在油中,把重物A从E处移动到D处时,硬棒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
(3)
的表达式(4)利用上述测量出的物理量和题中的已知量计算ρ

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