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贿赂犯罪典型案例

合集下载

企业商业贿赂案例分析

企业商业贿赂案例分析

企业商业贿赂案例分析企业商业贿赂案例分析案例名称:高通公司商业贿赂案时间:2008年至2016年简介:高通公司成立于1985年,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市。

该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芯片生产商之一,专注于研发和销售高质量的无线通信产品。

然而,在其崛起的过程中,高通公司卷入了一起重大商业贿赂案。

事件过程:2008年至2013年:高通公司积极参与中国市场,期望扩大其在该地区的市场份额。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高通公司通过支付巨额商业贿赂,试图影响中国电信市场的竞争环境。

具体而言,高通公司在这段时间内向中国各级政府官员和行业领导者提供了大量利益,包括现金、礼品、旅行费用和高额回扣。

2014年:中国国家发改委开始对高通公司的商业行为展开调查。

调查发现,该公司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了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不正当竞争优势。

调查还揭示了高通公司在与中国各级政府官员和行业领导之间的商业交易中存在系统性的腐败行为。

2015年:根据中国国家发改委的调查结果,高通公司被罚款约15.8亿元人民币(约合2.4亿美元),成为中国迄今为止被处以最高罚款金额的企业之一。

此外,高通公司还同意改变其商业行为,以遵守中国的反垄断规定。

2016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美国司法部对高通公司的商业贿赂行为进行了调查。

最终,高通公司同意支付总计近 2.9亿美元的罚款,以了结美国法律行政诉讼。

律师点评:此案是一起典型的企业商业贿赂案。

高通公司在追求商业利益时,选择了不诚信且违法的手段,支付巨额贿赂以获取竞争优势。

该案对高通公司的打击相当严重,不仅被中国国家发改委处以巨额罚款,还因其行为违反美国的反贿赂法而被美国相关机构追责。

此案的教训在于,企业在商业竞争中应坚持诚信和合规,遵守各国反贿赂法律法规。

企业不应将商业利益置于法律道德之上,否则将面临严厉的法律制裁和商业声誉的沦陷。

企业须加强内部合规培训,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以防止贿赂行为的发生。

商业贿赂案例

商业贿赂案例

商业贿赂案例商业贿赂案例:大众汽车商业贿赂丑闻事件背景:时间:2002年至2008年地点:全球各地大众汽车(Volkswagen)是一家总部位于德国的汽车制造商,其汽车销售网络遍布全球。

然而,这家企业却在2002年至2008年期间陷入了一场丑闻,被揭发贿赂行为。

案例细节:2002年,大众汽车旗下子公司在中国成立了一家名为“鹰公司”的汽车销售中介机构。

这家中介机构负责处理大众汽车在华销售业务,并通过提供回扣等手段促使销售量增长。

但是,鹰公司的工作人员却采取了非法手段,向中国政府官员和商业伙伴行贿以谋取利益。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鹰公司的工作人员通过行贿手段确保了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的优势地位,并在销售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回报。

这其中涉及的行贿行为包括提供现金、礼品和特殊待遇,用来获得政府官员的支持和优先权。

此外,鹰公司还通过向销售人员支付高额奖金来鼓励推销大众汽车产品。

2011年,一名内部举报人士给中国的反腐败组织提供了关于大众汽车贿赂行为的证据。

此举引发了一场深入调查。

经过长时间的调查和收集证据,中国反腐败机构发现了大众汽车的贿赂问题,并揭露了相关细节。

2013年,中国政府展开了对大众汽车的调查,查明了他们的贿赂行为。

作为对大众汽车违法行为的惩罚,中国政府决定对该公司处以巨额罚款,并撤销其在中国销售方面的特殊待遇。

律师点评:这起大众汽车商业贿赂案件揭示了一个国际企业如何通过非法手段来获取商业优势的问题。

贿赂行为对于市场竞争的公平性产生了负面影响,并破坏了商业道德。

这一案例的调查和处罚,显示了中国政府对商业贿赂行为的严厉态度。

政府通过对大众汽车的罚款和取消特殊待遇,向其他企业发出了清晰的警示:不论是国际还是本土企业,一旦涉及商业贿赂行为,都将面临严厉的法律惩罚。

这起案件的经验教训是,企业在进行全球业务时必须遵守当地法律和商业道德准则。

不仅需要企业内部建立严格的合规制度,还需要加强对商业伙伴和代理商的监督,以避免卷入商业贿赂等非法行为。

2022年反不正当竞争专项执法行动典型案例一

2022年反不正当竞争专项执法行动典型案例一

2022年反不正当竞争专项执法行动典型案例一商业贿赂严重影响市场经济的正常交易秩序,影响风清气正营商环境。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商业贿赂表现形式也花样翻新,呈现出复杂性、隐蔽性特点。

加大对商业贿赂的监管执法力度,形成强监管的社会震慑力,对推动经营者增强守法经营意识,维护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保护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2022年,市场监管总局加大工作力度,部署开展反不正当竞争专项执法行动、医疗卫生领域商业贿赂专项整治等,严厉打击商业贿赂不正当竞争行为。

为充分发挥典型案例警示教育作用,引导经营者自觉守法参与市场公平竞争,现公布一批商业贿赂不正当竞争典型案例。

一、医疗卫生行业商业贿赂案随着对商业贿赂案件查处力度不断加大,一些医药企业采取更为隐蔽、复杂的手段,为其贿赂行为披上“合法外衣”。

如有的企业以赞助科研经费、学术会议费等名义,进行不法利益输送。

有的在医药购销环节给付医院工作人员回扣。

有的通过生产环节虚抬药品价格、流通环节虚假交易等方式套取资金进行贿赂。

这些行为不但损害了其他同业经营者的商业机会,扰乱了市场竞争秩序,同时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加重了群众医疗负担,激化了医患矛盾,对医疗卫生系统行风和医者职业道德也造成严重侵蚀,助长了歪风邪气。

案例1.合肥倍思恩医疗技术有限公司商业贿赂案基本案情:2020年5月,当事人与某县人民医院耳鼻喉科签订协议,以给付科研费用的方式,使得其经营的矫正用耳模型进入县人民医院推广销售,销售时间为2020年6月至2021年8月。

在此期间当事人在县医院共销售178个矫正用耳模型,当事人工作人员白某某分2次以现金方式支付给县医院耳鼻喉科科研费用3.5万元。

县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医生收受当事人赞助费用的行为,已移送医院纪检部门进一步核查处置。

法律依据及处罚: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七条的规定,依据第十九条对当事人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没收违法所得29.09万元,罚款30万元。

医药领域商业贿赂的典型案例

医药领域商业贿赂的典型案例

医药领域商业贿赂的典型案例医药领域商业贿赂的典型案例医药领域商业贿赂,作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已经成为了公众和专业人士关注的焦点。

医药行业因其特殊性,一直以来都存在一些不正当竞争和商业贿赂的现象。

这不仅影响了医药行业的发展,也损害了患者的利益,甚至危害了整个社会的健康。

在过去的几年中,不少医药公司因涉嫌商业贿赂而受到了处罚,这些案例的发生为我们揭示了医药行业的一些不良现象,也提醒我们应当警惕这些问题。

在我国,医药领域商业贿赂的典型案例之一就是吉利德公司的事件。

吉利德公司曾被指控在我国进行商业贿赂活动,给予医生高额回扣以换取他们开具更多的处方。

而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医疗机构的规章制度,也严重损害了患者的利益。

这一案例的曝光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促使相关部门对医药行业进行了更严格的监管和整顿。

吉利德公司的事件充分暴露了医药行业在商业竞争中的一些不端行为,也提醒了我们在医药行业中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被商业利益所左右。

另一个典型案例是谷歌的医疗领域商业贿赂事件。

谷歌曾被指控在医疗领域进行商业贿赂活动,向医疗机构提供贿赂以换取他们使用谷歌的医疗信息服务。

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医疗行业的伦理规范,也损害了患者的利益。

谷歌的医疗领域商业贿赂事件引起了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医疗行业对商业竞争中不正当行为的警惕。

这一案例的曝光让人们深刻认识到,在商业竞争中应当秉持诚实和公平的原则,避免诱发不正当竞争和商业贿赂现象。

通过分析这些典型案例,我们不难发现,医药领域商业贿赂的现象在世界范围内都普遍存在。

这些案例的发生不仅对医疗行业的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也损害了患者的利益。

我们应当对医药领域的商业贿赂现象保持警惕,积极采取措施,加强监管,维护医疗行业的正常秩序,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

医药企业也应当自觉抵制商业贿赂,树立诚信经营的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信誉度。

作为写手,我个人认为医药领域商业贿赂以及相关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已经成为了医药行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商业贿赂案例分析

商业贿赂案例分析

商业贿赂案例分析日期:10-07-19原告某商厦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物业公司)经营的某商厦系向个体经营户出租经营摊位的商场。

原告在经营期间,为促使导游引导外地来此游客到其商厦购物,规定凡导游带领游客到商厦购物的,按游客人数给付导游和司机一定金额的“导购费”。

被告工商行政管理局(以下简称工商局)查明后,认为原告物业公司为促进其商场商品销售,用现金贿赂旅行社导游及司机,让导游及司机带游客到商厦购物,原告物业公司的行为已构成商业贿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以下简称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工商局于2002年11月22日对原告物业公司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要求物业公司立即停止商业贿赂行为,并处以罚款3万元。

物业公司对该处罚不服,于2002年12月5日向法院起诉,要求撤销处罚决定书。

法院一审认为,被告作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有权对构成商业贿赂的行为进行处罚,被告所作的处罚决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程序合法,遂判决维持被告工商局作出的对原告的处罚。

法院宣判后,原告不服,提起上诉,后在二审审理期间撤回上诉。

本案所涉及的主要法律问题是如何界定商业贿赂行为。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于商业贿赂行为有法律规定,该法第八条第一款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在帐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回扣的,以行贿论处;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在帐外暗中收受回扣的,以受贿论处。

”从该条款规定可以看出,我国法律对商业贿赂行为的规定过于原则,对其内涵、界定都缺乏明确的规定,这也给司法实践造成了商业贿赂如何认定的难题。

商业贿赂的概念和构成要件商业贿赂行为是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一种,国家工商局《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第二条规定:“本规定所称商业贿赂,是指经营者为销售或购买商品而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贿赂对方单位或者个人的行为。

”商业贿赂是指经营者以排斥竞争对手为目的,为使自己在销售或购买商品或提供服务等业务活动中获得利益,而采取的向交易相对人及其职员或其代理人提供或许诺提供某种利益,从而实现交易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法律犯罪案例及分析(3篇)

法律犯罪案例及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贿赂现象日益严重,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损害了公平竞争环境。

某市商业贿赂案就是一起典型的商业贿赂案件,涉及多家企业和政府部门。

以下是该案的详细情况。

二、案例概述2018年,某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接到举报,称某医疗器械公司在招标过程中存在商业贿赂行为。

经调查,发现该公司在招标过程中,通过向评审专家、招标代理机构等人员行贿,获取了多个项目的中标资格。

在案件调查过程中,又陆续发现多家企业存在类似问题,涉及金额巨大。

三、案件处理1. 某医疗器械公司:经调查,该公司在招标过程中,通过行贿手段获取中标资格,涉嫌商业贿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条,对该公司作出以下处罚:(1)没收违法所得人民币50万元;(2)罚款人民币100万元;(3)吊销营业执照。

2. 评审专家、招标代理机构等相关人员:经调查,这些人员收受商业贿赂,涉嫌受贿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对相关人员作出以下处罚:(1)依法逮捕;(2)追究刑事责任。

3. 相关政府部门:经调查,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在招标过程中,存在失职渎职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五十条,对相关政府部门作出以下处理:(1)对直接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2)对负有领导责任的主管人员进行行政处分。

四、案例分析1. 商业贿赂的原因分析(1)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为了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不惜采取商业贿赂手段。

(2)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反商业贿赂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执法力度不足,导致商业贿赂行为难以得到有效遏制。

(3)监管力度不足:政府部门在监管过程中,存在监管不力、执法不严等问题,导致商业贿赂行为得以滋生。

2. 商业贿赂的危害分析(1)破坏公平竞争环境:商业贿赂行为导致市场竞争不公平,损害了其他企业的合法权益。

(2)损害消费者利益:商业贿赂行为使得产品质量、服务等方面受到影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商业贿赂犯罪典型案例

商业贿赂犯罪典型案例

商业贿赂犯罪典型案例(2006-08-26 05:22:20)荆楚网(湖北日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长吴建忠(副厅级)受贿案吴建忠,男,1953年2月出生,大学文化,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长(副厅级)。

1999年6月至2004年4月,吴建忠在担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长期间,利用其分管本所后勤行政工作、基建工作、财务工作的职务之便,先后多次收受基建往来单位及下属部门职工贿赂共计人民币84万元、美金7000元及金额2万元的消费卡一张。

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认定吴建忠犯受贿罪,鉴于其具有自首情节,且积极退出全部赃款,依法判处吴建忠有期徒刑十一年,剥夺政治权利一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5万元。

湖北大学副校长李金和(副厅级)受贿案李金和,男,1952年11月出生,大学文化,中共党员,湖北大学副校长(副厅级)。

1998年1月至2004年10月,李金和在担任湖北大学校长助理、兼任后勤产业集团总经理、校招议标领导小组副组长、校基建工程招标领导小组组长、副校长期间,利用负责学校后勤、基建工作的职务之便,先后多次收受承建该校建筑工程的施工企业及开发教师学生公寓的房地产公司相关人员贿赂共计人民币81.8万元、美金4200元。

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认定李金和犯受贿罪,鉴于其具有自首情节,且能退出部分赃款,遂依法判处李金和有期徒刑十三年,剥夺政治权利一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5万元。

荆州市胸科医院副院长祁阳红(副处级)受贿案祁阳红,男,54岁,大学文化,中共党员,荆州市胸科医院副院长(副处级)。

1998年至2006年2月,祁阳红在担任荆州市胸科医院副院长期间,利用其分管该院药品采购、结账的职务之便,为药商谋取利益,先后收受药商贿赂共计人民币63800元。

荆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受贿罪判处祁阳红有期徒刑五年。

湖北中医学院新校区建设指挥部工程一部主任杨青林受贿案杨青林,男,38岁,大学文化,中共党员,湖北中医学院新校区建设指挥部工程一部主任。

商业贿赂法律案例分析(3篇)

商业贿赂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贿赂现象日益严重,不仅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本文将以一起典型的商业贿赂案件为例,分析商业贿赂的法律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法律对策。

二、案例简介某市一家知名医药公司(以下简称“医药公司”)为了在招标过程中获得优势,向该市一家公立医院(以下简称“医院”)的采购部门负责人李某行贿。

李某在收受贿赂后,利用职务之便,为医药公司谋取了巨额利益。

事后,李某被当地检察机关以受贿罪依法逮捕。

三、案例分析(一)商业贿赂的法律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商业贿赂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在本案中,医药公司向李某行贿,李某利用职务之便为医药公司谋取利益,符合商业贿赂的法律构成要件。

(二)医药公司的法律责任1. 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医药公司作为行贿单位,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构成单位行贿罪。

在本案中,医药公司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应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2. 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合同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而无效。

在本案中,医药公司与医院签订的合同因违反了商业贿赂的法律规定,应认定为无效。

(三)医院的法律责任1. 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的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构成受贿罪。

在本案中,李某作为医院采购部门的负责人,收受贿赂,为医药公司谋取利益,其行为构成受贿罪。

2. 民事责任:医院在合同中未履行合同义务,导致合同无效,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四、法律对策(一)加强立法1. 完善商业贿赂的刑法规定,明确商业贿赂的构成要件和法律责任。

2. 制定专门的反商业贿赂法律法规,加强对商业贿赂行为的打击力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贿赂犯罪典型案例
(2006-08-26 05:22:20)
荆楚网(湖北日报)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长吴建忠(副厅级)受贿案
吴建忠,男,1953年2月出生,大学文化,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长(副厅级)。

1999年6月至2004年4月,吴建忠在担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长期间,利用其分管本所后勤行政工作、基建工作、财务工作的职务之便,先后多次收受基建往来单位及下属部门职工贿赂共计人民币84万元、美金7000元及金额2万元的消费卡一张。

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认定吴建忠犯受贿罪,鉴于其具有自首情节,且积极退出全部赃款,依法判处吴建忠有期徒刑十一年,剥夺政治权利一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5万元。

湖北大学副校长李金和(副厅级)受贿案
李金和,男,1952年11月出生,大学文化,中共党员,湖北大学副校长(副厅级)。

1998年1月至2004年10月,李金和在担任湖北大学校长助理、兼任后勤产业集团总经理、校招议标领导小组副组长、校基建工程招标领导小组组长、副校长期间,利用负责学校后勤、基建工作的职务之便,先后多次收受承建该校建筑工程的施工企业及开发教师学生公寓的房地产公司相关人员贿赂共计人民币81.8万元、美金4200元。

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认定李金和犯受贿罪,鉴于其具有自首情节,且能退出部分赃款,遂依法判处李金和有期徒刑十三年,剥夺政治权利一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5万元。

荆州市胸科医院副院长祁阳红(副处级)受贿案
祁阳红,男,54岁,大学文化,中共党员,荆州市胸科医院副院长(副处级)。

1998年至2006年2月,祁阳红在担任荆州市胸科医院副院长期间,利用其分管该院药品采购、结账的职务之便,为药商谋取利益,先后收受药商贿赂共计人民币63800元。

荆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受贿罪判处祁阳红有期徒刑五年。

湖北中医学院新校区建设指挥部工程一部主任杨青林受贿案
杨青林,男,38岁,大学文化,中共党员,湖北中医学院新校区建设指挥部工程一部主任。

2003年1月至2005年4月,杨青林在担任湖北中医学院、湖北药检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建设指挥部副主任及湖北中医学院新校区建设指挥部工程一部主任期间,利用负责该校新校区工程建设的管理、参与工程招标评审等工作的职务之便,为建筑商谋取利益,先后多次收受相关单位人员贿赂共计人民币44万元。

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法院一审认定杨青林犯受贿罪,鉴于其具有自首情节,且积极退出全部赃款,遂依法判处杨青林有期徒刑六年。

黄石市水利局副局长王志武(副处级)受贿案
王志武,男,54岁,大学文化,中共党员,黄石市水利局副局长、黄石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

2001年9月至2004年8月,王志武在担任黄石市水利局副局长、黄石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期间,利用负责防汛指挥调度中心大楼的建设和局机关职工宿舍基建工作的职务之便,为基建工程承建商谋取利益,先后多次收受他人贿赂共计人民币8.7万元。

黄石市黄石港区人民法院一审认定王志武犯受贿罪,鉴于其具有自首情节,遂依法判处王志武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3万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