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同步练习附答案
8..《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同步练习(解析版)

《虞美人》一、阅读《虞美人》,完成下面1---2题。
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对人生已经绝望,所以见了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反而觉得厌烦。
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
【解析】引导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感情的外化的道理。
2.讨论:“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欢乐、尊严、自由、安全感【解析】学生讨论的直接结果可能是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等,更可引导他们从精神层面上思考,诸如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
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解析】引导学生理解虚词的表达作用。
4.词的最后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运用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翻译、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及答案【统编版必修上册】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习题及答案【必修上册】题型:【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选择题】《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原文】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翻译: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二、理解性默写:1.词中一个诘句惊心动魄,把李煜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这个句子是:,。
这其中包含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
2.含蓄地表现出李煜对人生绝望的句子是:,。
3.表现词人在永不停止消逝的时光面前感慨无限,同时放笔呼号,发出一声深沉的浩叹的句子是:,。
4.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
5.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
7.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的句子是:,。
这与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选择题: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组是()A、虞美人(yù) 窈窕(yǎo)惊蛰(zhé)B、漫溯(sù)庐冢(zhǒng)雕栏玉砌(qiè)C、羯鼓(jié)青荇(xìng)愀然(qiǎo)D、滂沱(pāng)瑰怪(guǐ)深思慎取(shè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辨别筹码颠簸雕阑玉砌B、忽略题词肄业疼心疾首C、联手召唤惆怅屈意逢迎D、朱颜伏法寂寥对薄公堂3、对下面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是()A、春花秋月何时了了:了结,终止B、雕栏玉砌应犹在雕栏玉砌:指所在的羁押处C、只是朱颜改朱颜:指诗人自己的容颜D、问君能有几多愁君:你4、下面对《虞美人》表现手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本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B、这首词写景虚实结合,上阕两句都是由虚到实。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精品习题【必修上册】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精品习题及答案【必修上册】【原文】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翻译】春花秋月的美好时光什么时候结束的,以前的事情还记得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都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不尽的春江之水滚滚东流。
【精品习题及答案】一、翻译: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翻译:春花秋月的美好时光什么时候结束的,以前的事情还记得多少!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翻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翻译: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都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翻译: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不尽的春江之水滚滚东流。
二、理解性默写:1.词中一个诘句惊心动魄,把李煜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这个句子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这其中包含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
2.含蓄地表现出李煜对人生绝望的句子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3.表现词人在永不停止消逝的时光面前感慨无限,同时放笔呼号,发出一声深沉的浩叹的句子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4.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5.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7.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的句子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与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选择题: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组是(C)A、虞美人(yù) 窈窕(yǎo)惊蛰(zhé)B、漫溯(sù)庐冢(zhǒng)雕栏玉砌(qiè)C、羯鼓(jié)青荇(xìng)愀然(qiǎo)D、滂沱(pāng)瑰怪(guǐ)深思慎取(shèn)【解析】A、虞美人(yú) B、雕栏玉砌(qì)D、瑰怪(guī)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B)A、辨别筹码颠簸雕阑玉砌B、忽略题词肄业疼心疾首C、联手召唤惆怅屈意逢迎D、朱颜伏法寂寥对薄公堂【解析】B。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选择题、文言现象、赏析题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题型:【选择题】【文言现象】【简答题】【原文】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组是(C)A、虞美人(yù) 窈窕(yǎo)惊蛰(zhé)B、漫溯(sù)庐冢(zhǒng)雕栏玉砌(qiè)C、羯鼓(jié)青荇(xìng)愀然(qiǎo)D、滂沱(pāng)瑰怪(guǐ)深思慎取(shèn)【解析】A、虞美人(yú) B、雕栏玉砌(qì)D、瑰怪(guī)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B)A、辨别筹码颠簸雕阑玉砌B、忽略题词肄业疼心疾首C、联手召唤惆怅屈意逢迎D、朱颜伏法寂寥对薄公堂【解析】B。
分析:A项,“雕阑玉砌”应为“雕栏玉砌”;c项,“屈意逢迎”应为“曲意逢迎”,D项,“对薄公堂”应为“对簿公堂”。
3、对下面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是(A)A、春花秋月何时了了:了结,终止B、雕栏玉砌应犹在雕栏玉砌:指所在的羁押处C、只是朱颜改朱颜:指诗人自己的容颜D、问君能有几多愁君:你【解析】A。
分析:B项,“雕栏玉砌”指故国的宫殿;C项,“朱颜”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D项,“君”此处是作者自称。
4、下面对《虞美人》表现手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D)A、本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B、这首词写景虚实结合,上阕两句都是由虚到实。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是实写,用了对比手法。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是虚写,运用比喻把抽象的愁具体化。
【解析】D。
分析:A不能决绝的说上阀写景,譬如感叹“往事知多少”。
B由虚到实这个说法不对。
C我觉得那句是虚写,是想象D我认为答案是D,抒发愁情,化抽象为具体。
8.4《虞美人》-中职语文同步练(基础模块)下册自我测评(解析版)

8.4《虞美人》自我测评(一)课内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习题。
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1)。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2)。
1.将空缺处补充完整。
(1)(2)答案:(1)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2)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含义吗?答案:月亮在我国古典诗歌中通常用以表现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的主题,“春花秋月”本指美好的情感,但在特定的环境中,引起的是诗人无尽的惆怅;月明,更能让人思怀,但不堪回首的故国,带来的却是悲愁。
借“月”这个意象,写出了作者难以言说的伤感。
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我寄愁心与明月”等诗句中“月”的意象一样,都表现了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的情感。
3.“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答案:①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帝王尊荣等。
②精神层面上的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
4.“小楼昨夜又东风”中,“又”字表现了什么意味?答案:“东风”表示季节更替,“又”则说明时光飞逝,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渐破灭!5.“朱颜”的含义是什么?答案:后宫佳丽的容颜,词人的容颜,国家的容颜。
6.词的最后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让你产生了哪些想象?答案:运用了比喻、设问、夸张等修辞手法,用春水来比喻愁,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李煜满怀的愁、无穷无尽的愁、汹涌澎湃的愁。
引发的想象:愁思像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写出了愁思的多;又像春水之昼夜不停,无穷无尽,写出了愁思的绵长。
(二)课外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习题。
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7.这首词上阕描绘了怎样的景色?答案:描绘了深秋月夜庭院的清幽景色。
8.赏析“月如钩”中“钩”字的妙处。
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同步练习+答案解析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同步练习+答案解析一、基础检测。
第一组1.李煜是五代时期哪个国家最后的君主()A.后梁B.后晋C.后汉D.南唐【答案】D2.词最早产生于()A.唐代B.五代C.北宋D.南宋【答案】A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故国:指南唐B.雕栏玉砌应犹.在犹:如同C.只是..朱颜改只是:口气较轻的转折语D.问君能有几多愁.愁:忧虑【答案】A【解析】B项,“雕栏玉砌应犹在”意思是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所以“犹”应解释为“还”;C项,“只是朱颜改”意思是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因而“只是”在词中是叹惋口气;D项,“问君能有几多愁”意思是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愁”应解释为悲愁。
4.下列对有关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雕栏玉砌”采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用雕花的栏杆和玉石的台阶指代南唐的宫殿。
B.“只是朱颜改”采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朱颜”是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
C.“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鸟雀仿佛有着人一样的喜怒哀乐。
D.“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荷花仿佛一群身着红裳绿裙的江南女子。
【答案】D【解析】D项,“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一句,从词中看不出使用比喻的手法,这里只是描摹了荷花的形态。
5.《虞美人》中,借以表达“物是人非”情感的事物有()【多项选择】A.春花秋月B.小楼C.雕栏玉砌D.朱颜E.一江春水【答案】A C D6.《虞美人》所运用的抒情方法有()【多项选择】A.借写景抒情B.借叙事抒情C.借比喻抒情D.借典故抒情E.借夸张抒情【答案】A C7.《虞美人》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有()【多项选择】A.比喻B.比拟C.借代D.设问E.反诘【答案】A C D8.“春花秋月何时了”一句中表达的情感有()【多项选择】A.美景不常B.留恋时光C.不堪忍受囚禁之苦D.生不如死的痛苦E.热爱生命【答案】B C D第二组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幽怨春花秋月何时了雕阑玉砌B.愁绪一江春水朱颜改不堪回首C.悲凉亡国之痛知多少屈意逢迎D.怀想故国之思几多愁对薄公堂【答案】B。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涉江采芙蓉》同步练习

《虞美人》;《涉江采芙蓉》同步练习《虞美人》同步练习(答题时间:30分钟)(一)捣练子令李煜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注释:(1)寒砧(zhēn):寒夜捣帛声。
古代秋来,家人捣帛为他乡游子准备寒衣。
砧,捣衣石。
(2)栊:窗户。
**问:这首小令表面多是景物环境的烘托渲染,思妇怀远的复杂心态是如何被委婉曲折地表达出来的?(二)梅花李煜殷勤移植地,曲槛小栏边。
共约重芳日,还忧不盛妍。
阻风开步障,乘月溉寒泉。
谁料花前后,蛾眉却不全。
失却烟花主,东君自不知。
清香更何用,犹发去年枝。
注释:(1)殷勤:情意恳切深厚,亦指恳切深厚的情意。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欢。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
”(2)槛(jiàn):窗户下或长廊旁的栏杆,也指井栏。
(3)重(chóng):再次。
(4)妍(yán):美,如“争妍斗艳”。
李白《于阗采花》诗:“丹青能令丑者妍。
”(5)步障:用以遮蔽风尘或视线的一种屏幕。
《晋书·石崇传》:“崇与贵戚王恺、羊琇之徒,以奢靡相尚;恺作紫丝布步障四十里,崇作锦步障五十里以敌之。
”(6)溉:灌、浇水。
(7)花:开花。
名词活用为动词。
(8)蛾眉:女子长而美的眉毛。
常作美女代称。
这里借指周后。
**问:为什么此诗题为《梅花》,却不是一首咏物诗,而是咏叹与梅花相关的人和事?《虞美人》同步练习参考答案(一)捣练子令:秋风送来了断断续续的寒砧声,在小庭深院中,听得格外真切。
夜深了,月光和砧声穿进帘栊,更使人联想到征人在外,勾起了绵绵的离恨和相思。
因而长夜不寐,愁思百结。
“砧声不断”、“月到帘栊”,从景中透露出愁情,情景交融,轻柔含蓄,耐人寻思。
这首小令,语言新,意境新,给人以极美的艺术享受。
这首小令通过对深院小庭夜深人静时断续传来的风声、捣衣声,以及映照着帘栊的月色,着意营造出一种幽怨欲绝的意境,让人不觉沉浸其中,去感受长夜不寐人的悠悠情怀。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完成第7题。
(6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7.(1)上阕以乐景写哀情的句子是▲,“▲”一字为全词的诗眼。
(2分)
(2)赏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1)春花秋月何时了?(少“?”扣1分)改(2)下片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结构上与上片的“春花”、“东风”相呼应(1分)设问,一问一答,一起一伏,增强文章的气势(1分)结语以水喻愁,把抽象的愁绪形象化,既写出愁绪的汹涌奔腾,又写出愁绪的悠长深远。
形象贴切,令人无限遐想(2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同步练习
一、阅读训练。
1.“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将“离愁”写得如此真切、深刻。
(李煜《虞美人》)
2.“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李煜的诗词中也用了这两个意象,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
3.李商隐的《五绝·登乐游原》中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表示对美好而又行将消逝的事物的留恋。
而在李煜的《虞美人》中那美好的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劈头怨问苍天,你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
这句诗是:“___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
4.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人去楼空的物是人非的情景。
李煜的《虞美人》中,也有两句写出了这样的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勾起作者无穷幽怨和仇恨之情。
(李煜《虞美人》)
二、课内巩固。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5.“问君能有许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7.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