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湖北省荆门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教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湖北省荆门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湖北省荆门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想初中八年级下学期是孩子的知识水平提高的时期,也是树立人生观,价值观的良好时期,更是思想初步成型的时期,在这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学会感动.因此在进行《我的第一本书》的教学设计时,要注意到学生的思想渗透,抓住文章中渗透出的“情”来安排教学。
其次,在学习文章的同时,注重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以读促写,学习写作的技巧,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学目标1.识记字词,整体感知课文2.抓住重点语句把握人物心情.3.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感悟作者的内心情感.4.引导学生从人物思想中受到启示。
教学重点把握人物思想感情,围绕第一本书的故事,体会在特定条件下人物的精神世界。
课前准备1.自读文章,扫清文字障碍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2.布置学生查阅,了解牛汉的有关资料,以开阔视野,增加材料积累。
3.回忆自己拿到第一本书时的心情和场景,把它写成文字。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师生之间交流拿到第一本书时的心情,听读学生的小习作.师:听了同学们的感受,老师也仿佛回到了那个时候,心中也有许多的感慨,但我却无法表达出来,让我们一起去看一下牛汉的第一本书,有什么与众不同吧!二、检测预习情况:1.认读字词:幽默凄惨奥秘酷似掺和磨磨蹭蹭翻来覆去2.交流有关牛汉的材料。
春学期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教案 新人教版

第三课《我的第一本书》牛汉[教材分析]《我的第一本书》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
他的“第一本书”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人间温情和生活乐趣。
通过本文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生活的底蕴,感悟读书对于人生的意义。
在学习此文时可以让学生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能力达的训练,指导学生对人物进行分析与归纳。
在讨论问题的平台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读书观,联系阅读积累与生活体验,谈对读书的认识。
[教学目标]1.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2.结合具体例子对人物进行分析与归纳。
3.揣摩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4.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树立正确的读书观,学会思考人生。
[ 教学重点、难点]1.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2.揣摩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3.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树立正确的读书观,学会思考人生。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人从自己的书籍导入,联系到课文的主体内容。
点到核心词语:第一二、简介作者: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
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
1955年由于受胡风事件的牵连,遭到两年的拘捕囚禁。
“文革”期间,又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
70年代初,创作了不少诗歌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等。
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及自选集《蚯蚓和羽毛》等。
三、检查预习1.生字、酷(kù)似掺(chān)脊(jī)背枉(wǎng)读2.解释词语。
四、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课文的记叙方式:按照时间顺序;记叙的顺序是:倒叙。
请一学生快速的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人物:我、乔元贞、“弄不成”、我的父亲环境:20~30年代、动荡;贫困落后的乡村情节:分书——深厚的同学情谊补书——对孩子的理解送书——真挚的同学情谊主题:本文以我的第一本书为线索,写出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的情感、同学之间的真挚情感,同时也点出了作者对于贫困落后的家乡的独特感受。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及反思新人教版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设计一:上周三的读书交流会上,大家都向同学们介绍了自己在寒假读过的书并谈了自己读书的收获,那你们还记得自己接触的第一本书吗?(请几个学生简单介绍)同学们的第一本书内容丰富,蕴涵着无限的趣味,那么诗人牛汉的第一本书又会有怎样的故事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他一起走进那段往事。
(看来同学们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已经记不清了,但诗人牛汉却对自己的第一本书永志难忘,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牛汉一起去了解他和他的第一本书的故事吧!)设计一:上课前首先请大家看一组漫画《吸引人的书》(多媒体播放《父与子》)。
请大家仔细观察画面,讲述漫画中发生的故事。
(学生观察。
)哪位同学能把漫画中的故事讲给大家听?(爸爸陪儿子去买一本书,儿子忍不住在路上看,爸爸也忍不住跟在后面看。
回到家里儿子还在看,爸爸还想看,结果把烧开的水倒进了帽子里。
放洗澡水的时候,儿子还在看,最后爸爸实在忍不住了,坐在浴盆里拿起书和儿子一起看。
)这是漫画中“父与子之间”发生的故事,真可谓其乐融融,趣味盎然,让人忍俊不禁。
牛汉先生在谈到自己的第一本书时说:(多媒体出示)“这一本却让我一生难以忘怀,他酷似德国卜劳恩的《父与子》中的一组画,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
”那么牛汉先生为什么说他的故事酷似这组漫画却很难笑起来呢?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牛汉去了解他和他的第一本书的故事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带着以下任务去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并用笔在文中圈、点、勾,划。
师巡视了解朗读情况,并适当进行指导。
)2、初读交流:(1)同学们读得非常投入,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自己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呢?(写到黑板上,南北区)(师生共同正音释词)(2)扫除了字词障碍后,我们再来看看课文围绕“我的第一本书”写了哪些事。
(学生回答,老师点拨,学生补充)师生共同归纳:(3)对照提示,复述课文:哪位同学能对照黑板上的提示,给同学们复述这“第一本书”的故事?(放暑假,父亲回家,父亲考我背书,得知“我”裁书送人,于是父亲为“我”灯下补书,“我”拿到书后分外珍爱并将另一本送给了好朋友元贞,后来父亲带“我”到崔家庄小学去读书,“我”带着父亲为“我”补全的那本书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第3课我的榜首本书教育意图1.了解、堆集“诙谐;惨痛,奥妙、曲折反侧”等词语,了解作者。
2.全体感知辞意,了解著作表达的情感,感悟常识改变命运的深化内在。
教育重难点全体感知辞意,了解著作表达的情感,感悟常识改变命运的深化内在。
课时:2课时第1课时教育方针1.了解、堆集“诙谐;惨痛,奥妙、曲折反侧”等词语,了解作者。
2.全体感知辞意。
教育内容与进程景象激趣牛汉(1923年10月2日-2013年9月29日),原名史成汉,蒙古族。
今世闻名诗人、文学家和作家,“七月”派代表诗人之一。
山西定襄县人。
1955年因为受胡风作业的牵连,遭到两年的逮捕软禁。
“文革”期间,又被关人“牛棚”,从事强制性劳作。
70年代初,创造了不少诗篇著作,其间比较闻名的有《华南虎》《吊唁一棵枫树》《半棵树》等。
已出书诗集《五颜六色的日子》《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及自选集《蚯蚓和茸毛》等。
1940年开端宣布文学著作,首要写诗,近20年来一同写散文。
曾任《新文学史料》主编、《我国》履行副主编,我国作家协会全国声誉委员、我国诗篇学会副会长。
牛汉于2013年9月29日7时30分在北京家中病逝,享年91岁。
他的吊唁会在10月9日上午在八宝山举办,11月29日上午,人民文学出书社在京为其举办追思会。
今日,咱们将学匀他的一篇漫笔《我的榜首本书》,去感触承载着人生进程和共同感悟的“榜首本书”,去考虑人生命运这个鲜活的论题。
探求生趣榜首步,泛读课文。
辅导学生阅览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散文写作的方针,用横线标出文章的头绪、文眼等,用序号标出含义段,用波涛线标出抒发或谈论的文字。
一、在阅览进程中堆集词语,校对读音:诙谐:风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欣喜:喜欢而心安。
磨磨蹭蹭:缓慢地向前跋涉,比方干事动作缓慢。
惨痛:苍凉惨痛。
温厚:温文宽厚。
曲折反侧:原文是指一次又一次,屡次重复的意思。
苦楚:苦楚(多指日子上受折磨)。
装订:把零星的册页或纸加工成本子。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3、情感丰富是本文的主要的特色,本文除了赞美了父子之间的深情,还赞美了哪些人间真情?请加以概括,并进行简要的分析。(父子情、师生情、同学情、生活趣味。)
学生根据训练达标题,当堂完成。
2、课文中的人物,除了“我”和“父亲”外,还有同学二黄毛、乔元贞和老师“弄不成”。这三个人的言行写得不多,却让人难忘。请你在课文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虚构一个小故事
总结反思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文中“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给了作者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我们只要用心去体悟,亮色总是会有的,而且是扩展着的。这难道不就是人生的本色吗?
我的第一本书
课题
3、我的第一本书
课型
新授
总课时
一课时
第 1 课时
授课人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速读并复述课文,把握本文的主要内容;
2、分析本文的重点语句,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通过分析重点的语句,体会本文的思想感情
4、教育学生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学习,用心感悟生活中深蕴的人间真情。
教学重点
品评重点语句,深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跟随老师的点拨,突破难点。
(我的童年生活是艰苦的,但我的第一本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和知识。)
(我的第一本书,作为我的启蒙老师对我后来走上文学道路有着深远的影响用简明的话语加以概括。
1) 请你猜一猜,父亲为什么没有揍我?其中蕴含着父亲的什么感情?
学生发言,教师点拨,板书重点内容。
学生自主思考,同桌合作交流,回答问题。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3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目标】1. 积累“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等词语。
2.整体感知文意,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3.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深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4.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教学过程】一、导入1.你还记得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吗?请你谈谈当时你读第一本书的感受。
2.今天我们要学习诗人牛汉写的散文《我的第一本书》,大家猜猜当代著名诗人牛汉所钟爱的第一本书,会是什么书?会是什么样子的呢?答案可能会出你意料的,那——只是一本普通的小学国语课本。
这么普通的一本书到底有何力量,能让作者历经60年之后仍牵挂在心呢?请阅读课文,从文中找到答案。
二、预习检查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搜集的作者、作品的情况。
三、整体感知,了解内容1. 文章的题目是“我的第一本书”,那么作者的一本书是什么书?复述课文。
2.跟这本书有关的有哪些人?课文写了哪些事呢?3. 文章主要写了几个人?他们的性格特征?父亲:温和、善良、乐于助人。
我:善良、勤奋、调皮弄不成:忠厚、没本事乔元贞:聪明好学二黄毛:勇敢、带点傻气四、细读课文,深入理解1、作者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国语课本是什么样子的?从中发现了什么?“一团纸”,是拦腰截断的,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
2.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
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3、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作者是怀着沉重的心情,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感情复杂,心情沉重,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4、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
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教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教案新人教版德育目标: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品评重点语句,渗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教学方法:诵读法拓展延伸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感受了胡适对母亲以其深细而严格的教育影响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追忆。
今天,我们将走进牛汉的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苦难生活境况中浓浓的真挚情意给诗人的精神给养。
(板书课题、作者)二、学生回忆诗人牛汉的创作经历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标示段序并积累下列词语。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温厚:温和宽厚。
2、学生再读课文,揣摩、理解课文内容。
思考: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一本“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的国语课本有着怎样的经历令作者永志不忘,以致专门著文纪念?学生跳读课文3至8语段,简要复述“我的第一本书”的不寻常的来历。
3、学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
研讨:(1)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我的第一本书”的?学生畅谈阅读体会,老师提示四、研读探究1、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重要语句。
请学生感情阅读全文,思考:(课后习题第二题)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2、教师导学:阅读本文,我们不仅为第一本书承载的故事所感动,更多的震撼是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情意,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遥远的乡村荒寒、苍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的那份独特的感受。
请同学们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具体深入地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小组交流,并推举代表在班上发言,教师总结3、学生自由诵读全文,研讨: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品评重点语句,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诗意感悟。
2.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激活生活体验。
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教学重点:品评重点语句,深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教学重点〗1、体会父子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1、品味文章的语言。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法〖课前准备〗熟读课文,解决字词,收集作者的有关资料,了解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谈自己读的第一本书。
(内容、大概、样子)为什么我们有很多同学都会忘了第一本书,而作者却对自己的第一本书记忆犹新呢?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
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那么就让我们步入课文一起看看作者的第一本书。
二、交流资料,检查预习。
1、介绍作者:牛汗,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
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2、文章时代背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贫穷、饥饿、寒冷,读书在当时是有钱人的事情等。
(学生介绍收集的资料,老师补充)3、查字词:酷(kǜ)似掺(chān)和脊(jǐ)背枉(wǎng)读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1.文章给你的整体印象怎样?有趣、充满着感情,又有着苦难。
找出文章中有趣的事情:人与狗的情趣;父亲关爱地询问我的考试成绩;祖母的幽默;父亲为我们补书;我和小伙伴共用一本书;老师看在父亲面子上对我得轻罚等等。
苦难:生活的贫困,学习条件的恶劣,小伙伴的辍学。
找出文章中表现的情感:文章充满了父子情、友情、师生情。
品读表现父亲对我关爱的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我的第一本书》
牛汉
[教材分析]
《我的第一本书》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
他的“第一本书”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人间温情和生活乐趣。
通过本文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生活的底蕴,
感悟读书对于人生的意义。
在学习此文时可以让学生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
能力达的训练,指导学生对人物进行分析与归纳。
在讨论问题的平台上,引导学生树
立正确的读书观,联系阅读积累与生活体验,谈对读书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2.结合具体例子对人物进行分析与归纳。
3.揣摩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4.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树立正确的读书观,学会思考人生。
[ 教学重点、难点]
1.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2.揣摩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3.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树立正确的读书观,学会思考人生。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人
从自己的书籍导入,联系到课文的主体内容。
点到核心词语:第一
二、简介作者:
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
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
诗派”的重要成员。
1955年由于受胡风事件的牵连,遭到两年的拘捕囚禁。
“文革”
期间,又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
70年代初,创作了不少诗歌作品,其中
比较著名的有《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等。
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
《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及自选集《蚯蚓和羽毛》等。
三、检查预习
1.生字、酷(kù)似掺(chān)脊(jī)背枉(wǎng)读
2.解释词语。
四、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把握课文的记叙方式:按照时间顺序;记叙的顺序是:倒叙。
请一学生快速的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
人物:我、乔元贞、“弄不成”、我的父亲
环境:20~30年代、动荡;贫困落后的乡村
情节:分书——深厚的同学情谊
补书——对孩子的理解
送书——真挚的同学情谊
主题:本文以我的第一本书为线索,写出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的情感、同学之间
的真挚情感,同时也点出了作者对于贫困落后的家乡的独特感受。
五、学生自主阅读探究
1、这篇文章中让你感受最深的人物(结合具体例子对人物进行分析与归纳):(父
亲)
父亲:温和、善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感情,对孩子乐于负责,同时也乐与助
人。
(可以和《羚羊木雕》一文中的父母相对照。
)
父亲为什么要修书:(1)对孩子之间情谊的支持。
(2)与乔元贞父亲乔海的友情。
2、我:同学间真挚的情谊。
3、乔元贞是一个很聪明有出息的孩子,为什么中途要辍学?(贫困)
4、“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的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人生第一课)
5.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感激之情)
6、从我和乔元贞的不同人生经历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人生启迪?(略)
六、品味语言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
几十年的诗。
人不能忘本。
七、拓展延伸
师生交流若干读书改变人的命运的故事或者名人名言。
八、布置作业
完成研讨练习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