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铁罐教案(第二课时)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6课《陶罐和铁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6课《陶罐和铁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并复述《陶罐和铁罐》的故事情节,感受故事中陶罐和铁罐的对比,理解寓言故事的含义。
2.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形容词和副词进行描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寓言故事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内容1. 复习上一课时学习的内容,回顾陶罐和铁罐的特点。
2. 学习本课时的内容,理解故事中陶罐和铁罐的对比,引导学生思考寓言故事的含义。
3. 讲解并练习形容词和副词的用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 拓展阅读,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寓言故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并复述《陶罐和铁罐》的故事情节,感受故事中陶罐和铁罐的对比,理解寓言故事的含义。
2.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形容词和副词进行描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用书、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一课时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陶罐和铁罐的特点。
2. 新课内容:讲解本课时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陶罐和铁罐的对比,引导学生思考寓言故事的含义。
3. 练习:讲解并练习形容词和副词的用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 拓展阅读: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寓言故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寓言故事的学习意义。
板书设计1. 课题:《陶罐和铁罐》(第二课时)2. 内容:陶罐和铁罐的特点、故事情节、寓言故事的含义、形容词和副词的用法。
3. 设计:用图示和关键词展示故事情节,用表格对比陶罐和铁罐的特点,用例句展示形容词和副词的用法。
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写一篇关于《陶罐和铁罐》的故事感悟,要求使用形容词和副词进行描述,字数不限。
3. 预习下一课时的内容,提前了解故事情节。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6.《陶罐和铁罐》第二课时 教案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陶罐和铁罐》的内容,并能够运用文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故事中的寓意,学会尊重他人,珍惜友谊。
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讲解《陶罐和铁罐》的故事情节,理解陶罐和铁罐的友谊。
2. 重点词语: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如“陶罐”、“铁罐”、“友谊”等,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3. 故事寓意: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寓意,学会尊重他人,珍惜友谊。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 教学难点:理解故事中的寓意,学会尊重他人,珍惜友谊。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用于展示课文内容和重点词语。
2. 学具:笔记本,用于记录重点词语和学习心得。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内容。
2. 讲解课文:讲解《陶罐和铁罐》的故事情节,理解陶罐和铁罐的友谊。
3. 学习重点词语:通过PPT展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故事中的寓意,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珍惜友谊。
5.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故事情节,提高表达和沟通能力。
6.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学习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板书设计1. 《陶罐和铁罐》2. 重点词语:陶罐、铁罐、友谊3. 故事情节:陶罐和铁罐的友谊4. 寓意:尊重他人,珍惜友谊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造句。
2. 思考作业:思考如何尊重他人,珍惜友谊。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学生们对《陶罐和铁罐》这个故事的喜爱。
他们不仅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还能够通过角色扮演深入理解故事中的寓意。
同时,我也发现一些学生对重点词语的掌握还不够牢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总的来说,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但也需要在一些方面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陶罐和铁罐》公开课教案第二课时

陶罐和铁罐》公开课教案第二课时27.陶罐和铁罐教学目标:1.复和巩固新词。
2.阅读课文,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1.读懂课文主要内容。
2.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设境导入早上,XXX在路上捡到了一张《失物招领》。
我们一起看看,到底是谁丢失了什么东西呢?原来是陶罐在寻找铁罐。
那么铁罐到底去哪里了呢?今天我们继续走进第27课——《陶罐和铁罐》。
二、研读铁罐1)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第1-9自然段,抓住铁罐的神态、语言,好好地研究这只怎样的铁罐子?2)反馈交流:课件出示句子。
1.“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2.“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3.“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4.“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真的看到了一只蛮横无理的铁罐。
A。
理解句意,感受情感。
B。
指导朗读。
三、研读陶罐课件出示:1.“不敢,铁罐兄弟。
”陶罐谦虚地回答。
2.“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
”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
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3.“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4.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A。
出示四句话,自己读读,看同学们能不能想出一些恰当的词来形容陶罐?B。
感受情感,指导朗读。
四、研读结局过渡:日子一天天过去,陶罐是否像铁罐说的那样破成了碎片?铁罐是否像它自己所说的坚固得什么也不怕?它们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10-17自然段。
一)齐读课件出示的三句话。
1.捧起陶罐,倒掉里面的泥土,擦洗干净,它还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
6《陶罐和铁罐》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6《陶罐和铁罐》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目标:
1. 了解《陶罐和铁罐》的故事情节, 增强阅读兴趣;
2. 认识并掌握生词和生字的读音和意思;
3. 学会提问, 表述观点和选择合适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并理解《陶罐和铁罐》的故事情节;
难点: 熟练掌握生词和生字的读音和意思。
教学过程:
一、热身-导入新知(5分钟)
1. 与学生互动,询问他们喜欢的故事类型,让他们分享故事中
的精彩片段。
2. 引入学习的《陶罐和铁罐》,并介绍“比喻”这个概念。
二、讲解文本(20分钟)
1. 分段教学,让学生依次阅读讲解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的
内容。
2. 重点讲解生词、生字,让学生掌握其读音和意思。
3. 指出故事中的比喻,引导学生理解文本隐含的含义。
三、训练操作(20分钟)
1. 分组阅读,让学生列出自己对“陶罐”和“铁罐”的印象,
让学生选择一种方式表述自己的观点,例如“画一幅画”、“写一
篇议论文”等等。
2. 老师鼓励和引导学生阐述自己的看法,并给予适当的意见和建议。
3. 让学生就自己的阅读感受诉说故事,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表述。
四、反思总结(5分钟)
1. 采用学生主导的方式,反思这次课堂学习的过程,询问学生的感觉。
2. 进行课堂总结,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巩固掌握文本中的知识点和比喻的故事手法。
教学方式:课堂讲解+分组互动
教具材料:《阶梯阅读》(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画笔、笔记本。
《陶罐和铁罐》第二课时教案

1.学生写词语。
2.学生回顾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讲述的故事。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用时:18分钟)
1.引导学习第1~9自然段。
(1)学生朗读第1~9自然段。思考:这几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引导学生理解“奚落”的意思。
(3)引导学生读文思考,出示问题:①陶罐的短处是什么?铁罐又是凭什么来奚落陶罐的?
2.学生读文理解“奚落”的意思。(讥讽嘲笑。)
3.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有目的地读文,并画出相关的句子。
4.学生自读自学这些句子,体会陶罐和铁罐的不同态度。(铁罐:傲慢、狂妄;陶罐:谦虚、忍让、不骄傲、不自卑。)
5.学生快速默读第10~17自然段,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
5.“奚落”一词是什么意思?写出了铁罐怎样的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是怎样回答的?写出了陶罐怎样的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想对文中的陶罐和铁罐说些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铁罐用了哪些尖刻的话来说陶罐的短处(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③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
2.引导学习第10~17自然段。课件出示问题:
许多年过去了,陶罐是什么样的?铁罐是什么样的?当人们发现陶罐时,人们的态度怎样?为什么呢?
1.学生自由朗读第1~9自然段,说出这几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铁罐自命清高,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
(完整版)陶罐和铁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陶罐和铁罐授课方案 (第二课时 )授课目的: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神态、语言来感觉陶罐和铁罐的形象,用各样各样的朗读形式来表现陶罐和铁罐的不同样态度。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对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授课重点和难点:重点:经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述,认识铁罐的骄横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和不柔弱。
难点:理解“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缺点,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缺点,互相敬爱,和平共处”的道理。
一、发言导入课件出示 1:陶罐和铁罐的图片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国王御厨里的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罐子,一个是铁罐子,大家还记得这两个罐子的特点吗?陶罐子(易碎)铁罐子(牢固),这个寓言故事发生在两个场景上,还记得吗?一个是国王的御厨里,一个是被挖掘的广场上,今天我们连续来学习第 27 课,课前板书课题:陶罐和铁罐,齐读课题。
二、复习词语,回忆课文内容师:在连续学习课文从前,我们先来读一读课文中出现的这些词语。
课件出示 2:陶罐御厨奚落脆弱小看争辩愤慨惭愧流逝宫殿掘开朴素和平共处相提并论1、指名读一读2、齐读一读师:大家的生字词掌握的真牢固,声音洪亮而且没有读错的地方,你们真了不起。
那么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思虑: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结合老师给出的框架谁来说一说?课件出示 3:这篇寓言故事主要讲的是在国王的御厨里两只罐子,骄傲的看不起,常常它。
好多年过去了,陶罐出土成为,而铁罐却消失的。
师:指名说一说,全班一起说一说三、精读课文,抓住课文重点词理解课文师:你们的声音真洪亮,我刚刚听到你们提到一个词语“奚落”,奚落是什么意思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种理解词语的新方法,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想学吗?你们学习积极性真高。
:那罐是怎奚落陶罐呢?我一起去文中找一找吧!(件出示学要求)同学一文2 到 8 段,一用横画出罐的,用曲画出陶罐的,再用圈画出表示他神和作的。
件出示 4:2—— 8 段中陶罐与罐的。
:老看到同学的上已出道道横和曲,相信你已找到了相关句子。
《陶罐和铁罐》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陶罐和铁罐》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陶罐和铁罐》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陶罐和铁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陶罐和铁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6个生字,理解奚落、傲慢、轻蔑、恼怒等词。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一部份一部份地细读课文,把每部份的内容读懂,从而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4、读懂课文内容,学习全面地看待事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读一读,整体感知。
2、议一议,了解内容。
3、品一品,理解品味。
4、演一演,加深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正确全面的看待事物,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做人道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刚才老师让你们触摸了我从西藏带来的非常漂亮的罐子,现在我想请几位同学来说一说这两只罐子有些什么特点,好吗?(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板书“坚固”“易碎”两个词语)同学们通过触摸,发现了两只罐子的不同特点,你们真是一群善于观察、爱动脑的孩子!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道去认识两只特殊的罐子,他们是国王御厨里的一只陶罐和铁罐,在这两只罐子身上发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大家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9课,陶罐和铁罐(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一)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二)出示生字卡,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三)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
三、精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然后告诉大家,从对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相机指导)(二)从两个罐子的对话中,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学生质疑)(三)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个问题1、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2、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3、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的态度又是如何呢?(四)哪位同学来回答第一个问题,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指导。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303 陈振云教学目标: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神态、语言来感受陶罐和铁罐的形象,用各种各样的朗读形式来表现陶罐和铁罐的不同态度。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讲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谁还记得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谦虚的陶罐后来出土成为文物,是很有价值的宝贝;而骄傲的铁罐却化为泥土。
这是一个多么有趣的故事呀!要是同学们能亲自为这部动画片配音,一定是锦上添花。
(贴图片)二、谈话激趣(一)创设评选班级星级配音演员的情境。
(二)总结评选条件。
1、读通顺每一句台词。
2、读出不同人物的感受。
三、品词析句,感受形象。
(一)学习课文1~9自然段1、自读课文,画出台词。
默读课文用不同颜色的笔分别把陶罐和铁罐之间的对话画出来。
2、同桌合作读台词3、交流感受4、指导朗读,小结读法。
①你敢碰我吗?陶罐子!②不敢,铁罐兄弟。
小结读法:刚才同学们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陶罐的谦虚和铁罐的傲慢,不仅读出了他们不同的感受,而且还有神态和动作呢!现在你们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其他台词,把他们的不同感受读出来。
可自己读,也可以和小组里的小伙伴一起读。
5、自由练读,展示读。
(二)学习10——17自然段。
四、表达感受、深化感情。
铁罐仗着自己坚固的长处奚落陶罐,年代久远,结果却无影无踪,而陶罐呢?还是那样朴素美观,变成了无价之宝。
我想学到这儿,大家肯定有很多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你想说些什么呢?拿出留言板把想说的话写上去,最好能用上你平时在课内课外积累的词语或名言警句。
我想对铁罐说:我想对陶罐说:我想对自己说:五、布置作业1、回去后把这个故事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2、几个同学合作把故事编成课本剧,演一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陶罐和铁罐第一课时一、教材简析这是一篇童话故事,通过陶罐和铁罐之间的争辩和它们的不同结局,揭示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做人道理。
故事主要通过对话来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
这也是本文的精彩之处,其中的神态、语言描写栩栩如生,很具品味的价值。
二、教学目标1、识“陶、懦”等几个生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3、体会寓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三、教学重、难点指导朗读,体会课文寓意,理解重点词句。
四、教学准备《陶罐和铁罐》的课件。
五、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从前,有个国王,在他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一个是铁的。
想知道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吗?(二)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轻轻地把手中的这个故事读一读吧!碰到生字新词和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待会儿,我们来进行一场朗读比赛,看谁读得既正确又流利。
(生自读)2、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同学最喜欢挑战难题是吗?谁愿意把自己认为最难的的一段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朗读——学生评议)3、读了这个故事,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板书问题)(三)探究感悟1、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陶罐和铁罐吧!喜欢研究陶罐的同学带着这些问题(指板书);喜欢研究铁罐的同学,你们来解决这些问题(指板书)。
在研究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新的问题,也可以成为你的研究对象。
想知道最好的研究方法是什么吗?老师这里有个秘诀,想听听吗?有句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什么意思呢?就是通过反复的朗读,我们就能自然而然地明白书中所包含的意思了,一些难题也都会迎刃而解。
不信的话我们可以来试一试,看看通过朗读,你是否能解决你要解决的问题呢?(学生自由朗读、研究)2、刚才,同学们研究得可真认真!老师相信,通过朗读研究,你们一定收获不小吧!想不想知道别人有些什么收获呢?那就让我们找一找周围和你研究同一对象的同学,互相交流一下你们的研究成果吧!(学生自由交流)3、集体反馈:(1)谁能把你的研究成果用朗读的方式来展现一下呢?先请研究铁罐的同学来展示一下吧!(指名读)你读得太棒了,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这么读吗?同意他的看法吗?请你也来读一读。
(2)刚才,我们读了这么多铁罐的话,你觉得读这些话有什么不同吗?(指名回答)研究陶罐的同学,让我们一起配合研究铁罐的同学把故事中的对话来读一读吧!让我们一边读,一边体会一下铁罐从傲慢到轻蔑再到恼怒的态度变化吧!(3)通过朗读,我们已经认识了傲慢的、蛮横无理的铁罐。
先面,让我们在研究陶罐的同学的指引下来认识一下故事中的另外一个主人公——陶罐吧!(陶罐研究成果反馈)(4)想不想把我们刚才的研究成果通过表演来展现一下呢?(学生表演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四、总结;1、同学们,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很多年后,陶罐和铁罐有会发生哪些变化呢?他们的结局如何?你能根据自己的想象,把这个故事续编下去吗?2、故事的作者黄瑞云叔叔也给故事安排了一个结局。
下节课,我们来个故事大比拼,看看谁的故事结局最出色!27.《陶罐和铁罐》第二课时`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发生在国王御厨里,一只陶罐和一只铁罐的故事。
骄傲的铁罐仗着自己的坚硬瞧不起易碎的陶罐,常常奚落陶罐,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礼,陶罐表现出了谦虚、克制和友善的态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只罐子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陶罐出土成宝,铁罐却消失得无踪无影。
本文将陶罐和铁罐人格化,通过人格化的语言,告诉人们:任何事物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在年段教学目标、本册教学目标和本专题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形成的,适合三年级学生认知理解能力,教材的设计适合学生表演读,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读课文。
2、能抓住句中描写人物神态或动作的关键词,感受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
3、能从故事中受到启发,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教学重难点:1、能抓住句中描写人物神态或动作的关键词,感受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
2、能从故事中受到启发,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上节初读课文同学们知道铁罐有什么优点?陶罐有什么缺点?(板书:坚固易碎)铁罐因为自己的坚固所以常常奚落他的伙伴陶罐,那么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请同学们自由读2--9自然段分别划出他们的语言对话。
二、研读感悟(一)铁罐的话1、读读想想这是一只怎样的铁罐子?你从哪句话看出来的?2、反馈交流:课件出示句子。
(1)“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铁罐直呼其名,可见它傲慢无礼。
读的时候语调上扬,有点挑衅的味道。
)看看谁能读出铁罐的傲慢。
指名读。
(板书:傲慢)(2)“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可以看出铁罐很神气,自以为是,狂妄自大。
语调下沉。
)师指名读,表演轻蔑的神情。
请同学带着更加瞧不起的神情读这句话(懦弱二字的出口可见铁罐是何等的自以为是)(3)“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指名读思考:你读出了铁罐的什么?生答:(看出铁罐不友好,不讲理,霸道,蛮横。
)(板书:自大)(4)“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看出铁罐怒不可遏,近乎疯狂,火冒三丈等。
语调紧凑高昂。
)师:指名添加神态词语。
思考:“把你碰成碎片”可见铁罐自以为怎样?它这样做对吗?生答后师小结:铁罐是何等的目光短浅,此刻压根儿看到自己的短处。
5、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真的看到了一只蛮横无理的铁罐。
铁罐用这么尖刻的话来讽刺、挖苦陶罐子,课文中用了一个词,(奚落)。
读了这些语言我们自然就理解了奚落的意思,可见联系上下文可把不明白的词义搞清楚。
6、面对铁罐一次又一次的奚落,陶罐又是怎样对待的呢?(二)、研读陶罐A、指名读读描写陶罐的句子。
1.“不敢,铁罐兄弟。
”陶罐谦虚地回答。
(读出谦虚的神态)指名读。
读出陶罐的什么语气?从哪里看出它的谦虚?生答:(5)谦虚因为他称铁罐为兄弟。
2.“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
”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
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师:陶罐子可能还会说些什么?欲言又止又说明了什么?生讨论后回答:(不会生锈、美观)3.“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师:和睦相处吧,你读出陶罐什么?生答后师(板书:友善)4、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这是一种无声的抗辩)B、读了陶罐的话,同学们能不能想出一些恰当的词来形容陶罐?(谦虚、有礼、友善、讲理、据理力争、克制、不卑不亢、宽容、坚强)同学们真是了不起!能想出这么多恰当的词。
看来,大家都读懂了。
可见,陶罐已经给同学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这么一只谦让友善的陶罐却偏偏遇到了一只傲慢无礼的铁罐。
这是一个多么有趣的童话故事啊!让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演一演。
首先请在小组内表演,然后再请同学到前面来表演。
读后师生共评。
(你们声情并茂的朗读表演,已经让老师深深地陶醉了,老师仿佛已走进了这个童话世界。
)C、过渡;日子一天天过去了,陶罐是不是像铁罐说的那样破成了碎片?铁罐是不是像它自己所说的坚固得什么也不怕?它们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三)、研读陶罐和铁罐的结局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10—17自然段。
(生朗读课文)1、捧起陶罐,倒掉里面的泥土,擦洗干净,它还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
指名朗读第14自然段。
思考: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光洁、朴素)(板书:完好无损)2、“多美的陶罐!”一个人说,“小心点儿,千万别把它碰坏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
”(第15自然段)思考:陶罐还是当年的陶罐吗?生答:(陶罐变了,变成了珍贵的文物,很有价值。
)3、指名读第17自然段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但是,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
思考:铁罐到底哪儿去了呢?生答:铁罐遇到空气中的氧和水中的氧会生锈。
年代久远,铁罐层层氧化直到完全氧化,变成了粉末。
最后无踪无影。
三、升华感悟(1)过渡:铁罐仗着自己坚固的长处奚落陶罐,年代久远,结果却无影无踪,而陶罐呢?还是那样朴素美观,变成了无价之宝。
我想学到这儿,大家肯定有很多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你们想对铁罐和陶罐说些什么呢?想对自己说些什么呢?我想对铁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想对陶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想对自己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明白了:A、物各有所长,B、我们不能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来比,C、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确看待自己的短处。
D、让我们大家相互尊重,取长补短,和睦相处吧!(板书:物各有所长、要正确看待)四、拓展延伸续写故事:许多年代过去了。
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个罐子的命运也都不一样。
人们在厚厚的堆积物里发现了陶罐,人们看见陶罐后,陶罐对人们说了些什么呢?想象一下,假如铁罐听到陶罐对人们说的话,它会怎么想呢?它又会怎样做呢?同学们发挥想象,放飞思路,大胆地续写铁罐给陶罐的一段话。
五、课堂小结1、学生盘点本节课的学文收获,互相补充。
2、教师小结:A、知识收获B能力培养3、课件出示名人名言六、课堂作业(课件出示)1、课后作业A、分角色朗读课文B、说说身边同学的优点2、自选作业:3、写一则童话故事七、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