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教案20
小学五年级语文《白鹭》教案范文(通用12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白鹭》教案范文(通用12篇)学校五班级语文《白鹭》教案范文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凭借详细的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同学对鸟类、对大自然的喜爱。
重点难点: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课前预备:挂图、配乐朗诵音乐带教学时间:两教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诗句揭题,简介白鹭。
1、诗句"两个黄丽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简介白鹭。
体长50厘米,全身的毛洁白,生殖期间枕部垂有两根长翎,背和上胸部分蓬松蓑羽,以后消逝。
春夏多活动于湖沼岸边或水田中,主食是小鱼等水生动物。
二、初讲课文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想一想课文写了白鹭哪几方面?2、沟通:①指名读生字、找出新词、理解词语,并集体齐读。
寻常:平常。
嗜好:特别的爱好。
美中不足:虽然非常好,但还有缺陷。
韵味:含蓄的意味。
每每:每一次。
②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白鹭的?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写白鹭是一首精致的诗。
其次段(2-5)写白鹭颜色的协作,身材的大小都很相宜。
第三段(6-9)写白鹭在觅食、栖息、飞行时布满韵味。
第四段(10)写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三、自由练读课文1、你喜爱哪一部分就读哪一部分?2、分类组合,同学相互评析指导。
四、写字指导1、老师示范。
鹤、蓑、喙、嵌、框、嗜2、同学临写,老师巡察。
五、作业1、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其次教时一、复习1、听写词语二、精读指导1、指名朗读找出能体会感情的句子,读中品析。
☆白鹭是一首精致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文首、文尾相呼应,首尾圆合,深化了文旨。
)①通常的诗有什么特点?(语言精练、开锅、节奏感强,布满意境)②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致的诗"、"意味无穷的诗"?a、自读2~9节选择你喜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并说明缘由。
《白鹭》教案(精选10篇)

《白鹭》教案(精选10篇)《白鹭》教案(精选10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白鹭》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白鹭》教案篇1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板书设计:颜色配合?精巧的诗身段大小适宜?16、白鹭(实在)是觅食(钓鱼图)〈赞美之情〉韵味无穷的诗栖息(瞭望图)飞行(低飞图)作业设计:课内:1、描红、临写生字。
2、抄写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外:1、背诵课文。
2、积累杜牧写白鹭的诗句。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随笔一、谈话揭题?1、出示罗丹的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让学生说说对名言的理解。
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美,去发现语文课本中的美。
2、你们还记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句诗句吗?这是大诗人杜甫的名句,(背一背)。
说说从诗句中发现美了吗?谁见过白鹭?指名说说(出示图片)让学生边观察边听介绍:白鹭,体长约54厘米,全身羽毛雪白,繁殖期间头部有两根长翎,背和上胸部分披蓬松蓑羽,以后消失。
主要生长在我国的长江以南等地方,春夏季多活动于湖边沼泽或水田中,主要以小鱼等为食物。
3、出示杜牧的诗句:霜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这是杜牧笔下的白鹭,(让学生自由读读,读完后说说自己对白鹭的认识。
)4、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也以清新隽永的笔墨描写了白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6课《白鹭》(齐读课题)。
五年级语文《白鹭》教案(精选

五年级语文《白鹭》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1. 对白鹭外形的描绘:课文中提到“它的身躯瘦瘦的,颈项细长,翅膀轻快,脚爪尖锐”,通过这些细节描绘出白鹭的优美姿态。
2. 对白鹭生活习性的描述:课文中提到“它在水田里觅食,在树枝上栖息,在镜子一样的水面上翩翩起舞”,通过这些描述让学生了解白鹭的生活习性。
3. 对作者情感的体现:课文中提到“我常常坐在窗前,看它钓鱼,看它在清水里照影,觉得它真美丽”,通过这句话感受到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散文的语言特点: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并欣赏这种语言特点。
2. 作者情感的体会:课文通过描绘白鹭的优美姿态和生活习性,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这种情感。
3. 观察和描绘自然景物的能力:课文中的描写手法,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观察和描绘自然景物的范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模仿并进行实际操作。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四、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白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白鹭的外形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5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查阅字词意思。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课堂讲解(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逐段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对白鹭的描绘手法,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 实践练习(5分钟)学生模仿课文中的描写手法,选取一个自己喜欢的自然景物进行描绘。
教师巡回指导,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表扬。
5. 课堂小结(3分钟)五、板书设计《白鹭》白鹭优美姿态作者喜爱、赞美六、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自然景物的作文。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白鹭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自主学习和课堂讲解环节,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郭沫若《白鹭》教案(精选5篇

郭沫若《白鹭》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白鹭》详细内容:本文是郭沫若的一篇散文,通过对白鹭的描写,展现了白鹭的美和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文章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对自然的热爱。
2. 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的理解和背诵,修辞手法的运用。
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文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白鹭的图片,让学生了解白鹭的外形特征,引出本文的主题。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对自然的热爱。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引导学生学习并运用这些手法。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句子进行讲解,分析句子的意义和修辞手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自己造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背诵课文,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白鹭美形美、色美、韵美爱爱白鹭,爱自然七、作业设计1. 背诵课文《白鹭》。
答案:课文《白鹭》。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答案:课后练习题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课文《白鹭》,让学生体会到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对自然的热爱,学习了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拓展延伸:让学生收集其他描写自然的文学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中的课文《白鹭》《白鹭》是郭沫若的一篇散文,通过对白鹭的描写,展现了白鹭的美和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文章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的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感,同时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五年级上册白鹭教学设计【优秀10篇】

五年级上册白鹭教学设计【优秀10篇】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教案篇一教学要求:1、认识“鹭、嫌”等6个生字,会写“宜、鹤”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3、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通过对比的手法和从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
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含义。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认识“鹭、嫌”8个生字,会写“宜、鹤”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本课通过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本课通过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谜语引入,介绍资料。
(出示课件2)1、教师以谈话形式引入:大家猜一则谜语,这是一首古诗。
“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对,是白鹭,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笔下的白鹭(出示白鹭的图片)今天我们就学习现代杰出文学家郭沫若的《白鹭》这篇课文,同学们知道郭沫若吗?(板书:白鹭)2、展示交流有关郭沫若的资料。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四川乐山人。
1914年赴日本留学。
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
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
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剧本《屈原》、《蔡文姬》等。
本文选自《郭沫若全集·文学篇》,写于1942年10月31日。
《白鹭》也作《鹭鸶》。
白鹭就是鹭鸶,它是鹭的一种,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鱼虾等。
3、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带着以下问题默读课文:(1)课文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2)作者描绘了几幅图?分别给这几幅图取一个名字。
2024年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白鹭》教案5篇

2024年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白鹭》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白鹭》,课文详细描述了白鹭的外貌、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分析课文结构,学习生字词,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鹭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白鹭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课文录音。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白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白鹭的特点。
(2)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板书课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2)教师检查学生朗读情况,指导生字词的正确读音。
3. 课堂讲解(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了解白鹭的特点。
(2)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 小组合作(1)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是如何描绘白鹭的?白鹭与人类的关系如何?5. 随堂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
6. 课堂小结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白鹭的特点。
3. 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一只白鹭,你会怎么向人们介绍自己?答案:1. 抄写生字词略。
2. 示例:白鹭是一种高贵的鸟类,它的羽毛洁白如雪,身材修长,生活在湖泊、沼泽地带。
3. 示例:大家好,我是一只白鹭。
我生活在美丽的湖泊边,喜欢在晨曦中翩翩起舞。
我的羽毛洁白如雪,身材修长,是人们喜爱的观赏鸟类。
希望大家能和我一起保护生态环境,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
人教版语文《白鹭》教案

教案设计:《白鹭》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背诵文中描绘白鹭形态与习性的关键语句。
o培养学生通过文本分析,提炼作者情感及写作手法的能力。
o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学会从自然景物中发现美、欣赏美。
2.过程与方法:o通过朗读、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o运用思维导图或表格形式,梳理文章结构,分析白鹭的特点。
o引导学生尝试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自然景象,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尊重,培养生态环保意识。
o引导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培养平和、淡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文章对白鹭形象的细腻描绘,体会作者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追求。
•难点:掌握并应用文中使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创造性写作。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白鹭图片、视频资料)•《白鹭》原文打印稿•思维导图软件或纸笔用于梳理文章结构•小组讨论任务卡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情境创设:播放一段白鹭在湖边觅食、飞翔的高清视频,配以轻柔的背景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宁静、和谐的自然氛围中。
•导入语:“同学们,你们是否曾被自然界中某个瞬间深深吸引?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郭沫若先生的散文《白鹭》,去探寻那份静谧而深远的美。
”(二)初读感知(约10分钟)1.自由朗读:学生自行阅读《白鹭》全文,要求标注不认识的字词,初步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2.字词讲解:教师选取文中几个重点字词进行讲解,如“蓑毛”、“嗜好”、“矜持”等,确保学生理解其含义。
3.整体感知:请学生尝试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大意,教师总结归纳。
(三)深入研读(约20分钟)1.分段解读:o第一部分(1-5段):引导学生分析白鹭的外貌特征,理解“精巧”一词的含义,并找出文中具体的比喻句,如“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
o第二部分(6-8段):通过小组讨论,探讨白鹭在不同情境下的活动(觅食、栖息、飞行),分析这些场景如何体现白鹭的“适宜”、“自然”之美。
2023年《白鹭》教案八篇

2023年《白鹭》教案八篇《白鹭》教案篇1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揭示课题后播放多媒体:夕阳西下,美丽的河塘边,草色青青,芦苇茂密,一群白鹭,有的凌空展翅,有的站立枝头,有的突然栽入水中叼起一条鱼来。
2、学生谈感受,重温杜甫的名句“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3、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文。
二、自读课文1、出示自学要求:(1)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2)画出不懂的词语,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3)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三、检查自学效果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
提醒学生注意:“蓑”是平舌音,声母是“s”;“嗜”是翘舌音,声母是“sh”;“喙”读“huì”。
2、指名回答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颜色、身段、觅食、栖息、飞行等)3、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其他同学点评。
四、指导书写生字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辅导。
五、作业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二、精读课文1、学习第一段(1)齐读第一句话,想一想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2)弄懂“精巧”的意思,体会“诗”的特点。
(3)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2、学习第二段(2~5自然段)(1)围绕上述问题同桌合作学习;(2)交流:启发学生先从“颜色的配合”“身体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的概括描写,再从白鹭“雪白的蓑毛”“全身的流线型结构”以及“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的具体描写中感受白鹭的精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鹭》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鹭、嫌”等7个生字,会写“鹤、宜”等10个字。
掌握“精巧、配合”等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3.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通过对比的手法和从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
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含义。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一、谜语引入,介绍资料。
1.教师以谈话形式引入:大家猜一则谜语,这是一首古诗。
“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对,是白鹭,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笔下的白鹭(出示白鹭的图片)今天我们就学习现代杰出文学家郭沫若的《白鹭》这篇课文,同学们知道郭沫若吗?(板书:白鹭)
2.展示交流有关郭沫若的资料。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带着以下问题默读课文:
(1)课文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2)作者描绘了几幅图?分别给这几幅图取一个名字。
(3)作者对白鹭是怎样的情感?你能找出相应的句子吗?
(4)你能给课文分成几部分?每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四、交流自学成果,解决问题。
师:这篇课文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这个特点希望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总结出来。
作者描绘了几幅图?你分别给它们取了什么名字?
师总结:这篇散文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总体介绍白鹭的美。
第二部分(2-10)从不同方面介绍白鹭的美。
第三部分(11)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再次表达对白鹭的赞美之情。
五、板书设计
白鹭-----外形美
清田独钓图
清晨望哨图
黄昏低飞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