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0《家乡的喜与忧—家乡的发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2.家乡的喜与忧第1课时教案

12. 家乡的喜与忧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家乡的过去,看看家乡的现在,从而感受家乡的变化与发展。
2. 在学生调查了解家乡的过去和现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学生了解家乡的过去,看看家乡的现在,从而感受家乡的变化与发展。
教学难点: 在学生调查了解家乡的过去和现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PPT 调查家乡的过去和现在。
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图片激趣引入1.幻灯片播放家乡过去的图片。
2.学生思考:你看到的与现在我们的生活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你觉得是现在的生活好还是以前的生活好?3.师:是啊,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发展,我们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家庭生活日新月异,家乡面貌翻天覆地,家乡人们的观念一日干里。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探讨家乡家庭生活方面的变化。
4.揭示课题:12. 家乡的喜与忧二、新知探究。
(一)做客赵奶奶家,和奶奶一起看老照片1.看赵奶奶家以前住的地方的照片,说说赵奶奶家住的地方和现在我们住的地方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2.看赵奶奶家招呼客人的大餐的照片,说说赵奶奶家现在吃的和以前吃的有哪些不一样的?3.看赵奶奶家做这些美食的餐具,像微波炉、电饭煲、高压锅这些餐具以前有吗?4.看看赵奶奶家现在的衣橱,发现赵奶奶家的衣服和以前我们的父辈、祖辈穿的衣服有哪些不一样的?5.师:通过看赵奶奶家现在的生活,发现我们在住、食、用、衣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
我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巨大的改善。
(二)家乡发展小调查1.课前将学生分组进行调查。
学生共分为3组,按分组不同进行分工调查: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家乡医疗事业的发展:2.调查温馨提示:调查方式:登录家乡所在地的政府公众信息网,收集家乡建设的信息:询问家中长辈所经历的家乡发展变化;观察我们生活中正在发生的家乡变化。
(三)感受家乡变化1.写一写:通过这些调查活动,我们看到了家乡的发展变化,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12.家乡的喜与忧第1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2.家乡的喜与忧第1课时教案12. 家乡的喜与忧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家乡的过去,看看家乡的现在,从而感受家乡的变化与发展。
2. 在学生调查了解家乡的过去和现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学生了解家乡的过去,看看家乡的现在,从而感受家乡的变化与发展。
教学难点: 在学生调查了解家乡的过去和现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PPT 调查家乡的过去和现在。
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图片激趣引入1.幻灯片播放家乡过去的图片。
2.学生思考:你看到的与现在我们的生活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你觉得是现在的生活好还是以前的生活好?3.师:是啊,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发展,我们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家庭生活日新月异,家乡面貌翻天覆地,家乡人们的观念一日干里。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探讨家乡家庭生活方面的变化。
4.揭示课题:12. 家乡的喜与忧二、新知探究。
(一)做客赵奶奶家,和奶奶一起看老照片1.看赵奶奶家以前住的地方的照片,说说赵奶奶家住的地方和现在我们住的地方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2.看赵奶奶家招呼客人的大餐的照片,说说赵奶奶家现在吃的和以前吃的有哪些不一样的?3.看赵奶奶家做这些美食的餐具,像微波炉、电饭煲、高压锅这些餐具以前有吗?4.看看赵奶奶家现在的衣橱,发现赵奶奶家的衣服和以前我们的父辈、祖辈穿的衣服有哪些不一样的?5.师:通过看赵奶奶家现在的生活,发现我们在住、食、用、衣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
我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巨大的改善。
(二)家乡发展小调查1.课前将学生分组进行调查。
学生共分为3组,按分组不同进行分工调查: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家乡医疗事业的发展:2.调查温馨提示:调查方式:登录家乡所在地的政府公众信息网,收集家乡建设的信息:询问家中长辈所经历的家乡发展变化;观察我们生活中正在发生的家乡变化。
(三)感受家乡变化1.写一写:通过这些调查活动,我们看到了家乡的发展变化,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家乡的喜与忧》第1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家乡的喜与忧》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家乡的喜与忧》是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的一课时内容。
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家乡的一员,我们要热爱家乡,关注家乡的发展,学会从身边的环境变化中感受到家乡的喜与忧,进而激发学生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对于家乡有深厚的感情,对于身边的环境变化也有所关注。
但他们在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方面还需要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家乡的喜与忧可能只有模糊的认识,需要通过实例来具体感受。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家乡的一员,要关注家乡的发展。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的意识。
3.引导学生学会从身边的环境变化中感受到家乡的喜与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家乡的一员,要关注家乡的发展。
2.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和实例分析法,通过图片、视频、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讨论话题,如家乡的喜与忧有哪些?3.实例分析,如家乡的环境变化、经济发展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家乡的美景,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喜与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讨论话题:“家乡的喜与忧有哪些?”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教师引导学生从环境、经济、文化等方面来分析家乡的喜与忧。
3.操练(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实例,如家乡的环境变化、经济发展等,让学生分析这些实例对应的喜与忧。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讨论,也可以独立思考。
4.巩固(5分钟)教师总结学生分析的喜与忧,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家乡的一员,我们要关注家乡的发展。
让学生说说自己可以为家乡的发展做些什么,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家乡的喜与忧第一课时》优质教学课件

登录家乡所在地的 政府公众网。
资料
家乡发展我调查
现在的公园数量多,规模大。
登录家乡所在地的 政府公众网。
家乡发展我调查
过去,北京的公园不 多,主要是颐和园、天坛 等一些比较大的公园。现 在有1000多座了,有了更 多的街心公园、社区公园……
结合实际说一说
公园的发展给人 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 改变?
家乡的喜与忧发展满足生活需要
北京的 医疗
调查对象
调查方法
家乡的发展
收集资料法
实地观察法
访问调查法
资料
资料
家乡发展我调查
我们的就诊体验
资料
享受个性化、 精准便捷的服务。
资料
就诊过程变 得轻松愉快。
我们的就诊体验
资料减轻了患者 的经济负担。
我们的就诊体验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 必然要求。我们已经明显感受到 家乡医疗事业的发展带给我们的 变化,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不再 只是口号,人们健康水平在不断 提高。
从课程中看家乡的发展
现在我们可以利 用网络,通过北京数 字学校,观看“空中 课堂”。
从课程中看家乡的发展
及时 得到老师 的指导。
从课程中看家乡的发展
研学让越来越多 的同学背起行囊,感 悟“读万卷书,行万 里路”的道理。
从课程中看家乡的发展
我们来到 了宁夏沙坡头, 感受到大自然 的神奇。
从课程中看家乡的发展
北京的 教育
调查对象
调查方法
家乡的发展
收集资料法
实地观察法
访问调查法
资料
资料
家乡发展我调查
从课程中看发展
现在的课程 更加丰富。
过去的课程 比较单一。
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家乡的喜与忧》精美课件PPT【新部编版】

看变化 说发展
过去
资料
现在
资料
前门大街
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家乡的喜与 忧》精 美课件P PT【新 部编版 】 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家乡的喜与 忧》精 美课件P PT【新 部编版 】
看变化 说发展
过去
资料
现在
资料
新街口百货商场
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家乡的喜与 忧》精 美课件P PT【新 部编版 】
看看他们的调查方法
资料
翻看老照片
资料
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家乡的喜与 忧》精 美课件P PT【新 部编版 】
看看他们的调查方法
翻看老照片
访问调查
查阅文献
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家乡的喜与 忧》精 美课件P PT【新 部编版 】
实地观察
上网查询
图片对比
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家乡的喜与 忧》精 美课件P PT【新 部编版 】
我的发现
现在的商场比起以前更加气派。
现在的东单路口比以前更加繁 华。
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家乡的喜与 忧》精 美课件P PT【新 部编版 】 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家乡的喜与 忧》精 美课件P PT【新 部编版 】
家乡的喜与忧 发展
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家乡的喜与 忧》精 美课件P PT【新 部编版 】
教育事业发展组 教育……
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家乡的喜与 忧》精 美课件P PT【新 部编版 】
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家乡的喜与 忧》精 美课件P PT【新 部编版 】
家乡发展我调查
调查对象 调查方法
北京的 商场
网络查找法 实地观察法
访问调查法
家乡的发展 衣食用
资料
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家乡的喜与 忧》精 美课件P PT【新 部编版 】
最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家乡的喜与忧》精品教学课件

01 家乡发展我知道
• 家乡交通发展小组
01 家乡发展我知道
01 家乡发展我知道
• 家乡生活服务设施小组
01 家乡发展我知道
• 家乡教育发展小组
01 家乡发展我知道
• 家乡医疗发展小组
02 家乡发展点个赞
通过这些调查活动,我们看到了家乡的发展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 也在不断提高。那么,你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家乡的发展变化?你是怎 样看待家乡的发展变化的呢?
03 家乡发展我出力
我们的家乡是越变越美了, 但是,你们在调查的过程中是 不是也发现了家乡发展中存在 的一些问题呢?
03 家乡发展我出力
交通堵问题
河流污染问题
留守儿童问题
03 家乡发展我出力
请大家发挥集体的智 慧,挑一个自己感兴趣的 问题,想一想我们可以怎 么解决这些家乡发展中的 问题?
03 家乡发展我出力
第四单元 感受家乡文化 关心家乡发展
12家乡的喜与忧
第2课时
01 家乡发展我知道
我
“家乡发展建设”调查活动
为
小组活动要求:
家
(1)每位同学在组内积极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
乡
发
(2)指定一位同学做好记录。
展
(3)讨论小组成员汇报的内容和形式。
出
(4)汇报前,先说清楚小组成员分工情况。
力
(5)时间为5分钟,时间一到,活动即结束。
家乡发展建议书
课堂小结
快来说说这节课你有 什么收获?
教学模板PPT
语文S版 二年级上
每个人对于学习,都有着不同的方法。 有些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只有找到 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在学习中不断运 用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2《家乡的喜与忧》第一课时(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2《家乡的喜与忧》第一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家乡的喜与忧》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12课时的内容。
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所在的家乡,从家乡的发展变化中感受到家乡的喜与忧,培养学生的爱乡之情,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思考家乡的喜与忧,进而激发学生为家乡发展作出贡献的动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自己所在的家乡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在学习本课时,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了解到家乡的发展变化,感受到家乡的喜与忧。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家乡的变化缺乏关注,对家乡的喜与忧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激发学生的爱乡之情。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认识家乡的喜与忧,培养学生为家乡发展作贡献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乡之情,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认识家乡的喜与忧。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为家乡发展作贡献的意识,激发学生的爱乡之情。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案例等,直观地展示家乡的发展变化,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美景,激发学生的爱乡之情。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案例分析:呈现家乡的喜与忧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发展问题。
4.小组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乡喜与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成果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讨论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道德与法治《家乡的喜与忧》教案教学设计(公开课)四年级下册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12课家乡的喜与忧(公开课)课题家乡的喜与忧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调查方式,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
2.感受家乡发展变化带给人们幸福的生活,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3.发现家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思考解决方法,为家乡发展出力;具有忧患意识和公;参与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调查、搜集和整理材料等方式,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家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思考解决办法,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准备1.教师。
(1)准备"人们看待家乡的发展变化"的问卷调查。
(2)视频∶《"老物件"带你穿越时光》。
2.学生。
(1)有关家乡变化的图片。
(2)开展"家乡发展建设"的调查活动。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家乡的发展导入一、翻阅照片,发现家乡的变化1.新旧照片对比。
师:这是厦门的地标之一中山路。
你能说说以前的中山路和现在有什么区别吗?学生思考回答。
(引导学生从建筑、道路、出行方式、人们的服饰等方面发(3)留守儿童问题,村里外出打工的人多,留下的多半是老人与儿童,儿童缺少父母的陪伴,些成长、安全、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2.建言献策。
师:黑板上展现了同学们发现的问题。
现在请大家发挥集体的智慧,挑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想一想我们可以怎么解决这些家乡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回答预设(1)交通问题:错峰上下班,限号限时限行,建设快捷便利便宜的公共交通系统,提倡绿色出行等。
(2)河流污染问题∶定期组织清淤,宣传劝导人们爱护环境,废弃物做到零污染再排放等。
(3)留守儿童问题∶社区或村委会建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中心等。
3.撰写建议书。
师:同学们的建议都非常好,请将你们充满智慧的发言整理一下,然后完成"家乡发展建议书",有机会的话还可以向相关部门反映,请他们帮助我们解决家乡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引入
1、出示一组老照片:周末,赵东阳看见奶奶拿出家里的老照片在翻看。他很好奇,凑过去跟奶奶一起看。(课件滚动出示老屋等的一些老照片)
2、和奶奶一起看老照片,赵东阳发现家乡的变化真大。让我们一起积极参与了解家乡的活动,感受和认识家乡吧!
2、为了家乡更美丽富饶,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为家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3、板书课题:我为家乡发展出力
观看视频,师生互动交流
齐读课题
本环节以谈话的方式引入,启发孩子关注自己和家乡发展的关系。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为下面的活动做好铺垫。
学习与探究
学习与探究(10分钟)
1.家乡在发展建设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买对问题我们不能回避,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为家乡发展出力呢?
2.学情分析:
本课的内容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虽然家乡的变化在新闻和日常见闻中有所了解,但是学生的感受不够深入,对具体的问题的讨论不够深度。因此,在课前,需要学生针对本课内容进行资料的查找、收集和整理,并且在小组合作中有针对性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难点在于,如何指导学生将收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整理,为我所用,形成初步的学习成果。
重点:通过访问、调查了解家乡的发展建设,让学生明白,爱家、爱校、爱社区也是爱家乡的具体表现,积极面对发现的问题,策划交流家乡发展建议书。
难点:积极面对发现的问题,策划交流家乡发展建议书。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引入
1、同学们,作为家乡的小主人,我们不仅为家乡的美丽风景和悠久历史而自豪,也为家乡建设的巨大成就而骄傲。(课件滚动出示家乡的各种图片)
2.组织学生讨论。
3.小结:轨道交通从无到有,为上海市民增添了新的出行方式和出行体验。
轨道交通 从无到有
新出行、新体验
……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比较,谈感受。
交流讨论
通过一组直观的数据资料等,学生能清晰地看到上海轨道交通带给人们生活的巨大改善,为接下来的分组交流做示范和铺垫。
调查汇报
指导学生按照课前分好的小队进行调查活动的汇报,主题为:家乡发展建设
2.组织学生讨论。
3.小结板书:
交通
医疗
住房
就业
……
学生简单梳理自己发现的问题
交流讨论
学生自己去分小组讨论,让学生主动对知识技能进行构建,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实践与体验
活动一
实践与体验(15分钟)
活动一:赵小原同学在参与“家乡发展建设”调查活动时,发现了家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细读活动园,看看他发现了哪些问题
学生展望预期要达到的目的,自评
学生交流
注重了评价的多元化,评价者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老师、同学。评价的内容也是多元的,既包括作品本身,也可以是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的情感态度。
板书设计:
我为家乡发展出力
我发现的问题:交通 家乡发展建议书
医疗
住房
就业
……
2.学情分析:
本课的内容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并没有很大的难度,最重要的是要在课前指导学生分小队进行一个调查方案的制定。好在,我们班级学生从二年级开始,就经常以假日小队的方式进行过一些课外实践调查活动,如“骄阳下的坚守”、“带上国旗走遍中国”等探究、研学活动,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组织和活动能力。课上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地交流也很重要,需要指导学生针对本课内容进行资料的整理和归纳,并且在小组合作中有针对性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三、课前准备:教学媒体、视频、小队合作收集资料
教 学 过 程(第二课时)
3、教学目标:
1.通过访问、调查了解家乡的发展建设,让学生明白,爱家、爱校、爱社区也是爱家乡的具体表现,积极面对发现的问题,策划交流家乡发展建议书。
2.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3.学会利用多种形式调查讨论。
二、教学重点、难点:
2、你是否也有相同的体会
3、你的家乡中发展中是否也遇到了问题?你发先了哪些问题。
4、小组交流,形成“我发现的问题”活动单
1、自读教材
2、指名交流
3、小组活动
指名交流
本环节让学生思考,进一步引导孩子联系生活实际,深刻理解节我为家乡建设出力的实践的意义和价值。
活动二:
家乡建设靠大家
让我们一起为家乡的发展提出建议
板书设计:
家乡的发展
轨道交通从无到有 新出行 新体验
生活服务设施……
教育医疗……
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学校
班级
执教者
课题
家乡的喜与忧——我为家乡发展出力
教时
2
日期
2、教学目标:
1.通过访问、调查了解家乡的发展建设,让学生明白,爱家、爱校、爱社区也是爱家乡的具体表现,积极面对发现的问题,策划交流家乡发展建议书。
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学校
班级
执教者
课题
家乡的喜与忧——家乡的发展
教时
1
日期
1、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材料、采访家人、实地参观等调查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并体会我们的家乡——上海的发展带给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巨大改善。
2.感受上海前进的步伐,产生自豪、热爱之情。
3.学会利用多种形式调查讨论。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讨论改变家乡的具体做法,献计献策。如:爱护社区环境、保护一草一木、经常打扫卫生等。
2、小组交流,形成建议书。
3、组织学生进行一次集中活动,强调活动注意事项。
4. 展示优秀学生作品,师生交流点评。
5、小结:为家乡做贡献,要从小做起。
指名回答
小组交流,生动手制作
学生交流
本环节旨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启发思考,实践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通过交流碰撞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如何为家乡发展出力,进一步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3、板书课题:家乡的发展
观看多媒体,师生互动交流。
齐读课题
以一组学生日常很少见到的老照片引入,对比今日的家乡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与探究
1.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公共交通不断发展,服务设施、服务水平都有了质的飞跃。我们班有个小小调查员,他曾对上海的轨道交通进行了一番调查。(媒体出示公共交通工具40年前和现在的区别的调查图表)
重点:通过收集材料、采访家人、实地参观等调查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并体会我们的家乡——上海的发展带给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巨大改善,产生自豪、热爱之情。
难点:前期调查活动方案的制定。
三、制定依据:
1.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第一学期第1单元第3课的第1课时,这一单元主要从感受家乡文化,关系家乡发展的角度,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可触可感的资源出发,了解自己的家乡——上海,认识自己的家乡,关心家乡的发展,感受上海前进的步伐,生活条件的巨大改善,从而让学生产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本课落实了《课程标准》“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并引导学生“学习用观察、比较、调查等方法进行简单的生活和社会探究活动”、“能与同伴交流、分享、反思探究的过程或成果”,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第一组:了解上海生活服务设施变化的:莘庄公园、闵行图书馆、闵行体育馆、农贸市场、大型超市
第二组:了解上海教育方面的变化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上学时的学校和教室,以及学校里的设施等。
第三组:了解上海医疗事业的发展变化的:看病的变化
小队成员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汇报,讨论交流。
学生以收集材料、观察、采访家人、实地参观、采访等方式,对上海的发展建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总结延伸
1、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对家乡的发展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有了我们的好建议,我们的家乡会发生哪些变化,交流一下,并作适当评价。
2.为家乡做贡献,我们还有哪些方法?
3.学生进行拓展研究。如可以上网搜一搜,了解别人家乡的特色,并与自己的家乡进行比较。想一想我们的家乡还有哪些不足?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给市长写一封建议书,为家乡献计献策等。
总结延伸
1、通过这些调查活动,我们看到了上海的发展变化,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此,你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上海的发展呢?人们是怎样看待家乡的发展的呢?
2. 但是,上海在发展建设过程,也产生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在刚才的汇报中有些同学已经关注到了这些问题。下一节课,我们继续之情,另一方面,正视问题的存在,理性的思考也是需要的。
2.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3.学会利用多种形式调查讨论。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访问、调查了解家乡的发展建设,让学生明白,爱家、爱校、爱社区也是爱家乡的具体表现,积极面对发现的问题,策划交流家乡发展建议书。
难点:积极面对发现的问题,策划交流家乡发展建议书。
三、制定依据:
1.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第一学期第1单元第3课第2课时,这一单元主要从感受家乡文化,关系家乡发展的角度,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可触可感的资源出发,了解自己的家乡,认识自己的家乡,从中引发学生的思考,改变家乡面貌,建设家乡。本课落实了《课程标准》“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并引导学生“学习用观察、比较、调查等方法进行简单的生活和社会探究活动”、“能与同伴交流、分享、反思探究的过程或成果”,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四、课前准备:教学媒体、小队合作调查表
教 学 过 程(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材料、采访家人、实地参观等调查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并体会我们的家乡——上海的发展带给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巨大改善。
2.感受上海前进的步伐,产生自豪、热爱之情。
3.学会利用多种形式调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