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衡阳市2020年中学化学 实验创新说课稿

湖南衡阳市2020年中学化学 实验创新说课稿
湖南衡阳市2020年中学化学 实验创新说课稿

燃烧的条件的实验创新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很高兴能有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今天我要展示的实验创新是:燃烧的条件的实验创新。

《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的内容。在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中,学生已学习了硫、碳、细铁丝的燃烧,知道了物质的燃烧是剧烈的氧化反应。本课题重点通过对燃烧的条件的实验探究来让学生掌握燃烧的条件,然后对其加以应用得出灭火的原理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这既是对化学变化中具体知识的补充和完善,又对以后的知识起铺垫的作用。

在教材中,实验是这样设计的:

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观察现象。

我觉得教材的实验探究有如下四个不足之处:

1、白磷露置在空气中燃烧,不利于教师和学生的身体健康;

2、白磷燃烧所需时间受水温、气温等因素影响较大;

3、氧气需要制取使得装置复杂;

4、硬纸圈不能沉入水底,加上白磷在热水中熔化,氧气一吹变小且游动,操作不便。

于是,我决心对这个实验进行改进。首先我想到自己身处农村学校,改进实验要让仪器易得;其次我觉得为了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扩散到空气中,装置一定要密封;另外还要在保证实验现象明显的前提下要让装置简单、易于操作。最后我在校外小诊所里找回了一些废弃的药剂瓶和输液管,多次实验后制成了三个如图装置,其结构类似于九年级化学常见考点——洗气瓶装置。现在我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个装置:接下来我就用它、水槽、红磷和白磷等来向大家演示一下这个创新实验:

我首先向1号瓶中放入少许红磷;然后向2号瓶中注入少量热水后再放入一小粒白磷;接着向3号瓶中放入一小粒吸去表面水的白磷。将三只瓶一起放入盛有约80℃热水的水槽中,观察现象。

教学时可以在等待的空隙向学生介绍白磷与红磷的着火点。不一会儿,我们就可以看到1号瓶中红磷不燃烧;2号瓶中白磷不燃烧;3号瓶中白磷燃烧并产生大量白烟。这时和学生一起讨论:

1、3号瓶中白磷燃烧而1号瓶中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3号瓶中白磷燃烧而2号瓶中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

3、怎样才能使2号瓶中的白磷燃烧?

这样的实验对比就能让学生轻松理解:可燃物燃烧要达到着火点,还需要氧气。也顺理成章的过渡到第二步实验。

接下来我们将2号瓶中的水抽干。过一会我们同样看到瓶中白磷燃烧并产生大量白烟再次说明燃烧需要氧气。之后我们还可以向瓶中注入水来溶解产生的白烟,向学生提出课外思考:水为什么能灭火?给下一节课埋下伏笔。

我觉得将该实验改进后有如下优点:

1、实验器材易得,不受学校条件限制;

2、燃烧在密封装置内进行,白烟不再影响师生身体健康;

3、实验现象明显,很好地突破了实验难点;

4、装置简单,易于操作,能节约教学时间,更能让学生理解燃烧所需要的三个条件。

通过对这一实验的改进,我的体会是,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需要每位处于教学最前线的教师不断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敢于质疑、大胆创新,不断去完善和开发新课程教学资源。

请各位专家多加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化学实验设计、改进及创新研究报告

题目:化学实验设计、改进与创新研究: 单位:

化学实验设计、改进与创新研究 摘要:为了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化学教师应具备设计、改进实验、进行创新实验教学研究的能力.本文阐述了设计、改进和创新化学实验的原则,探讨了设计、改进和创新化学实验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后应用实验、改进与创新的方法,联系中学化学教学,列举5个案例对课本需要补充的实验进行研究,对课外活动实验的研究以及对传统实验的改进研究. 关键词:实验教学;实验设计;实验改进;实验创新研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本特征.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教师教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实验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思想和科学品质教育的最生动、最活跃的教学形式.作为化学教学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现行教课书中缺少某些实验,或某些实验现象不明显,成功率不高.因此,根据学校的设备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增补一些实验、设计一些课

外生活实验或者课本上规定的实验予以改进,设计和创造出适合化学教学、质量更高的实验,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研究的能力,更好地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 一、实验设计、改进与创新遵循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这是实验设计的首要原则.它指所设计实验的原理、操作顺序、操作方法等时,必须与化学理论知识以及化学实验方法论相一致.教师进行实验研究,其目的主要是要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以实现教学目的.实验研究必须实事,讲究科学性,而不能弄虚作假,违背科学规律,更不能有实验现象明显,而不科学的操作和做法. (2)简约性原则实验的教育价值往往与仪器的复杂程度成反比, 在 不违反科学性和教材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对某些实验的仪器进行改进,做到实验装置简单;重点突出;实验材料要容易获得;实验操作较简便;实验步骤较少;实验时间较短;突出创造性. (3)直观性原则在实验中,学生往往是通过观察鲜明、生动、准确的实验现象而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科学的结论.所以化学实验的改革,不仅要求简易、快速,还必须做到直观、形象,使每个学生都能观察清楚.这就要求教师对那些现象不够明显,不够直观的实验进行改进,增强直观效果(颜色变化)等现象判断实验的进程. (4)可行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是指设计实验时,所运用的实验原理在实施 时切实可行,而且所选用的化学药品、仪器、设备、实验方法等在现行的条件下能够满足.

高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知识点

高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知识点 1. 仪器的洗涤 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是:内壁上附着的水膜均匀,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2.试纸的使用 常用的有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ph试纸、淀粉碘化钾试纸和品红试纸等。 (1)在使用试纸检验溶液的性质时,一般先把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蘸有待测溶液的玻璃棒点试纸的中部,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判断溶液的性质。 (2)在使用试纸检验气体的性质时,一般先用蒸馏水把试纸润湿,粘在玻璃棒的一端,用玻璃棒把试纸放到盛有待测气体的导管口或集气瓶口(注意不要接触),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情况来判断气体的性质。 注意:使用ph试纸不能用蒸馏水润湿。 3. 药品的取用和保存 (1)实验室里所用的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或有毒的。因此在使用时一定要严格遵照有关规定,保证安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注意节约药品,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

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1~2ml,固体只需要盖满试管底部。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或交由老师处理。 (2)固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先使试管倾斜,用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到底部。有些块状的药品可用镊子夹取。 (3)液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很少量液体时可用胶头滴管吸取;取用较多量液体时可用直接倾注法。取用细口瓶里的药液时,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然后拿起瓶子(标签对着手心),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使液体缓缓地倒入试管。注意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一般往大口容器或容量瓶、漏斗里倾注液体时,应用玻璃棒引流。 (4)几种特殊试剂的存放 (a)钾、钙、钠在空气中极易氧化,遇水发生剧烈反应,应放在盛有煤油的广口瓶中以隔绝空气。 (b)白磷着火点低(40℃),在空气中能缓慢氧化而自燃,通常保存在冷水中。 (c)液溴有毒且易挥发,需盛放在磨口的细口瓶里,并

一体化电化学综合创新实验装置-高中化学实验说课稿

《让创新点亮课堂——一体化电化学综合创新实验装置》 厦门实验中学邹标赵丽佳 一、使用教材 本次说课内容是一节复习课,选自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第3节电化学的相关内容。 二、实验仪器 一体化电化学综合创新实验装置、烧杯、石墨电极。 三、实验创新点 1.通用性利用自主研发的一体化电化学综合创新实验装置能够用这一套装置完成课本上所有的有关电化学的实验。实现仪器的多功能性。 2.趣味性本装置为增加实验的趣味性,加入了小灯泡和音乐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简约性整个操作简单方便节省时间。 4.直观性指针指示电流、数字显示电压,读数非常直观。 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一节复习的实验探究课,学生对于原电池、电解池的反应原理理解的不够系统,学生主要是机械的记忆。教材上没有关于燃料电池的实验,只给了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不够直观、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本节课利用自制的一体化电化学综合实验装置,能够更加直观、便捷、多功能。通过一体化电化学综合实验装置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有关的电化学实验,为学生学习电化学反应原理创设实验情景,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反应原理。 五、实验教学目标 1.对原电池特别是燃料电池有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2.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 3.通过积极实验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实验教学内容 1.电解饱硫酸钠溶液和氢氧燃料电池。 2 .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和氢氯燃料电池。 3.甲醇燃料电池实验。 4.金属镁过氧化氢隔膜实验 5.水果电池实验。 七教学过程 1.介绍一体化学电化学综合创新实验装置 本套装置主要是由两个部分组成。左侧的部分是化学反应单元,这两根石墨电极上刻上螺旋槽,便于吸附更多气体。右侧为检测单元。检测单元又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最左边的是一个电流计,右边的是两个电压表。中间的电压表主要是电源的电压,最右边的电压表是测原电池的电压。最下边的两组接口分别是电源的输出端口和原电池的输出接口。整个装置可以看作是一个电源、电流表、电压表、电解池的整合体。

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

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 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的改进 任教科目:初中化学 任教单位:长沙县黄花中学 作者:陈恺平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评委、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我来自长沙县黄花中学,我参赛的课题是《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的改进》。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教学安排了一个经典的演示实验来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中通过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通过导管进入集气瓶,体积上升约五分之一等现象,探究空气的成分。在实验中,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 教材中选用的仪器为集气瓶、导气管、烧杯、止水夹、燃烧匙、酒精灯,在实验操作过程和结论分析中,本人觉得该实验有以下不足之处: 1、该装置系统性误差较大,一方面,导管中有5-10ml空气,随着集气瓶内气体体积减少,压强减小,打开止水夹,导管内的空气将进入集气瓶,导致液面小于五分之一。 2、该装置的刻度不明,五分之一之说全凭老师口 说,没有通过准确的定量展示,对于严谨的科学学习 来说,不利于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 3、在分析结论时,由于物理中的大气压强还未学 习,学生最难理解的是,为什么水会进入集气瓶。 4、该装置需要等到装置完全冷却,才能打开止水 夹,冷却所需要的时间较长,如未完全冷却,实验误差较大。 基于以上理由,本人根据化学和物理相关知识,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对这个实验进行了一定的改进。 改进如下: 仪器:500ml集气瓶,长导管两根,橡胶塞一个,橡皮管一根,燃烧匙、

250ml量筒。 实验操作: 1.先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用集气瓶装满水,把塞子塞紧,目的 在于证明这是一满瓶水。 3.将集气瓶中的水倒250ml放在量筒内, 同时题问:集气瓶内的空气体积是多少ml? (用于测定空气的体积) 4.在燃烧匙内装上足量红磷,将一端长 导管放入量筒内,加热红磷,红磷剧烈燃烧后,迅速将带长导管的橡胶塞塞住集气瓶。 5.观察实验现象。最开始,由于红磷在集气瓶内燃烧,气体受热膨胀,将排出部分水,我们在可以看到量筒内将有气泡冒出,这部分被排出的空气,是导管内的气体,不是集气瓶内的空气,也恰恰是我们实验需要排出的气体。之后水将沿着导管进入坐集气瓶,量筒内液面逐渐下降。 6.红磷完全反应后,将集气瓶倒过来,振荡,让集气瓶,充分冷却。(大约20秒钟时间即可冷却),正立集气瓶,捏住橡胶管,将导管内存留的水倒流至量筒,把长导管拿出量筒,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为200ml。由此可知,减少的气体体积为50 ml。我们也精确测算出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五分之一。 本装置改进之后的优点: 1.学生很容易理解,实验前精确地测定出原来空气的体积。实验后,精确的测定出量筒内水减少的量,就是集气瓶内气体减少的量。

高中化学实验所有知识点整理

高中化学实验所有知识点整理 一、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 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 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 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二、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 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 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①实验室蒸馏石油。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 则插入水浴中。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②苯的硝化反应。 三、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 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 热KMnO4制氧气 制乙炔和收集NH3 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 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四、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种方法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最新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技能创新大赛说课稿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技能创新大赛说课稿学校:兴义市则戎乡中学 参赛教师:马建春 参赛时间:2018年6月13日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早上好! 我是则戎乡中学的马建春老师,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我展示的创新实验是:《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2的内容,同学们都知道,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呼出二氧化碳气体,我们在实验室做实验时需要用到二氧化碳气体时,能不能收集我们呼出的气体,这样就引入该课题。 在课本上,实验是这样设计的,提供实验仪器,(都是玻璃仪器)长颈漏斗、锥形瓶、导管(带橡胶塞)、集气瓶、玻璃片、试剂有碳酸钙、稀盐酸。该实验的不足之处:1、不方便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2、用的都是玻璃仪器,容易破碎3、所用的仪器空间大,耗费大量的药品。因此我对该实验进行改进,我改进 后的实验设计体现5大理念: 1、变废为宝.我使用的仪器是塑料瓶、医院里输液用过的输液管,给动物 打针用过的注射器、我把它们高温消毒后拿来使用。可以循环使用的 橡胶塞、还有平时家里用剩的蜡烛、火机和木条。 2、容易携带,不易破碎,使用方便。 3、多功能.可用于实验室用固体与液体反应制取气体的装置(制二氧化 碳、氢气等)。 4、容易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节约药品,可根据需要气体的多少,选 择不同大小的塑料瓶和注射器。 5、所用药品能就地器材,所用的大理石(石头)就是我在路边捡的。 实验过程:介绍本次实验所需的仪器,连接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向塑料 瓶中装入适量的碳酸钙(块状的石头),塞紧橡皮塞,把注射器里的稀盐酸(适量)推进塑料瓶里,观察实验现象,同时用排空气法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并验满。要求学生完成下列表格: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设计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设计 实验题目:盐酸的化学性质微型实验学校名称:卢龙县潘庄镇中学 实验教师:何秀芳

实验方案 实验内容:在教学中酸的化学性质是以实验的形式分散进行教学的,学生对知识缺少系统性,实验较多操作较麻烦,改进后把酸的性质系统化简化了实验的操作过程。 一、改进实验名称:盐酸化学性质微型实验 二、改进实验目的: 1、将初中化学课标实验教材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中的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酸的化学性质的知识实验的形式加以系统化和具体化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简化实验步骤,使学生获得鲜明突出的印象。 实验创新点: 三、实验仪器及用品:一个100毫升洗净的盛放过氯化钠注射液的玻璃瓶、用输液器和输液管改进的导管、五个洗净的盛放过青霉素的玻璃小瓶、带铁圈的铁架台、、药匙、盐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指示剂、石蕊指示剂、硝酸银溶液、锌粒、氧化铁 四、实验装置图及说明: 如图所示,此装置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1、铁架台及铁圈:对装置起固定作用。 2、对输液器进行改进,利用三通做成连通 器,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瓶内液体顺着输 液管往下流,通过简易的连通器流到各个 不同的反应容器中,避免做多个实验多次 添加药品的麻烦。 3、在干路导管和支路导管间都安装了控制 器,可以根据反应得需要打开不同的控制器,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通过调整控制器,控制滴入液体的速度,从而达到控制反应速度的目的。

4、该装置还可以用于部分液体与固体反应的对比试验,比如通过金属与酸反应验证金属活动性强弱时,在大玻璃瓶中加入稀盐酸,在小玻璃瓶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打开控制器,就可以同时进行几个反应,节约实验时间,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5、可以根据实验的需要调整支路导管的条数,如果拔掉一个三通就可以减少一组反应,由五组变成四组。 五、实验操作: 1、连接反应仪器并添加反应物,注意要使导管保持通畅,在开始实验之前要关紧控制器,在盛有氢氧化钠的玻璃瓶中预先滴入酚酞指示剂,溶液变成红色。 2、打开干路控制器和支路一的控制器,使液体流下来滴入到盛有石蕊指示剂的小玻璃瓶中。观察到溶液变红,验证了盐酸可以使石蕊指示剂变红这条酸的通性。 3、顺次打开各个支路控制器,使盐酸滴入不同的反应器中,观察现象,验证盐酸不同的性质 六、装置改进的意义: 1、缩短了反应时间,操作简单 2、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反应的个数 3、把零散的实验集中在一起,复习物质的性质时更具有直观性,加深印象

高中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点梳理

高中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点梳理 一、高中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二、高中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①实验室蒸馏石油。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②苯的硝化反应。 三、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 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 热KMnO4制氧气 制乙炔和收集NH3 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四、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种方法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I2)。 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用做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创新化学实验的方法

创新化学实验的方法 在多年的化学教学中,笔者在用好课本实验的同时,还敢于质疑课本实验的不足,合理利用现有的仪器和代用品,成功改进和设计了一些化学实验装置[1]。 改进和设计化学实验,笔者常以发明创造学上的缺点列举法、希望点列举法、模仿法等技法为基础,然后灵活利用组合法、移植法、替换法、缩小法、逆向法等技法去改掉缺点、落实希望。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实验创新,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以2012版上海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册)》中的“探究微粒运动的实验”为例,介绍化学实验创新的几种常用方法。 一、以“缺点列举法”为基础进行实验改进 “缺点列举法”是指通过发掘现有物品的缺点,然后设法逐项克服缺点的发明技法。像预警飞机、可降解塑料、球墨铸铁管道等发明,都使用了缺点列举法,该技法也是改进化学实验最常用的基本方法。 1.分析缺点 按照教科书上设计的方法做“探究微粒运动的实验”时,总会感到有如下缺点: 氨水的用量大,每次实验需要150 mL~200 mL。 氨气极易逸出大烧杯污染环境,尤其实验结束回收氨水时。 每到一个班级都要重新组装药品和仪器,很不方便。 2.克服缺点 经过苦思冥想,获得如下克服缺点的思路: 根据“缩小省略法”(运用减少、减轻、折叠、删减等手段进行发明创造的技法),决定使用少量的浓氨水,以节约药品;设想将大烧杯(氨分子扩散的空间)换成口径不大的玻璃管,以缩小实验空间,同时便于封闭实验体系。 应用“替换法”(通过更换不同性能的材料优化物品的发明技法),拟将盛浓氨水的小烧杯更换为一个细口瓶,这样就无需回收氨水并可长期使用;打算把盛酚酞试液的小烧杯更换为可以吸附液体的纱布条,以便于组装实验用品。 根据“移植法”(将某种已成熟的原理或技术应用到其他领域从而获得新成果的发明技法),决定选用一个玻璃旋塞,将细口瓶里的氨气在需要时才释放出来,这样就使装置可控。 采用“异类组合法”(将不同的物品按某种关联因素组合成新事物的发明技法),将上述实验用品在竖直方向上进行组合,即得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2]。使用该固定装置,不仅操作方便、绿色环保,而且便于多个班级连续实验。 需要说明的是,玻璃管上端不一定要封闭,因为使用此改进装置探究氨分子的运动时,逸出的氨气很少,而且学生闻到少许氨味也是分子不断运动的一个例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设计

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改进 青龙满族自治县 高春民、高建全 一、实验目的 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是氧气重要性质的实验之一。以前有很多对该实验的改进,有的改进为密闭容器中进行,但是装置变得复杂,操作也不简便,成功率很低。所以我本次改进试着从实验的微型化入手,以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实验仪器及试剂 1.仪器 集气瓶、橡胶塞、注射器、燃烧匙、酒精灯、火柴、玻璃棒。 2.药品 硫粉、NaOH溶液、氧气。 三、实验仪器装置图及仪器的组装说明 1.仪器装置图(见附图) 2. 组装说明 将燃烧匙插进橡胶塞固定好,将燃烧匙铁丝上部分弯曲以便于控制燃烧匙底部和玻璃棒正对;再将玻璃棒如图穿过橡胶塞(玻璃棒上涂有少量凡士林);塞紧胶塞。 四、实验操作部分 1.先将燃烧匙旋转,将玻璃棒向下移动,使燃烧匙和玻璃棒分开,向燃烧匙中加入少量硫粉,再将玻璃棒放在酒精灯上加热1分钟左右。 2.迅速旋转燃烧匙,燃烧匙底部和玻璃棒正对,将胶塞塞紧集满氧气的集气瓶。 3.将热的玻璃棒下移,使玻璃棒下端与硫粉接触,再将玻璃棒上移,可观察到玻璃棒下端硫的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火焰熄灭后,再将热的玻璃棒下移,使玻璃棒下端与硫粉

接触,再将玻璃棒上移,可再次观察到玻璃棒下端硫的燃烧。(此实验可反复观察现象) 4.反应完毕后,用空注射器抽取集气瓶中少量气体,闻气体气味。 5.反应完毕后,用注射器吸取少量NaOH溶液,向集气瓶中注入少量NaOH溶液震荡,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 注:将集满氧气的集气瓶换成充满空气的集气瓶用同样的方法实验,可观察硫在空气中燃烧。进行对比试验。 五、装置改进的意义 装置简单,并且实验中减少了硫粉的用量,且在密闭的容器中反应,并用NaOH溶液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使实验微型化、绿色化。用生活中废旧注射器,变废为宝,使物品再利用。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归纳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归纳 一、常用仪器的使用 l。能加热的仪器 (l)试管用来盛放少量药品、常温或加热情况下进行少量试剂反应的容器,可用于制取或收集少量气体。 使用注意事项:①可直接加热,用试管夹夹在距试管口1/3处. ②放在试管内的液体,不加热时不超过试管容积的l/2,加热时不超过l/3. ③加热后不能骤冷,防止炸裂。 ④加热时试管口不应对着任何人;给固体加热时,试管要横放,管口略向下倾斜。 (2)烧杯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 使用注意事项:①加热时应放置在石棉网上,使受热均匀。 ②溶解物质用玻璃棒搅拌时,不能触及杯壁或杯底。 (3)烧瓶用于试剂量较大而又有液体物质参加反应的容器,可分为圆底烧瓶、平底烧瓶和蒸馏烧瓶。它们都可用于装配气体发生装置。蒸馏烧瓶用于蒸馏以分离互 溶的沸点不同的物质。 使用注意事项:①圆底烧瓶和蒸馏烧瓶可用于加热,加热时要垫石棉网,也可用于其他 热浴(如水浴加热等)。 ②液体加入量不要超过烧瓶容积的1/2. (4)蒸发皿用于蒸发液体或浓缩溶液。 使用注意事项:①可直接加热,但不能骤冷。 ②盛液量不应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 ③取、放蒸发皿应使用坩埚钳. (5)坩埚主要用于固体物质的高温灼烧。 使用注意事项:①把坩埚放在三脚架上的泥三角上直接加热。 ②取、放坩埚时应用坩埚钳。 (6)酒精灯化学实验时常用的加热热源。 使用注意事项:①酒精灯的灯芯要平整。 ②添加酒精时,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酒精不少于l/4。 ③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④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⑤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 ⑥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布扑盖。 2.分离物质的仪器 (1)漏斗分普通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普通漏斗用于过滤或向小口容器转移液体。长颈漏斗用于气体发生装置中注入液体.分液漏斗用于分离密度不同且互不相溶的不同液体,也可用于向反应器中随时加液。也用于萃取分离。 (2)洗气瓶中学一般用广口瓶、锥形瓶或大试管装配.洗气瓶内盛放的液体,用以洗涤气体,除去其中的水分或其他气体杂质。使用时要注意气体的流向,一般为“长进短出"。 (3)干燥管干燥管内盛放的固体,用以洗涤气体,除去其中的水分或其他气体杂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中的实验创新》说课稿(省级化学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中的实验创新》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氧化还原反应教学中的实验创新》,本节的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第二课时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内容。下面我将从设计背景、教材分析、实验教学环节、实验改进优点、实验教学方法设计、实验教学目标、自我评价及反思等七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设计背景 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建立以及原理的应用,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本节内容理论性较强,教材中也没有设计实验,学生理解较为抽象,大部分学生只是死记硬背结论并没有真正理解概念,这也违背了新课程理念,为此我设计了本实验。 二、教材分析(地位和作用) 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基本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章内容是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现代科技中遇到的一类重要化学反应。它贯穿中学化学学习的全过程,是学习中学化学的主线和关键之一,由于学生对原子结构知识认识不深,要求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是教学中的难点。在本实验中,由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知识的兴趣,再进一步分析现象推理,可以更加生动具体的认识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的微观本质。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优化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能对观察记录的实验信息进行加工并得出结论,能和同学交流实验探究的成果提出进一步探究或改进设想。养成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也让学生进一步深刻的认识到化学对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做出的重大贡献。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 情景,引入课题【导入】播放视频 【提出问题】蘸有碘酒的 衣服可用双氧水、大苏打 溶液、VC溶液中的哪一种 溶液洗干净? 【观看】视频 【思考】大胆做出猜想 到底是哪一种溶液可 以洗干净衣服? 感受体验氧 化剂和还原剂在 生活中是随处可 见的。 通过直观的生活 场景,降低对纯理 论学习的难度,激 发学生探究的兴 趣 探究活动一【验证实验】分别选三种 溶液的三名学生上台,戴 上橡胶手套同时将蘸有碘 酒的衣服放入自己所选溶 液的水槽中。 【师生归纳】从化合价角 度来看,碘单质具有氧化 性,我们可用生活中常见 大苏打和VC具有还原性 使碘单质还原为碘离子。 但有的会褪色有的不褪 色,褪色快慢也有区别, 所以同为还原剂还原性也 有强弱差别。 【提出猜想】结合已掌 握的知识,提出猜想 【观察并记录现象】大 苏打溶液和VC均可以 使蘸有碘酒的衣服洗 干净,水不能。 【思考】 观察实验现象,为什么 大苏打褪色最快效果 最明显,VC其次,水 根本就洗不干净? 引导学生分析现 象找出实质。总结 出这些实验的科 学思想与方法,让 学生感受实验的 科学性培养学生 科学探究的精神。 探究活动二【设疑】从化合价的角度 看,碘单质还应该具有还 原性,我们还可以用具有 氧化性的氧化剂来洗干净 衣服吗? 【提出假设】氧化剂能 将碘单质氧化为无色 的碘酸根 【思考】 生活中常见的氧化剂 引发学生新 的猜测和预测。

初中化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初中化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李映莲 宝华学校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对于化学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具有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是以实验为主,实验前做好充分地准备和精心地设计实验,能使在实验过程中,操作简便安全省时,现象明显,学生容易正确得出结论,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行初中化学教材中的实验,大多数是经过千锤百炼,教育教学专家反复论证后编入课本中的,具有权威性。但也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实验,从可操作性、可观察性、安全性等方面还有待改进和创新。为此,本文进行教材实验设计分析,说明优缺点所在,提出改进方案,从而能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改进 一、教材中实验分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因此,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贯穿于初中化学教学的全过程。初中化学实验中大部分为演示实验,演示实验又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因此,教师要对实验进行精心的设计,使学生在实验中操作简便易行,更容易观察到现象,更能体会到实验的趣味,能正确的得出结论。 教材中的一些实验设计或是操作复杂,或是现象不明显,或是成功率不高,或是不环保。因此,对实验进行改进,重新设计,使之更好的进行实验,使之更简便化、趣味化、绿色化、科学化,是很有必要的。 二、实验设计与改进必遵循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做到实验准确,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科学,实验装置设计合理,实验操作符合。 2、简约性原则:装置简单,操作简便,有创造性。 3、直观性原则:实验现象明显,感官性高。 4、安全性原则:实验过程安全,不出事故。

5、环保性原则:减少药品用量,减少环境污染。 三、实验方案的优化与改进 (一)、有关燃烧的条件实验探究 燃烧条件之一:着火点 教材方案:在500ml烧杯中加入300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缺点:教材上的实验易引发意外,且在敞开环境中燃烧白磷,产生大量白烟,污染严重。 改进方案: 1、取两支干燥的大试管,分别放入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和一小匙干燥的红磷,分别塞上橡皮塞。 2、将上述两只大试管同时放入一杯热水中(温度稍高),观察现象。 改进优点: 安全性好,操作简便,现象明显,且不污染环境。 (二)、关于活性炭的吸附性实验探究 教材方案:在盛有半瓶水的小锥形瓶里,加入一滴红墨水,使水略显红色。投入几块烘烤过的木炭,轻轻振荡锥形瓶,观察现象。 缺点:加入木炭或活性炭后,液体悬浮许多炭的颗粒,呈现黑色,无法观察现象,若要观察红墨水的褪色情况,需进行过滤操作,这就使实验时间拉长,教学效率降低。 改进方案: 1、在盛有半瓶水的小锥形瓶(A)里,加入一滴红墨水,使水略显红色。投入几块烘烤过的木炭,轻轻振荡锥形瓶。 2、在盛有半瓶水的小锥形瓶(B)里,加入一滴红墨水,使水略显红色。轻轻振荡锥形瓶。

高中化学实验基本知识易错70例

实验基本操作知识易错70例 实验基本操作知识相对于实验能力来说,是“死”的知识,只要平时多留意,多总结,强记忆就可以了。通过考试发现,很多学生对实验基本操作知识掌握得很不扎实,或语言表达欠准确而失分,如“沉淀的洗涤”,“容量瓶的查漏”,“气密性的检查”“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等,现将考试中易出错的问题总结如下: 1、常温下浓硫酸可贮存于铁制或铝制容器中,说明常温下铁和铝与浓硫酸不反应 解析:发生了“钝化”,并不是不反应,而是在金属的表面上生成一种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 2、配制5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将45mL水加入到盛有5g氯化钠的烧杯中 解析:配制5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溶质应为50g×5%=2.5g,再加水配成。 3、制备乙酸乙酯时,要将长导管插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液面以下,以便完全吸收产生的乙酸 乙酯 解析:不能将导管插入液面以下,因为这样容易引起倒吸现象。 4、鉴定SO42-时,可向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 解析:若溶液中含有Ag+,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同样也能产生白色沉淀,对鉴定SO42-产生了干扰作用。 5.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0.00mL0.10mol/LKMnO4溶液 解析:碱式滴定管下端是橡胶管,酸性或具有氧化性的溶液对它具有一定腐蚀作用。 6.用托盘天平称取10.50g干燥的氯化钠固体 解析:托盘天平只能准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7.不慎将苯酚溶液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氢氢化钠溶液清洗 解析:因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故不能用它来精洗,应用酒精清洗。 8.用瓷坩埚高温熔融钠与钠的化合物固体 解析:因瓷坩埚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它在高温熔融的条件下易与钠及钠的化合物发生反应。 9.向沸腾的氢氯化钠的稀溶液中,滴加氯化铁饱和溶液,以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解析: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是将烧杯中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滴入1-2mL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10.制备乙酸乙酯时,将乙醇和乙酸依次加入到浓硫酸中 解析:正确的操作是先加入乙醇,然后边摇边慢慢加入浓硫酸,再加入冰醋酸。 11.滴定管洗净后,经蒸馏水润洗,即可注入标准液滴定 解析:在注入标准液滴定之前应经蒸馏水润洗后,再用标准淮润洗。 12.做石油分馏实验时,温度计一定要浸入液面以下并加入碎瓷片防止暴沸 解析:正确的作法是将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靠近烧瓶的支管口处。 13.用待测液润洗滴定用的锥形瓶 解析:若用待测液润洗滴定用的锥形瓶,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14.锂、钾、钠、白磷、液溴均保存于磨口试剂瓶中,并加入少量的水液封 解析:锂应用石蜡密封,钾、钠应保存在煤油中;白磷保存于水中,液溴要用水封法。15.测定溶液的PH时,可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浸湿,然后再用玻璃棒蘸取某溶液滴到PH 试纸上 解析:测定溶液的PH时,不可用蒸馏水将PH试纸浸湿,否则影响测定的数值。(除中性溶液外) 16.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说明待测液中一定含有SO42-

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铜与硝酸的微型化改进实验

《铜与硝酸的微型化改进实验》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铜与硝酸的微型化改进实验》,我将从教材分析、创新理念、实验目标、实验重、难点、实验内容与过程设计、教学反思六个角度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对于硝酸课标中要求通过实验了解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同时它也是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这些理论具体运用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硝酸作为高中阶段学习的的三大强酸之一,它的特性氧化性是反射学生要掌握的化学核心知识。而在不同的教材中对本节课的处理各有优缺点,我们学校使用的是人教版,它位于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且在人教版书上并没有设计演示实验,这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而在苏教版教材中认为反应生成的一氧化氮是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缺乏说服力,鲁教版教材中有有毒气体外溢到空气中,污染环境,对环保意识不能起到重视。综合以上的优缺点,教师需引导学生大胆尝试、改进实验、让学生从中领会科学的魅力、培养他们创新的能力、通过化学方法对环境进行保护的意识。 二、创新理念 本节课我会带领着学生一起分析鲁教版、苏教版实验设计,取长补短、让学生在教师给定的实验药品及仪器中进行自主选择,改进课堂演示实验,最后在教师的启发下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验设计的重点在于仪器的选择及药品的用量,让学生从绿色节俭,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入手,仪器要简单、药品量要少;对与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它的毒性的畏惧感造成教师一演示实验,学生就捂鼻子逃避,降低了该实验的教学功能,那么我会抓住这一弱点,把危险的变成友好的,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有毒气体、有毒化学实验的可控性;在日常的教学中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一氧化氮马上被空气氧化生成二氧化氮,造成现象不明显,通过本节课的改进,可以避开这些传统教学的不足,让学生能更好的看到实验的现象,更有说服力。通过本节实验的改进可达到这样的目的:让学生认识到创新的真正意义在于简单化、环境友好化、易懂化,而非单单改变,改变并非创新。 三、实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能够解释和分析浓、稀硝酸和铜反应的实验现象,能正确写出浓、稀硝酸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能写出NO生成NO2的化学方程式。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自行改进实验,让学生既动脑、又动手、还能解释实验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从中领会科学的魅力、培养他们创新的能力、通过化学方法对环境进行保护的意识。 四、实验重、难点 重点: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注重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着力发展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难点:以探究、创新的方式认识硝酸的强氧化性。 五、实验内容与过程设计 (一)实验目的 1.知识目的:认识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

化学创新实验

对明矾净水实验的改进 昆明吴仕元刘云戴毅 一、实验目的 明矾是常用的净水剂,汶川大地震后,有媒体报道山区灾民使用的净水剂主要是明矾,在依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53页活动与探究做明矾净水的实验时(1),发现该实验存在实验时间长,实验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有人研究认为“明矾净水实验在于明矾的状态和质量太多的问题,一般需要20min左右的时间,”(2)我们知道一堂课的时间大约是40min左右,如果单这里就花费这么多的时间,后面的教学任务根本就无法完成,不利于课堂教学的连续性。 通过大量的调查和试验,我们发现昆明市附近地区的天然水大多呈弱碱性,而明矾净水的原理在于其水解产物氢氧化铝有很强的吸附性,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形成沉淀,从而达到净水的目的。弱碱性、弱酸性环境不利于氢氧化铝的生成,即不利于明矾的水解。采用单因素控制法找到明矾净水的最佳实验条件,大大缩短了实验时间,增强了实验效果,为教师演示此实验提供了参考依据。 二、实验仪器及试剂 烧杯若干100 mL带刻度(分别编号1、2、3、)、酸度计(雷磁牌PHS──2F型)、玻璃棒、明矾、研钵、电子天平(感量0.1g)、10%NaOH溶液、人工配制泥沙水(配制方法如下:取100克泥沙,加入4000 mL自来水,充分搅拌,静置待大颗粒沉淀后,取上层悬浊液备用)。 三、实验步骤和方法 取编号为1、2、3的烧杯,各加入100 mL的泥沙水,测pH。在2、3烧杯中分别加入0.1g明矾,搅拌后,3号烧杯滴入4滴(每毫升约为40滴)10%的NaOH溶液,搅拌,静置。

实验现象:2至3分钟后,1、2、烧杯无明显现象,3号烧杯变澄清。 实验结果讨论: 1.净水时间的快慢与明矾、NaOH的用量有关。NaOH的量过多、过少都不利于明矾的净水,用明矾净泥沙水的最佳比值为:水( mL):明矾(g):10%NaOH( mL)为100 mL:0.1g:0.075~0.1 mL(3~4滴)。 3.由于各地泥沙成分不一,配制出的泥沙水浑浊度不同,本实验所用泥沙水越浑,效果越好。 四、注意事项 1.加入明矾充分溶解后,再加NaOH和溶液,搅拌3~5下,即可。保持静置,不要经常搅动,否则不利于沉淀的形成。 2.当量取的液体体积小于1 mL时,改用滴管量取,本实验1 mL液体大约为40滴。 五、实验改进的意义 1、加入NaOH、小苏打调节水的酸碱性,有利于明矾水解,提高反应速率,大大缩短实验时间。(只需10-15秒) 2、初步找到明矾和水之间的关系。

(完整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研究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研究》 开题报告 榆中县第九中学周进鹏 一、研究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1、研究本课题的背景 近几年来的新课程改革,我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前进,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经验。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着教师“重讲授,轻实验”的偏向,演示实验“完任务”,分组实验“走过场”,教师在黑板上“画实验”,学生在教室里“背实验”,学生高分低能——笔试分数高,观察能力差、动手操作能力差、探究创新能力更差。如今,通过课改,这种现象慢慢的变少了,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困惑。课本的实验及课外的家庭小实验,部分学生在探究中不能真正的感受和体验探究的乐趣,觉得没有必要去探究,实验做起来乏味。这就需要教师去改进实验和创新实验,增强探究实验的乐趣,使学生更热衷于实验探究,有些实验按照书本的探究也只是停留在为了掌握书本知识的探究,化学实验局限于书本,缺乏与生活、生产、社会的联系,导致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受到抑制。尤其是在当前教育信息化迅猛发展、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更新配备工程深入实施的历史时期,研究如何去改进实验和创新实验,充分发挥所配教学实验仪器的效益,让学生能更好的发展,将是新一轮课改的要求。 2、理论意义

新课程标准将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平台,其注重学习的结果,重视学习过程和知识技能的掌握。在“课程标准”中倡导科学探究能力和实事求是科学精神的培养。实验教学是让学生探究学习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新课改的有效途径。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尽管目前我国中学化学实验研究活动较普遍地受到重视,但其科学态度和水平总的看来仍不够高,在研究的方法、观念、角度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首先,中学化学实验研究,除了研究具体的化学实验外,还应包括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即还需要研究实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范围和体系、方法和组织等等。 三、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因此,突出化学学科特征,加强实验教学,更好地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意识,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是我们化学任课教师永恒的重要研究课题。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1、化学实验教学功能的再认识; 2、探索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方向; 3、研究初中化学实验内容的发展趋势。

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萃取和分液

《萃取和分液》说课稿 一、使用教材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 二、实验器材 药品:番茄、植物油、碘水、酒精 仪器:铁架台、研钵、玻璃棒、烧杯、铁圈、分液漏斗、试管、胶头滴管、酒精灯 三、实验改进要点 1、以往的实验改进都从仪器中着手,我这次的实验改进从药品着手。实验药品来源于生活,用番茄汤作为要萃取的对象,选择了植物油这一绿色萃取剂,实验药品简约化,充分体现化学的社会价值,让化学实验绿色化、生活化。 2、另一个改进是多步实验易于学生理解。教材“萃取”这部分内容实际包含萃取和分液,教材是通过从碘水中提取碘实验来介绍萃取和分液。以往按照教材这种编排来介绍萃取和分液,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二者还是不能理解,经常混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现改为通过设计多步实验学习,先学习分液,再学习番茄汤中色素的萃取,最后学习从碘水中提取碘。这样就使得难点得以分解,而且学生能将新旧知实很好的联系起来。 四、实验设计思路 从生活情境中引入,利用番茄汤中油层现象,理解萃取的实质并能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五、实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番茄色素的提取的实验现象,理解萃取的基本原理。掌握萃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分液漏斗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在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通过番茄红素性质信息的搜索,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实验带来的乐趣,感受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实验教学内容 本节课从生活情境中引入,以番茄汤为起点,学习分液萃取的原理和操作。 七、实验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展示图片】你有喝过西红柿汤吗?它的营养成份很高哦。 (二)环节一:体验分液 【展示图片】油里不小心混了水,我们可以采取哪些分离方法? 【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这种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的方法我们称之为分液,介绍分液漏斗的结构及操作。 (三)环节二:体验萃取 为什么番茄汤加了油之后,上层的油层颜色也变深了呢?这层色素可是大有好处的(展示图片),这是番茄汤中的有色物质进入到了油层之中,我们把这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