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教案
化学实验教案:金属与非金属的性质

化学实验教案:金属与非金属的性质一、引言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了解金属与非金属的性质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可以亲手操作实验,观察现象,并从中获取知识。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金属与非金属性质的化学实验教案,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指导,并使学生们在实践中体会和探索这些性质。
二、实验目的1. 掌握不同金属元素的活泼程度。
2. 理解非金属氧化物与金属的反应特点。
3. 了解酸-碱反应中发生产物溶液电导能力变化规律。
4. 学习运用化学方程式描述物质间的反应。
三、实验材料和仪器1. 锌片、铁片和铜片等多种不同金属样品。
2. 氧气气瓶、气球吹管和点火器等使用工具。
3. 烧杯、滴瓶和试管等实验用具。
4. 盐酸和硫酸等酸性溶液。
四、实验步骤及结果1. 实验一:活泼程度差异观察a. 取锌片、铁片和铜片各一块,并放置在不同的试管中。
b. 依次向每个试管中加入少量盐酸。
c. 观察每个试管内的变化现象,并记录所观察到的不同。
实验结果:观察可发现,锌片迅速溶解,铁片逐渐溶解,而铜片几乎没有反应。
2. 实验二:金属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a. 取少量硫粉和碳粉分别放置于两个干燥且干净的实验瓶中。
b. 将灯芯浸入盐酸中并点燃后,将其插入硫粉实验瓶口处。
c. 用焦嘴线将灯芯点火后插入碳粉实验瓶口处。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可知,硫粉灯芯点火时会产生蓝色火焰,而碳粉则无法点燃。
3. 实验三:金属活动性差异电导实验a. 准备四个滴瓶,分别装有盐酸、稀硫酸、正常氨水和浓氨水。
b. 将每个滴瓶溶液依次滴入电导仪器的导电杯中,并记录所观察到的电流强度。
实验结果:由于金属活动性不同,实验结果会呈现不同的数值,比如盐酸对应的电流强度最大。
五、实验讨论与分析1. 根据实验一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锌是最活泼的金属,在酸性环境下,它能迅速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2. 通过实验二可以了解到,硫粉可被点火产生蓝色火焰,这表明硫在与氧结合时放出能量。
3. 实验三中观察到不同溶液对应的电流强度差异,说明了金属与酸和碱反应时产生产物具有不同程度的导电性质。
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分教案

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分教案【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分教案】导语: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和区分金属和非金属,并通过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加深对两者的区别和特征的理解。
一、引入(Introduction)通过简单举例,引发学生对金属和非金属的认知。
例1:请你们举出几个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的例子。
例2:你们认为金属和非金属有什么区别?二、知识传授(Knowledge Presentation)通过概念解释和特点对比,系统介绍金属和非金属的区别。
1. 金属(Metals)- 金属是一类具有良好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的物质。
- 金属常见的特点包括金属光泽、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和可塑性等。
2. 非金属(Nonmetals)- 非金属是一类导电性和导热性较差的物质。
- 非金属常见的特点包括无光泽、脆性、不导电、不导热等。
三、实践操作(Practical Operation)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巩固对金属和非金属的理解。
1. 实验一:是否导电材料:导线、电池、灯泡、示波器步骤:(1)将导线连接电池的正负极,并用另一端连接灯泡。
(2)分别用金属和非金属材料接触导线的另一端。
(3)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4)记录实验结果。
2. 实验二:热传导性比较材料:金属和非金属块状物、蜡烛步骤:(1)将金属和非金属块状物分别放在蜡烛火焰上加热。
(2)观察金属和非金属的加热情况和传导特性。
(3)记录实验结果。
四、案例分析(Case Analysis)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金属和非金属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案例一:家电选择学生们需要根据家电的特点,判断其是金属还是非金属制品,并给出理由。
案例二:材料选择学生们需要根据材料的特点,判断其是金属还是非金属,并说明其适用性。
五、拓展阅读(Extended Reading)提供一些拓展阅读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金属和非金属的应用和相关领域的发展。
1. 钛金属的应用与发展2. 合金的特点及应用领域六、总结(Conclusion)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金属和非金属的区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第十章 金属与非金属教案

第十章金属与非金属教案导言: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金属和非金属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准确区分金属和非金属,并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一、教学目标1. 认识金属和非金属的共同特征及区别;2. 了解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和用途;3. 了解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的开采和加工过程;4. 掌握金属和非金属在社会与环境中的影响;5.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1. 金属和非金属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 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1. 金属和非金属的区分;2. 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解释与实例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教学课件、金属和非金属的实物样品、实验器材;2. 学生准备:课本、铅笔、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金属和非金属的实物样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思考,例如:铁钉、铜管、塑料瓶、木头等。
2. 概念介绍(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介绍金属和非金属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区别,并与前导课内容进行串联,引导学生对金属和非金属的认识的延伸。
3. 性质和用途(20分钟)教师通过实例和图片,讲解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和应用,如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弹性等,并通过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解释金属和非金属的各种性质和用途。
4. 实验探究(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和体验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如导电性实验、导热性实验等。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差异。
5. 材料的获取和加工(15分钟)教师讲解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的开采和加工过程,并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让学生了解不同材料的获取和加工方式,以及相关的环境和社会问题。
6. 影响因素分析(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金属和非金属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因素,如金属资源的有限性、非金属的可再生性等。
通过分析和讨论,加深学生对金属和非金属在社会与环境中的意义的认识。
小学教育ppt课件教案金属与非金属的材料选择

探究活动:如何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餐具?
活动步骤 1. 让学生观察不同材料餐具的外观和质地,了解餐具的基本特点。
2. 让学生使用不同餐具品尝食物,感受餐具使用过程中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探究活动:如何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餐具?
01
3. 分析实验结果,比较不同材料 餐具的优缺点。
02
4.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选择合适的 餐具材料,考虑餐具的耐用性、 安全性、环保性等因素。
金属具有较好的可塑性和延展性,易于进行铸造、锻造、焊接等加工;而非金 属的加工方式相对较少,但也有一些非金属可以通过注塑、压制等方法进行加 工。
成本
金属的价格通常较高,尤其是稀有金属;而非金属的价格相对较低,尤其是常 见的非金属如塑料等。在选择材料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综合考虑物理性能、 化学性能和成本等因素。
氮及其化合物
氮是大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之 一,其化合物包括氨气、氮气 等。
硫及其化合物
硫是一种常见的非金属元素, 其化合物包括硫化氢、二氧化 硫等。
碳及其化合物
碳是生命的基础元素之一,广 泛存在于有机物中。其化合物 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
氧及其化合物
氧是地球大气中第二大的成分 ,其化合物包括水、氧气等。
材料选择的科学与艺术
阐述材料选择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需要综合考虑性能、成本、环保等多方面因素。
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探索新材料的可能性。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02
03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金属与非金属 材料的基本性质、特点及 应用领域;了解材料选择 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课题五有色金属与非金属材料

根据原料来源不同,橡胶可分为天然 橡胶和合成橡胶两类。 天然橡胶是橡胶树流出的胶乳,经采集和适 当加工后制成的弹性固状物,其主要化学成 分是聚异戊二烯。 合成橡胶是指具有类似橡胶性质的用人工合 成的各种高分子化合物。
三、陶瓷 陶瓷是无机非金属材料,一般可分为普 通陶瓷(普通工业陶瓷、化工陶瓷)和特种 陶瓷(氧化铝陶瓷、氮化硅陶瓷、氮化硼陶 瓷、氧化镁陶瓷、氧化铍陶瓷等)两大类。
2.物理性能 塑料密度小,不加任何填料或增强材料的塑 料,其密度在0.85~2.20 g/cm3之间,只有钢的 1/8~1/4,泡沫塑料的密度仅为0.02~0.2 g /cm3。 塑料的热性能不及金属,受热易老化、分解, 故大多数塑料只能在100 ℃以下使用,极少数塑料 (如聚四氟乙烯、有机硅塑料)可在250 ℃左右长 期使用。
纯铜的强度、硬度较低,塑性很好,易 于冷热压力加工,因此纯铜一般不用做结构零 件,而主要用于制造电线、电缆、铜管、抗磁 性干扰的仪表零件及制造铜合金。
工业纯铜分为未加工产品(铜锭、电 解铜)和加工产品(铜材)两种。加工铜的 代号用汉语拼音字母“T”加顺序号表示。 代号中顺序号数字越大表示杂质含量越多。
二、铝合金 (一)铝合金的分类 铝合金按其成分和生产工艺的不同, 可以分为变形铝合金和铸造铝合金两大类, 这种分类法是以铝合金相图为依据的。该图 为铝基二元合金相图的一般类型。
图中,凡位于D点左边的合金,加热时均能得到 单相固溶体组织,其塑性好,适宜进行压力加工,这 种铝合金称为变形铝合金。 位于D点以右的合金都具有共晶组织,其塑性较 差,不宜进行压力加工,但其结晶温度较低,液态合 金流动性好,适宜铸造成型,这种铝合金称为铸造铝 合金。
有色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教案

课题名称有色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授课班级授课时间第1周课题序号 1 授课课时第 1 到 2 授课形式讲授使用教具投影仪教学目的1.了解常用有色金属材料的分类、牌号、性能和应用。
2.熟悉工程塑料和复合材料的特性、分类和应用。
3.了解其他新型工程材料的应用。
教学重点有色金属材料的性能和应用教学难点合金的牌号表示方法更新、补充、删减内容无课外作业列举生活中有色金属材料、工程塑料、复合材料的应用各3例。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有色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一、有色金属1.铜及铜合金2.铝及铝合金3.钛及钛合金4.轴承合金二、非金属材料及复合材料的发展三、* 复合材料教学后记讲解时多列举有色金属和非金属实例,教学效果好。
课堂教学安排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等一、有色金属有色金属是除铁及其合金以外的非铁金属及合金的统称,也称非铁金属。
常用有色金属包括:铜及铜合金、铝及铝合金、钛及钛合金、轴承合金等。
1.铜及铜合金纯铜的代号用“铜”字汉语拼音字母字首“T”加顺序号表示。
根据化学成分,铜合金分为黄铜、白铜、青铜 3 类。
2.铝及铝合金纯铝代号用“铝”字汉语拼音字母字首“L”加顺序号表示。
铝合金按其成分和工艺性能,可分为变形铝合金和铸造铝合金两大类。
铸造铝合金牌号(GB/T8063—1 4)用ZAl 加合金元素符号及合金元素平均含量的百分数表示。
铝合金是使用了100多年的传统材料,目前世界原铝产量达1900万吨。
其中50%用来制取加工材与深加工产品。
目前我国的铝合金品种,只有美国的一半,规格不足美国的1/4。
20世纪70年代以来,铝合金方面的发展有以下几方面:1.Al-Li系合金锂是最轻的金属元素。
铝合金中添加百分之几的锂后,可获得时效强化(即铝合金的热处理强化)效果,比重可降低10%,比模量可提高10%。
但锂的熔点很低,故铝锂合金冶炼很困难。
波音747的外壳采用铝锂合金,就能减去一定的质量。
2.超塑铝合金超塑成形因变形可达百分之几百,复杂的构件可一次成形。
小学化学教案:金属和非金属的分辨

小学化学教案:金属和非金属的分辨一、引言化学是一门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科学。
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对化学的兴趣和认识,有助于他们形成科学思维和观察分析能力。
本教案旨在通过教授金属和非金属的分辨方法,帮助小学生理解物质的性质并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
二、背景知识1. 金属:具有良好导电、导热、延展性和可塑性等特点的物质,例如铁、铜等。
2. 非金属:通常不具备以上金属特征的物质,例如木头、纸张等。
三、目标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将使学生能够:1. 理解金属和非金属的基本概念;2. 学会使用简单的实验方法来分辨金属和非金属;3.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4. 培养合作精神和观察力。
四、材料与设备准备1. 小块铁2. 小块铝3. 小块木头4. 彩色深咖啡杯5. 水6. 火柴或导火线五、实验步骤1. 分辨导电性质a) 将小块铁放置在两芯插座中,看灯泡是否亮起。
b) 重复步骤a),但用小块木头代替铁。
c) 结果记录并分析。
2. 分辨化学性质a) 将彩色深咖啡杯装满水。
b) 将小块铁浸入杯中,观察变化。
c) 重复步骤b),但用小块木头代替铁。
d) 结果记录并分析。
3. 分辨燃烧性质a) 在安全的环境下,点燃一个火柴或导火线。
b) 用这个已点燃的火源接触小块铝,并观察变化。
c) 重复步骤b),但用小块木头代替铝。
d)结果记录并分析。
六、实验结果与讨论1. 导电性质分辨:金属通常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如果灯泡亮起,表示物质是金属;如果灯泡不亮,则说明物质不是金属。
本实验中,当小块铁放入两芯插座时,灯泡亮起;而当小块木头置于插座中时,灯泡没有反应。
因此,我们可以断定小块铁是金属,而小块木头不是金属。
2. 化学性质分辨:金属通常具有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性质。
如果金属在水中产生气泡或发生变化,就表明它是金属;如果没有任何反应,则不是金属。
在本实验中,当小块铁浸入彩色深咖啡杯中时,会发生气泡和颜色变化。
然而,当小块木头放入杯中时,并没有任何反应发生。
小学化学教案认识常见的金属与非金属元素

小学化学教案认识常见的金属与非金属元素教案名称:认识常见的金属与非金属元素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辨别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了解其特征和用途。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分析的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辨别金属和非金属元素。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发现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普遍特征。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锡片、铁钉、铝片、铜片、锌片、铅片、砂纸、盛水的容器等。
2. 实验药品:硫酸铜溶液、硫酸锌溶液、硫酸铁溶液等。
3. PPT或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导入:(10分钟)1. 呈现一些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图片,如铁、氧气、铝、硫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根据图片特征归类,让学生尝试辨别金属和非金属。
探究活动:(30分钟)1. 实验一:金属与非金属的导电性实验a) 将锡片和铁钉分别与电池两极相连。
b) 学生观察并记录两者的变化。
c) 分析结果,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金属具有较好的导电性。
2. 实验二: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实验a) 将铝片放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容器中,观察反应。
b) 将铝片取出并清洗干净,再次观察。
c) 分析结果,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金属可以与一些物质发生反应。
3. 实验三:金属与非金属的燃烧实验a) 将锌片和铅片分别点燃。
b) 观察并记录两者的变化。
c) 分析结果,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非金属具有燃烧性。
总结归纳:(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金属和非金属的特征,如导电性、反应性和燃烧性。
2. 教师强调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如铜、铝、铁、硫等。
拓展延伸:(15分钟)1. 让学生自主探索,寻找周围环境中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
2. 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金属或非金属的特性。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特征和用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归纳和分析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等
一、有色金属
有色金属是除铁及其合金以外的非铁金属及合金的统称,也称非铁金属。
常用有色金属包括:铜及铜合金、铝及铝合金、钛及钛合金、轴承合金等。
1.铜及铜合金
纯铜的代号用“铜”字汉语拼音字母字首“T”加顺序号表示。
根据化学成分,铜合金分为黄铜、白铜、青铜3 类。
2.铝及铝合金
纯铝代号用“铝”字汉语拼音字母字首“L”加顺序号表示。
铝合金按其成分和工艺性能,可分为变形铝合金和铸造铝合金两大类。
铸造铝合金牌号(GB/T8063—1 4)用ZAl 加合金元素符号及合金元素平均含量的百分数表示。
铝合金是使用了100多年的传统材料,目前世界原铝产量达1900万吨。
其中50%用来制取加工材与深加工产品。
目前我国的铝合金品种,只有美国的一半,规格不足美国的1/4。
20世纪70年代以来,铝合金方面的发展有以下几方面:
1.Al-Li系合金
锂是最轻的金属元素。
铝合金中添加百分之几的锂后,可获得时效强化(即铝合金的热处理强化)效果,比重可降低10%,比模量可提高10%。
但锂的熔点很低,故铝锂合金冶炼很困难。
波音747的外壳采用铝锂合金,就能减去一定的质量。
2.超塑铝合金
超塑成形因变形可达百分之几百,复杂的构件可一次成形。
飞机机身隔框、电气外壳等如采用铝合金超塑成形可降低生产成本。
3.粉末冶金铝合金
采用快速凝固制粉或机械合金化制粉技术,可获得晶粒细化、成分均匀的过饱和利用半分钟对金属材料热处理进行复习。
提问:请学生自己找出生活中有色金属材料的应用。
陶瓷材料在冶金、建筑、化工和尖端技术领域已成为耐高温、耐腐蚀的结构材料和多种功能材料的主要用材。
随着航空、航天、电子、通信、机械、化工、能源等工业的发展,对材料的性能
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传统的单一材料已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复合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玻璃纤维树脂复合材料、碳纤维树脂复合材料等已在航空航天工业和交通运输、石油化工等工业中广泛应用。
先进陶瓷的主要特性有
(1)绝缘性、半导性、导电性、超导性、压电性、磁性等。
(2)耐热性、绝缘、高硬度、耐磨性、抗氧化、高温强度高等优异力学性能。
(3)生物适应性、催化等生物、化学功能。
(4)独特的光学功能及光、电、声、热、磁、弹性之间相互转换、耦合的功能。
陶瓷材料大致可分为结构陶瓷、功能陶瓷和生物陶瓷三类。
非金属材料
非金属材料是金属材料以外一切材料的总称。
塑料是指以树脂为主要成分的有机高分子固体材料。
塑料是以合成树脂为主要成分,加入适量的添加剂组成的。
合成树脂是由低分子化合物经聚合反应所获得的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乙烯、聚氯乙烯、酚醛树脂等,树脂受热可软化,起粘结作用,塑料的性能主要取决于树脂。
绝大多数塑料是以所用的树脂名称来命名的。
加入添加剂的目的是弥补塑料的某些性能的不足。
添加剂有填料、增强材料、增塑剂、固化剂、润滑剂、着色剂、稳定剂、阻燃剂等。
三、* 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是将两种或多种性质不同的材料,通过物理和化学复合组成的多相材料。
复合材料综合了多种不同材料的优良性能,如强度、弹性模量高,抗疲劳、减震、减磨性能好,化学稳定性好,是一种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的工程材料。
列举生活中典型非金属材料的应用:如在高铁、汽车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