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材料散热原理+制作工艺

合集下载

散热片制作工艺技术标准

散热片制作工艺技术标准

散热片制作工艺技术标准散热片是一种用于降低设备温度的散热元件。

它通过增加散热面积来提高散热效果,将设备内部产生的热量传导到外部,从而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温度,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

下面将介绍散热片制作的工艺技术标准。

1. 材料选择:散热片的材料必须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和耐腐蚀性。

常用的散热材料包括铝合金、铜、铜镍合金等。

同时,材料的表面应具备良好的表面光洁度,以保证散热片的散热效率。

2. 制造工艺:散热片的制造工艺包括锯割、冷冲压、背光打孔、折弯、清洗、阳极氧化等过程。

在锯割过程中,要确保切割线平直、无毛刺。

冷冲压过程中,要保证冲压孔的尺寸和位置的精度,同时要避免因冲压过度而导致变形。

背光打孔过程中,要保证打孔的位置准确,并避免产生刺激气体和灰尘。

3. 表面处理:散热片表面要进行阳极氧化处理,以增加散热片的表面硬度和耐腐蚀性。

在阳极氧化过程中,要控制好酸液含量、温度和浸泡时间,以保证阳极氧化膜的厚度和均匀性。

4. 装配:散热片的装配包括与其他设备的连接、固定等工序。

连接方式有螺栓连接、焊接等。

在固定过程中,要注意固定力的大小,不能过大或过小,以免造成散热片的损坏或散热效果的下降。

5. 质量检验:散热片制作完成后,需要进行质量检验,以确保制作质量符合要求。

常用的检验项目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检查、硬度检查、耐腐蚀检查等。

在外观检查中,要检查散热片表面是否平整、无刮痕、无气泡等缺陷。

在尺寸检查中,要检查散热片的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在硬度检查中,要检查阳极氧化膜的硬度是否符合标准。

在耐腐蚀检查中,要进行盐雾实验或常温腐蚀试验,以检查散热片的耐腐蚀性能。

以上就是散热片制作工艺技术标准的简要介绍。

通过严格遵循这些标准,可以保证散热片的制作质量和散热效果,从而提高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

石墨烯散热器的制作工艺

石墨烯散热器的制作工艺

石墨烯散热器的制作工艺石墨烯散热器是一种利用石墨烯材料作为散热介质的散热器,属于新型散热技术。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单层排列而成的二维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和热稳定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高性能散热器的制作中。

石墨烯散热器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石墨烯材料制备:石墨烯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制备,常用的方法包括机械剥离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和化学还原法等。

其中,机械剥离法是将石墨烯薄片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来,得到大面积的石墨烯薄片。

化学气相沉积法是通过在金属衬底上化学气相沉积石墨烯薄片。

化学还原法是通过还原含氧石墨烯氧化物或石墨烯氯化物得到石墨烯。

2. 石墨烯散热器基板制备:在制作石墨烯散热器之前,需要准备石墨烯散热器的基板。

常用的基板材料包括硅基板、铜基板和陶瓷基板等。

基板的选择主要考虑石墨烯与基板之间的界面相容性、导热性能和成本等因素。

3. 石墨烯散热器结构设计:根据散热器的具体应用场景和要求,进行石墨烯散热器的结构设计。

主要包括石墨烯布局方式、石墨烯层数和石墨烯与基板之间的连接方式等。

4. 石墨烯散热器制作:将石墨烯材料切割成所需形状,并与基板进行粘接。

石墨烯与基板的粘接可以采用化学键结合、机械固定或热压等方式。

同时,可以根据需要在石墨烯散热器表面进行光刻或其他生产工艺处理,以提高产品的性能。

5. 散热效果测试和优化:将制作好的石墨烯散热器进行散热效果测试,评估其散热性能。

根据测试结果,对石墨烯散热器的结构和制作工艺进行优化,以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石墨烯散热器的制作工艺还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现有的制作工艺可能存在一些技术难题和生产成本的限制。

因此,未来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创新来提高石墨烯散热器的制作效率和散热性能。

各种材料散热原理+制作工艺

各种材料散热原理+制作工艺
尽管从理论上讲,散热片底座是能和CPU紧密接触的,但客观说来,无论两个接触面有多么平滑,它们之间还是有空隙的,即存在空气,而空气的导热性能很差,这就需要设计优异、抓紧力强大的扣具来将散热片紧密地扣在CPU上,另外,需要用一些导热性能更好而且能变形的东西代替空气来填补这些空隙,如导热硅脂或者散热胶带。理想的情况就是扣具将散热片紧紧固定在CPU上,散热片和CPU的接触完全平行以保持接触面积最大,它们之间一些微小的空隙完全由硅脂填充以保持接触热阻最小。
要提高热传导的效率,根据“Q=K×A×ΔT/ΔL”的公式,热传导能力与散热片的热传导系数、接触面积和温差成正比,与结合距离成反比。我们下面逐一对此进行探讨。
散热器材质
注:在此部分我们所讨论是与散热器传导能力有关的部分,即一般意义上的散热器底座,而非整个散热器。尤其在探讨风冷散热时这比较容易混淆,因为对风冷而言其底座与鳍片大多为一体,但这二者所承担的功能与技术实现是完全不同的:散热片的底座是与CPU接触,其功能在于吸收热量并将其传导到具有高热容量导体即鳍片,而鳍片则是传导过程的终点,通过巨大的散热面积与空气进行热交换,最终将热量散失到空气中,这是两个相互**的部分,当然,如何恰当地将二者结合起来便是厂商的功力所地了。
各种材料散热原理+制作工艺
作者: liushunqi来源:玩家堂 发布时间: 2009-4-12 10:23
散热的原理与技术解析散热的原理与技术解析
随着PC计算能力的增强,功耗与散热问题日益成为不容回避的问题。一般说来,PC内的热源大户包括CPU、主板(南桥、北桥及VRM部分)、显卡以及其他部件如硬件、光驱等,它们工作时消耗的电能会有相当一部分转化为热量。
半导体制冷具有制冷温度低、可靠性高等优点,冷面温度可以达到零下10℃以下,但是成本太高,而且可能会因温度过低导致CPU结露造成短路,而且现在半导体制冷片的工艺也不成熟,不够实用。

散热器生产工艺流程

散热器生产工艺流程

散热器生产工艺流程
散热器是一种常见的电子产品散热附件,用于散热设备的散热和降温。

下面是散热器的生产工艺流程:
1. 材料准备:散热器的主要材料是铝合金,因其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和轻便的特点,所以非常适合用于散热器的制作。

在生产前,需要准备好符合要求的铝合金板材。

2. 材料切割:将铝合金板材按照散热器的设计要求进行切割,通常使用数控切割机对板材进行切割和加工。

3. 冲孔:根据散热器设计的需要,在切割好的铝合金板材上进行冲孔加工,以便后续组装时方便安装其他附件。

4. 折弯成型:通过数控冲床对冲孔后的铝合金板进行折弯成型,使其形成散热器的结构。

折弯成型也可以通过模具和液压机等设备来完成。

5. 焊接:将多个成型的部件进行焊接,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散热器。

焊接通常采用TIG焊接(钨极氩弧焊)或MIG焊接
(金属惰性气体焊接)进行,以保证焊接质量和强度。

6. 表面处理:将焊接好的散热器进行表面处理,通常采用喷砂、氧化、喷漆等方式进行,以增加散热器的耐腐蚀性和美观度。

7. 检测和质检:对生产的散热器进行检测和质量检查,确保散热器符合设计要求和使用要求。

8. 包装和出货:将合格的散热器进行包装,并准备好出货相关的文件和运输事宜,以便将散热器送往客户。

以上是散热器的主要生产工艺流程,通过这些工艺流程,可以生产出质量符合要求的散热器产品。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散热器生产厂家可能会有一些差异和特殊的工艺,因此具体生产工艺可能会有所不同。

铜散热器生产工艺

铜散热器生产工艺

铜散热器生产工艺
一致
一、散热片:
1、选择材料:优先考虑使用表面为静电粉末喷涂的铜散热片,可以
带热效率更高。

2、切割:使用特制的铜切割机,将铝制的散热片切割为指定的尺寸
和形状,以便可以用于生产各种类型的散热器。

3、焊接:使用铜极螺旋焊接机,将多个切割的散热片焊接在一起,
形成单一的散热片。

二、加工:
1、折弯:使用折弯机将散热片折弯,使其成为所需的形状,并与相
邻的散热片保持键合状态。

2、压纹:在散热片的内部空隙设置压纹,以保证散热片的固定和耦合。

3、安装:将散热片完美安装在基本结构上,以便将热传递到外部,
并减少热损耗。

三、其他处理
1、抛光:用抛光机将散热器表面抛光,使其光滑美观,提高可视性。

2、局部阳极氧化:在部分散热片上进行局部阳极氧化,以改善其外观。

3、粉末涂漆:使用粉末涂漆技术,在散热器表面涂上特定的颜色,以改善其外观。

四、测试
1、压力测试:在散热器上建立模拟试验场景,应用特定的压力,以检测换热片的热传导性能和热耗损情况。

2、泄漏测试:进行模拟试验,检测散热器是否存在泄漏,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泄。

散热器的工艺原理及制造

散热器的工艺原理及制造
10、锻造: 锻造也是传统的金属加工工艺之一,多用于大行金属件的制造或初坯成形。 锻造工艺制造散热片算是 Alpha 的独门绝技,其加工过程为:将铝材加热加压至降伏点(一定温度下,金属材料在所承受压力
超过一定数值时,随着压力的继续增大,应力不增反降,金属表现得较为柔软,易于加工,但又并非液态,此温度下的临界压力即 降伏点)后,利用高压使其充填入锻造模具而成形。
利用散热表面积;此外,切割而成的鳍片排列密集,能在单位体积内获得更大的散热面积。 劣势:受到原材料等的影响,良品率低;为了保证一定的应力,切割过程中无法将鳍片切得很薄、很长,即瘦长比不足;提供更大
表面积的同时,片间距离短,过风空间较小,风阻较大。此外,相对铝挤压等适于大规模生产的成型工艺,精密切削的设备、人工成本 高,大规模生产资金投入过大。
优势:投资少、技术门槛低、开发周期短,易于投产;模具费用、生产成本低,产量大;适用范围广,既可制造单独散热片,也可 制造结合型散热片的鳍片部分。
劣势:鳍片形状相对简单,无法获得很大(大于 20)的瘦长比。 典型产品:几乎所有一体成形铝合金片状鳍片散热片。 3、精密切削: 一种独到的金属成形工艺,是最有望大范围应用的铜质散热片一体成形工艺。 “精密切削”的说法已经不知出自何处了,单从这 名字上很难想象实际的加工工艺,但结合英文名称 Skiving,就容易理解了。 Skiving,skive 的动名词,为切片之意。加工方法为:将一整块金属型材根据需要。利用精确控制的特殊刨床切割出指定厚度的薄片, 再向上弯折为直立状态,成为散热鳍片。
典型产品:热布斯系列散热器。
4、金属粉末喷射成形:
d 金属粉末喷射成形散热片主要采用高熔点、高热传导的材料(如铜),其加工方式为:金属粉末高速喷射,直接做成散热片初胚,再利 e 用高温烧结,制成具有相当强度与密度的成品。主要应用于具有较高发热量又明显受空间限制的特殊需求电子产品上,制造成本与价格 r 均极高。 te 优势:金属粉末烧结一体成型,热传导率高;可加工具有复杂形状的散热片,设计者受限制较少。

散热片生产工艺

散热片生产工艺

散热片生产工艺
散热片是一种用于散热的零件,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电脑等领域。

散热片能够提高设备的散热效率,保持设备的正常工作温度,减少故障发生的可能性。

下面将介绍散热片的生产工艺。

散热片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材料准备:散热片通常由铝合金、铜合金等导热性能较好的材料制成。

在生产之前,需要对所使用的材料进行清洁和去氧化处理,以确保散热片的导热性能和表面光洁度。

2. 板材加工:散热片的制作通常采用板材加工的方式。

首先,根据设计要求,将所使用的板材切割成适当的尺寸,然后通过注塑、冲压、折弯等工艺对板材进行加工成型。

3. 表面处理:为了提高散热片的导热性能,需要对片材表面进行处理。

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阳极氧化、镀镍、镀铜等。

这些表面处理能够增加散热片与散热介质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果。

4. 工艺检测:在加工过程中,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工艺检测,以确保散热片的质量和性能。

常见的检测项目包括尺寸测量、表面质量检查、导热性能测试等。

5. 组装与包装:生产完成后,散热片需要进行组装和包装。

组装包括将散热片与设备进行连接,以便散热片能够有效地散热。

包装包括对散热片进行灌封、标签贴附等操作,以确保散热片
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安全性。

除了上述步骤外,散热片的生产工艺还与产品的种类、规格、要求等因素有关。

不同的散热片生产工艺可能存在差异,但总的原则是保证散热片的导热性能和品质,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散热风扇的工艺流程

散热风扇的工艺流程

散热风扇的工艺流程散热风扇是一种常见的散热设备,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机械设备和工业设备等领域。

下面将详细介绍散热风扇的工艺流程。

1. 材料准备:散热风扇的制造过程首先需要准备相应的材料,主要包括金属材料、塑料材料、滑动轴承等。

金属材料通常选用铝合金或铜合金,因其良好的导热性能;塑料材料主要用于制作风叶,常见的有ABS塑料和聚酯树脂等。

2. 加工成型:首先对金属材料进行切割和弯曲,按照设计要求制作出散热风扇的外壳和散热鳍片。

然后对塑料材料进行注塑成型,制作出风叶和其他塑料零件。

此外,还需要对滑动轴承进行加工,制作出轴承座。

3. 表面处理:为了增加散热效果,金属外壳和散热鳍片通常需要进行表面处理。

常见的表面处理方法有阳极氧化、喷塑、电镀等。

阳极氧化可以增加金属表面的氧化层,提高其耐腐蚀性和导热性能;喷塑可以涂覆一层耐高温的漆膜,增加表面的耐候性和美观性;电镀则可以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薄膜,提高其耐腐蚀性。

4. 组装:在散热风扇的制造过程中,还需要进行组装工艺。

首先将金属外壳和散热鳍片进行组装,一般采用焊接或螺纹连接的方式。

然后将风叶和轴承座组装在一起,确保风叶能够顺利转动。

最后,将电机和散热风扇的外壳进行连接,一般使用螺丝和胶水进行固定。

5. 质量检测:在散热风扇制造完成后,需要进行质量检测,确保产品符合设计要求和标准。

常见的质量检测项目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检测、转动平衡检测、噪音测试等。

只有合格的产品才能出厂销售。

6. 包装和运输:最后,对散热风扇进行包装和标识,通常使用透明塑料袋和彩盒包装。

包装完毕后,将产品存放在仓库,并安排合适的运输方式,如快递、货车或航空运输等,将产品送到销售和使用的地方。

以上是散热风扇的工艺流程,其中包括材料准备、加工成型、表面处理、组装、质量检测和包装运输等环节。

通过科学的工艺流程及质量控制,可以保证散热风扇的性能和质量,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散热方式,都要首先解决如何高效地将热量从热源如CPU快速转移到散热本体上的问题,如对风冷散热而言,其需要将CPU产生的热量以热传导转移到散热片,然后由风扇高速转动将绝大部分热量通过对流(包括强制对流和自然对流)的方式带走;对液冷散热同样如此。在这个过程中,辐射方式直接散发的热量是极少的,而起决定作用的则是第一步,提高热传导的效率,将热量带离热源。
盘铣工艺特征:弧形的磨痕
数控机床
数控机床应用于散热片的底面平整处理主要采用的工艺仍然是铣。但与传统盘铣不同,数控铣床的刀具可以通过单片机精确控制与散热片间的相对距离。刀具接触散热片底面后,两者水平方向相对运动,即可对传统盘铣中刀具空隙留下的未处理部分进行切削,而达到完整的平面效果,不许任何后续处理即可获得镜面一般的效果,平整度可小于0.001mm。
尽管从理论上讲,散热片底座是能和CPU紧密接触的,但客观说来,无论两个接触面有多么平滑,它们之间还是有空隙的,即存在空气,而空气的导热性能很差,这就需要设计优异、抓紧力强大的扣具来将散热片紧密地扣在CPU上,另外,需要用一些导热性能更好而且能变形的东西代替空气来填补这些空隙,如导热硅脂或者散热胶带。理想的情况就是扣具将散热片紧紧固定在CPU上,散热片和CPU的接触完全平行以保持接触面积最大,它们之间一些微小的空隙完全由硅脂填充以保持接触热阻最小。
任何散热器也都会同时使用以上三种热传递方式,只是侧重有所不同。以CPU散热为例,热由CPU工作不断地散发出来,通过与其核心紧密接触的散热片底座以传导的方式传递到散热片,然后,到达散热片的热量,再通过其他方式如风扇吹动将热量送走。整个散热过程包括4个环节:第一是CPU,是热源产生者;第二是散热片,是热的传导体;第三是风扇,是增加热传导和指向热传导的媒介;第四就是空气,这是热交换的最终流向。
热管
热管属于一种传热元件,它充分利用了热传导原理与致冷介质的快速热传递性质,通过在全封闭真空管内的液体的蒸发与凝结来传递热量,具有极高的导热性、良好的等温性、冷热两侧的传热面积可任意改变、可远距离传热、可控制温度等一系列优点,并且由热管组成的换热器具有传热效率高、结构紧凑、流体阻损小等优点。其导热能力已远远超过任何已知金属的导热能力。
学过中学物理的朋友都知道,热传递主要有三种方式:
传导:物质本身或当物质与物质接触时,能量的传递就被称为热传导,这是最普遍的一种热传递方式,由能量较低的粒子和能量较高的粒子直接接触碰撞来传递能量。相对而言,热传导方式局限于固体和液体,因为气体的分子构成并不是很紧密,它们之间能量的传递被称为热扩散。
热传导的基本公式为“Q=K×A×ΔT/ΔL”。其中Q代表为热量,也就是热传导所产生或传导的热量;K为材料的热传导系数,热传导系数类似比热,但是又与比热有一些差别,热传导系数与比热成反比,热传导系数越高,其比热的数值也就越低。举例说明,纯铜的热传导系数为396.4,而其比热则为0.39;公式中A代表传热的面积(或是两物体的接触面积)、ΔT代表两端的温度差;ΔL则是两端的距离。因此,从公式我们就可以发现,热量传递的大小同热传导系数、热传热面积成正比,同距离成反比。热传递系数越高、热传递面积越大,传输的距离越短,那么热传导的能量就越高,也就越容易带走热量。
要提高热传导的效率,根据“Q=K×A×ΔT/ΔL”的公式,热传导能力与散热片的热传导系数、接触面积和温差成正比,与结合距离成反比。我们下面逐一对此进行探讨。
散热器材质
注:在此部分我们所讨论是与散热器传导能力有关的部分,即一般意义上的散热器底座,而非整个散热器。尤其在探讨风冷散热时这比较容易混淆,因为对风冷而言其底座与鳍片大多为一体,但这二者所承担的功能与技术实现是完全不同的:散热片的底座是与CPU接触,其功能在于吸收热量并将其传导到具有高热容量导体即鳍片,而鳍片则是传导过程的终点,通过巨大的散热面积与空气进行热交换,最终将热量散失到空气中,这是两个相互**的部分,当然,如何恰当地将二者结合起来便是厂商的功力所地了。
要提高散热器底座的热传导能力,选用具有较高的热传导系数的材质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也要解决好热源如CPU与散热器底座的结合的紧密程度问题。根据热传导的定律,在材质固定的前提下,传导能力与接触面积成正比,与接触距离成反比。接触面积越大,就能使热量越快地散发出去,但对CPU来说其Die是固定的,所以结合距离就更显重要。
一般说来,依照从散热器带走热量的方式,可以将散热器分为主动式散热和被动式散热。所谓的被动式散热,是指通过散热片将热源如CPU产生的热量自然散发到空气中,其散热的效果与散热片大小成正比,但因为是自然散发热量,效果当然大打折扣,常常用在那些对空间没有要求的设备中,或者用于为发热量不大的部件散热,如部分普及型主板在北桥上也采取被动式散热。对于个人使用的PC机来说,绝大多数采取主动式散热方式,主动式散热就是通过风扇等散热设备强迫性地将散热片发出的热量带走,其特点是散热效率高,而且设备体积小。
散热方式
对主动式散热,从散热方式上细分,可以分为风冷散热、液冷散热、热管散热、半导体制冷、化学制冷等等。
风冷
风冷散热是最常见的散热方式,相比较而言,也是较廉价的方式。风冷散热从实质上讲就是使用风扇带走散热器所吸收的热量。具有价格相对较低,安装方便等优点。但对环境依赖比较高,例如气温升高以及超频时其散热性能就会大受影响。
各种材料散热原理+制作工艺
作者: liushunqi来源:玩家堂 发布时间: 2009-4-12 10:23
散热的原理与技术解析散热的原理与技术解析
随着PC计算能力的增强,功耗与散热问题日益成为不容回避的问题。一般说来,PC内的热源大户包括CPU、主板(南桥、北桥及VRM部分)、显卡以及其他部件如硬件、光驱等,它们工作时消耗的电能会有相当一部分转化为热量。
我们都知道,电子器件的工作温度直接决定其使用寿命和稳定性。要让PC各部件的工作温度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除了保证PC工作环境的温度在合理范围内之外,还必须要对其进行散热处理。尤其对CPU而言,如果用户进行了超频,要保证其稳定地工作更必须有效地散热。
热传递的原理与基本方式
虽然我们常将热称为热能,但热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能算是一种能量,而只是一种传递能量的方式。从微观来看,区域内分子受到外界能量冲击后,由能量高的区域分子传递至能量低的区域分子,因此在物理界普遍认为能量的传递就是热。当然热最重要的过程或者形式就是热的传递了。
热对流的公式为“Q=H×A×ΔT”。公式中Q依旧代表热量,也就是热对流所带走的热量;H为热对流系数值,A则代表热对流的有效接触面积;ΔT代表固体表面与区域流体之间的温度差。因此热对流传递中,热量传递的数量同热对流系数、有效接触面积和温度差成正比关系;热对流系数越高、有效接触面积越大、温度差越高,所能带走的热量也就越多。
热传导系数的定义为:每单位长度、每K,可以传送多少W的能量,单位为W/mK。其中“W”指热功率单位,“m”代表长度单位米,而“K”为绝对温度单位。该数值越大说明导热性能越好。以下是几种常见金属的热传导系数表:
热传导系数(单位: W/mK)
银429铜401
金317铝237
铁80铅34.8
1070型铝合金226 1050型铝合金209
对流:对流指的是流体(气体或液体)与固体表面接触,造成流体从固体表面将热带走的热传递方式。
具体应用到实际来看,热对流又有两种不同的情况,即: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自然对流指的是流体运动,成因是温度差,温度高的流体密度较低,因此质量轻,相对就会向上运动。相反地,温度低的流体,密度高,因此向下运动,这种热传递是因为流体受热之后,或者说存在温度差之后,产生了热传递的动力;强制对流则是流体受外在的强制驱动(如风扇带动的空气流动),驱动力向什么地方,流体就向什么地方运动,因此这种热对流更有效率和可指向性。
辐射:热辐射是一种可以在没有任何介质的情况下,不需要接触,就能够发生热交换的传递方式,也就是说,热辐射其实就是以波的形式达到热交换的目的。
既然热辐射是通过波来进行传递的,那么势必就会有波长、有频率。不通过介质传递就需要的物体的热吸收率来决定传递的效率了,这里就存在一个热辐射系数,其值介于0~1之间,是属于物体的表面特性,而刚体的热传导系数则是物体的材料特性。一般的热辐射的热传导公式为“Q =E×S×F×Δ(Ta-Tb)”。公式中Q代表热辐射所交换的能力,E是物体表面的热辐射系数。在实际中,当物质为金属且表面光洁的情况下,热辐射系数比较小,而把金属表面进行处理后(比如着色)其表面热辐射系数值就会提升。塑料或非金属类的热辐射系数值大部分都比较高。S是物体的表面积,F则是辐射热交换的角度和表面的函数关系,但这里这个函数比较难以解释。Δ(Ta-Tb)则是表面a的温度同表面b之间的温度差。因此热辐射系数、物体表面积的大小以及温度差之间都存在正比关系。
6063型铝合金201 6061型铝合金155
由此可以看出,银和铜是最好的导热材料,其次是金和铝。但是金、银太过昂贵,所以,目前散热片主要由铝和铜制成。但由于铜密度大,工艺复杂,价格较贵,所以现在通常的风扇多采用较轻的铝制成,当然,对风冷散热器来说,在考虑材质的时候除了热传导系数外,还必须考虑散热器的热容量,综合这两项参数,铝的优越性就体现出来。不过,本文只讨论热传导方面,对那些我们将在下一部分详细讨论。
拉丝工艺的特征:一条条平行的磨痕
盘铣工艺(切削)
盘铣工艺是指将散热器底面固定之后通过高速旋转的刀具切割散热器表面,刀具始终在同一平面内旋转,因此切割出来的底面非常平整。与拉丝工艺相同,盘铣工艺使用的刀具越精细,切割出的底面的平整程度越高。盘铣工艺的制造成本较高,但相对拉丝只需要两三道工序,比较省时,并且效果也比较理想。
液冷
液冷散热是通过液体在泵的带动下强制循环带走散热器的热量,与风冷相比,具有安静、降温稳定、对环境依赖小等等优点。液冷的价格相对较高,而且安装也相对麻烦一些。同时安装时尽量按照说明书指导的方法安装才能获得最佳的散热效果。
出于成本及易用性的考虑,液冷散热通常采用水做为导热液体,因此液冷散热器也常常被称为水冷散热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