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学——清热药
中药药理学试题及答案(二)

中药药理学试题及答案第六章清热药型题(单项选择题)(一)A11、下列哪项不是清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A )A 发汗B 抗菌C 抗炎D 抗毒素E 解热2、清热药抗细菌内毒素作用的主要环节是(C )A 中和细菌内毒素B 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C 提高机体对内毒素的耐受能力D 抑制细菌内毒素的释放E 以上均非3、抗菌抗病毒作用比较显著的药物是(E )A 清热泻火药与清热燥湿药B 清热燥湿药与清热凉血药C 清热凉血药与清热解毒药D 清热解毒药与清虚热药E 清热燥湿药与清热解毒药4、下列哪项不属于清热药抗菌有效成分(D )A 小檗碱B 苦参碱C 绿原酸D 原儿茶酸E 癸酰乙醛5、清热药主要药理作用不包括(E )A 解热B 抗病原微生物C 抗毒素D 抗炎E 抗惊厥6、清热药主要药理作用不包括(A )A 发汗B 解热C 抗炎D 抗毒素E 抗肿瘤7、抗皮肤癣菌作用较为显著的清热药是(B )A 石膏B 苦参C 知母D 板蓝根E 青蒿8、下列哪种清热药具有正性肌力作用(E )A 金银花B 穿心莲C 板蓝根D 鱼腥草E 以上均非9、可抑制小鼠皮肤被动过敏反应的药物是(A )A 黄芩B 黄连C 金银花D 板蓝根E 以上均非10、黄连抗病原体的范围不包括(C )A 痢疾杆菌B 白色念珠菌C 肿瘤细胞D 流感病毒E 阿米巴原虫11、黄芩抗炎作用的主要环节是(B )A 提高机体免疫功能B 抑制炎性介质的生成和释放C 抑制纤维母细胞的增生D 抑制细胞因子的转录E 以上均非12、黄芩降压作用的机理可能是(D )A 抑制血管运动中枢B 阻断交感神经C 阻断心脏в受体D 阻滞血管壁钙通道,扩张血管E 减少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13、黄芩的主要有效成分是(B )A 生物碱B 黄酮C 有机酸D 挥发油E 氨基酸14、黄芩现代应用不包括(C )A 小儿呼吸道感染B 急性菌痢C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D 病毒性肝炎E 蜂窝组织炎15、黄连中含量最高的化学成分是(A )A 小檗碱B 黄连碱C 药根碱D 木兰花碱E 甲基黄连碱16、下列各项不属于黄连抗菌机理的是(B )A 破坏细菌结构B 抑制细菌DNA合成C 抑制细菌糖代谢D 抑制细菌核酸合成E 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17、小檗碱抗菌作用特点(D )A 仅有抑菌而无杀菌作用B 属窄谱抗菌药C 痢疾杆菌对小檗碱不易产生耐药性D 可消除耐药菌株R因子E 甲基苄胺嘧啶对其作用无明显影响18、小檗碱抗菌作用不包括下述哪项特点(E )A 低浓度抑菌高浓度杀菌B 属广谱抗菌药C 痢疾杆菌对小檗碱易产生耐药性D 可消除耐药菌株R因子E 甲基苄胺嘧啶对其作用无明显影响19、与黄连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不包括(C )A 抗炎B 解热C 中枢兴奋D 抗细菌毒素E 抗溃疡20、小檗碱对心脏的作用是(A )A 正性肌力作用B 加快心率C 缩短动作电位时程及有效不应期D 促进心肌细胞Na+内流E 以上均非21、小檗碱降血糖作用特点是(C )A 对正常小鼠血糖无明显影响B 对自发性糖尿病KK小鼠无明显影响C 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有降低血糖作用D 促进胰岛素的释放E 增加肝细胞膜胰岛素受体数量22、黄连常用于治疗(A )A 细菌性痢疾B 病毒性肝炎C 滴虫性阴道炎D 心力衰竭E 高热惊厥23、治疗糖尿病可选用的清热药是(B )A 黄芩B 黄连C 苦参D 金银花E 牡丹皮24、易透过血脑屏障而中枢抑制作用较强的是(C )A 小檗碱B 黄连碱C 四氢黄连碱D 药根碱E 甲基黄连碱25、小檗碱降压作用机理可能是(B )A 阻断血管运动中枢B 竞争性阻断血管壁a受体C 直接扩张外周血管D 竞争性阻断心肌в受体E 抑制心肌收缩力26、小檗碱治疗心脑血管性疾病不包括(D )A 房性早搏B 室性早搏C 高血压D 高脂血症E 心绞痛27、苦参的药理作用不包括(D )A 抗病原体B 抗炎C 抗过敏D 抗溃疡E 抗肿瘤28、苦参抗炎作用机理可能是(E )A 抑制炎性介质生成B 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C 抑制白细胞游走D 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E 稳定细胞膜29、苦参抗肿瘤作用环节不包括(D )A 诱导癌细胞凋亡B 促进癌细胞分化C 抑制癌细胞DNA合成D 干扰转录过程阻止RNA合成E 直接细胞毒作用30、下列哪项不是苦参的临床应用(C )A 急慢性肠炎B 滴虫性阴道炎C 高血压D 心律失常E 慢性乙型肝炎31、苦参对下列哪种病原体有效(B )A 疟原虫B 阴道滴虫C 血吸虫D 肠道阿米巴原虫E 鞭虫32、苦参抗心律失常作用较为明显的成分(A )A 苦参碱B 槐定碱C 槐胺碱D 槐果碱E 氧化苦参碱33、丹皮酚抗炎作用与垂体-肾上腺系统无关的依据(B )A 对去肾上腺大鼠无抗炎作用B 不影响大鼠肾上腺纤维素C的含量C 增加大鼠肾上腺重量D 摘除垂体无抗炎作用E 用麻醉药后抗炎作用消失34、以下能说明丹皮总苷对特异性免疫功能有促进作用的是(B )A 增强白细胞的吞噬作用B 促进Con-A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C 降低脾细胞溶血素抗体水平D 抑制NK细胞活性E 以上均非35、牡丹皮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不包括(C )A 镇静催眠B 抗惊厥C 抗震颤麻痹D 镇痛E 解热36、牡丹皮主要有效成分是(A )A 丹皮酚B 丹皮酚新苷C 牡丹酚苷D 芍药苷E 羟基芍药苷37、复方丹皮片可用于治疗(C )A 室性早搏B 房室传导阻滞C 原发性高血压D 心力衰竭E 心肌梗塞38、金银花的抗菌主要有效成分是(A )A 绿原酸B 木犀草素C 忍冬苷D 挥发油E 皂苷39、金银花常用于治疗(B )A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B 急性呼吸道感染C 滴虫性阴道炎D 慢性湿疹E 病毒性肝炎40、青蒿素抗疟作用发生在(A )A 红细胞内期B 红细胞前期C 红细胞外期D 疟原虫配子体E 以上均非41、青蒿抗疟有效成分是(A )A 青蒿素B 青蒿酸甲素C 青蒿乙素D 青蒿酸E 青蒿酸甲酯42、具有良好抗疟作用的青蒿素衍生物是(D )A 青蒿酸甲酯B 青蒿醇C 青蒿甲素D 青蒿甲醚E 青蒿乙素43、用青蒿素治疗疟疾,缺点是(E )A 对间日疟无效B 对恶性疟无效C 疗效不如氯喹D 对抗氯喹疟疾无效E 复发率高44、板蓝根对哪种病原微生物的抑制作用最显著(A )A 病毒B 细菌C 真菌D 钩端螺旋体E 衣原体45、板蓝根药理作用不包括(D )A 抗病毒B 抗菌C 提高机体免疫功能D 抗心律失常E 保肝46、板蓝根常用于治疗(C)A 溃疡病B 急性肠炎C 急性传染性肝炎D 急性胰腺炎E 糖尿病47、下列哪项是鱼腥草的抗菌有效成分(D )A 小檗碱B 黄芩素C 绿原酸D 癸酰乙醛E 色胺酮48、鱼腥草常用于治疗(A )A 急性呼吸道感染B 急性肠道感染C 急性传染性肝炎D 急性胰腺炎E 急性泌尿系统感染49、知母解热作用的机理是(B )A 抑制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B 抑制Na+,K+-ATP酶活性C 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D 稳定溶酶体膜E 以上均非50、知母与天花粉、麦冬等配伍,治疗(B )A 甲状腺功能亢进B 糖尿病C 胰腺炎D 胆囊炎E 溃疡病51、与知母生津润燥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是(A )A 降血糖B 降血脂C 降血压D 抗惊厥E 抗癌52、栀子的主要药理作用不包括(E )A 抗病原体B 抗炎C 镇静、镇痛D 解热E 抗肿瘤53、栀子的现代应用是(C )A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B 急性细菌性痢疾C 急性黄疸性肝炎D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E 以上均非54、下列哪项不是研究药物抗炎作用的实验方法(E )A 抑制角叉菜胶引起大鼠足肿胀的实验B 抑制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实验C 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的实验D 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实验E 抑制氧自由基损伤的实验55、下列哪项是研究药物抗炎作用的实验方法(A )A 抑制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实验B 抑制小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的实验C 对抗组胺引起豚鼠离体气管痉挛性收缩的实验D 降低干酵母引起大鼠发热作用的实验E 以上均非型题(每组题的备选答案在前,试题在后。
主管中药师-相关专业知识-中药药理学 第三单元 清热药练习题及答案详解(13页)

中药药理学第三单元清热药一、A11、下列哪项不是清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A、抗毒素B、抗炎C、解表D、抗肿瘤E、抗病原微生物2、金银花的有效成分是A、硫酸钠B、小檗碱C、鱼腥草素D、绿原酸E、苦参碱3、下列能“改善学习记忆”的药物是A、知母B、栀子C、大青叶D、苦参E、鱼腥草4、以下有关金银花药理作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抗菌作用B、解热作用C、抗炎作用D、降压作用E、提高免疫力5、可用于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药物是A、黄芩B、黄连C、金银花D、板蓝根E、穿心莲6、苦参的药理作用不包括A、抗病原体B、抗炎C、抗过敏D、抗溃疡E、抗肿瘤7、鱼腥草抗菌活性主要成分是A、鱼腥草素B、穿心莲内脂C、秦皮乙素D、小檗碱E、牛磺酸8、鱼腥草常用于治疗A、急性呼吸道感染B、急性胃道感染C、急性传染性感染D、急性胰腺炎E、急性泌尿系统感染9、有抗疟疾作用的药物是A、金银花B、大青叶C、苦参D、知母E、青蒿10、板蓝根具有的作用是A、抗恶性肿瘤作用B、抑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作用C、利胆作用D、兴奋子宫平滑肌E、升压作用11、板蓝根对哪种病原微生物的抑制作用最显著A、病毒B、细菌C、真菌D、钩端螺旋体E、衣原体12、具有保肝利胆作用的药物是A、青蒿B、黄芩C、知母D、金银花E、黄连13、清热药主要药理作用不包括A、解热B、抗病原微生物C、抗毒素D、抗炎E、抗惊厥14、以下清热药具有免疫双向调节作用的是A、黄芩B、栀子C、知母D、苦参E、金银花15、以下哪项清热药具有显著保肝的作用A、青蒿B、金银花C、鱼腥草D、栀子E、苦参16、下列不属于知母的药理作用的是A、解热B、降血糖C、抗炎D、影响交感神经E、抗休克17、以下哪项是青蒿的现代应用是A、高热B、贫血C、低血压D、高血压E、室性早搏18、以下关于小檗碱降压作用的特点,正确的是A、降压作用与竞争性阻断α肾上腺素受体有关B、小檗碱对清醒动物没有显著的降压作用C、降压同时心肌收缩力减弱D、降压同时心率加快E、小檗碱对麻醉动物没有显著的降压作用19、黄芩的有效成分不包括的是A、汉黄芩苷B、京尼平苷C、黄芩苷D、黄芩素E、汉黄芩素20、以下药物既具有镇静催眠作用又属于清热药的是A、黄连B、大青叶C、青蒿D、苦参E、栀子21、清热药的抗毒素作用的基本原理是A、抗病毒B、提高机体对内毒素的耐受能力C、抗氧自由基损伤D、中和有毒物质E、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22、不属于大青叶现代应用的是A、扁桃体炎、咽炎B、急性传染性肝炎C、流行性乙型脑炎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D、糖尿病E、上呼吸道感染23、黄连对鼻咽癌的主要作用是A、诱导癌细胞凋亡B、促进癌细胞分化C、细胞毒作用D、提高机体免疫功能E、抑制肿瘤细胞,Na+-K+-ATP酶活性24、清热药中除了苦参、青蒿具有抗肿瘤外,还有A、黄连B、黄芩C、大青叶D、知母E、栀子25、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黄芩具有抗免疫反应作用,尤其对I型变态反应作用显著B、黄芩苷锌络合物能明显较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C、黄芩抑制炎性介质的生成D、黄芩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E、黄芩具有稳定肥大细胞膜,减少炎症性介质释放的作用26、以下对黄芩的应用说法错误的是A、对多种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有抑制作用B、对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C、可以治疗疟疾D、可用于小儿呼吸道感染E、可用于病毒性肝炎27、黄连中能通过血脑屏障而产生中枢抑制作用的成分是A、小檗碱B、四氢黄连碱C、黄连碱D、药根碱E、烟碱28、以下对金银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急性上呼吸道感染B、心脑血管性疾病C、小儿肺炎D、急性扁桃体炎E、能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29、板蓝根的主要化学成分有A、药根碱B、小檗碱C、异绿原酸D、靛玉红E、绿原酸30、青蒿素抗疟原虫作用发生在A、红细胞内期B、红细胞前期C、红细胞外期D、疟原虫配子体E、以上均非31、黄连中主要含有的生物碱是A、黄连苷B、挥发油C、黄连素D、小檗碱E、黄连碱32、黄连抗菌的主要成分是A、小檗碱B、绿原酸C、黄芩素D、癸酰乙醛E、伪麻黄碱33、金银花常用于治疗A、流行性脑脊髓膜炎B、急性上呼吸道感染C、滴虫性阴道炎D、高血压E、病毒性肝炎34、栀子的现代应用是A、急性上呼吸道感染B、急性细菌性痢疾C、急性黄疸型肝炎。
常用清热药黄连的药理研究(中药药理学课件)

黄连
• 9.降压
• 小檗碱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其降压作用与剂量呈正相关,重复 给药无耐受性。降压机制是竞争性阻断血管平滑肌上α1受体,使 外周阻力降低所致。
• 小檗碱还可通过抗炎及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等途径抗动脉粥样 硬化。
黄连
• 10.强心 • 对心律的影响以负性频率为主。 • 11.抗心肌缺血 • 12.抗脑缺血 • 13.抗血小板聚集
黄连
• 15.调节胃肠运动 • 对于离体胃肠平滑肌的研究结果较一致,低浓度兴奋,高浓度呈解痉作
用。 • 16.降血糖 • 黄连的降糖作用对正常小鼠,自发性糖尿病KK小鼠和四氧嘧啶糖尿病小
鼠均有降糖作用。 • 小檗碱的降血糖作用是通过抑制肝脏的糖原异生和或促进外周组织的葡萄
糖酵解作用产生的。
黄连
• 17.镇静催眠
中药药理学
黄连
黄连
主要成分是小檗碱 功效: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
药理作用
❖1.抗病原体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主要 以抗病原体作用为基础。
❖(1)抗菌谱及抗菌机制 黄连及小檗碱具有广谱 抗菌作用。对真菌、病毒、阿米巴原虫、沙眼衣 原体等也均有抑制作用。低浓度抑菌,高浓度杀 菌。
❖
抗菌机制:①破坏细菌结构;②抑制细菌
黄连使细胞内拓扑异构酶变为导致 DNA链断裂的损伤物质。
• 小檗碱的抗肿瘤作用主要体现为细胞毒作用。
黄连
• 【现代临床应用】
• 1. 细菌性感染 • 2. 心血管系统疾病 • 3. 糖尿病 • 4. 胃炎,胃溃疡 • 5. 血小板聚集
• 小檗碱对非感染性腹泻也有对抗作用,如杭蓖麻油及番泻叶引 起的腹泻。
黄连
• 6.抗炎,解热 • 小檗碱对急慢性炎症均有抑制作用。其抗炎作用与其抑制炎症
中药药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二)

中药药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1.中药药理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药理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规律的科学。
2.中药药动学:研究中药及其化学成分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及特点。
3.不良反应:是指在正常用量用法下,机体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
4.双向调节:指某些药物可使两种极端的病理现象向正常的方向转化。
5.中药五味:是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因而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6.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
7.解表药:凡能疏肌解表、促使发汗, 用以发散表邪、解除表症的药物8.温热药:具有温性或热性,能够祛除寒邪的药物。
9.中药配伍: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以上药物配合、同用总论1,中药四气的现代研究进展?答:现代对中药四气的研究,通常将中药分为寒凉及温热两大类进行。
针对中医临床寒热病证的表现与机体各系统功能活动变化的关系,发现它们对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能量代谢等方面的影响具有一定规律性。
2,中药五味与其化学成分的规律性?答:不同的化学成分是中药辛、甘、酸、苦、成五味的物质基础。
中药五味与其化学成分的分布,表现出一定平行性,也显示出一定规律性性。
中药通过五味-五类基本物质作用于疾病部位,产生药理作用,从而调节人体阴阳,扶正祛邪,消除疾病。
即五味-功效-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四者之间存在一定规律性。
3,七情配伍是什么,它的概念是什么?答:把单味药的应用及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概括为七种情况,称为"七情",它高度概括了中药临床应用的七种基本规律,是中医遣药用方的基础。
其中包括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七种配伍关系。
4,中药药效学的基本特点?什么是双向性?双向性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4.1基本特点:(1)多样性(2)选择性(3)复杂性(4)非线性(5)双向性4.2双向性:有的中药作用可随机体状态改变而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药理作用,即为中药药效作用的双向性。
清热药-PPT课件

2、间接作用――降低细菌的毒力。 (1)抗透明质酸酶。 (2)抑制凝固酶的形成
透明质酸是结缔组织的基本成分之一、能被透明质酸酶破
坏--导致结缔组织疏松--细菌毒素在结缔组织扩散蔓 延。 多数致病葡萄球菌能产生一种酶,在血浆和组织中形成血 浆凝固酶,使血浆凝固,并使炎症渗出物中的纤维蛋白原 就纤维蛋白,附着于细菌表面,使其不易被呑噬,或在呑 噬细胞中不易被破坏。
2) 内毒素
内毒素血症、中毒性休克以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病死率甚高
解热
(1)扩张血管,促进皮肤散热; (2)减少致热源; (3)抑制发热介质的合成、分泌: (4)改变Na+/Ca2+比值:,体温;,体 温。 与解表药不同之处: 清热药退热一般不伴明显发汗。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体外研究发现
用有效抗生素处理培养基时,在细菌计 数降低的同时,伴有内毒素水平的增高, 有的可达100多倍。
抗过氧化损伤 异病同治
外源性毒素—内毒素 内源性毒素—氧自由基
清热解毒治法在多种疾病过程中的 “解毒”—抗自由基作用,可能是其 异病同治的机制之一。
扶正与祛邪并举
“扶正以祛邪”,“正足邪自去”
细菌毒素
内毒素---革兰氏阴性
外类素--革兰氏阳性菌
许多清热药虽然抗菌力不强,但却能有十分理想的 临床疗效,期中一个原因是有明显的解毒作用。
与细菌致病力强弱有关的因素
侵袭力 1)粘附和侵入力 2) 繁殖与扩散能力 (1) 透明质酸酶 (2) 链激酶 毒素 1) 外毒素
毒性作用强不稳定,对热和某些化学物质敏感
五味消毒饮---热毒清注射液(简称热毒
清,原名抗炎6号注射液)。
急性胆系感染、急性阑尾炎、胰腺炎等200
常用清热药作用简介(中药药理学课件)

药理作用
4. 增强免疫力 (1)促进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和炎性细胞的 吞噬功能。 (2)激活T淋巴细胞功能,提高淋巴细胞 的转化率。
药理作用
5. 其他作用 (1)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 (2)止血作用 (3)抗早孕作用
1. 呼吸道感染
现代应用
2. 小儿肺炎
3. 与黄连、黄芪、连翘配伍治疗多种感染性疾 病,如急性痢疾、皮肤化脓性感染、急慢性湿 疹、传染性肝炎等。
现代应用
青蒿
青蒿
主要成分:倍半萜类的青蒿素等、黄酮香豆素类、挥发性成分。 功效:清热解暑、除蒸截疟。
❖ 1.抗病原微生物 ❖ 2.抗疟原虫 ❖ 3.抗内毒素 ❖ 4.抗炎 ❖ 5.解热、镇痛
药理作用
疟原虫生活史
❖ 1.疟疾 ❖ 2.高热 ❖ 3.皮肤真菌病和神经性皮炎 ❖ 4.慢性支气管炎
现代应用
金银花具有广谱抗菌作用。
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如金黄葡萄球菌、溶血 性链球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如伤寒沙门菌、 铜绿假单胞菌等都有较强的抑制和杀灭作用 。
临床上用于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疾病及放化 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的症状等。 金银花在体内、体外有较明显的抗病毒作用
药理作用
2. 抗内毒素 金银花能减少内毒素引起的小鼠死亡率,对内 毒素引起的发热有解热作用,并加速内毒素从 血中清除。 3. 抗炎、解热 金银花对角叉菜胶、新鲜鸡蛋清引起的大鼠足 趾肿胀和大鼠巴豆油性肉芽囊肿均有抑制作用 ,既能减少炎症渗出,也可减少炎症增生。 金银花具有明显退热作用。
+
+
+
抗血小板聚集、保肝利胆
+
+
抗心律失常、抗溃疡
+
+
保肝
+
保肝利胆、抗溃疡
+
+
清热药药理PPT课件

1、抗病原微生物
B、清热药与抗生素进行比较
➢ 清热药作用广泛,不仅仅有抗感染作用 ➢ 清热药毒副作用小。
1、抗病原微生物
C、抗菌作用
➢ 抗菌谱 清热药抗菌谱较广。
➢ 抗菌机理 尚不清楚 可能包括以下环节:破坏菌体结构,细胞膜出 现皱缩并折入胞浆内;抑制核酸、蛋白质合成; 干扰糖代谢等。
➢ 抗菌有效成分 已明确的抗菌有效成分有小檗碱(黄连、黄柏、 三棵针)、黄芩素(黄芩)、绿原酸、异绿原 酸(金银花)、秦皮乙素(秦皮)、苦参碱 (苦参、山豆根)、连翘酯苷(连翘)、色胺 酮(板蓝根、青黛)、癸酰乙醛(鱼腥草)等。
中药血清药理实验的方法学研究
➢ 中药血清药理实验方法简单地说是将受试物经 口给予动物后,取其血清作用药物源加入离体 反应系统研究其药理作用的一种方法。
➢ 该方法的基本操作过程包括: ✓ 确定供血清动物 ✓ 给药(剂量?次数?) ✓ 采血(时间?) ✓ 分离血清(灭活?) ✓ 加入离体反应系统中实验观察(加入量?)或
➢ 一般而言,清热药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弱,对 全身感染而言鲜能起效,对一些局部感染如 肠道感染、皮肤感染等能达到抗生浓度,效 果不错。
➢ 配伍或组成复方后抗生范围扩大。
1、抗病原微生物
B、清热药与抗生素进行比较
➢ 清热药抗菌作用弱。
➢ 清热药用于急性感染性疾病,临床疗效 确切,改善全身症状显著。
➢ 但体外实验结果显示,无论单味药还是 其有效成分的抗菌强度,一般均不及抗 生素。
➢ 他们认为这对中药研究十分重要,因为中药与西药 不同,它不是一个单体化合物,而是大量化合物的 混合体,中药中的每种化合物进入体内都可能经代 谢生成结构不同的其他化合物,在体内发挥药理作 用。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可以反应这些变化,而直接 添加药物则不能。
中药药理学(精)

第二章 清热药
清热药
● 定义 凡以清热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清热药。 ● 热证概念 ★ 指体温升高的发热; ★ 泛指体温正常或接近正常,但患者出现一系列热象:口干、咽燥
、面红、目赤、火便干洁、小便短赤、五心烦热、舌红苔黄、脉 数。 ● 热证分类 ★ 表热证 解表药(辛凉) ★ 里热证 清热药
资料。体外筛选无效的,体内不一定都无效。 ★ 抗菌作用体外筛选,由于中性药杂质多,除抗菌成分外,鞣质、
PH都可影响抑菌效果。
清热药药理作用 - 抗菌作用
提问:抗菌作用能否作为衡量清热药疗效好坏的唯一指标?(如何 正确认识清热药在治疗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
★ 许多中药抗菌作用不够强,但对许多感染性疾病有显著疗效 ★ 清热药的抗菌作用与临床疗效不一致; ★ 不少清热药虽抗菌力不强,却具有明显的解毒、抗炎、解热和
菌);复方(黄连解毒汤、泻心汤等)抗菌力不易产生 ★ 用于肠道感染时,吸收少,副作用小、疗效佳。 ● 抗菌机理 可能对细菌呼吸、核酸和蛋白质合成的抑制及细胞毒作用有关。
黄连药理作用
● 抗毒 ★ 黄连对多种细菌毒素有明显解毒作用。 如:对细菌内毒素致大鼠发热死亡保护作用; ★ 在低于抑菌浓度时,抑制金葡菌凝固酶形成,组织损害; ★ 对霍乱弧菌、大肠杆菌毒素致腹泻有对抗作用。 ● 抗炎 ★ 黄连及小檗碱对实验性炎症早期渗出、水肿和晚期肉芽增生有明
黄连
● 功用
清解燥湿、泻火解毒
● 主要成分
小檗碱(黄连素)占3~5% 黄连碱 掌叶防已碱(巴马亭)、药根碱等
黄连药理作用 - 抗菌作用
● 有效成分 小檗碱 ●抗菌作用特点 ★ 广谱:以对痢疾杆菌、结核杆菌、金葡菌作用最强。 ★ 与浓度有关:低浓度抑菌、高浓度杀菌 ★ 与配伍有关:单用(黄连或黄连素),易产生抗药性(尤其金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4/9
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
(一)概念
2、里热证: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多种急性传 染病,感染性发热,也包括一些非感染性疾病, 如某些变态反应性疾病,白血病和某些心血管疾 病等。里热证根据其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实热和虚 热两大类。实热证又可进一步分为气分热,血分 热,湿热和热毒疮疡等各种类型。
2020/4/9
抗病原微生物
抗菌机制:目前清热药抗菌机制并不清楚, 可能为:直接破坏细菌结构;抑制核酸、蛋 白合成等。现在比较明确的抗菌成分主要有: 小檗碱、黄芩素、绿原酸、异绿原酸、木犀 草素、苦参碱、秦皮乙素、色胺酮、癸酰乙 醛等。
2020/4/9
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
抗毒素
不少清热药具有抗内素素的作用。提高机体对内素素的耐受 力,是多数抗生素不具备的效应。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菌壁的 一种成分,在菌体死亡时或活体以发疱形式释放出来,具有复杂 的生物活性,可引起发热、循环障碍、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及休克 等。热清药如金银花、连翘、鱼腥草、蒲公英等有较强抗内毒素 作用,可能通过直接破坏和降解的方式;有的清热药可以通过抗 透明质酸酶、抑制凝固酶的形成而降低细菌毒力。穿心莲、苦木 能抗蛇毒。
2020/4/9
中药药理学特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抗菌、抗病毒 2、抗毒素作用:直接作用、间接作用 3、解热作用 4、抗炎作用 5、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6、抗肿瘤作用
7、消除自由基作用
2020/4/9
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
抗病原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可视为外邪,是引起各种感染、炎症、肿瘤等疾病的因素。 多数常用的清热药对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抗菌谱较广。黄连、黄芩、黄柏、鱼腥草、板蓝根、金银花等对革兰氏 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及革兰氏阴性菌如大 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脑膜炎双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黄连、 黄柏能抑制结核杆菌;苦参、金银花、龙胆草等能抗多种皮肤真菌感染; 金银花、穿心莲、鱼腥草等能抗流感病毒;青蒿、鸦胆子可抗疟原虫; 白头翁、鸦胆子能抗阿米巴原虫。清热药虽然有抗菌抗病毒作用,但其 抗菌活性与抗生素或人工合成抗菌药相比要弱很多,而且体外抑菌有效 并不表示体内就一定有效,反之亦然;单独用药也会产生细菌耐药现象, 可以考虑药物联用,如:大黄与黄连、黄芩、黄柏联用能对凝固酶阳性 的葡萄球菌产生协同抗菌效应。清热药抗病原微生物比较诱人的前景可 能主要在于对一些抗生素耐药菌有效,而且某些成分与抗生素合用时可 以减少、延缓或逆转耐药。如:黄连、黄芩具有一定消除R-质粒的作用, 黄芩苷、小檗碱能提高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敏感 性。
2020/4/9
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
其他 苦参、山豆根、青黛等能抗肿瘤;黄 芩等可镇静、降压、保肝等。
综上所述,清热药的清里热作用与其 抗病原微生物、抗毒素、抗炎、调节 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等药理作用密 切相关。
(三)常用药物
黄连、黄芩; 金银花、大青叶与板蓝根; 知母; 青蒿; 黄连解毒汤等。
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
清热药
热证
表热 - 发热、恶寒、脉浮数 - 辛凉解表 里热 - 发热、不恶寒、脉数 - 清(里)热
2020/4/9
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
清热药
虚热-热邪伤阴-清虚热 热证
实热-气分热-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清热泻火 营血分热-神昏、发斑、出血-清热凉血 湿热-发热缠绵、小便不利、黄疸-清热燥湿 热(火毒)-疮疡肿毒- 清热解毒
中药药理学
2020/4/9
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
二、清热(方)药
2020/4/9
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
(一)概念
1、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称清热药。
根据主要性能,分为清热泻火药,清热 凉血药,清热解毒药,清热燥湿药,清虚 热药等五大类。
2020/4/9
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
(一)概念
2、里热证:是由外邪内传入里化热,或因内 郁化热所致的一类证候群,其主要临床表现为 发热,不恶寒反恶热,口渴,心烦口苦,呼吸 迫促,小便短赤,大便结或兼便秘,腹胀,苔 黄,脉洪,甚至神昏谵语等。
2020/4/9
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
解热
发热是温热病的主要症状,细菌、病毒、内毒 素等均可致热。清热药如知母、黄芩、黄连、大青 叶、板兰根、金银花、青蒿等对动物实验性发热模 型有较好的解热作用。在临床应用中发现,清热药 与解表药不同,其解热通常不伴有发汗现象。清热 药的解热作用与其抗菌、抗毒素、抗炎效应关系密 切。
2020/4/9
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
抗炎
大多数清热药对急性炎症有明显抑制作用。黄 连、黄芩、黄柏、金银花、大青叶、板兰根、穿心 莲等可以抑制二甲苯所导致的小鼠耳廓肿胀、角叉 菜胶所致大鼠足肿胀,降低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 知母、黄芩等对大鼠佐剂关节炎也有显著抑制作用。 清热药抗炎机制可能是: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 皮质轴;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抑制炎症介质的合 成及释放;免疫抑制等。
2020/4/9
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
黄芩的药理作用
1、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1) 抗菌、抗病毒作用; (2) 抗炎、抗过敏作用; (3) 镇静、降血压作用; 2、其他作用 (1) 降脂、保肝、利胆作用; (2) 抗氧化作用; (3) 抗凝血和抗血栓形成; (4) 促进细胞免疫和抗肿瘤作用;
2020/4/9
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
黄芩
2020/4/9
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
黄芩
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
一、性味功效:味苦,性寒。归肺、胆、脾、大肠、小 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
二、主要化学成分: 黄酮类化合物:黄芩苷(baicalin)、黄芩素 (baicalein)、汉黄芩苷(wogonoside)、汉黄芩素 (wogonin)等
2020/4/9
中药药理学特论-各论
影响免疫功能
不同清热药对免疫功能影响不同。有的可 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如:黄连、黄芩、金银 花等能增加白细胞数目,提高白细胞、巨噬细 胞的吞噬能力;山豆根、黄连、黄芩等能促进 细胞免疫功能;山豆根、黄柏等能促进体液免 疫。有的可以抑制免疫反应,如:黄柏可以抑 制迟发型变态反应,黄连、黄芩等能抗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