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提名2018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项目(科技进步)公示表
关于提名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的公示

关于提名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的公示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完成的“超深水平井随钻储层探测与轨迹控制技术”项目拟由北京市提名2018年国家技术发明奖。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关于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要求,现将该项目进行公示,公示期2017年12月21日至2017年12月27日。
任何单位、个人如对公示项目有异议,可在公示期内以书面形式向科技管理部提出,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文件。
异议应当签署真实姓名或加盖单位公章,并注明联系方式。
逾期或匿名异议不予受理。
联系人:邓大伟联系电话:0电子邮件2018年国家技术发明奖提名项目公示内容一、项目名称超深水平井随钻储层探测与轨迹控制技术二、提名单位意见我国超深层油气资源占油气资源总量的1/3以上,是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领域。
超深层具有高温、高压、非均质强等特点,采用直井开发综合成本高、效率低,迫切需要利用超深水平井增大有效泄油面积,大幅提高单井产量,实现高效开发。
该项目创建了以提高储层钻遇率的近钻头地层成像探测技术、确保精准中靶的井眼轨迹随钻测量及控制技术、降低钻柱摩阻的高温高密度水基钻井液技术的超深水平井随钻储层探测与轨迹控制技术,解决了超深水平井钻井面临优质储层钻遇率低、轨迹控制难、水平段摩阻大等世界级难题,实现了水平井钻井更聪明、更精准、更高效,使我国超深水平井钻井技术走在了世界前列。
项目技术原创性显著,获授权发明专利36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80余篇。
项目成果在四川元坝和新疆塔河、顺北等油气田进行了工业化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强力支撑了超深层油气资源高效开发;创造了多项超深水平井世界工程纪录,显著提高了我国石油工程技术的核心竞争力。
专家鉴定,该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该项目于2015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对照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条件,提名该项目申报2018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2018年省科学技术奖候选项目公布

="#$?@'(ABCD;EF12EGH> I"#$%&'(AJKL?@MNO@"P Q"RST3UVWKXYZ[\]"^_"`ab c> d"#$%&'(ABCe?fGH?@> -"gh?@i%&jklmn%> ,"5 Ioo@p3J?Jq
&'()%*+ ,-./*+ ,0. 123 *4567884569:3 84667;456<
这个周日上午 9 点,东鼓道地铁大三角,也就是鼓楼站位置,“爱心共 聚,益起健康”公益活动期待您的光临。到时现场不仅有鄞州区钟公庙中 心小学的孩子们现场作画并进行义卖,还有跟警察叔叔有关的各种萌萌 哒小物品义卖等。
!"#$ %&'()
*+,-./01
3O4 &!567
894 $!567
!"#$%
!"#$%&'()*+,-./012'(3456 '%&3789%3:'!;3:<45=;>
!"#$%&'()*+,-./
fghijklmK!n% 8]opqrstu vwx%Yrs t uvwxyz{3|}~!"# $%&3'(~)7*+,,]yz{kl| v}x%./0 123453[6[33=78C39 8:;<1237=~5]~!"#l$ %&'%>? !@.A3BCD453EFGD \HIJ.3KLMcN-]()*+l, v-x%O$ PQRSTU8Z3VW>?. A3XYZ[\TU]^_3Z ``abTU.c-defe 7g~-.chiabj`3k bBl3 ;]./%0l1 v20%.m stnopqrs3dtuvw xByz3{{|^7}y-
2019年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申报项目公示材料

2019年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申报项目公示材料项目名称:《先天性巨结肠症发病机制新理论与微创诊疗新技术的探索和创新》提名单位意见:我单位认真审阅了该项目提名书及其附件材料,确认全部材料真实有效,相关栏目均符合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办公室的填写要求。
该项目针对HSCR 发病机制不完善、诊疗及术式无法形成统一、基层医院对其病例特点掌握不足、常误诊漏诊导致严重后果等问题,创新性地提出“肠壁微环境变化可能会导致肠神经系统突触发育异常,进而对肠道运动产生影响引起HSCR发病”的理论,同时以理论研究为基础,开展7种微创手术。
主要创新是:1、将两种发病机制的学说理论相结合同时进行研究;2、将两种学说理论的相关性及相关关系作为研究重点;3、首次证明Nrxn与Nlgn基因及其蛋白在人类ENS中的表达;4、首次证明Nrxn与Nlgn基因及其蛋白在HSCR病变肠管的表达情况及趋势;5、首次证明Nrxn与Nlgn的相互作用以及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时间效应;6、首次证明Nlgn编码的nlgn-1,2蛋白在HSCR病例ENS中的表达情况并进行HSCR 患儿血清中Glu和GABA的检测;7、首次初步证明Nlgn基因与ENS细胞外基质纤维粘连蛋白FN的相关性以及相互关系;8、积极探索理论研究向临床应用转化,积极开展各种微创的手术方式。
项目发表SCI论文7篇,中华核心论文3篇,成果整体水平达到国际领先。
项目推广应用临床效果好,家长满意,社会影响好,增加了基层医院的病源,惠及本地人民,使医疗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减轻了患儿家庭负担。
参照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奖授条件,提名该项目申报2019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项目简介:先天性巨结肠症(HSCR)的病变特点是结肠不同位置神经节细胞的缺如,病变肠管痉挛狭窄蠕动加强,远端肠管代偿扩大,形成巨结肠。
HSCR发病机制以往都是单一地从“基因异常”或“微环境异常”其中一种学说研究,很不完善,导致其诊疗、术式无法形成统一标准,基层医院对其病理特点掌握不足,常会因误诊或漏诊导致严重后果。
2018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申报项目公示

2018年度⼭东省科学技术奖申报项⽬公⽰2018年度⼭东省科学技术奖申报项⽬公⽰⼀、项⽬名称:重载作⽤下沥青路⾯结构损伤精确诊断与耐久保持关键技术⼆、提名单位意见:提名单位:⼭东省交通运输厅我单位认真审阅了该项⽬推荐书及其附件材料,确认全部材料真实有效,完成⼈、完成单位排序⽆异议,相关栏⽬均符合⼭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办公室的填写要求。
按照要求,我单位和项⽬完成单位都已对该项⽬的拟推荐情况进⾏了公⽰,公⽰期间⽆异议。
项⽬针对公路沥青路⾯损伤诊断与维护技术存在的⼀系列问题,通过开展沥青路⾯裂纹形成及裂纹扩展⾏为研究,预估路⾯结构两阶段疲劳寿命,并从路⾯损伤诊断和绿⾊改造和路⾯结构性能保持等关键技术进⾏系统研究。
关键技术和创新点主要体现在:(1)提出了采⽤三维雷达检测路⾯结构损伤状态的“共中点法(CMP法)”,开发了相应的三维雷达数据⾃动处理软件,实现了道路病害的⾃动分类、诊断,提⾼了检测效率和评价可靠性。
(2)根据我国近20条⾼速公路历年的FWD检测数据、养护历史数据以及交通轴载和道路建设资料,建⽴了半刚性基层各结构层承载⼒状况的综合评价指标。
提出了分层弯沉盆确定⽼路⾯结构层模量参数的⽅法,提⾼了路⾯结构层参数反算结果的可靠性。
综合理论弯沉盆与实测弯沉盆的检验结果,⽤⼤量现场实测数据验证了不同弯沉盆参数评价半刚性基层沥青路⾯⾯层、基层、底基层和路基的有效性。
(3)提出了基于累积弯沉总和法的路⾯结构损伤程度相似段落划分⽅法,为路⾯结构维修分段设计提供了依据。
提出了既有道路轴载谱快速测试和标定⽅法并开发了相应的检测分析系统,为路⾯结构加铺设计分析提供了交通参数。
(4)提出了基于排⽔抗裂功能沥青混合料和冷再⽣混合料的路⾯绿⾊改造关键技术,明确了重载作⽤下相应改造路⾯结构典型组合,提出了相应功能材料设计和施⼯⽅法,提出了保持路⾯结构长期性能的加铺时机和技术。
三、项⽬简介:众所周知,路⾯设计之⽬的在于通过路⾯结构合理组合、路⾯材料的配合⽐设计和路⾯排⽔设计等确保路⾯在寿命周期内有⾜够的承载⼒和良好的使⽤性能,以满⾜交通需求。
2018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提名工作手册【模板】

2018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提名工作手册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办公室2018年3月编制说明为做好2018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提名工作,我办编制了《2018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提名工作手册》,旨在帮助提名单位(专家)和被提名人、项目完成单位(完成人)了解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提名书、提名书附件材料格式和提名报送要求。
请提名单位(专家)和项目完成单位(完成人)在提名和填报过程中,认真按照《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其实施细则、本手册及其他关于奖励提名工作的有关要求,做好2018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的提名和报送工作。
提名书格式以山东省科技奖励系统中发布的版本为准。
如在使用过程中对本手册的内容有问题和建议,请及时与省奖励委员会办公室联系。
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办公室二〇一八年三月目录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年度工作日程.......................... - 1 -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提名书.............................. - 2 -山东省自然科学奖提名书................................. - 16 -山东省技术发明奖提名书................................. - 38 -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书............................. - 59 -山东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提名书......................... - 84 -山东省科学技术奖专业(学科)评审组评审范围............. - 96 -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企业科技创新项目提名评审补充说明....... - 98 -山东省科技进步奖技术标准创新项目提名评审补充说明...... - 100 -2018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申报和提名基本条件 ........... - 101 -申报(提名)山东省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要求.............. - 103 -山东省科学技术奖提名材料形式审查不合格内容............ - 104 -山东省科学技术奖项目应用证明(样表).................. - 107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样表)............................ - 108 -完成人合作关系情况汇总表(样表)...................... - 109 -党组织同意函(格式).................................. - 110 -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年度工作日程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提名书(2018年度)一、被提名人基本情况三、工作简历四、被提名人的主要科学技术成就和贡献五、被提名人论文或专著发表情况六、被提名人论文或专著被引用情况九、被提名人工作单位意见十、主要附件目录1.公开发表的代表性论文或专著2.他人引用的代表性引文或专著3.知识产权证明4.重要获奖证书5.其他证明十一、主要附件《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提名书》填写说明《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提名书》是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评审的基础文件和主要评审依据,应严格按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办公室提名通知和提名书规定的格式、栏目及所列标题的要求,如实、全面填写,否则作为形式审查不合格项目,不提交当年山东省科学技术奖评审。
拟提名2018山东科学技术奖励项目科技进步公示表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校长、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院长,管华诗教授对绿藻温和破壁液化与高效提取转化技术的评价认为:
“该技术建立在扎实的绿藻基础理论研究基础上,从藻体胞壁特性、多糖分子结构、理化特性、活性作用机制等方面入手,结合海洋微生物酶工程、酶解产物分析、生物活性物质和应用微生物领域等研究工作。探索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生物工程转化技术。开发富含多种功能因子的农用、饲用生物制品,实现绿藻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产业化示范推广。有效解决了我国绿藻资源高值化开发与利用的技术瓶颈,延伸海藻加工上、下游产业链。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得到了较好的社会、环境效益。”
具体创新内容包括:
(1)系统性阐明了绿藻糖链分子结构、理化性质、生物学功能及其空间定量构效关系,首次构建以硫酸鼠李糖水解酶、葡萄糖醛酸裂合酶为主的绿藻工具酶系,明晰酶多位点催化与调控机制,完善了绿藻工具酶基础理论体系,为高值化应用奠定理论基础。(2)创新性建立了绿藻资源的生物转化关键技术,突破了藻体温和破壁液化与高效提取转化技术瓶颈,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菌株的绿藻工具酶的液体高通量发酵与规模化制备技术、高浓度绿藻(12-15%w/v)酶酵耦合液化技术、基于计算机在线智能控制的硫酸鼠李低聚糖酶法精准制备技术、人工智能神经网络下的糖链构效实时预测系统、稳定性叶绿素制取以及非酸温和预处理乙醇转化技术,开拓了绿藻资源高值化综合利用的新领域。(3)成立首个国家级绿藻研究与应用技术中心,搭建起目前唯一的绿藻资源化利用技术集成、中试放大、人才培养、信息共享、产品孵化的创新平台,建立起硫酸鼠李多糖、低聚糖、小分子活性提取物检测方法、质量标准及性能评价等应用技术体系。(4)开发绿藻多糖工具酶、硫酸鼠李低聚糖、稳定性叶绿素、农用精准生物肥、功能性饲料添加剂、新型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等生物制品。在农用制品领域实现绿藻精深加工的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推广,开拓了我国海藻加工的利用范围,有效完善了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推荐2018山东科学技术奖项目的情况

推荐2018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项目的情况项目1:项目名称:随机、奇异系统和不确定系统的稳定性及变结构控制研究项目简介:航空航天、智能制造和电子通信等领域中的控制系统日益复杂,控制精度的要求日益提高。
参数存在马尔科夫跳变的随机系统、含有代数约束的奇异系统,结构参数异常的不确定系统的控制问题成为自动控制理论研究的难点,传统的控制方法往往无法满足实际工程设计和性能需求。
因此,本项目揭示了随机、奇异和不确定系统的相关稳定性准则,建立了滑模控制、软变结构控制和多模态自适应控制为主的变结构控制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主要科学发现为:1.建立了转移速率不确知的奇异马尔科夫跳变系统的指数容许新准则,发现了受限奇异系统脉冲可控条件下的软变结构控制规律。
基于模式依赖状态反馈方法建立了转移速率不确知的奇异马尔科夫跳变闭环系统的均方指数容许准则,揭示了闭环系统稳定性与模式依赖状态反馈控制器的协调关系。
基于受限等价理论,构建了合适的动态非线性增益,设计了受限奇异系统仅脉冲可控条件下的软变结构控制器,解决了受限奇异系统的动态软变结构控制问题。
2.建立了随机马尔科夫跳变反应扩散CG型神经网络的鲁棒指数稳定性新准则,发现了不确定马尔科夫跳变随机系统的滑模可达性规律。
基于新型L-K泛函和微分不等式,建立了随机马尔科夫跳变不确定反应扩散CG型神经网络的时滞依赖的鲁棒均方指数稳定性准则。
针对中立型马尔可夫跳变系统的滑模切换面设计难题,构建反馈矩阵保证每个状态观测器与系统不同模式关联,设计了不确定中立型马尔科夫跳变随机系统的非脆弱H∞滑模观测器和转移速率不确知马尔科夫跳变时滞系统的鲁棒滑模控制器,解决了这两类随机系统的滑模可达性问题。
3.提出了非线性切换不确定系统的智能自适应控制方法,建立了T-S模糊系统的稳定性新准则,构造了状态依赖多胞型不确定系统的鲁棒控制器。
基于多模态自适应律和最大公共自适应参数,设计了两种非线性切换不确定系统的多模态自适应控制器。
一、项目名称花生抗逆高产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一、项目名称:花生抗逆高产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二、提名意见花生对保障国家油脂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旱、涝、酸化、盐碱等非生物逆境和传统穴播2粒或多粒种植引起的生物逆境,成为制约花生单产突破的瓶颈。
历经18年攻关研究,在抗逆栽培理论及关键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1. 阐明了活性氧伤害是非生物逆境胁迫共性机理,揭示了钙信号途径调控抗逆性和荚果发育的分子机制,创建了钙肥调控技术。
探明通过钙调素途径调控叶黄素循环等光保护机制,降低过剩能量积累和丙二醛含量。
发现钙调素与多胺合成途径互作调控花生抗逆的分子机制,钙离子信号途径和激素途径共同调控荚果发育。
创建了钙肥调控技术,饱果率提高16.5%,研发出专用肥3种。
2.探明了单粒精播增产机理,创立了单粒精播技术。
单粒精播减少株间竞争,基部10cm内节数增加2.1个,光合酶活性显著提高,促进光合产物积累与分配,根系活力提高促进营养元素吸收运转。
群体质量优化,群体光合速率提高17.0%,亩总果数增加1.66万个,经济系数提高8.3%。
创建了单粒精播技术,研发出种衣剂3种、单粒精播播种机2套。
3.创建了覆膜“W”栽培和“三防三促”精准调控技术。
创建了“W”栽培技术,产量提高15.0%。
研发出“W”栽培播种机。
将传统第13节间化控提早到第11节间,防止徒长倒伏,促进光合产物运转。
创建了“三防三促”技术。
4. 以单粒精播为核心技术,建立了花生抗逆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创建了旱地、渍涝地、酸性土、盐碱地和单粒精播超高产五项高产栽培技术,实现了施肥、播种和田间管理全程精准栽培。
高产攻关旱地亩产611.3kg、渍涝地426.7kg、酸性土675.5kg、盐碱地548.6kg,节种20%左右,单粒精播超高产创实收亩产782.6kg的世界纪录。
授权专利42件(其中发明专利26件、国际专利7件),软件著作权32件,论文161篇,著作3部,电教片1部,行业/地方标准11项,肥料正式登记证3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校长、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院长,管华诗教授对绿藻温和破壁液化与高效提取转化技术的评价认为:
“该技术建立在扎实的绿藻基础理论研究基础上,从藻体胞壁特性、多糖分子结构、理化特性、活性作用机制等方面入手,结合海洋微生物酶工程、酶解产物分析、生物活性物质和应用微生物领域等研究工作。探索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生物工程转化技术。开发富含多种功能因子的农用、饲用生物制品,实现绿藻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产业化示范推广。有效解决了我国绿藻资源高值化开发与利用的技术瓶颈,延伸海藻加工上、下游产业链。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得到了较好的社会、环境效益。”
项目组以绿藻浒苔、石莼为研究对象,针对藻体胞壁特性、多糖结构、理化质构特性及生物活性进行系统研究;探索出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绿藻生物工程技术,攻克了绿藻温和高效转化关键技术,率先实现绿藻综合利用及其产品的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推广,实现精准生物肥、绿藻多糖等农用制品的生产,新增直接经济效益46773.95万元,间接经济效益5247.4万元,获得显著示范效应、经济效益。
项目技术成果自2012年进行绿藻酶酵耦合液化中试放大,在青岛海大生物集团有限公司转化并批量生产。2015年依托绿藻提取物高效制备技术依次建成年产300吨绿藻多糖、年产1万吨级海藻菌肥、年产1万吨级海藻有机复混肥生产线,实现了18种绿藻产品的产业化应用。2016年发酵产物下游分离与制取技术在威海温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转化应用,建成年产2万吨级海藻有机肥及复混肥料生产线。以上成果转化,有力推动企业的科技进步,完成单位累计新增直接经济效益46773.95万元。期间通过创新,在绿藻生物转化关键技术及应用领域获得国家授权专利10项,发表高水平SCI论文10篇。
5.文献评价
项目实施期间发表的文章成果经SCI/EI检索表明,文章均收录与国际SCI期刊杂志,且文章相关技术已被国际重要期刊引用多次。例如:
(1)文献“Optimization study on the hydrogen peroxide pretreatment and production of bioethanol from seaweedUlva proliferabiomass. Li Y, Cui J, Zhang G,Wang P, et al. (2016)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14:144-9”被Yu-Loong Loow等在国际重要期刊“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发表的研究文章“Improvement of xylose recovery from the stalks of oil palm fronds using inorganic salt and oxidative agent”中引用:“Furthermore, the extraction of the hemicellulose using this novel integration method was comparable to combination with the Fenton reagent, H2O2for pretreating a variety of lignocellulosic biomass.”,作为一种高效的木质纤维素预处理转化生物乙醇的经典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其乙醇转化率予以肯定。
(4)中泰和(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青岛海大生物集团有限公司合作,项目技术2016年在中泰和(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进行转化应用,随着配方升级及加工工艺的改进,优质高效母猪、仔猪配合饲料年的销量逐年递增,累积推广配合饲料2100吨,实现累积新增销售额2907万元,新增利润348.8万元。
(5)青岛金凤凰果品有限公司进行绿藻浒苔酵解生物肥在黑莓及葡萄上的应用试验。2016.01-2017.10,在青岛即墨市金口金凤凰生态种植试验田。在黑莓应用方面,与对照相比,VC含量提高12.2%,植物黄酮含量提高8.2%,花青素含量提高7.9%,亩增产9.5%;在葡萄应用方面,可溶性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平均提高了5.6%和7.6%,每亩增产葡萄408kg,增产率达12.6%,亩增收1.02万元。实现累积新增销售额515.40万元,新增利润73.42万元。
拟提名2018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项目(科技进步)公示表
项பைடு நூலகம்名称
绿藻资源的生物转化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
提名单位
意见
我单位认真审阅了该项目提名材料,相关内容符合山东省科学技术奖的提名要求。该项目针对我国主要大型海洋绿藻资源(浒苔、石莼)利用不足、附加值低、技术亟待升级及海洋环境等问题,通过协同创新,攻克了依托绿色高效的生物发酵、代谢调控与转化等现代工业生物技术开发海洋绿藻资源的技术难题,实现产业化,推动海藻产业的工艺革新与产品创新。项目主要科技创新是:(1)系统阐明绿藻糖链结构特征、理化特性及生物学功能,首次构建绿藻工具酶系,完善了绿藻高值利用的理论基础;(2)创建绿藻生物转化关键技术,突破了藻体温和破壁液化与高效提取技术瓶颈,开拓了绿藻综合利用新领域;(3)搭建起目前世界唯一的绿藻资源化利用创新平台,成立首个国家级绿藻研究与应用技术中心,培育出绿藻源生物制品新型产业;(4)成功开发绿藻系列生物功能制品,并率先在农用制品领域实现绿藻精深加工的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推广,提升绿藻产业技术水平。项目提报授权专利10项,发表SCI文章10篇,成果整体水平达到国际领先。该项目推广应用,近三年累积新增直接经济效益46773.95万元,间接经济效益5247.4万元,为我国绿藻资源的高值利用与多元产品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和良好的应用示范。参照山东省科学技术奖授奖条件,提名该项目为2018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7.检测评价
(1)2014年12月29日,山东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对项目中的生物有机肥产品进行检验(报告编号:QC055885-2014),认为按NY884-201规定的检测要求,送检样品中检测指标有效活菌数(cfu)0.99亿/g,有机质(以干基计)45.7%等符合检验标准。
具体创新内容包括:
(1)系统性阐明了绿藻糖链分子结构、理化性质、生物学功能及其空间定量构效关系,首次构建以硫酸鼠李糖水解酶、葡萄糖醛酸裂合酶为主的绿藻工具酶系,明晰酶多位点催化与调控机制,完善了绿藻工具酶基础理论体系,为高值化应用奠定理论基础。(2)创新性建立了绿藻资源的生物转化关键技术,突破了藻体温和破壁液化与高效提取转化技术瓶颈,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菌株的绿藻工具酶的液体高通量发酵与规模化制备技术、高浓度绿藻(12-15%w/v)酶酵耦合液化技术、基于计算机在线智能控制的硫酸鼠李低聚糖酶法精准制备技术、人工智能神经网络下的糖链构效实时预测系统、稳定性叶绿素制取以及非酸温和预处理乙醇转化技术,开拓了绿藻资源高值化综合利用的新领域。(3)成立首个国家级绿藻研究与应用技术中心,搭建起目前唯一的绿藻资源化利用技术集成、中试放大、人才培养、信息共享、产品孵化的创新平台,建立起硫酸鼠李多糖、低聚糖、小分子活性提取物检测方法、质量标准及性能评价等应用技术体系。(4)开发绿藻多糖工具酶、硫酸鼠李低聚糖、稳定性叶绿素、农用精准生物肥、功能性饲料添加剂、新型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等生物制品。在农用制品领域实现绿藻精深加工的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推广,开拓了我国海藻加工的利用范围,有效完善了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2)威海温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对项目中间产物和终产物进行产品开发和应推广。2016.01-2017.12期间,制备海藻生物肥、土壤调理剂,实现浒苔活性提取物质在肥料中的产业化应用与推广,累计推广面积达6.5万亩,累积新增销售额4028.85万元,新增利润472.80万元。
(3)浙江露笑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进行绿藻发酵产物下游分离与活性物质提取制备技术的应用试验。应用期间共销售浒苔多糖,绿藻有机肥、绿藻复混肥5400吨,累计新增销售额1825万元,新增利润492万元,该肥料能够完全满足作物生长养分所需,具有抗逆增药效作用,同时绿藻活性寡糖成分能提高作物抗逆性,增强作物抵抗力,提高肥料有效养分利用率的特点,价格合理,深得本地区农民的喜爱和欢迎。
6.用户评价
(1)青岛海大生物集团有限公司对项目发酵产物下游分离与活性物质提取制备技术进行应用与产品开发。2015.01-2017.12期间,公司成功开发绿藻多糖、绿藻微生物菌肥等产品,建立年产1万吨级海藻微生物菌肥生产线、年产300吨浒苔多糖生产线1条、年产1万吨级海藻有机肥及复混肥料生产线;近三年,销售的浒苔多糖、绿藻微生物菌肥、绿藻有机肥、绿藻复混肥累计新增销售额42745.10万元,新增利润10360.13万元。
(2)文献“Production of enzymes byAlteromonassp. A321 to degrade polysaccharides fromEnteromorpha prolifera. Li Y,Wang J,Yu Y, Li X, Jiang X, Hwang H,Wang P et al., (2013) Carbohydrate Polymers 98:988–994”被Fatemeh Rahimi等在国际重要期刊“Journal of applied phycology”发表的研究文章“Ulvan from green algaeUlva intestinalis: optimization of ultrasound-assisted extraction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中引用“Although, later, applying enzyme-based procedures in the isolation of polysaccharides promised higher yields and structural integrity”,表明生物酶法降解在绿藻多糖提取中可得到较高产率,且有利于保证产物分子构象。
(1)山东省科学院情报所股内外科技查新报告(201715311468)查新结论:
“本查新项目研究绿藻资源的生物转化关键技术与应用开发。以绿藻浒苔或石莼为原料,利用专一性微生物进行快速液体深层发酵。构建高浓度绿藻生物定向酶酵耦合技术,实现藻体快速液化、活性物高效提取与转化的目的。依据计算机在线控制不同功能因子需求,建立快捷、高效、准确的下游活性物制取技术。通过特征因子筛选、评价与营养配伍,应用于农用精准生物肥、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微生态制剂、富含硫酸鼠李寡糖的绿藻汁制品等及生物乙醇的开发。本查新项目研究的绿藻资源生物转化关键技术以及研发的产品在国内外未见相同文献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