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工业区简介
广西北海铁山港(临海)工业区简介

广西北海铁山港工业园简介广西北海铁山港工业区位于铁山港西岸,东临广东湛江,西邻北部湾,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三大临港工业区之一,也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发展规划》铁山港(龙潭)组团的核心工业区。
在国家战略发展政策支持下,工业区依靠优异的地理位置和天然的深水港湾,重点发展能源化工、新材料、港口物流等产业群,全力打造一个发展临港型产业的生态工业园。
2011年,实现临港产值近75亿元,增长5.9倍;实现税收2.9亿元,同比增长3.9倍,其中石油化工、新材料正加速向千亿元产业发展。
选择我们,就成就了未来1、不可错失的历史机遇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和国际上第四次产业转移浪潮的不断推进,处在西南区域经济合作区、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区和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区的中心枢纽位置的铁山港工业园,成为了沟通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桥头堡,直接面向着极其广阔的中国-东盟大市场。
而2008年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发展规划》,将其的开发规划也纳入了国家战略体系,广西也制定了很多有关企业投资方面的优惠措施,园区从而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2、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园区所在地区环境优美宜人,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全年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空气清新,每立方厘米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是内陆城市的50~100倍。
园区所在的北海市,是中国旅游胜地,拥有涠洲岛、银滩等诸多名胜。
园区为滨海平原地貌,地面标高20~30m,地基允许承载力达到了10~30t/m2,适宜高层建筑的建设和土地成片的开发。
更重要的是,园区拥有非常宝贵的海岸线,可利用建设码头的线段长约48km,可建1~20万吨级深水泊位100个以上,天然航道大部分水深7.5m以上,且具有无回淤、避风好的特点,这非常有利于发展临港型的产业群。
3、完善合理的基础设施➢交通:公路方面,园区已经形成“三纵五横”的方格网型主干道路系统,并且对外交通十分便捷,去往南宁、钦州、湛江等城市均有高速公路;而铁路方面,正在施工建设铁山港铁路支线、去往玉林方向的铁路等项目;在航道码头方面,已经建好4个10万吨级的泊位,设计吞吐能力2400万吨,而在建的其它各类泊位,最终的总吞吐能力将达5亿吨;在航空方面,港区去往北海福田机场十分便利。
烟台临港工业区简介

烟台临港工业区简介高疃镇暨烟台临港工业区位于烟台市福山区西部,是烟台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的以先进装备制造和新兴产业为重点的西部特色化高科技园区,是烟台市规划的北部沿海经济带的重要城市。
总规划面积98平方公里,起步区25平方公里。
整个园区坚持以两翼工业化发展带动中部多样化现代农业发展作为发展方向,其中西部A区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以整车整机、装备制造、现代物流、新材料为主的支柱产业;东部B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特钢制品为主的战略产业;中部C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商贸物流、旅游养老地产及休闲观光产业。
一、区位条件优越临港工业区距烟台新港八角港15公里,距烟台蓬莱国际机场17公里,距烟台火车站25公里。
北部与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交界,西北与蓬莱市接壤,西部与栖霞市相邻。
境内有沈海高速、荣乌高速、802省道、金山路、中古路、古张路及规划中的烟台西外环高速穿境而过,具有优越的交通条件和区位优势。
二、园区建设务实园区成立四年以来,已引进储备各类项目90余个,已过区项目评审会准入落户52个,其中过亿元或千万美元的大项目41个,总投资300亿元。
截至目前,投资10亿元的上海通用东岳润和整车KD出口基地、投资5亿元的国电投风电等20余个项目均已投产。
投资3亿元的欧森纳新材料、投资2.8亿元的利泰特钢等8个项目正在加紧推进建设。
中海日升新能源、住建部建筑产业示范园、南磁山旅游开发、一期投资10亿元的PPP基础设施建设平台等重特大项目正在加紧完善规划设计。
2015年底,福山区在全区范围规划了8个专业化园区,其中,新材料科技园、整车整机工业园、现代汽车核心配套园、新三板工业园四个专业化园区位于临港工业区,为全市精准化、专业化招商提供平台。
目前,四个专业化园区已全部达到入驻标准。
三、城镇建设全面开展在做好园区建设的同时,高疃镇积极谋划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发展的理念,城镇建设全面开展。
江阴市临港经济开发区概况

铁路:苏南沿江铁路、盐泰锡常宜铁路。沿江城际铁 路建成后,将与上海、南京、张家港、太仓等城市连 城一线,纳入“长三角1-2小时交通圈”
上海
2. 临港经开区城市概况
临港经开区经济实力雄厚,规划打造“临港产业城、澄西卫星城、生态宜居城”
简介: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成立于2006年1月,东临主城 区、北枕长江、西面和南面与常州接壤,行政区划总面积 188平方公里,是省级经济开发区。
历史文化
历史古迹
民俗文化
文化名人
• 良渚文化发祥之地: 高城墩文化遗址,14 座大、中型良渚文化 时期墓葬
• 市级文保单位:渡江战役 烈士墓
• 县级文保单位:吴季子墓、 姬光太子墓、梁敬帝墓
• 其他:陈毅演讲纪念碑、 吴孝子坊(牌坊)、石安 桥(石拱桥)
• 民间特色表演:茶花 担舞、九狮舞、段龙 舞、湘荡船
总体发展定位:临港产业城、澄西卫星城、生态宜居城。 总体发展目标:按照“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统筹发展、
和谐发展”的总体要求,将临港经开区建设成为产业高效 发展、城市面貌现代、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幸福的国 际化港口产业新城。 经济规模:2016年GDP达632亿元,位居全省省级开发 区第1名,实现“六连冠”。 人口规模:城镇人口40万。
六大产业园区: • 临港现代物流产业园 • 石化新材料产业园 • 新能源产业园 • 金属新材料产业园 • 机械装备产业园 • 临港文化创意和电商产业园
石化新材料产业园
新能源产业园 机械装备产业园
临港现代物流产业园
临港文化创意 和文旅资源概况 临港经开区无成熟旅游景点,以市民公园为主;文化资源较少、能级低
3. 临港经开区产业发展概况
广东湛江临港工业园区(核准范围)

广东湛江临港工业园区(核准范围)区域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委托单位:湛江临港工业园管理办公室编制单位: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二〇一二年七月第一章规划概述与分析1.1项目由来广东湛江临港工业园区是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国家发改委,2006年第41号公告)省级开发区。
核准用地面积为543.56公顷,范围东至石头村、西至北月村、北至湖光路、南至海岸线。
2011年12月,湛江临港工业园管理办公室委托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和湛江市环境科学技术研究所联合编制《广东湛江临港工业园区(核准范围)区域环境影响报告书》。
接受委托后,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和湛江市环境科学技术研究所组成联合评价组,遵循国家和广东省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导则要求,编制完成《广东湛江临港工业园区(核准范围)区域环境影响报告书》,现报请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审查。
1.2规划概况1.2.1规划方案(1)规划范围国家发改委2006年第41号公告核准范围,即东至石头村、西至北月村、北至湖光路、南至海岸线,总面积543.56公顷。
广东湛江临港工业园区(核准范围543ha)图1.2-1 广东湛江临港工业园区(核准范围)位置图(2)规划期限近期:2012年-2015年;中远期:2016年-2030年。
(3)规划规模用地规模:543.56公顷。
人口规模:到规划期末园区居住和就业人口约为2.0万人。
(4)功能结构规划工业园区的规划结构可以概括为“一心、二点、三轴、三区”。
①一心,是指工业园区的公共服务中心,布置在工业园区的西北侧。
②二点,是指工业园区疏港大道东西侧的二个村庄聚居点,即西面的北月村和调罗村;东面的宝满村和仙塘村。
③三轴,是指经济发展主轴——东西方向的横向发展轴,园区的产业发展沿轴线南北二侧展开;交通发展轴——沿疏港大道方向的纵向发展轴;滨河景观轴——沿南柳河方向,以水面和河二岸公共绿地形成一条优美的景观轴。
④三区,指先进制造业工业区——位于疏港大道西侧,主要以发展先进制造业为主;现代仓储物流区——位于疏港大道与宝石路中间,以仓储物流用地为主;石化工业发展区——位于宝石路以东,以保留现状的三类工业为主。
长兴岛

气候特征
长兴岛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受海洋影响,气候较温和 全年平均气温为10℃,1月份平均-6.8℃;8月份平均气温 23℃
悠久的历史
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 在距今五六千年以前,长兴岛就已经有人类在这里 繁衍生息。 "西来孤棹入长兴,风景依稀到武陵。港口渔家舟当 屋,村头禅院女为僧。" "山高鸟飞胸擦地,水深鱼跃背摩天“ 历史遗迹:东边的娘娘宫,三堂庙、地藏庵;蛤渣 地、北渣是新石器时代的历史遗迹保护地,西南渣 则是金元时期的文物保护地。龙口甘泉、三步两眼 井、鸽子塘、鸳鸯岛、老鹞窝、美人礁、老鹰嘴、 古车场等名胜景点令人目不暇接。
地质地貌
长兴岛的成因类型为大陆岛,工程地质稳定 水深湾阔,腹地宽广,拥有渤海湾最优良的建港条件,其中 可用于临港产业发展的岸线40公里,离岸400米即可达到20 米等深线,离岸1公里即可达到30米等深线,是环渤海经济 圈的最佳出海口。 长兴岛三面环海,一面海峡,是个独立的岛屿,可以形成封 闭区域,便于封闭管理,适合设立出口加工区和自由贸易区 。 以狭窄水道毗邻大陆,易于建设连接大陆的物流集疏运体系 ,既是面向环渤海经济圈最优良的出海口,又是通往东北腹 地最便捷的大通道,对于联系辽宁中部城市群和东北经济区 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
韩国STX株式会社
建设中的码头
日本大阳日酸
2001 2光规划产业集群)
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导向,以及大连市产 业结构调整的实际, 充分发挥:长兴岛的区位和资源优势 发展重点:船舶制造、石油化工、装备制造、 高新技术、现代服务和港口物流等产业
主要资源
盛产质地优良的石灰石,目前已探明储量6亿多吨 有较大储量和开采价值的钛页岩2亿立方米 风力资源丰富,岛内现有进口大型发电机组24台,总装机容 量为7400KW,年可发电近亿千瓦 具有极其优越的岸线资源,可用于临港产业发展的岸线约24 公里 旅游
尤溪县2024年度中仙临港工业集中区第一批次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

尤溪县2024年度中仙临港工业集中区第一批次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案头的稿纸上,那些关于土地征收与开发的思绪如同潮水般涌来。
我闭上眼睛,让记忆和想象交织在一起,用文字描绘出这片热土的未来。
一、项目背景中仙临港工业集中区,位于尤溪县东南部,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带的重要节点。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用地需求日益增大。
为满足产业发展需求,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我县决定启动中仙临港工业集中区第一批次土地征收成片开发项目。
二、开发目标1.提高土地利用率。
通过对现有土地资源进行整合,提高土地利用率,为工业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
2.优化产业结构。
引导企业向高新技术、绿色环保方向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提升区域竞争力。
发挥产业集聚效应,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为尤溪县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三、开发范围与规模本次开发范围涉及中仙临港工业集中区内的四个区块,总占地面积约为3000亩。
其中,工业用地2000亩,配套用地1000亩。
四、开发内容1.土地征收。
依法对开发范围内的土地进行征收,确保项目用地需求。
2.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道路、供水、供电、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便利条件。
3.产业布局。
根据产业发展方向,合理规划工业用地,引导企业入驻。
4.配套设施建设。
建设办公、住宿、餐饮、休闲等配套设施,提升园区整体环境。
五、开发时序1.项目前期筹备。
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规划方案编制、土地征收等工作。
2.项目实施阶段。
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配套设施建设等。
3.项目验收阶段。
对项目成果进行验收,确保开发目标达成。
六、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投资估算。
本项目预计总投资约为2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0亿元,产业布局投资8亿元,配套设施建设投资2亿元。
2.资金筹措。
通过政府投资、企业自筹、银行贷款等多种途径筹集资金。
七、效益分析1.经济效益。
项目实施后,预计可带动就业人数10000人,实现年产值50亿元,税收5亿元。
大洼临港经济区简介

大洼临港经济区简介为进一步优化产业园区布局,最大限度地集中和用好区位、资源、产业和政策等优势,大洼县规划建设临港产业区,坚持以成套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重点打造专用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生产、重装备制造、轻工机械三大超百亿产业集群。
临港经济区规划总面积156平方公里(以二界沟镇和田庄台镇为主,辐射王家、平安和唐家等南部各镇),其中,起步区面积约20平方公里,位于库二线北侧;生活区面积约10平方公里。
临港经济区将充分发挥各镇优势,重点针对东北三省装备制造产业发达的内陆城市实施招商引资,加速项目建设。
计划到今年年底,完成产业区规划、环评、立项等各项审批手序,完成10平方公里优先起步区的道路、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三通一平”标准。
开工建设项目力争达到10个,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
到2012年,实现工业区规划区内基础设施建设的“七通一平”,入驻项目发展到100家以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0亿元以上,实现产值300亿元以上,税收10亿元以上,建成具有独立设计研发能力的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和省级重点产业园区。
到2015年,完成项目固定资产投资300亿元以上,实现产值500亿元以上,税收15亿元以上。
到2020年,完成项目固定资产投资500亿元以上,形成产值超百亿产业集群3个,实现产值1000亿元以上,税收30亿元以上。
同时,通过产业集聚拉动就业集中、人口集居,在红村以北、台子前附近逐步建成集聚人口10—15万的县域南部中心镇,成为县域城乡一体化和工业集群化发展的示范区域,打造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的黄金产业带和以环境效益、研发能力、核心竞争力为核心的绿色产业带。
公路周边有京沈、沈大和盘海营三条高速公路;305、102两条国道。
距沈阳110公里,距大连200公里,距北京500公里。
305国道、疏港公路纵贯产业区,盘海营高速公路出入口座落产业区内。
铁路京沈、京大高速铁路和沟海铁路擦肩而过,沈盘铁路(疏港铁路)纵贯全境。
乘高速铁路40分钟可达大连,1.5小时到达北京。
四川省宜宾市临港经济开发区简介

四川省宜宾市临港经济开发区简介宜宾市临港经济开发区,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四川南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
它是宜宾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承载着无数的希望与梦想,展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临港经济开发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
它位于长江黄金水道的起点,拥有得天独厚的水运优势。
同时,公路、铁路网络纵横交错,使得货物运输能够高效便捷地通往全国各地。
这种优越的交通条件,为开发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产业发展方面,临港经济开发区形成了以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新材料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
智能终端产业迅速崛起,众多知名企业纷纷入驻,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在不断壮大,推动着汽车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轨道交通产业则为城市的交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更是为其他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开发区注重科技创新,不断加大对科研的投入。
设立了多个研发中心和创新平台,吸引了大量的科技人才。
这些人才和创新平台为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使得开发区内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教育资源也是临港经济开发区的一大亮点。
多所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在此设立校区,为开发区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
这些学校不仅为企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还促进了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推动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在招商引资方面,开发区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从土地政策、税收优惠到金融支持,全方位的服务吸引了众多企业前来投资兴业。
同时,开发区还积极优化营商环境,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服务效率,让企业能够安心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现代化的工业园区、标准厂房拔地而起,为企业提供了优质的生产空间。
水、电、气等供应充足,通信网络覆盖全面。
商业配套设施也日益齐全,餐饮、购物、娱乐等一应俱全,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
生态环境保护同样受到高度重视。
开发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港工业区情况简介
2008年,为充分发挥下蜀濒江临港区位优势,带动全市工业跨越发展,句容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决定设立临港工业集中区,列入句容经济发展“五大板块”。
6年来,我们举全镇之力实施沿江开发,发展临港经济,经过不懈努力,持续投入,临港工业集中区目前已经成为镇江投资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25亿元,同比增长10.6% ;全口径财政总收入4.68亿元;一般预算收入2.1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6.0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771元。
整体实力继续领跑全市各镇,连续五年稳居镇江十强镇之列。
2014年1-6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亿元;财政总收入2.96亿元,其中公共预算收入1.3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4.89亿元,其中工业投入12.15亿元;工业销售10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442万美元,顺利实现“双过半”。
当前,工业区正着力培植装备制造、新型建材和电力产业等3个百亿级的产业集聚区,确保到2016年底工业销售突破300亿元,“两税”收入超15亿元。
一、项目建设方面。
园区始终将项目特别是重点项目建设作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依靠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加上扎实有效的工作,一批符合产业规划、特色鲜明的优质大项目纷纷落户投产,产业集聚效应突显。
目前园区已投产大项目20多个,有年
销售40亿元以上的建华管桩,年销售15亿元以上的毅马五金、总投11.5亿元、年销售15亿元的天工钛合金、总投1.2亿美元的建华新型墙材以及总投5亿元的汤辰机械一期等等。
这些大项目的投产运营强有力地推动了我镇经济腾飞。
同时大亚木地板、容山御水阳光城、科技孵化园、华电港电一体化等一批在手在建大项目正有力有序推进,为跨越发展攒足后劲。
二、园区规划方面。
我镇以规划为先导,投入为基础,充分利用便捷的区位交通优势,立足高起点,瞄准高定位,全力打造以现代制造业为核心的新型沿江产业集聚平台。
根据《句容市临港工业集中区总体规划》,全区规划面积为60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14平方公里,起步区面积为2.7平方公里。
目前已拉开框架、形成路网区域面积约1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约4平方公里。
今后将着力打造“三大板块”,主体板块全力发展以建华管桩为核心的新型建材产业,以华电句容电厂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为天工钛业为核心的新材料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矢志打造特色产业集聚区。
生活配套板块则依托下蜀和桥头集镇,高标准规划建设4.2平方公里的临港新城,打造未来集商务、行政、居住于一体的核心功能区。
生态旅游板块则在亭子片区以湾山监狱搬迁为契机,利用秀美的山水资源,重点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度假产业。
3、基础配套方面。
作为临港工业集中区的建设主体,我镇以安置房建设、路、电、水为重点,全面展开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共投入10多亿元相继完成了桥头110KV变电所、下蜀220KV变电所、电网改造、主要交通干道改造等工程建设。
总投1亿元的蜀桥大道基本建成,该路将和句蜀路、5.6公里沿江高等级公路、总投超1.5亿元的疏港路一期工程(含延伸段)、6公里“四纵二横”园区道路、新大线改造工程,共同构成了园区交通路网主框架。
总规模2万吨,一期1万吨污水处理厂及其管网配套工程顺利建成,4万吨区域供水工程建成供水,进一步夯实了园区配套基础。
总投3000万元的临港工业区绿化工程全面开通,疏港路二期、人民路东延、临港基础设施提升等工作正加紧推进,园区环境即将迎来大蜕变。
4、转型发展方面
针对工业集中区结构较为单一、产品层次相对不高,部分企业能耗较大的问题,我镇牢固树立“绿色崛起,可持续发展”理念,坚持将“调结构、促转型、打造循环经济”作为园区发展主线。
产业集聚性强、关联度高是下蜀临港工业集中区的最大特点。
我们严把项目准入关,重点发展以建华管桩为核心的新型建材产业,以华电句容电厂为核心的电力产业,以天工钛业为核心的新材料产业,初步建立从原料供应、物流运输到产品配套、互为利用的建材产业链。
江苏建华管桩、句容华电、台泥水泥、北新建材等骨干企业已达成
生产协作关系,企业之间产品可以直接采购,降低流通成本;同时许多副产品、废料也可以“变废为宝”被其它企业所利用。
2011年临港工业集中区创成镇江市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台泥水泥、建华管桩、北新建材创成镇江市循环经济示范企业。
今年园区要确保创成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和省级科技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