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思作文立意及范文
儒林四个真儒形象事例500字作文素材

儒林四个真儒形象事例500字作文素材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儒林四个真儒形象事例大家好,我是小明!今天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就是关于儒林外史里面的四个真正的儒者的故事。
这四个真儒者分别是曾参、程伊川、金文都和顾佥臼。
我努力回想了自己所读过的关于他们的典故,希望能写出一篇不错的作文。
第一个真儒者是曾参。
曾参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
他的为人谦逊有礼,安贫乐道。
有一次,他到一个地方讲学,当地的官员希望他能给自己的孩子单独补课赚外快。
但曾参断然拒绝了,因为他认为知识理当公平对待每个人。
这件事体现了曾参高尚的品德和公正无私的精神。
第二位是程伊川。
程伊川是北宋理学家,他勤恳好学、崇尚诚信。
有一次,他的一个学生考上了功课很好,但程伊川坚持给他77分。
别人都很惊讶,问他为什么。
程伊川说:"尽管他的学习成绩很好,但他的品行有些小毛病。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程伊川不仅对学生的学习严格要求,对于品德修养也是百分之百地重视。
第三位真儒者是金文都。
金文都也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学者。
他待人宽厚谦逊,对师长非常尊重。
有一次,他的老师请他喝酒,金文都坚持给老师的酒杯里先斟满酒。
老师说:"你我之间有什么分别,何必如此谦逊?"金文都回答说:"尽管您是我的老师,但您已年过七旬,我理应给您最大的敬意。
"可见金文都虽然学富五车,但仍怀有一颗谦卑之心。
最后一个是顾佥臼。
顾佥臼是明朝时期的一位大儒。
他为官一尘不染、操守正直。
当时有个官员想通过行贿的方式得到他的提拔,可是顾佥臼严词拒绝了,从而错过了仕途上的发展机会。
但是,顾佥臼宁愿牺牲自己的前程,也决不会做出违背操守的事情。
这种高尚的品德实在是可敬可佩!通过回顾这四个真正的儒者的典故,我深受触动和启发。
他们虽然生活在古代,但其对知识的执着追求、崇尚诚信的品德操守、宽仁谦逊的处世态度,对我们现代人来说,同样值得学习和传承。
高考模拟作文审题立意构思指导及范文:孟子之思继往开来

四、写作(60分)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代文化经典包含着先贤对社会、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至今还能给我们很多启发。
阅读这些经典时,既要充分理解先贤的思想,也要立足现实,自主思考。
从以下两个话题中任选其一,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阐述你的观点。
话题1:孟子劝说齐宣王“发政施仁”,认为“推恩足以保四海”。
他对实现理想社会的设想,在今天看来有什么可资借鉴之处?又有哪些不足?话题2:经典寓言的寓意是丰富的。
有人认为《庖丁解牛》表达了庄子“顺应自然”的思想,有人认则认为主要强是强调人要“保全天性”……你怎么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二)写作点拨话题1作文的写作范围很明确,就是谈谈孟子“实现理想社会的设想”的“可资借鉴之处”和“不足”。
因此,要辩证、发展地看待孟子的设想,既要肯定其对当代社会的思想、文化意义,又要指出其历史局限性。
话题2作文的写作范围也很明确,就是对“庖丁解牛”的“顺应自然”“保全天性”这两种寓意是否赞同:是赞同其中一种,还是两种都赞同,或是有自己的解读……在此基础上形成中心论点。
在确定观点的基础上,充分展开论证,阐述道理时要学会用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果溯因的方式进行深入的分析,抓住问题的实质,摆事实讲道理。
理充据足,文章才能有说服力。
(三)例文展示孟子之思继往开来孟子劝说齐宣王“发政施仁”,认为“推恩足以保四海”,是其仁政思想的深刻体现。
孟子的眼光,立足于时代,洞察春秋;孟子的思考,穿越了千年,启发现世。
无论是当时还是当下,仁政思想都极具意义,但也兼有不足。
仁政思想是战国乱世的产物,也是孟子对时代的思考。
《孟子·离娄上》有言:“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争霸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痛苦。
孟子从历史经验总结出“暴其民甚,则以身弑国亡”的观点,提出了“以民为本”的仁政思想,他的“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的政治主张代表了人民的基本诉求,勾画了“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的美好蓝图,是孔子“天下大同”理想的延续。
中庸子思读后感模板6篇

中庸子思读后感模板6篇中庸子思读后感篇1近来读《中庸》,书中的一些观点我很赞同,如“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知耻近乎勇”“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看看原文,再看看现代专家的译文,感觉我们古人真不简单。
原来我的印象中,古文经典无非是“之、乎、者、也”充斥其间,通篇是古代的一些迂腐文人的酸臭文章,经过世事的浸润,阅览人事的沧桑,再细细品味古文经典,感觉自己先前的认识是多么的肤浅和粗陋,多么的不合时宜。
系统地阅读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对古文经典有了粗浅的认识,仿佛脱胎换骨似的,对古文经典有了全新的认识,即使在科??如此发达的今天,他们文章中的观点仍不过时,因为古人、今人及将来的人,心性是一样的,对事物的看法,做人做事的原则都有相通之处,不管时事如何变迁,作为生命主体的人都是一样的,无论什么时代都有共性。
为什么四书能传承不息?读完《中庸》过后,我算有了一点领悟,因为它们是中华文明的传承,更因为它们本身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历风风雨雨,经岁月的沉淀,而历久弥新,不会过时,就看你用什么眼光去读了。
中庸子思读后感篇2上周日犯错被老师抓进008,其中有不少冤情不再一一解释,因为在这里跟生活老师就没什么道理可讲,什么是理?他们一直把嗓门大,我是老师当成理,如此玷污了老师这俩字,禽兽到什么地步可想而知,无耻到这种程度也太不容易了~~~ 话归正传,在008我利用多余时间,看完从小学到高中左耳进右耳出的三本书《论语》《大学》《中庸》,首先最大的感觉是中华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整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之根,数千年来从未改变,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奇迹,《论语》《大学》《中庸》读后感。
为什么孔孟的儒家仁爱思想能够流传千年呢?普天之下老百姓占大多数,老百姓最大的愿望就是那些政治家不要打扰他们,安安心心的种地,赚点小钱,一家人平平安安,享受晚年,苦点累点没关系。
子思回学校谈儒家文化范文

子思回学校谈儒家文化范文同学们!今天我子思又回到咱们学校啦,来跟大家唠唠咱老祖宗传下来的儒家文化,那可老厉害了。
咱儒家文化啊,就像是一个装满智慧宝藏的大箱子。
首先呢,这个“仁”字啊,那可是重中之重。
啥是“仁”呢?简单来说,就是要有一颗善良的心,要懂得去爱别人。
就好比你们在学校里,看到有同学不小心摔倒了,你跑过去把他扶起来,还关心地问一句“你没事儿吧”,这就是“仁”的一种体现。
这可不像有些人,看到别人摔倒了,还在旁边笑,那可不行。
咱们得像个小太阳一样,把温暖和善意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再说说这个“礼”。
同学们每天上学见到老师要鞠躬问好,这就是“礼”。
在生活中,咱们吃饭的时候不吧唧嘴,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这都是“礼”的表现。
礼可不是什么束缚咱们的东西,而是让咱们这个社会变得更加和谐有序的小规则。
就像下象棋,每个棋子都有自己的走法,要是乱走一气,那这盘棋就没法下了,社会也是这个道理。
还有“义”。
这就要求咱们做事情得有原则。
假如你看到有同学在考试的时候作弊,你可不能因为他是你的好朋友就帮着他隐瞒,你得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这就是“义”。
在大义面前,咱可不能含糊。
可不能学那些见利忘义的人,眼睛里只看到钱或者好处,就把什么都忘了。
最后就是“信”啦,信用可是很重要的。
答应别人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
要是你总是说话不算话,今天说借给同学一支笔,明天又反悔了,那以后谁还愿意跟你做朋友呢?咱们做人就得像一口大钟一样,敲一下就响一声,实实在在的。
儒家文化在咱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你们看,学校里评选三好学生,那些被选上的同学,是不是在“仁、义、礼、智、信”这几个方面都做得不错呢?儒家文化就像是一盏明灯,能指引咱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咱们现在学习儒家文化,不是为了去背那些枯燥的条文,而是要把这些理念融入到咱们的日常生活中去。
同学们,咱们生活在这个时代,虽然有很多新鲜的玩意儿,什么高科技啦,互联网啦,但儒家文化里的这些精华永远都不会过时。
三元思辨作文,用笔.立意骨气

三元思辨作文,用笔.立意骨气在我们的生活中,笔,这个小小的物件,却有着大大的能量。
它可以描绘出美丽的画卷,可以书写出动人的诗篇,也可以记录下我们的所思所想。
但笔能发挥出多大的作用,关键还在于我们赋予它怎样的立意,以及我们自身是否有骨气去支撑这份立意。
我想起了小时候学书法的那段经历。
那时候,我握着毛笔,看着那柔软的笔尖在宣纸上轻轻游走,留下或粗或细、或浓或淡的痕迹,心中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刚开始,我以为只要能把字写得工整、漂亮,就算是掌握了书法的精髓。
于是,我机械地模仿着字帖上的笔画,一笔一划,小心翼翼。
但无论我怎么努力,写出来的字总是缺少一种韵味,一种灵魂。
直到有一天,书法老师走到我的桌前,看着我写的字,微微皱了皱眉,然后拿起我的笔,在纸上写下了一个“永”字。
他说:“书法不仅仅是把字写好看,更重要的是要通过笔,表达出你的立意,展现出你的骨气。
”我一脸茫然地看着他,不太明白他的意思。
老师笑了笑,指着那个“永”字说:“你看,这个字的每一笔都有它的力量和方向。
撇要有撇的洒脱,捺要有捺的坚定。
就像做人一样,要有自己的立场和原则,要有骨气,不能随波逐流。
而当你用笔写字的时候,就要把这种骨气融入其中。
”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重新拿起笔,试着去感受老师说的话。
我不再只是关注字的外形,而是努力去体会每一笔所蕴含的情感和力量。
渐渐地,我发现我的字开始有了变化。
不再是生硬的模仿,而是有了一些属于我自己的东西。
有一次,学校组织书法比赛。
我决定用我新领悟的方法去创作一幅作品。
我选择了一首豪迈的诗词——岳飞的。
当我拿起笔,准备落笔的那一刻,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情感。
我仿佛看到了岳飞在战场上的英勇无畏,感受到了他那满腔的爱国热情和坚定的骨气。
我怀着敬畏之心,一笔一划地书写着。
每一个字都像是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每一笔都饱含着我对英雄的敬仰。
写到“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时,我的笔势变得更加凌厉,仿佛要冲破纸面,展现出那份壮志豪情。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孟子思想

作文主题训练------孟子思想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孟子》一书中这样谈勇敢:“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喘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意思是,反躬反省,如果正义不在我方,即使对方只是一个卑微贫贱之人,我不去恐吓他;反躬自省,如果正义在我方,即使前方有千万人阻挡,我也勇往直前。
以上材料对崇尚勇敢无畏的青年人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阳虎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孟子·滕文公上》)意思是说要发财致富便不能仁爱,要仁爱便不能发财致富。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先秦时代的一部分人对两者之间关系的一种思考。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多变,我国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
在百年大变局与世界历史进程相互交织的大背景下,吾辈青年又该如何看待“为富”“为仁”两者的关系呢?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写作。
孟子说:“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庄子说:“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
”对于如何处世,孟子主张积极有为,而庄子则追求顺应自然的“无为”。
在“内卷”日盛的当前社会,激烈竞争带来的焦虑感常常侵扰着我们内心的平和。
身处其间,你希望以怎样的姿态生存于世?请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孟子认为,君子有“三乐”,其三便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也即得到天下的优秀人才并教育他们,使他们更加优秀,更好地回馈社会。
高考作文:深圳市2018届高三二模考试作文审题立意初探

高考作文:深圳市2018届高三二模考试作文审题立意初探深圳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作文审题立意初探高映东一、原题回顾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子思受邀回到高中母校宣讲成长经历及学习心得。
他说自己在母校学习期间就非常喜欢儒家文化;现在,他正跟着研究生导师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有位同学向他提问:对儒家文化,我们有所了解,像‘约之以礼’‘以德服人’‘推己及人’之类的道理,我也很认可;可是,在生活中真要那样做,会不会连公交车都挤不上去?如果你是子思,你将怎样回应这样的提问?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二、审题此题有两个焦点儒家文化的仁义和挤公交车的尴尬,原本是相对独立事件,没有什么关联,这位同学硬要扯上关联,可以说,写文章算反有机关联的逆推考验。
题目的主体部分完全可以当成今年流行的第21题(逻辑谬误)的出题素材,我们要分析这位同学的逻辑谬误在何处,进而逆推他偷换概念、不明概念、误读曲解经典乃至忽视传统文化的精髓。
好文章应该有思辨价值,即承题的时候不否认这位同学的问题,从而站在存在即时合理的角度指出他困惑的核心所在——他是要找一个能立竿见影马上指导行动的思想武器,再冠冕堂皇地称之为:儒德的现实化或现代化。
对儒家文化,我们有所了解,像‘约之以礼’‘以德服人’‘推己及人’之类的道理,我也很认可;可是,在生活中真要那样做,会不会连公交车都挤不上去?这句话的可是蒙蔽了我们,让我们误以为审题重心在奉行儒德与主张个人权益的矛盾。
其实不然。
可是取消了儒家文化和那样做导致挤不上公交的独立性,强行扯上关系。
所以高分作文在立论之前,要界定困惑的荒谬和儒家文化、儒学精神的真正意义,此谓拨乱反正。
中上等作文可以浅化为儒家美德的知行不统一现象的看待。
但如果对儒家文化一窍不通,文章会死在科学性不足上。
驱动是你将怎样回应这样的提问?每一个考生需要扮演子思而后回应之,回应的对象是那些困惑的同学们,文章要有明确的写作对象。
第5辑:儒家文化%2B二元思辨-2020年高考作文考前押题精选及范文

第5辑:儒家文化+二元思辨押题5子思受邀回到高中母校与学弟学妹们进行交流。
听说子思正在跟研究生导师学习儒家文化,有些同学表示担心:“我对儒家文化有些了解,比如‘约之以礼’‘以德服人’‘推己及人’之类的道理,我也很认可;可是,在生活中真要那样做,会不会连公交车都挤不上去?”如果你是子思,你将怎样回应这样的提问?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范文】01 守得儒道方得和美某生亲爱的同学:你好!作为学长,我非常高兴你对儒家文化有如此现实的考量。
的确,你的担心不无道理,但我想告诉你,守得儒文化,方得大同。
坚守儒家文化,对于个人和社会,都有大益处。
儒家文化以“仁”和“礼”为核心,弘扬道德和至善的力量,但听上去没有任何强制力,这也许正是你担心的来由。
但你的担心却是以仅有你一个人去践行这种道德行为立论的前提的,故而略显单薄。
但如果设想人人都践行并弘扬这种理念,其中的美德力量也必然能引导个人行为规范,推动社会向大同并轨。
如果这样说不够清楚,那么我就从“守”、“破”、“离”三方面来进一步解释。
守,即坚守本心,不为外物所动。
三毛曾经说过:“心之如何,有如万丈迷津,其中并无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
”你对待儒家文化,就应当保持类似的态度,不管别人怎么做,不管世界怎么变,你坚持礼让,坚持以德服人,其实是你坚守自我,不向逆流妥协的体现。
况且如果人人都能在喧嚣中守得一份儒家文化的宁静,那么又何惧被争抢无序的人群侵夺了正当的权力?破,即打破惯性思维,看到这个世界好的一面。
我们今天的社会,已经在核心价值观、精神文明建设中加固了向善的道德堤防,大部分市民已十分理性,道德的社会集体认可度在稳步提升,诸如你提及的乱象已基本无迹可寻。
故而你这种十分现实的考虑很好,但社会已经悄然改变,你的忧虑大可打消了。
离,即锐意创新,给儒家文化找到一条通往现今的路。
时代在变革,社会在发展,儒家文化如果一成不变,确实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文中有对象意识,但人称 与语境的契合度有待优化。文 章第一段对儒家文化的阐释, 第二段的自我介绍与下文有些 脱节。
三、关于标杆作文
1.是标杆作文,不是最优秀的作文。 2.选择的是有代表性、在同等级作文中的中等层次的文章。 3.严格按标准打分。高分和低分的区分度合理。
【得分】19+19+19=57 【点评】
本文段首运用文言句式,颇显底蕴, 先声夺人。接着指出儒家文化的意 义与价值,儒家文化是我们时代所 必须的。三段作者指出“哄抢热” 等现象,儒家文化正是解决这些社 会病的良药。四五两段从儒家文化 如何践行入手。六段总结践行的方 法,结尾指出践行儒家文化的美好 愿景。
书写美观,是加分项。
【得分】
15+15+14=44 【点评】本文能 够扣住作文任务有 效驱动全文,在行 文中始终抓住“儒 家文化”与“挤公 交”来分析,具有 一定的说服力。另 外,在两者“矛盾” 的分析中,较有逻 辑性。 不足之处是观点 一般,视野不够开 阔,材料也不够丰 富;在行文上,语 言较为拖沓,不够 简洁。判为二类卷。
(二)题目提供了写作情境
作为研究儒家文化的研究生子思回母校与高中学弟学妹交流。
(三)题目要求有交际意识
1.交际身份:研究儒家文化的研究生。
2.交际对象:高中母校的学弟学妹。
3.交际内容:儒家文化的为人处世的道理如何在现实生 活中得到落实、儒家文化在现实生活中有怎样的价值、 如何解决儒家文化的道理与现实生活的行为之间的矛盾、 儒家文化的知与行是否能够统一,等等。
三、书写漂亮,结构匀称,形式美观。 当然,第三段个别词语不够准确,表达。
【得分】17+17+18=52 【点评】
一、本文始终在任务情境中展开论述。开 头说:“想必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想法”, 中间部分,深入一步,“问题的本质不在让 不让,而是如果我谦让了,我会不会被社会 上的坚硬所欺负”,结尾时又回扣,“我想 对这位同学说,儒家给我们内心之道”。扣 题紧,观点明。
……
偏离题意(四等 0—5分):
(1)全脱离材料中的情境,泛谈对儒家文化的扬弃、 文化创新、儒家文化的意义和传承、理论与实践的意 义等。
(2)另起炉灶谈讲道理的方法、文化的求同存异等。 (3)完全否定儒家文化的价值。如:儒家文化不能
指导我们的生活实践、儒家文化已完全衰落、儒家文 化已失去现实意义。 (4)可以判定为宿构的文章。 判定为偏离题意,一定要慎重!
全文文脉畅通,长短句错落有致, 引用名言,随手拈来,恰到好处, 不着痕迹。能在考场上短时间写出 一篇这样的文章,实在难得。
【得分】19+18+18=55 【点评】
一、强烈的对话意识和角色意识,以
“子思”的身份回应同学的提问,语言亲 切得体,完成作文任务。
二、观点鲜明,分析说理有层次地推
进。三至五段从学理、现实原因、解决问 题三个层次,具体回应“提问”,突出践 行儒学在“心”这个中心,合情合理,不 枝不蔓。
3.针对材料中的问题,围绕与“儒家文化”和“现实生活”相关的话题来立意,属 于符合题意。
一定要看文章的整体内容,不能只凭题目、第一段来判断是否符合题意。
4.“儒家文化”可拓展到文化、理论,“现实生活”可拓展到实践、实用,但必须 是与材料自然相承,如脱离材料直接上升到文化、理论、实践、实用,属于基本符 合或偏离题意。
有效地“回应”了母校学子的 提问。在论述过程中,善于 “由表及里”,“辨析儒家思 想”一段也能自圆其说,结尾 一段亦很好的回应了中心,文 章条理清晰,结构较为严谨。 不足之处是标题较为宽泛,针 对性有待加强,另外文章的格 式也有问题。但总体上文章较 好,判为一类卷下。
【得分】15+15+16=46 【点评】
【得分】13+14+14=41 【点评】 本文论述了儒家文化与 现实之间的冲突,并明确的 给出了观点。 在论述过程中,对儒家 文化的阐释有些空洞,一些 用词有贴标签之嫌,如“初 心”一词在文中的内涵,并 没有作具体的阐释。 “善良”被利用,“佛系” 二段与中心的关系论述得不 够清楚。
另外,文章语言与子 思回应学弟学妹情境不太相 符。
二、判定立意的基本原则
(一)总体标准
1.基准分45分。 文章在基本切题的前提下,达到“三个基本”(中心基本明
确,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要该将分数上浮。
2.不同文体根据审题切合度和文体表达特点予以相应等级分 数。其他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做适度的调整。
二、巧妙且举重若轻地解读儒家文化。儒 家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如何适宜地解 读,不是易事。本文紧扣“会不会挤不上公 交”的尴尬,从“儒家之仁是一种对抗坚硬 的温柔”,“儒家之仁体现在内心的修养”, 从更高境界上化解尴尬,说服别人(自己), 对待“坚硬”而不是以“硬”对“硬”,或 者回避现实。这种“温柔论”和“修养论” 体现作者对儒家文化比较深刻的理解。
如果你是子思,你将怎样回应这样的提问?要求选好角度, 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 少于800字。
一、从题目解析理解阅卷标准
(一)题目明确给出了任务指令:
1.“如果你是子思,你将怎样回应这样的提问?”——内容与对象方 面的任务指令。这是作文的方向,必须从子思的角度正面回答同学的 这个提问。
符合题意示例(一、二等 11—20分):
(1)以我之力点儒家文明星火,倡导众行引现实文明成常态。譬如拟题为:点文明之星火, 倡众行以燎原。(挤公交车是没文化的体现, 有文化的人多了,就不会挤了。)
(2)如何在逐利时代传承和践行优秀的儒家思想。 (3)文化价值与某些实用功能不能完全等价。 (4)文化不应该被功利化,文化有更深远的意义和更宏大的价值。 (5)即使挤不上公交车,儒家文化在现实中仍然有价值。 (6)传承儒家文化,要知行合一。 (7)即使在生活中碰壁,也不要悲观,要坚守文化的价值。 (8)要有文化自信,相信儒家文化的普世价值。 (9)儒家文化的践行需要合适的土壤:物质的、精神的。 (10)弘扬儒家文化,切忌因噎废食。 (11)传承和践行优秀儒家文化需要不断提升人的素质。 (12)既要学习优秀的儒家文化,也要力所能及地践行儒家文化。 ……
题目过大,用两个字做题目是大 忌。
字数与指定位置有60字之差,再 加上错别字,扣5分;书写潦草、暴露 自己所在的城市名,这都是硬伤。
【得分】
13+13+12=38 【点评】 本文虽然对任务有 所交代,但观点为 “传统文化学习需要 三种精神”,这与原 材料中“文化”与 “现实”矛盾的要求 有偏离,内容上应降 等。 本文在分析三种精 神过程中,存在着彼 此重复交叉的情形; 另外,书写与卷面亦 有待加强。本文评为 三类卷。
【得分】 12+11+10-5=28 【点评】 本文没有完成材料要求完成的交 际任务,没有很好地回答材料中的问 题。 内容上缺乏明确的中心论点。第 一段提出儒文化的现实困境,第二段 写自己在生活中受儒文化的正面影响, 第三段开始转向道德在现实中的各种 处境。内容上缺少逻辑联系。
2.“我对儒家文化的道理很认可;可是,在生活中真要那样做,会不 会连公交车都挤不上去?”——思维方面任务指令。要求考生必须围 绕儒家文化的“道理”与生活实践的关系去思考,换言之,必须解答 儒家文化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儒家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儒家文 化的知与行等问题。
3.“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 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体与立意等方 面的任务指令。要求考生整体解读材料,整体立意,文体明确。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子思受邀回到高中母校宣讲成长经历及学习心得。他说自己 在母校学习期间就非常喜欢儒家文化;现在,他正跟着研究 生导师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有位同学向他提问:“对儒家文化,我们有所了解,像‘约 之以礼’‘以德服人’‘推己及人’之类的道理,我也很认 可;可是,在生活中真要那样做,会不会连公交车都挤不上 去?”
5.开头、结尾联系材料,主体部分脱离材料中的情境,泛谈对儒家文化的扬弃、文 化创新、儒家文化的意义和传承、理论与实践的意义等,属于基本符合题意。
6.全脱离材料中的情境,泛谈对儒家文化的扬弃、文化创新、儒家文化的意义和传 承、理论与实践的意义等,属于偏离题意。
7.另起炉灶谈讲道理的方法、文化的求同存异等,属于偏离题意。
基本符合题意(三等 6—10分):
(1)开头、结尾联系材料,主体部分完全脱离材料中的情境,泛 谈对儒家文化的扬弃、文化创新、儒家文化的意义和传承、理论与 实践的意义等。
(2)文章只对材料中的三句话“‘约之以礼’‘以德服人’‘推 己及人’”进行简单阐释或扩写。(42分以下打分)
(3)脱离材料的情境,分析儒家文化的利与弊。
三、有较好的思维品质。文中两次展 示较好的理性思维品质。一是第一段从“个 人担忧”上升到“想必许多人”,这就把个 别现象提升至社会现象;二是第三段:其实 我认为,问题本质——被社会欺负,把“挤公 交”这个社会现象推进到“所欺负”的本质。
【得分】17+16+16=49 【点评】
本文能很好地完成任务,即
(三)其他扣分标准
1.完篇800字,正常打分。 2.未完篇的文章,不再扣字数不足分,具体细则为:600字
以下在20分以下。400字以下在10分以下;200字以下5分以 下。只写标题给1分。 3.情景交际意识要特别强调,没有体现这一点的,一般在 45分以下。比如:没有以子思为身份写作,没有显示示出 是在和学弟学妹交流,没有回答问题的意识等等。 如果文章整体非常优秀,可打45分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