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地区妈祖信仰探略_辛秀琴
妈祖信仰与临水夫人信仰的比较研究

( 总第 4 3期)
闽台文化研究
F UJ I AN— T A I W AN C U删 R AL RE S E ARC H
N o . 3 . 2 Q1 5
G e n e r a 1 S e r i a l N o . 4 3
妈祖信仰 与临水夫人信仰的 比较研究
退, 她们 的身份亦开始发生转变 : 妈祖成 了都巡 检的孝顺 女儿 , 观音 或龙女 的化身 ; 临水夫人亦
成 了孝 女 。 观 音 的 化 身 或 道 士 的妹 妹 。相 应 地 , 她们 也 逐 渐 具 有 了儒 家 伦 理 道 德 、 “ 佛性” 和“ 道 体” 。但 是 千 百 年 来 , 无论儒释道如何转化 , 妈祖 与 临水 夫 人 身 上 的原 始 “ 巫性 ” 仍 然 没 有 完 全 消 失。 临水 夫 人 被 视 为 民 间 闾 山派 法力 无 边 的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是 师 公 和童 乩 的法 主 和 附体 神 。 相 关 临水 夫人 的仪 式 也 充 满 了较 为 浓 厚 的 法 术 色 彩 , 在 闽东 地 区 , 至今仍然流行着 “ 蛋 卦” 等 带 有 法 术 性 质 色
黄建 兴 林 国平
( 福 建 师范大 学 社 会历 史学 院 , 福建 福 州 3 6 l 0 2 1 )
摘 要 : 同 为 福 建 的 民 间 信 仰 , 妈 祖信仰 与临水信 仰之 间存在 着诸 多 的异 同点 , 对 其 进 行
比较研 究 , 有助 于探 讨 民间信仰 的发展 轨迹和规律 , 及 民间信仰 与 国家和 区域 社会 政 治 、 经济 、
以水旱 祸 福 叩之 . 言 无 不 验 。立 庙 祀 焉 。宋封 顺 懿 夫人 , 代 多灵 迹 。今 八 闽 多祀之 者 。[ 8
各地妈祖

宋雍熙四年(987年),妈祖升天后,人们崇奉海神,在湄洲岛建庙祭祀,此庙宇即最早的妈祖祖庙。
湄洲妈祖祖庙是世界所有妈祖庙之祖,世上所有的妈祖庙都是从湄洲“分灵”出去的。
有华人即有妈祖庙。
据《世界妈祖庙大全》提供的最新数字,目前,全世界已有妈祖庙近5000座,遍布20多个国家与地区,信奉者近2亿人。
莆田地区是妈祖信仰的发源地,妈祖庙数以百计;福建、广东、浙江、海南以及东北部的上海、江苏、北京、河北、山东、河南、湖南、贵州、辽宁、吉林等地也建有妈祖庙。
台湾三分之二人口信仰妈祖,岛上妈祖庙宇500多座。
港澳地区也有妈祖庙50多座。
国外妈祖庙宇较密集的地区是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其它分布于美国、印尼、菲律宾、泰国、越南、缅甸、朝鲜、挪威、丹麦、加拿大、墨西哥、巴西、新西兰及非洲等地。
妈祖庙宇各地名称不一,或称天妃宫、天后宫、妈祖庙,或称天后寺、圣母坛、文元堂、朝天宫、天后祠、安澜厅、双慈亭、纷阳殿等等,在这些妈祖庙宇中,福建湄洲妈祖庙(987年)、天津天后宫(1326年)、台湾北港朝天宫(1694年)(以上被成为世界三大妈祖庙)、福建泉州天后宫(1196年)、湖南芷江天后宫(1748年)、台湾澎湖天后宫(1592年)、蓬莱阁天后宫(1122年)、长岛庙岛显应宫(1122年)、宁波天后宫即庆安会馆(1853年)、澳门天后宫(2003年)新加坡天福宫等在年代、规模、地位及影响方面均极富特色,为妈祖庙宇建筑中的佼佼者。
1、福建地区:莆田是妈祖信仰的发源地,妈祖庙数以百计,湄洲岛上有近20座;福建沿海地区有妈祖庙60多座;山区地区有妈祖庙30多座。
大陆其他地区:广东和海南有近40座,江浙地区30多座;威海、营口、秦皇岛、青岛、长岛、烟台、蓬莱、北京、湖南、贵州、辽宁、丹东、锦州等地都有妈祖庙。
2、港澳台地区:台湾有妈祖庙500多座;香港的妈祖庙有50多座;澳门地区有2座,其中妈祖阁建于明弘元年(公元1488年)。
潮州地区妈祖活动策划书3篇

潮州地区妈祖活动策划书3篇篇一《潮州地区妈祖活动策划书》一、活动背景妈祖文化在潮州地区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为了进一步弘扬妈祖精神,传承和发展妈祖文化,增强地区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特策划本次妈祖活动。
二、活动目的1. 弘扬妈祖文化,展示其独特魅力和价值。
2. 促进文化交流,增强地区间的联系与合作。
3.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居民的精神文化素养。
三、活动时间[具体活动时间]四、活动地点潮州地区相关庙宇及广场等五、参与人员潮州地区居民及对妈祖文化感兴趣的各界人士六、活动内容1. 妈祖祭祀仪式组织庄重的妈祖祭祀仪式,邀请专业祭祀人员主持,按照传统仪式进行,表达对妈祖的敬仰和感恩之情。
2. 妈祖文化展览在活动现场设置展览区域,展示妈祖的历史渊源、传说故事、文化内涵等相关内容,通过图片、文字、实物等形式,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妈祖文化。
3. 文艺表演安排具有潮州特色的文艺节目,如潮剧、潮州音乐等,同时也可以融入与妈祖文化相关的舞蹈、歌曲等表演,增添活动的艺术氛围。
4. 民俗活动举办传统的潮州民俗活动,如舞龙舞狮、灯谜竞猜等,让人们在欢乐的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5. 美食体验设置美食摊位,提供各种潮州特色美食,让人们在参与活动的同时品尝到地道的潮州味道。
七、活动宣传1. 利用当地媒体,如报纸、电视台、广播等进行宣传报道。
2. 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活动信息,吸引更多人关注。
3. 在社区、学校、企业等场所张贴活动海报,扩大活动知晓度。
八、活动组织与管理1. 成立活动筹备组,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协调等工作。
2. 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活动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3. 做好安全保障工作,制定应急预案,确保活动现场人员安全。
九、活动预算1. 祭祀仪式相关费用:[X]元2. 展览布置费用:[X]元3. 文艺表演费用:[X]元4. 民俗活动道具费用:[X]元5. 美食摊位费用:[X]元6. 宣传费用:[X]元7. 其他费用:[X]元总计:[X]元十、活动效果评估1. 通过参与人数、群众反馈等方面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估。
潮州地区妈祖活动策划书3篇

潮州地区妈祖活动策划书3篇篇一《潮州地区妈祖活动策划书》一、活动背景妈祖是中国民间信仰的重要神祇之一,在潮州地区拥有广泛的信众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为了弘扬妈祖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进社区凝聚力,特策划举办此次潮州地区妈祖活动。
二、活动主题“妈祖庇佑,福泽潮州”三、活动目的1. 弘扬妈祖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2. 增强潮州地区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3. 促进社区和谐,增进邻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吸引游客,推动潮州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四、活动时间[具体活动时间]五、活动地点1. 主会场:[详细地址]2. 分会场:各妈祖庙所在地六、参与人员潮州地区居民、妈祖信众、游客等七、活动内容1. 妈祖祭祀大典邀请专业的祭祀团队,按照传统仪式进行妈祖祭祀大典,表达对妈祖的敬仰和感恩之情。
组织居民和信众参与祭祀仪式,感受传统文化的庄严和神圣。
2. 妈祖文化展览在主会场设置妈祖文化展览区,展示妈祖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艺术形象等相关资料和文物。
邀请专家学者进行妈祖文化讲座,深入解读妈祖文化的精髓和意义。
3. 民俗文化表演组织潮州地区的民俗文化表演团队,如潮州大锣鼓、潮州戏、潮州歌册等,在活动现场进行表演,展示潮州独特的民俗文化魅力。
安排观众互动环节,让观众参与到民俗文化表演中,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4. 妈祖祈福法会在妈祖庙举行祈福法会,邀请高僧大德主持,为居民和信众祈福消灾,保佑平安健康、风调雨顺。
组织信众参与诵经、烧香、礼拜等宗教活动,感受宗教的力量和宁静。
5. 美食文化节在活动现场设置美食摊位,展示和销售潮州地区的特色美食,如潮州卤味、潮州牛肉丸、潮州肠粉等。
举办美食评选活动,评选出最受欢迎的美食摊位和美食作品,增加活动的吸引力和互动性。
6. 旅游推广活动制作潮州地区旅游宣传资料,向游客介绍潮州的旅游景点、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组织旅游团参观潮州的妈祖庙和其他旅游景点,推广潮州地区的旅游资源。
妈祖文化

妈祖文化妈祖妈祖文化肇于宋、成于元、兴于明、盛于清、繁荣于近现代,妈祖文化也是海洋文化的一种特质。
历史上宋代出使高丽、元代海运漕运、明代郑和下西洋、清代复台定台,这一切都体现海洋文化的特征。
这就是“有海水处有华人,华人到处有妈祖”的真实写照。
而影响所及,妈祖由航海关系而演变为“海神”、“护航女神”等,因此形成了海洋文化史中最重要的民间信仰崇拜神之一。
中文名: 妈祖文化 类别: 海洋文化起始: 宋代 起源地: 湄洲岛 目录概况妈祖文化的内涵妈祖文化的外延妈祖文化的学术价值神格内容宋代崇道促进了妈祖文化与道教文化的结合元代妈祖文化与佛教文化的结合清代完成了妈祖文化与儒文化的结合妈祖祭典详解仪式卤簿船模祭海妈祖生平妈祖传说与显灵《化草救商》的传说《神女救船》的传说其它的著名传说妈祖传说显灵的意义妈祖的称谓妈祖、默娘的由来神女、灵女、天妃、天后的由来其它称谓妈祖民间信仰功用庇佑的历史背景祈晴生育之神 求子驱疫镇压义军抵御外敌历代对妈祖的赐封古代历朝对妈祖的褒逢各地妈祖庙妈祖文化的发祥地妈祖文化的传播海上传播历代朝廷册封传播宫庙文化积淀传播航运贸易传播学术文化研究传播民间贸易传播历史科研传播妈祖文化的重大影响意义精神财富历史文献涉及领域学术影响旅游文化信仰文化核心思想意义展开概况妈祖文化的内涵妈祖文化的外延妈祖文化的学术价值神格内容宋代崇道促进了妈祖文化与道教文化的结合元代妈祖文化与佛教文化的结合清代完成了妈祖文化与儒文化的结合妈祖祭典详解仪式卤簿船模祭海妈祖生平妈祖传说与显灵《化草救商》的传说《神女救船》的传说其它的著名传说妈祖传说显灵的意义妈祖的称谓妈祖、默娘的由来神女、灵女、天妃、天后的由来其它称谓妈祖民间信仰功用庇佑的历史背景祈晴生育之神求子驱疫镇压义军抵御外敌历代对妈祖的赐封古代历朝对妈祖的褒逢各地妈祖庙妈祖文化的发祥地妈祖文化的传播海上传播历代朝廷册封传播宫庙文化积淀传播航运贸易传播学术文化研究传播民间贸易传播历史科研传播妈祖文化的重大影响意义精神财富历史文献涉及领域学术影响旅游文化信仰文化核心思想意义展开编辑本段概况妈祖文化的内涵妈祖短暂的一生虽未留下什么著作,也谈不上有什么思想体系,但她热爱劳动、热爱人民、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和英雄事迹,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形成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
潮州地区妈祖活动策划书3篇

潮州地区妈祖活动策划书3篇篇一潮州地区妈祖活动策划书一、活动主题“传承妈祖文化,弘扬妈祖精神”二、活动目的本次活动旨在传承和弘扬妈祖文化,增强潮州地区人民对妈祖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同时也为了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提高城市文化品位。
三、活动时间[具体活动时间]四、活动地点潮州地区[具体活动地点]五、活动内容1. 妈祖祭祀大典:在活动现场设立妈祖神像,组织专业祭祀人员进行祭祀仪式,向妈祖祈求平安、幸福。
2. 文化展览:设置文化展览区域,展示妈祖文化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艺术形式等方面的内容,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妈祖文化。
3. 文艺表演:邀请专业文艺团体表演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节目,如潮州音乐、潮州舞蹈、潮剧等,展现潮州地区的文化魅力。
4. 民俗活动:组织民间艺人进行民俗表演,如舞龙舞狮、潮州大锣鼓等,让观众感受传统民俗的独特魅力。
5. 美食展销:在活动现场设置美食展销区域,展销潮州地区的特色美食,让观众品尝到地道的潮州美食。
6. 旅游推介:设置旅游推介区域,推介潮州地区的旅游景点和旅游线路,让观众了解潮州地区的旅游资源。
六、活动宣传1. 传统媒体宣传:通过报纸、电视台、电台等传统媒体进行宣传报道,提高活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 网络媒体宣传:利用微博、、抖音等网络媒体进行宣传推广,吸引更多的观众关注和参与。
3. 户外广告宣传:在潮州地区的主要街道、商场、车站等场所设置户外广告,宣传活动的时间、地点和内容。
4. 活动宣传册:制作活动宣传册,向观众介绍活动的详细内容和亮点,提高观众的参与度。
七、活动预算1. 活动场地租赁费用:[场地租赁金额]2. 妈祖神像制作和祭祀仪式费用:[具体金额]3. 文艺表演和民俗活动费用:[具体金额]4. 美食展销和旅游推介费用:[具体金额]5. 宣传推广费用:[具体金额]6. 其他费用:[具体金额]八、活动效果评估1. 观众满意度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访谈等方式,了解观众对活动的满意度和意见建议。
论妈祖信仰与海商精神

论妈祖信仰与海商精神
杨佳蓉
【期刊名称】《《妈祖文化研究》》
【年(卷),期】2018(000)003
【摘要】妈祖信仰属于民间信仰,其信仰来自妈祖传说故事,民众受到海神妈祖的生平传说和各种传奇神话的熏染,又受儒、佛、道有关的宗教性故事的影响,因而对妈祖产生特殊的尊奉。
宋元明清至今皆重视妈祖。
妈祖信仰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契合和依存;加上海上商人的推展,于是妈祖从福建莆田传播至台湾与世界各地。
妈祖保护海上航行的民众,与海洋关系密切;商人出海经商,祈求妈祖庇佑,并以商业精神和行为敬奉妈祖,故妈祖信仰与商业的关系紧密。
大众尊崇妈祖慈悲救人的仁爱精神,怀抱济世济人的理想,形成无限广大的海洋精神;妈祖文化也展现商业精神,将经营商业的理念注入妈祖庙的管理,且推行各种文化活动,因而妈祖信仰逐渐推广。
妈祖信仰影响人们的德行与文化涵养,而让人们拥有善良虔诚与创造生命价值的心。
【总页数】9页(P1-9)
【作者】杨佳蓉
【作者单位】[1]台湾科技大学台湾台北106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933
【相关文献】
1.妈祖信仰与妈祖精神 [J], 李建国
2.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下的妈祖信仰变迁——以湄洲岛妈祖信仰为个案 [J], 柯力
3.论妈祖信仰的国际化与地方化——以新加坡妈祖信仰为例 [J], 许源泰;曾伟;
4.妈祖信仰与新加坡金门宗乡会——兼论妈祖精神在21世纪海上丝路建设中的意义 [J], (新加坡)林纬毅; 蔡桂芳
5.妈祖信仰与道教文化——民间道坛之妈祖信仰相关科仪及文化形态考探 [J], 叶明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方信仰与国家认同——基于粤琼地区妈祖信仰的考察与研究

超 自然 的崇拜 与 超社会 的崇 拜 的整合 模式 。而本
及东南亚华人社会 中的一种重要 民间信仰。由于 妈祖特殊的经历与神格 , 在我 国东南文化圈里构
建 了一 个独 特 的神 灵 世 界 , 长 期 受 到 百 姓 香 火 的
文将展开论述的妈祖信仰作为 中华文化 的载体 ,
笔者 以为该信 仰 是通过 超 自然崇 拜 与超社 会 崇拜 的整合 模式 之 一 即公 共 习俗 , 来 得 以实 现并 强化 对信 仰 群体 的召 唤 。 妈祖姓林 名 默 , 宋 太祖 建 隆元 年 ( 9 6 0年 ) 农 历 三 月 二 十 三 日在 今 福 建 莆 田湄 洲 岛 降 生 , 宋太宗雍熙 四年 ( 9 8 7年 ) 农 历 九 月 初 九 卒 于
权 力 的认 同 。
[ 关键 词 ] 妈祖信 仰;国家认 同;粤琼地 区
[ 中图分 类号 ]B 9 3 3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6 7 3— 8 3 1 4 ( 2 0 1 3 ) 0 9— 0 0 9 7 —0 4
妈 祖信 仰 是 盛 行 于 我 国 东南 、 南 部 沿 海 地 区
1 2 6 0年 ) 在广 东 任 职 时 写诗 云 : “ 濒 江 多海 物 , 比
现, 随着时代的推移 , 参加妈祖庙兴建与修缮的成
员 建构逐 步实 现 了多 样化 , 其 中大 约 八 成 为 地方
士绅官宦 , 另有一成多为海商 , 其余 为乡土渔民。 笔者以为 , 参与修缮妈祖庙宇人群结构的多样化 ,
男, 甘肃张掖人 , 广 西师范大学历史文 化与旅游学院 中国古代史研 究生。
9 8
钦 州 学院 学报
第2 8 卷
二 、妈 祖 信仰 在 粤 琼 地 区 的传 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 2010-11-11[作者简介] 辛秀琴,女,广东人,华南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潮汕地区妈祖信仰探略辛秀琴(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广东广州510361)[摘 要] 潮汕地区不仅继承了福建莆田原有的妈祖崇拜,并且创造了更为独特的信仰文化。
妈祖信仰在潮汕地区传播并流行有其具体缘由,潮汕颇具特色的妈祖信仰文化也给潮人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带来重要影响。
[关键词] 潮汕地区;妈祖信仰;文化[中图分类号]B9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6121(2011)04-0059-03 海神的传说起源很早,《山海经·大荒东经》载:“东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黄蛇,践两黄蛇,名曰禺猇。
黄帝生禺猇,禺猇生禺京,禺京处北海,禺猇处东海,是为海神”。
据说中国在秦汉时就有了正式祭祀海神的仪典,至宋代,出现了有名有姓的崇拜对象,其中妈祖可谓沿海地区较为出名的海神了。
妈祖是福建、浙江、广东、台湾等沿海地区共同信奉的海神,后来侨民将这种信仰习俗带到东南亚各国乃至世界各地。
据说妈祖在生之时,热心助人,拯救海难,被人们称之为“神女”。
在她逝世之后,由于民间多次传说她显灵拯救商船、渔舟,故渐渐被人尊称为妈祖。
妈祖信仰自宋代传入潮汕地区后,逐渐形成一种独特的妈祖文化。
这种文化对潮汕地区的过去、今天乃至明天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笔者在搜集材料过程中发现,有关妈祖记载的文献资料现已超过4000篇,字数约达300万字,但全面系统地记载潮汕地区妈祖信仰的资料并不多,且散存于各种典籍、档案和文献之中。
因此,本文着重于系统地整合潮汕地区的妈祖信仰文化及其影响。
一潮汕崇拜妈祖的缘由(一)妈祖的神话与传说妈祖信仰自宋代形成以来逐渐成为民间较有影响力的一种海神崇拜。
她被历代加封,流芳百世。
宋光宗曾敇撰:“明神之祠,率加以爵,妇人之爵,莫及于妃,倘非灵响之著闻,岂得恩荣之特异。
”翻开妈祖史录,仅宋代自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至宋理宗景定三年(1162年)的106年间,妈祖得到皇帝褒封有14次之多,其中被封“夫人”4次,晋封“妃”10次,有人认为这是宋代朝廷赐封最多的一个民间神祇。
元代妈祖又被晋封为“天妃”,清康熙时更加“天后”之号。
这位出身于民间却屡次被官府认可获得名列祀典的神祇,在社会的其他阶层也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宋代以后,天妃事迹频频出现于历代文人的手笔之下,似乎证实了这一信仰的历史记载。
宋人吴自牧就曾在《梦粱录》中提及,“其妃之灵著,多于海洋中,佑护船舶,其功甚大,民之疾苦,悉赖帲幪”。
明人汤显祖亦载有大量与妈祖有关的诗词,主要收入《汤显祖集·玉茗堂集选》之中。
清乾隆帝在其《钦定南巡盛典》卷八中也颂载:“功在民生宜祀典,德惟坎济受天庆。
祷之久矣守因已,惠我黔黎识不忘。
”据说最早记载妈祖事迹的古籍是南宋洪迈的《夷坚志》,其卷九“林夫人庙”载:“兴化军(治所在今福建莆田县)境内地名海口,旧有林夫人庙,莫知何年所立,室宇不甚广大,而灵异素著。
凡贾客入海,必致祷祠下求杯珓,祈阴护,乃敢行。
盖尝有至大洋遇恶风而遥望百拜乞怜见神出现于樯竿者。
”妈祖在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人,笔者暂无考证,但如今已知的大部分古籍以诗文为据,或以地方志作证,基本上认为妈祖姓林名默。
部分诗文,如清人李调元在其《南越笔记》的卷四记有“天妃”一文,提到“今南粤人皆以天妃为林姓云”。
全祖望虽对妈祖信仰半信半疑,同样也感叹过妈祖“其姓氏,则闽中之女子林氏也。
死为海神,遂有天妃、天人之称。
其灵爽非寻常之神可比,历代加封焉。
”在清代林清标的《敇封天后志》中,通过对妈祖生平作一番考证后,更加重了其对妈祖存在的肯定性。
地方志《咸淳临安志》云:“神为五代时闽王统军兵马使林愿第六女,能乘席渡海,人呼龙女。
宋太宗雍熙四年,升化湄洲,常衣朱良,飞翻海上,世人祀之。
”清同治《莆田县志》亦有载:“天后姓林,世居莆之湄洲屿,五代闽王时都巡检林愿之第六女也。
母王氏。
宋太平兴国四年三月二十三日,妃始生……雍熙四年二十九日升化,一云景德九年十月初十日也。
”—59—相关记载中,《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的叙述神话成分最浓,其卷四载:“妃林姓,旧在兴化路宁海镇,即莆田县治八十里滨海湄洲地也。
母陈氏,尝梦南海观音,与以优钵花,吞之,己而孕,十四月始娩身得妃,以唐天宝元年三月二十三日诞。
诞之日,异香闻里许,经旬不散。
……兄弟四人业商,往来海岛间。
……年及笄,誓不适人,即父母也不能强其醮。
居无何,俨然端坐而逝,芳香闻数里,亦就诞之日焉。
”妈祖神话传播到潮汕地区,其身世、背景等都一一被改造,其中最富特色的是澄海的一则传说:妈祖被称为张柔娘,嫁给穷秀才王六御。
秀才在澄海南洋村开馆授徒,不料被贼人掠走,柔娘思念而死。
后秀才乘船进省城赴试,路过甲子港,遇风浪上岸拜祭妈祖,发现神像酷似柔娘。
正在此时,神像手中的扇子掉落,秀才发现正是自己给柔娘的信物,方知妈祖原来就是柔娘。
诸如此类对妈祖身世“改写”的传说不仅为妈祖在潮人心中赢得更多的亲切票,也使妈祖信仰迅速“本土化”。
(二)妈祖在潮汕地区盛行的原因潮汕地区在古代主要包括粤东地区和赣南、闽西一部分,今主要指汕头、潮州、揭阳三市所辖区域。
妈祖在潮汕地区受到历代的崇敬,宋时以渔为业的南澳岛就已经有了妈祖庙。
元代,船民又在汕头妈屿岛上建庙祭祀妈祖。
明清以来,妈祖信仰在潮汕广泛传播,从沿海到内地出现众多的妈宫。
据清嘉庆《澄海县志》第十六卷“祀典”所载,第一座妈祖庙出现于宋代,至明清时期仅澄海一带就有妈宫十余座。
潮汕妈祖香火如此鼎盛,原因何在?第一,潮汕地区古时陆地交通闭塞,但与东南亚各地海上交通便利,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环。
潮人从秦汉时期逐渐形成“信鬼而好祠”的传统,潮人祭祖民俗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第二,潮汕远离中原战场,成为中原人避难的首选之地。
秦末、南北朝、宋末、明末等几次大规模移民高潮,成为潮汕居民的主要来源。
而潮汕地区紧靠福建,又是另一个重要的因素。
据饶宗颐《潮州志·民族志(稿本)》对宋元时期迁潮氏族进行统计,共62家,在时间上更集中于宋代,计41家,大部分来自福建。
他们远离故土,但信仰却如影随形。
所以,闽南海域宋代崛起的海神妈祖信仰也传入潮汕地区,并有了相当程度的流行。
早于宋代,闽人刘克庄就曾说过:“广人事妃,无异于莆,盖妃之威灵远矣。
”第三,由于海上作业的危险性与渔业生产的丰欠所具有的偶然性,从而决定了海洋生产与生活中更多地与海神信仰发生关系,并且这样的联系几乎贯穿着整个海洋渔业生产过程。
所以,靠海为生的大部分潮汕人民对具有“预知休咎事”能力的妈祖更是崇敬万分。
第四,潮人崇尚妈祖所体现的行医、救人等品质,并在潜移默化中以此作为行为准则并推及整个潮汕社会,比如外界盛传的潮人富有团结互助精神与妈祖信仰不无关系。
二、潮人心目中的妈祖神能与祭拜仪式(一)妈祖神能在潮汕的体现人们把妈祖作为海神加以崇拜开始于民间,并以宋朝路允迪出使高句丽事件为标志,从此妈祖事迹引起历代朝廷注意。
妈祖的职司并不局限于护海一种,在福建等地妈祖还有保护漕运、驱疾、生产及祈雨等神能,而妈祖信仰传播到潮汕地区,主要保留的是其护海以及赠子赐福的神能。
潮人主要通过平时以及妈生盛典时举行形式多样的祭祀仪式来表达对妈祖神能的崇拜。
一方面,妈祖是渔民、船工、商人以及所有与大海打交道的人心目中的保护神。
潮汕地区船运主要靠近韩江,其流量大,水流湍急,过桥如过关,从上游而下的船只经常在此翻船,导致船毁、货沉、人亡。
为了行船的安全,渔民们在出海之前都会先烧金银箔,放爆竹,祈求妈祖保佑平安,渔业丰收;安全返航后也要到妈宫去答谢妈祖恩典。
在家的妇女则天天烧香祭拜妈祖,祈望出海的家人平安归家。
除初一、十五上香烧元宝外,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船民会以“五牲”或“三牲”祭祀妈祖,隆重庆祝妈生。
在有关的书籍中亦存在体现妈祖在潮汕地区显示海神神能的记载。
其中琉球国《历代宝案》就是一例。
该书记载了有关中国遇难船只的资料,并结合其他资料专门探讨明清时期海洋上的商船所供奉的神灵偶像及其象征主义。
如嘉庆十九年(1814年),广东潮州府澄海县船主吴利德率舵工水手36人,搭客22名,驾坐3澄字号149号船“装载赤白糖等物前到天津府发卖”,要回本籍时在江南大洋遇风暴,飘至琉球国八重山,商船碰礁被打破,“所有货物尽漂弃,惟剩所奉圣母神像全座”。
这里的“圣母神像全座”正是海神妈祖。
另一方面,潮人以独特的方式向妈祖祈祷生子。
昔时潮人对生儿育女(特别是生男)极为重视,看成人生头等大事。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四载:妈祖“尤善司孕嗣,一邑共奉之。
邑有某妇醮于人,十年不孕,万方高祷,终无有应者。
卒祷于妃(妈祖),即产男子嗣。
是凡有不育者,随祷随应”。
在南澳等地的部分天妃庙内,主神是妈祖,两侧分别配祀有送子观音和千子娘娘,横额写有“德育群婴”的字样,这是潮人心目中妈祖主宰生育的佐证。
不少乡民在妈生时到妈宫烧香跪拜,然后抬妈祖出游,结了婚而未有子嗣的人最为踊跃。
他们认为,能为妈祖抬轿就能得到妈祖赐福赠子,而那些不能为妈祖抬轿效劳的,就站在路—60—旁,摸摸妈祖轿,也算是沾了福。
(二)潮人隆重的节日———妈生祭拜潮人不但敢于“改造”神,而且根据当地风俗逐渐形成一种富有潮汕特色的妈祖配祀方式。
潮汕的妈祖庙中,有的天妃圣像旁边以一个猪形的“亥爷”配祀。
这起源于澄海樟林港的一则传说:清代的樟林北社,有对青年夫妇新婚后,因生活所迫丈夫漂洋过海无法回乡。
家中婆媳两人生活艰苦,媳妇迫于改嫁,在嫁娶途中被一头大肥猪拦路溅泥,自感天意不许,从此苦守家门。
后丈夫发迹回乡,为答谢妈祖保佑(当时出外谋生都会祈祷妈祖保佑),更感念肥猪拦路功劳,议立新天后圣母宫,并塑半人半猪的猪像,配座于天后圣母殿侧。
古以十二生肖配十二地支,猪即亥,故民间雅称“亥爷”,并留下“亥爷得份妈祖宫”、“妈祖得份亥爷福”的民间俗语。
天后圣母宫及“亥爷”至今尚存,樟林来往商客及侨乡民众都虔诚敬奉。
潮人祭祀方式上有所创新,主要体现在妈生庆典上。
潮汕妈生日于农历三月二十三日。
《敇封天后志》中载:妈祖的诞生日是宋朝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升天日”是宋朝雍熙四年(987年)九月九日。
每年妈生渔民们都会停止捕捞作业,在船上供奉妈祖的牌位。
潮汕地区的所有妈宫,在这一天基本都会演戏酬神,形成一个热闹隆重的节日风俗。
有部分乡里更是在妈生时有赛大鹅的习俗,各家将肥大卤鹅摆于祠堂供桌上,相互比赛鹅之肥大、肉制功夫之精致,借此反映农家在妈祖保佑下得以殷实的状况。
最值得提的是老汕头的妈生。
汕头老市区有五座妈宫,以升平路头的老妈宫最为有名。
汕头埠市正是依托着这座神庙而形成的。
后来汕头开埠,规模日益扩大,但依旧保留着港口城市的特色,海运商贸保证了这座城市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