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高考120个文言实词——弥
高考必备文言实词

高考必备文言实词(120个)1.爱: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
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
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
2.安: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夕安【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为无患。
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败矣。
逝者如斯,而今安【哪里】在哉?3.被: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
被【被散】发被【通“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氅行吟泽畔。
虽大雪被【覆盖】衣,身被【遭受】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4.倍:苏武陷匈奴,不倍【通“背”,背离】节义。
乡情于游子过百倍【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
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更加】思亲。
5.本:柳宗元本【本来】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草木的根】,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
后人将其所述辑成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即今日所见本【版本】,以本【推究】其当日心境。
6.鄙:晋之鄙【边疆】有二人,临秦地则曰:“鄙贱之人,当其求谅。
”居久,则鄙【轻视】秦人曰:“秦人亦不过如此,皆如蛮夷之鄙【浅陋无知】人。
7.兵:陈涉初起之时,用兵【兵法】之道不及秦国之谋士,而能削木为兵【兵器】,以疲惫之兵【军队】,遂灭秦。
得天下后,其幼时之友触其颜面,左右欲兵【伤害】其友,勿劝。
8.病:桓公身有疾.左右病【担心)之,求扁鹊治,而不治,病【疾病】入内脏,遂死。
后人以为此事非大臣之过也,乃桓公之病【缺点】。
今人常以此相诟病【责备】。
9.察:郡守察【观察】李密孝德之事,告于帝,左右以为不能察【明察】,然帝以为李密品之察【洁净的样子】,乃众人之范,于是令其郡守察【推举】孝廉,足见帝之察【明智】。
10.朝:邹忌旦日朝【早晨】服衣冠,于朝【朝廷】谏齐王。
齐王纳其谏。
其后,齐国日盛,弱国来朝【朝见】,经数年之久。
邹忌闻名天下,为历朝【朝代】谋臣所景仰。
版高考必背120个文言实词

1、爱楚人爱(喜欢)其子,虽爱(怜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该。
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偏爱(喜欢)菊,大家爱(倾慕)其高洁,称之。
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蔽)而不见。
2.安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朝夕安(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抚慰),认为无患。
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平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险峻之远地安(布置)军,败矣。
逝者如斯,现在安(哪里)在哉?3.被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
被(披垂)发被(通“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氅行吟泽畔。
虽大雪被(覆盖)衣,身被(遭到)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4.倍苏武陷匈奴,不倍(通“背”,背叛)节义。
乡情于游子过百倍(原数基础上增添的相等数)。
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更为)思亲。
5.本柳宗元本(原来)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草木的根),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
后代将其所述辑成多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即今天所见本(版本),以本(推究)其当天心境。
6.鄙晋之鄙(边境)有二人,临秦地则曰:“鄙贱之人,当其求谅。
”居久,则鄙(小看)秦人曰:“秦人亦可是这样,皆如夷狄之鄙〔浅陋无知)人。
7.兵陈涉初起之时,用兵(兵法)之道不及秦国之谋士,而能削木为兵(兵器),以疲倦之兵(军队),遂灭秦。
得天下后,其幼时之友触其颜面,左右欲兵(损害)其友,勿劝。
8.病桓公身有疾.左右病(担忧)之,求扁鹊治,而不治,病(疾病)入内脏,遂死。
后代认为此事非大臣之过也,乃桓公之病〔弊端)。
今人常以此相诟病(责怪)。
9.察郡守察〔察看)李密孝德之事,告于帝,左右认为不能察(明察),然帝认为李密品之察察(干净的样子),乃大家之范,于是令其郡守察(推选)孝廉,足见帝之察(理智)。
10.朝邹忌旦日朝(清晨)服衣冠,于朝(朝廷)谏齐王。
齐王纳其谏。
后来,齐国日盛,弱国来朝(朝见),经数年之久。
邹忌有名天下,为历朝(朝代)谋臣所仰慕。
11.曾愚公自曾(指自己相隔现代的家属)祖起居于太行、王屋山下。
2023年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

2023年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1.爱:①吝惜,舍不得;②喜爱,爱护;③怜惜,同情。
2.安:①安稳,安定,安全;②安逸,安乐;③安心;④安放,设置(后起意义);⑤疑问代词,什么,什么地方;⑥疑问副词,怎么,哪里。
3.被:①被子;②覆盖;③施及,加于……之上;④蒙受,遭受;⑤介词,表示被动;⑥穿,音同“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
4.倍:①一倍,加倍;②背向,背着;③违背;④背叛,反叛。
5.本:①草木的根或茎干;②根源,来源;③根本、基础的东西;④特指农业;⑤本来的,原来的;⑥副词,本来。
⑦根据,掌握;⑧底本,版本。
6.鄙:①边邑,边远的地方;②庸俗,浅陋;③看不起,轻视;④谦词,谦称自己。
7.兵:①兵器,武器;②士兵,军队;③军事,战争;④用兵器伤害人。
8.病:①重病,生病;②筋疲力尽;③毛病,弊病;④担心,忧虑。
9.察:①仔细看,观察;②看清楚;③考察,了解,弄清楚;④明显,精明。
10.朝:①读zhāo,早晨;②朝见;③朝见,拜见;④朝廷;⑤朝代。
11.曾:①音同“增”,指与自己隔着两代的亲属;②副词,用来加强语气,常与“不”连用,可译为“连……都……”;③曾经,念céng;④竟然。
12.乘:①驾车,乘车;②骑马,乘船;③登,升;④趁着,凭借;⑤出现,发生;⑥追逐;⑦ shè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辆(量词);双泛指兵车(名词);有时又代“四”(数词);⑧顶着,冒着。
13.诚:①真心,不虚伪;②确实,的确;③表示假设,相当于现代汉语“果真”。
14.除:①台阶;②清除,去掉;③修治,修整;④拜官,被任命。
15.辞:①言词,话语;②命令,借口,托辞;③文学,文辞;④讲话,告诉,致辞;⑤推辞,不接受;⑥告别,辞别;⑦古代的一种文体。
16.从:①跟随,使……随从,依从,听从;②参与,参加,从事;③由,自;④同“纵”,念zòng,与“横”相对,特指“合纵”;⑤堂房亲属。
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巧记

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巧记1、爱:吝惜、吝啬、舍不得2、安:哪里,如何,使安,奉养,安抚3、被:覆盖,遭受,穿(通“披”)4、倍:反,背向、背着、违背(通“背”)5、本:基础、本原、根;农业;推究6、鄙:边邑,鄙陋,轻视,自谦“鄙人”7、兵:士兵、军队、军事、战争、侵略、战略、战术8、病:缺点,毛病;困苦、担心、忧虑9、察:看清楚、了解、理解、清楚、明白10、朝:朝见、朝廷、朝代、使朝见11、曾:隔两代的亲属;通“增”;乃、竟12、乘:驾驭;登、升;掩袭、追逐;凭借;兵车;“四”的代称13、诚:实在、的确;果真;真实的14、除:台阶;授官;流逝15、辞:口供;拒绝、推辞;言辞;借口;口实;文辞16、从:归顺;参与;追赶;随从;堂房亲属;通“纵”17、殆:危险;懈怠;大概;接近18、当:判定、适合、适当;阻挡;主持,执掌;承担;抵敌;值19、道:引导;途径、方法;正当手段;思想、学说;想,料;规律;治理20、得:能够;正确;得当、合适;应该;通“德”,感激21、度:计算;推测,揣度;尺度,法度,制度;器量,胸襟22、非:认为不对;责怪;反对;通“诽”,诽谤23、复:免除徭役;告,回答;又,再;报复;恢复24、负:承担,依仗、凭借;失败;对不起;亏欠,拖欠;享有;赔偿25、盖:遮蔽、掩盖;压倒,胜过;通“盍”,何不;何;通“阖”,门扇26、故:所以;故意,特意;旧的;衰老;故人;死亡;事;仍旧;原因27、顾:回头看;只,只是;拜访;反而,却;顾惜,照顾28、固:坚持;本来、原来、当然;乃、岂,表反问;坚决,一定;确定29、归:女子出嫁;归附,归属;通“馈”,赠送。
投案自首30、国:地方;国都,京城;侯王的封地31、过:拜访;责备;探望;过失,错误32、何:什么,怎么;为什么;多么33、恨:遗憾,懊悔;怨;仇视,仇恨34、胡:为什么;胡须35、患:忧虑;担心;厌恶;祸害,灾难;害(病),病36、或:如果;有的;有人;也许,可能;或者;通“惑”,迷惑37、疾:病,痛苦,疾苦;弊病,缺点;厌恶,憎恨;通“嫉”,妒忌,急速,猛烈38、及:至,到;趁;够得上,比得上;追上;等到,涉及,连带39、即:走近,靠近,登上;就,立即;如果;当,就在40、既:已经,已然;用尽,完尽;食尽;失掉;不久之后;既……又……41、假:借,用,凭借,借助;如果,假如;给予,给;代理;宽容;虚伪42、间:一会儿,顷刻;缝隙,空隙;隔开;参与;近来;离间43、见:表示被动,相当于被;同“现”,出现;放在动词前,表对自己怎么样44、解:消除,缓和;解除,解脱;解开;解剖,解释;理解;押送,通“懈”45、就:接近,靠近;成功,完成;走向,趋向,往……去;成就,登上,担任,从事46、举:发动、举兵;推荐;成功;全,都;尽;考取;攻占,攻取。
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用法巧记第5162个

五六、期 推导提示:“期”的本义是“一定的时
间、期限”。所以引申为“时间、日期 (rìqī)”“约会、约定”“限度、限量”。 由“日期(rìqī)”引申出“一整年、一整 月”的意思。由“约会”又引申出“期望” 的意义。
成语助记:不期而遇 遥遥无期 贵不期 骄 不期修古
第七页,共14页。
第三页,共14页。
五三、莫 推导提示:“莫”,即现在的“暮”字,其
字形是太阳西沉在荒野草丛中。所以本义是指 “日落时分”即“傍晚、黄昏”。由“日落”, 太阳不见之义,引申出“没有、无”的意义, 也正因为这样,莫被借为否定性的代词“没有 谁,没有什么事物”。产生这一意义后,为了 与“莫”区别,另造了“暮”字。
高考语文(yǔwén)120个文 言实词用法巧记
51-62
学校(xuéxiào):广东省惠州市实验中学 教师:乔永海
第一页,共14页。
五一、怜 推导提示:“怜申出“爱怜”之义。
成语(chéngyǔ)助记:怜香惜 玉 顾影自怜 同病相怜 我见犹 怜 摇尾乞怜
成语助记:劝善惩恶 赏一 劝百 诱掖奖劝
第十四页,共14页。
成语(chéngyǔ)助记:莫名其妙 高深莫测 莫 须有 莫衷一是 莫逆之交 莫衷一是 概莫能 外 讳莫如深 一筹莫展 岁聿其莫
第四页,共14页。
五四、乃 推导提示:“乃”主要(zhǔyào)
有两个意义:一是代词“你”; 一是连词“于是,就”。
成语助记:何其相似乃尔 胜败 乃兵家常事
第五页,共14页。
五五、内 推导提示:“内”的本义是“自外入
内”。由此引申(yǐnshēn)出两个基本的 意义:一是“内部、内室”;一是“使进 入,接纳,”这一意义后写作“纳”。妻 妾一般在内室操持家务,很少出门,故古 人由把妻妾称为“内”。后妻子的亲属也 用“内”称呼,如“内侄、内弟”等。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与18个文言虚词

高考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文实词如下: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次、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盖、故、固、顾、归、国、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怜、弥、莫、内、期、奇、迁、请、穷、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31.过,guò(1)动词①走过,经过②胜过,超过③拜访,探望④到,来到⑤犯有过错⑥责备⑦过时(2)名词,过失,过错(3)副词,过分,过于32.何,读音一:hé(1)代词(经常用于倒装句中做宾语)①什么②哪里,什么地方③怎么(2)副词,多么(3)助词,即今“啊”字读音二:hè动词,背、扛33.恨,hèn(1)名词,怨恨(2)动词①遗憾②怨恨34.胡,hú(1)名词①古代泛指西部和北部的各少数民族,秦汉时多指匈奴②兽类颔下的垂肉(2)代词①什么②为什么,怎么35.患huàn(1)名词①忧患,祸害②讳忌(2)动词①担忧,忧虑②危害36.或,huò(1)代词,有的(有的人,有的事物)(2)副词①也许,或许②有时(3)连词,如果,假如37.疾,jí(1)名词①病,指常病,轻病②痛苦,疾苦③毛病,缺点(2)动词①患疾②厌恶③痛心④痛恨⑤妒忌,通“嫉”(3)形容词①急速,快捷②强,猛烈38.及,jí(1)动词①追赶上②到,到达③涉及④比得上⑤接近(2)连词,表并列,和,与(3)介词①和,同,跟②趁着……之时39.即,jí(1)动词①靠近②登上(帝位)(2)副词①表时间的相连,相当于“立即”“就”“就要”②加强肯定作用,相当于“就是”(3)连词①表假设。
高中高考语文文言文120个实词巧记 实力干货

文言文特辑丨巧记120个文言文实词(一)1、爱“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喽。
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2、安“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
3、被“被”的本义就是“被子”。
“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4、倍“加倍”是后起常用义,“倍”的原义是“反”,即“背向、背着”,故而又可引申为“违背”,这一义项意义与“背”同。
5、本“本”是指事字,指草木的根,(今有词语“根本”)比喻为“基础、本原”之义;事物的“本原”不容易弄清楚,所以需要“推究”;“本原”虚化而为“本来、原来”之义。
6、鄙“鄙”原义为“边邑”,边境自然环境“鄙陋”,故有“鄙陋”之义,“鄙陋”自然会受到“轻视”;后也常用作自谦之词,如“鄙人”。
7、兵“兵”的本义为“兵器、武器”。
引申为“持兵器的人,士兵、军队”“军事、战争”当然跟兵器武器有关。
由“战争、军事”义引申出“侵略”“战略,战术”等义。
8、病“病”原义为“重病”,取其比喻义为“缺点、毛病”;得了重病就会感到“困苦”并为之“担心、忧虑”。
9、察“察”本义为“观察、仔细观看”,这样便能“看清楚”;“看清楚”便能“了解、理解”事物,使事物变得“清楚、明白”。
10、朝“朝”本义为“早晨”,读zhāo;古代臣在早晨需拜见君主,故有“朝见”之义;由“朝见”而有“朝廷、朝代”之义;“朝见”其使动义即为“使朝见”。
11、曾隔两代的亲属叫“曾”;后借为“增”义。
虚化为“曾经”(念céng)。
12、乘有此义;上了车,人与车相接,故有“连接”义;人上了车,人便有了“凭借”。
做名词时指“兵车”,后又作量词以计算车马,一“乘”计有一车四马,故又有“四”之义。
高考必背120个文言实词

----公笑曰:“何曾(竟)不若孩儿?世代移山,终有竟日。
”、爱1乘12.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
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乘(登)彼桅垣,阅至“公与之陶渊明手握《左传》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
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乘(乘坐) ,感慨古代帝王虽善因利乘(凭借)便,终而亡,而不见。
顿生归家之心,一路冒风乘(冒着)雪,至家,心乃定,居家乘(顺应)化以归尽。
安2.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夕安(安13.诚蔺相如携和氏璧至秦,足见赵国之诚(诚意),而秦王佯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为无患。
时有寇盗相侵,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诚(确实)无意,,于是去险要之而能安(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乃遣从者怀璧于赵,后秦诚(果真)如此。
远地安(安置)军,败矣。
逝者如斯,而今安(哪里)在哉?14.除被3.荆轲以义闻天下,燕太子使人召之。
荆轲始不愿,太子以诚待,三顾其舍,亲除(除掉)其东屋之除〔台阶)尘,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
被(披引荆轲之车,荆轲感之应允,与太子归。
太子除(授散)发被(通“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氅行吟泽畔。
虽大雪被(覆盖)衣,身被(遭受)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予官职)其官职,令其刺秦王。
荆轲曰:“除(除非)吾死,不然事定成!”倍4.15.辞苏武陷匈奴,不倍(通“背”,背离)节义。
乡情于游子屈原德高,作《楚辞(古代的一种文体)》,其辞(文每逢佳节,犹。
十年间,过百倍(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倍(更加)思亲。
辞)美,子兰欲以叛国之辞(借口)除之。
屈原曰:“死且不本5.辞(推辞),何惧之有?”后为楚王所逐,辞(辞别)亲戚,见放楚之汨罗。
柳宗元本(本来)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
后人将其(草木的根)16.从所述辑成多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即今日所见本樊哙从(参加)军,从(跟随)刘邦征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