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为何被称为世界的良心
罗曼罗兰人道主义的文学家

罗曼罗兰人道主义的文学家罗曼·罗兰(1866年-1944年),法国作家、演说家、历史学家,是20世纪初期法国重要的文学家之一,也是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文学作品以揭示人性的美好和探索人道主义思想为主题,在文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罗曼·罗兰作为一个人道主义的文学家。
首先,罗曼·罗兰的作品充满了对人类精神和情感的关注。
他以《贝尔图吉·拉斯彭》、《约翰·克里斯朵夫》等小说为代表,刻画了人物内心的纠结、人性的复杂性和人们在困境中的选择。
他通过对人类心理的深入剖析,展现了人道主义的价值观,强调了人的善良和与众不同的个体存在。
并且,罗曼·罗兰的作品还经常描绘社会现实中的不公和苦难,关注弱者的权益,呼吁人们关注并解决社会问题,体现出他对人类命运的担忧和对人类福祉的关心。
其次,罗曼·罗兰在文学创作中注重对历史的关照,通过历史的镜头反思并呼唤人性的净化。
他的历史小说作品如《约翰·克里斯朵夫》、《战争回忆录》等,不仅仅是为了陈述历史事件,更是通过历史来寻找人性的真善美。
他认为人类在历史的长河中会不断进步,遭受到挫折和磨难,但最终通过人道主义的努力达到和平与和谐。
他借助历史的叙述,向读者传递了对人类理想未来的希望,并激励人们坚持追求人道主义的信念。
此外,罗曼·罗兰也是一位积极倡导和平与和谐的思想家。
他积极参与国际和平运动,反对战争和暴力行为。
他的战争回忆录《自卫之战》中,深刻反思了一战对人类造成的灾难和伤害。
他强调通过和平与友爱来解决冲突和争端,主张人类和睦共处。
他的人道主义思想深深植根于他的文学作品之中,对当代人道主义思潮的影响深远。
总之,罗曼·罗兰作为一位人道主义的文学家,通过他的作品和思想不仅深刻揭示了人类精神和情感,关注人类命运,而且注重历史的反思与人性的拯救,打动着读者的心灵。
他的人道主义价值观对于当今社会仍然具有启示意义。
罗曼罗兰的简介

罗曼罗兰的简介罗曼罗兰作为社会活动家,他一生坚持自由真理正义,为人类的权利和反法西斯斗争奔走不息,被称为“欧洲的良心”。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罗曼罗兰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罗曼罗兰的简介罗曼·罗兰(法语:Romain Rolland,1866年1月29日-1944年12月30日),20世纪的法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
作为作家,他创作了《约翰·克里斯多夫》《母与子》(又名《欣悦的灵魂》)等作品,并获得191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小说特点被人们归纳为“用音乐写小说”,也是传记文学的创始人。
罗曼罗兰生于法国中部高原上的小市镇克拉姆西,从小在谙熟音乐的母亲的熏陶下养成了对音乐的爱好。
法国思想家,文学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
15岁时,随父母迁居巴黎。
188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1889年,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通过会考取得了中学教师终身职位的资格,井开始与他崇拜的托尔斯泰通信。
此后多次去意大利、贝鲁特、比利时和荷兰等地旅游,收集创作素材。
其后入罗马法国考古学校当研究生。
归国后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和巴黎大学讲授艺术史,并从事文艺创作。
罗曼罗兰的创作经历罗曼·罗兰早期写了7个剧本,以历史上的英雄事件为题材,试图以“革命戏剧”对抗陈腐的戏剧艺术。
20世纪初,他的创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罗兰为让世人“呼吸英雄的气息”,替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树碑立传,连续写了几部名人传记:《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基罗传》(1906)和《托尔斯泰传》(1911)共称《名人传》〈凭此书获得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
同时发表了他的长篇小说杰作《约翰·克利斯朵夫》。
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
该小说于1913年获法兰西学院文学奖金,由此罗曼·罗兰被认为是法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
1915年,为了表彰“他的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罗曼罗兰

后期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与子》(旧译《欣 悦的灵魂》) 四部:《阿耐蒂和西勒维》(1922) 《夏天》(1924) 《母与子》(1927) 《女预言家》(1933)和一系列散文、 回忆录、论文等。特别是1931年,他发表了 《向过去告别》一文,批判了自己过去所走 过的道路,从此积极参加反对帝国主义战争、 保卫和平的活动,成为进步的反帝反法西斯 的文艺战士。
1919年,罗兰的母亲当时已病重。她死后,罗兰 回到瑞士的维里纳浮,自1922年至1938年与他妹妹 和父亲定居那儿。这个时期里,他对社会主义和东 方宗教产生了兴趣。1929年,他遇见维浮· 玛丽 亚· 库达柴夫,一位在他的余年给他许多帮助的女人。 1934年,他与她结为伉俪。 1937年,罗兰离开瑞士前往维兹雷,一个离他的故 乡克莱默西不远的城镇。在那儿,他继续写作。占 领期间,他因反纳粹活动而遭到软禁。
文学历程
罗曼·罗兰的文学生涯是从他个性中的矛盾体逐渐 发展而成的。他从父亲那儿吸收了高卢人的精神— —爱挑剔,喜自由;又从母亲那儿承接了艺术感受 力——音乐性的、神秘性的敏感。这种心理家谱使 罗兰具有了以下常被描述的奇怪的特征:一个宗教 社会主义者,一位反神权的神秘主义者,一位革命 的理想主义者,一名非教条主义的基督徒。他还是 一位在充满巨大国际竞争的世纪坚持国际合作主义 者。罗兰爱法国,但他拒绝承认一个国家能够成为 理性和必要的统一体。这样看来,他身上似乎具备 一系列的二分法,而他又不断地在他的小说和随笔 作品里将这些体现出来。
罗曼· 罗兰生活在一个阴暗的时代,此时法 国的先驱维克多· 雨果已经逝世,写作了 《包法利夫人》和《情感教育》的福楼拜也 已谢世,邻国泰斗弗里德里希· 尼采失去了 他的光芒,而左拉和莫泊桑所描绘的世界又 是那样的晦涩和阴暗。在这样的一个娇弱、 变坏的时代里,罗曼· 罗兰缠身于他的时代 的主要社会、政治和宗教事件中。他真诚地 相信艺术应该描绘真实的情感,传达出使人 变得高贵的道德感。他无间断地呼吁自由和 人类精神的尊严,支持被压迫者。
《名人传》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名人传》阅读训练题及答案第一篇:《名人传》阅读训练题及答案名人传一、填空题。
1.《名人传》的作者是罗曼·罗兰,他是20世纪享誉国际文坛的法国现实主义作家。
是一位伟大的民主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有“欧洲的良心”之称,他们另外一部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获191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2.《贝多芬》是一部人物传记,紧紧围绕贝多芬一生中取得的音乐成就,记叙了贝多芬的一生,表现了他战胜不幸、战胜痛苦的顽强意志,被公认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是德国人。
3.贝多芬的音乐天赋是他的父亲发现的,当年贝多芬只有4岁。
4.1796年开始,贝多芬得了一种永远治不好的病是失聪,他极度伤心,1802年开始,他写了封信给他的弟弟,世称《海利根遗嘱》。
5.1804年,贝多芬完成了一首大器乐曲《第三交响乐》(《英雄交响乐》),他借此度过了生命的危机。
6.贝多芬终生未娶,他的第一个恋爱对象是伯爵小姐朱列塔·圭恰迪尔。
当时贝多芬耳疾正在加重,极有失去听觉的可能。
他内心充满矛盾和痛苦。
于是1801年贝多芬写下了著名的《月光奏鸣曲》献给她。
7.贝多芬失聪的原因的猜测有四种:肠炎、冷水浴、伤寒、仰面跌倒。
8.罗曼·罗兰总结贝多芬的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是“用痛苦换来的欢乐”。
9.米开朗琪是意大利人,被人们称为“在艺术上最有毅力和雄伟气魄的人”。
10.青春时期的米开朗罗雕塑了《微笑的牧神面具》一作,赢得洛朗·特梅迭西斯亲王的友谊和赏识。
11.使米开朗其罗25岁一举成名的作品是《哀悼基督》(《耶稣死像》),这件作品用3年雕成,表现了他爱国主义精神。
12.1501年,米开朗琪罗接手了一向没人敢雕刻,中止了四十年的先知者像,这便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大卫像》。
13.1505年3月,米开朗琪罗被教皇尤利乌斯二世召开赴罗马。
开始了他生涯中的英雄时代。
14.在重建圣彼得大教堂事件中,建筑家布拉曼特利用尤利乌斯二世的迷信战胜了米开朗琪罗。
诺贝尔文学奖罗曼·罗兰简介与生平故事:法国伟大作家

诺贝尔文学奖罗曼·罗兰简介与生平故事:法国伟大作家罗曼·罗兰——法国伟大作家罗曼·罗兰简介(诺贝尔得奖者小简介)姓名:罗曼·罗兰(RomainRolland)出生年代:1866—1944职称:作家、文学家等国家:法国个人情况:罗曼·罗兰法国作家、思想家、文学家,也是一个人道主义者。
他于1866年1月29日生于法国中部高原上的小市镇克拉姆西。
15岁时,随父母迁居巴黎。
1899年,罗曼·罗兰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后入罗马法国考古学校当研究生。
归国后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和巴黎大学讲授艺术史,并从事文艺创作。
这时期他写了7个剧本,且都是以历史上的英雄事件为题材,他的戏剧主要体现出其试图以“革命戏剧”对抗陈腐的思想境界。
20世纪初,他的创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罗兰为让世人“呼吸英雄的气息”,替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树碑立传,连续写了几部名人传记:《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等。
同时发表了他的长篇小说杰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该小说于1913年获法兰西学院文学奖金,由此罗曼·罗兰也被认为是法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
1915年,为了表彰“他的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罗兰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两次大战之间,他的创作再一次达到高峰期,1919年发表了中篇小说《哥拉·布勒尼翁》,1920年发表了两部反战小说《格莱昂波》和《皮埃尔和吕丝》,1922至1933年又发表了另一部代表作《欣说的灵魂》。
这一时期还发表了音乐理论和音乐史的重要著作七卷本《贝多芬的伟大创作时期》,此外还发表过诗歌、文学评论、日记、回忆录等各种体裁的作品。
罗曼·罗兰的艺术成就主要在于他用豪爽质朴的文笔刻画了在时代风浪中为追求正义、光明而奋勇前进的知识分子形象。
他是一个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作家,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了不屈的斗争。
罗曼罗兰读后感

罗曼罗兰读后感罗曼·罗兰是法国著名作家,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文字著称。
他的作品涉及文学、历史、哲学等多个领域,其中最著名的作品包括《约翰·克利斯朵夫》、《李尔王》等。
在阅读了罗曼·罗兰的作品后,我深受启发,对他的作品产生了深刻的感悟。
首先,罗曼·罗兰的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作品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他的作品所蕴含的思想内涵让我深受触动。
在他的作品中,我看到了对人生、对历史、对人性的深刻思考,这让我对自己的生活和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他的作品,我学会了如何去理解和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如何去看待历史的变迁,如何去思考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
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
其次,罗曼·罗兰的作品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
在他的作品中,我看到了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他的作品让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让我学会了如何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他的作品还让我明白了历史的重要性和对历史的尊重,让我学会了如何去理解历史的发展和变迁。
通过他的作品,我得到了很多启发和帮助,这让我受益匪浅。
最后,罗曼·罗兰的作品给我留下了很深的思考。
在他的作品中,我看到了对人生、对历史、对人性的深刻思考,这让我对自己的生活和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他的作品,我学会了如何去理解和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如何去看待历史的变迁,如何去思考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
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
总之,罗曼·罗兰的作品给了我很多启发和帮助,让我对自己的生活和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他的作品,我学会了如何去理解和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如何去看待历史的变迁,如何去思考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
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
希望能够通过不断的阅读和思考,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文学修养。
罗曼罗兰读后感

罗曼罗兰罗曼罗兰罗曼罗兰1 《罗曼罗兰》是由茨威格所写的一篇传体。
首先,罗曼。
罗兰坚持认为,世界上所谓真理就是良心发现的真理,它是终极真理,是最高的精神境界。
它超过了“祖国”这个具有召唤力的时髦的观念,因为“祖国”总是带有狭隘民族的情绪,助长了人们的倨傲、蔑视或仇恨,它也超过了法律、政治、新闻或民族效劳。
良心那么是最高权威,是全人类的最高上诉法庭,是灵魂自由和____自由的保证。
每个人必须跟着良心走,找到自己的真理,并以它来指导自己,哪怕是面对整个世界。
其次,罗曼罗兰认为,所谓时代,所谓时代大潮,都是政治家和新闻记者用谎话蛊惑起来的。
广阔群众不可能理解事实真相,他们的激情和冲动,都是盲目的,是喋喋不休地念着别人的观点,跟着别人后面大叫大嚷。
罗曼罗兰指出,世界上最需要的东西就是自由的灵魂,因为当今似乎各个部门都在突出群体生活,挑起群体的冲动,形成大潮。
真正自由的人,真正热爱人类的人,只要有必要,就得想群体的冲动宣战。
罗曼罗兰2 寒假闲暇之余,我阅读了《名人传》这本书。
书的作者是罗曼?罗兰,二十世纪法国著名作家,他是许多正品都广为流传,《名人传》就是其中之一。
这本书写的是贝多芬、托尔斯泰、米开朗琪罗这三位名人,经历各种磨难,却仍然不向命运低头,最终成为伟人的故事。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贝多芬的故事。
贝多芬出身贫寒,很小就辍学,他的童年是痛苦的,父亲逼迫他学各种乐器,完全不顾及贝多芬的感受。
在贝多芬十六岁那年,他的家庭发生了巨变,母亲不幸去世,父亲变成挥霍的酒鬼,贝多芬担起了家庭的重任,但他也没忘记音乐。
在之后的几年中,他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作品,令人为之震撼。
辉煌的同时,灾难悄悄降临到了他的身上。
贝多芬的听力开场衰退,身体开场变弱,但他始终保持着对音乐的如炽热情,潜心研究并创作音乐。
最终,成为一代伟人。
对于贝多芬是经历,无数人为之可惜,我的脑海也浮现一句诗“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是啊,不是花儿经过一次次的风吹雨打,怎能开出鲜艳美丽的花朵?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与挫折,我们要英勇面对,靠着顽强的毅力与智慧去战胜困难,这样才能获得成功!罗曼罗兰3 《贝多芬传》是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著名的人物传记之一。
罗曼罗兰读后感

罗曼罗兰读后感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是一位法国作家,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而著称。
他的作品《尼采》、《贝多芬》等都是深受读者喜爱的经典之作。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我读完罗曼·罗兰的一些作品后的感想。
首先,罗曼·罗兰的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文笔流畅,思想深刻,情感真挚。
在他的作品中,我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人生、艺术、爱情等问题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性的关怀和理解。
在《尼采》中,他通过对尼采思想的深入剖析,展现了对人类自由、理想和信仰的探索,让我受益匪浅。
在《贝多芬》中,他通过对贝多芬一生的追忆和赞美,展现了对艺术家灵魂的敬畏和对音乐的热爱,让我深受感动。
其次,罗曼·罗兰的作品让我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
通过他的作品,我深刻理解到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功成名就,而在于追求内心的真善美,追求对世界的理解和关爱。
在他的作品中,我看到了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生的热爱,让我对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有了新的认识。
他的作品让我明白了,只有在追求内心的真善美,才能找到人生的意义和快乐。
最后,罗曼·罗兰的作品让我对艺术有了新的理解。
在他的作品中,我看到了对艺术的热爱和对艺术家的敬重,让我对艺术有了新的认识。
他的作品让我明白了,艺术是人类灵魂的表达,是对世界的理解和关爱,是对美的追求和表达。
通过他的作品,我深刻理解到艺术家的创作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整个人类,为了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总之,罗曼·罗兰的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人生、艺术有了新的认识。
他的作品让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内心的真善美,对艺术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
通过他的作品,我深刻理解到,只有在追求内心的真善美,才能找到人生的意义和快乐。
希望大家也能读一读罗曼·罗兰的作品,让他的思想和情感感染到你心灵的深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为何被称为世界的良心
罗曼罗兰有什么之称罗曼·罗兰是法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其一生除了在作品方面的成就杰出,其政治思想方面,也在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而进行不屈的斗争。
后人对他的评价很高,那么,罗曼·罗兰有什么之称?现在说起罗曼·罗兰,一般都会想到他的几个称号,如“时代精神的代言人”,“世界的良心”,“和平主义教皇”等。
这些称号,都是对罗曼·罗兰的高度评价。
其中前两个出自于罗曼·罗兰的好友斯蒂芬·茨威格所说。
他称赞罗曼·罗兰是一个有人性的,追求自由的斗士,并说他“关键性时刻将代表欧洲的良知”。
由此可见,当时由于在欧洲大陆上,法西斯横行,人性和道德已经沦丧,而罗曼·罗兰正是那位一直和恶势力斗争不止的人,他通过自己的文章,发表反战宣言,抨击欧洲各国的迫害行为。
因此,假如在恶势力真正霸占世界的时候,他将成为正义势力的精神领袖,所以,他也是“时代精神的代言人、世界的良心”。
“和平主义教皇”的称号是苏联的学者和思想家卢那察尔斯基提出的。
他对于罗曼·罗兰在文学成就方面十分景仰,也对他一生追求的自由事业予以肯定。
因此,罗曼·罗兰有什么之称这个问题的答案,基本上是以上提到的三个称号,由此可见,罗曼·罗兰投身的进步政治活动中,为人类的自由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罗曼罗兰故事《约翰·克利斯朵夫》是罗曼·罗兰最伟大的一部作品,他凭借着这部作品,获得了1915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
从《约翰·克利斯朵夫》中,多少可以看到罗曼·罗兰自己的影子。
通过一个罗曼·罗兰的故事,了解他在创作这部著作前的生活状态。
罗曼·罗兰
结果两次婚。
他的第一个妻子是巴黎名教授勃莱亚之女克洛蒂尔特。
克洛蒂尔特是一个富家千金,当时两人结合的时候,是一段富家千金爱上一位穷书生的故事,在巴黎成为了一段佳话。
起初,两人的感情生活十分幸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出现了一些裂痕。
造成裂痕的原因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罗曼·罗兰的外省人身份。
他初来乍到,在巴黎城内根本无法立足,他所创作的作品,也很少被人赏识。
每一次都是在他妻子的帮助下,他才能得到一些表现的机会。
尽管如此,罗曼·罗兰还是有许多作品不能被发表,这让罗曼·罗兰十分苦恼。
而克洛蒂尔特并非反对罗曼·罗兰的创作,只不过她一直认为,只有被别人认可的东西,才是有价值的。
关于这个问题,两人开始了无休无止的争吵,最终因为意见无法达成共识,决定介绍他们长达8年的婚姻。
离婚后,起初一段时间罗曼·罗兰到处碰壁,但渐渐地,他从艰难的生活中汲取了许多灵感,激发他创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这部小说。
1915年,罗曼·罗兰的这部小说,终于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他一生创作的巅峰。
罗曼罗兰评价罗曼·罗兰因其作品富含着英雄主义的色彩和反战的思想,因此一直以来,都受到读者和文学界的好评。
奥地利著名的作家和人物传记家茨威格对罗曼·罗兰评价说,在罗曼·罗兰的房间里,他可以感受到一种在人性上和道义上的优势。
他对此解释说,这是“一种不带骄傲情绪的,内心的自由”。
他认为,这种气息体现在像罗曼·罗兰一样坚强的人身上,是不言而喻的。
同时他认为,罗曼·罗兰在关键的时刻,可以代表欧洲的良知。
这是茨威格初见罗曼·罗兰的印象,在乍见之下,他已将罗曼·罗兰认定为欧
洲思想的领袖。
在深入了解了罗曼·罗兰后,茨威格对他的才华佩服地五体投地,因此有对罗曼·罗兰评价说,在罗曼·罗兰一个人的身上,就把诗歌、音乐和科学三个方面完美地结合起来,不仅如此,在他身上,还完美地融合了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的文化。
因此,这样的“三位一体”在罗曼·罗兰的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这让他可以成为“时代精神的代言人”和“世界的良心”。
在1917年俄国的十月革命爆发之后,罗曼·罗兰发表言论,反对欧洲国家对苏联的干涉。
因此,苏联的文学家、教育家卢那查尔斯基将罗曼·罗兰评价为和平主义教皇。
1915年,罗曼·罗兰以《约翰·克利斯朵夫》获得了当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在阅读了罗曼·罗兰的这部小说后,对其评价为“文学创作中高度的理想主义以及在描写各种不同典型时所表现出来的同情心和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