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有机化学第九章醛、酮、醌

合集下载

有机化学 第9章 醛、酮、醌

有机化学 第9章  醛、酮、醌
对于脂肪醛、酮来说,α-H的活泼性表现在可以H+的 形式解离,并转移到羰基的氧上,形成所谓烯醇式异构体。
O CH3-C-CH3
酮式
OH CH3-C=CH2
烯醇式
碱和酸都可以促使烯醇化,原因如下: 碱促进烯醇化的理由:碱可以夺取α-H,而产生碳负离子
O B: + H-CH2-C-CH3
O 碳负离子 -CH2-C-CH3
3、氧化
醛和酮最主要的区别是对氧化剂的敏感性。因为醛中羰 基的碳上连有氢,所以醛很容易被氧化为相应的羧酸。而酮 则不易被氧化。因此用此性质可区别醛酮,常用弱的氧化剂 如托伦试剂(硝酸银的氨溶液),Ag+即可将醛氧化为羧酸, 本身被还原为金属银Ag。P:164页
OH-
RCHO + Ag+ 托伦试剂
Ag + RCOO- 银镜反应
由于生成复杂的氧化产物,酮氧化一般没有合成意义。 但环己酮氧化是工业上生产己二酸的方法。
O KCrO4 + H2SO4 HOOCCH2CH2CH2CH2COOH
环己酮
己二酸
4、烃基上的反应
(1)α-H的活性 与羰基相邻的碳(α-C)上的氢叫α-H,由于羰基中氧
原子的电负性较强,使得α-C上电子密度有所降低,从而 使α-H与分子中其它碳原子上的氢相比,酸性有所增强, 即具有一定的活性。
6、酮还有一种命名法:根据羰基所连的两个烃基而命名, 简单在前,复杂在后,最后加一酮字。如:
O C-CH3
苯乙酮 甲基苯基酮
O CH3-C-CH2CH3
丁酮 甲基乙基酮
物理性质
醛、酮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没有缔 合作用,但由于极性较强, 因此沸点比相 应(或分子量相近的)醇低,比相应的烷 烃和醚高。

有机物醛、酮、醌

有机物醛、酮、醌

OH R-C-OR' H
OR' R-C-OR' H
¥¥¥¥ ° ¨¥¥¥ ¨¥
¥¥¥ ¨¥¥ ¨¥
缩醛具有双醚结构,对碱和氧化剂稳定,但遇酸迅速水解 为原来的醛和醇 O OR' + H O/H R-C-H + 2R'OH R-CH-OR' 2
¥¥ ¥¥¥¥¥¥¥¥ ¨
所以,制备缩醛时必须用干燥的HCl气体,体系中不能含水。
O O CH3C-CH2-CCH3 2,4- 戊二酮 戊二酮
三、 醛和酮的物理性质
物态:CH2O为气体;C2-C12醛、酮为液体;C13以上醛、 酮为固体。
沸点:与分子量相近的醇、醚、烃相比, 醇>醛、酮>醚>烃。 原因:a. 醇分子间可形成氢键,而其它不能形成氢键; b. 醛、酮的偶极矩大于醚、烃的偶极矩:
一些醛和酮的物理常数
四、 醛和酮的化学性质 (1) 羰基的亲核加成
(甲) 加氢氰酸 (乙) 加格氏试剂 (丙) 加亚硫酸氢钠 (丁) 加醇 (戊)加氨的衍生物
(2) α-氢原子的反应
(甲) 卤化反应 (乙) 缩合反应
(3) 氧化反应 (4) 还原反应 (5) Cannizzaro反应(岐 化反应)
H2/Ni
NaBH4
RCH=CHCHO
-CH=CHCHO
¥¥¥
RCH2CH2CH2OH
-CH=CHCH2OH
¥¥¥
(B)
C=O
[H]
CH 2 (Clemmensen还原法,酸性介质)
[H]: Zn-Hg/HCl
5、 岐化反应
没有-活泼氢的醛在强碱作用下,发生分子间的氧化还原而 生成相应醇和相应酸的反应。
+

09有机化学第四版课件编(第9章_醛酮醌)课件

09有机化学第四版课件编(第9章_醛酮醌)课件

含3个α-H的醛、酮在碱性条件下卤代时, 3个α-H全被 卤素取代。生成的三卤代醛、酮,在碱性溶液中分解成 CHX3和羧酸盐。称为卤仿反应。
用次碘酸钠(I2+NaOH)作试剂,产生具有特殊气味的黄 色结晶的碘仿,称为碘仿反应(iodoform reaction)。
O CH3C -R
I2/NaOH
O I3CC-R
C=N Y
CO +
H2N OH H2N NH2
H2N NH
NO2
H2N NH
NO2
O
H2N NHCNH2
C N OH

C N NH2

C N NH
苯腙
NO2 2,4-二硝
C N NH
NO2 基苯腙
O
C N NHCNH2
缩氨脲
羰基化合物与羟氨、2,4-二硝基苯肼及氨基脲的加成缩 合产物,都是结晶,具有固定熔点,可用来鉴别醛、酮。 加成缩合产物,在稀酸作用下能水解为原来的醛和酮,可 用这些反应分离、提纯醛、酮。
第九章 醛 酮 醌
Ⅰ 醛(aldehydes)和酮(ketones)
第一节 醛和酮的化学性质
4、还原反应
RCH H
Oδ 1、亲核加成反应 Cδ+ H 3、氧化反应
R
2、α-H的反应
1、羰基上的亲核加成反应(nucleophilic addition)
(1)与 HCN 加成反应 反应是可逆的
δC+=δO- +
砖红色
注意 Fehling试剂不氧化芳醛 Benedict试剂不氧化甲醛
酮类一般不易被氧化。在强氧化剂条件下,被氧化成 碎片,无实际意义。
O RCH2-a C-b CH2R' [O]

有机化学课件第五版汪小兰第9章醛、酮、醌

有机化学课件第五版汪小兰第9章醛、酮、醌
第九章
醛、酮、醌
• 醛、酮、醌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 醛、酮、醌的物理性质
• 醛、酮、醌的化学性质
9-1 醛和酮的结构、分类及命名
一、结构 • 醛、酮:分子中含有羰基,故称为羰基化合物。
• 官能团: 羰基
C O
O R C H 醛
O C H 醛基
O R C R1
O C 酮基

• C、O:sp2 杂化;
3-戊酮
O CH3CH2C CH CH3
5 4 3 2 1
CH2=CHCHO 丙烯醛
CH3
2-甲基-3-戊酮
O CH3C CH CH CH3
1 2 3 4 5
5 4 3 2 1 CH3CH CHCHCH3
OH
3-戊烯-2-醇
3-戊烯-2-酮
CHO
苯甲醛 苯乙醛
CH2CHO
COCH 3
苯乙酮
O CH2C CH3
CH
CH
CH R
CH3
4 CH
3 CH
H 2 C 1 O
H
+ RMgX 1,4-加
H CH C OH
成 CH 3
CH R
CH
C
OMgX
H+, H2O
CH3
CH R
CH3CHCH2CHO R
CH3CH=CH-CHO
1,2加成
+
CH3CH2MgX
CH3CH=CH-C
OH
CH2CH3
1,4加成
CH3CH
• 酮较难与一元醇反应,与1 ,2-或1,3-二员醇比较容易 进行,产物为环状缩酮。
O
O
O
+ HOCH2CH2OH

有机化学——醛、酮、醌ppt课件

有机化学——醛、酮、醌ppt课件

醛、酮对氢氰酸的加成反应活性次序
H H
O
O C O > CH3 C H> R
O C H>
O C
H
> CH3CCH3
O
O
>
> CH3
O C
R
>
O R C
R' &g;
C
适用范围:只有醛、脂肪族甲基酮、八 个碳原子以下的环酮才能与氢氰酸反应。
练习题
将下列化合物与HCN反应的活性按由大到
小顺序排列:
OH

C
+
C N

-
OH C-CN
哪种占优,主要取决于各自中间体的相对稳定性 。
实验事实
(1) 丙酮和氢氰酸反应3-4小时,仅有一半原 料起作用。 (2)若在反应体系中加入一滴氢氧化钾溶液, 则反应可在几分钟内完成。 (3)若加入大量酸,则放置几周也不起反应 。
HCN
H +C N
+
-
实验事实说明羰基与氢氰酸的加成反应是亲核加成。
RC H S O N a 3 O H
(3)与格氏试剂加成
格氏试剂是较强的亲核试剂,非常容易与醛、酮 进行加成反应,加成的产物不必分离便可直接水解生 成相应的醇,是制备醇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M g X R C O
R H O 2 C O M g X+ + M g ( O H ) C X O H H
R
格氏试剂与甲醛作用,可得到比格氏试剂多一个碳 原子的伯醇;与其它醛作用,可得到仲醇;与酮作用, 可得到叔醇。
反应是可逆的,必须加入过量的饱和亚硫酸氢钠 溶液,以促使平衡向右移动。 适用范围:只有醛、脂肪族甲基酮、八个碳原子 以下的环酮才能与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反应。

有机化学ppt-醛酮醌

有机化学ppt-醛酮醌

a.α-C上含有三个活泼氢的醛,酮与碘的氢氧化钠溶液作用, 生成碘仿(黄色沉淀,有特殊气味)和羧酸钠,称碘仿反应。
b.常用此反应鉴别乙醛和甲基酮以及有( 醇。
)结构的
(2)羟醛缩合反应
O
H
OH
稀OH-
CH3 C H + CH2 CHO
CH3 CH CH2 CHO
乙醛
乙醛
β- 羟基丁醛
是增长碳链的一种方法。
O
O
O
O
O
O
1,4-苯醌 (对苯醌)
1,2-苯醌 (邻苯醌)
O
1,4-萘醌 (α-萘醌)
1,2-萘醌 (β-萘醌)
二、重要的醌及性质 (一) α-萘醌和维生素K
许多天然的植物色素含有α-萘醌的结 构,如维生素K类,它们存在于绿叶蔬菜 中,具有促进凝血作用,故在医学上常用 作止血剂,亦可用于预防长期口服广谱抗 生素药物引起的K族维生素缺乏症。
3-甲基丁醛 β -甲基丁醛
O CH3CHCCH2CH3
CH3 2-甲基-3-戊酮
CH3CH=CHCHO
2-丁烯醛
(CH3)2CHCH2COCH3 4-甲基-2-戊酮
CH3COCH2COCH2CH3 2,4-己二酮
O
CH3CH=CHCCH2CH3
4-己烯-3-酮
OHCCH2CHO 丙二醛
三、醛酮的物理性质
目录
Contents
第一节 醛和酮 第二节 醌
第二节 醌
一、醌的结构和命名 醌是一类具有环状共轭体系的环己二烯二酮类化合物
O
O
O
O 对位
邻位
一、醌的结构和命名
命名:以相应的芳烃衍生物来命名,苯醌、萘醌、蒽醌等,两

有机化学——醛、酮、醌

有机化学——醛、酮、醌

? OH
OH CH3CHCHCHO CH3 OH CH3CH2CHCHCHO CH3 OH CH3CH2CHCH2CHO
(4)交叉醇醛缩合反应 (Claisen-Schmidt reaction)
OH CHO + CH3CHO CH-CH2CH=O
延长碳链!
CH=CH-CH=O
肉桂醛
(5). 分子内的醇醛反应
1) Et2O 2) H+
OH CH2CH3
O HC NH3 C Na
ONa C CH
H2O
OH C CH
(二)α-H 的反应
1、烯醇 化 H C H
H
C O C C H OH
+ C H 酮式 C O H
+
C
..
C
O (1)
碳 负离 子 H + C C O (2) 烯醇 阴 离 子
(α- H)
O Na2CO3,H2O OH -H2O O O
O
1,6-环葵二酮
(三)、歧化反应(Cannizaro’s reaction)
NaOH HCOONa + CH3OH 2 HCHO △
CHO + HCHO
(氧化剂)
(还原剂)
Na OH △
CH2OH + HCOONa
1、歧化化反应机理
CHO CHO COOH CH2OH
H
+ R
OCH3 C H OH2 +
-H2O R
OCH3 C + + O H H
OCH3 R-CH
+ H OCH
3
R
缩醛
OCH3 CH3OH + C OCH3 R-C H H

第九章-醛酮醌

第九章-醛酮醌
按相应的芳烃名称命名:
9.5.2. 醌的制备 苯醌:
萘醌 蒽醌
9.5.3. 醌的化学性质
碳碳双键的性质 羰基的性质 共轭双键的性质
(1)加卤素(碳碳双键的性质)
双烯合成-----Diles-Alder反应
(2)共轭加成(共轭双键的性质)
(3)羰基加成 互变异构体
(4)还原反应 (醌氢醌)
C H 2 = C H -C H O + 2 C H 3 C H 2 O HH +
O C 2 H 5 C H 2 = C HC H
O C 2 H 5
K M n O 4 C H 2C HC H O C 2 H 5 H + C H 2 C H C H O 冷 O HO H O C 2 H 5 H 2 OO HO H
有机玻璃的单体
—CN作为亲核试剂,负电荷在碳原子上,与之相似的 是炔基负离子也可与醛、酮发生亲核加成.用于制备炔 醇,且反应不可逆:
增链反应
(2)与亚硫酸氢鈉加成
反应历程:
饱和(40%)
鉴别
白色结晶
适用范围:醛、脂肪族甲基酮、少于八个碳的环酮
可逆性:
分离
间接法制备-羟基腈:
(3)与醇加成
(无水) (无水)
亲核加成
亲核加成反应——由亲核试剂进攻而引起的加成反应
亲核加成反应历程:
决定反应速度
sp2
比较——亲电加成反应
决定反应速度
sp3 X–
影响亲核加成反应因素: 电子因素:凡是增加羰基碳原子的正性有利于亲核加成 空间因素:空间障碍大不利于亲核加成
故:醛比酮易于反应
反应易难顺序:
试比较下列化合物发生亲核加成反应的活性大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 醛、酮、醌9.1 用I UPA C及普通命名法(如果可能的话)命名或写出结构式a.(CH 3)2CHCHOb.CH 2CHOc.H 3C CHOd.(CH 3)2CHCOCH 3e.(CH 3)2CHCOCH(CH 3)2f.CHOOH 3Cg.h.(CH 3)2C=CHCHOCH 2=CHCHOj.CH 3CH 2CH=CHCH 2COCH 3i.CH 3COCH 2CH 2COCH 2CH 3k.(S)-3-甲基-2-戊酮l. β-溴丙醛 m. 1,1,1—三氯代—3—戊酮n. 三甲基乙醛 o. 3—戊酮醛 p . 肉桂醛q. 苯乙酮 r. 1,3-环己二酮答案:a. 异丁醛 2-甲基丙醛 b . 苯乙醛c. 对甲基苯甲醛d. 3-甲基-2-丁酮 e . 2,4-二甲基-3-戊酮 f. 间甲氧基苯甲醛 g .3-甲基-2-丁烯醛 h. 2-丙烯醛 i . 2,5-庚二酮 j. 4-庚烯-2-酮OOCCl 3CH 2COCH 2CH 3k.(CH 3)3CCHOl.CH 3CH 2COCH 2CHOm.CH=CHCHOn.C CH 3Oo.p.C 2H 5COCH 3HCH 3 BrCH 2CH 2CHOq.r.9.2 写出任意一个属于下列各类化合物的结构式。

a.α,β-不饱和酮b. α-卤代酮 c . β-羟基酮 d . β-酮醛答案:CH 2=CHCOCH 3CH 2CH 2COCH 3XCH 2CHO a. b. c.OHd.CH 3COCH 2CHO9.3写出下列反应的主要产物a.CH 3COCH 2CH 3+H 2N -OHb.Cl 3CCHO +H 2Oc.H 3C CHO+KMnO 4+d.CH 3CH 2CHO 稀NaOHe.C 6H 5COCH 3+C 6H 5MgBr H+2f.O+H 2NNHC 6H 5g.(CH 3)3CCHO浓NaOHh.O +(CH 3)2C(CH 2OH)2无水HClOi.+K 2Cr 2O 7+j.CHO4k.C OCl 2,H 2O -CH 3l.C O CH 3+Cl 2H+m.CH 2=CHCH 2CH 2COCH 3+HCln.CH 2=CHCOCH 3+HBr o.CH 2=CHCHO +HCN p.C 6H 5CHO+CH 3COCH 3稀答案:a.CH 3COCH 2CH 3+H 2N -OHCH 3CCH 2CH 3NOHb.Cl 3CCHO +H 2O Cl 3OHc.H 3CCHOHOOC COOH+KMnO 4+d.CH 3CH 2CHO稀NaOHCH 3CH 2CH-CHCHOOH3e.C 6H 5COCH 3+C 6H 5MgBrC 6H 5C6H 5CH 3OMgBrH+2C 6H 5C6H 5CH 3OHf.O+H 2NNHC 6H 5NNHC 6H 5g.(CH 3)3CCHO浓NaOH(CH 3)3CCH 2OH(CH 3)3CCOOH+h.O +(CH 3)2C(CH 2OH)2无水HClOO Oi.+K 2Cr 2O 7+HOOC(CH 2)3COOHj.CHO 4COOHk.C OCl 2,H 2O -CO CH 2Cl CH 3COOH +CHCl 3l.C OCH 3+Cl 2H+m.CH 2=CHCH 2CH 2COCH 3+HCl CH 32CH 2COCH 3Cl+Cl OH CH 3n.CH 2=CHCOCH 3+HBr BrCH 2CH 2COCH 3o.CH 2=CHCHO +HCNNCCH 2CH 2CHO +CH 2=CHCHCNOHp.C 6H 5CHO+CH 3COCH 3稀C 6H 5CHCH 23O9.4 用简单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各组化合物a. 丙醛、丙酮、丙醇和异丙醇 b. 戊醛、2-戊酮和环戊酮 答案:a.A丙醛B丙酮C丙醇D异丙醇ACD试剂I2 / NaOHABCDb.A戊醛B2-戊酮C环戊酮ABCB9.5 完成下列转化a.C2H5OH CH3CHCOOHb.COCl COc.O OHd.HC CH CH3CH2CH2CH2OHe.CH3CH2CCH3OHCH3f.CH3CH=CHCHOCH3CH-CHCHOOH OHg.CH3CH2CH2OH CH3CH2CH2CH2OHh. 3-己烯→3-己酮i. 苯→间溴代苯答案:a.C2H5OH CrO3.(Py)2CH3CHO CH3CHOH H+CH3CHCOOH b.COCl无水AlCl3COc.O NaBH4OHHCN22d.HC CH H ++2CH 3CHOOH -H 2 / NiCH 3CH 2CH 2CH 2OHe.CH 3Cl 2CH 2ClMg Et 2OCH 2MgCl H CH COCH CH 23OH3f.OHOH 无水CH 3CH=CHCHOO稀冷KMnO 4OCH 3CH-CHCH3+CH 3CH-CHCHOg.CH 3CH 2CH 2OH3CH 2CH 2Br23CH 2CH 2MgBrHCHO CH 3CH 2CH 2CH 2OH1)CH 3CH=CHCHO CH 3CH=CHCHOh.CH 3CH 2C CCH 2CH 32HgSO 4,H 2SO 4CH 3CH 2COCH 2CH 2CH 3i.CH 3COCl无水AlCl 3C CH 3OBr 2FeBr 3C CH 3OBr9.6 写出由相应的羰基化合物及格氏试剂合成2-丁醇的两条路线.答案:B CH 3CH 2MgBr32H 2O/H A CH 3MgBrCH 3CHOHCH 2CH 3CH 3CHO H 2O/H CH 3CHOHCH 2CH 39.7 分别由苯及甲苯合成2-苯基乙醇 答案:CH 3Cl 2CH 2Cl Mg 2CH 2HCHO+CH 2CH 2OHBr MgBrBr 22H 2O9.8 下列化合物中,哪个是半缩醛(或半缩酮),哪个是缩醛(或缩酮)?并写出由相应的醇及醛或酮制备它们的反应式。

a.O Ob.OHOCH 2CH 2OHOCHCH 3c.d.OOH答案:a. 缩酮 b. 半缩酮 c.d 半缩醛 a.O O b.OHOCH 2CH 2OHOCHCH 3OHc.d.OOHO +(CH 2OH)2无水HClO (CH 2OH)2无水HCl+OH CH 3CHO+无水HClHOCH 2(CH 2)3CHOHCl9.9 麦芽糖的结构式如下,指出其中的缩醛或半缩醛基团。

O CH 2OHOHHOOH OOH OHOH CH 2OHO半缩醛基团半缩醛基团答案:9.10 分子式为C 5H 12O 的A,氧化后得B(C 5H 10O),B 能与2,4-二硝基苯肼反应,并在与碘的碱溶液共热时生成黄色沉淀。

A 与浓硫酸共热得C(C 5H 10),C经高锰酸钾氧化得丙酮 及乙酸。

推断A 的结构,并写出推断过程的反应式。

答案:A.CHH 3CCH CH 3OHB.CHH 3CCH 3H 3C H 3CO C.CH 3CCHCH 3H 3C9.11 麝香酮(C 16H 30O)是由雄麝鹿臭腺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活性物质,可用于医药及配制高档香精。

麝香酮与硝酸一起加热氧化,可得以下两种二元羧酸:HOOC(CH 2)12CHCOOHCH 3HOOC(CH 2)11CHCH 2COOHCH 3将麝香酮以锌-汞齐及盐酸还原,得到甲基环十五碳烷 15CH 3,写出麝香酮的结构式。

答案:OCH 39.12 分子式为C 6H 12O 的A,能与苯肼作用但不发生银镜反应。

A 经催化氢化得分子式为 C6H 14O 的B,B 与浓硫酸共热得C(C 6H 12)。

C经臭氧化并水解得D 和E 。

D 能发生银镜反应,但不起碘仿反应,而E 则可发生碘仿反应而无银镜反应。

写出A -E的结构式及各步反应式。

答案:ACH 3CH-C-CH 2CH 3CH 3OB.H 3C CHH 3CCHCH 2CH 3OHC.H 3C CH 3CCHCH 2CH 3D.CH 3CH 2CHOE.CH 3COCH 38.13 灵猫酮A是由香猫的臭腺中分离出的香气成分,是一种珍贵的香原料,其分子式为C 17H30O 。

A 能与羟胺等氨的衍生物作用,但不发生银镜反应。

A 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生成分子式为C 17H 30Br 2O的B 。

将A 与高锰酸钾水溶液一起加热得到氧化产物C,分子式为C 17H30O 5 。

但如以硝酸与A 一起加热,则得到如下的两个二元羧酸:HOOC(CH 2)7COOHHOOC(CH 2)6COOH 将A 于室温催化氢化得分子式为C 17H32O 的D,D 与硝酸加热得到HOO C(C H2)15C OOH 。

写出灵猫酮以及B,C,D的结构式,并写出各步反应式。

答案:O O O OHOOC COOHBr BrA B C D9.13对甲氧基苯甲醛与对硝基苯甲醛哪个更易进行亲核加成?为什么? 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