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史部分题目
新闻练习题(答案版)

新闻练习题1.2005年广东卷用不超过20字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3分)2004年12月5日10时50分,随着最后一组数据核对完成,我国自主研制的SARS 灭活疫苗Ⅰ期临床试验圆满结束。
科技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同宣布:临床试验中,36位受试者均未出现异常反应,其中24位接种疫苗的受试者全部产生了抗体,这表明我国自行研制的疫苗是安全的,初步证明是有效的。
Ⅰ期临床试验的完成,标志着SARS疫苗研究的难关已基本攻克,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进一步研究创造了条件,也具备了在紧急状态下保护高危人群的潜力。
这是我国SARS科技攻关取得的一项标志性重大成果,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成Ⅰ期临床试验的SARS疫苗。
2.2007年北京卷下面这则新闻报道向北京市民披露了两条重要信息。
请概括出这两条信息。
(每条不超过25字)(4分)[本报讯]近来,北京市民南水北调工程的进展情况更加关注。
北京市水务局负责人就此发表谈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引水起点为湖北丹江口水库,终点为北京颐和园旧城湖,总干渠1277公里。
其中,北京段起点在房山拒马河,经房山区,穿永定河、过丰台,沿西四环北上至颐和园团城湖,全段输水管道线路长74.8公里。
中线工程竣工后长江水才可进京,竣工时间最后敲定为2010年。
为保障在长江水抵京前北京的用水,南水北调工程将在今年年底完工,2008年4月具备通水条件:届时,前段可作为应急调水通道,从河北省的岗南等4个水库引水,每年大约可向北京供水4亿立方米。
这对奥运会筹备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解析]本段第一句作为总领句,概括了此报道的核心话题,即“南水北调工程的进展”,这里的关键词不在于“南水北调”,而在于“进展”,也就是工程的“阶段”,统观全文,发现共两个阶段,一是中线工程2010年竣工,一是北京段今年年底完工,但概括信息题,除了要简述核心话题外,还要把握题干中隐含的要求,本题要概括出对北京市民而言重要的信息,两个阶段,重要在哪儿?也就转化为概括两段工程的作用,这在文中均有明确说明,中线工程要实现长江水入京,北京段则可作为应急调水通道。
上海社科院新闻学试题

2010年上海社科院新闻史与新闻理论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软新闻2、新闻体制3、《循环日报》4、两级传播理论5、美国联合通讯社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1、媒介生态环境对媒介发展的意义。
2、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主要内涵和基本原则。
3、简述第一次国人办报的特点。
4、简述1942年《解放日报》改版与党的新闻工作的重要改革。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1、论述新媒体时代媒介舆论监督的方式、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2、运用有关新闻传播学理论论述危机传播。
新闻业务(含采、写、编)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新闻价值2、新闻线索3、深度报道4、新闻炒作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记者采访过程中应该有怎样的人文关怀?2、如何做好报道配置?三、论述题(25分)试论新闻策划。
四、新闻务实(共75分)深圳市政府新闻办于12月3日上午10:00,在市政府新闻发布厅召开“全民创意,设计深圳”新闻发布会,介绍首个“深圳市创意设计日”及第五届创意十二月活动情况。
请根据下面材料。
完成后面的题目。
苏会军(深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上午好!欢迎参加深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全民创意,设计深圳”新闻发布会。
下面,我先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嘉宾: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段亚兵副部长;深圳市文体旅游局陈新亮副局长;深圳市文联副主席姚峰。
为了给媒体提供更丰富的信息,今天的现场还有创意设计产业的部分行业协会负责人,会后各位记者朋友可以就感兴趣的问题对他们进行采访。
今年的这一届创意十二月在去年11月深圳获得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授予“设计之都”称号以及以法定形式确定12月7日为全民创意设计日这样的大背景下举办,对于营造“全民创意设计深圳”的浓郁氛围,打造深圳创新的国际形象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先请段亚兵副部长介绍“创意十二月”以及首个创意法定日的具体情况,接下来姚峰主席以及设计协会的负责同志回答记者的提问,我们首先请段亚兵副部长介绍情况。
2020年7月全国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试卷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7月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试卷课程代码:0065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主编是()A.马礼逊B.米怜C.麦都思D.吉德2.中国近代报刊中最早的新闻图画是《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中的()A.《张远两友相论》B.《事逗娘娘悬人环运图》C.《告帖》D.《月蚀》3.《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创办的时间是()A.1815年B.1823年C.1828年D.1833年4.在香港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刊是()A.《香港新闻》B.《遐迩贯珍》C.《香港船头货价纸》D.《香港华字日报》5.我国最早的画报是1877年5月《申报》出版的()A.《点石斋画报》B.《瀛寰画报》C.《环宇锁记》D.《民报》6.《循环日报》创办的时间是()A.1872年B.1873年C.1874年D.1875年7.《汇报》的创办人是()1A.容闳B.王韬C.邝其照D.艾小梅8.《时务报》创刊的时间是()A.1895年B.1896年C.1897年D.1898年9.维新派在国内出版时间最长的报刊是()A.《时务报》B.《国闻报》C.《知新报》D.《湘报》10.湖南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报刊是()A.《湘报》B.《湘学报》C.《湘学新报》D.《知新报》ll.梁启超早期新闻思想的代表作品是()A.《新民说》B.《少年中国说》C.《论报馆有益于国事》D.《变法通议》12.1900年胡璋把他创办的《苏报》出售给了()A.康有为B.梁启超C.章士钊D.陈范13.《中国日报》宣传革命内容的著名副刊是()A.《消闲录》B.《鼓吹录》C.《黑暗世界》D.《大公园》14.辛亥革命时期影响最大的白话报刊是()A.《京话日报》B.《安徽俗话报》C.《杭州白话报》D.《中国白话报》15.《民报》创刊的时间是()A.1902年B.1905年C.1908年D.1910年216.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家大型日报是()A.《大陆报》B.《神州日报》C.《时报》D.《大公报》17.武汉地区第一家资产阶级革命派报纸是()A.《大江报》B.《商务报》C.《楚报》D.《大汉报》l8.戊戌政变后介绍西学最多的报刊是()A.《中国日报》B.《民报》C.《清议报》D.《新民丛报》19.《大公报》创刊的地点是()A.北京B.天津C.上海D.广州20.武昌起义后的半年内,全国的报纸由100多家增到()A.150家B.200家C.500家 D.800家2l.袁世凯御用报纸中影响最大的一家是()A.《国权报》B.《亚细亚日报》C.《金刚报》D.《神州日报》22.黄远生记者生涯开始的标志是1912年他创办和主编了()A.《庸言》杂志B.《国民公报》C.《东方杂志》D.《少年中国》周刊23.1916年8月,邵飘萍在北京创办的通讯社是()A.东京通讯社B.国闻通讯社C.北京通讯社D.新闻编译社24.中共《救国时报》编辑部的地址设在()A.巴黎B.伦敦3C.莫斯科D.纽约25.邹韬奋《经历》一书完稿的地点是()A.海外B.狱中C.上海D.苏北26.新华社脱离新中华报、成立独立的编辑部的时间是()A.1937年B.1939年C.1941年D.1944年27.在《新华副刊》常用司马牛笔名写杂感的是()A.夏衍B.郭沫若C.乔冠华D.潘梓年28.被日伪杀害的哈尔滨《大北新报画刊》主编是()A.朱惺公B.郁达夫C.金剑啸D.何云29.《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的出版年份是()A.1981年B.1982年C.1983年D.1984年30.澳门最早的无线电广播电台是澳门电台,开播于()A.1930年B.1933年C.1938年D.1946年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新闻基础知识选择题及答案大全

新闻基础知识选择题及答案大全一、新闻基础知识选择题1.什么是新闻?A. 一般无实际意义的信息B. 情报报告C. 新奇有趣的消息D. 反映客观事实真相的信息答案:D2.新闻的特点是什么?A. 客观、真实、及时B. 虚构、夸大、夸张C. 无聊、无聊、无聊D. 模糊、含糊、随意答案:A3.新闻的传播载体包括以下哪些?A. 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站等B. 传真、电话、短信、邮件C. 红包、微信朋友圈、QQ空间D. 书信、民间传说、口口相传答案:A4.新闻的传播途径主要有哪些?A. 自然传播、人为传播、黑社会传播B. 民间传闻、专业报道、政府发布C. 传媒传播、社交传播、口碑传播D. 书信传播、电话传播、短信传播答案:C5.记者的职责是什么?A. 撰写稿件、采访报道B. 去吃大餐、泡吧、度假C. 打探八卦、造谣传谣D. 参与政治、操控信息答案:A二、新闻基础知识答案解析1.新闻是反映客观事实真相的信息。
新闻应该具有客观性,真实性和及时性,能够准确地反映事件发生的情况,传递事实真相给受众。
2.新闻的特点是客观、真实、及时。
这是新闻与其他信息形式的主要区别,也是新闻传播的基本准则,确保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3.新闻的传播载体包括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站等。
这些媒体是新闻传播的主要渠道,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实现新闻信息的传播和公共监督。
4.新闻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传媒传播、社交传播、口碑传播。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闻传播途径不断扩大和多样化,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形成全方位的新闻传播网络。
5.记者的职责是撰写稿件、采访报道。
记者是新闻报道的主体,应该履行工作职责,独立客观地报道新闻事件,服务于公众利益,为社会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
以上是关于新闻基础知识的一些选择题及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新闻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了解新闻知识对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意义。
祝您工作生活顺利!。
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历年考研真题(01-11,史上最全版本)

清华大学2001年新闻理论试题一、解释下列概念(每题4分,共20分)1.原始新闻2.软事实3.达纳新闻定义4.“有闻必录5.新闻的半传播二、判断下列命题的正误。
请在括弧内,正确打√,错误打×(每题2分,共10分)1.网络传播是无形的国家主权。
(√)2.对事实的逼真叙述并不等于新闻真实。
(√)3.追踪报道就是跟着权威媒体后面报道。
(×)4.新闻自由是记者(媒体)享有报道一切事实的权利。
(×)5.新闻道德是法律范围内的善恶是非规范。
(×)三、简述下列原理(每题10分,共30分,每题以200字为宜)1.实现主体的客体化是客观报道的精髓。
2.新闻真实由再现事实的四维空间才能完全体现出来。
3.“政治家办报”是有报纸以来新闻工作的普遍规律。
四、综合论述题(共40分,不得少于800字)论题:论新闻的历史价值清华大学2002年“传播学”考研试题一、名词解释(40分,共8题)1、信息2、意见领袖3、象征符4、精神交往论5、受众分割6、随机抽样法7、影响传播效果的中介因素8、创新散布的决定过程二、简答题1、简单评价韦斯特利麦克莱恩传播模式2、举例说明你对“知识沟”理论的理解三、问答题1、奥斯楚尔在《权利代言人》提出的报业模式是怎么样的,试进行评价2、网络传播与传统的传播有何不同请指出一种新的网络传播模式清华大学2002新闻理论一、解释下列概念(每题4分,共20分)1.事实的混沌2.新闻的具象化3.分析性报道4.经济资讯5.保护新闻来源权二、判断下列命题的正误。
请在括弧内,正确打√,错误打×(每题2分,共10分)1.新闻是“信息的不确定性消除”。
(√)2.新闻的整体真实表现为全国媒介报道的真实。
(×)3.新闻传播值体现为新闻对记者的有用性。
(√)4.受检查的报刊是“治人者和治于人者的第三个因素”。
(√)5.新闻工作的“二为方向”是指坚持改革方向和开放方向。
(×)三、简述下列原理的基本观点(每题10分,共30分,每题不少于200字)1.新闻活动受社会形态的制约。
新闻传播类考研真题

38家新闻传播类考研真题【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新闻传播史论】一、名词说明:无知之幕、题目党、印花税、时务报、数字鸿沟、真理电影二、简答题:大数据作为研究方法的特点、对新闻传播学研究的阻碍、危机传播的理论范式、网络媒介形态演变和不同网络媒介的传播特点;三、论述题:你看过的关于新闻客观性的文献,要紧观点,你的熟悉,技术对公共社会的阻碍【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硕621】一、名词说明:亚洲根底设施投资银行、一带一路、ISIS、沪港通、Instagram、埃博拉、Buzzfeed、刻板印象(sterotype)、Data Journalist 、媒介极化多元主义二、简答题:1、简述乔姆斯基的舆论同化理论;2、以媒介融资为框架,评判一家传统媒体在媒介融合方面的表现;3、简要评述中国媒体在马航MH370失联后的表现三、评述题:最近几年来好莱坞电影愈来愈青睐中国元素,请从国际传播的角度分析好莱坞为何越来越青睐中国元素,和对中国国家形象的阻碍。
【北京大学传播学专业一】一、名词说明:舆论场、文化民工、威廉斯、斯科特、危机传播和风险治理、话语分析二、简答1、简述传播的传递观和仪式观2、进展传播学3、广电局两星一剧政策的阻碍三、论述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区别从传播学角度研究医患关系,设计研究方案【北京大学334】(四选三)1、结合微博与微信的传播方式,论述社会化媒体关于建构社会关系方面的异同;2、谈谈对互联网治理的熟悉;3、谈谈对互联网思维的明白得;4、大数据有关【北京大学440】一、简答:1、什么是用户体验?有哪些用户研究的方式?2、把关人理论在新媒体语境下的适用性与进展;3、什么是弱连接?谈谈弱连接对社会化媒体研究的最大奉献;4、配额抽样与分层抽样的区别于一样的地址二、论述:1、对媒介融合的熟悉;2、提出一个关于新媒体的研究议题【北京师范大学745】1、举例古典诗文表现了传统文化的什么内涵,说出古典诗文在今世的传播价值和传播方式2、名词说明:编辑方针、?大清报律?、反“客里空〞运动、?自由而又负责的新闻界?、〞三社四边协议〞3、简答题:五四运动时期,新闻界的重大变革;对新闻活动本质的明白得。
1999-2014中科院、中国人民大学、暨南大学新闻学考博真题

2014社科院考博真题新闻传播理论与历史一、概述传播学芝加哥学派代表性人物关于传播的社会影响的主要观点。
二、列举一本你印象最深刻的新闻学理论著作进行评述。
(包括主要学术观点、理论体系、有点与不足等)三、试论大众传播中的宣传观念和宣传话语。
四、论新闻学研究中“学”与“术”的关系。
传播与社会发展理论与实践1、什么是发展?传播与发展的关系是什么?该书传播与社会发展(发展传播学)的主要理论。
2、联系你的个人或家庭经历谈谈你对传播与社会发展的治学旨趣。
3、谈谈你对“社会性别”概念的理解,并对某一媒介作品进行社会性别分析。
4、概述媒介素养教育的起源、发展及不同流派。
5、举例说明商业流行文化或主流文化与工人阶级文化的区别。
传媒经营管理的基础理论与实践1、在传媒经营研究中素有“内容为王”与“渠道为王”之争。
请就此谈谈你的观点。
2、请阐述品牌在传媒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
3、目前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的探索主要有哪些类型,请举例概述之。
4、列举你所读过的3本有关传媒经营管理方面的著作,并作简要点评(包括论题、主要学术观点,理论体系、优点与不足等)新闻法治与伦理的学理基础1、在我国是否需要制定专门的《新闻法》这一问题上,国内学界目前有三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主张“暂缓制定”,另一种观点主张“尽早制定”,还有一种观点主张“未必制定”。
请你就上述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2、试述新闻报道活动中可能面临的伦理冲突及其应对方案。
3、我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请简要分析说明上述引文中“言论自由”与“表达权”这两个概念的异同。
4、简述你对国内媒介法(或传播法)研究的总体印象及评价。
5、请列举国内两至三位研究媒介与传播伦理问题的学者,简要点评他们在上述专业方向的一项研究成果。
(专著、论文或研究报告)2013年人大新闻学考博真题一、新闻史论1、试论述中国与美国政党报纸出现、发展历史及对各自国家新闻事业的影响。
中国新闻史思考题题目

五
1、名词解释:“办报四原超新闻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六
1、名词解释:《实际应用新闻学》
2、简述黄远生“四能”说的含义及现实意义。
3、简述邵飘萍“记者品性第一”说的含义及现实意义。
4、谈谈你对名记者自身素质的认识。
2、简述延安时期的主要报刊。3、简述新华社的发展历史。
4、简述“拒检运动”的经过及重要意义。
5、反“客里空”运动的现实意义。
七
1、名词解释: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四大副刊”、徐宝璜
2、简述《新青年》的历史功绩。
3、简述五四时期新闻事业的重大改革。
4、陈独秀办刊思想的启示。
八
1、名词解释:洋旗报、“四不方针”、《自由谈》
2、简述史量才对《申报》的改革。
3、简述新记《大公报》的成功经验。
4、民间报业对中国新闻史的贡献。
九
1、名词解释:《热血日报》、红中社、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一
1、名词解释:敦煌进奏院状、《读开元杂报》、定本制度、《论禁小报》、《万历邸钞》、《急选报》。2、宋代小报的特点及意义。
3、清代《京报》的特点。
4、我国古代报纸发展缓慢的原因何在?
二.
1、名词解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马礼逊、林乐知、李提摩太
2、《万国公报》的影响。
3、《申报》创刊的重要意义。
4、怎样评价外国人在中国的办报活动?
三
1、《循环日报》在我国新闻史上的地位。
2、维新派的主要报人和报刊。
3、时务文体的特点。
4、维新派的办报活动对近代新闻事业的影响。
四
1、名词解释:《清议报》、《新民丛报》、《中国日报》、《民报》、“苏报案”、“竖三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论述1935-1937年间范长江西北采访经过、成果及意义
1935年7月,长江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的身份开始了西北采写的历程。
他从四川成都出发,历时10个月,行程万余里,他追踪观察了解红军北上动向和考察西北社会的历史与现状,沿途采写了数十篇通讯,陆续寄《大公报》发表,不久,汇集出版《中国的西北角》一书,数月内连印7次。
不仅揭示了国民党腐败统治下西北的黑暗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危机,反映了人民的痛苦,并在有些文章中披露了红军北上的动向。
从西北回来后,他被聘为《大公报》正式记者。
《中国的西北角》和《塞上行》是长江成为名记者的代表作。
长江的西北通讯,内容充实,反映了时代的脉搏,笔墨简洁生动,谈古说今,旁征博引,妙趣横生,充满革命的乐观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
在采访过程中,充分表现了他富于政治敏感,勇于追求真理,不畏艰险,敢于探索,深入研究考察新情况、新问题,以及勤于学习,知识渊博的风格和素质。
《中国的西北角》和《塞上行》是长江成为名记者的代表作。
他于1939年加入共产党,从一个爱国的民主进步记者成为一名自觉为民族和阶级利益而奋斗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
(1)1935年5月,范长江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旅行记者”)的名义开始其西北采访的历程。
他从四川成都出发,历时10个月,行程万余里,深入考察西北地区的历史与现状,同时追踪观察长征途中红军的动态,沿途采写了数十篇通讯,陆续寄回《大公报》发表。
不久,汇集出版《中国的西北角》一书,数月内连印7次。
长江的连载通讯,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危机,国民党统治下的腐败,黑暗,与各族人敏的痛苦生活,首次客观而真实地报道了红军长征的行踪和影响。
从西北回来后,范被聘为《大公报》正式记者。
(2)1936年8月,范长江采访内蒙古西部,他穿行千里戈壁,往返两个多月,考察日寇觊觎这一地区的实况,后写成通讯《忆西蒙》。
(3)10月,采访绥远抗战。
12月,西安事变发生后,赶赴西安采访。
1937年2月,到延安采访,是当时从白区进入红区,向全国采访报道红色区域情况的第一个中国记者。
他的《西北近影》、《陕北之行》的系列采访通讯,打破了国民党的新闻封锁,报道西安事变真相,扩大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影响。
范长江的作品以其特有的风格和深远的影响为我国新闻通讯提供了新经验与新样本,在我国新闻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8简述邹韬奋的报刊实践活动及其给我们的启示
我国杰出的新闻出版工作者。
他一生主办过6 刊1 报,撰写评论、通讯报道达数百万字,他创办的“生活书店”在全国拥有56处总分支店,对中国进步新闻文化事业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
他的《萍踪寄语》、《萍踪忆语》两本通讯报告集,读者赞美它们是“充满着爱与力的新游记”。
评价邹韬奋的办报历程和优良作风:邹韬奋从主编《生活》周刊开始,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在他的主持下,先后出版的报刊有《生活》、《大众生活》、《生活周刊》、《生活日报》、《生活日报生活刊》、《抗战》、香港《大众生活》
和《全民抗战》等。
韬奋流亡国外的两年中,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他撰写了海外见闻通讯,后来集印成《萍踪寄语》、《萍踪忆语》两本通讯报告集。
读者赞美它们是“充满着爱与力的新游记”。
1935年11月邹韬奋在上海创办《大众生活》周刊,最高发行量20万份。
1936年出至第16期,被国民党查封。
同年3 月,他在香港创办了他多年梦寐以求的《生活日报》,出版后55天自动停刊,8月迁上海,在复刊日报受阻情况下,他只好将日报的增刊改名《生活星期刊》出版。
由于“七君子事件” 被捕。
在狱中8 个月,韬奋写下了《经历》、《读书偶译》等著作,坚持用笔战斗。
1937年《抗战》三日刊创刊,从7号起一度改名《抵抗》。
《大众生活》周刊1941年5月复刊,1941年12月停刊,他以宣传团结抗日,呼吁建立民主政治为宗旨。
邹韬奋从事新闻出版工作长达二十多年,他主编《生活》系列报刊的丰富经验、办报思想和优良的工作作风,体现了我国人民新闻工作的优秀传统。
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坚持正确的办报方向。
韬奋主持《生活》周刊,“以读者的利益为中心,以社会的改造为目的”。
第二、报刊要成为读者的好朋友,发扬为读者服务的精神。
第三、倡导创造的精神,办出报刊的鲜明个性和独特风格。
第四、文风要明显畅快。
第五,重视经营管理和社会信用,处理好商业性新闻和广告的关系。
第五六,视事业如生命,有高尚的人格和真才实学。
邹韬奋1944年病逝,毛泽东题写挽词:“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
10普利策对美国新闻事业的历史功过
1883年普利策收购纽约《世界报》,并进行改革,以新的宗旨方针、信息和兴趣面向读者。
普利策主要从两个方面加强该报的影响力:
1、注重严肃的言论和报道,不断揭露贪污行为,攻击不正当财富的拥有者,提倡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进行有限度的改革。
2、大量刊登刺激性报道,采用煽情主义和耸人听闻的手段扩展销路。
此后,该报销量不断上升,篇幅也不断扩大。
出版10周年纪念号时为100版,开美国报纸巨大篇幅之先河。
《世界报》的出现是美国新闻史上的一大转折,标志着廉价报纸取代正当报纸称为报刊的主体。
《世界报》提倡社会改革是受到尊敬的,但它大量刊登犯罪新闻,则为世人诟病。
普利策
美国著名报人。
1868年被《西方邮报》聘为记者,开始报业生涯。
他以“工作、工作、工作,思考、思考、思考”为座右铭,靠顽强拼搏的精神和特殊的采访本领为报界所赏识。
1878年,普利策购买了《圣路易斯电讯报》,不到一年合并了当地《邮报》,改名《邮讯报》。
普利策用煽情主义的新闻报道手段,使《邮讯报》获得成功。
这不仅为普利策积累了大笔资金,也为他经营更大规模
的报纸提供了必要经验。
1883年,普利策买下纽约《世界报》。
在他的经营下,《世界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成为美国新闻史上的一大转折,开创了廉价报纸称为报刊主体的时代。
新闻学者把普利策的办报特点归结为六项:
1、以国内外重大新闻为骨干,添加大量轻松又刺激性的新闻以增加读者对报纸的兴趣。
2、借发起全国性运动之机,提高该报声誉。
3、高质量的社论版,有力地论述、倡导、支持新闻栏倡导的社会改革运动。
4、篇幅大,报价低。
5、率先使用插图。
6、重视报纸的推广工作,用各种奖励办法扩大销路。
此外,普利策认为好的报纸必须要有良好素质的工作人员,并十分注意进行新闻工作的专业训练。
他在遗嘱中捐赠了250万美元建立新闻学院,在他去世后,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落成。
普利策还留下50万美元设立“普利策奖”,这个奖项被认为是美国新闻界最荣耀的奖赏。
普利策一生政治上的进步、新闻事业理想和贡献应当予以肯定,其煽情主义做法则应加以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