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外加剂的种类和作用

合集下载

混凝土外加剂种类与应用

混凝土外加剂种类与应用

混凝土外加剂种类与应用
1.减水剂
减水剂是最常见的混凝土外加剂之一,主要用于降低混凝土的水灰比,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

具体应用包括:提高混凝土的可泵性,减少混凝土
内部的空隙,降低混凝土的收缩和开裂倾向,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等。

2.减水剂
减水剂是一类特殊的减水剂,其主要作用是降低混凝土的黏性,减少
混凝土充填料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

适用于混凝土拌
合物的坍落度要求高、构造复杂、流动性要求高的工程。

3.增粘剂
增粘剂主要用于提高混凝土和胶砂或粉料的黏附性,增加混凝土的内
聚力和粘结力。

适用于高度流动性要求的混凝土,如自密实混凝土等。

4.增强剂
增强剂主要用于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耐磨性和耐久性。

常见的增强剂
包括助磨剂、早强剂和抗渗剂等。

5.增塑剂
增塑剂主要用于提高混凝土的可塑性和流动性,使混凝土易于施工和
成型。

适用于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对流动性要求较高的场合。

6.特殊功能剂
特殊功能剂是一类具有特殊功能和效果的混凝土外加剂。

如防水剂、低温剂、防腐剂、防火剂等。

这些外加剂主要用于改善混凝土的特殊性能和使用环境下的性能。

总而言之,混凝土外加剂在混凝土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改善混凝土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

不同类型的外加剂可以根据不同需求和混凝土性质的要求进行选择和应用,以获得更好的混凝土品质和施工效果。

混凝土外加剂分类及其功能

混凝土外加剂分类及其功能

混凝土外加剂分类及其功能引言混凝土外加剂是在混凝土制备过程中添加的一种材料,用于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和特性。

选择合适的外加剂可以使混凝土更加耐久、坚固和具有特定的功能。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混凝土外加剂分类以及它们的功能。

混凝土外加剂分类1. 水泥外加剂水泥外加剂是指在混凝土中与水泥一同使用的外加剂。

根据其功能和作用机理的不同,水泥外加剂可分为以下几类:- 减水剂:减少混凝土水灰比,提高混凝土的可塑性和流动性。

- 凝结剂:加快水泥的水化反应,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早期强度发展。

- 缓凝剂:延缓水泥的凝结时间,使混凝土具有更长的凝结时间。

- 强化剂: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 矿物外加剂矿物外加剂是指由矿物质制成的外加剂。

根据其来源和性质的不同,矿物外加剂可分为以下几类:- 硅酸盐类外加剂:如粉煤灰、矿渣粉等,能够改善混凝土的物理性能。

- 粉状矿渣外加剂:如矿渣水泥、矿渣颗粒等,能够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 粉状粘土外加剂:如膨润土、粉煤灰等,能够提高混凝土的可塑性和流动性。

3. 化学外加剂化学外加剂是指经过化学处理的外加剂。

根据其功能和作用机理的不同,化学外加剂可分为以下几类:- 引气剂:使混凝土中形成微小的气泡,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和减少收缩变形。

- 防水剂:使混凝土具有较好的防水性能。

- 缓蚀剂:减少混凝土中金属的腐蚀程度。

功能与应用不同的外加剂具有不同的功能和应用,以下是常见的功能及其应用:- 提高耐久性:通过使用合适的外加剂,可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如抗冻性、抗渗性和耐化学腐蚀性。

- 提高强度:凝结剂、强化剂等外加剂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早期强度发展。

- 改善可塑性和流动性:减水剂、粘土外加剂等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可塑性和流动性。

- 减少收缩和变形:引气剂等外加剂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和变形。

- 提高防水性能:防水剂可以提高混凝土的防水性能。

结论混凝土外加剂具有多种功能和应用,合理选择适合的外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和特性,满足不同工程的需求。

混凝土外加剂种类及作用

混凝土外加剂种类及作用

混凝土外加剂种类及作用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外加剂是混凝土中除水泥、砂、石和水之外的不可缺少的第5种材料。

混凝土外加剂是为改进水泥净浆、砂桨和混凝土的某些性能而掺入的物质。

混凝土应具有耐久、高强、轻质等性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应用外加剂就能够进一步提高这些性能。

此外,应用外加剂还可以改善施工操作条件,并节约水泥。

一、混凝土外加剂从主要的使用功能来看.混凝土外加剂有四类:第—类能改变混凝土拌和物流变性能,包括各种减水剂、引气剂或泵送剂等。

第二类能调节混凝土凝结时间,包括缓凝剂、早强剂和速凝剂等。

第三类能改善混凝土耐久性,包括引气剂、防水剂、阻锈剂等。

第四类能改善混凝土其他性能,包括加气剂、膨胀剂、防冻剂、着色剂、防水剂和泵送剂等。

从化学性质来看,混凝土外加剂大致可分为具有表面活性作用的减水剂(或引气剂)、无机电解质盐类以及有机和无机相结合的复合外加剂。

不同的外加剂在混凝土中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在近代混凝土外加剂中,表面活性剂占有重要的位置,无论是普通的表面活性剂或是高分子表面活性别,它们的合成或天然产品大都可以成为制造减水剂、引气剂、起泡剂、消泡剂、调凝剂等的主要成分。

表面活性剂能显着改变液体表面张力或二相界面张力。

减水剂是一种表面活性材料,加入混凝土中,对水泥颗粒起扩散作用,把水泥凝聚体中的游离水释放出来。

可保持混凝土工作性能不变,但显着减少用水量、降低水灰比、改善和易性、增加流动性、节约水泥。

减水剂品种有木质素系、萘磺酸盐系、水溶性密胺树脂系、糖蜜系等。

二、混凝土外加剂的特性、适用范围。

1.引气剂可使砂浆、混凝土中产生大量微细的均匀分布封闭气泡。

可以改善混凝土和易性、提高抗渗性和耐久性。

引气剂品种有烷基磺酸钠等。

适用范围:2.调凝剂是调节水泥凝结时间的外加剂,它对混凝土凝结时间和强度发展影响显着。

调凝剂有缓凝剂、早强剂、速凝剂。

3.缓凝剂是一种延迟水泥和水的反应,从而延长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外加剂。

混凝土外加剂种类及作用

混凝土外加剂种类及作用

常用混凝土外加剂的种类和作用转载标签:外加剂种类作用房产分类:外加剂技术按(GB8075—87)分类,混凝土外加剂按其主要功能可分为四类:1.改善混凝土拌合物流变性能的外加剂:包括各种减水刘、引气剂和泵送剂等。

2.调节混凝土凝结时间,硬化性能的外加剂:包括缓凝剂、早强剂、速凝剂等。

3.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的外加剂:包括引气剂、防水剂、和阻锈剂等。

4.改善混凝土其它性能外加剂:包括引气剂、膨胀剂、防冻剂、着色剂、防水剂和泵送剂等。

按(GB8075—87)外加剂的命名和定义,外加剂可分为16个名称,其各自定义如下:1.普通减水剂:在混凝土塌落度基本相同条件下,能减少拌合用水量的外加剂;2.早强剂:加速混凝土早期强度发展的外加剂;3.缓凝剂:延长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外加剂;4.引气剂:在搅拌混凝土过程能引入大量均匀分布,稳定而封闭的的微小气泡的外加剂;5.高效减水剂:在混凝土塌落基本相同条件下,能大幅度减少拌合物用水量的外加剂;6.早强减水剂:兼有早强和减水功能的减水剂;7.缓凝减水剂:兼有缓凝和减水功能的减水剂;8.引气减水剂:兼有引气和减水功能的外加剂;9.防水剂:能降低混凝土在静水压力下的透水性的外加剂;10.阻锈剂:能抑制或减轻混凝土中钢筋或其它预埋金属锈蚀的外加剂;11.加气剂:混凝土制备过程中因发生化学反应放出气体,能使混凝土形成大量气孔的外加剂;12.膨胀剂:能使混凝土体积产生一定膨胀的外加剂;13.防冻剂:能使混凝土在负温下硬化,并在规定时间内达到足够防冻强度的外加剂;14.着色剂:能制备具有稳定色彩混凝土的外加剂;15.速凝剂:能使混凝土迅速硬化的外加剂;16.泵送剂:能改善混凝土拌合物泵送性能的外加剂。

混凝土添加剂的种类与作用

混凝土添加剂的种类与作用

混凝土添加剂的种类与作用1.水泥减水剂(减水剂):水泥减水剂是一种能够降低混凝土所需水分量的化学物质。

减水剂能够增加混凝土的流动性,减少水泥用量,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此外,减水剂也可以降低混凝土的收缩和渗透性。

2.空气泡沫剂:空气泡沫剂是一种通过在混凝土中形成微小气泡来改善其性能的添加剂。

空气泡沫剂可以提高混凝土的耐寒性和耐磨性。

此外,空气泡沫剂还可以用于减少混凝土的密度,从而减轻结构负荷、降低成本。

3.强化剂:强化剂是一类能够显著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的添加剂。

强化剂能够促进水泥与水的化学反应,形成更多的水化产物,从而加快混凝土的硬化过程。

强化剂还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和裂缝的发生。

4.凝胶剂:凝胶剂是一种能够提高混凝土抗渗性的添加剂。

凝胶剂能够与水中的游离氯离子反应,生成一种不溶于水的凝胶物质,从而降低混凝土的渗透性。

凝胶剂还可以提高混凝土的耐化学腐蚀性。

5.抗震剂:抗震剂是一种能够提高混凝土抗震性能的添加剂。

抗震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韧性和延性,降低其脆性,在地震或其他震动条件下保护结构免受破坏。

抗震剂可以通过增加混凝土的粘滞性和延展性来提高其抗震能力。

6.膨胀剂:膨胀剂是一种能够使混凝土产生体积膨胀的添加剂。

膨胀剂可以在混凝土中产生气泡,并增加其体积。

这样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柔性和抗裂性能,减少温度和湿度变化引起的应力。

7.颜料:颜料是一种能够改变混凝土颜色的添加剂。

颜料可以为混凝土施工提供装饰效果,使其更加美观。

颜料还可以用于标记混凝土结构的不同部分,便于识别和维护。

总结起来,混凝土添加剂的种类繁多,各种添加剂都有其特定的作用和作用机制。

通过使用适当的添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其强度、耐久性和施工性能。

但需要注意的是,选择和使用混凝土添加剂时应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混凝土性能需求进行合理选择,并遵守相应的使用指导和标准。

混凝土外加剂种类及作用

混凝土外加剂种类及作用

混凝土外加剂种类及作用混凝土外加剂是指为改进混凝土性能而添加到混凝土中的一种化学物质。

它们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持久性能、强度和耐久性等方面的性能。

一般来说,混凝土外加剂可以分为增塑剂、减水剂、减水减粘剂、延缓剂、早强剂、缓凝剂、气泡剂、抗裂剂、增粘剂等多个种类。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种类以及它们的作用。

1.增塑剂:增塑剂是将普通混凝土的流动性提高的一种外加剂。

它能够改善混凝土的可塑性和流动性,降低混凝土的黏性,提高混凝土的流动度,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2.减水剂:减水剂是一种通过减少混凝土内部的含水量来提高混凝土强度的外加剂。

它能够改变水泥和粒面接触的性质,从而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强度。

3.减水减粘剂:减水减粘剂是一种能够同时减少混凝土水泥用量和粘度的外加剂,它能够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工作性能。

4.延缓剂:延缓剂是一种延缓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外加剂。

它可以调整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5.早强剂:早强剂是一种能够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的外加剂。

它可以促进混凝土的早期硬化,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6.缓凝剂:缓凝剂是一种延缓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外加剂。

它可以调整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7.气泡剂:气泡剂是一种在混凝土中生成气泡的外加剂,它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和抗渗性能。

8.抗裂剂:抗裂剂是一种改善混凝土抗裂性能的外加剂。

它可以有效地减少混凝土的收缩裂缝和开裂。

9.增粘剂:增粘剂是一种能够提高混凝土粘结性的外加剂。

它可以改善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性,增强混凝土的抗剪强度。

总之,混凝土外加剂种类繁多,每种外加剂都有其不同的作用。

通过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混凝土外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持久性能、强度和耐久性等方面的性能,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整体质量和性能。

混凝土外加剂作用及种类

混凝土外加剂作用及种类

混凝土外加剂作用及种类
1.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混凝土外加剂可以显著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抗渗透性和抗裂性等性能,使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

2.调节混凝土的工艺性:混凝土外加剂可以改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可泵送性,提高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3.降低混凝土的成本:混凝土外加剂可以降低混凝土材料的用量和施工成本,同时减少混凝土制备过程中的能耗和环境污染。

1.减水剂:减水剂是一种常用的混凝土外加剂,它可以显著降低混凝土的黏性和表面张力,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可泵送性,使其在保持强度的同时,减小水灰比,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失水剂:失水剂是一种通过阻碍混凝土中的水分散而起到减少混凝土收缩的作用的外加剂。

失水剂可以有效地减少混凝土的收缩量,防止混凝土开裂,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3.塑化剂:塑化剂是一种能够改善混凝土流动性和工作性的外加剂,它可以显著降低混凝土的黏性和表面张力,使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可塑性和均匀性,提高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4.枯燥加剂:枯燥剂是一种通过吸附混凝土中的水分子来加速混凝土凝结和硬化的外加剂。

枯燥剂可以使混凝土快速凝固、硬化和成型,提高施工的速度和质量。

5.改良剂:改良剂是一种通过改变混凝土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来提高混凝土性能的外加剂。

改良剂可以使混凝土具有较好的抗渗透性、抗裂性和耐久性,适用于特殊工程要求或特殊材料的混凝土制备。

以上所列举的外加剂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的混凝土外加剂也在不断涌现,以满足不同工程要求和环境条件下混凝土的需求。

混凝土外加剂的使用标准

混凝土外加剂的使用标准

混凝土外加剂的使用标准一、前言混凝土外加剂是一种可以提高混凝土性能的化学材料,常用于混凝土的生产和施工中。

本文旨在介绍混凝土外加剂的使用标准,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安全。

二、混凝土外加剂的种类及作用原理1. 外加剂种类:按照不同的作用原理,混凝土外加剂可分为增强剂、缓凝剂、减水剂、空气剂等。

2. 作用原理:(1)增强剂:通过改善水泥胶体的形态,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

(2)缓凝剂:延缓水泥浆体或混凝土的凝结时间,适用于高温或高反应性材料的混凝土。

(3)减水剂:通过减少混凝土中所需的水分,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可塑性。

(4)空气剂:通过在混凝土中引入微小的气泡,提高混凝土的耐冻性和耐久性。

三、混凝土外加剂的使用标准1. 外加剂的选用:根据混凝土的设计强度、施工环境和所需的混凝土性能,选择适当的外加剂种类和用量。

2. 外加剂的添加:按照外加剂生产厂家提供的说明,将外加剂与水拌匀后再添加到混凝土中,或直接将外加剂加入混凝土中进行混合。

3. 外加剂的用量:按照外加剂生产厂家提供的用量范围,确定适当的用量,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用量。

4. 外加剂的质量:外加剂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施工前必须进行检查,确保质量合格。

5. 外加剂的存储:外加剂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严禁与其他化学品混放或直接接触。

6. 外加剂的配合比: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以保证混凝土性能的稳定和可靠性。

四、混凝土外加剂的使用注意事项1. 外加剂的添加时间:根据外加剂的种类和作用原理,控制好外加剂的添加时间,以充分发挥外加剂的作用。

2. 外加剂的搅拌时间:搅拌时间应根据外加剂的种类和用量进行调整,确保混凝土均匀。

3. 外加剂的混合方式:根据外加剂的种类和用量,选择合适的混合方式,如手动混合、机械混合等。

4. 外加剂的使用环境:在高温、高湿、强风等特殊环境下施工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外加剂的种类和用量。

5. 外加剂的防止误用:严格按照外加剂生产厂家提供的说明书进行使用,防止误用和不当使用导致混凝土质量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外加剂
混凝土外加剂的分类、命名与定义
一、引言
1 1 本标准适用于水泥混凝土外加剂的分类与命名,并对每一种被命名的外加剂给以定义。

凡符合本标准第2、3章混凝土外加剂定义的每一种产品都应归属于本标准的某一类,并给予名称。

本标准也适用于水泥净浆或砂浆用外加剂。

1 2 每种外加剂按其具有的一种或多种功能给出定义,并根据其主要功能命名。

复合外加剂具有一种以上的主要功能,按其一种以上功能命名。

1 3 混凝土外加剂是在拌制混凝土过程中掺入,用以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物质。

掺量不大于水泥质量的5%(特殊情况除外)。

1 4 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标准草案ISO/DIS 7690。

二、混凝土外加剂的分类
混凝土外加剂按其主要功能分为四类:
2 1 改善混凝土拌合物流变性能的外加剂。

包括各种减水剂、引气剂和泵送剂等。

2 2 调节混凝土凝结时间、硬化性能的外加剂。

包括缓凝剂、早强剂和速凝剂等。

2 3 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的外加剂。

包括引气剂、防水剂和阻锈剂等。

2 4 改善混凝土其它性能的外加剂。

包括加气剂、膨胀剂、着色剂、防水剂和泵送剂等。

三、混凝土外加剂的名称及定义
3 1 普通减水剂water-reducing admixture
在混凝土坍落度基本相同的条件下,能减少拌合用水量的外加剂。

3 2 早强剂hardening accelerator
加速混凝土早期强度发展的外加剂。

3 3 缓凝剂set retarder
延长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外加剂。

3 4 引气剂air entraining admixture
在搅拌混凝土过程中能引入大量均匀分布、稳定而封闭的微小气泡的外加剂。

3 5 高效减水剂superplasticizer
在混凝土坍落度基本相同的条件下,能大幅度减少拌合用水量的外加剂。

3 6 早强减水剂hardening accelerating and water reducing admixture
兼有早强和减水功能的外加剂。

3 7 缓凝减水剂set retarding and water-reducing admixture
兼有缓凝和减水功能的外加剂。

3 8 引气减水剂air entraining and water reducing admixture
兼有引气和减水功能的外加剂。

3 9 防止剂water repellent admixture
能降低混凝土在静水压力下的透水性的外加剂。

3 10 阻锈剂anti-corrosion admixture
能抑制或减轻混凝土中钢筋或其它预埋金属锈蚀的外加剂。

3 11 加气剂gas forming admixture
混凝土制备过程中因发生化学反应,放出气体,而使混凝土中形成大量气孔的外加剂。

3 12 膨胀剂expanding admixture
能使混凝土产生一定体积膨胀的外加剂。

3 13 防冻剂anti-freezing admixture
能使混凝土在负温下硬化,并在规定时间内达到足够防冻,强度的外加剂。

3 1
4 着色剂colouring admixture
能制备具有稳定色彩混凝土的外加剂。

3 15 速凝剂flash setting admixture
能使混凝土迅速凝结硬化的外加剂。

3 16 泵送剂pumping aid
能改善混凝土拌合物泵送性能的外加剂。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苏州砼水泥制品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所、铁道科学研究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科水电科学研究院、长江科学院、冶金建筑科学研究院、同济大学、清华大学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大能、吴兆琦、陈金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