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借铅笔》教学设计(延伸练习)(苏教版)

合集下载

《借铅笔》教学设计——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上册

《借铅笔》教学设计——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上册

《借铅笔》教学设计——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上册
马建明
【期刊名称】《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
【年(卷),期】2005(000)007
【摘要】设计意图,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口语交际教学的建议:“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

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我采用“创设与生活实际相似的交际情境,努力在教学中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增加学生口语交际的实践机会”作为这节课的教学策略。

【总页数】1页(P95)
【作者】马建明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师专二附小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3.2
【相关文献】
1.体验过程主动发展——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有几支铅笔”教学设计 [J], 余跃明
2.风趣现代诗意——国标本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新增课文解读 [J], 薛丽芬
3.试论如何教一年级学生听、讲故事——以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上册练习6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为例 [J], 邱彩萍
4.开开心心识字——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上册《识字3》教学设计 [J], 胡蓓
5.《大海睡了》教学设计——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上册 [J], 丁锦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练习2 口语交际 借铅笔_教案教学设计

练习2 口语交际 借铅笔_教案教学设计

练习2 口语交际借铅笔本文是关于练习2 口语交际借铅笔,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要求1、按从左到右的笔顺规则,照样子练习写字。

2、朗读背诵儿歌。

3、拼拼读读、画画说说的综合练习。

4、仔细观察图画,展开想象,练习对话。

教学重点1、写字训练。

2、读背训练。

3、学习字词句。

4、口语交际训练。

教学准备投影片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审题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题目。

2、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要求。

二、指导1、指导观察(1)出示挂图或投影片。

图上画了什么地方?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干得怎么样?(2)认读拼音词。

(3)小结。

2、指导画小手。

(1)出示挂图。

思考:图上的小朋友是怎样画小手的?画小手需要哪些东西?(2)指名回答。

(3)小结。

3、指导说小手。

三、练习第二课时一、审题1、指名读题,老师讲解题目要求。

2、指导。

3、练习(1)集体书空练习。

(2)学生在书上的田字格中描红、仿影。

(3)学生在田字格中临写。

二、教学第三题1、指名读第题目。

2、说说题目中有哪些要求。

3、学生借助拼音练读。

4、看图理解儿歌的意思。

5、练习读。

第三课时一、审题二、指导1、指导学生逐幅看图,说说每幅画的意思。

2、指导说话。

(1)小猴是怎样问熊猫借铅笔的?熊猫是怎样说,怎样做的?(2)小猴在干什么?小猴是怎样还铅笔的?熊猫是怎样说的?三、练习1、指名回答图旁的问题。

2、将两幅图的内容连起来说说。

四、反馈1、同桌分角色表演。

2、指名上台分角色表演。

3、评议。

4、学生演练。

5、评价小结。

以下两页是口语交际教学设计教学设想:《借铅笔》是国标本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练习2中的一项口语交际训练。

教材画了两幅图画,一幅是小猴向熊猫借铅笔的情景,另一幅是小猴还铅笔的情景。

每幅图旁还提了几个与图意相关的问题。

本次练习是让学生以“借铅笔”为题说说两幅画的意思,根据思考题启发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小猴是怎样向熊猫借铅笔和还铅笔的,熊猫是怎么说和怎么做的,最后让学生分角色演一演。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借铅笔》教学设计(指导说话)(苏教版)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借铅笔》教学设计(指导说话)(苏教版)

《口语交际:借铅笔》教学设计(指导说话)教学要求:1、仔细观察图画,展开想象,练习对话。

2、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仔细看图,在观察的基础上说一段通顺、完整的话以及如何正确使用礼貌用语。

教学过程:一、审题。

1、齐读课题。

2、借助拼音读图旁的要求。

二、指导学生逐幅看图。

说说每幅图画的意思。

这两幅图上画了谁和谁?它们在干什么?(这两幅图画了小猴和小熊及小狗向小熊借借铅笔还铅笔的故事。

)三、指导说话。

同学们,想象同学之间借学习用品时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生:说时要有礼貌。

生:说时要面带微笑,还学习用品时要“谢谢别人”。

四、仔细看图,想象说话,回答图旁的问题。

(1)小猴是怎样问熊猫铅笔的?熊猫是怎样说、怎样做的?小猴:熊猫哥哥,能把铅笔借给我用一下吗?熊猫:好的,没问题。

(2)小猴在干什么?小猴是怎样还铅笔的?熊猫是怎样说的?小猴:谢谢您,熊猫哥哥。

熊猫:不用谢。

五、练习1、指名回答图旁的问题。

2、将两幅图的内容连起来说说。

(生自由说时,师提出说话要求:a、讲普通话,声音响亮,口齿清楚;b、说话完整,通顺,不重复;c、会使用礼貌用语。

)六、反馈。

1 / 21、同桌分角色表演。

2、指名上台分角色表演。

3、评议。

(说话是否清楚,是否有礼貌)4、学生演练借、还其他学习用品。

5、评价小结:我们向别人借东西,用过以后要及时归还。

借东西、还东西都要注意应该把话说清楚,还要注意有礼貌,借东西时,要用“请”、“行吗”等,还东西时要说“谢谢”。

2 / 2。

借铅笔优秀的教学设计

借铅笔优秀的教学设计

借铅笔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想:《借铅笔》是国标本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练习2中的一项口语交际训练。

教材画了两幅图画,一幅是小猴向熊猫借铅笔的情景,另一幅是小猴还铅笔的情景。

每幅图旁还提了几个与图意相关的问题。

本次练习是让学生以“借铅笔”为题说说两幅画的意思,根据思考题启发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小猴是怎样向熊猫借铅笔和还铅笔的,熊猫是怎么说和怎么做的,最后让学生分角*演一演。

这是一项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交际内容,一看到这个课题,学生就会感到分外亲切。

但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口语交际的即时*,导致了学生的思维不够流畅、语言表达不够完整、表演不够形象等现象,因此需要教师在学生交际的过程当中作积极有效地引导。

从“口语交际”这一要求出发,我要求学生说话声音清楚,态度大方,并且通过分角*表演,让学生懂得向别人借东西的礼仪,学会说“对不起、请、谢谢”等礼貌用语,从而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

表演是一项集语言、表情、动作等一体的需要多种器官参与的艺术。

要想把静止的画面内容配上相应的表情、动作活生生地再现出来,从中领悟借东西的礼仪,培养自然大方、有礼貌的说话态度和表演的自信,对于刚入学的儿童来说实非易事。

因此,指导学生能够生动地分角*表演便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巧妙创设实际情境,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口语交际训练中去,积极地观察、思考、想象,这样,他们的语言才会如涓涓细流,流出心田。

故事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教学情境之一,一上课,我就创设了一个动物故事的情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在学生最佳的学习状态中(即观看动物故事的过程当中)我相机作了引导。

如:“你们注意看,小猴是怎样向熊猫借铅笔的?熊猫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这样,引起了学生的有意注意,做到了观看有目的、有重点,为形成学生的角*意识作了有益的铺垫。

“儿童是用形象、**、声音来思维的。

”对于那些内容有趣、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的儿童文学作品,低年级学生往往表现出极大兴趣。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借钢笔》教学设计之一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借钢笔》教学设计之一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借钢笔》教学设计之一《借铅笔》是国标本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练习2中的一项口语交际训练。

教材画了两幅图画,一幅是小猴向熊猫借铅笔的情景,另一幅是小猴还铅笔的情景。

每幅图旁还提了几个与图意相关的问题。

本次练习是让学生以借铅笔为题说说两幅画的意思,根据思考题启发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小猴是怎样向熊猫借铅笔和还铅笔的,熊猫是怎么说和怎么做的,最后让学生分角色演一演。

这是一项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交际内容,一看到这个课题,学生就会感到分外亲切。

但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口语交际的即时性,导致了学生的思维不够流畅、语言表达不够完整、表演不够形象等现象,因此需要教师在学生交际的过程中作积极有效地引导。

从口语交际这一要求出发,我要求学生说话声音清楚,态度大方,并且通过分角色表演,让学生懂得向别人借东西的礼仪,学会说对不起、请、谢谢等礼貌用语,从而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

表演是一项集语言、表情、动作等一体的需要多种器官参与的艺术。

要想把静止的画面内容配上相应的表情、动作活生生地再现出来,从中领悟借东西的礼仪,培养自然大方、有礼貌的说话态度和表演的自信,对于刚入学的儿童来说实非易事。

因此,指导学生能够生动地分角色表演便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巧妙创设实际情境,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口语交际训练中去,积极地观察、思考、想象,这样,他们的语言才会如涓涓细流,流出心田。

故事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教学情境之一,一上课,我就创设了一个动物故事的情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在学生最佳的学习状态中(即观看动物故事的过程中)我相机作了引导。

如:你们注意看,小猴是怎样向熊猫借铅笔的?熊猫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这样,引起了学生的有意注意,做到了观看有目的、有重点,为形成学生的角色意识作了有益的铺垫。

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

对于那些内容有趣、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的儿童文学作品,低年级学生往往表现出极大兴趣。

小学一年级语文练习2口语交际借铅笔

小学一年级语文练习2口语交际借铅笔

练习2口语交际借铅笔一年级语文教案教学要求1、按从左到右的笔顺规则,照样子练习写字。

2、朗读背诵儿歌。

3、拼拼读读、画画说说的综合练习。

4、仔细观察图画,展开想象,练习对话。

教学重点1、写字训练。

2、读背训练。

3、学习字词句。

4、口语交际训练。

教学准备投影片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审题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题目。

2、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要求。

●二、指导1、指导观察(1)出示挂图或投影片。

图上画了什么地方?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干得怎么样?(2)认读拼音词。

(3)小结。

2、指导画小手。

(1)出示挂图。

思考:图上的小朋友是怎样画小手的?画小手需要哪些东西?(2)指名回答。

(3)小结。

3、指导说小手。

●三、练习第二课时●一、审题1、指名读题,老师讲解题目要求。

2、指导。

3、练习(1)集体书空练习。

(2)学生在书上的田字格中描红、仿影。

(3)学生在田字格中临写。

●二、教学第三题1、指名读第题目。

2、说说题目中有哪些要求。

3、学生借助拼音练读。

4、看图理解儿歌的意思。

5、练习读。

第三课时●一、审题●二、指导1、指导学生逐幅看图,说说每幅画的意思。

2、指导说话。

(1)小猴是怎样问熊猫借铅笔的?熊猫是怎样说,怎样做的?(2)小猴在干什么?小猴是怎样还铅笔的?熊猫是怎样说的?●三、练习1、指名回答图旁的问题。

2、将两幅图的内容连起来说说。

四、反馈1、同桌分角色表演。

2、指名上台分角色表演。

3、评议。

4、学生演练。

5、评价小结。

以下两页是口语交际教学设计教学设想:《借铅笔》是国标本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练习2中的一项口语交际训练。

教材画了两幅图画,一幅是小猴向熊猫借铅笔的情景,另一幅是小猴还铅笔的情景。

每幅图旁还提了几个与图意相关的问题。

本次练习是让学生以“借铅笔”为题说说两幅画的意思,根据思考题启发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小猴是怎样向熊猫借铅笔和还铅笔的,熊猫是怎么说和怎么做的,最后让学生分角色演一演。

这是一项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交际内容,一看到这个课题,学生就会感到分外亲切。

练习2 口语交际 借铅笔设计2-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练习2 口语交际 借铅笔设计2-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练习2 口语交际借铅笔设计2-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教学设想:《借铅笔》是国标本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练习2中的一项口语交际训练。

教材画了两幅图画,一幅是小猴向熊猫借铅笔的情景,另一幅是小猴还铅笔的情景。

每幅图旁还提了几个与图意相关的问题。

本次练习是让学生以借铅笔”为题说说两幅画的意思,根据思考题启发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小猴是怎样向熊猫借铅笔和还铅笔的,熊猫是怎么说和怎么做的,最后让学生分角色演一演。

这是一项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交际内容,一看到这个课题,学生就会感到分外亲切。

但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口语交际的即时性,导致了学生的思维不够流畅、语言表达不够完整、表演不够形象等现象,因此需要教师在学生交际的过程中作积极有效地引导。

从口语交际”这一要求出发,我要求学生说话声音清楚,态度大方,并且通过分角色表演,让学生懂得向别人借东西的礼仪,学会说对不起、请、谢谢”等礼貌用语,从而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

表演是一项集语言、表情、动作等一体的需要多种器官参与的艺术。

要想把静止的画面内容配上相应的表情、动作活生生地再现出来,从中领悟借东西的礼仪,培养自然大方、有礼貌的说话态度和表演的自信,对于刚入学的儿童来说实非易事。

因此,指导学生能够生动地分角色表演便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巧妙创设实际情境,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口语交际训练中去,积极地观察、思考、想象,这样,他们的语言才会如涓涓细流,流出心田。

故事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教学情境之一,一上课,我就创设了一个动物故事的情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在学生最佳的学习状态中(即观看动物故事的过程中)我相机作了引导。

如:你们注意看,小猴是怎样向熊猫借铅笔的?熊猫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这样,引起了学生的有意注意,做到了观看有目的、有重点,为形成学生的角色意识作了有益的铺垫。

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口语交际《借铅笔》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口语交际《借铅笔》教案

口语交际《借铅笔》河南省实验小学倪燕教学内容:苏教版语文第一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图意,能简单的说说图意,并演一演。

2、方法与过程:通过练习,学会如何借、还东西,培养良好的口语习惯,态度大方、礼貌地说话,能连贯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

3、情感与态度: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助人为乐的精神。

教学重点:是能较好的说出图意并根据情景表演出来。

教学难点:是态度大方地说话,连贯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教具准备:幻灯片、小猴和小熊猫头饰。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交际内容。

①、师:同学们,在一片茂密的大森林里,有一所美丽的小学。

森林学校里的小伙伴可多了,看这是谁?(出示大屏幕上的长颈鹿)这个呢?(出示大象)这是?(出示孔雀)还有小猴和熊猫那。

(手指大屏幕)仔细看看,小猴熊猫之间发生了一件事情,小猴遇到什么问题了?(生:小猴忘带铅笔,没法写作业了,想向熊猫借铅笔)②、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有礼貌的向他人借铅笔。

二、看图说话,培养交际意识1、逐层深入,练说图一内容:①、师:老师来演小猴子,向同桌熊猫借铅笔。

我先推推他,说:“喂!把铅笔借给我。

”可是,他理都不理我。

同学们,小猴为什么没借到铅笔呢?生:小猴太没有礼貌了,所以才没有借到铅笔。

师:请你仔细观察一下图上的小猴,他是什么表情呢?生:小猴是微笑着说得。

师:微笑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小猴微笑着说了什么呢?生:小猴微笑着说:“小熊猫,请借给我一支铅笔,好吗?”②、师总结:你说的真好,知道先称呼对方的名字,让对方感到被尊重。

用到了“请”字,还是用商量的口气很诚恳的说,真有礼貌。

谁还会这样说?(学生个别发言练说,每人都小声说一说。

)③、师:如果说明理由,熊猫会不会更理解你的难处那?谁来试着加上理由说说?生:小猴应该这样说:“熊猫,我的铅笔忘了带了,请你借我一支,好吗?”④、学生个别发言练习,自己小声练习。

⑤、师:有句俗语说“有借有还,在借不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语交际:借铅笔》教学设计(延伸练习)
实验目标:
仔细看图,在观察的基础上说一段通顺、完整的话;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具体课型:口语交际课。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口语交际《借铅笔》。

(播放动画)
二、新授。

1、看图,了解图意。

(谁与谁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2、看图,练习说话。

(1)小猴为什么要向熊猫借铅笔?当时他的心里会怎么想?小猴是怎样向熊猫借铅笔的?他会怎么说什么?
(2)熊猫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3)做完作业后,小猴又是怎样还铅笔的呢?熊猫又是怎么说的呢?
(4)你能把这件事情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吗?
3、别看借一支小小的铅笔,里面还有很多的学问呢!有时候别人是不会轻易把东西借给你的。

不信请看下面的一段录像。

(播放录像:《小猴借铅笔》)
4、结合图片,讨论下列问题:
(1)你刚才看到了些什么?(小猴的铅笔断了,一开始他想到的偷,后来在老爷爷的帮助下,他知道应该去向熊猫借铅笔。

但是,第一次他说话时没有注意使用礼貌用语,熊猫没有理睬他,没有借到铅笔。

第二次说话声音又太小,熊猫没听清楚、听明白,他又没有借成。

最后,又是在老爷爷的提醒下,他很有礼貌地去向熊猫说明要借一支铅笔,终于成功了。


(2)你又明白了些什么呢?(要求学生明确借东西时要做到两点:一是说话要清楚;二是说话有礼貌。


5、同桌互相练习借铅笔。

6、指名分角色表演。

7、评议。

(看说话是否清楚,是否有礼貌。

)给表演好的同学发小礼品。

三、练习。

1、播放录像,进行现场采访。

(录像内容:一个学生写作业时,发现字写错了,想找橡皮擦,可是却找不到橡皮,就向同桌借橡皮。


教师问借橡皮的学生:你为什么要向她借橡皮?你是怎么借的?
教师问另一个学生:你有没有借给他呀?你说了些什么呢?
教师问借橡皮的学生:你用完了之后是怎么做的呢?你又对她说了些什么呢?
教师问另一个学生:他向你还铅笔,你又是怎么说的呢?
2、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必须向别人借一些东西。

(显示图片:借油画棒图。

)图中的小男生遇到了什么困难?(他画树叶时发现没有绿色的油画棒了。

)他该怎么办呢?他会怎样去借呢?用完了又会怎么去还呢?(指名学生上台分角色表演。


3、分别练习借尺子,借胶水,借剪刀。

四、总结。

我们向别人借东西,用过以后要及时归还。

无论是借东西,还是还东西都要把话说清楚,还要注意有礼貌。

借东西时,要用“请”,“行吗”“好吗”等,还东西时要说“谢谢”。

我们要做一名讲文明、懂礼貌的小学生。

另外,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五、延伸。

在生活中,你还向别人借过哪些东西?是怎么借的?今后遇到这类情况,你又准备怎么做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