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理想的追逐者
读《庄子》:颜回之乐

读《庄⼦》:颜回之乐原⽂孔⼦谓颜回⽈:“回,来!家贫居卑,胡不仕乎?”颜回对⽈:“不愿仕。
回有郭外之⽥五⼗亩,⾜以给飦粥;郭内之⽥⼗亩,⾜以为丝⿇;⿎琴⾜以⾃娱,所学夫⼦之道者⾜以⾃乐也。
回不愿仕。
”孔⼦愀然变容,⽈:“善哉,回之意!丘闻之:‘知⾜者不以利⾃累也,审⾃得者失之⽽不惧,⾏修于内者⽆位⽽不怍。
’丘诵之久矣,今于回⽽后见之,是丘之得也。
”(《庄⼦·让王》)注①颜回:字⼦渊,孔⼦弟⼦。
②卑:指卑贱的地位。
③胡:为什么。
仕:做官。
④对:应对,回答。
⑤郭:外城。
内城的城墙叫城,在内城的外围加筑的⼀道城墙叫郭。
⑥给(jǐ):供给,供应。
飦(zhān):稠粥,稀饭。
⑦丝⿇:丝和⿇,是当时作⾐服的两种主要材料,⿇织成的纺织品总称为布,丝织品总称为帛。
⑧⿎:弹奏。
⾃娱:⾃⼰使⾃⼰快乐。
⑨⾃乐:使⾃⼰愉悦。
⑩愀(qiǎo)然:神⾊改变的样⼦,⼀般指由随意或和悦变得庄重严肃起来。
变容:改变脸⾊。
丘:孔⼦⾃称。
累(léi):牵累,束缚。
审:彻底清楚。
⾃得:体会到⾃⼰,⽐如⾃⾝的意义等。
失之:失去东西,主要指失去外在的财物等。
⾏:从事。
⽆位:没有地位,指没有官爵。
怍(zuò):惭愧。
是:这。
得:收获。
译⽂孔⼦对颜回说:“回,过来。
你家境贫困,⼜处于卑贱的地位,为什么不去做官呢?”颜回回答说:“我不愿意做官。
我有城郭之外的⽥地五⼗亩,⾜够⽤来让⾃⼰每顿都有粥喝了;我有城郭之内的⽥地⼗亩,⾜够⽤来让⾃⼰有丝帛⿇布的⾐服穿了;闲暇时弹弹琴,⾜够⽤来⾃娱⾃乐了;我所学到的夫⼦的学说,⾜够⽤来让⾃⼰的内⼼愉悦满⾜了。
我不愿意做官。
”孔⼦的神⾊⼀下⼦变得庄重起来,说:“你的想法太好了。
我听说过这样的话:‘懂得满⾜的⼈不会⽤名利来束缚⾃⼰;真正清楚⾃⼰内⼼所得的⼈,失去了外在的东西也不会感到恐惧;从事内在修养的⼈,即使没有地位也不会觉得惭愧。
’我长久以来反复念诵这⼏句话,如今在颜回⾝上才实际看到,这真是我的收获啊。
类似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的句子

题目:探讨“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的含义和应用导语“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这句古语出自《论语》中的《述而》,它是孔子对学生们谈论往事时说的一句话。
这句古语启示了我们对待过去和未来的态度,也引发了人们对其深层含义的探索。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这句古语的含义及其应用,希望能够为读者带来新的启示和思考。
一、传统理解:对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的解释这句古语的传统理解是,我们无法改变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因此不必过分纠缠于既往之事,而未来的事情尚未发生,可以通过努力和追求来改变,因此我们应该着眼于未来,积极追求自己的目标和愿景。
这种理解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深受人们的喜爱,也对人们的处世态度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深入探讨:对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的新思考然而,对这句古语的理解并非仅限于传统的观点。
当代学者对这句古语进行了新的思考和诠释。
他们认为,“往者不可谏”并非意味着忽视过去的教训和经验,而是应该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以指导未来的行动。
“来者犹可追”也并非简单地意味着一切未来都可以改变,而是需要在充分认识现实的基础上,积极地为未来的目标努力奋斗。
这种新思考使这句古语更具有现代社会的适用性和指导意义。
三、实践与应用: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的理念来指导自己的行动。
我们应该在面对过去的错误时,能够勇于承认和总结,而不是一味地忧虑和后悔。
我们在追求未来的目标时,应该坚定信念,不断努力,相信自己能够改变未来的命运。
这种实践与应用方式,有利于我们更加理性地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积极应对挑战和困难。
四、个人观点:我对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的理解在我看来,“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这句古语,更像是一种处世哲学,引导着我们以平和的心态面对过去和未来。
在回顾过去时,我们应该能够理性总结经验,不以往事为累,而是以往事为鉴;在展望未来时,我们需要积极进取,不因无法改变而颓丧,而是因未知而充满希望。
仲尼之徒无道恒文之事者的道的意思-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仲尼之徒无道恒文之事者的道的意思-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应该对整篇文章进行一个简要的介绍,突出重点和背景。
以下是概述的一个可能写法: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仲尼之徒和无道恒文之事者的道的含义。
《大纲》部分给出了文章的目录,显示了我们将按照一定结构展开讨论。
通过对仲尼之徒和无道恒文之事者的描述以及他们的道的分析,本文旨在揭示他们道的意义以及道在人生中的重要性。
我们将通过深入研究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来探究他们所坚持的道的哲学思想。
在正文的"2.1 仲尼之徒"章节中,我们将对仲尼之徒进行详细的描述,并分析他们的道的内涵。
接着,在"2.2 无道恒文之事者"章节中,我们将对无道恒文之事者进行描述,并探讨他们的道的意义。
在结论部分,将对仲尼之徒和无道恒文之事者的道的意义进行总结,并对道的意义进行一些思考,深入探讨道在人生中的作用以及对我们的启示。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研究和探讨,我们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仲尼之徒和无道恒文之事者的道的意思,并对道的概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同时,通过对道的思考,我们也希望能够对自己的人生道路有所启示,更好地追求个人的成长和幸福。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将对整篇文章进行概述,简要介绍仲尼之徒和无道恒文之事者的背景,并明确文章的目的。
正文部分将进一步展开对仲尼之徒和无道恒文之事者的道的讨论。
首先,描述仲尼之徒的特点和行为,探讨他们所追求的道。
其次,阐述无道恒文之事者的特点和行为,探究他们所追求的道。
通过对比分析两者的差异,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对道的理解和追求。
结论部分将对仲尼之徒和无道恒文之事者的道的意思进行总结,并思考对于道的意义的思考。
通过对两者道的比较和对道的思考,可以得出一些对于我们生活和处世的启示和借鉴,并进一步探讨道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和价值。
通过以上的文章结构,可以循序渐进地阐述仲尼之徒和无道恒文之事者的道的意思,并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思考,给读者带来对于道的深入了解和思考的空间。
公元前538年的一天

公元前538年的一天,孔子对弟子南宫敬叔说:“周之 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 今吾欲去周求教,汝愿同去否?”南宫敬叔欣然同意, 随即报请鲁国国君。鲁君批准他前行,并给了他一车二 马一童一御,由南宫敬叔陪孔子前往。 老子见孔子千里迢迢而来,非常高兴。 问孔子:“你已经得道了吧?” 孔子说:“我求了二十七年,仍然没有得到啊。”
孔子在这个地方逗留了几天。孔子向老子辞行。 老聃送他到馆舍之外,说:“吾闻之,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义者送人以言。 吾不富不贵,无财以送汝;愿以数言相送。当今之世,聪明而深察者,其所 以遇难而几至于死,在于好讥人之非也;善辩而通达者,其所以招祸而屡至 于身,在于好扬人之恶也。为人之子,勿以己为高;为人之臣,勿以己为上。 望汝切记。”大意就是说,我没有什么好送你的,就送你几句话吧,不要诽 谤别人,也不要过分夸奖别人,不要自傲。 孔子说:“弟子一定谨记在心。”
• 孔子说:“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 益匪浅,终生难忘。弟子将遵奉不怠,以谢先生之恩。” 说完,告别老子,与南宫敬叔上车,依依不舍地向鲁国驶 去。 孔子从老子哪儿回来,三天没有说话。子贡很奇怪地问是 怎么了,孔子说:“我如果遇见有人的思路像飞鸟一样放 达时,我可以用我似弓箭般准确锐利的论点射住他制服他。 如果对方的思想似麋鹿一样奔驰无羁,我可以用猎犬来追 逐它,一定能使他被我的论点所制服。如果对方的思想像 鱼一样遨游在理论的深渊中,我可以用钓钩来捕捉他。然 而如果对方的思想像龙一样,乘云驾雾,遨游于太虚幻境, 无影无形捉摸不定,我就没法追逐和捕捉他了。我见到老 子,觉得他的思想境界就象遨游在太虚中的龙,使我干张 嘴说不出话,舌头伸出来也缩不回去,弄得我心神不定, 不知道他到底是人还是神啊。老聃,真吾师也!”
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作文主题训练------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孔子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知,指智慧、才智;仁,指人与人相互友爱、互助、同情等;勇,指勇敢无畏的意志品质。
知、仁、勇三者共同推动人的不断成长。
振华中学各班将举行以“知·仁·勇”为主题的班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请思考三者之间的联系,写一篇发言稿表达你的认识和感悟。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论语》中孔子认为“知者不惑,仁者不忧”。
而俗语说“智者有惑,学无止境”。
范仲淹说,仁者当“先天下之忧而忧”。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论语》:“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俗语说:“智者有惑,学无止境。
”范仲淹说,仁者当“先天下之忧而忧”。
孔子在《论语》中又说他反对暴虎冯河的无惧无畏之勇,而认可“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针对上面近乎矛盾的观点,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受?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①选准角度,明确立意,题目自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
读了以上两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这两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明确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评价孔子的文章

评价孔子的文章我眼中的孔子作文篇1他的思想,他的人格,他的人生,都是我们的借鉴。
他是所有中国人乃至国外人都知道的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没错,他就是——孔子。
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论语》及《五经》中。
他的思想、学说堪称精华,他的作品为中国历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他的品格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学而不厌和诲人不倦,又何尝不是高尚的吗?我眼中的孔子又是怎样的呢,让我来告诉你吧。
先是孔子的作品《论语》,本书是孔子的语录,也有一些是对孔子弟子言行的记录,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孔子言行的追记。
此书就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它的思想内容、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都早已融入了我们民族的血液,沉淀在我们的生命中,铸成了我们民族的个性。
以“仁”为核心,随之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对我们学生很好示范的论点,又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对于我们学生更是好的。
再是孔子的教育贡献。
别小看了这贡献,从中还能知道许多类。
是他开了我国历史上私人讲学的先河。
文化知识是贵族们的专利的现象,因此孔子把知识移植到民间。
而他的教学目的是变化学生气质,成就他们的人格,提高生命境界,终至成物。
也希望他们造就治国、平天下的栋梁之材。
更以他诲人不倦的精神,对学生入如慈母般地关怀备至,如严父般地导以正道,如朋友般地切磋相长......孔子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也要助人为乐,和所有人和睦相处。
这样既学习了先人的好品质,又可以让社会和睦,更上一层楼!我是从心中极度喜欢他的,从他的文雅名字和温顺的学说。
那些对他不满之人,归于"人言可畏"!我相信孔子,不仅生在过去,更后在未来,一定还是永恒的!我眼中的孔子作文篇2从古至今,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以及西方的哲学家都层出不穷。
但在众多的圣杰之中,最令我敬佩的依然是我们的东方圣人:孔子。
孔子是春秋时代人,名丘,自仲尼,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号称弟子三千。
进退之间:孔子遭遇的困境(一)

进退之间:孔子遭遇的困境(一)大道颓废,孔子不仅周游而不遇,而且遭遇了如何弘道与如何保身的生存困境。
孔子是如何思想和应对困境的呢?后人又当如何思想和应对困境呢?都说孔子入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孔子是否一以贯之了呢?让我们看看夫子的另一面。
面对“世丧道矣,道丧世矣”(《庄子·缮性》)的时势,孔子首先从政治入手,力挽将倾之大厦,周游列国,以求见用而为王者师,“以道莅天下”(《老子·六十一章》)。
然而,生活并不那么有情,政治更是残酷。
夫子忧道谋道,奔走于诸侯,却累累如丧家之狗。
此情此景,此际此遇,夫子会作何感想?孔子似乎想退隐。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公治长》。
凡引《论语》,只注篇名)。
或许我们可以说,这仅是孔子一时之感叹。
若参照孔子的其它言论,就会发现面对大道的颓废、现实的混浊以及由之而带来的危难,孔子也在思量自身。
思量自身不是把自己纳入利益的斤斤计较,而是把自己与时世相观照,在时世的旋转涌动之中考虑自身。
不思量自身,一味盯着那个外在的目标,冲啊,冲啊,勇而无谋,仅是莽夫之勇而已,决非智者。
所以,孔子说:“危邦不入,乱邦不居”(《泰伯》),表明孔子并非一味地没头没脑地入世。
为何危邦不入,乱邦不居?显然,危乱之邦,民无安宁,性命难以苟全,轻易入居,恐怕不仅无济于时势,还会祸及自身。
诚然,孔子不入居危乱之邦,不是简单地因为自己的安危利害而逃避,而是历经苦难得出的经验,是哲人的存身存道之法。
《论语》、《荀子》、《孟子》、《庄子》、《史记》等讲了不少孔子遭遇困境和危险的事件,尤其《庄子》之《天运》、《山木》、《让王》、《渔父》、《盗跖》等篇多次言及孔子再逐于鲁,伐树于宋,削迹于卫,穷于商周,围于陈蔡。
夫子当然是圣者,当时就有人说,“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罕》)?“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八佾》)。
但纵为圣贤,未必就能以道得位,列身庙堂,治国平天下。
太公不遇文王,何处成就功业?而以道得位并不是个人所能完全左右的事情,更取决于时势。
追逐梦想的中国名人故事

追逐梦想的中国名⼈故事追逐梦想的中国名⼈故事 名⼈的成功不是⼀撮⽽就,他们同样需要经历追逐梦想的过程。
以下是⼩编收集的追逐梦想的中国名⼈故事,仅供⼤家阅读参考! 追逐梦想的中国名⼈故事篇1 1、范仲淹“划粥割齑” “先天下之忧⽽忧,后天下之乐⽽乐”的范仲淹年少求学时,由于家贫,他的⽣活⼗分艰苦。
每天晚上,他⽤糙⽶煮好⼀盆稀饭,等第⼆天早晨凝成冻后,⽤⼑划成四块,早上吃⼆块,晚上再吃⼆块,这就是“划粥”。
没有菜,就切⼀些腌菜下饭,这就是“断齑”。
⽣活如此艰苦,但他毫⽆怨⾔,专⼼于⾃⼰的读书学习。
“断齑划粥”的典故即由此⽽来。
范仲淹的艰苦⽣活,被当地留守官的⼉⼦知道后,深为同情,便从家⾥送来了好菜好饭,范仲淹表⽰感谢,收下了饭菜。
⼏天之后,留守的⼉⼦来看范仲淹之时,看见⾃⼰送给他的饭菜还在那⾥,都已经坏了,⼤惑不解。
范仲淹解释说:“您赠我好饭菜,实在感激不尽,但我平时吃稀粥惯了,并不觉得怎样苦。
现在我如果贪⾷这些东西,吃好的⾷物惯了,我将来怎么办呢?”留守的⼉⼦回家后,将范仲淹的话如实告诉了他⽗亲。
他⽗亲夸奖说:“真是⼀个有志⽓的孩⼦,⽇后必定⼤有作为呀!”后来范仲淹终于成为宋代著名的⽂学家、政治家、军事家。
2、莱特兄弟的飞翔之梦 ⼀百多年前,⼀位穷苦的牧⽺⼈带着两个幼⼩的⼉⼦替别⼈放⽺为⽣。
有⼀天,他们赶着⽺来到⼀个⼭坡上,⼀群⼤雁鸣叫着从他们头顶飞过,并很快消失在远⽅。
牧⽺⼈的⼩⼉⼦问⽗亲:“⼤雁要往哪⾥飞?”牧⽺⼈说:“它们要去⼀个温暖的地⽅,在那⾥安家,度过寒冷的冬天。
”⼤⼉⼦眨着眼睛羡慕地说:“要是我也能像⼤雁那样飞起来就好了。
”⼩⼉⼦也说:“要是能做⼀只会飞的⼤雁该多好啊!” 牧⽺⼈沉默了⼀会⼉,然后对两个⼉⼦说:“只要你们想,你们也能飞起来。
” 两个⼉⼦试了试,都没能飞起来,他们⽤怀疑的眼神看着⽗亲,牧⽺⼈说:“让我飞给你们看。
”于是他张开双臂,但也没能飞起来。
可是,牧⽺⼈肯定地说:“我因为年纪⼤了才飞不起来,你们还⼩,只要不断努⼒,将来就⼀定能飞起来,去想去的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理想的追逐者
作者:杨文彪
他是一个活在几千年前的古人,却和我们今天生活息息相关,他的一言一行乃至一举一动无不深刻地影响着我们。
电影《孔子》的出现展现的似乎就是那个真正的孔丘,它点亮了我们心中的形象。
而《孔子》展现出的最令人难以忘却的就是孔子对实现理想的执着与坚定。
《孔子》让我们看见了孔子是一个理想的追逐者。
回首这几年的国产电影,真正令人思考,让人回味无穷的影片并不多,而《孔子》无疑就是其中之一,其情节发展以史书和《论语》记载相符,真实再现了圣人的风彩。
而片中孔子对实现“仁”的理想的坚忍,让我们不禁思考理想的真正含义,也不禁去探求如何追求实现理想。
以今人之观点,理想一事太过于简单化,功利化,但电影《孔子》所表达的理念来看,这绝不是理想的全部。
电影《孔子》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理想不仅是利己而已,更重要的是利人。
什么是理想?理想就是坚定自身信念,坚持践行,甚至愿意为之贡献出生命的,值得一生追求的事。
《孔子》剖析出:在其外表下,孔子隐藏的是一片赤子之心,一个坚守自身并且努力为之奋斗的理想,他希望并且愿意为理想的实现付出一切,去践行。
人不能漫无目的的存在,人也不能没有梦想地活着,《孔子》展现出他在茫茫时间推行“仁”的坎坷一生,他似乎就是为了实现“仁”而生的,他将自己的理想紧紧结合了自己,而或许他认为的人生的真正意识也就是他为了实现理想而四处奔走呼告的过程。
纵使他的一生并未实现这一理想,但是人们记住了他,历史也记住了他。
因其对于梦想的坚持,对于梦想的践行。
人们不敢想象,若没有梦想会怎么样,那样的人生必然是如亘古长夜般昏暗且死气沉沉的吧。
有了梦想才有了根,才有了动力,若没有梦想便会象无根的浮萍一样,随波逐浪,漫无目的地生活。
因为我们有了自己想做的事,有了自己想要的人生,所以我们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这条理想之路。
它让我们不在只是为了生存地活着,让我们变得有思想,让我们可以思考,可以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而理想就是我们前进的不竭动力。
其实,人生就像是一次漫长,艰难却又十分有趣的航行,你以为很长,其实也不过如白驹过涧而已,若我们找不到正确的航向标,那么我们便会在人生的大海上迷失方向,甚至于迷失自我,这才是最可怕的。
因为茫然,所以不知道要做什么,所以不知道要怎么才能走下去,因此而产生乏力感。
《孔子》告诉了我们这个问题的答案,那就是投身理想。
只有跟着理想走,人生才不会迷航,而这样的人生才会是价值的和值得为之不懈努力的。
人生的价值就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而梦想无疑就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
我们要发挥自身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孔子周游列国,最终却没有在一个国家成功地施行下去,但又是什么样的一种力量在支持着他呢?正是有了一股顽强的斗志,才让他有继续下去的力量。
要有坚定的信念,因为你不知道在你实现梦想的路上还有多少困难要面对,还有什么样的荆棘之路等你踏平。
若没有坚定的信念,半途而废几乎就是必然后果。
若没有这一股撑着人,也不一定能坚持下去。
实现梦想的路还有很长一段要走,而这都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坚定,执着,且义无反顾地走下去,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