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考政治热点专题:关注民生问题 构建和谐社会

合集下载

中考综合复习专题:民生

中考综合复习专题:民生

民生专题1、当前我国的民生问题突出表现在哪些方面?医疗教育住房就业安全2、你认为党和政府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解决民生问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进一步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和保障制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正确领导。

3、请就如何解决这些民生问题,为政府提出三条具体建议加强新农村建设;加强对教育发展的扶持力度,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建立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出台相关政策抑制房价;大力建设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提高最低生活保障金标准;落实劳动合同法,依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4、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你认为党和政府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解决民生问题?(答案见第2题)5、近几年来,我国政府为解决民生问题,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免除农业税推动新农村建设修订义务教育法通过物权法实行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建立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出台相关政策抑制房价,大力建设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提高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标准通过劳动合同法,依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6、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党和政府为什么要高度重视解决民生问题?我国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努力维护社会公平;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实施什么战略和国策?落实什么样的发展观?8、我国为什么把民生问题作为“十二五”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样做,说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

高度重视民生问题,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的成果;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党和政府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1、案例一:2001年11——12月间,外地来京的无业人员张某、李某等4人,趁天黑用铁锤将独行的妇女从背后打晕,然后抢走财物。

2011年中考政治热点专题:关注民生问题_构建和谐社会(公开课)

2011年中考政治热点专题:关注民生问题_构建和谐社会(公开课)
• 8、近年来,党和政府为解决民生问题采取了 哪些措施? • 9、党和政府高度关注民生问题体现了教材的 哪些观点? • 10、为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建设幸福中国, 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请从政治、经济、文化、 社会等方面回答) • ……
命 题 角 度
考点扫描
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P34 现阶段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 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P35
·新课标
心中有底
什么是“民生”?
▲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民生主 义》: “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 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 ▲所谓民生问题,即有关国民的生 计和生活问题。其具体内容随着时 代的发展而发展。
七 嘴 八 舌
高端关注
胡锦涛主席 强调
※“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社会建设
力度,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在教育、劳动就 业、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住房等方面的 基本需求。”
模拟考场
4、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 ①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的重 大举措 ②根本目的是为了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 ③有助于 维护社会公平、减小城乡差距④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国家启动新型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是继取消农 业税、实行农业直补、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一系列 政策之后的又一项重大惠农政策。它 ( ) ①有利于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②体现了以人为本 的科学发展观③体现了公平正义的原则 ④能从根本上 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提醒:
凡要提关于民生问题的“建议”,都应从国家为解决 民生问题的“ 措施”来考虑。

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问题,促进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问题,促进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问题,促进公平,构建和谐社会一时政热点:1、2009年6月26日至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来黑龙江省考察工作。

胡锦涛强调,当前,全国上下正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们更要大力弘扬大庆精神,努力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民生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关系社会和谐稳定。

在发生国际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是胡锦涛这次考察的一个重点。

2、2009年6月18日,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工作启动电视电话会议。

按照国务院确定的医改近期重点工作,2009年先期启动六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将直接惠及亿万群众及家庭。

3、2009年10月1日,国庆庆典上设改革开放标语方阵。

胡锦涛发表讲话时指出:“新中国60年的发展进步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中国人民有信心、有能力建设好自己的国家,也有信心、有能力为世界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4、家电下乡信息系统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0月31日,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累计发货分别达到近6,600万件和2,800万件,销售金额突破500亿大关,达508亿元。

其中,10月家电下乡销售额超过120亿元。

家电下乡需要进一步注意完善渠道、产品迎合消费者需求、售后服务到位。

5.2009年8月,国务院部署在10%的县市先行试点,10年内基本实现全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一场亘古未有的变革即将在全国广袤的农村展开。

这是我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迈出的历史性一步。

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必要延伸,也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6.2009年8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乔晓阳表示:加强社会领域立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将成为今后立法的重点。

2009-2011年中考政治思想品德热点材料复习(9)

2009-2011年中考政治思想品德热点材料复习(9)
3.列举我国在解决民生问题方面的具体举措。
合理调节收入分配;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和完善保障体系;解决教育、医疗、卫生、住房和文化方面的问题;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遏制****问题等。
6.当前社会公平正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示例:收入分配公平问题、教育投入公平问题、社会保障方面的问题、司法公正问题、个别官员的****问题。(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假冒伪劣产品投放市场、弱势群体受侵害、拖欠农民工工资、某些地区的教育乱收费、过高的医疗费、贫富差距过大等)
(1)材料二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2)材料二反映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
(3)解决材料二所反映的问题有什么意义?
(4)解决民生问题,关键是什么?为什么?
(5)请你列举2008年5月以来我国为解决民生问题所采取的具体措施(至少三项)。
(6)请你为我国解决民生问题出谋划策。
(1)国家的十大关系国计民生的举措说明了什么?
(2)党和国家为什么投资4万亿改善民生?
(3)保障和改善民生,党和国家必须实施什么战略和国策?落实什么样的发展观?
答案:
15、(1)党和政府高度关注民生问题,反映了广大人民的心声。
(2)①“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②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③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④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追求;⑤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⑥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8)“关注民生,和谐发展”;“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

中考社会思品时政热点专题复习系列 关注民生发展,共建社会和谐

中考社会思品时政热点专题复习系列 关注民生发展,共建社会和谐

2012年中考社会思品时政热点专题复习系列——关注民生发展,共建社会和谐角度一税改惠民【典型材料】材料一 2011年6月3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将个税起征点从2 000元提高到3 500元。

修改后的个税法于9月1日起施行,经过这一调整,约6 000万人不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预测题问答】1.将个税起征点提高的原因可能有哪些?答:①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生产力大幅提高,原来税收机制已不适应发展需求;②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走共同富裕道路的需要;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需要;④是实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及解决当前主要矛盾的需要;等。

2.将个税起征点提高有何重大意义?答:①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②有助于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走共同富裕道路;③有助于减小贫富差距,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④有利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促进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等。

3.个人所得税法修改的过程反映了哪些道理?答:①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代表人民行使权利;②我国坚持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③党和政府重视民生,促进法治建设,保障实现全面小康社会;④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有立法权;等。

角度二社保惠民【典型材料】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于2011年7月1日起施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第一部社会保险制度的综合性法律,是党和政府履行“让人人享有社会保障”承诺的法律保证。

【预测题问答】1.请谈谈施行社会保险法的必要性。

答:①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②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③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④为解决民生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等。

2.党和政府承诺“让人人享有社会保障”体现了哪些道理?答:①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发展成果人民共享;②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③党和政府重视民生,努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

热点三 和谐中国:关注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10张ppt)

热点三 和谐中国:关注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10张ppt)

寡民”,主张“无为”。③墨家:以爱无差别为梦想,倡导“兼爱、
非攻和尚贤”。
菜 单 隐 藏
高考专题复习 ·历史
2.中国近现代的和谐社会观
(1)和谐社会模式 (或设想):①太平天国:建立一个“有田同耕,
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 天国。②资产阶级维新派: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③资产
菜 单 隐 藏
高考专题复习 ·历史
古今中外的和谐思想 1.中国古代的和谐社会观 (1)古代和谐思想:①儒家“民本”思想:孔子提出“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孟子提出“民 贵君轻”,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宽刑薄税。②墨子主 张“兼爱”,反对不义战争,主张任人唯贤。③统治者的“民本”思 想:西汉初年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唐太宗“存百姓”的思想, 励精图治。 (2)古代各家各派勾画的和谐社会模式:①儒家:描述的“大同社 会”,代表中国古代理想和谐社会的最高境界。②道家:倡导“小国
等等。
菜 单
隐 藏
高考专题复习 ·历史
古今中外的民生思想
1.古代涉及“民生”的思想主张
(1)孔子: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民;强调统治者要爱惜民力;反 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2)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强 调轻徭薄赋、不夺农时。 (3)荀子:提出“君舟民水”,强调人民力量的强大。 (4)墨子:代表平民利益,主张“兼爱”“非攻”。
高考专题复习 ·历史
[热点三] 和谐中国:关注民生,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
1 . 和谐 :和谐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具体、动态、
相对、辩证的统一,是不同事物之间相同相成、相辅相成、相反相成、

民生问题

民生问题

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民生问题任浚杨 2011020069【摘要】民生问题是国家发展进程中的根本问题,正确认识和改善民生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

本文在指出民生问题对于建设和谐社会重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还存在的教育、就业、社会分配及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从而提出从政治、经济、文化、法制四方面来改善民生,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键词】和谐社会民生问题民生状况民生改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问题,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前途命运。

简单的说,民生问题就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教育是民生之基,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安全网,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这四个方面都取得了成就,但是制约和谐社会建设的民生问题依然存在。

因此关注民生,保障民生对于当今中国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问题。

社会和谐是人民之福,社会动荡是人民之祸。

自古以来,民生问题和社会和谐就是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的。

当今时代所提的民生问题,就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涉及到教育、医疗卫生、住房、收入分配、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方方面面。

民生问题不仅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影响到整个国家改革发展的大局,是我们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目前,我国正处在发展的黄金期,也是矛盾的凸显期。

改革带来了社会利益结构多元化,但是社会体制改革滞后,贫富差距扩大,上学难、看病难、就业难问题等比较突出。

只有解决好民生问题,人民群众才能感受到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决心和实效。

人民才会安居乐业,社会才能稳定和谐。

因此要从根本上实现社会稳定,构建社会和谐,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化解矛盾,构建和谐,实现“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2011年中考复习热点专题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全

2011年中考复习热点专题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全

2011年中考复习热点专题专题一:关注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热点点击】1. 2009年8月18日,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2009年试点范围为全国10%的县(市、区、旗),以后逐步扩大试点,2020年前基本实现全覆盖。

2. 2009年12月2日国务院决定从2009年秋季上学期起,对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中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逐步免除学费。

3、2010年我国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4、财政部部长谢旭人2010年1月10日在部署2010年财政工作时指出,今年将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更多的财政资源用于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等民生领域依然是政府加大投入的“重中之重”。

5、2011年3月5日上午9时,全国人大第十一届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政府工作报告30大关键词情系民生。

6、2011年两会期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说,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物价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

物价上涨过快给群众的生活,特别是对低收入群众的生活就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针对这样的一个状况,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包括发展生产、搞好市场调控增加供给、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价格秩序,也包括对于低收入群众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不因物价的上涨影响低收入群众的生活。

采取的所有这些措施,应该说收到了成效。

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在今年的十项重点工作中,把保持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列为第一条,这也是多年来所没有的。

张平认为,当然,我们也意识到物价上涨的压力,物价上涨还有很大的风险,所以我们决不可掉以轻心,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7、系列救灾工作:党和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使灾区人民很快恢复灾后重建工作,保障灾区人民的正常生活。

8、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贴进生活 列举我国近年来为解决民生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取消农业税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 ★进行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
列举近年来我国政府保障民生的法律。
《新义务教育法》《食品安全法》《劳动合同法》 《就业促进法》《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
3、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有什么重要意义?
解析: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有利 于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等。
模拟考场
材料一:新的《河北省实施〈义务教育法〉办法》于2010 年1月1日起施行。新办法规定:农民工子女教育纳入城镇 规划。新《办法》第十三条规定 “设区的市和县级人民政 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安排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以公办学校为 主接受义务教育。” 材料二:2009年8月18日,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 点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2009上试点范围为全国10%的县 (市、区、旗),以后逐步广大试点,2020年前全覆盖。 4、国家如此重视教育、养老等民生问题,青少年该怎么做?
考点扫描
初级阶段国情: 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P34 现阶段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 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P35
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P40
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P93 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共同富裕 P93 现阶段小康的特点: 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P114
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 和谐社会的要求: 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P116
典例剖析
1、国家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 出台《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 见》,共同说明了什么?
国家重视改善民生,中国共产党 以人为本,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 的根本利益。
典例剖析
2、下列漫画反映了什么民生问题?
模拟考场
材料一:新的《河北省实施〈义务教育法〉办法》于2010年1 月1日起施行。新办法规定:农民工子女教育纳入城镇规划。新 《办法》第十三条规定 “设区的市和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 门应当安排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以公办学校为主接受义务教育。”
1、材料一中“新办法”的内容保护了公的什么权利? 体现了什么战略?还具有哪些意义? 解析:保护了公民的受教育权,体现了贯彻落实科 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不仅有上述两项意义,还有:体现了国家真正把教 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 社会公平、稳定,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 建和谐社会等。
解析:从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 务,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培养社会责任感、奉献社 会,尊敬老人等角度回答。
热点追踪

热点追踪
★温家宝总理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特别强调,“经济越发
展,越要重视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各级政府一 定要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解决人 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温总理提出的保 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政策和严肃的措施中,不难看出,总理将 民生问题提升至政治高度,非常鼓舞人心、振奋人心,让民生 走进“春天里”!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 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主要是: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 布不均;物价上涨压力加大,部分城市房价涨幅过高;违法征地 拆迁等引发的社会矛盾增多;食品安全问题比较突出;一些领域 腐败现象严重。我们一定要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通 过艰苦细致的工作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加快解决这些问题,让人 民满意。”
模拟考场
4、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 ①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的重 大举措 ②根本目的是为了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 ③有助于 维护社会公平、减小城乡差距④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国家启动新型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是继取消农 业税、实行农业直补、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一系列 政策之后的又一项重大惠农政策。它 ( ) ①有利于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②体现了以人为本 的科学发展观③体现了公平正义的原则 ④能从根本上 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模拟考场
十七大报告指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努力使全体人民学友所教育、老幼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医、 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1、以上材料的中心话题是( ) A.抓精神文明建设 B.抓经济建设 C.民主法治问题 D.改善民生问题 2、党从人们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着手,这样 做( )①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②是体现了科学发展观 ③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④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确保人 民共享发展成果的需要 A.②③④ B.①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3、解决民生问题最根本的途径是 (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B.实施可持续发 展战略C.发展现代农业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
2011年中考思品热点专题
关注民生问题 创建和谐社会
七 嘴 八 舌
热点追踪
★截至3月1日十五时,新华网、新浪网“两会调查”备选的二
十五个热点问题共收到近100万张投票,得票最多的五个问题 依次是:“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让百姓居者有其屋 (8.08%);“分好财富大蛋糕,提高居民收入”(7.38%); “稳定物价严防通胀”(6.75%);“加大惩治腐败的力度” (5.87%);“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就业公平”(5.49%)。 ★ “民生问题不仅是重要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也是重大政治 问题。” 十一届全国政协四次会议3日开幕,全国政协主席贾庆 林的这个表述受到舆论广泛关注。香港报章指出,这是中共最高 层领导人在政治报告中提出的新观点。分析称,中央将民生问题 提升为重大政治问题,一方面是因为中国进入了现代化过程中民 生问题突显的阶段,民生问题必须成为国家决策最重要的考虑, 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民生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 重大政治问题。
民生、发展、阳光
民生:让人民生活更有尊严
发展:科学是第一要义 阳光:让政府工作公开透明
七上
七下
八上
八下
九年级
知 识 链 接
☆生命健康权 3课 ☆受教育权 6课 ☆社会公平 9课 ☆社会稳定 9课 ☆维护正义 10课
☆初级阶段国情 3课 ☆ 主要矛盾 3课 ☆“三个代表” ☆科学发展观 ☆分配制度 7课 ☆共同富裕 7课 ☆小康特点 9课 ☆全面小康 9课 ☆和谐社会 9课
典例剖析
3、上述民生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 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人民日益增 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 之间的矛盾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众人拾柴
4、怎样改善民生 ?(如何解决民生问题? 对于改善民生你有什么建议?)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根本途径)②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 乡居民收入;③优先发展教育,保障公民的 受教育权;④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 基本生活;⑤实施再就业培训,增加就业岗 位;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 康水平。
热点追踪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的建议中未提及有关GDP增速
的量性要求,却强调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今后五年让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温家宝日前与网
友交流时对此作了更为直接的描述。而“让人们生活得舒心、 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则是他对“幸福观”的阐释。 “幸福指数”几乎跃居今年全国“两会”热词之首。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7日在北京表示,中央财政用于民生的 开支,今年将会占到中央财政支出的三分之二左右。从全国 来说,特别是基层财政,一般用于民生的开支要达到70%— 75%。谢旭人说,今年中央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 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文化方 面的支出安排一共达到10510亿元,比上年增长18.1%。
模拟考场
材料二:2009年8月18日,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 点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2009上试点范围为全国10%的县 (市、区、旗),以后逐步广大试点,2020年前全覆盖。
2、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是为了解决什么民生问题?
解析:主要是为了解决养老问题。由于我国社会老 龄化加剧,再加上农村人口多,又没有基本养老保 险,养老问题已变得越来越严重。
中考模拟
从不同角度谈谈为什么要改善民生?
(改善民生的意义? )
①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 平低且发展不平衡。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 ☆初级阶段国情 3课 产之间的矛盾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只有改善民生,才能解决 现阶段的主要矛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 主要矛盾 3课 ☆生命健康权 3课 ②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 ☆“三个代表” ☆受教育权 6课 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只有改善民生,才能维护人民利益; ☆科学发展观 ☆社会公平 9课 ③是实践“三个代表”、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体现。只有 ☆分配制度 7课 改善民生,才能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正义 10课 ☆共同富裕 7课 ④是实现共同富裕、维护社会公平的需要。只有改善民生,才能使 ☆小康特点 9课 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维护社 会公平。 ☆全面小康 9课 ⑤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理想的需要。只有改善民生,才 ☆和谐社会 9课 能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实现全面小康。 ⑥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只有改善民生,才能减 少或避免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