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新版心肺复苏指南解读14PDF介绍

合集下载

2015年心肺复苏指南

2015年心肺复苏指南

C将依赖他们的社区获得救
助。非专业救护人员必须识别出心脏骤停、进行呼救、开始 心肺复苏并给予除颤(即:公共场所除颤),直到接受过紧急 医疗服务(EMS) 培训的专业团队接手后,将患者转移到急诊 室或心导管室。患者最终会被转移到重症监护病房接受后续 救治
Company Logo
心肺复苏的意义
CPR开始时间 CPR成功率 1分钟 >90% 4分钟内 60% 6分钟内 40% 8分钟内 20% 10分钟内 0%
Company Logo
4-6分钟是医学上称之为的救命 “黄金时刻”
CPR目标 初级目标:自主循环恢复 次级目标:减少神经系统损伤 终极目标:出院存活率
按压频率范围
按压深度不足率
100-119次/分
120-139次/分 140次/分以上
Company Logo
39%
50% 70%
压速率超过120次每分钟时,按压深度会由于剂量依 存的原理而减少
胸外按压(Compression)
胸部按压深度 2015(更新):在徒手心肺复苏过程中,施救者应以至少5cm 的深度对普通成人实施胸部按压,同时避免胸部按压深度 过大6cm 2010(旧):成人胸骨应至少按下5cm
Company Logo
胸外按压(Compression)
基本原则:以团队形式实施心肺复苏 2015(新):对于医护人员,2015《指南更新》使 得应急反应系统的启动及后续处理更加灵活,更 加符合医护人员的临床环境
所有非专业施救者应至少对心脏骤停的成人患者 进行单纯胸外按压(Hands-Only)。经过培训有 能力进行人工呼吸的非专业施救者则应按照30次 按压2次人工呼吸的比率给予人工呼吸,持续心肺 复苏
Company Logo

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解读

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解读
→重呼轻拍
❖ 启动急救系统 (EMS)、找到AED(除颤仪) : 呼救EMS系统:地点、呼救电话、事件、人数、伤员情况、 正在进行的急救措施。
进一步强调了调度人员需快速识别可能的心脏辍停, 并立即向呼叫者提供心肺复苏指导(即调度员指导下 的心肺复苏)。
猝死的诊断
❖ 病人意识突然丧失,昏倒于任何场合; ❖ 心音无、大动脉无; ❖ 心跳呼吸停止; ❖ 面色苍白或紫绀,瞳孔散大; ❖ 心电图:一直线、心室颤动和心电机械分离。 ❖ 对初学者来说,第一条最重要!

3. 快速除颤

4. 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
5. 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最佳生存机会最早行为
2015AHA心肺复苏指南关键变化
快速反应团队协作
成人生存链分院内及院外 高
确定单一施救者的施救顺序


关键点
按压速率、按压幅度明确
基 础

流程中积极进行除颤


继续强调高质量心肺复苏的特点

药物应用
2015AHA心肺复苏指南关键变化
❖ 1、快速反应,团队协作 ❖ 施救者应同时进行几个步骤,如同时检查呼吸和脉搏,以
缩短开始首次按压的时间; ❖ 由多名施救者形成综合小组,同时完成多个步骤和评估(
分别由施救者实施急救反应系统;胸外按压、进行通气或 取得球囊面罩进行人工呼吸、取回病设置好除颤器同时进 行)。 ❖ 鼓励迅速识别无反应情况,启动紧急反应系统,及鼓励非 专业施救者在发现患者没有反应且没有呼吸或呼吸不正常 (如喘息)时开始心肺复苏的建议得到强化。
2015AHA心肺复苏指南关键变化
❖ 6. 继续强调高质量心肺复苏的特点:
心肺复苏的最终目标 恢复病前的生活质量和功能状态

2015年最新心肺复苏指南解析

2015年最新心肺复苏指南解析

在心肺复苏中使用高级气道进行通气



2015( 更新): 医护人员可以每 6 秒进行 1 次人 工呼吸(每分钟 10 次),同时进行持续胸部按压 (即在心肺复苏中使用高级气道)。 2010( 旧): 双人复苏时建立了高级气道(例如 气管插管、食管气管导管、喉罩气道 [LMA])后 ,应每6-8 秒给予1 次呼吸,不用保持呼吸按压同 步(这样,人工呼吸频率为每分钟 8 到 10 次)。 理由: 将成人、儿童和婴儿都遵循这个单一的频 率——而不是每分钟多少次的一个大概范围—— 可以更方便学习、记忆和实施。

2015( 更新): 对于心脏骤停的成年患者,施救者以每 分钟 100 至 120 次的速率进行胸外按压较为合理。 2010( 旧): 非专业施救者和医务人员以每分钟至少 100 次的按压速率进行胸外按压较为合理。 理由:建议最低的按压频率仍是 100 次/ 分钟。设定120 次每分钟的速率上限,是因为有一项大型的注册系列研究 表明,当按压速率超过 120 次每分钟时,按压深度会由于 剂量依存的原理而减少。例如,当按压速率在100 到119 次每分钟时,按压深度不足的情况约占 35%,而当按压速 率提高到 120 到 139 次每分钟时,按压深度不足的情况占 到 50%,当按压速率超过 140 次每分钟时,按压深度不 足的比例达到 70%。
先给予电击还是先进行心肺复苏 ?

2015( 更新): 当可以立即取得 AED 时, 对于有目击的成人心脏骤停,应尽快使用 除颤器。若成人在未受监控的情况下发生 心脏骤停,或不能立即取得 AED 时,应该 在他人前往获取以及准备 AED 的时候开始 心肺复苏,而且视患者情况,应在设备可 供使用后尽快尝试进行除颤。

3• 运用绩效指标,进一步强调了高质量心 肺复苏(包括以足够的速率和深度进行按 压,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回弹,尽可能减 少按压中断,并避免过度通气)。

2015心肺复苏指南解读

2015心肺复苏指南解读

托颌法-- (头颈部外伤)
• 双手在患者头部两侧、握 紧下颌角 • 双肘支撑在患者平躺平面
• 用力向上托下颌、拇指分
开口唇 • 不伴头颈后仰、专业人员 必掌握
B(breathing)人工呼吸
• 口对口 口对鼻 口对口鼻(婴幼儿) • 球囊━面罩辅助通气 每次通气1秒
频率 10次/min :每6秒通气一次
体位摆放
• 仰卧位 • 地面或硬床板上 • 整体翻转,头、颈身体同轴转动 • 无意识,有循环体征:侧卧位
心跳骤停判断(专业)
• 判断有无意识、简单判断
有无呼吸
• 检查颈动脉脉搏无循环体 征——立即胸外按压
胸外按压要点
• 按压部位 两乳连线中点 胸骨中下1/3交界
按压姿势
5-6cm
注意:凭自身重量垂直下压,下压至5-6cm。放松后手也可离开胸壁
1.早期识别与呼叫启动紧急医 疗救援服务系统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EMS) 2.早期CPR-强调心脏按压 3.早期除颤-如有指征快速 4.早期有效的ACLS 5.全面心脏骤停后的处理
院外急救
• 手机时代,充分利用社会媒体呼叫施救者,手机等现代 化电子设备能够在院外急救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5心肺复苏指南解读
吴金海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 Tel:1370-345-6262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
秉恒执医,和精生命, 仁德筑基,利民为本。
• 心肺复苏操作1 • 心肺复苏操作2
前言
• 2015年10月15日,新版《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指南 CPR和心血管急救ECC指南更新》刊出。时隔5年。 • 指南那些部分进行更新?如何强调快捷、培训、协作, 从而提升患者生存几率 • 以下为该指南的14大更新要点

2015年心肺复苏指南解读

2015年心肺复苏指南解读
启动EMS,取AED
胸外按压
人工通气
AED到达
(30:2)
分析心律
电击一次后 继续5个周期CPR
继续 5个周期CPR
自主循环恢复,复苏成功
心肺复苏CPR
主要包括:
1、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 BLS) 2、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dvanced cardiovascular life support,ACLS)
心肺复苏指南解读
中医院急诊科 杨汝义
2016-05-26
心肺复苏术CPR
CPR的技术包含了三种基本的急救技巧
胸外按压 开放气道
人工呼吸
心肺复苏的意义
当人突然发生心跳、呼吸停止时,必须在4至8分钟内建立基础生命维 持,保证人体重要脏器的基本血氧供应,直到建立高级生命维持或自 身心跳、呼吸恢复为止,其具体操作即心肺复苏。 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上最紧急的情况
治疗电击难以纠正的室颤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 速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2015(更新): 对于儿童患者电击难以纠正的室 颤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胺碘酮或利多 卡因同等可用。 2010(旧): 建议使用胺碘酮治疗电击难以纠正 的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如果没有胺碘酮, 可以考虑利多卡因。 理由:近期一项针对院内儿童心脏骤停的多机构 回顾性注册研究显示,与胺碘酮相比,利多卡因 的自主循环恢复率和 24 小时存活率更高。然而, 利多卡因和胺碘酮都没有增加存活出院率。
手机时代,充分利用社会媒体呼叫施 救者,手机等现代化电子设备能够在院外 急救中发挥重要作用
院内心脏骤停(IHCA)生存链
院内急救应以团队形式实施心肺复苏: 早期预警系统、快速反应小组(RRT)和 紧急医疗团队系统(MET)。

2015年心肺复苏指南

2015年心肺复苏指南
8
第8页,共57页。
“一分为二”的成人生存链
• 院内与院外心脏骤停的救治的构架和流程是截然不同的。 其中,院外心脏骤停的生存链与2010年版指南并无不同, 强调及时识别和呼救,胸外按压为主,尽早除颤,等待专 业团队赶到后,尽早送到医院。而院内心脏骤停的生存链 则强调加强监控,快速反应系统,依赖于多学科多团队的 协作
32
第32页,共57页。
口对口人工呼吸
33
第33页,共57页。
口对鼻人工呼吸
• 吹起毕,松开口鼻。 • 口对鼻人工呼吸与口对口人工呼吸类似,一般用于婴幼儿和口
腔外伤者。
34
第34页,共57页。
关于气道通气
呼吸的要点包括:
(1)每次人工呼吸超过1秒,即要给患者足 够的潮气量(500~600 ml),并且观察到患 者胸廓的起伏; (2)避免过度通气,因为当潮气量过大,或给 的呼吸频率过快,导致胃膨胀,引起胃内容物 反流和误吸,同时如果潮气量过大,增加胸腔 内压力,减少静脉回心血量和心输出量,影响 患者的生存率,因此通气时不仅要给足够的潮 气量,同时也要避免过度通气。
• 无证据表明,使用机械活塞装置对心脏骤停患者进 行胸外按压,相对人工胸外按压更有优势。
• 人工胸外按压仍然是治疗心脏骤停的救治标准。 • 在进行高质量人工胸外按压比较困难或危险时的特殊
条件下(如施救者有限、长时间心肺复苏、低温心脏 骤停时进行心肺复苏、在移动的救护车内进行心肺复 苏、在血管造影室内进行心肺复苏,以及在准备体外 心肺复苏期间进行心肺复苏),机械活塞装置可以作 为传统心肺复苏的替代品。
• AHA推荐的心血管急救成人生存链描述了心脏骤停患者 ,特别是因为室颤而导致心脏骤停的患者进行心肺复苏 的最重要的环节。在最新版的指南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 把心血管急救成人生存链“一分为二”,分成了院内心 脏骤停的生存链与院外心脏骤停的生存链。区分院内与 院外心脏骤停的生存链,主要是为了确认患者救治的不 同的途径。

2015心肺复苏指南解读详解

2015心肺复苏指南解读详解

C (circulation) 人工循环
胸外按压术


按压部位: 按压的部位在胸骨下 部,两乳头连线中点。 按压姿势: 按压的支点在救治者 的髋关节,双臂绷直, 双肩在胸骨正上方垂 直向下用力按压
胸外按压术


用力方式: 垂直向下,平稳、规律和 不间断。下压、放松时间 相等。放松时手掌根不能 离开胸骨,但不能施压。 按压频率:100-120次/分 按压深度:5-6cm。 与人工呼吸之比:30:2
葡萄糖酸钙
CPR时不常规使用钙剂,只有存在下列情况 之一时才考虑使用:
1. 2. 3.
高血钾 低血钙 钙通道阻滞剂中毒
Β-受体阻滞剂
从小剂量开始,但要防止低血压的发生
Time is life
时间每过一分钟,转复成功率将降低10%!
时间就是生命
谢 谢!
内插管和气食管联合插管等)后,2人进
行CPR的吹气频率为10次/分,不需考
虑通气与按压同步。通气时胸部按压
不需要暂停。
D 电除颤

电极放置标准部位:胸骨右缘锁骨下方、 左第五肋间腋中线上;
电除颤仅适用于VF/无脉搏性VT,均采用 非同步模式,PEA/心室停搏禁忌电击; 能量选择:360J; 一次除颤后立即CPR,而非连续多次除颤
进一步生命支持(ALS)
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 电除颤 建立静脉通道及复苏用药

ALS应尽可能早期开始,如人力足够,BLS与ALS 应同时分组进行。如病人未恢复自主循环与自 主呼吸,在采取ALS时,应持续进行CPR。如须 插管及除颤,CPR中断时间也应纳洛酮 1.肾上腺素 7.去甲/异丙肾上腺素 2.阿托品 8.碳酸氢钠 3.胺碘酮 9. 葡萄糖酸钙 4.利多卡因 10. Β 受体阻滞剂 5.多巴胺/多巴酚丁胺

2015年AHA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解读概述

2015年AHA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解读概述

12、低温治疗
所有在心脏骤停后恢复自主循环的昏迷, 即对语言指令缺乏有意义的反应的成年患 者,都应采用目标温度管理(TTM),选定在 32到36度之间,并至少维持24小时。
13、及早EMMS
一旦发现患者没有反应,医护人员必须立 即呼救同时检查呼吸和脉搏,然后再启动 应急反应系统或请求支援。
14、C-A-B 顺序仍需坚持
大约相当于婴儿4厘米,儿童5厘米。对于青少年
即应采用成人的按压深度,即5~6厘米。
4、按压的频率
按压频率规定为100~120次/分。
原指南仅仅规定了每分钟按压频率不少于100次/ 分,但一项大样本的注册研究发现,如果按压频 率(超过140次/分)过快,按压幅度则不足。
指南也指出,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施救者应该以 适当的速率(100至120次/分)和深度进行有效按压, 同时尽可能减少胸部按压中断的次数和持续时间。
别再使劲按了!费劲!
新指南规定,胸部按压在整个心肺复苏中的目标比 例为至少60%。
指南把心肺复苏与驾车行驶进行了比较。在驾车行 驶时,一天行驶的里程数不仅受行驶速度影响,还 受中途停顿的次数和时间影响。以60英里/小时的 速度不中断行驶,则实际行驶距离为一小时60英里。 以60英里每小时的速度行驶,但中途停顿10分钟, 则实际行驶距离为―小时的英里。停顿越频繁,停 顿时间越长,则实际行驶里程越少。
除颤
尽快连接并使用AED;尽可能缩短电击前后的胸外按压 中断;每次电击后立即从按压开始心肺复苏
药品
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抢救时,标准的复苏措 施固然重要,抢救用药也必不可少,正所谓 「医药不分家」。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从今 以后,抢救用药哪些药物依然好使,哪些药 物沦为禁忌吧!
加压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单一施救者的施救顺序
单一施救者应先开始胸外按压再进行人工呼吸(C-A-B 而非 A-B-C)
三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和心肺复苏质量:非专业施救者心肺复苏
1、
什 但发现患者没有意识 么
及呼吸时,就可以通 时 候
知急救中心并开始做 开
CPR

CP
R
研究表明,由旁观者 2、 实施心肺复苏并快速 除 颤 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
(AED)时,心脏骤
停的存活率会增加。
三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和心肺复苏质量:非专业施救者心肺复苏
3、

纯 容许非专业人员仅实 胸
施胸外按压,不用进 外

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吗啡过量患者呼吸停 4、 纳 止但有脉搏,可由非 洛
专业急救者或BLS急救 酮
者经IM或IN给予纳洛

四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和心肺复苏质量:医护人员( BLS)
致的心跳骤停复苏后患者
可考虑使用
2
利多卡因
没有研究显示加压
3
素比肾上腺素更有
效,所以删除加压
素 加压素
六 复苏后处理
1、防止 低血压
2015 ( 更 新): 《指南更新》建议在复苏后,防止患者 收缩压<90mmHg或平均动脉压<65mmHg,确保器官的 血流灌注足够
2、目标温 度管理
(TTM)
2015(更新):对心脏骤停复苏后患者进行脑复苏,以往采用亚 低温治疗,现在改称TTM,恢复自主循环的昏迷的成年患者都应采 用TTM,目标温度选定在 32 °C ~ 36 °C ,并至少维持24 h。
四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和心肺复苏质量:医护人员 BLS
BLS流程如下:
确认现场安全
监测患者情 况, 直到急救人员 到达。
患者没有反应。 呼叫旁人帮助。 (如果适用)通过移动通讯设备 启动应急反应系统。 取得 AED 及急救设备 (或请旁人帮忙获得)。
呼吸正 常,有脉 搏
检查是否无呼吸或 仅是喘息, 并检查脉搏(同 时)。 能否在 10 秒内 明确感觉到脉搏?
检查心律。是否 可电击心律?
是, 可电击
不是, 不可电击
立即继续心肺复苏, 持续约 2 两分钟 (直至 AED 提示需要分析 心律)。 持续直至高级生命支持团 队 接管或者患者开始活动。
五 成人高级心脏生命支持:药物
2015 (更新): 保留肾上 腺素作为主要强心药物。
肾上腺素
1
心室过速或心室颤动所导
四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和心肺复苏质量:医护人员 BLS
4、特殊情况
《指南更新》建议孕妇出现心跳骤停时,不需要倾斜30°作复苏,因为孕妇处于侧 卧位会令高质量CPR无法执行。 如果宫底高度超过肚脐水平,应该由一位急救者徒手将子宫推向左边,再由另一位 急救者实施胸外按压 当孕妇发生不可存活的创伤或无脉搏时间延长,传统CPR显然无效,应该在开始 CPR后4min考虑进行“濒死剖宫产”
没有呼吸或仅是喘 息, 无脉搏。 心肺复苏 开始 30 次按压和 2 次人工呼吸的复苏周期。 如有可能应该尽早使用 AED。
所有情况下,到这时应该都已启动 应急反应系统或救援,并且已经取 得或者有人正在前往取得 AED 和急 救设备。
AED 到达。
进行 1 次电击。 立即继续心肺复苏, 持续约 2 两分钟(直 团队 接管或者患者开始活动。
厘米的深度对普通成人实施胸
部按压,同时避免胸部按压深
度大于 6 厘米 。
7
按压深度
2015 (更新):
8
避免在按压间隙倚
靠在患者胸上,让
胸廓充分回弹。
胸廓回弹
四 急救系统和持续质量改进
9、按压吹起比
没有高级气道通气时,按压吹起比例是30:2(30次按压要在15~16s完成) 有高级气道通气的,按压应以100~120次/min速度不间断进行,并施与每6s用气 囊进行一次通气
没有正常呼 吸,有脉搏
给予人工呼吸 : 每 5 至 6 秒钟 1 次呼吸, 或每分钟 10 至 12 次呼吸。 • 如果 2 分钟后仍未启动应 急反应系统,则启动系统。 • 继续人工呼吸 ;约每两 分钟检查一次脉搏。如果 没有脉搏,开始心肺复苏 • 如果可能有阿片类药物过 量的情况,若能获得纳洛 酮,则按照治疗方案给予 纳洛酮。
提高实施CPR灵活性, 如果有足够的医务人 员,几个步骤科同时进 行
1、及早识别患者并 启动应急反应系统
当可以立即取得 AED 时,应 尽快使用除颤器。
2015更新
2、先给予电击还 是先进行心肺复苏
四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和心肺复苏质量:医护人员 BLS
3、尽可 能减少胸 外按压的 中断次数
2015(重申 2010 版的建议): 施救者应尽可能减 少胸外按压中断的次数和时间,尽可能增加每分钟 胸外按压的次数。 2015(更 新):尽量提高胸部按压在整个心肺复 苏中的比例,目标比例为至少 60%。
2015
新版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解读
——胡素容
一 《2015年指南更新》特点
只是一份更新指南,并非一 份全面修订
1
AHA(美国心脏协会)更新了 建议级别和证据水平
3
开启一个持续的审 查过程,新的主题会 不断加入
2
二 急救系统和持续质量改进
2015 (更新): 采用构架 1、 持
(人员、器材、教育)、过程、
的类似癫痫症状或濒死喘息。调度员应学习通过各种临 床症状和描述识别无反应状态、呼吸不正常及濒死喘 息,并通过媒体等方式向专业的施救者提供心肺复苏指
导。
二 急救系统和持续质量改进
2015 (更新): 以每分钟 100 至 120 次的速率进行 胸外按压较为合理。
按压速率
6
2015 (更新): 应以至少5
二 急救系统和持续质量改进
4、社区非专 业施救者使用 自动体外除颤 器方案
2015 (更新): 建议实施公共场所除颤 (PAD)方 案,非专业人员在院前现场(如机场、商场、运动 场所等)利用半自动除颤仪及时实行除颤,以提高 患者存活率。
2015(更新):心脏骤停患者可能出现施救者难以辨认
5、调度 员识别濒 死喘息
续 (如操作规范)、系统(如文 质
化)及患者成效(如存活率) 量
等方式去提高复苏质量


2、 2015 (更新): 对
生 存 生存链进行划分,分 链
为院内和院外生存链
二 急救系统和持续质量改进
3、利用社 会媒体、通 讯工具呼叫
施救者
2015 (更新): 将电子设备融入到院外心脏骤停 救治系统中,AHA建议施救者可以在不离开患者身 边的情况下启动紧急反应(即通过手机),手机免提 功能可以在不中断按压的情况下完成拨打急救电话 启动紧急反应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