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物联网监测管理系统

合集下载

《基于WSN的内蒙古荒漠化草原环境监测系统研究》范文

《基于WSN的内蒙古荒漠化草原环境监测系统研究》范文

《基于WSN的内蒙古荒漠化草原环境监测系统研究》篇一一、引言内蒙古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其荒漠化草原环境的保护和监测对于保障我国生态环境安全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WSN的环境监测系统已经成为解决复杂环境下监测问题的有效手段。

本文旨在研究基于WSN的内蒙古荒漠化草原环境监测系统,通过分析其技术特点、系统架构和实际应用,为荒漠化草原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二、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技术概述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是一种由大量低成本、低功耗的传感器节点组成的无线网络,能够实时感知、收集并传输监测区域内环境信息。

其具有低成本、高灵活性、可扩展性强等优点,为复杂环境下的监测提供了有效手段。

WSN技术主要包括传感器节点、网络拓扑结构和数据处理等部分。

三、基于WSN的内蒙古荒漠化草原环境监测系统设计(一)系统架构设计本系统主要由传感器节点、网关节点、监控中心等部分组成。

其中,传感器节点负责实时感知和收集环境信息,如温度、湿度、风速、降雨量等;网关节点负责数据的汇聚和传输,将传感器节点的数据传输至监控中心;监控中心负责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存储,并实时显示监测结果。

(二)传感器节点选择与配置传感器节点的选择与配置是本系统的关键部分。

根据荒漠化草原的环境特点,我们选择了一系列具有较强抗干扰能力和较高测量精度的传感器,如温湿度传感器、风速传感器、降雨量传感器等。

同时,为了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我们还对传感器节点进行了合理的布局和配置。

(三)数据传输与处理本系统采用ZigBee等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传感器节点与网关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

网关节点将收集到的数据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传输至监控中心。

监控中心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存储,并采用可视化技术实时显示监测结果。

此外,我们还采用了数据分析和预测技术,对历史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为荒漠化草原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中草药质量安全监控平台的设计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中草药质量安全监控平台的设计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中草药质量安全监控平台的设计作者:漆颢管华来源:《物联网技术》2019年第05期摘要:针对目前中草药种植面临水体污染、种苗退化、土地污染、粗放加工等问题,文中设计了一个中草药质量安全监测平台,其目标是开发基于无线传感网的中草药质量安全监控系统,实现对光照、pH值、温度、重金属等参数进行自动化采集,并通过ZigBee技术实现相关参数传感器节点与协调器之间数据的精准传输,进而实现对中草药种植环境参数的远程监测,随时了解各数据的变化情况,并对环境参数进行主动控制。

该系统可以为中草药生产人员提供准确、实时的实验数据,能够使人们对中草药种植的规律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从而优化种植工艺,降低种植成本,提高种植效益,为中草药种植的安全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物联网;中草药;监测平台;无线网络;ZigBee;安全监控中图分类号:TP2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9)05-00-020 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医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和认可,人们对中草药的需求也随之增大,促进了中草药种植业的发展[1]。

由于中草药市场需求加大,中草药种植户为了确保数量能满足需求,却忽视了中草药质量的保证,在中草药种植过程中使用大量农药来保证中草药不受病虫害的影响[2]。

这一行为导致的后果是中草药质量严重受损,甚至影响原有药性,服用打过农药的中草药也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因此,中草药种植的质量安全监测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而中草药的成分及其物理和化学性质与农药相似,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对中草药的质量安全监测提出了更高要求[3]。

如何将自动监测技术应用于中草药质量安全保障已受到我国中草药界的重视,如若该项技术被应用于中草药种植业,将会极大地促进中草药种植业的健康发展[4]。

这项技术的优点在于节省了人力耗时等弊端,补充了数据的完整性,可以实现全天二十四小时监控,记录各时段的数据变化,通过智能反馈系统实现对环境相关参数的控制,进而实现中草药环境管理的智能化[5-6]。

基于物联网的农业遥感监测与管理系统设计

基于物联网的农业遥感监测与管理系统设计

基于物联网的农业遥感监测与管理系统设计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农业遥感监测与管理系统成为农业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技术。

通过使用物联网技术,农业遥感监测与管理系统能够实时收集农田的环境信息、作物生长状态和水源管理等数据,进而提供农民和相关管理人员有关农业生产管理的关键信息,实现对农作物的精准监测与管理。

本文将提出基于物联网的农业遥感监测与管理系统的设计,旨在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一、系统概述基于物联网的农业遥感监测与管理系统主要由传感器节点、数据传输模块、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和用户界面组成。

传感器节点通过感知环境信息、作物生长状态和水源管理等关键数据,将数据传输至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进行实时处理,再通过用户界面分析结果展示给农民和相关管理人员。

二、传感器节点设计1. 环境信息感知传感器:通过温湿度传感器、气压传感器和光照传感器等,实时感知农田的温度、湿度、气压和光照等环境信息,为农民提供合适的农作物种植环境。

2. 作物生长状态感知传感器:通过颜色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和超声波传感器等,感知作物的生长状态,如叶绿素含量、叶片面积和作物高度等,为农民监测作物的生长发育情况提供指导。

3. 水源管理传感器:通过水位传感器、土壤湿度传感器和水质传感器等,感知农田的水资源情况,及时提供水质信息,保证农田的灌溉水源安全和灌溉量的准确控制。

三、数据传输模块设计数据传输模块是基于物联网的农业遥感监测与管理系统的核心,负责将传感器节点采集到的环境信息、作物生长状态和水源管理等数据传输至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

数据传输模块采用无线传输技术,可选择LoRa、NB-IoT或Zigbee等物联网通信协议,确保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四、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设计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负责对传感器节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提取关键信息,为农民和相关管理人员提供准确的决策支持。

该模块应具备以下功能:1. 数据存储和管理: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并定期进行备份和清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牧区智慧牧场系统建设方案

牧区智慧牧场系统建设方案

牧区智慧牧场系统建设方案一、项目背景当前,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推进,农牧业也迎来了“智能化转型”的时代。

在草原牧区,传统的放牧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于高品质农畜产品的需求。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进步,智慧牧场系统已成为现代化牧业管理的必备工具。

二、项目建设目标本项目旨在建设一套全面、可行的牧区智慧牧场管理系统,提升牧民养殖质量和收益水平,推动牧区产业结构调整和提质增效,实现“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目标。

具体目标如下:1. 实现牧草和畜牛的智慧化管理,提高牧草、饲料、饮水的质量和使用效率。

2. 建设智慧畜牧场,通过无线网络、环境监测、数据分析等手段,实现对畜牧场内环境、饲料水源、饮水系统、畜牛健康等各种因素的实时监测和控制,提高畜牛的生态和健康品质。

3. 将智能化技术引入牧区田间土地、水源、种植管理和牛群健康管理等领域,提高养殖生产效率。

4. 实现农民与田地、农机、所需资金的对接,提升养殖者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收益。

三、项目建设内容1. 牧草和畜牛智慧化管理系统1.1、安装温湿度传感器、土壤水分传感器,实时监测牧草的生长和成熟情况;1.2、建立智能化智慧养殖储草库,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储草库内环境的全面监测和智能化控制;1.3、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牧草、饮水、饲料等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分配。

2. 智慧畜牧场系统2.1、安装环境监测设备,实时监测畜牧场内的温度、湿度、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和负离子浓度等参数;2.2、实现实时监测饲料水源、饮水系统的水质和用量等数据,为畜牛的健康提供保障;2.3、建设牛群健康管理系统,实时监测牛群健康和疾病情况,提前发现并预防牛群的常见疾病。

3. 智慧田间管理系统3.1、建设土壤和水质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农民田地内土壤含水量、水质、气候等信息,并将监测数据传输给管理系统,为农民提供科学化养殖建议。

3.2、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将管理系统与农户的牧场进行信息连接,协助农民完成田间管理。

草原生态环境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草原生态环境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草原生态环境监测系统解决方案1. 简介本解决方案旨在开发一个草原生态环境监测系统,通过监测和分析草原的生态环境数据,提供准确的信息和建议,以保护和改善草原生态环境。

2. 功能和特点- 数据采集:系统将通过传感器和监测设备收集草原的温度、湿度、降水量、土壤质量等环境数据。

- 数据存储和管理:系统将数据存储在可靠的数据库中,并提供数据管理功能,包括数据查询、导出和备份。

- 数据分析和监测:系统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监测,识别可能的环境问题和变化趋势。

- 报告生成:系统将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生成报告,包括环境评估、监测结果和建议等。

- 用户界面:系统将提供一个用户友好的界面,方便用户查看和使用监测数据、分析结果和报告。

3. 系统架构![系统架构图](system_architecture.png)系统由以下几个组件构成:- 传感器和监测设备:用于采集草原生态环境数据。

- 数据处理模块:负责接收、存储和管理采集到的数据。

- 数据分析模块:通过分析和监测数据,提供环境评估和建议。

- 报告生成模块: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生成报告。

- 用户界面:提供给用户查看和使用监测数据、分析结果和报告。

4. 实施计划- 需求收集:与草原生态环境监测专家和用户进行需求沟通,明确系统功能和特点。

- 系统设计:基于需求收集结果进行系统设计,包括架构设计和模块设计。

- 开发和测试:根据系统设计进行开发和测试,确保系统功能的稳定和可靠。

- 部署和使用:将系统部署到目标环境,并提供培训和支持,确保用户能够正确使用系统。

- 持续改进:根据用户反馈和需求变化,不断改进系统功能和性能。

5. 预期效果本草原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的预期效果包括:- 提供准确的草原生态环境数据,为环境保护和改善提供科学依据。

- 及时监测和识别草原环境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和修复损害。

- 提供详细的环境评估和建议,指导草原的合理管理和利用。

- 提高草原保护和管理的效率,降低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物联网智能环境监测系统

物联网智能环境监测系统

物联网智能环境监测系统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传感器与物联网技术》综合报告题目:智能环境与物联网技术专业:学号:姓名:提交日期:二О一六年六月摘要环境与所有人的日常生活都息息相关,而物联网技术也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以及智能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开始被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来。

本文主要针对物联网技术应用到环境监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智能环境利用各种传感器技术,移动计算,信息融合等技术对空气环境,海洋环境,河,湖水质,生态环境,城市环境质量进行全面有效地监控,通过构建全国各地环境质量的检测实现对全国范围内的环境进行实时在线监控和综合分析,建立全国性的污染源信息综合管理系统,为采取环境治理措施和污染预警提供更客观,有效的依据。

关键字:智能环境物联网技术传感器目录1引言 (4)物联网简介 (4)智能环境研究的目的和背景 (4)2需求分析 (4)智能环境功能需求分析 (5)各子系统需求分析 (5)大气污染监测子系统需求分析 (5)海洋污染监测子需求分析 (5)水质监测子系统需求分析 (5)生态环境检测子系统需求分析 (5)城市环境检测子系统需求分析 (5)其他非功能需求分析 (6)可靠性需求 (6)开放性需求 (6)可扩展性需求 (6)安全性需求 (6)应用环境需求 (6)3详细设计 (6)各环境监测子系统解决方案 (6)智能环境监测系统结构图 (5)各子系统环境监测拓扑结构图 (6)4结论 (12)参考文献 (13)1引言物联网简介物联网是一种新兴技术,其核心内容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和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的网络,实现信息的高速获取和交换,是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更高的智能化。

物联网作为一种新理念,却非凭空产生,而是随着传感器技术,无线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数据融合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

目前的传感器已经能够实现对温度,湿度,声音,光线,辐射等多种环境信号的采集;物联网技术领域也出现了一种Wifi,CDMA以及Adhoc等高速网络接入和容错组网的方式,使得高速数据传输成为可能;人工智能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能够实现一定程度的自动控制;高性能计算技术的出现也使得海量数据处理和融合不再成为控制领域的瓶颈。

农业物联网运行监测系统技术规范

农业物联网运行监测系统技术规范

农业物联网运行监测系统技术规范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农业物联网运行监测系统的技术要求,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高效管理。

2. 系统架构农业物联网运行监测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包括以下组件:- 传感器:用于采集农田环境数据和农作物生长数据。

- 网关:负责将传感器数据传输到云平台。

- 云平台:存储和管理传感器数据,并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 用户界面:提供给用户查看实时数据、报表生成和管理系统的功能。

3. 技术要求3.1 传感器要求- 传感器应具备高精度和稳定性,能够准确地测量农田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 传感器应具备长期稳定运行的能力,并具备自动校准的功能。

- 传感器应具备防水、防尘和耐腐蚀的特性,在恶劣环境中也能正常工作。

3.2 网关要求- 网关应具备稳定的网络连接能力,能够可靠地将传感器数据传输到云平台。

- 网关应具备数据加密和身份验证等安全机制,保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3.3 云平台要求- 云平台应具备高可靠性和可扩展性,能够处理大量传感器数据并实时监测和分析。

- 云平台应具备数据存储和备份机制,以防止数据丢失和损坏。

- 云平台应提供友好的用户接口和数据可视化功能,以便用户查看实时数据并生成报表。

3.4 用户界面要求- 用户界面应具备简洁明了、易于操作的特点,方便用户查看实时数据和管理系统。

- 用户界面应支持不同设备(如电脑、手机)的访问,并具备响应式设计。

4. 数据隐私和安全农业物联网运行监测系统应遵守相关的数据隐私和安全法规,保护用户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范数据泄露和滥用。

5. 结论本文档规定了农业物联网运行监测系统的技术要求,涵盖了传感器、网关、云平台和用户界面的要求,以及数据隐私和安全方面的考虑。

按照这些规范,可以设计和实施出高效、稳定的农业物联网运行监测系统。

物联网智能环境监测系统方案

物联网智能环境监测系统方案

《传感器与物联网技术》综合报告题目:智能环境与物联网技术专业:学号::提交日期:二О一六年六月摘要环境与所有人的日常生活都息息相关,而物联网技术也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以及智能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开始被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来。

本文主要针对物联网技术应用到环境监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智能环境利用各种传感器技术,移动计算,信息融合等技术对空气环境,海洋环境,河,湖水质,生态环境,城市环境质量进行全面有效地监控,通过构建全国各地环境质量的检测实现对全国围的环境进行实时在线监控和综合分析,建立全国性的污染源信息综合管理系统,为采取环境治理措施和污染预警提供更客观,有效的依据。

关键字:智能环境物联网技术传感器目录1引言 (4)1.1 物联网简介 (4)1.2智能环境研究的目的和背景 (4)2需求分析 (4)2.1智能环境功能需求分析 (5)2.2各子系统需求分析 (5)2.2.1大气污染监测子系统需求分析 (5)2.2.2海洋污染监测子需求分析 (5)2.2.3水质监测子系统需求分析 (5)2.2.4生态环境检测子系统需求分析 (5)2.2.5城市环境检测子系统需求分析 (5)2.3其他非功能需求分析 (6)2.3.1可靠性需求 (6)2.3.2开放性需求 (6)2.3.3可扩展性需求 (6)2.3.4安全性需求 (6)2.3.5应用环境需求 (6)3详细设计 (6)3.1各环境监测子系统解决方案 (6)3.2智能环境监测系统结构图 (5)3.2.1各子系统环境监测拓扑结构图 (6)4结论 (12)参考文献 (13)1引言1.1物联网简介物联网是一种新兴技术,其核心容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和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的网络,实现信息的高速获取和交换,是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更高的智能化。

物联网作为一种新理念,却非凭空产生,而是随着传感器技术,无线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数据融合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原物联网监测管理系统
一、需求分析
草原是国土资源与生态环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食品安全、发展现代草地畜牧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美化绿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在草原资源使用和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如我国每年因草原火灾、病虫害而损失惨重;局部地区乱垦滥占草原地问题严重;草原超载放牧、利用方式不合理、畜牧结构和生产方式不够科学、防灾减灾措施不力等。

因此,如何对草原进行有效的监管是目前迫在眉睫的问题。

另一方面,受数据采集、管理和分析等手段的限制,草原资源中蕴含的大量信息尚没有被采集、处理、展示和利用,许多数据和信息也没能很好的实现共享,这给草原资源的长期研究、草业可持续发展、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等带来阻力。

因此,对草原各项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管理,使数据规范化、数字化,并建立一个草原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定点对多点的实时监测管理,数据的合理利用和共享,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

通过建立海普草原物联网监测管理系统,对草原资源、利用程度及草原灾害发生发展趋势的监测预警,能够及时预测预报草原灾害发生和生态环境变化的趋势,分析草畜平衡状况,直接为发展草业生产提供指导和服务。

二、建设目标
2.1、资源共用
建立一张覆盖全区域的通讯网络,涵盖所有业务前端的监控、监测传感系统,移动终端系统和各业务后台子系统,可以互联、互通、互控。

传输网络有多种类型可选择,可以是专用网络(如光纤、微波、WiFi、卫星等),运营商网络,或综合应用多种网络,采用混合组网的方式来实现数据的传输。

硬件上实现所有硬件资源共用,数据资源共用;采用一套监测、监控设备,实现采集的数据供各个业务部门综合利用。

软件上所有的应用都基于一个平台,一套系统,统一登录入口。

各业务系统间根据不同的业务需要,不同的管理权限调用不同的数据进行统计、查询、分析、处置等。

2.2、数据共享
各项业务和数据的展示、运算和控制都基于一张电子地图来实现,把基础数据、资源数据、设备设施等整合到一张图中。

根据不同业务的需要,调用不同的专题地图,叠加基础底图来分析展示。

所有业务系统都基于一个数据库来实现,保证数据的统一性。

数据库整合各种草原专题数据,如火灾监测预警、病虫害监测预警、私挖滥采监测预警、生态环境监测等,根据不同的业务需要来调用所需要的数据,呈现给用户。

2.3、业务联动
当发生报警时,前端各子系统有机联动,以提高管理部门快速反应和准确处理的能力。

以发生火灾为例,当监控点监测到发生火灾时,监控点系统第一时间传回火灾发生的位置、时间信息给管理平台;管理平台自动声光报警和短信提示报警,查看周围保护资源和查看周围扑火资源;联动调用附近视频监控系统回传显示火点的视频监控图像,查看燃烧情况;调用周边的气象站获取火点周边的风速、风向、温度、湿度信息,并结合周边的植被、地形地貌
等,进行火势蔓延态势分析;联动调用视频图像观察进入火场的所有道路通行和通畅情况,方便对火场的扑救和人员撤离。

最后,根据上述信息会商扑火方案,调用相应的扑火预案进行处置。

2.4、应用拓展
预留标准的软硬件接口,实现与其它业务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

三、草原物联网监测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3.1、总体构成
海普草原物联网监测管理系统集草原资源管理、草原灾害监测、草原生态环境监测、人员管理等为一体,以“一张网、一张图、一个库、一套系统”为蓝图,达到遥测、遥视、遥控、预判、前置,实现对草原资源全方位、多角度的智能化管理。

草原物联网监测管理系统主要由“1大管理平台、6大业务系统”组成。

1) 1大管理平台:
●基于GIS技术的草原信息综合管理平台
2) 6大业务系统:
●草原防火监测预警系统
●草原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
●草原电子围栏报警系统
●草原生态环境监测系统
●草原管护员管理系统
●设备自动运维管理系统
四、系统建成后达到的效果
●防火部门:火险等级预报、火情监测预警、人员培训演练、防火知识科普、政策宣传等;
●扑火部门:扑火预案演习、火情动态分析、扑火应急指挥决策参考等;
●防虫部门:病虫害分析预报、病虫灾监测预警、人员培训、处置决策决策参考、防虫知识科普等;
●公安部门:人员、车辆和牲畜监管、现场违法行为制止、事后违法行为调查、取证和查处等;
●资源管理部门:掌握资源种类、分布、涨势动态监测、维护和处理措施决策参考等;
●草原巡护员:人员监管、工作分配和调度、工作内容和工作量评估考核、数据实时采集、现场情况处置等;
●农牧民:政策和科普知识学习、草原资源合理利用、草原情况反馈、违法行为举报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