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固定句式归纳及配套例句

合集下载

文言文固定句式及翻译

文言文固定句式及翻译

文言文,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语言精炼、意蕴深远,常用固定句式表达特定含义。

以下列举几种常见的文言文固定句式及其现代汉语翻译,以供参考。

一、判断句1. 例句:此乃吾之宝也。

翻译:这是我的宝贝。

2. 例句:刘备,天下枭雄也。

翻译:刘备是天下的一代枭雄。

二、疑问句1. 例句:尔知之乎?翻译:你知道吗?2. 例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翻译:如何解除忧愁?唯有杜康酒。

三、感叹句1. 例句:悲哉!人生如梦。

翻译:悲哀啊!人生如梦。

2. 例句:壮哉!我中国少年。

翻译:伟大啊!我们中国的年轻人。

四、条件句1. 例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翻译:行善得道的人,会得到很多帮助;行恶失道的人,会得到很少帮助。

2. 例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翻译:不积累小步,就无法达到千里之远。

五、因果句1. 例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翻译:天地运行不息,君子应自强不息。

2. 例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翻译:国家的兴衰,每个普通人都负有责任。

六、并列句1. 例句:仁者见之而思,智者见之而行。

翻译:有仁德的人见到它就会思考,有智慧的人见到它就会行动。

2. 例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翻译:不得志时就修养自己的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人都得到好处。

七、省略句1. 例句:吾欲与汝同往。

翻译:我想和你一起去。

2. 例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翻译:你难道没看见黄河之水从天上流下来,奔流到海就再也回不去了吗?以上仅为文言文中常见的一些固定句式及翻译,希望能对大家学习文言文有所帮助。

在学习过程中,要多加练习,逐渐掌握这些固定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翻译能力。

高中文言文常见的固定句式及解释

高中文言文常见的固定句式及解释

高中文言文常见的固定句式及解释A1.安…乎(哉、也…)怎么…呢例: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哪能让玉一般清白的东西去蒙受世俗尘埃的沾染呢】(《渔父》)\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本是盖世的英雄,如今在哪里呢】(《赤壁赋》)2.诚…则…如果…那么(就)…例: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如果真的能做到见了合乎(自己)欲念的东西,就想到要知足以警戒自己。

】(《谏》)3.得以能够。

例: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而这五个人也能够(修建大)坟墓(被重新安葬),在大堤之上(立碑)列出他们的姓名。

】(《五》)4.独…邪(欤、与、耶、哉、乎…)表疑问,常表反问。

难道…吗例: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况且公子纵然轻视我赵胜,抛弃我让我投降秦国,难道就不可怜公子的姐姐吗】(《信》)\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现在(您的)恩德足够惠及鸟兽,而功德却偏偏不能施及百姓,(这)又是为什么呢】(《齐桓晋文之事》)5.得无…乎(耶、也……)表推测,恐怕(大概)…吧该不是…吧例: 日食饮得无衰乎【每天的饮食大概不会减少吧】(《触龙说赵太后》)\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成名反复思考,这恐怕是教我捕捉蟋蟀的地方吧】(《促》)E6.俄而不久,一会儿。

例: 俄而梦醒烛灭,人静更阑。

【不一会从睡梦中醒来,吹灭蜡烛,夜深人静。

】(《山庄玩月记》)\俄而近窗来窥,目光睒闪。

【不一会靠近窗户来偷看,目光明亮闪烁。

】(《聂小倩》)7.而况何况,况且。

例: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臣虽然十分愚笨,(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明智的人呢】(《谏》)8.而已罢了。

例: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技能业务各有钻研与擅长,不过如此罢了。

】(《劝》)9.不(否)…则…如果不…就…例:不效则治臣之罪。

【如果不成功就对下臣论罪惩治。

】(《出师表》)F10.非…而何不是…又是什么呢“非诸侯而何”:例: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宗庙祭祀、诸侯会盟朝见天子,不是诸侯大事又是什么呢】(《子路……侍坐》)H11.何乃为什么竟。

文言文固定句式归纳及配套例句

文言文固定句式归纳及配套例句

文言文固定句式归纳及配套例句文言文固定句式归纳及配套例句1、无以,无从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例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例2、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尔。

2、有以……,译为“有可以拿来(用来)……的”例1、吾终当有以活汝。

(《中山狼传》)例2、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应。

(《庄暴见孟子》)3、所以译为“用来……的”“……原因”“……的方法”例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例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例3、吾知所以拒子者,吾不言。

(《非攻》)4、是故,是以译为“因此,所以”例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例2、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5、无所译为“没有……的”(人、物、事)例、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司马迁《鸿门宴》)6、有所译为“有……的”。

(人、物、事)例1、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忽忽〕恍恍惚惚,心思不定的样子。

〔亡〕失。

,出则不知其所往。

(《报任安书》)例2、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7、有……者译为“有个……人”例、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8、如何、奈何、若何译为“把……怎么办呢”“对……怎么样呢”,如果之间没有插入名词、代词和词组,则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

有询问怎么处理的意思。

例:“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例: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9、如……何译为“对……怎么办”例、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10、奈……何译成“把……怎么办”例、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治邺》)11、不亦……乎译为“不也是……吗”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愠,不亦君子乎?”12、庸……乎译为“哪管……呢”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13、其……邪译为“难道……吗”例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14、无乃……乎(与),得无……乎,得无……耶译为“恐怕……吧”例1、无乃尔是过与?(《论语》)例2、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记王忠肃公翱事》)例3、得无教我猎虫所耶?15、……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译为“说的就是……啊”“大概说的就是……吧”例1、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文言固定句式及例句

文言固定句式及例句

文言固定句式及例句文言文中有一些固定句式,这些句式在文言文中使用频率较高,有一定的规律性。

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文言固定句式及例句:1. “不亦……乎”:表反问。

相当于“不是……吗”。

例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 “何……之有”:表反问。

相当于“有什么……”。

例句:宋何罪之有?3. “如……何”:表反问。

相当于“对……怎么办”。

例句:如太行王屋何?4. “奈……何”:表反问。

相当于“把……怎么办”。

例句: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5. “若……何”:表反问。

相当于“对……怎么办”。

例句:天之亡我,我何渡为?6. “得无……乎”:表揣测。

相当于“该不会……吧”。

例句:得无教我猎虫所耶?7. “无乃……乎”:表揣测。

相当于“恐怕……吧”。

例句:无乃尔是过与?8. “庶几……乎”:表揣测。

相当于“或许……吧”。

例句: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庶几载覆舟。

9. “与其……孰若”:表选择。

相当于“与其……不如”。

例句: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10. “与其……岂若”:表选择。

相当于“与其……不如”。

例句:与其饿冻,何宁乞食。

11. “乃……耳”:表肯定。

相当于“是……的”。

例句:以为能信诸侯矣,暴绝之事乃起耳。

12. “孰与……”:表比较选择。

相当于“与……相比,哪个更(怎么样)”。

例句: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13. “独……耶”:表反问。

相当于“难道……吗”。

例句:独不怜公子之姊耶?14. “唯(惟)……之”:表宾语前置的标志。

例句:唯余马首是瞻。

15. “之谓也”:表总结。

相当于“说的就是……啊”。

例句: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文言固定句式及例句

文言固定句式及例句

文言固定句式及例句一、介绍句式1. 介绍句式一:自古以来,人们一直都对自然界的美景充满了向往之情。

例句:自古以来,人们对大自然中的瀑布奇观就有着极大的向往之情。

2. 介绍句式二:古代文人墨客常以诗词歌赋来表达他们对美景的赞美之情。

例句:古代文人墨客常以诗词歌赋来表达他们对春天的美景的赞美之情。

3. 介绍句式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界的景色有着独特的审美观念。

例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山水画的欣赏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审美观念。

4. 介绍句式四:中国古代文人常以诗词来描绘自然界的美景,以表达他们对美的追求。

例句:中国古代文人常以诗词来描绘秋天的美景,以表达他们对美的追求。

5. 介绍句式五: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界的美景有着深厚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例句: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对夏天的美景有着深厚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二、描写句式1. 描写句式一:天空中的白云如同一朵朵棉花糖,飘浮在碧蓝的天空中。

例句:天空中的白云如同一朵朵棉花糖,飘浮在碧蓝的天空中。

2. 描写句式二:春天的花朵绽放在大地上,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

例句:春天的花朵绽放在大地上,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

3. 描写句式三:秋天的枫叶如火焰一般,燃烧着大地,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例句:秋天的枫叶如火焰一般,燃烧着大地,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4. 描写句式四:冬天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银白的被子。

例句:冬天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银白的被子。

5. 描写句式五:大海的波涛汹涌,如同一群奔腾的白骏马,迎面而来。

例句:大海的波涛汹涌,如同一群奔腾的白骏马,迎面而来。

三、赞美句式1. 赞美句式一:这片美丽的土地,真是人间仙境啊!例句:这片美丽的土地,真是人间仙境啊!2. 赞美句式二:这里的景色美得让人心旷神怡,仿佛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

例句:这里的景色美得让人心旷神怡,仿佛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

3. 赞美句式三:这个地方宛如人间仙境,美得让人陶醉其中。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常见文言固定句式+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常见文言固定句式+

翻译:1.(梁惠王)说:“不行。只不过没 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 2.以至于剪断头发,对天发誓,眼泪沾湿了 衣裳,又是多么的衰败啊! 3.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得是 那样悲伤! 4.如今我很不幸,早早地失去双亲,又没有 兄弟互相爱护,独身一人,孤立于世,少卿 你看我对妻室儿女又该是怎样呢? 5.而且在其墓门前竖立石碑,来表扬他们的 所作所为。唉,这也真是隆重啊! 6.这是真的不知道(不认识)千里马啊!
假设句式,句式标志: (1)诚……则……(可翻译成“如果…… 那么(就)……” (2)然则 (可译为“既然这样……那 么”) (3)向使(可译为“假如,假使”) (4)否则 (可译为“如果不…… 就……”“不然的话……就……”)
六、选择句式
翻译下列句子,思考固定句式类型,找出标 志。 1.例句: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与妻书》 2.与其杀是僮,孰若买之(《童欧寄传》) 3.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隆中对》(陈寿)
2.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 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 3.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 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 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4.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 不死。《狱中杂记》
翻译:1.真的像这样的话,那么(您的)统 一大业可以完成,汉朝的江山可以复兴。 2.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残暴的 秦国的欲望永远没有满足,六国送给秦越 多,秦侵犯六国就越厉害。 3.假使当初韩、魏、楚三国都各自珍惜自己 的土地,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 秦国,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存 亡的命运,如果与秦国较量,也许还不容易 估量呢。 4.答应了我的条件,便先刺心;不然的话, 四肢解完,心还没死。

文言文固定句式及例句

文言文固定句式及例句

文言文固定句式及例句
1. 主谓宾结构:
例句:吾欲食饭。

(我想要吃饭。

)
2. 主谓宾补结构:
例句:汝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你应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3. 主谓状结构:
例句:夫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实践,这不是很快乐吗?)
4. 主谓双宾结构:
例句:吾赠汝书。

(我送给你一本书。

)
5. 主谓宾宾补结构:
例句:吾赐汝金币。

(我给你金币。

)
6. 主谓宾定结构:
例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侯将相难道没有好种子吗?)
7. 主谓宾宾状结构:
例句:夫子示之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孔子示之说:在贫穷时,要专心做好自己;在达到成功时,要兼顾天下。

)
8. 主谓宾宾补状结构:
例句:晏子使楚恶衣粝食者知吾之贵也。

(晏子通过使楚国的穷人了解到我的贵重。

)
9. 主系表结构:
例句:吾乃曲江大将军也。

(我乃是曲江大将军。

)
10. 主谓表结构:
例句:吾皇帝是明天子也。

(我皇帝是明朝的天子。

固定句式文言文例句

固定句式文言文例句

固定句式文言文例句
1. 固定句式:……者,……也。

例句: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解释:……是……的意思。

2. 固定句式:不亦……乎。

例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解释:不也是很……吗?
3. 固定句式:以……为。

例句:先即制,后retaliating。

(《左传》)
解释:把……作为。

4. 固定句式:与其……孰若。

例句:与其临渊羡鱼,孰若退而结网?(《淮南子》)解释:与其……,不如……
5. 固定句式:……非……则。

例句:非得劲儿,则不能自好。

(《史记》)
解释:如果不是……,就……。

6. 固定句式:所+动词。

例句: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左传》)
解释:“所”字加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行为的结果。

7. 固定句式:无以。

例句:吾不能无睹矣。

(《孟子》)
解释:没有什么用来……。

8. 固定句式:有以。

例句:臣今日得与将军相见,有以知将军之非窃器者也。

(《三国演义》)解释:有用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固定句式归纳及配套例句
1、无以,无从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例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例2、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尔。

2、有以……,译为“有可以拿来(用来)……的”
例1、吾终当有以活汝。

(《中山狼传》)
例2、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应。

(《庄暴见孟子》)
3、所以译为“用来……的”“……原因”“……的方法”
例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例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例3、吾知所以拒子者,吾不言。

(《非攻》)
4、是故,是以译为“因此,所以”
例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例2、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5、无所译为“没有……的”(人、物、事)
例、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司马迁《鸿门宴》)
6、有所译为“有……的”。

(人、物、事)
例1、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忽忽〕恍恍惚惚,心思不定的样子。

〔亡〕失。

,出则不知其所往。

(《报任安书》)
例2、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7、有……者译为“有个……人”
例、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8、如何、奈何、若何译为“把……怎么办呢”“对……怎么样呢”,如果之间没有插入名词、代词和词组,则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

有询问怎么处理的意思。

例:“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例: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
9、如……何译为“对……怎么办”
例、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10、奈……何译成“把……怎么办”
例、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治邺》)
11、不亦……乎译为“不也是……吗”
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愠,不亦君子乎?”
12、庸……乎译为“哪管……呢”
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13、其……邪译为“难道……吗”
例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14、无乃……乎(与),得无……乎,得无……耶
译为“恐怕……吧”
例1、无乃尔是过与?(《论语》)
例2、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记王忠肃公翱事》)
例3、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15、……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
译为“说的就是……啊”“大概说的就是……吧”
例1、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例2、谚所谓“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例3、其李将军之谓乎?
16、能无……乎译为“怎么不……呢”
例、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17、(而)况……乎译为“何况……呢”或“又何况……呢”
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19、与其……孰若……译为“与其……,哪如(哪里比得上)……”
例、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冯婉贞》)
20、……,抑……译为“还是……”或“或者……”
例、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或者考察其成败的事迹,不都是由于人事所决定的吗?
例2、“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还是您发动战争,使将士冒生命的危险,与各诸侯国结怨,这样心里才痛快么?”
21、然则译为“既然如此,那么”
例: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22、安能、何能、何得译为“怎么能”
例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例2、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例3、吾欲请将军赴宴,汝僧人何得多言!
23.“何……为”表疑问语气,译为“为什么……呢”。

例①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史记·孙吴列传》)---——有人说:“你儿子,只是个小兵,但将军亲自为他吮吸疽脓,你哭什么呢?”
例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现在人家是刀和砧板,而我们是鱼和肉,还辞谢什么呢?
24. “岂……耶”“岂……乎”“独……哉”,可译为“难道……吗”。

赵岂敢留璧得罪大王乎?(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耶?(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独畏廉将军哉。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25.唯(顾、直)……耳”译为“只是……罢了”。

此唯师心自用耳。

(《问说》)直不百步耳,是亦走矣。

顾未有路耳。

(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
直好世俗之乐耳。

(《孟子见梁襄王》)
26. “……孰与……”“……与孰……”,译为“与……相比,谁……”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28.“今”、“诚……则……”,译为:如果如果…那么(就)…
例1.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如果真的能做到见了合乎(自己)欲念的东西,就想到要知足以警戒自己。

】例2. ①今有人于此。

——《墨子·公输》
②今王鼓乐。

——《孟子·梁惠王下》
③今括一旦为将。

——汉·刘向《列女传》
29、乌〈副〉
1. [指原因或理由] 怎么;[指可能或似乎可能的原因] 怎么
乌闻至乐?——《吕氏春秋·明理》
乌闻梁岷核陟方之馆?——《文选·左思·吴都赋》
2. 又如:乌有此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