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计算例子
【税会实务】个人所得税的纳税计算和处理案例

【税会实务】个人所得税的纳税计算和处理案例根据个人所得税分项计算征收,分项计算费用减除和分别使用不同税率的规定,其各项所得的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是不同的。
现将各项应税所得的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和举例列举如下,以使节税者在节税策划中参考比较。
(一)工资、薪金所得适用9级超额累进税率。
计算公式是:应纳税额=(工薪月薪所得-800)×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外国人应纳税额=(月薪所得-4000元)×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举例如下:某纳税人某月工资、薪金所得为1500元,该月纳税人的应纳税额为:应纳税额=(1500-800)×10%-25=45(元)(二)个体工商业户的生产,经营所得适用5级超额累进税率。
计算公式是:应纳税额=(年收入总额-成本、费用、损失)×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举例如下:某个体工商业户某纳税年度全年收入总额为70000元,成本、费用和损失经税务部门确定为45000元,该个体工商业户年应纳税额为:应纳税额=(70000-45000)×20%-1250=3750(元)(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适用5级超额累进税率。
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年收入总额-费用)×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举例如下:某承包经营者某纳税年度全年收入总额为50000元,允许扣除的必要费用9600元(800元×12月)该承包经营者年应纳税额为:应纳税额=(50000-9600)×30%-4250=7870(元)(四)劳务报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稿酬所得,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采用定额扣除,适用20%的税率。
计算公式是:应纳税额=(每次所得额-800元)×20%举例如下:某纳税人一次取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3000元,该纳税人应税额为:应纳税额=(3000-800)×20%=440(元)《税法》规定,按上述计算方法计算的稿酬所得的应纳税额,要减征30%。
个税计算案例范文

个税计算案例范文公司员工小王月薪9000元,根据国家的个税政策,我们来为小王计算他的个税。
首先,根据国家个税政策,每月收入在5000元及以下的,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超过5000元的部分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税率根据不同级别的收入有所不同。
根据个税法规定,计税收入为税前工资减去个税起征点。
起征点为5000元,小王的计税收入为9000-5000=4000元。
接下来,根据个税法规定,税率分为7个级别。
根据小王的计税收入4000元所处的级别,我们可以查找相应的税率表。
级别,收入范围,税率,速算扣除数---------,-------------,--------,-----------1,0-3000,3%,0根据表格,小王所在级别为2级,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为210元。
个税计算公式为:个税金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小王的应纳税所得额为4000元,个税金额=4000×10%-210=190元。
所以,小王每个月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190元。
除了每月的个人所得税,小王还需要缴纳社会保险费。
按照国家规定,社会保险费包括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
具体费率根据工资收入的不同情况有所差异。
假设小王的社保费率为10%,9000元的工资需要缴纳9000×10%=900元的社保费。
所以,小王每个月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190元和社保费900元。
为了更好地了解小王的税后收入,我们来计算一下小王的税后工资:税后工资=税前工资-个人所得税-社保费小王的税前工资为9000元,税后工资=9000-190-900=7910元。
所以,小王的税后工资为7910元。
兼职合同个人所得税计算例子

兼职合同个人所得税计算例子
以下是 9 条关于兼职合同个人所得税计算例子:
1. 哎呀呀,你知道吗?就说小王兼职做家教,一个月挣了 2000 块钱。
那他要交多少个人所得税呢?这可得好好算算呀!比如要是他一年才挣24000 块,又没有其他收入,那可能就不用交税啦!
2. 嘿,想想小张在假期做促销兼职,赚了 3500 块。
这个人所得税该咋个弄呢?就好像盖房子得一砖一瓦来,算税也得一步一步搞清楚嘛!
3. 哇塞,小李做翻译兼职挣了不少钱呢。
那他得怎么交税呀?好比走路得知道方向,交税也得清楚规则不是!
4. 咦,小赵兼职送外卖,一个月下来有 4000 块收入。
那他的个人所得税咋算呀,这不就跟拼图一样,得把各个部分都摆对位置嘛!
5. 哟呵,小刘做网络写手兼职,一笔一笔稿费加起来也不少呢。
他的税会交很多吗?真让人好奇呀,这可不亚于关心自己口袋里的零花钱变少没!
6. 哎呀,小陈假期去做兼职服务员,拿了工资可别忘记算税呀!这可不像吃饭那么简单,得认真对待呀!
7. 嘿呀,小孙做手工制品兼职卖得不错,那他交税会是怎样一个情况呢?难道会像解数学难题一样让人头疼吗?
8. 哇哦,小林利用业余时间做设计兼职赚了一笔。
他得好好想想个人所得税的问题啦,这就跟走迷宫一样,得找到正确的路才行!
9. 总之,不管是做啥兼职,个人所得税都得搞清楚。
就跟出门要知道路怎么走一样重要!别稀里糊涂地,不然可就亏啦!。
工资中的个人所得税九种特殊情况计算案例

工资中的个人所得税九种特殊情况计算案例(值得收藏)一、雇主全额为雇员负担税款计算公式为:1.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额-费用扣除标准-速算扣除数)/(1-税率)公式中的税率,是指不含税所得按不含税级距对应的税率;2。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公式中的税率,是指应纳税所得额按含税级距对应的税率。
【例1】境内某公司代其雇员(中国居民)缴纳个人所得税。
2015年10月支付给陈某的不含税工资为6000元人民币。
计算该公司为陈某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由于陈某的工资收入为不含税收入,应换算为含税的应纳税所得额后,再计算应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6000-3500-105)/(1-10%)=2661.11(元);应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2661.11×10%-105=161。
11(元);即相当于公司实际给了员工6161。
11元。
二、雇主为其雇员负担部分税款1.雇主为其雇员定额负担部分税款的,计算公式为:(1)应纳税所得额=雇员取得的工资+雇主代雇员负担的税款-费用扣除标准(2)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2.雇主为其雇员定率负担部分税款雇主为雇员负担一定比例的工资应纳的税款或负担一定比例的实际应纳税款。
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未含雇主负担的税款的收入额-费用扣除标准-速算扣除数×负担比例)/(1-税率×负担比例)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例2】2015年某外商投资企业雇员(外国居民)月工资收入12000元,雇主负担其工资所得部分30%的税款;计算该纳税人当月应纳的个人所得税.(1)应纳税所得额=(12000-4800-555×30%)/(1-20%×30%)=7482.45(元)(2)应缴纳个人所得税=7482。
45×20%-555=941.49(元);其中30%,即282。
个人所得税计算表实例

5335.48 3835.48
11806.52 3,10,20,25 13306.52 5,10,15,20
1946.63 2286.30 339.67
起征点3500 起征点3500 (1500+3000)
应税所得额 1500 3000 4500 2806.52 11806.52 税率 0.03 0.1 0.2 0.25 税金 速算扣除数 45 0 300 105 900 555 701.63 1005 1946.63 1946.63
543.54 543.54
1134.00 1134.00
90.00 5335.48 扣除额1 90.00 3835.48 扣除额2
起征点为3500元时,税率=IF(H6<=9000,IF(H6<=4500,(IF(H6<=1500,3,"3,10")),"3,10,20"),"3,10,20,25") 元 起征点为2000元时,税率=IF(H6<=5000,IF(H6<=2000,(IF(H7<=500,5,"5,10")),"5,10,15"),"5,10,15,20") 元 3、税金计算公式 起征点为3500元时,税金=IF(H5<=9000,IF(H5<=4500,(IF(H5<=1500,ROUND(H5*0.03,2),ROUND((H5元 1500)*0.1+105,2))),ROUND((H5-4500)*0.2+555,2)),ROUND((H5*0.25-1005),2)) 起征点为2000元时,税金=IF(H6<=5000,IF(H6<=2000,(IF(H6<=500,ROUND(H6*0.05,2),ROUND((H6元 500)*0.1+25,2))),ROUND((H6-2000)*0.15+175,2)),ROUND((H6*0.2-375),2)) 4、本级速算扣除额=上一级最高所得额×(本级税率-上一级税率)+上一级速算扣除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 级数 含税级距 不含税级距 (%) 扣除数 不超过1500元的 不超过1455元的 1 3 0 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 超过1455元至4155 2 10 105 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 超过4155元至7755 3 20 555 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 超过7755元至 4 25 1005
个人所得税税率如何计算

个人所得税税率如何计算一、个人所得税怎么样何计算领工资,得上税,这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
其实,对于个人所得税每个人的心里也有一个小九九,希望对纳税金额能够算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应交个人所得税=(工资-个人交五险一金金额-个人所得税扣除额3500元)*t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例:应交个人所得税=(工资5800元-个人交五险一金金额1044元-个人所得税扣除额3500元)*税率3%-速算扣除数0元=37.68元。
附:调整后的7级超额累进税率如下:1.全月应纳税额不超过1500元的,税率为3%,速算扣除数0;2.全月应纳税额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税率为10%。
速算扣除数105元;3.全月应纳税额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0%。
速算扣除数555元;4.全月应纳税额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5%,速算扣除数1005元;5.全月应纳税额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0%,速算扣除数2755元;6.全月应纳税额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5%。
速算扣除数5505元;7.全月应纳税额超过80000的部分,税率为45%。
速算扣除数13505元。
二、个人所得税怎么算的一、个人所得税怎么算的工资个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五险一金”-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二、什么是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英国是开征个人所得税较早的国家,1799年英国开始试行差别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到了1874年才成为英国一个固定的税种。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既包括居民纳税义务人,也包括非居民纳税义务人。
居民纳税义务人负有完全纳税的义务,须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全部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而非居民纳税义务人仅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个人综合所得应纳税所得额如何计算 个税计算

个人综合所得应纳税所得额如何计算个税计算一、工资个税怎么计算一、先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总工资-三险一金-免征额三险一金:为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
二、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X税率-速扣数。
根据应纳税所得额确定相应的税率和速扣数以总工资5000元为例,三险一金200为例{5000-200-3500}X0.03-0=39元以总工资7000元为例,三险一金200为例{7000-200-3500}X0.1-105=225元{(总工资)-(五险一金)-(免征额)}X税率-速扣数=个人所得税。
以总工资5105元为例,五险一金105为例5105-105-3500}X0.03-0=45元2011年9月1日起调整后的7级超额累进税率: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元)全月应纳税额不超过1500元3%全月应纳税额超过1500元至4500元10%105全月应纳税额超过4500元至9000元20%555全月应纳税额超过9000元至35000元25%1005全月应纳税额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30%2755全月应纳税额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35%5505全月应纳税额超过80000元45%13505工资收入,扣除三险一金,减除3500元费用,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纳税。
按《个人所得税法》和国务院《个人所得税实施条例》规定,职工工资薪金所得,扣除应有个人缴纳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费、医疗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减除费用3500元后,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
职工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扣除三险一金后月收入-扣除标准)×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第三条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工资、薪金所得,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税率表附后)。
第六条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三千五百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计算及案例解析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扣除标准)*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扣除标准1600元/月(2008年3月1日为2000元)。
不超过500元的,税率5%,速算扣除数为0;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税率10%,速算扣除数为25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税率15 %,速算扣除数为125超过5000元至200元的部分,税率20 %,速算扣除数为375超过200元至400元的部分,税率25%,速算扣除数为1375超过400元至600元的部分,税率30%,速算扣除数为3375超过600元至800元的部分,税率35%,速算扣除数为6375超过800元至1000元的部分,税率40%,速算扣除数为10375超过1000元的部分,税率45%,速算扣除数为15375关于调整个人取得不含税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案例一、如果个人当月工资薪金所得高于(或等于)规定费用扣除额的,其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公式为:(一)不含税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12=商数(按照商数查找相应的适用税率A和速算扣除数A)(二)含税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不含税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速算扣除数A)÷(1-适用税率A)(三)含税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12=商数(按照商数查找相应的适用税率B和速算扣除数B)(四)应纳税额=含税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适用税率B-速算扣除数B。
案例:某个人取得不含税全年一次性奖金为24000元。
第一,将不含税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的商数2000,查找相应的适用税率为15%和速算扣除数为125;第二,将不含税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24000元换算成含税奖金收入为28088.24元[(24000-125)÷(1-15%)];第三,将换算成含税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28088.24除以12的商数2340.69,查找相应的适用税率为15%和速算扣除数为125;第四,计算应纳税额,应纳税额=28088.24×15%-125=4088.24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人所得税计算例子【篇一:个人所得税计算例子】个人所得税税率是多少?怎么计算呢?下面小编带来了个人所得税税率举例,欢迎阅读!【工资、薪金所得适用个人所得税累进税率表】级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含税级距)全月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级距)税率(%)速算扣除数1不超过1,500元不超过1455元的302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超过1455元至4155元的部分101053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超过4155元至7755元的部分205554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超过7755元至27255元的部分251,0055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超过27255元至41255元的部分302,7556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超过41255元至57505元的部分355,5057超过80,000元的部分超过57505元的部分4513,505【如何计算】个税起征点是3500,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五险一金)-3500实发工资=应发工资-五险一金-缴税。
举例:假设您的月工资为6000元,工作地点是广州(这个城市的五险一金标准是个人缴纳养老保险8%、医疗保险2%、失业保险1%、住房公积金8%)。
那么:应纳税额=6000 - 6000 x (8% + 2% + 1% + 8%) - 3500 = 1360(元)查上表可知,与1360元对应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分别为3%和0,因此:个税=1360 x 3% - 0 = 40.8(元)也就是说,在广州月工资6000元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40.8元。
虽然最后实际到手只有4000多元,但至少现在知道了,“少了的钱”几乎都用来缴纳五险一金了,只有极少一部分用来缴纳个税而已。
拓展阅读:2015年个人所得税速算扣除数个人所得税速算扣除数在个人所得税计算中,如果采用的是超额累进税率表计算个税时,为了简化计算过程,通常就会涉及到个人所得税速算扣除数,它的作用只是为了简化计算过程,让个税计算更加简便。
当前我国最新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用到超额累进税率表的收入分类有,工资、薪金所得(包括年终奖),劳务报酬所得,个体工商户经营所得,对企事来单位的承包承租所得,他们的个税计算过程中都涉及到个税速算扣除数。
如工资、薪金所得的税率表,每一个级距后面都附有相应的速算扣除数,且是一个固定的常数,计算个税时,只要将把应纳税所得额与税率表对照,找到相应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带入公式计算即可。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元)全月应纳税额不超过1500元3%全月应纳税额超过1500元至4500元10%105全月应纳税额超过4500元至9000元20%555全月应纳税额超过9000元至35000元25%1005全月应纳税额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30%2755全月应纳税额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35%5505全月应纳税额超过80000元45%13505下面就给大家举例说明一下,张三2015年1月分工资收入5400元,各项社会保险费(五险一金)为400元,请问题张三应缴纳多少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 = 工资收入金额 - 各项社会保险费 - 起征点(3500元) = 6400- 400 - 3500 = 2500元。
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x 税率 - 速算扣除数 = 2500 x 10% -105 = 145元。
应用个税速算扣除数,简化计算过程,一步到位,轻松计算出个税。
下面计算个税不用速算扣除数,需要分步计算,看看最后计算结果是否与上面相同。
应纳税所得额为2500元,根据税率表,其中的1500元适用3%的税率,这1500元应纳个税为1500*3%=45元。
应纳税所得额2500元减去1500元后,还用1000元,适用10%的税率,这1000元应纳个税为1000*10%=100元。
个税总计为100+45=145元,虽与上面的计算结果一致,但计算过程很复杂,容易出错,如果金额巨大的话更加麻烦。
我们财税工作人员,不是搞数理研究的,没有必要太深入理解公式及计算推理,可以先记住这些计算公式,以后如果需要的话再深入理解计算原理。
【篇二:个人所得税计算例子】在不同的情况下,个税的计算方法。
1.全年一次性奖金(1)全年一次性奖金的界定。
全年一次性奖金是指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扣缴义务人根据全年经济效益和对职工全年工作业绩的综合考核情况,向职工个人发放的一次性奖金。
该项奖励也包括年终加薪、实行年薪制和绩效工资办法的单位根据考核情况兑现的年薪和绩效工资。
(2)全年一次性奖金的计税方法。
对于职工个人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
但考虑到该项收入与年度工作业绩相关且数额往往比较大,在计算税款时采用“按年平均取低税率”的方法,降低税额、减轻个人负担。
具体分两个步骤进行计算:第一步,将个人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如果在发放年终一次性奖金的当月,个人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减除标准,应将全年一次性奖金减除“个人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减除标准的差额”后的余额,按上述方法确定全年一次性奖金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第二步,将个人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按上一步确定出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征税。
如果个人当月工资、薪金所得高于(或等于)税法规定的费用减除标准的,税款计算公式为:如果个人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减除标准的,税款计算公式为:案例:中国公民王某2012年1月自单位取得当月工资3000元,同时领取全年考核奖金20000元。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情况下,计算王某该笔奖金应纳的个人所得税款。
案例分析:该笔奖金是单位对王某全年工作情况的考核奖励,属全年一次性奖金。
因此,需要首先确定该笔奖金适用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之后再计算其应纳税款。
第一,确定税率和速算扣除数第二,计算应纳税款2.职工低价购房的差价收入单位按低于购置或建造成本价格出售住房给职工,职工因此而少支出的差价部分,属于个人所得税应税所得,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比照全年一次性奖金的征税方法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职工因单位低价售房而少支出的差价部分,是指职工实际支付的购房价款低于该房屋的购置或建造成本价格的差额,但不包含住房制度改革期间免税的差价收益。
3. 年薪制企业薪金收入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金收入由基薪、绩效薪金和任期奖励构成,其中基薪和绩效薪金的60%在当年度发放,绩效薪金的40%和任期奖励于任期结束后发放。
对于当年度发放的薪酬,依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按月计征个人所得税。
中央企业负责人于任期结束后取得的绩效薪金和任期奖励收入,按照全年一次性奖金计算方法,合并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适用这一规定的企业负责人范围较窄,仅为《国资委管理的中央企业名单》中的下列人员,除此之外,其他人员不得比照上述规定执行。
(1)国有独资企业和未设董事会的国有独资公司的总经理(总裁)、副总经理(副总裁)、总会计师;(2)设董事会的国有独资公司(国资委确定的董事会试点企业除外)的董事长、副董事长、董事、总经理(总裁)、副总经理(副总裁)、总会计师;(3)国有控股公司国有股权代表出任的董事长、副董事长、董事、总经理(总裁),列入国资委党委管理的副总经理(副总裁)、总会计师;(4)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和国有控股公司党委(党组)书记、副书记、常委(党组成员)、纪委书记(纪检组长)。
4 .特定行业工资、薪金收入采掘业、远洋运输业、远洋捕捞业等三个行业的企业经营效益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职工个人各月间收入差距较大,为此,现行税法对这些行业的职工工资薪金收入计税做出特殊规定。
(1)采掘业、远洋运输业、远洋捕捞业的职工取得的工资、薪金收入(含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采取按年计算、分月预缴的方式计征个人所得税。
(2)鉴于远洋运输业有跨国流动的特点,对远洋运输业船员每月的工资、薪金收入计税时,允许在统一扣除费用的基础上,再扣除税法规定的附加减除费用。
同时,船员的伙食费统一用于集体用餐,不发给个人的,不计入船员个人的应纳税工资、薪金收入。
【案例】某采掘业职工张某,自2012年起,每年3—10月份每月取得工资薪金3500元,1月份、2月份和11月份、12月份每月取得工资薪金8000元。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情况下,计算张某按月预缴税款和年度汇缴个人所得税款。
案例分析:采掘业属税法规定的特定行业,张某工资薪金收入的个人所得税应按年计算,分月预缴。
(1)按月预缴税款每年3—10月份不需扣缴税款;(2)按年计算、汇缴税款应退税款=1380-540=840(元)5.企业年金缴费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及其职工按照《企业年金试行办法》的规定,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
同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形式相同,建立年金制度的企业和职工按规定需要向有关管理机构分别缴纳保险费用。
6.提前退休人员取得补贴收入机关、企事业单位对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正式办理了提前退休手续的个人,按照统一标准向提前退休人员支付一次性补贴。
这部分补贴收入不属于免税的离退休工资收入,按照办理提前退休手续至法定退休年龄之间所属月份平均分摊计算个人所得税。
7.解除劳动合同获得经济补偿收入为了支持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推进劳动人事改革、妥善安置有关人员,维护社会稳定,对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而取得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用),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给予了一定的税收优惠。
对于个人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的部分可视为一次取得数月的工资、薪金收入,允许在一定期限内进行平均后计算税款。
具体是以个人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除以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按实际工作年限数计算,超过12年的按12计算),以其商数作为个人的月工资、薪金收入,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同时,个人领取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时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的比例实际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允许在个人所得税前扣除。
【案例】孙某在某机械厂工作20年,2012年2月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该机械厂向孙某支付一次性补偿金19万元,同时,从中拿出1万元为孙某缴纳住房公积金、基本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
计算孙某取得的补偿金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款。
其他资料:孙某所在地2011年职工平均工资为2万元。
案例分析:1.计算应税补偿金数额应纳个人所得税的补偿金=190000-60000-10000=120000(元)2.计算应纳税款孙某虽然在该企业工作20年,根据现行税收政策规定,只能按12个月份数进行分摊、计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