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浙江乍浦的妈祖信仰特色

合集下载

论妈祖文化与沿海大学生德育

论妈祖文化与沿海大学生德育

论妈祖文化与沿海大学生德育作者:张丽敏郭德厚来源:《学理论·下》2014年第01期摘要:妈祖文化是基于对妈祖的崇拜信仰而形成的相关海商社会的具有海洋文化特色的民俗文化。

妈祖文化具有人本主义精神、尊重自然规律和伦理道德追求等方面的价值趋向。

妈祖文化对沿海大学生通过地理位置、宗教氛围和影视作品等途径正面和负面影响大学生。

弘扬妈祖文化可以加强青年大学生的德育工作,并通过组织参观妈祖庙旅游、开展妈祖文化思想讲座和妈祖文化探究活动建立加强青年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机制。

关键词:妈祖文化;沿海大学生;德育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3-0284-02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于2004年10月在福建湄洲岛成立,这标志着在海内外具有广泛和深远影响的“妈祖现象”被正式界定为“妈祖文化”[1]。

妈祖信仰起源于福建,人们对妈祖的信仰已有着千年的历史,目前在世界各地共有妈祖庙近五千座,信众高达两亿人。

一、妈祖文化及其价值趋向(一)林默与妈祖文化妈祖是对林默的尊称。

林默生于北宋时期福建莆田,她以其善心智慧为沿海人化解危难,被民间亲切地称为妈祖、妈娘或娘妈。

历经宋、元、明、清的朝廷的频频封赐,妈祖的历史地位不断提高、神化,进而被称为闽粤沿海的民间神祗。

伴随文化传播和社会发展进步,妈祖被称为国家级“海洋女神”、“世界和平女神”[2]。

妈祖文化是基于对妈祖的崇拜信仰而形成的相关海商社会的具有海洋文化特色的民俗文化。

以天妃宫、妈祖庙等为物质载体,以祭祀、传说、文学、民歌、舞蹈等为传播途径,寄托了人们对带给人类社会博爱、祥和生活的神祗的感激和崇拜。

(二)妈祖文化的价值趋向1.人本主义精神妈祖的形象在亿万信众的心中首先是海洋女神、生产保护神,这得益于林默本人对生命的关注,对生命的尊重与对人个性发展的重视,体现了强烈的人本主义精神。

一方面,林默对于生命的珍爱远远超越了同龄人的感悟,为保护自我与拯救生命,小小的默娘便“窥井得符”心有灵犀[3],很快具备了防患于未然的本领。

灵动的中华神——妈祖信仰的中华文化特质透视

灵动的中华神——妈祖信仰的中华文化特质透视

文化遗产年第5期灵动的中华神妈祖信仰的中华文化特质透视沈庆利叶枝梅[摘要]经过千年流传的妈祖信仰既体现着中华文化流动与乡土守望的统一,更折射出南方与北方、江湖与庙堂、地域边缘与皇朝中心等不同势力走向和谐共融的进程,见证了中华本土海洋文明的辉煌历史及 中国、东南亚沿海城市的形成发展。

作为代表中华文化特性的象征符号之一,妈祖信仰不仅有助于全球炎黄 子孙的团结亲善,更可对当今中国的“海洋强国”战略和中西文化交流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妈祖信仰民间信仰中华文化文化流动〔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 -0890 (2015) 05 -092 -07妈祖信仰发端于闽南沿海地区,它既没有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高级宗教形态的精密理论学说,也没有世界上其他宗教信仰体系的发达组织系统,其几乎是在自发中完成从民间局部信仰转向具有大规模受众的流转进程,进而形成了一个庞大而稳固、深厚而持久的文化现象。

而其被崇拜的人物原型林默本人既非历史上的帝王将相,也非江湖上的英雄好汉;既无特殊的家世背景和高贵血统,也无令人瞠目的天赋与功绩。

然 而就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极不“起眼”的小女子,却被广大普通民众“风传”得神乎其神。

妈 祖信仰不仅从闽南偏远地区走向“大江南北”,风 靡海峡两岸及整个华夏中国,还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普遍性的信仰浪潮。

据 不完全统计,目前妈祖信俗已传播到世界20多个国家与地区,拥有2亿多信众,从福建湄洲妈祖祖庙分灵出去的妈祖宫庙也有6000多座。

①妈祖信 仰由最初带有巫术崇拜性质的地域性习俗,逐步发展为全国乃至全球性的民间信仰体系,可谓人类文化史上的一个巨大奇迹。

妈祖信仰四海流传的历史经验和多重内涵,需要很好地加以总结与阐发。

在学术界,关于妈祖的研究论文可谓汗牛充栋,但基本上是传统性纯学术型研究或考据型研究,对于妈祖在全球化及中国崛起背景下的意义研究较少。

近年来,有关这些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多,其中有关妈祖在地方文化旅游开发及国家统一方面意义的研究不少,甚至是被冠以非物质文化的特定意涵。

妈祖文化实践心得体会

妈祖文化实践心得体会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妈祖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民间信仰文化,已经传承了千余年。

妈祖,又称天后圣母,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海神信仰。

近年来,我有幸参与了一次妈祖文化的实践活动,通过亲身体验和学习,我对妈祖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妈祖文化的历史渊源妈祖文化起源于宋代,当时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航海事业蓬勃发展,渔民们为了祈求海上平安,便将妈祖视为海上守护神。

随着历史的发展,妈祖信仰逐渐传播至全国各地,成为我国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

妈祖文化不仅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涵,还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海洋文化和海洋精神。

二、妈祖文化的精神内涵1. 尊重自然:妈祖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倡导人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在妈祖信仰中,海是生命的源泉,妈祖被视为海神的化身,渔民们通过祭祀妈祖来表达对海洋的敬畏之情。

2. 爱国情怀:妈祖文化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色彩。

妈祖信仰起源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但后来逐渐传播至全国各地,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

妈祖信仰传承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着人们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3. 诚信为本:妈祖文化强调诚信为本,倡导人们诚实守信、恪守道德。

在妈祖信仰中,妈祖被视为诚信的化身,渔民们通过祭祀妈祖来表达对诚信的崇尚。

4. 勤劳勇敢:妈祖文化传承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品质。

妈祖信仰起源于渔民,渔民们以航海为生,面对海洋的浩瀚和危险,他们需要具备勤劳勇敢的品质。

妈祖信仰将这些品质融入其中,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三、妈祖文化的实践体验在参加妈祖文化实践活动中,我有以下几点深刻体会:1. 亲身体验祭祀仪式:在活动中,我们亲身参与了妈祖祭祀仪式。

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我们感受到了妈祖文化的神圣和庄严。

祭祀仪式中的每一环节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

2. 学习妈祖故事:活动中,我们聆听了关于妈祖的传说故事。

这些故事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如勇敢、善良、诚信等。

妈祖庙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妈祖庙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妈祖庙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在参观妈祖庙时,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以及人们对祖先崇拜的虔诚之情。

这次社会实践让我从实地了解妈祖庙的历史渊源,进一步认识到了妈祖文化在海南地区的重要地位,同时也让我对于宗教信仰和精神追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妈祖庙的建筑风格庄重古朴,气势磅礴。

庙内供奉着妈祖神像,供桌上摆满了香炉、果盘以及信徒献上的鲜花和供品。

在庙内,我看到了许多虔诚的信徒跪拜磕头,祈求妈祖保佑自己和家人平安幸福。

他们的信仰之心无比坚定,而我也被他们的虔诚所感动。

在妈祖庙内,我还见识到了一些妈祖信仰的习俗和仪式。

信徒们会排队拜谒妈祖神像,烧香祭拜,表达对祖先的崇敬和感激之情。

在参拜仪式中,舞龙舞狮队也表演了精彩的节目,给人们带来喜庆和吉祥的氛围。

参加这些活动的人生活在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但在妈祖文化面前,大家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妈祖的敬仰和追思之情。

这次社会实践让我体会到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在妈祖庙附近,有很多摊位出售各种特色的小吃、纪念品和民间艺术品等。

我看到了很多当地的居民和游客在这里交流、品味美食,相互之间没有国界和审美的差异,大家都团结在一起共同庆祝妈祖的节日。

这让我深感中国文化的魅力和传统价值的传承有着无比强大的凝聚力。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更加明白了妈祖文化对于当地人民来说是多么重要,它不仅是一种宗教信仰,更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

妈祖庙的存在和妈祖信仰的传承,让人们感受到了对历史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凝聚情感、传承文化的重要场所。

我深感自己在妈祖庙社会实践中的收获良多,不仅拓宽了自己的见识,更让我对中国的文化自信和文明传统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妈祖文化传承

妈祖文化传承

妈祖文化传承妈祖是中国沿海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女神之一,她被尊奉为海上保护神和渔民的守护神。

妈祖信仰源远流长,被广大信众视为神圣而神奇的存在。

在各个沿海城市和渔村,妈祖庙会和传统庆典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活动,这些活动既是对妈祖信仰的追溯和弘扬,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一、妈祖信仰的起源1.1 妈祖的传说根据传说,妈祖原名林默娘,明朝时期出生于福建晋江市,生活在一个渔村。

她勇敢善良,并且患有严重的智力障碍。

然而,奇迹般的是,妈祖拥有超能力,在海上航行时可以预测风暴和拯救水上遇险者。

因为她的善行和神奇的能力,渔民们将妈祖尊为海上的女神,并建立庙宇供奉。

1.2 妈祖信仰的传承妈祖信仰从福建起源,然后逐渐扩散到了台湾、广东、香港等地区。

每年,数以万计的信徒和游客涌向各地的妈祖庙会,参与庆典活动,表达对妈祖的敬意和祈福。

妈祖还被列为海上交通的守护神,各个港口都设有妈祖像,为出海的船只祈福。

妈祖信仰不仅成为沿海地区的重要文化,也是海上人员的精神寄托。

二、妈祖庙会的特色活动2.1 龙狮舞和舞狮表演妈祖庙会通常会举办各种庆典活动,其中最具代表性和观赏性的就是龙狮舞和舞狮表演。

龙狮舞是中国传统舞蹈的一种,将传统舞蹈和皮影戏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表演形式。

舞狮表演则是通过两人扮演狮子,模拟狮子的动作和表情,展示出狮子勇猛威武的形象。

这些表演形式不仅能吸引游客和信众,还能增加庙会的热闹氛围。

2.2 渔民祭典和海神游行作为渔民守护神的妈祖,妈祖庙会上经常举办渔民祭典和海神游行活动。

渔民们会亲自参与祭祀仪式,祈求妈祖保佑海上的安全和丰收。

海神游行则是将妈祖神像抬上船在海面上游行,以示对海神的崇敬和感激。

这些传统活动既是对妈祖的敬意,也是对渔民们艰辛劳动的肯定。

三、妈祖文化的传承意义3.1 历史文化传统的延续妈祖庙会和传统庆典不仅仅是对妈祖信仰的传承,更重要的是对历史文化传统的延续。

庙会上的各种活动,如舞狮表演、舞龙舞狮、传统戏曲演出等,都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

绪论妈祖信仰是中国沿海地区及东南...

绪论妈祖信仰是中国沿海地区及东南...

Abstractline.10.Thecombinationofdevelopingbycompetitiontransformationandpopularizationisthegeneralpath.11.studyandreferenceofrelevantminglingdevelopmentisanecessarysupplementKeywords:MeizhouIsland:Putian;Matsufolksports.currentsituationsurvey:developingstrategiesV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体育研究不足,重复的研究方向和途径表现突出;2、从研究的内容看,当前妈祖民俗体育研究还处于单一领域状态,缺乏与其他相关理论的有机结合;3、妈祖民俗体育从学术定义、范畴界定、表现形式等基础理论和实证分析缺乏权威性的学科指导理论体系;4、妈祖民俗体育在妈祖文化中的特点、表现形式、功能的研究有待深入;5、妈祖民俗体育突显的信仰性、华侨性的特性,无章可循的发展对策有待进一步总结归纳创新。

故笔者选取“妈祖民俗体育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以福建莆田湄洲妈祖民俗体育为例”这一题,从妈祖民俗体育的背景、妈祖民俗体育的现状、妈祖民俗体育的个案解读,揭示影响妈祖民俗体育发展的问题和探求妈祖民俗体育的发展对策这几个方面对其进行阐述。

2.研究对象与方法与市民、村民则多为采用一般随机交谈法。

为求得对妈祖民俗体育文化的一个感性认识,记录下来最原始的材料,利用妈祖节庆活动的机会,现场观察组织、项目开展情况等。

这些都为本文的妈祖民俗体育发展模式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2.2.3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的需要,本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遵循研究方法中对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编制了《妈祖民俗体育情况调查》问卷(详细见附录)。

只就了解关于目前莆田湄洲妈祖文化中妈祖民俗体育的现状等进行简单调查。

论妈祖信仰对宁波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作用

论妈祖信仰对宁波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作用
一、宁波妈祖信仰的载体——庆安、安澜会馆 宁波妈祖信仰传播的主要载体是庆安会馆与安澜会馆。庆安会馆地处市区三江口东岸,又名 “甬东天后宫”。咸丰三年(1853)为甬埠北洋船商捐资建成。即是祭祀天后妈祖的殿堂又是行业 聚会的场所,更是江南现存唯一融天后宫与会馆于一体的古建筑群。由于其独特的建筑价值和文 化内涵,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澜会馆位于庆安会馆南侧(现 宁波江东北路156号)o始建于清道光六年(1826),又称“南号会馆”,是甬埠行驶南洋的船商航 工聚会、娱乐以及日常办公、议事的主要场所,同样建有祭祀妈祖的神殿——天后宫,是清代宁 波妈祖文化传播的场所。现存建筑约1500平方米。两所会馆主体建筑构造独特,工艺精湛,反映 了宁波传统艺术结构建筑技术水平与特色。是宁波作为港口城市、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重要历 史见证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后人研究妈祖文化和我国古代海上交通贸易史的实物例证,具有较高 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两所会馆的特点是“宫馆合一”;都在主殿供奉妈祖神像,使它们与其 他商务会馆予以区别,说明它们是妈祖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妈祖信仰的传播以各种形式而存在。其中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在明清以后的中国及海外许多港 口,都有一个松散而牢固的民问团体,即商业会馆。当时的商人们为了共同的利益,也为了相互 联络而凝聚建立起来的行会组织,由于成员长年劳作在海上,从事舶运,需要有一位庇佑他们安 全的神灵,寻求保护,造成自己心灵上的寄托。在主观上是一种迷信的产物;但在客观上却对妈 祖信仰传播起到重要作用。作为妈祖信仰的物化载体,宁波庆安会馆和安澜会馆所折射出的特征 是十分鲜明的,成为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宁波自唐宋以来,经济繁荣,商贾云集,各地商人依托宁波港优越的地理环境,开设商号, 打造船只,经营货物,并逐渐形成了以经营南、北方贸易为主的南、北号两大商业船帮。当时南 号、北号的商船都停留在三江口一带,《光绪鄞县志》载胡德《过甬东竹枝词》描述了当时的情景: “巨艘帆樯高插天,栀楼簇簇见朝烟,江干昔日荒凉地,半亩如今值十千。”昔日荒凉的江东,因 百帆驻泊,迅速成为宁波最繁荣的商业区。南北号海运事业,虽曾因明、清两次“海禁”窒息一 时,但一当开放“海禁”,又重获恢复。到嘉庆、道光年问进人了黄金时期。当时的“南北号”实 力强大,是宁波港海上贸易运输的主要力量。“南北号”进入鼎盛时,在江东木行路(今江东北路) 建立同业会馆。南号会馆,建于道光三年(1823),取名“安澜”,意在“仰赖神佑,安定波澜”。 北号会馆始建于道光三十年(1850),落成于咸丰三年(1853),取名为“安庆”,寓“海不扬波庆 兮安澜”之意,后改为“庆安”,现对外开放的庆安会馆,(包含安澜会馆),是南号与北号舶商聚 会、娱乐、办公之地。据资料记载,当时会馆的管理井然有序,内设司帐、文案、司书、庶务、 办事员、勤工、厨司等多名工作人员。其所需经费由南、北号舶商抽取各家各船资费,充作会馆 事业基金。会馆还办有社会福利事业,如北号会馆成立了保安会消防组织,置机龙一部以及铜盔,

妈祖知识点总结

妈祖知识点总结

妈祖知识点总结妈祖,又称天妃,海上娘娘,是中国民间信仰中的海神和渔民的守护神。

她的故事流传广泛,深受中国南部各地的人民信仰。

妈祖信仰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对中国南部地区的文化与宗教信仰产生了深远影响。

下面将从妈祖的传说故事、信仰仪式、庙宇祭祀以及文化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和总结。

一、传说故事妈祖的故事始于宋朝。

相传宋朝时,有一位名叫林默娘的女子,她是福建省船政司的一个妓院歌女。

一天,她死后,她的尸体却不见了,而是在海上漂浮。

后来,林默娘的灵童遗骸漂流到了湄洲岛,被渔民们发现。

于是,当地百姓们将林默娘视为圣灵,立庙供奉,以此为开始,妈祖信仰逐渐兴盛。

传说中,妈祖能够帮助船只平安归港,并且解除海上风浪等自然灾害,保佑渔民及海员平安。

二、信仰仪式妈祖信仰有着丰富的信仰仪式,例如妈祖诞辰庆典、妈祖游筵、巡安、巡游等。

1.妈祖诞辰庆典是指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也即妈祖的生日。

这一天是妈祖庙的节日,信徒们会前来祭拜,供奉鲜花和美食,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

2.妈祖游筵是指妈祖出巡时,信徒们会为她准备宴席,而妈祖庙的神职人员在几天内抬着神轿,巡行各村庄。

3.巡安是指妈祖巡游过程中的安抚与保佑,信众会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接引妈祖巡游的行列,并在各处巡游途径,就地安设祭台,供奉神像,队形会折回或继续进行。

4.巡游是妈祖信仰中最为盛大的仪式之一,一般发生在每隔三年或五年,甚至更长的周期里。

为了表示对妈祖的敬意和感谢,信徒们会举行祭祀仪式,并参加盛大的巡游活动。

三、庙宇祭祀妈祖信仰在中国南部地区有着广泛的传播和影响,许多地方都会建立妈祖庙,以供奉和祭祀妈祖。

妈祖庙不仅是信仰的场所,更是地方社区的文化中心,提供宗教活动、文化交流和社会服务。

1.妈祖庙的建筑结构一般为屋顶独特、工艺复杂、富有地方特色的木结构建筑。

妈祖庙通常分为前殿、中殿和后殿,中殿供奉妈祖神像,而前殿供奉关帝或城隍神像,后殿则供奉城隍夫人、子婴等。

这些建筑的富有地方特色的设计和装饰,成为中国古建筑中的珍贵遗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第2期作者简介:刘福铸(1957-),男,福建莆田人,副教授,妈祖文化研究所副所长。

论浙江乍浦的妈祖信仰特色刘福铸(莆田学院妈祖文化研究所,福建莆田351100)摘要:通过调查和挖掘史料,论述浙江乍浦历史上的妈祖信仰,主要有妈祖庙宇数量多、妈祖诗咏丰富以及与闽商活动关系密切等三大特色。

关键词:妈祖信仰;乍浦;闽商;天妃宫;妈祖诗咏中图分类号:G127;K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L019(2007)02-0016-05OntheCharacteristicsofZhapu’sMazuBeliefinZhejiangLIUFu-zhu(InstituteofMazuCulture,PutianUniversity,Putian351100,China)Abstract:ThispapermainlydiscusseshistoricalMazubeliefinZhapu,Zhejiangprovincebyinvestigatingandexploringhistoricaldata.ThebeliefpossessesthreecharacteristicssuchastheabundantMazutemples,richpoemsinpraiseofMazuanditscloserelationwiththeactivitiesofFujianbusinessmen.Keywords:Mazubelief;Zhapu;FujianBusinessmen;TianfeiTemple;poemsinpraiseofMazu海神妈祖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有不同称呼,常见的有圣妃、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娘娘、姑妈等,如今则被誉为“海峡和平女神”。

妈祖信仰是中国南方数省特别是沿海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间信仰,其流传历史长,传播范围广,信徒众多。

妈祖信仰起源于福建莆田湄洲岛,但早在宋代就已传入浙江。

据考证,浙江建于宋代的妈祖庙宇,见诸史籍记载的就有:杭州艮山门外的顺济圣妃庙、宁波鄞县的灵慈庙、太平县的圣妃宫、温州的顺济庙、平阳县的圣妃宫以及嘉兴天后宫的前身等。

[1]在浙江早期流行妈祖信仰的地区中,滨海的嘉兴乍浦,因位于杭州湾之口,又是宋、元时“万商云集、番舶辐辏”之地,所以,妈祖信仰独具特色。

本文专就乍浦的妈祖信仰特色方面,作初步探讨。

一乍浦妈祖庙宇数量众多历史上的乍浦,其妈祖信仰的第一个特色就是庙宇众多,且集中于乍浦城周边。

关于乍浦到底有几座妈祖庙,说法不一,这是因为乍浦的妈祖信仰与商人关系最为密切,故有些妈祖庙不称天妃宫,而与会馆、公所合而为一。

因此,我们统计时,除计算专祀妈祖的庙宇外,还必须把这类馆庙合一者也一并加以考察。

据笔者统计,明清以来见诸记载的乍浦妈祖庙,至少有12座。

1.城南南门内杨衙巷天妃宫:为经营嘉兴、松江一带棉布出口贸易的福州批发商所建,故习称布会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OFZHEJIANGINTERNATIONALMARITIMECOLLEGE2007年6月第3卷第2期Jun.2007Vol.3No.22007年第2期馆。

因福州别称三山,故又称三山会馆。

2.南门外萧山街天妃宫:即莆阳会馆,又称桂圆会馆。

为经营桂圆、檀香的福建兴化商人所建。

3.南门外总管巷天妃宫:即靛青会馆。

为经营靛青染料的闽西汀州客家商人建,因汀州有鄞江,故又称鄞江会馆。

4.苦竹山天妃宫:又称炭会馆,由经营木炭的浙江和福建木炭商人所共建,祀天后和关帝。

5.海塘街东南天妃宫:又称青果会馆,由专营橄榄、福桔批发业的福建帮商人所建,规模很大,址在海塘街天妃宫旁,供奉临水夫人和妈祖。

6.南门外跑马巷沙永公所:又称笋纸会馆,别名笋纸公帮,由福建沙县、永安的笋干土纸商所建。

奉海神天妃,每年三月二十三日演京戏三天。

7.西门外吊桥北泉漳会馆:由福建泉州、漳州和永春州糖商于光绪十七年(1891)建造。

仿宫殿式建筑,尚有画栋雕梁的戏台,规模宏敞、造型精美。

毁于上世纪50年代末。

8.海塘街南天妃宫炮台附近靖漳会馆:又称糖会馆,为福建南靖、漳州经营食糖批发商所建,会馆建筑规模宏大华丽,以唐朝韩愈为祖师爷,每年于海神天妃三月二十三日生辰日,请京剧名班在会馆内的“精致戏台”公演三天。

9.西门泉漳会馆:为福建泉州、漳州、永安三地糖商所建会馆,建筑华丽,奉祀海神天妃。

以上天妃宫由闽商主建。

乍浦也有一些妈祖庙由别处商人等所主建。

如:10.南门外长木桥西博陆侯庙:其后殿供西汉博陆侯霍光大将军,其前殿则为“神圣宫”,内祀天妃圣母。

光绪间添建戏台后毁。

此庙实为乾隆十九年(1754)木商创建之“木会馆”。

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人张图南撰《重修神圣宫碑记》载:“乍浦,滨海要地也。

近自浙东闽广,远及日本、琉球、安南、暹罗诸国,商货丛集,而材木则尤切于用。

航海诸商之蒙神庇者,咸崇祀天后。

自苦竹山外,专祀者三,而城外之西南隅则神圣宫峙焉。

岁辛卯,余奉檄护海防同知篆,下车伊始,稽旧祀汉博陆侯,俗称大王庙,创于雍正乙卯,迨乾隆甲戌,商人杨裕和等修葺迁祀霍侯于后殿,以前殿祀天后额曰神圣宫。

越辛卯,商人沈德昌等以私木等弊致业寝衰,请申严禁,余为详献勒石,垂示久远,由是弊革利兴,商人思新其庙,以酬神佑,爰卜乙未春启工,迄冬告竣。

既葺堂宇供建东西两序更于宫西辟霍侯山门,盖所以致其尊重者至矣。

余惟有道之世,海不扬波,神灵效顺,俾懋迁者皆上裕,税课下阜经营,诚升平盛事也……”文中的杨裕和,是乾隆间富有官商背景的江浙采买洋铜的所谓“十二家额商”之一,资金雄厚。

此外,见于史籍记载的乍浦天妃宫还有:11.东门内天妃宫:明嘉靖时建,为尼姑住持,故俗名“女东庵”。

清乾隆年间,商人刘德珍、刘学彩、庞国元等人“公买市屋楼房一间,并连厢房一间,坐落乍南门内大街,每年收租钱二十八千文,以作敬祀天后圣母香烛奏乐之需。

后将契单呈县贮库,并勒碑庙内,以杜盗卖。

”[2]这座天妃宫据说规模曾一度仅次于“三山会馆”。

日寇侵华时被毁。

12.陈山天妃宫:《乍浦备志》卷二十载:“陈山西南麓唐家湾海艘戍泊处亦有天妃宫,今久废。

”此天妃宫古称“圣妃宫”。

从建造年代来说,以始建于南宋的陈山(亦名龙湫山)南坡“圣妃宫”时代最早。

据明李确《九山志》记载:“圣妃像乃海中浮来,香木所雕,初建庙时,道士(得)梦,神告以海上有木,次日果至。

春、秋(季)时,圣妃夜常出游,灯火辉煌,双行引导,或至(西)龙王堂,或至(东)白马庙,戍卒、渔人,往往见之。

”又据近人许白凤(奇光)《乍浦黄山志》云:“圣妃宫,在陈山西南麓,即唐家湾。

明嘉靖年间毁于倭患,后复建,清咸丰十一年又遭兵燹,清末又重建。

”20世纪70年代建造石化陈山原油站时毁。

从建筑规模来说,则以三山会馆最为宏大。

该馆原为城南明末高士李天植“蜃园”故址。

有额曰:天妃宫,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福州布商江聚公、张明敬、郑锡侯等人在明末高士李确(天植)“蜃园”故址上所创建,“基广八亩九分九厘”。

[2]福州余正健作有《三山会馆记》记述鼎建始末,略云:“闽省之贸,迁于乍城者不一事,而业杉者十居二三。

会乡井于他邦,揖让相将,其可无行礼之地乎?缘于康熙己丑,购蜃园旧址,崇建天后殿宇,虔奉祀事用酬航海安澜之庇,置田延僧,永香火焉,殿东旁更辟厅事,前疏方池,以为朔望令节饮福之所……”三山会馆殿宇巍峨。

咸丰十年(1860)曾毁,同治十一年(1872)重建,历八年始告竣,费白银逾五万。

毁于抗日战争时。

二乍浦妈祖诗咏丰富乍浦镇不过弹丸之地,然地理位置优越,不仅四刘福铸:论浙江乍浦的妈祖信仰特色172007年第2期方商贾荟聚,而且文人过往频繁,因此文化积淀十分丰厚,历代留下的地方志书就有七、八种。

这些史志中有的详细记载了妈祖的家世、传说以及历代封号等,有的转录纪事碑刻文章和诗咏。

其中有关天妃的诗咏尤为丰富,是后人研究妈祖文化的重要文献。

我们仅从清康熙《平湖县志》、清宋景关纂《乍浦志》、许河纂《乍浦续志》和邹璟纂《乍浦备志》等几种方志中就发现有吟咏妈祖的相关诗歌约30首。

时间自明代迄于清道光年间,因此妈祖诗咏丰富是乍浦妈祖信仰特色之二。

这些诗咏内容有的吟咏天妃神迹和信俗;有的描写天妃庙壮丽的海滨景观;有的触景生情,借吐块垒。

如明万历平湖名士过铭盘《宿望海楼》诗云:“月高长啸醉楼中,微掠朱阑海面风。

夜半天妃鸾驭去,射波千点小灯红。

”本诗有“附考”云:“楼在平湖乍浦苦竹山上,海面静夜,红灯数千,飞跃不定,土人云:此天妃夜巡也。

”天妃海上夜巡护航是妈祖的著名故事之一。

又如明嘉靖进士、海盐人赵伊(子衡)《天妃宫看潮》:“隔宵城外舣平槎,侵晓朋来兴可嘉。

路绕凉风行黍稷,山开晴海步烟霞。

看潮胜地追兵燹,载酒游人感岁华。

更诧随波香木异,乡民奔走建毗耶。

”本诗既述与朋友于清晨在陈山天妃宫看潮事,并记天妃宫妈祖像来历。

“更诧”二句,即指乍浦因妈祖像自海上飘来,始有乡民肇建天妃宫的典实。

陈山圣妃宫始建于南宋,《九山志》载:“圣妃像乃海中浮来,香木所雕,初建庙时,道士梦神告以海上有木,次日果至。

”明末平湖诗人、举人李天植挚友朱素臣(九先)的《天妃宫》诗,则借景抒情:“苦竹何年肇,平台古像嵬。

云从画栋出,潮打石床回,北顾山城峻,西驰古道开。

艅艎增敌忾,旗鼓仗边才。

滷灶晴烟袅,渔桴夕浪豗。

秦峰幻蜃市,晋墓隐荒莱。

龙女衔珠献,鲛人捧日来。

樵歌归晚照,罗袜溅春苔。

万里波氛静,群真玉辇陪。

河清兼海晏,林氏厥功哉。

”本诗为五言排律,所咏为苦竹山天妃宫。

作者希望借妈祖之神功,驱除日渐逼近的清人入侵,“万里波氛静”、“河清兼海晏”就是作者最大的愿想。

“林氏厥功哉”一句,则表达了对妈祖林默娘的崇敬之情。

明代沈崃的《苦竹山》诗中也咏及天妃:“山头遥见越,潮势直吞江。

绣陌花千片,晴沙鹭一双。

天妃横岭坐,龙女捧珠降。

每是春秋汛,旌旗耀海邦。

”又如万历进士陆埜《苦竹山观海》有句云:“漫欲看潮日,无辞冐夜寒。

白龙云作冢,神女玉为餐。

”“白龙云作冢,神女玉为餐”当指陈山龙母塚和苦竹山天妃宫。

明末清初平湖诗人陈光缙就有《陈山龙母冢》:“龙母天妃各一山,月明环佩出山间。

东瀛好作西池会,把袖蓬莱共往还。

”陈山上有龙母塚,相传白龙于农历三月十八日生于吴之阳山,归葬其母于此。

龙母冢在陈山,天妃宫在苦竹山,两位女神,皆与海有关,她们“月明环佩出山间”后,同涉东瀛,共赴王母瑶池之会,“把袖蓬莱共往还”。

诗人想象极为瑰奇。

清人戈志熙《冬日游乍浦二首》亦以此落笔,其二有句云:“冻泉拨龙母,魔舞赛天妃。

无那高人远,何时化鹤归。

”清顺治五年(1648)拔贡平湖人陆世楷,字英一,有《天后宫观潮》:“圣女灵祠远近同,倚阑骋望思无穷。

机忘人鸟参差石,运从鲲鹏上下风。

介马突驰晴岸白,幡灯双引夜帆红。

甘棠黄木波涛静,直指扶桑好挂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