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文化论文-论述妈祖信仰中的性别观念

合集下载

涵江镇前村妈祖文化调查

涵江镇前村妈祖文化调查

涵江镇前村妈祖文化调查第一篇范文妈祖,又称天后、天上圣母等,是中国沿海地区民间信仰的女神,被誉为“海上的保护神”。

涵江镇前村,位于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是一个有着深厚妈祖文化底蕴的村庄。

本文将对涵江镇前村的妈祖文化进行调查和分析。

一、妈祖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妈祖,原名林默,据传是北宋时期福建莆田湄洲岛人。

她少年时即具有灵感,能预知天气变化,拯救海难,因此被沿海居民尊称为“妈祖”。

妈祖信仰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广泛分布于中国沿海地区的民间信仰,并传入台湾、东南亚等地。

二、涵江镇前村的妈祖文化1. 妈祖庙涵江镇前村的妈祖庙,又称天后宫,是村民们信仰妈祖的中心。

妈祖庙始建于明朝,历经多次重修和扩建,现有建筑为清代风格。

庙内供奉着妈祖神像,两侧墙壁上绘有妈祖生平事迹的壁画。

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村民们都会在妈祖庙举行庙会活动,庆祝妈祖诞辰。

2. 妈祖祭祀活动涵江镇前村的妈祖祭祀活动丰富多彩,包括诞辰祭、升天祭、端午祭等。

其中,诞辰祭是最重要的祭祀活动。

在诞辰祭期间,村民们会准备鲜花、水果、美食等供品,前往妈祖庙祭拜妈祖。

祭祀过程中,村民们还会表演舞龙、舞狮、妈祖文化主题的歌舞等节目,气氛热烈。

3. 妈祖传说和习俗涵江镇前村的妈祖传说众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传说是“妈祖诞神”。

传说妈祖出生时,家里的一口井突然涌出大量珍珠。

村民们认为这是妈祖显灵,于是把她尊为神明。

此外,村民们还有许多与妈祖相关的习俗,如在出海前向妈祖祈祷、船上供奉妈祖神像等。

三、妈祖文化的影响1. 社会和谐妈祖文化的核心价值是“立德、行善、大爱”。

这种价值观在涵江镇前村得到了充分体现。

村民们尊奉妈祖,以善良、仁爱的心态对待他人,相互关爱,和睦相处。

这使得该村成为一个社会和谐、民风淳朴的地方。

2. 促进经济发展妈祖文化在涵江镇前村具有浓厚的商业色彩。

妈祖庙会成为村民们开展经贸活动的场所,吸引了许多商贩前来摆摊售卖。

此外,妈祖文化节的举办也为当地旅游业带来了繁荣,促进了经济发展。

潮汕妈祖俗信文化的由来

潮汕妈祖俗信文化的由来

潮汕妈祖俗信文化的由来
潮汕地区地处沿海,该地居民多以渔业为生,并且由于海上交通的便利,潮汕商人多以海上贸易为业,加之外出远洋谋生的人众多,因此潮汕地区大部分居民的生活可谓与江海河流密不可分,但大海的不确定性与危险性使得潮汕居民出海时常常只能自求多福。

另外潮汕地区历史上属于楚国地界,由于该地区地处沿海,属于典型的海洋文化特征,因此当时的楚人多见多识广,对外界的种种见闻虽多,却缺乏足够的科学知识去一探究竟,于是便常常用非自然的神灵之说来去解释一些现象,故而潮汕地区自古便形成了“信鬼而好祠”的传统。

再者潮汕地区与福建毗邻相靠,历史上发生了多次为逃避战乱而大规模移民迁入的现象,这其中就包括了许多来自福建的外来移民,这些背井离乡的移民因为挂念家乡,便把家乡的俗信文化也一并带入了潮汕地区,这些都为海上保护神妈祖的俗信文化传入潮汕地区提供了背景条件。

妈祖文化源自福建莆田湄洲,与许多沿海地区一样,潮汕妈祖香火是从湄洲分灵而来,妈祖俗信传入潮汕地区的具体时间众说纷纭,在宋代的时候,当时的潮汕南澳地区便已经有了妈祖庙,因此可以确定的是自宋代开始,妈祖俗信便已经传入潮汕地区,可见其历史之悠久。

妈祖文化讲解稿 申论

妈祖文化讲解稿 申论

妈祖文化讲解稿申论以妈祖文化为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解申论。

妈祖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沿海地区有着深厚的影响力。

妈祖是中国民间信仰中的海上女神,被尊称为“天上圣母”、“渔民之母”,被广大信众视为保佑海上安全的神灵。

妈祖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融合了道教、佛教、儒家等多种信仰,形成了独特的宗教文化体系。

妈祖文化的核心价值是关爱和保护。

妈祖被视为渔民、船员和海上劳动者的守护神,她的形象代表着母性的关怀和温暖。

妈祖庙会是妈祖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每年都吸引着大量信众和游客前来瞻仰和膜拜。

庙会期间,人们会举行各种仪式和活动,表达对妈祖的崇敬和感恩之情。

妈祖文化对于社会和经济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妈祖文化是中国沿海地区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朝拜。

同时,妈祖庙会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商业机会,吸引了众多商家和摊贩参与,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此外,妈祖文化还通过庙会、舞狮等形式传承了许多民间艺术和手工艺技艺,为地方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妈祖文化在当代社会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海洋资源的重视,妈祖文化的价值更加凸显。

妈祖被视为海洋保护的守护神,她的形象和精神为我们提供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借鉴和启示。

同时,妈祖文化也弘扬了团结互助、勇往直前的精神,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坚持不懈、奋发向前。

妈祖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现实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和传承妈祖文化,我们能够更好地弘扬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同时也能够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妈祖文化的价值和影响力将会在未来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值得我们倍加珍视和传承。

申论妈祖演讲稿

申论妈祖演讲稿

申论妈祖演讲稿妈祖是中国南部沿海地区的主要信仰对象,她被尊奉为海上保护神和渔民的守护神。

妈祖信仰源远流长,深受海南、福建、台湾等地区民众的崇拜和景仰。

作为妈祖信仰的一部分,妈祖文化也在这些地区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妈祖文化源远流长,其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宗教信仰范畴,更是涉及到民俗、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

申论妈祖演讲稿,就是要探讨妈祖文化对当代社会的意义和影响,以及如何传承和发扬妈祖文化。

首先,妈祖文化对当代社会的意义不可忽视。

妈祖信仰渗透在南部沿海地区的人们生活中,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妈祖文化散发着浓厚的海洋文化气息,强调海洋与人的和谐共生,弘扬着海洋文化的精神。

在当今社会,海洋资源的保护和海洋文化的传承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妈祖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对于推动海洋文化的发展和海洋资源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妈祖文化对社会和谐稳定具有积极的影响。

妈祖信仰强调家庭和社区的和睦共处,崇尚互助互爱,这种传统的价值观在当代社会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益复杂,社会矛盾和冲突也时有发生。

妈祖文化所倡导的和谐共处、互助互爱的理念,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最后,如何传承和发扬妈祖文化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承妈祖文化,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包括加强对妈祖信仰的宣传和教育、挖掘和整理妈祖文化的历史渊源、开展妈祖文化的研究和保护工作等。

同时,要注重发扬妈祖文化的精髓,将其融入到当代社会的发展中,让妈祖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总而言之,妈祖文化作为中国南部沿海地区的重要文化遗产,对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传承和发扬妈祖文化,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和传统的继承,更是对当代社会的贡献和对未来的期许。

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妈祖文化能够在当代社会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文化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从妈祖崇拜看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女神崇拜

从妈祖崇拜看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女神崇拜

Research on Goddess Worship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nder Taking Mazu Worship for Example
作者: 刘明菊
作者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世界宗教研究系
出版物刊名: 世界宗教文化
页码: 131-138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1期
主题词: 社会性别;妈祖崇拜;男权话语;女权超越;两性和谐
摘要:本文以社会性别的视角对妈祖崇拜进行了分析探讨,从妈祖的神职、妈祖相关文献的
语言、妈祖图(塑)像及妈祖的崇祀仪式中揭示出其中暗含的男权话语.同时,从对封建女子行为与
道德标准——"三从四德"——的分析中,肯定妈祖作为一个女神被崇祀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的超越性,并进一步探讨了从社会性别视角对妈祖崇拜进行研究对当下中国的两性关系及社会和谐发展的意义与价值.。

妈祖文化思想研究

妈祖文化思想研究

内容摘要
2、社会影响力:妈祖文化在社会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尤其是对于沿海地区 的人民来说,妈祖文化已经成为他们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妈祖 文化所蕴含的慈善、忠孝等价值观念,也在社会中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弘扬,对于 促进社会和谐、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内容摘要
3、国际化发展:随着中国文化的国际化传播,妈祖文化也逐渐走向世界舞台。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和重视妈祖文化,将其作为促进本国文化交流和民间 友谊的重要纽带。妈祖文化的国际化发展,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 统文化,也有利于推动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内容摘要
妈祖文化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距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当时,福建 莆田林氏家族有一女名为林默娘,她聪明伶俐,心地善良,擅长医术和航海。某 年,她为了救助遇险的渔民而勇敢地挺身而出,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人们对她的 勇敢和牺牲精神
内容摘要
深感敬佩,逐渐将其尊为神明,修建庙宇加以祭祀,祈求航海平安和丰收。 妈祖文化就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也有学者认为妈祖实际上是一种祖先崇拜。然而,无论哪种观点,妈祖文化 思想在历史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对固定的信仰体系。
二、妈祖文化思想的关键概念及 特点
二、妈祖文化思想的关键概念及特点
1、妈祖:在妈祖文化思想中,“妈祖”是指一位被奉为航海保护神的女性。 她被认为具有神奇的力量,能够保佑船只平安、水手生还。在妈祖文化中,妈祖 的形象被描绘为一位慈祥的女性,通常手持如意或扇子,寓意着吉祥如意和智慧。
三、妈祖文化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史的影响与意义
如忠孝仁爱、诚信正义等,对于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起到了积极作 用。
三、妈祖文化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史的影响与意义

宗教信仰与性别平等

宗教信仰与性别平等

宗教信仰与性别平等宗教信仰与性别平等是当今社会中备受关注的话题。

这两个领域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相互交织,影响着个体和社会的价值观、规范和行为。

本文将探讨宗教信仰与性别平等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如何在这个问题上取得更大的进展。

宗教信仰是人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它涵盖了各种信仰体系,包括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印度教等。

宗教信仰不仅为人们提供了精神寄托,还塑造了道德观、价值观和社会规范。

然而,正如许多人所知,宗教信仰在性别平等方面并不总是表现出积极的作用。

在许多宗教中,性别角色被严格定义,通常以男性为中心。

这种传统观念可能导致性别不平等现象,如男女在宗教仪式中的角色分配不均等,女性对宗教领导地位的有限访问,以及一些宗教教义中的性别歧视。

例如,一些宗教传统中认为女性在宗教仪式中不能担任祭司职务,或者认为女性应该服从男性领导。

这些观念对性别平等构成了阻碍。

然而,宗教信仰与性别平等之间的关系并不一定是负面的。

有一些宗教群体积极倡导性别平等,认为所有人都应该平等对待,不论其性别。

这种观点的根本是宗教信仰的精神核心,它强调了慈悲、仁爱和公平。

例如,基督教的一些派别支持女性神职人员,伊斯兰教中也有女性担任宗教领袖的例子。

这些宗教团体在推动性别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了促进宗教信仰与性别平等之间的和谐共存,有一些重要的措施可以采取。

首先,宗教领袖和学者可以重新解释宗教文本,以强调性别平等的原则。

这需要深入研究宗教经典,以寻找支持性别平等的元素,并将其传播给信徒。

其次,宗教组织可以积极采纳性别平等政策,确保在教堂、寺庙、清真寺等地方提供平等的机会和资源给男女信徒。

此外,教育也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它可以帮助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促进性别平等的认知和实践。

除了宗教信仰内部的努力,政府和社会机构也可以发挥作用。

立法和政策可以制定,以保护女性免受性别歧视和不平等待遇。

社会活动家和非政府组织可以推动性别平等议程,呼吁宗教团体参与并支持这一目标。

申论妈祖讲解稿范文

申论妈祖讲解稿范文

申论妈祖讲解稿范文引言妈祖是中国闽南地区的民间信仰,亦是台湾地区的重要信仰之一。

妈祖被尊称为“天上圣母”、“东方圣母”等,她被视为海上的保护神,在很多渔民和海员中具有极高的崇拜地位。

申论作为中国公务员考试中的一道重要题型,经常涉及社会热点话题和宗教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妈祖信仰,并梳理相关内容,以便在申论考试中能够对此话题进行妥善应对。

妈祖文化的背景妈祖,又称天上圣母、东方圣母,是中国闽南地区广泛流传的民间信仰,然而其影响力已经超出地域限制,成为中国海洋文化的一部分。

据传妈祖生于公元960年,她原名林默娘,是宋朝时期的一位闽南地区的少女。

妈祖凭借其卓越的航海技能和救助海难的事迹,在民间积累了巨大的崇拜力量,成为天上的保佑向导。

妈祖信仰的主要内容妈祖信仰主要包括妈祖的崇拜和妈祖宫庙的建立。

妈祖被视为渔民和海员的守护神,他们相信只要崇拜妈祖并奉行其教义,就能够得到海上安全和丰收的保佑。

妈祖宫庙则是供奉妈祖的场所,通常建于闽南沿海地区。

这些宫庙以其华丽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宗教仪式吸引了大量的信徒,尤其在传统的妈祖节期间更是人山人海。

妈祖信仰对社会的影响妈祖信仰对社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海洋文化的传承妈祖信仰作为中国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海洋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妈祖信仰以妈祖故事和相关的祭祀仪式为载体,使海洋文化得以在广大民众中传播,并激发了人们对海洋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 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妈祖信仰的盛行也促进了旅游业的繁荣。

许多妈祖圣地成为了热门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朝拜。

这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相关产业的繁荣。

3.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妈祖信仰在民间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可以起到凝聚社会群体的作用。

无论是渔民还是海员,在面临困境和挑战时,都能够通过崇拜妈祖获得信仰的力量,从而坚定信心,积极应对。

这种信仰更加注重勇气、谦卑、助人为乐等思想,使得社会变得和谐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潮汕文化论文-
论述妈祖信仰中的性别观念
摘要:中国古代男权至上的社会形态,使得女性成为男性的附庸。

神灵世界中亦同样存在性别差异。

神灵自古以男性居多,但湄洲岛的妈祖从诸多神灵中脱颖而出,一跃成为“天后”,不仅在地位上超越了男性神灵,而且不论男女信众皆顶礼膜拜。

这对男权社会而言似乎有违常理,但妈祖作为女神确实也融合了古代社会男女在性别地位上的差距。

信仰的统一将减少性别带来的社会摩擦。

不同性别在宗教中获取的诉求及充当的传播载体也不尽相同。

关键词:性别;精神融合;多重层叠;性别关系
一、妈祖学术研究的简要回顾
妈祖信仰作为女神信仰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民间信仰之一,历来对其研究较多。

对于妈祖身世,现存有两类看法,一类认为妈祖是莆田林氏家族的后裔;一类认为妈祖本非林氏家族的后裔,只为一普通女巫,因为生前能够通过巫术助人渡难,帮人消灾灭疾,死后受到人们的供奉,后因林氏家族强大,将其列为林氏家族的后裔。

另外,宋代的原始材料也证明这一点。

《莆阳比事》有云:“湄洲神女林氏,生而神异,能言人休咎,死,庙食焉。

”等等诸如这些史料都或多或少言明妈祖生前是一位能言人祸福的神女。

湄洲岛妈祖祖庙中也有石刻记载如“挂席泛槎”、“祷雨济民”、“降伏晏神”等故事,都能体现出妈祖为巫的性质。

妈祖信仰在宋代已经形成,并且在当时就得到了各阶层信众的认同,据以往学术研究来看,信奉者的主体大体包括海商、水师和闽籍移民。

(一) 莆田海商
莆田自古地少人多,人地矛盾尖锐,且位邻沿海,因此海商较多。

由于出海或多或少都有风险,尤其是在古代,没有较好科学技术作为航海保障,海商自然会把精神寄托转移到神明身上。

而妈祖最早是莆田地方的海神,况且她的神职也是为出海者保航护驾,自然成为福建海商共
同祭祀的海神。

迄至南宋末年,各地的海商均对妈祖有兴趣,在海商的促进下,妈祖逐渐成为地位最高的海神。

由此可见,妈祖最早的神格定位于保护出航者。

而宋代河运畅通,造船技术发展,对于海商来说,出行经商的机会更多,意味着风险更大,故而需要一位神明保佑,妈祖便成为最好的选择。

可以说,海商为后来妈祖信仰的影响进一步扩大提供了基础。

(二) 福建水师
在古代,福建水师是中国水师的重要力量之一,因而福建水师接受妈祖为其保护神,这是妈祖从福建地方神走向全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南宋两浙、福建、广南三路皆有水师,福建海域港阔水深,更利于海商和水师出海,福建又有泉州等著名的东方大港,所以宋代的大型战舰基本都来自福建。

其时宋朝为了抵御金兵南下,多调用福建水师,宋金在长江之上发生过多次大战,可见,福建派出的水师对南宋朝廷渡过危机起了很大的作用。

另外,南宋定都临安以后,与福建一水可通,福建的财物大量从海路运回临安,海运盛况空前,福建水师的活动范围也很广。

由于福建水师信奉湄洲神女,水师的活动将妈祖信仰传播到浙江各地。

在《天妃降诞本传》中所载的故事也可看到,妈祖的多次封号都与水师的行动有关:“昭应”这一封号的由来,是因为妈祖刮起大风,将海盗船逐走,最后歼灭;福兴都巡检使姜特立捕海寇,得妈祖保佑,加封“善利”;闽粤水师平定大奚寇,与妈祖得到“助顺”的封号有一定关系;宋末神女获得“英烈”、“显济”等封号,都与福建水师平定海寇有关。

这表明福建水师对扩大妈祖的影响有重要作用。

从封号上可知,妈祖在宋代主要扮演两个角色:其一为兴化军的保护神,凡有兴化军必有妈祖;其二为海洋保护神,凡是涉及海事皆可祈求妈祖。

由于后一神格具有全国性意义,这使妈祖能够走向全国。

(三) 闽籍移民对妈祖信仰的发展
南宋靖康之后,大量福建人民移居海外。

由于妈祖已成为广大出海闽人共同尊奉的保护神,出海移民的过程中自然要祈求妈祖保护,平安登陆后即祭谢妈祖,建立庙宇继续供奉,这样就把妈祖信仰带出中国大陆,传播到了台湾、菲律宾、新加坡等地区和东南亚国家,甚至走向美洲。

妈祖信仰在台湾尤其普遍,所建庙宇诸如澎湖马公镇的提标馆、台南大天后宫等大大小小1 000多座庙宇。

妈祖信仰传入台湾后,不仅在精神上给予移民者安慰,更对移民社会关系的演变,以及台湾社会经济发展的演变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初到台湾的移民由于瘴气郁结、蚊虫蛇害,再加上与当地居民争夺土地、水源等自然资源,时常发生械斗,整日生活在惶惶不安的状态中,而妈祖信仰表现出的一种人如何在信仰化解矛盾和对自然力的积极征服的愿望、智慧和力量,唤起了人们以自身奋斗改变和掌握自身命运的意念。

纵观妈祖的所有事迹,都透露着一种自尊、自救、自强的信念。

同时,妈祖信仰也将维护道德教化的力量慢慢渗透进台湾社会文化,让他们向往华夏文明,逐渐整合了社会,凝聚了民气,如台湾的妈祖信众会在农历三月二十三(妈祖诞辰)和农历九月九(妈祖羽化升天)这两个日子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与当
地风俗相结合,形成独特的妈祖社会风俗文化,起到教化社会的作用。

二、妈祖信仰的多层重叠的性别关系
在以上的学术回顾中,处处体现着妈祖信仰中的性别关系与多重互动性。

首先,从妈祖信仰发展的历程来看,具有镇守海边、保佑出航者的神格是她走向成功的基础。

自古福建地少山多,沿海居民不得不靠海维生,他们惧怕海也需要海,人类希望驾驭自然的愿望在当时不能
实现,便就寄予在神灵身上。

福建最初比较著名的海神是男性,如演屿神,但最后妈祖取代了其地位,从性别区分的角度看有其客观必然性。

在古代中国社会中,男性充当社会的主要角色,
女性则相对次要,相夫教子、持家有方,是她们的天职,不论母亲、妻子、女儿……只要是女性扮演的角色以及构筑的社会环境都可以为男性提供温暖的归宿。

男性在遇到挫折或恐惧时,自然会想依靠自己女性的亲友,这是人类从诞生时就留存下的最原始的精神依赖感,这种性
别上的天生互动的关系也成就了妈祖的神格多样性。

而能无私地给予人类温暖的怀抱的除了母亲则别无他选,如此性别角色的需求才成就妈祖最初的发迹。

其次,宗教信仰中也存在多重互动的性别关系。

不论男女信众,妈祖对于他们似乎已经成为一个万能的好运神,无论祈求什么,只要心诚则灵,这点衍生于中国民众自古以来的信仰的功利性的特点。

但妈祖作为女神,
比其他男性神明更具魅力的地方,则在于男性无论作为何种角色,给人的感觉较之女性而言
更具威严感,故而作为民间产生的信仰中,女神较之男神似乎更受欢迎,俗世中的男性对于成
为神明的女神也不得不顶礼膜拜。

此外,在信众中,也存在性别的差异。

在台湾,妈祖像每年都要举行巡游盛会,神像放在神轿里,前有香炉开路,中间由女香客杠神轿,但盛放香炉的香担却不让女人靠近,因为香炉具有神圣性,虽然妈祖也为女神,但是在香客中还是有男尊女卑的性
别之分的,这也是信徒自我生产能力的再现。

再如莆田文峰宫在一年一度的妈祖诞辰的祭祀活动中,上头香的只能是文化代表或是宫内管委会委员,而且只能由男性上香。

虽然妈祖信仰对于信众来说没有男女之分,但在神明与信众的互动环节中,信众不自觉地要加入性别的区分,形成了多重性别关系的互动。

于是,在整个妈祖的信仰体系中基本构成了两个层级的性别存在性:神明与信众的性别互动,这一层次里神明可以消融性别上的差异;信众自身所带有的
性别差异,这一层级里信众自己会将性别的差异观念带入信仰中。

三、小结
中国民众自古有之的信仰功利化的心理,使得他们对于各种神明均抱有功利性的态度,
不问性别出身,只求保佑,神明们所代表的性别观念或多或少地影响着自己的信众,从而形成
多层次互动的性别关系。

男女信众对神明的诉求不尽相同,但宗教信仰作为精神寄托对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性别上的差异有时就会得以缓和。

多层次的性别差异可以构成宗教信仰的多元化,从性别差异的角度去研究宗教也会得到新的结论。

从不同的性别个体探寻宗教对性
别差异的影响,这样也能够将宗教信仰对人类的影响具体到某一类性别中去,或者更细致些具体到具有某一特征的某一性别群体中去,由此宗教与人类的互动关系将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
[1]侯杰,范丽珠.世俗与神圣[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2]侯杰.文本分析与中国近现代性别史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
[3]莆田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翁忠言.莆田县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4.
[4]徐晓望.妈祖信仰研究史[M].福州:海风出版社,2007.
[5]郑志明.中国社会与宗教[M].台北:台北学生书局,1986.
[6]林国平.闽台信仰源流[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
[7]张珣.妈祖·信仰的追寻[M].上海:博扬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8.
[8]李俊甫.莆阳比事[Z].。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