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第1课白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

第1课白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

总第课时1 白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主备教师:倪苏春修改教师:教学目标:1.巩固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朗读课文,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的含义,体会直抒胸臆的抒情方法。

3.边读边想象画面,读懂课文,从而感受白鹭的美,感受文章描绘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1.巩固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朗读课文,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的含义,体会直抒胸臆的抒情方法。

教学难点:边读边想象画面,读懂课文,从而感受白鹭的美,感受文章描绘的意境美。

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1.在上一节课的教学中,我们已经知道这篇文章描写了白鹭的美,那么,作者是如何体现白鹭的美的?本节课就让我们深入阅读课文,去感受一下。

(板书:白鹭)2.听写词语,订正。

(精巧、配合、身段、生硬、寻常、常见、忘却、流线型、结构、青色、清晨、安稳、悠然、黄昏、恩惠、美中不足、散文诗)二、深读课文,体会情感1.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白鹭的?外形(颜色、身段)生活习性(觅食、栖息)2.白鹭给作者怎样的印象?白鹭是一首精致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3.细品白鹭之美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概括写颜色和身段的精巧。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3.通过什么样的写作手法来突显白鹭的精巧?(比较)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那……那……那……那……”连用四个“那”字,从“簑毛、结构、喙、脚”(从整体到部分、从头到脚)描写白鹭的美。

4.品白鹭韵味无穷读6—8自然段,思考:你看到了几幅美丽的图画?(青田钓鱼图清晨望哨图黄昏低飞图)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

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画面美望哨图)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

《白鹭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白鹭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白鹭》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材分析】《白鹭》是部编版新课标第九册的第一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生动地描写了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

全文语言朴实流畅,优美如诗。

尤其是字里行间饱含的那份浓浓的诗意,使人回味无穷。

整篇文章条理清楚、语言生动流畅。

全文看似状物,读来却优美如诗。

白鹭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一个字——美!它的颜色美,形体美,觅食、栖息、低飞的画面更美!它给大自然增添了活力,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无穷的乐趣。

白鹭本身蕴含的这种无尽的美,正是作家郭沫若全文所要传达的!【课时目标】1.能想象并说出作者所描写的画面。

2.能借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了解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情融入对白鹭的描写中的。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6-11自然段。

【教学重点】能想象并说出作者所描写的画面。

【教学难点】能借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了解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情融入对白鹭的描写中的。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1.导入:同学们,上节课的书写作业大家完成得很好,咱们班的“书法家”可真不少!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的书写作品吧!2.出示上节课的作业,指名读,检查识记情况。

抄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美观。

精巧配合身段适宜白鹤生硬寻常忘却镜匣孤独悠然黄昏恩惠美中不足3.全班背诵第1-5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学生优秀作品,加强学生对汉字书写的重视。

通过背诵,回顾上节课内容。

二、问题探究过渡:同学们,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这样的白鹭已经很美了,但作者还要为它配上不同的背景,让它变得更美!这节课,我们继续感受白鹭之美吧!(板书:白鹭、外形美、适宜、身段的大小、色素的配合、不同场景中的美)(一)合作探究1.探究任务聚焦“画面”,研读分享:(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6-8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并为头脑中浮现的每幅画面起个四字的名字。

《白鹭》第二课时优秀教案教学设计范文

《白鹭》第二课时优秀教案教学设计范文

《白鹭》第二课时优秀教案教学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2.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描绘白鹭形象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审美情感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2.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描绘白鹭形象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2.如何指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白鹭的特点。

2.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白鹭》,谁能告诉我白鹭的特点是什么?第二环节: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第二段,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a.教师朗读课文第二段,学生听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b.教师讲解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描绘白鹭形象的方法。

c.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2.讲解课文第三段,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白鹭的情感。

a.教师朗读课文第三段,学生听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b.教师讲解作者如何通过描述白鹭的生活环境,表达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c.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如何描绘白鹭的生活环境。

3.讲解课文第四段,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白鹭的赞美。

a.教师朗读课文第四段,学生听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b.教师讲解作者如何通过对比手法,赞美白鹭的高洁品质。

c.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如何运用对比手法。

第三环节:课堂练习a.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b.划出课文中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并说明原因。

c.仿写一段话,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描绘一种你喜欢的事物。

2.教师选取几篇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全班同学一起评价。

2.提问: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对白鹭有了更深的了解,那么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美丽的景象呢?能不能用我们学到的修辞手法来描绘一下?五、作业布置1.抄写课文中的优美句子。

2.仿写一段话,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描绘一种你喜欢的事物。

新统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白鹭教学设计教案带设计意图(2课时)

新统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白鹭教学设计教案带设计意图(2课时)

第一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一花一鸟总关情”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通过所写的事物,或蕴含着作者浓的感情,或引发了作者深深的思考。

本单元主要由《白鹭》、《落花生》、《桂花雨》三篇精读课文和《珍珠鸟》1篇略读课文组成。

《白鹭》是作家郭沫若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

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来说明做人的道理,表达了作者许地山的父亲希望他们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期望孩子们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桂花雨》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借助桂花,来展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表达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珍珠鸟》一篇描写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状物散文。

课文以细腻亲切的语言描写了“我”为珍珠鸟创造了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抓住珍珠鸟的可爱,表达了“我”与珍珠鸟之间互相信赖、和谐相处的情意。

1 白鹭【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鹭、嫌”等6个生字,会写“宜、鹤”等10个字,会写“精巧、配合”等15个词语,并能正确理解这些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喜欢的段落。

过程与方法:1.想象并说出作者所描写的画面。

2.借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了解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情融入对白鹭的描写中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白鹭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感受“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的内涵,能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是如何把对白鹭的赞美之情融入对白鹭的描写中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梳理课文结构,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白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

《白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

《白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1、《白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一.引入课文在大作家郭沫若先生的笔下,白鹭就是一首诗。

浏览课文,找出能体现这一情感的两句话。

精巧韵味无穷过渡:为什么说白鹭是“精巧的”“韵味无穷的”诗呢?二.自读课文,点击链接找出你认为能感受到白鹭之精巧和韵味无穷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其味道,可适当加一些批注。

三.交流“精巧”的交流:§5.白鹭色彩和谐,体态匀称,使人赏心悦目,而意犹未尽,进一步写道——(齐读)这几句用一个词怎么形容?§2.这正对应了课文第二节所概括写的——(引读)§3.还用了对比的写法,写出了白鹭形态之美。

指名读这一节。

白鹤大了,生硬了,朱鹭、苍鹭也嫌大,而且因为它们色彩太过艳丽,而不寻常了。

相比之下,白鹭色彩更为怡人,身段更为和谐。

以上种种,我们在的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白鹭的——精巧。

再读§5。

“韵味无穷”的交流:钓鱼图:漠漠水里,白鹭伫立,映照其中,不是构成了一幅鲜明可感的图画么?充满诗意的联想,让人感到韵味悠然,寻绎难尽,甚至会不知不觉地进入那种特定的意境之中。

瞭望图:小树之颠,白鹭独立,披着霞光,迎着朝阳。

似乎在极目远眺,所以,人们有了“瞭望”之感,借用的'追问:“可它真的是在瞭望吗?”白鹭虽孤独却悠然,是清晨的美景吸引了它,还是在等待早出将归的伙伴。

为我们留下了浮想的空间。

晚飞图:夕阳西下,暮色渐浓,炊烟四起,晚景如画。

这时,你如果瞥见几只白鹭低低地掠过空际,会产生怎样的感受?本人呢?齐读——悠然地……小结:无论是水中的钓鱼,还是枝顶的了望,甚或暮色中的晚飞,都饱蕴着诗意,是无声的画,所以说——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接读)四.齐读全文白鹭是一首诗,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而的语言也精美如诗,让我们以激情的朗读来感受这首诗。

五.作业给图片配上诗作。

2、《白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一.引入课文在大作家郭沫若先生的笔下,白鹭就是一首诗。

第1课《白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1课《白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任务四:听范读,回味白鹭的形象美【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回味白鹭那精巧如诗的外形美,积累语言。

提出问题“为什么又说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激发学生进一步品读课文的兴趣。

】引导语:“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让我们一起听一听课文第1~5自然段朗读,再次欣赏白鹭的美吧!1.播放配乐朗诵,学生可跟读。

2.作者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为什么又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呢?让我们走进课文第6~11自然段,去感受白鹭的神韵,感受课文的意境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美的独特感受吧!任务五:想象画面,感悟白鹭的神韵美【设计意图:白鹭的神韵之美,学生难以感悟。

突破难点的方法还是读与想象。

通过引导学生品读第6~8自然段中的关键句子,反复运用图文对照的方式朗读,想象补白,描述画面,在文字与画面的转换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感悟文章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

】一、小组合作,读中想象画面。

1.小组内轮流读课文第6~8自然段,试着读出画面美。

2.选择第6~8自然段中的一个自然段,发挥想象,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3.第6~8自然段描绘了三幅优美的图画,请你为每幅图起一个名字,写在教材上每个自然段的末尾。

二、引导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1.比较归纳,取画名:课文第6~8自然段描绘了哪三幅优美的图画?你为每幅图起了什么样的名字?预设:白鹭垂钓图(水田独钓图)、白鹭瞭望图(白鹭望哨图)、白鹭起舞图(黄昏低飞图)2.描述画面,悟神韵:请你选择第6~8自然段中的一个自然段,说说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学生交流第6自然段,感悟白鹭垂钓时的悠然、宁静。

①引导学生想象,体会“钓”字的形象传神:白鹭怎样钓鱼?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预设:一个“钓”字用得极其形象传神。

作者用拟人的写法,将捕鱼的白鹭想象成在钓鱼,使白鹭捕食时的悠然自得,与清水田的宁静澄澈浑然一体。

②提问:“玻璃框”“镜匣”指什么?“嵌”是什么意思?通过这些词语,你能想象到怎样的画面?预设:清澈的水田就像玻璃框,一两只白鹭悠然地站在水田中,望着水田里游动的小鱼。

部编版小学语文《白鹭》教学设计表

部编版小学语文《白鹭》教学设计表

郴州市第二届中小学青年教学竞赛教学内容设计表县市区临武县组别小学科目语文你的朗读把我带进了那美丽画面中,悠闲的垂钓,悠然的田园生活,多么美妙,值得我们嵌在玻璃框里,女生读。

画面的背景是清澈、开阔的——水田,画中的主人公是诗一般迷人的——白鹭,我们也把这样的美景嵌在眼里吧,男生读。

白鹭悄然伫立在清水田里,静候着过往的游鱼。

环境是那么宜人,白鹭是那么悠然。

让我们把这幅图牢牢地嵌在心中。

一起读。

②巧借留白,想象独立之悠然PPT出示第七自然,学生汇报。

A:赏析“嗜好”预设:“嗜好”这个词带我走进了画面,我仿佛看到白鹭经常站在小树的绝顶,多么与众不同。

师: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捕捉到了白鹭与众不同的爱好,孤独地站立,如此潇酒而淡定,不正是诗人所特有的气质嘛!读B:赏析“望哨”预设1:我觉得“望哨”这个词用的很好,写出了白鹭的警惕。

师:你理解了“望哨”这个词的意思,联系上下文,结合画面,你觉得它是在望哨,谁有不同的看法?预设2:我觉得白鹭不是在望哨,文中说它是悠然的站立,如果它是在望哨的话,就不是那种悠闲的意趣美了。

师:用一个“悠然”就理解了“望哨”,了不起!学会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的意思了!预设3:我也觉得白鹭不是在望哨,因为望哨后面是“?”师:不是望哨,那它立于小树的绝顶,你觉得它在干什么?预设:“这是一只小白鹭,它在----正翘首等待妈妈的归来”“这是一只富有诗意的白鹭,他在---享受着一览众山小的美妙风光”“这是一只深情的白鹭,它在---思念着久别未归的朋友”师:白鹭悠然地站立于树的绝顶绽放着自己独特的韵味,让我们好好地把这种韵味读出来---③联结生活,想象低飞之优雅(二)理解句子,感悟美。

PPT出示:“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领悟:白鹭的美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平常之中蕴藏美好”。

)(三)总结提升。

我们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捕捉美,留下美,感悟美,表达美。

【设计意图:让学生畅谈学习后的感受,加深对文章主题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要善于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捕捉挖掘生活中像白鹭这样如诗如画的美。

《习作例文 白鹭》教学设计1(第二课时)

《习作例文 白鹭》教学设计1(第二课时)

《习作例文》课时目标1.初试身手,运用多种方法来说明一个事物的特征。

2.将《白鹭》这篇散文改写成一段说明性文字,体会两种文体的不同。

一、检查作业,导入本课的学习。

1.上一节课的课下作业是列写作提纲,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自己所列的写作提纲。

2.多媒体随机展示优秀提纲,提出修改意见。

提纲示例:电视塔引出说明对象——电视塔,点明它的总特点。

具体介绍电视塔的相关知识:位置、规模、设计样式、使用材质、建造过程、用途、效果等。

(分段写)表达自己的理想愿望。

3.学生修改自己的提纲。

二、个性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1.学生根据自己列的写作提纲,开始写作。

2.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同学们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3.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互相讨论、交流、修改。

提高写作水平的最好方式就是动手写作,只有在不断的写作过程中,才能发现写作的技巧和经验,才能吸取写作中的教训。

所以,本环节就是为了提高写作水平,同时还能提高欣赏水平和修改水平。

三、修改《白鹭》,体会两种文体的不同。

1.出示课文《白鹭》,学生阅读。

白鹭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

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

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

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

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

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49
凤凰语文网友
没有去处
教学目标:
1、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并在次基础上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选取课文中喜爱的部分进行背诵积累。

教学重难点: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教学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白鹭》。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
们知道在郭沫若的眼中,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

板书
2、指名读课文一、四段。

二、新授。

1、那么作者为什么这么说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对应的部分。

2、学生读课文。

3、指名答。

板书。

(2~5讲的是白鹭的精巧,6~9讲的是白鹭让人感到韵味无穷。


4、看白鹭的图片,要求学生读2~5,说说怎么来写精巧的。

5、⑴白鹭常见,教师口述,郭沫若把白鹭和白鹤、苍鹭和朱鹭作了比较;
⑵颜色配合、身段大小都很适宜,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文字。

指名读,具体说说感受。

那谁来读一读,争取读出白鹭的精巧。

指名作评价。

要求学生练读。

指名读。

问同学们喜欢它的精巧吗?试着背一背。

6、白鹭不但是精巧的,还是韵味无穷的。

默读6~9,想想课文中写了白鹭哪几个画面?你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到白鹭的韵味无穷?用笔画下来。

7、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

8、指名说。

板书。

(钓鱼图、了望图、低飞图)
9、要求学生自由选择一幅图画,向大家介绍白鹭的韵味无
穷。

相机出示图画。

10、钓鱼图,⑴比喻是一幅图画,让作者感到美;
⑵钓鱼是拟人的写法,写出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

喜欢上这图画了吗?自由读。

指名读。

11、了望图,⑴悠然,一种与众不同的美。

指名读,要求在心里体会。

评价。

再指名读。

师评价。

齐读。

12、低飞图,⑴给人带来乐趣,很少见。

学生读,教师读。

评价两者的表现。

齐读。

13、这三幅图写出了白鹭的韵味无穷,你们喜欢上它了吗?但是白鹭不会唱歌,你们觉得是不是有点遗憾?为什么。

理解白鹭是一首优美的歌。

14、积累。

你喜欢哪一图画。

读一读,背一背。

三、小结。

1、白鹭,我国古代著名诗人也曾多次写到。

出示杜牧的古诗,带领学生读。

2、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生活中还有很多像白鹭一样的事物,只要我们用心留意,用心思考,就会不一样。

下课。

[此贴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